3《天窗》 类文阅读训练(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天窗》 类文阅读训练(含解析)

资源简介

一、知识要点
二、基础巩固
(一)(2023下·河南平顶山·四年级校联考期中)阅读《天窗》片段,完成练习。
①从那小小的玻璃,你会看见雨脚在那里卜落卜落跳,你会看见带子似的闪电一瞥;你想象到这雨,这风,这雷,这电,怎样猛厉地扫荡了这世界,你想象它们的威力比你在霉天真实感到的要大十倍百倍。小小的天窗会使你的想象锐利起来!
……
②你会从那小玻璃上面的一粒星,一朵云,想象到无数闪闪烁烁可爱的星,无数像山似的,马似的,巨人似的,奇幻的云彩;你会从那小玻璃上面掠过一条黑影,想象到这也许是灰色的蝙蝠,也许是会唱的夜莺,也许是霸气十足的猫头鹰……总之,夜的美丽的神奇,立刻会在你的想象中展开。
③发明这天窗的大人们,是应得感谢的。因为活泼会想的孩子们知道怎样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比任何他看到的都更真切更阔达,更复杂,更确实!
1.文段分别讲了(哪两种情况)和孩子们透过天窗看到和想到的画面。
2.“锐利”本身的意思是尖锐、锋利,在这里形容 。
3.画“ ”的句子采用了 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脑海中想象出来的云彩 的样子,形象而生动。
4.风雨雷电是怎样猛烈地扫着这世界呢?(想象说话)
风像 ,雨像 ,雷像 ,电像 。
5.对画“ ”的句子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孩于们只能在屋里通过天窗看外面,但他们能通过自己看到的有限的事物加上丰富的联想,想象出外面世界的丰富多彩。
B.孩子们刚刚开始认识这个世界,经常会把某种东西看成另一种东西,是虚而不实的。
C.从这句话可以感受到孩子们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
D.天窗虽然带来快乐,但乡下孩子真正的快乐源泉还在于他们活泼会想。
6.当你无奈、不快乐的时候,什么是你的慰藉?试举一例写一写。
【答案】
1.孩子们下雨被叫回家和夜晚被喊去休息时
2.想象力很丰富。
3. 排比、比喻 变幻
4. 狮吼 利箭 炮仗 巨蟒
5.B
6.音乐是我的慰藉,我不开心或者无聊的时候听听歌曲,心情就会好很多。
【解析】
1.本题考查对短文内容的掌握。
从第①段的句子“那小小的玻璃,你会看见雨脚在那里卜落卜落跳,你会看见带子似的闪电一瞥;你想象到这雨,这风,这雷,这电,怎样猛厉地扫荡了这世界,你想象它们的威力比你在霉天真实感到的要大十倍百倍”可知这是下雨时孩子们透过天窗看到和想到的画面。
从第②段的句子“你会从那小玻璃上面的一粒星,一朵云,想象到无数闪闪烁烁可爱的星,无数像山……似的,马似的,巨人似的,奇幻的云彩;你会从那小玻璃上面掠过一条黑影,想象到这也许是灰色的蝙蝠,也许是会唱的夜莺,也许是霸气十足的猫头鹰……总之,夜的美丽的神奇,立刻会在你的想象中展开”可知这是夜晚休息时孩子们透过天窗看到和想到的画面。
2.本题考查理解词语意思。
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
从第①段的句子“小小的天窗会使你的想象锐利起来!”可知文中的锐利指的是丰富,是让你的想象力丰富起来。
3.本题考查修辞方法的解析和运用。
首先要了解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设问、反问等,然后通读整句,了解句意,抓住关键信息,辨析所用的修辞方法。
本句把“一粒星、一朵云”比作“马、巨人、山”运用了比喻的修辞,从“无数像山似的,马似的,巨人似的,奇幻的云彩”可知运用了排比的修辞,写出了脑海中想象出来的云彩变化多端的样子,形象而生动。
4.本题考查补充句子。
猛烈:气势雄壮,力量大。所以所补充的必须是气势雄壮,力量大的。
示例:风像猛兽,雨像无数条鞭子,雷像雄狮,电像恶魔。
5.本题考查理解句子意思。
这句话选自课文《天窗》,这篇课文通过描写孩子们透过小小小的天窗看到的点点画面,听到的点点声音,都能使孩子们的想象丰富起来,体现了小小的天窗是孩子们心灵飞翔的窗户。表达了孩子们对大自然奥秘的向往与追求,表现其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结合文章内容可知,这句话说明虽然孩子们只能在屋里通过天窗看外面,不能看到全景,但他们仍能通过自己看到的有限的事物加上丰富的联想,想象出丰富多彩的外面的世界。从这句话中也可以感受到孩子们强烈渴望接触和了解外面的世界。这句话没有体现孩子们刚刚开始认识这个世界,经常犯的错误是把某种东西看成另一种东西的意思。B理解不恰当。故选B。
6.本题考查开放性试题。
结合实践,写写你无奈、不快乐的时候,会做什么。
示例:书籍是我的慰藉,在我伤心难过的时候,书籍总能给我力量。
(二)(2023下·山西临汾·四年级统考阶段练习)阅读·思考。
天窗(节选)
①夏天阵雨来了时,孩子们顶喜欢在雨里跑跳,仰着脸看闪电,然而大人们偏就不许。“到屋里来啊!”随着木板窗的关闭,孩子们也就被关在地洞似的屋里了。这时候,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
②从那小小的玻璃,你会看见雨脚在那里卜落卜落跳;你会看见带子似的闪电一瞥;你想象到这雨,这风,这雷,这电,怎样猛厉地扫荡了这世界,你想象它们的威力比你在露天真实感到的要大十倍百倍。小小的天窗会使你的想象锐利起来!
批注:这句话中形容雨的声音的词语是 ,通过这个词语,我体会到了孩子们 的心情。
7.选文写了孩子们在 时,从小小的天窗中获得的乐趣和慰藉。
8.右图是“扫荡”在词典中的两种解释,这个词语在文中的解释应选第 (填序号)种。从“扫荡”一词我们可以体会到 。
【扫荡】sǎo dàng动①用武力或其他手段肃清敌人。②泛指彻底清除:旧社会遗留下来的腐朽东西,都应当~。
9.读画“ ”的句子,抓住关键词体会作者的情感。
(1)请根据提示把批注补充完整。
(2)请你抓住描写闪电的关键词,写出你的感受。
10.透过天窗感受到的风、雨、雷、电的威力,比在露天真实感到的要大十倍百倍的原因是( )
A.风雨猛烈,令孩子们感受到害怕。
B.相对于外面广阔的世界来说,天窗是那么小,这样就在无形中放大了风、雨、雷、电的威力。
C.孩子们透过天窗向外观察时,想象力得到了充分发挥。此时的天窗就像放大镜,把孩子们细微的感受放大了十倍百倍。
D.此刻的孩子们处在小小的屋子里,屋子黑暗,衬托的风、雨、雷、电的威力就格外大。
11.发挥想象,写一写这雨、风、雷、电是怎样猛烈地扫荡了这个世界的。
这雨, ;这风, ;这雷, ;这电, ,你想象到,它们就是这样猛烈地扫荡了这个世界。
【答案】
7.夏天阵雨来了
8.② 风雨雷电来势很猛,威力很大。
9.(1)卜落卜落 兴奋高兴
(2)这句话把闪电比做带子,用了“瞥”字,我体会到闪电速度很快,在天空中像长带子一样出现,但又很快消失了。
10.C
11.瞬间倾泻而下,淹没了房屋,吞噬了牛羊;
掀翻了屋顶,刮跑了广告牌,刮倒了电线杠; 咆哮着,轰隆隆的传入耳中; 在天空中呼啸而过,一瞬间照亮了大地,
【解析】
7.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
仔细阅读给出的文段可知,从第①段“夏天阵雨来了时,孩子们顶喜欢在雨里跑跳,”和“这时候,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这两句话中可知,选文写的是孩子们在“夏天阵雨来了”时,从小小的天窗中获得的乐趣和慰藉。
8.本题考查对词语的理解与赏析。
仔细阅读文章中第②自然段“你想象到这雨,这风,这雷,这电,怎样猛厉地扫荡了这世界,你想象它们的威力比你在露天真实感到的要大十倍百倍。”这句话可知,句子中的“扫荡”是彻底清除的意思,故选②;从“扫荡”一词中,我们能体会到:风雨雷电来势汹汹,势不可挡的气势。
9.本题考查对词语的理解和赏析。
(1)结合文章的第②自然段中“从那小小的玻璃,你会看见雨脚在那里卜落卜落跳;你会看见带子似的闪电一瞥;”画线的句子可知,形容雨的声音的词语是“卜落卜落跳”,“卜落卜落跳”是对雨跳动的样子的形容和描写,从中我们能体会的到孩子们对雨的喜爱的心情。
(2)结合句子“你会看见带子似的闪电一瞥”中描写闪电的词语“带子似的”,把闪电比喻成“带子”,使闪电的形象更生动地呈现出来;“一瞥”把闪电赋予人的动作行为,写出了闪电速度的快;故这两个描写闪电的词语,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闪电长且速度极快的特点和威力。
10.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理解。
熟读第②自然段“你会看见雨脚在那里卜落卜落跳,你会看见带子似的闪电一瞥;你想象到这雨,这风,这雷,这电,怎样猛厉地扫荡了这世界”可知这些风雨雷电的威力是孩子们所想象的,他们的想象力非常的神奇,在他们的想象中没有什么是不可能发生的。
故选C。
1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想象拓展能力。
结合题干图中给出对“扫荡”一词的解释及体会可知,文中的“扫荡”一词是指彻底清楚的意思,然后对风雨雷电来临时扫荡周围一切的样子加以想象,可以运用比喻或拟人等修辞手法进行描写。如:这雨,像玻璃珠子一样疯狂地砸向地面;这风,呼啸而过,好像把地面的东西全部都吹走了似的;这雷,一声接着一声地轰隆隆地响着,像要把大地震裂开似的;这电,似一把利剑穿过天空,像要把街道劈成两半似的。 
三、类文阅读
(一)(2023下·全国·四年级期末)
另一扇窗子
一个美国的小男孩天生就有一只大鼻子,因为这只大鼻子,他在学校几乎成了每个学生嘲笑的对象。他因此而成天闷闷不乐,他不爱和同学打交道,不愿意参加半晌(xiǎng shǎng)的集体活动,只是常常趴在教室的最后一扇窗户边看风景。
他的老师玛利亚发现了小男孩的忧郁。一次课后,她走到小男孩身边问:“你在看什么呢?”
“我看见一些人正在埋葬那条可爱的小狗。”小男孩悲伤不已。
“那我们到前面的一扇窗户边看看吧。”玛利亚牵着小男孩的手走到另一扇窗户边,“孩子,你看到了什么?”
窗外是一片玫瑰花,开得芬芳而灿烂,小男孩的悲伤顿时一扫而光。
孩子 你开错了窗户了 玛利亚抚摸着小男孩的头说 你知道么 在老师的心目中 你的鼻子是最可爱的
“大家都笑我啊。”小男孩深感委屈。
“那是因为你没有换一扇窗户,把你鼻子最可爱的一面展示给大家看啊。”
恰好学校有一个小型话剧演出,一个角色很符合小男孩。在玛利亚的指导下,小男孩鼓起勇气参加了,并获得了成功。因为他的大鼻子,人人都记住了这个校园里的小明星。后来,小男孩参加美国在线节目的演出,也名声大振(zhèn zhèng)。再后来他进入好莱坞,成了最受欢迎的明星之一。这个小男孩叫斯格特,20世纪美国最著名的滑稽明星之一。
是的,当我们因某些缺陷而愁闷苦恼时,我们是否想到要换一扇窗,你会看到别样的风景;换一种思考和行动方式,你将开启的是成功的大门。
1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一扫而光:
名声大振:
13.选择括号里正确的读音打“√”。
14.给文章第六自然段加上标点。
15.小男孩先在窗子边看到 ,心情 。在老师的引导下又在另一扇窗户旁看见了 ,他的心情 。
16.对小男孩生活中那两扇窗子的含义,你的理解是:
第一扇窗指:
第二扇窗指:
17.结合小男孩的遭遇,说说你是如何理解“换一种思考和行动方式,你将开启的是成功的大门”这句话的。
【答案】
12.文中指悲伤顿时一下子就消失了。 文中指小男孩参加美国在线节目的演出后知名度和威望也迅速提高。
13.shǎng zhèn
14.“ , 。” ,“ ? , 。”
15.一些人正在埋葬可爱的小狗 很悲伤 一片玫瑰花,开得芬芳而灿烂 很开心,悲伤顿时一扫而光
16.消极悲观的心态 积极乐观的心态
17.对于同一事物,从不同角度去看,就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小男孩一开始看问题的心态和角度错了,看到的是悲伤与不足的那一面,进而产生了自卑情绪,后来他对自己充满自信,乐观地对待人生,最终成为了20世纪美国最著名的滑稽明星之一。
【解析】
12.本题考查的是词语理解能力。
“一扫而光”在文中第五自然段,原义是全部清除掉。文中指悲伤顿时一下子就消失了。
“名声大振”在文中第九自然段,原义是通过某件事情,使知名度大大提高。文中指小男孩参加美国在线节目的演出后知名度和威望也迅速提高。
13.本题考查的是生字读音。
晌:shǎng,1.一天里的一段时间:停了一~。前半~。2.〈方〉晌午;正午:歇~。
振:zhèn,1.摇动;挥动:~翅。~笔疾书。2.振动:共~。谐~。~幅。3.奋起;振作:~奋。~起精神来。听说比赛开始,观众精神一~。
14.本题考查的是标点符号运用能力。
读句子可知,这句话的提示语“玛利亚抚摸着小男孩的头说”在引语中间,因此,在“玛利亚抚摸着小男孩的头说”句子后面应该加逗号,玛利亚老师说话部分应该用引号,句尾应该使用句号。
15.本题考查的是提取信息能力。
从文中第三自然段“我看见一些人正在埋葬那条可爱的小狗”这个句子可以看出,小男孩先在窗子边看到一些人正在埋葬可爱的小狗,由“悲伤不已”这个词可知,小男孩的心情是悲伤的;由文中第五自然段句子“窗外是一片玫瑰花,开得芬芳而灿烂”可知,小男孩在老师引导下在另一扇窗户旁看到了一片玫瑰花,开得芬芳而灿烂,此时的小男孩“悲伤但是一扫而光”,可见当时小男孩的心情是开心的。
16.本题考查的是词句理解能力。
小男孩从第一扇窗看到了一些人在埋葬可爱的小狗,此时他的心情是悲伤的,也表达了小男孩悲观消极的态度;
小男孩从第二扇窗看到了一片开得芬芳而灿烂的玫瑰,此时他的悲伤一扫而光,也表达了小男孩从悲观消极转向了积极乐观。
17.本题考查的是句子理解能力。
文中小男孩从第一扇窗旁感到了悲观消极,从第二扇窗旁感到了积极乐观,这就是“换一种思考和行动方式”,即从不同角度看事物。小男孩正是因为改变了看事物的角度,“开启的是成功的大门”,即小男孩最后成为明星,也启示我们不要妄自菲薄,要相信自己一定能成功。
(二)(2023下·全国·四年级开学考试)现代文阅读。
有太阳味的童年
①我的爸爸从来不发火,一辈子总是心平气和的。他教育孩子的方式很独特。
②从我认字起,爸爸就给我买书看。我关注的第一本文学书是爸爸正在阅读的《红岩》。当时书名中的字我还识不全,就念成了“红山石”,别人都笑了,而爸爸微笑着说:“她聪明,大概的意思并没有错。”后来我阅读了一些书,爸爸问我书里的情景,我都乐于叙述事件,描绘人和事,也从来没有表达不清的时候,爸爸总是欣喜地倾听着,然后说:“不错。”
③有一阵我爱看有关公主的童话和民间故事。一次,我忽然想造一座临时宫殿,在里面扮成公主。我和同样想做公主的同学去我家楼上的小伙伴家,在大房间中划出一块,作为宫殿的一隅(yǔ),把阳台上的花一盆一盆搬进来,给公主赏花用。还布置个荷花池,千辛万苦搬来大木盆,往里放上塑胶荷叶,在浇上两大桶水时,突然发现木盆漏水了,顷刻之间水浸开来,房间里全浸了水,走路能踩出水花。我突发奇想,干脆:多放些水,做个龙宫内的公主。我们一桶一桶往里提水,可水始终积不起来,像有个吞水怪似的。正在纳闷,就听楼下的弟弟们狂呼起来。原来,水全渗下楼去,我们家闹起了水灾。(  )这样,爸爸(  )只是封我为“捣蛋公主”,并没有多说什么,他还继续给我买好看的公主书。
④刚进小学时,我常常从学校偷跑出来,到我家窗户下面的花园里鼓捣一些别的事,比如舀一勺蜂蜜洒在地上,聚集起成百上千只蚂蚁,然后全部围起来。爸爸劝我回到学校,把那些蚂蚁都放了,说那样蚂蚁会高兴。他把这件事处理得轻描淡写。
⑤还有一次。我看到窗底下种的向日葵会跳舞——每当太阳升起的时候,它真的会摇摆。当我把这个发现告诉同学时,他们(  )不相信,(  )说我是个爱说谎的孩子,因为他们没有看到向日葵跳舞。见同学嘲笑我,我找不到认同感,就不愿意去学校了。爸爸让我一定要面对这个难关。为了鼓励我重返学校,他想了一个办法,给我准备了两种糖,一种是给不为难我的同学吃的,还有一种是给问我为什么不来上课的同学吃的。比如有同学问我:“你怎么不来上课呀?”我就给他一颗糖说:“请吃糖吧。”(  )他还继续问,我(  )再说,“请吃糖吧”,又往对方嘴里塞一颗糖,爸爸说这叫“堵嘴糖”。这个办法很管用,我发现同学们问了几次后,就不再追问了。我用这个办法融入班级后,变得非常珍惜失而复得的学校生活,终于成为品学兼优的学生。
⑥我庆幸,爸爸独特的教育方式,使我拥有了一个有太阳味的童年。
18.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文中的括号内。
不仅……还…… 如果……就…… 即使……也……
19.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①欣喜:
②失而复得:
20.第④段“他把这件事处理得轻描淡写”中的这件事是指:
21.文中的“爸爸”是一个怎样的人?结合短文简要说明理由。
22.对文章题目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童年的生活带着太阳的味道。 B.童年的生活充满了无限的欢乐。
C.童年的生活是那样幼稚可笑。 D.童年时爸爸的爱让“我”感到温暖。
【答案】
18.即使……也…… 不仅……还…… 如果……就……
19.异常高兴 失去后又得到了
20.逃学出来洒蜂蜜聚集蚂蚁玩。
21.深爱孩子、宽容有教育智慧的人。
22.D
【解析】
18.本题主要考查关联词。
不仅……还……:表示递进关系。如果……就……表示假设关系。即使……也……:表示转折关系。
第三自然段这里,联系上文,知道句子意思是说虽然“我”很调皮,但是爸爸却没有责怪“我”,因此填入。“即使……也……”。
第五自然段这里,第一个句子联系上文,知道句子意思是说虽然“我”很调皮,但是爸爸却没有责怪“我”,因此填入“即使……也……”合适。
第二个句子,联系上文,知道句子意思是说假设同学继续问,“我”就给他一颗糖,因此填入“如果……就……”。
19.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的理解能力。
①欣喜:欢喜、高兴、开心。表明爸爸听我叙述事件,描绘人和事,很开心。
②夫而复得:失去后再获得。校园生活我本来就拥有的,因为同学们嘲笑我而不去学校,后因为爸爸的办法,让我重返校园生活。
20.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轻描淡写:着力不多地描写或叙述;谈问题时把重要问题轻轻带过。我逃学出来跟小蚂蚁玩,被爸爸发现后,按理说应该会很严厉的批评我,但是爸爸只是劝我回到学校,把那些蚂蚁都放了,说那样蚂蚁会高兴。只字未提我逃学的严重性。
21.本题考查人物形象。
第一自然段,我的爸爸从来不发火,一辈子总是心平气和的。”可以看出来爸爸很和善,脾气很好。
第二自然段,“从我认字起,爸爸就给我买书看。”可以看出来爸爸注重对孩子的阅读培养。爸爸总是欣喜地倾听着,然后说:不错。鼓励孩子,不吝赞美。
第三自然段,“即使这样,爸爸也只是封我为捣蛋公主,并没有多说什么,他还继续给我买好看的公主书。”可以看出来爸爸很宽容。
第四自然段,“爸爸劝我回到学校,把那些蚂蚁都放了,说那样蚂蚁会高兴。”可以看出来爸爸很善良,很会与孩子沟通。
第五自然段,“爸爸让我一定要面对这个难关。为了鼓励我重返学校,他想了一个办法,给我准备了两种糖,一种是给不为难我的同学吃的,还有一种是给问我为什么不来上课的同学吃的。”可以看出来"爸爸很聪明。
22.本题考查对文章标题的理解与分析能力。
本文主要写爸爸对“我”的教育方式很特别,从来不打骂“我”,爸爸总是和善的与我沟通,还帮忙出谋划策,爸爸对我的爱不仅让我的童年生活充满了阳光,更使我感受到温暖。故选D。
(三)(2023上·浙江金华·四年级统考期末)阅读。
追“屁”
赵丽宏
①五六岁的时候,我有个奇怪的嗜好:喜欢闻汽油的气味。我认为世界上最好闻的味道就是汽油味,比那种绿颜色的明星牌花露水气味要美妙得多。而汽油味中,我最喜欢闻汽车排出的废气。于是跟大人走在马路上,我总是拼命用鼻子吸气,有汽车开过去,鼻子里那种感觉真是妙不可言。有一次跟哥哥出去,他发现我不停地用鼻子吸气,便问:“你在做什么?”我回答:“我在追汽车放出来的气。”哥哥大笑道:“这是汽车在放屁呀,你追屁干吗?”哥哥和我一起在马路边前俯后仰地大笑了好一阵。
②笑归笑,可我的怪嗜好依旧未变,还是爱闻汽车排来的气。因为做这件事很方便,走在马路上,你只要用鼻子使劲吸气便可以。后来我觉得空气中那汽油味太淡,而且稍纵即逝,闻起来总不过瘾,于是总想什么时候过瘾一下。终于想出办法来。
③一次,一辆摩托车停在我家弄堂口,摩托车尾部有一根粗粗的排气管,机器发动时会喷出又黑又浓的油气,我想,如果离那排气管近一点,一定可以闻得很过瘾。我很耐心地在弄堂口等着,过了一会儿,摩托车的主人来了,等他坐到摩托车上,准备发动时,我动作敏捷地趴到地上,将鼻子凑近排气管的出口处等着。摩托车的主人当然没有发现身后有个小孩在地上趴着,只见他的脚用力踩动了几下,摩托车呼啸着箭一般蹿出去,而我呢,趴在路边几乎昏倒。
④那一瞬间的感觉,我永远不会忘记——随着那机器的发动声轰然而起,一团黑色的烟雾扑面而来,把我整个儿包裹起来。根本没有什么美妙的气味,只有一股刺鼻的、几乎使人窒息的怪味从我的眼睛、鼻孔和嘴巴里钻进来,钻进我的脑子,钻进我的五脏六腑。我又是流泪,又是咳嗽,只感到头晕眼花、天昏地黑,恨不得把肚皮里的一切东西都呕出来……天哪,这难道就是我曾迷恋过的汽油味儿!等我趴在地上缓过一口气来时,只见好几个人围在我身边看着我发笑,好像在看一个逗人发乐的小丑。原来,猛烈喷出的油气把我的脸熏得一片乌黑,我的模样狼狈而又滑稽……
⑤从此以后,我开始讨厌汽油味,并且逐渐懂得,任何事情,做得过分以后,便会变得荒唐,变得令人难以忍受。
23.文中写了“我”有个奇怪的嗜好,这个嗜好是( )
A.跟哥哥玩“闻汽油”的游戏 B.喜欢闻汽油的气味 C.跟小伙伴玩耍
24.文中的“屁”是指( )
A.明星牌花露水气味 B.汽车、摩托车等排出的废气 C.汽油味
25.“那一瞬间的感觉,我永远……”“那一瞬间的感觉”是怎样的感觉?( )
A.被别人嘲笑的感觉 B.黑色烟雾把“我”包裹的感觉 C.哥哥批评“我”的感觉
26.这篇文章主要写( )
A.汽车、摩托车排放的废气对人体有伤害。
B.别人嘲笑“我”童年时做的“傻事”。
C.描述了“我”小时候追“屁”的经历,表达了童年生活的幼稚和有趣。
27.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有很多,像“妙不可言”,可以这样理解,“妙”的意思是 ,“言”的意思是 ,所以你理解的“妙不可言”的意思是: 。读一读第①段,文中的“妙不可言”指的是 。
28.读了这篇文章,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你赞同这个观点吗? ,并请你联系文中的事例或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理由:
【答案】
23.B 24.B 25.B 26.C
27.奇妙 说 奇妙得无法用语言表达 汽油的味道奇妙得无法用语言表达
28.任何事情,做得过分以后,便会变得荒唐,变得令人难以忍受 赞同 任何事情都不能过度,比如吃糖,吃一点,甜甜的,很舒服。但是吃多了,就会损害身体。
【解析】
23.本题考查短文内容的理解。
结合第①自然段中“五六岁的时候,我有个奇怪的嗜好:喜欢闻汽油的气味。”可知,“我”的嗜好是:喜欢闻汽油的气味。故选B。
24.本题考查短文内容的理解。
结合第①自然段中“我回答:‘我在追汽车放出来的气。’哥哥大笑道:‘这是汽车在放屁呀,你追屁干吗?’”可知,“屁”是指汽车它们放出的废气。故选B。
25.本题考查对短文的内容。
结合第④自然段中“随着那机器的发动声轰然而起,一团黑色的烟雾扑面而来,把我整个儿包裹起来”可知,“那瞬间的感觉”是指:黑色烟雾把“我”包裹的感觉。故选B。
26.本题考查短文内容的概括。
结合短文第①自然段中“而汽油味中,我最喜欢闻汽车排出的废气。于是跟大人走在马路上,我总是拼命用鼻子吸气,有汽车开过去,鼻子里那种感觉真是妙不可言”可知,短文主要描写了“我”小时候追“屁”的经历,从而表达了童年生活的有趣。故选C。
27.本题考查对字词的理解。
妙:美妙、巧妙。言:说。“妙不可言”的意思:形容好得难以用文字、语言表达。结合第自然段中“于是跟大人走在马路上,我总是拼命用鼻子吸气,有汽车开过去,鼻子里那种感觉真是妙不可言”可知,“妙不可言”在文中形容我对汽油的味道那种的感受是奇妙得无法用言语来形容。
28.本题考查短文的主旨及思维的拓展。
结合第⑤自然段中“从此以后,我开始讨厌汽油味,并且逐渐懂得,任何事情,做得过分以后,便会变得荒唐,变得令人难以忍受。”可知,通过读短文,让我懂得了:任何事情,做得过分以后,便会变得荒唐,变得令人难以忍受。
再说自己赞同这个观点吗?并说说理由,只要理由充分即可。
如:我赞同。比如说爸爸妈妈可能非常关心孩子的教育,但是如果他们过分干涉孩子的学习,比如逼迫孩子学习到深夜,这就会导致孩子感到压力和厌倦,可能会导致孩子对学习产生反感,这就会变得荒唐和令人难以忍受。
(四)(2023上·浙江衢州·四年级统考期末)阅读。
一千张糖纸
①那是小学一年级的暑假里,我去北京外婆家做客。隔壁一个叫世香的女孩子跑来和我做朋友,我们的种种游戏使外婆家很不安宁。
②表姑在外婆家养病,她被闹得坐不住了。一天,她对我们说:“你们怎么就不知道累呢?”我和世香互相看看,没有名堂地笑起来。是啊,什么叫累呀?我们从来没想过。累,离我们多么遥远啊。当我们终于不笑了,表姑又说:“世香呀,你不是有一些糖纸吗?你们为什么不去找一些漂亮的糖纸,多好玩呀?”“您为什么要我们攒糖纸呢?”“攒够一千张糖纸,表姑就能换给你一只电动狗,会汪汪叫的那一种。”
③我和世香惊呆了。电动狗也许不被今天的孩子所稀奇,但在我的童年,表姑的许诺足以使我们激动很久。那是怎样一笔财富,那是怎样一份快乐!
④从此,我和世香不再吵吵闹闹,外婆的四合院也安静如初。我们到处寻找糖纸,在那个年代,糖纸并不是随处可见的。有时候,我们会在大街上为着一张随风飘舞的糖纸,追个老半天;有时候,我们会在小店的糖果柜台边耐心地守候,一看到其他孩子丢弃的糖果纸,便“占为己有”;有时为了能找到一张糖纸,就连墙旮旯也不放过——尽管墙旮旯要多脏有多脏。一张糖纸就是一点希望呀!
⑤那些皱皱巴巴的糖纸得好好整理,我们把糖纸泡在脸盆里把它们洗干净,使它们舒展开来,然后一张一张贴在玻璃窗上,等待着它们干了后再轻轻揭下来,糖纸平整如新。暑假就要结束了,我和世香每人都攒够了一千张糖纸。
⑥一个下午,我们跑到表姑跟前,献上了两千张糖纸。表姑不解地问:“你们这是干什么呀?”我们说:“狗呢,欠我们的电动狗呢?”表姑愣了一下,接着就笑起来,笑得上气不接下气。待她不笑了才说:“表姑逗着你们玩哪,嫌你们老在院子里闹,不得清净。”世香看了我一眼,眼里满是悲愤和绝望。我觉得还有对我的藐视——毕竟,这个逗我们玩的人是我的表姑呀。
⑦这时,我忽然觉得很累。原来大人们常说的累,就是胸膛里那颗心的突然加重吧。
⑧我和世香走出院子,把精心整理的糖纸奋力扔向天空,任它们像彩蝶随风飘去。
29.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短文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30.试着从不同角度(提问除外)作批注,写在短文右侧,至少两处。
31.读短文第④⑤自然段,填一填。
(1)梳理“我”积攒糖纸的过程。
(2)通过梳理,我能感受到“我”和世香在积攒糖纸过程中的心情是( )(填序号)
A.期盼、激动 B.悲愤、绝望 C.自信、勇敢
32.第⑦自然段说“我忽然觉得很累”,对“累”的理解最恰当的是( )(填序号)
A.为了积攒一千张糖纸,“我”很辛苦,很不容易。
B.“我”把一千张糖纸奋力扔向天空,导致身体疲惫。
C.表姑的欺骗使“我”对她失去信任,心灵产生阴影,造成了深重的伤害。
【答案】
29.①我们收集、整理糖纸。 ②我们没有换到电动狗,抛糖纸泄愤。
30.第④自然段:“追个老半天”“耐心地守候”等短语写出了“我”和世香走街串巷,勤快地积攒糖纸的情形,表现了“我”和世香急切期盼实现希望的心情。
第⑦自然段:因为表姑的失信,使“我”全力追逐的希望忽然成了泡影,这让“我”悲愤、绝望,加之对世香的内疚所以觉得很累。这里的“累”是指内心疲惫。
31.(1)寻找糖纸 在大街上追糖纸 在墙旮旯里找糖纸 洗 揭
(2)A 32.C
【解析】
29.本题考查文章内容梳理。
故事的经过定位在第②段至第⑥段,“我”和世香都为了表姑的承诺在努力攒糖纸,把糖纸收集起来并清洗干净。
故事的经过定位在第⑦段至第⑧段,“我”和世香没有得到电动狗,表姑跟我们开了个玩笑,我们很愤怒,把辛苦攒的糖纸抛洒了。
30.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可以在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的边上写批注。如第③段:“表姑的许诺足以使我们激动很久。那是怎样一笔财富,那是怎样一份快乐!”
这里看出表姑的许诺让我们非常激动、兴奋,并因此鼓起了很大勇气,下了大决心攒一千张糖纸。
第④自然段: “一看到其他孩子丢弃的糖果纸,便“占为己有”写出了“我”和世香勤快地积攒糖纸的情形,“有时为了能找到一张糖纸,就连墙旮旯也不放过——尽管墙旮旯要多脏有多脏。”表现了“我”和世香急切期盼实现希望的心情。
3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1)结合内容“在糖果柜台边候糖纸”,可知,这是需要填写“我”和世香寻找糖纸。我们寻找糖纸的情形还有第④段“有时候,我们会在大街上为着一张随风飘舞的糖纸,”,概括成:在大街上追糖纸。第④段“有时为了能找到一张糖纸,就连墙旮旯也不放过——尽管墙旮旯要多脏有多脏。”,概括成: 在墙旮旯里找糖纸。
整理糖纸的内容定位在第⑤段,“我们把糖纸泡在脸盆里把它们洗干净,使它们舒展开来,然后一张一张贴在玻璃窗上,等待着它们干了后再轻轻揭下来,糖纸平整如新。”提取动词:泡、洗、贴、揭。
(2)“我”和世香走街串巷,勤快地积攒糖纸的情形和我们认认真真清洗糖纸的行为看出我们非常努力攒糖纸,这个过程中,心情应该是激动的,并且认为能得到电动狗,很盼望那天早点到来。
32.本题考查文章主旨理解。
结合内容“这时,我忽然觉得很累。原来大人们常说的累,就是胸膛里那颗心的突然加重吧。”,这是在表姑说:“表姑逗着你们玩哪,嫌你们老在院子里闹,不得清净。”之后发生的事,可见表姑的话对我影响大,之前辛苦攒糖纸、洗糖纸的功夫白费了,我内心很是绝望,感到“累”,故选C。
(五)(2023下·重庆万州·四年级统考期末)认真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练习。
笨笨童年
①我小时候在很多人眼里是不折不扣的笨小孩。
②别人六岁就读书,我七岁才上小学。第一天放学回家,母亲问:“老师今天讲了啥?”我思索良久,才吞吞吐吐挤出三个字:“脚板印。”母亲不解,便问我的同学。同学言辞清晰地回答:“老师要我们脚踏实地,好好学习。”旁人听到了,都朝我大笑。
③又一天,我不小心摔破了家中珍爱的花瓶。我起先打算把碎片藏起来,经过激烈的心理斗争,终于打消此念。我把碎片扫到客厅中央,搬张小凳老老实实地坐着等。母亲回来之后,生气地责问,我委屈地说:“老师说要做诚实的孩子,但没有说,诚实了会挨骂……”母亲忍不住扑哧笑了。
④也许由于智商有限,读书又不怎么用心,我虽然升上小学三年级,成绩却不大理想。人家的父母见了面总是夸自己的孩子如何了得,我父母只能一边讪讪(shàn)而笑,一边借机脱身。回到家就互相劝说:“这孩子老实,心眼又好,读书也自觉,就别逼她了。”那时我真想把课本煮汤喝。
⑤我一直想采些花做个漂亮的花环,让父母惊喜一下。终于等到星期天,双亲都去百货商店上班,我便关上屋门,战战兢兢(jīng)爬上窗台。那片姹紫嫣红就在眼前,我喜而忘形,一手扳窗,一手摘花,却忘了窗子没有插锁。突然间那窗子开了。我随即像球一样从二楼掉了下去,狠狠摔在地上,接着就晕过去了。
⑥我在医院住了半个月,父母一直轮流守在我身旁,昼夜不离。一天,母亲抱着一个会笑的布娃娃进来,我当时就哭了。我问:“妈妈,你就从来不嫌我笨吗?”她说:“你是妈妈最疼爱的小孩。”我看着母亲慈爱的眼睛,认真地说:“我不要这些东西,我只想上学。”母亲起初不肯,但我一再坚持,她终于点头了。
⑦由于我尚未完全康复,有许多天须由父亲背我去上学。我趴在父亲背上,望着平时不喜欢的学校,觉得它变得亲切又美丽,我喜欢上它了。
⑧那学期末,我破天荒考了全年级第一名。但我不动声色,回家吃完晚饭,才从口袋里取出成绩单递给父亲。父亲接过成绩单时劝我说:“没关系,你的头受过伤。”他展开成绩单一看,眼睛睁大了,双手更微微颤抖,连声喊母亲出来。母亲把湿手在围裙上擦干,接过成绩单。那一瞬间她眼睛的闪亮泪水,我一辈子都忘不了。
33.联系上下文,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喜而忘形:
昼夜不离:
34.阅读短文,概括主要内容。
(1)短文开篇说“我小时候在很多人眼里是不折不扣的笨小孩。”请根据短文内容填写表现我“笨”的事件和父母的反应。
时间 主要事件 父母的反应(或做法)
刚上小学 母亲不解,询问同学
又一天
三年级 “我”学习成绩不好,让父母脸上无光
(2)请给第⑤、⑥自然段分别列出小标题,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第⑤段:
第⑥段:
(3)结合以上表格中主要事件和小标题,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
35.认真读短文相关句段,填空。
(1)第③自然段画线的句子,是对“我” 的描写,体现出“我” 的品质。
(2)短文最后自然段通过对父母看成绩单时 、 和神态的细致描写,体会到父母: 、 。
(3)“我”原来是个让父母在别人面前抬不起头的孩子,可是后来却考了全年级第一名,发生这么大转变的原因是:父母 ,我 。
【答案】
33.高兴得忘了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 白天晚上都不离开。
34.我把老师的话说成“脚板印” 我打碎花瓶诚实告诉妈妈,被骂了。 父母忍不住扑哧笑了 父母回到家互相安慰 摘花摔晕(或“摘花摔晕过去”), 想要上学(或“不要礼物要上学”) 短文主要写我从一个把老师的话说成脚板印、打碎花瓶不撒谎、学习成绩不好让父母脸上无光的笨小孩,在父母的关爱下变成热爱学习的孩子。
35.动作 诚实 动作 语言 对我的关爱安慰 激动开心 宽容关爱 喜欢学校、想上学(或“热爱学习”)
【解析】
33.本题考查词语解释。
第⑤段,读句子“那片姹紫嫣红就在眼前,我喜而忘形,一手扳窗,一手摘花,却忘了窗子没有插锁。”可知,我看到那片姹紫嫣红的花时高兴地过了头,忘记注意自己的形态。结合所学可知,“喜而忘形”中的“喜”指高兴,“形”指形态,故词语解释为:高兴得忘了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
第⑥段,读句子“我在医院住了半个月,父母一直轮流守在我身旁,昼夜不离。”可知,我在医院住了半个月,父母白天和晚上一直轮流守在我身旁。结合所学可知,“昼夜”指白天和晚上,故词语解释为:白天和晚上都不离开。
34.(1)本题考查提取关键信息。
第②段,读句子“母亲问:‘老师今天讲了啥?’我思索良久,才吞吞吐吐挤出三个字:‘脚板印。’”可知,主要事件为“我”把老师讲的内容说成是“脚板印”;第③段,读句子“又一天,我不小心摔破了家中珍爱的花瓶。”“我把碎片扫到客厅中央,搬张小凳老老实实地坐着等。母亲回来之后,生气地责问”可知,主要事件是“我诚实地告诉妈妈打碎了花瓶,却被责问”;读句子“母亲忍不住扑哧笑了。”可知,父母的反应是“扑哧笑了”;第④段,读句子“我父母只能一边讪讪而笑,一边借机脱身。回到家就互相劝说”可知,父母的反应是“相互安慰”。
(2)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和概括。
第⑤段,读句子“我一直想采些花做个漂亮的花环,让父母惊喜一下。”“我随即像球一样从二楼掉了下去,狠狠摔在地上,接着就晕过去了。”可知,这段主要写了“我”为了做花环从二楼掉下去摔晕了,小标题为“摘花摔晕”;第⑥段,读句子“我不要这些东西,我只想上学。”可知,这段主要描写“我”住院期间,因为父母一直悉心照顾,表达出想上学的想法,故小标题可取为“不要礼物想要上学”。
(3)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和概括。
结合以上表格中主要事件和小标题,短文的主要内容可概括为:“我”从一个把老师的话说成“脚板印”、打碎花瓶不撒谎、学习成绩不好让父母脸上无光的笨小孩,在父母的关爱下变成热爱学习并取得好成绩的孩子。
35.本题考查描写手法和作用及内容的理解。
(1)第③自然段的划线句子,“扫”“搬”“坐着等”都是动作,故为动作描写,体现出“我”不撒谎,诚实的品质。
(2)第⑧段,读句子“父亲接过成绩单时劝我说:‘没关系,你的头受过伤。’他展开成绩单一看,眼睛睁大了,双手更微微颤抖,连声喊母亲出来。母亲把湿手在围裙上擦干,接过成绩单。那一瞬间她眼睛的闪亮泪水”可知,通过对父亲的“语言”描写,体会到父亲对“我”的关爱和宽容,通过对父母的“动作”描写,体会到父母的激动和高兴。
(3)第⑥段,读句子“父母一直轮流守在我身旁,昼夜不离。”“你是妈妈最疼爱的小孩。”第⑧段,读句子“没关系,你的头受过伤。”可知,父母一直以来对“我”的宽容和关爱让我慢慢地想上学学习;第⑦段,读句子“望着平时不喜欢的学校,觉得它变得亲切又美丽,我喜欢上它了。”可知,是父母让“我”喜欢上了学校,喜欢上了学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