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千人糕 类文阅读(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6课 千人糕 类文阅读(含解析)

资源简介

一、知识要点
二、基础巩固
(一)(2022下·全国·二年级期中)课内回放。
千人糕(节选)
①爸爸接着说:“糖呢,是用甘蔗汁、甜菜汁熬出来的。甘蔗、甜菜也要有人种。熬糖的时候,要有工具,还得有火……就算米糕做好了,还得要人包装、送货、销售,这些又需要很多人的劳动。”
②爸爸拿起面前的糕,说:“你看,一块平平常常的糕,经过很多很多人的劳动,才能摆在我们面前。”
1.看图认词语,照样子标上序号。
①送货 ②销售 ③米糕 ④包装

( ③ ) ( ) ( ) ( )
2.这两段文字主要是写( )(填序号)
①米糕很好吃。 ②米糕得来不易。
3.为什么这平平常常的米糕要叫“千人糕”?
4.通过阅读选文,你懂得了什么?
【答案】
1.④ ① ②
2.②
3.因为米糕要经过很多很多人的劳动,才能摆在我们面前。
4.每一项成果都蕴含着人们辛勤的劳动。
【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看图写词语。
从“爸爸接着说:“糖呢,是用甘蔗汁、甜菜汁熬出来的。甘蔗、甜菜也要有人种。熬糖的时候,要有工具,还得有火……就算米糕做好了,还得要人包装、送货、销售,这些又需要很多人的劳动。”可知,千人糕先是把米糕做好,接着包装好,紧接着送货到商家手里,最后是销售。
2.本题主要考查对内容的理解。
从“糖呢,是用甘蔗汁、甜菜汁熬出来的。甘蔗、甜菜也要有人种。熬糖的时候,要有工具,还得有火……就算米糕做好了,还得要人包装、送货、销售,这些又需要很多人的劳动。”可知,平平常常的糕,经过很多很多人的劳动,才能摆在我们面前,这写出了米糕得来不易。
3.本题主要考查对内容的理解。
从“糖呢,是用甘蔗汁、甜菜汁熬出来的。甘蔗、甜菜也要有人种。熬糖的时候,要有工具,还得有火……就算米糕做好了,还得要人包装、送货、销售,这些又需要很多人的劳动。”可知,“千人糕”实际上就是外形普通、口感平常的米糕。但是普普通通的米糕却要经过很多很多人的劳动,才能摆在我们面前。因此称之为“千人糕”。
4.本题主要考查对主旨的掌握。
“千人糕”实际上就是外形普通、口感平常的米糕。文中讲述了普普通通的米糕的制作材料、生产过程需要经过很多人的劳动才能完成,从中可体会到,像“千人糕”一样的东西人们都要付出辛勤的劳动,都是来之不易的。我懂得了要珍惜粮食。
(二)(2022下·二年级课时练习)阅读课文选段,回答问题。
①爸爸说:“是啊,大米是用农民种的稻子加工出来的。农民种稻子需要种子、农具、肥料、水……”
②爸爸接着说:“糖呢,是用甘蔗汁、甜菜汁熬出来的。甘蔗、甜菜也要有人种。熬汤的时候,要有工具、还得有火……就算米糕做好了,还得要人包装、送货、销售,这些又需要很多人的劳动。”
③爸爸拿起面前的糕,说:“你看,一块平平常常的糕,经过很多很多人的劳动,次啊能摆在我们面前。”
5.根据①②段的内容将下面的图片正确的排序。
6.“经过”一词在文中的意思是(填序号) ( )
①通过。 ②过程。
7.这三段文字主要是写(填序号) ( )
①米糕很好吃 ②米糕得来不易
8.选段让我们想起的两句诗是 ( )
①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②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9.为什么这平平常常的米糕叫“千人糕”?
【答案】
5.③ ④ ② ⑤ ⑥
6.①
7.②
8.②
9.因为它要经过很多很多人的劳动,才能摆在我们面前。
三、类文阅读
(一)(2022下·河南新乡·二年级期末)阅读理解。
我的一份呢
①小野猪胖胖,跟随着妈妈到犀(xī)牛奶奶家做客。
②犀牛奶奶请他们用餐(cān)。
③她用大大的陶(táo)瓷(cí)碗,给野猪妈妈盛了一盘鲜美的汤,还送上两块大大的蛋糕。
④她用小小的玻璃碗,给小野猪胖胖盛了一碗鲜美的汤,还送上两块特别美丽的小蛋糕。
⑤犀牛奶奶说:“小胖胖,这是你的一份,不够还可以添(tiān)呢!”
⑥小胖胖有礼貌(mào)地说了声:“谢谢!”
⑦用完餐,犀牛奶奶收拾屋子,野猪妈妈帮着洗碗,洗盘子。
⑧小野猪胖胖拉着犀牛奶奶的衣服说:“犀牛奶奶,我的一份呢?”
⑨“你的一份不是已经吃了吗?”犀牛奶奶奇怪地问。
⑩“不,您分给我的一份汤和蛋糕,我吃了。味道真好!”小野猪咂(zā)咂嘴说,“可是,劳动也该分给我一份啊。”
犀牛奶奶笑了,她用围裙擦擦手,找来一把扫帚(zhou)给小胖胖,并亲了他一下,说:“孩子,这是你的一份。”
小胖胖接过扫帚,有礼貌地说了一声:“谢谢!”
10.“蛋糕”的“糕”字用音序查字法应查音序 ,再查音节
然后找到相对应的页码,查到这个字。从“糕”字的偏旁,我才出这个字和 有关,我还能写出一个带有这个偏旁的字:
11.“特别“的”特”用部首查字法应查部首 ,再查 画,读音是 。我猜“特别”的意思是
12.读完短文,小野猪胖胖跟犀牛奶奶说的“我的一份呢?”他指的是什么?
13.你觉得小野猪胖胖是个什么样的孩子?
【答案】
10.G gao 粮食 粉
11.牛 六 tè 非常、格外。
12.劳动也该有他一份。
13.懂事,有礼貌,热爱劳动的好孩子。
【解析】
10.本题考查查字典。
查字典有三种方法:音序查字法、部首查字法和笔画查字法。题目中的“蛋糕”的“糕”字的拼音是“gāo”,用音序查字法应查首字母音序“G”,再查音节“gao”。“糕”字的偏旁是“米”,所以这个字和粮食有关,带“米”字偏旁的字还有:粮,粒等。
11.本题考查查字典。
用部首查字法查“特别”的“特”字时,先找出“特”字的部首是“牛”字旁,“特”字一共十画,去掉部首“牛”字四画,还剩六画,故再查“六”画,找到“特”字所在的页码,读音是“tè”。“特”是特殊,不一般的,故我猜“特别”的意思是:格外、非常。
12.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阅读全文,从第⑩自然段“‘可是,劳动也该分给我一份啊。’” 和第 自然段“说:‘孩子,这是你的一份。’”可知,小野猪胖胖跟犀牛奶奶说的“我的一份呢?”他指的是:劳动也该有他一份。
13.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仔细阅读全文,结合文章中的第⑩自然段“‘可是,劳动也该分给我一份啊。’”可以看出小野猪胖胖是个爱劳动的孩子;从第 自然段“小胖胖接过扫帚,有礼貌地说了一声:‘谢谢!’”可知小野猪胖胖是个懂礼貌的好孩子。故总结为:小野猪胖胖是个懂事,有礼貌,热爱劳动的好孩子。
(二)(2023上·内蒙古通辽·二年级统考期中)课外阅读。
一只椰子
①“生日快乐,卡尔!”外公说着,送给卡尔一件礼物。“就是一只椰子啊 ”卡尔不屑一顾地说。
②“不要小看这只椰子呀!一只椰子能成为一件很好的礼物啊。”外公说。他在椰子上钻了几个眼儿,将椰汁倒进一个杯子。“好甜!”卡尔喝了一口。
③“一只椰子能成为一件很好的礼物啊。”妈妈说。她把鸡蛋、牛奶、糖和椰肉混合搅拌,再放入锅里煮。很快,椰子蛋奶冒起了气泡。“好味道!”卡尔吃了一口。
④“一只椰子能成为一件很好的礼物啊。”爸爸说,他将剩下的椰子壳切成了一只碗,打磨光亮,还在碗的侧面写上卡尔的名字。
⑤“真好看!”卡尔很高兴,“一只椰子能成为三件很好的礼物啊!”
14.外公为什么要送给卡尔一只椰子 (填序号)( )
A.卡尔口渴了 B.卡尔的生日到了。
C.卡尔想要一只椰子。 D.卡尔需要用椰子做手工。
15.卡尔看到到外公的礼物后说:“就是一只椰子啊 ”想一想,此刻卡尔的心情是(填序号)( )
A.欣喜若狂。 B.惊讶不已。 C.不以为意。 D.惊恐万分。
16.外公从椰子里倒出了 ,妈妈用椰肉做出了 ,爸爸把椰子壳做成了 。
17.读了这个故事,我懂得了(填序号) ( )
A.送给他人的礼物要富有意义。
B.只要肯动脑筋,简单的东西也会变得富有情趣。
【答案】
14.B 15.C
16.椰汁 椰子蛋奶 一只碗
17.B
【解析】
1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仔细阅读全文,从文中第①自然段“‘生日快乐,卡尔!’外公说着,送给卡尔一件礼物。”可知,外公要送给卡尔一只椰子是因为卡尔的生日到了。故选B。
15.本题考查体会句子的含义。
文中“‘就是一只椰子啊 ’卡尔不屑一顾地说。”中的“不屑一顾”的意思是不屑于去看它一眼,形容不放在心上。可以看得出卡尔对这只椰子的态度是不以为然的,不太在意的。
故选C。
16.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
仔细阅读全文,从第②自然段“他在椰子上钻了几个眼儿,将椰汁倒进一个杯子。”可知,外公从椰子里倒出了“椰汁”;
从第③自然段“很快,椰子蛋奶冒起了气泡。”可知,妈妈用椰肉做出“椰子蛋奶”;
从第④自然段“他将剩下的椰子壳切成了一只碗,打磨光亮,还在碗的侧面写上卡尔的名字。”可知,爸爸把椰子壳做成了“一只碗”。
17.本题考查体会文章的感情主旨。
文章通过卡尔过生日,爷爷送给他的生日礼物——一只椰子开始,卡尔从原来对这个简单的礼物的“不屑一顾”,接着写爷爷、爸爸、妈妈分别用这只椰子给他做出了三个不同的礼物后,让卡尔感到格外高兴的这个故事,从中让我们懂得了,生活中只要我们肯动脑筋,简单的东西也会变成让人感到高兴和富有情趣东西的道理。故选B。
(三)(2023下·广东珠海·二年级统考期中)我会读故事,并回答问题。
①在一片大森林里,大象很有学问,小猴也很聪明。有一天,他们为谁最聪明争论起来,最后决定比一比。
②小鹿姐姐做裁判。小鹿说:“你们谁先跨过大河,到梨树上采20个梨回来,谁就获胜!"
③大象几步跨过大河。来到梨树下,可他怎么也摘不到果子,只好回去了。小猴说:“你把我驮过去,我能摘下果子。”于是,大象把小猴驮过去,小猴爬上树摘下果子,和大象一起回去了。
④小鹿姐姐问:“你们明白了什么道理呢?”
⑤“团结协作才能把事情办好!”大象和小猴异口同声地说。
18.短文讲了 和 比本领, 当裁判的故事。
19.大象和小猴是怎样摘到果子的?用“ ”画出相关的句子。
20.读了故事我理解“异口同声”的意思可能是( )。
A.大象小、猴说不同的话。
B.大象、小猴一个说一个不说。
C.大象、小猴一起说同样的话。
21.这篇短文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
A.只有自己付出努力才能把事情做好。
B.大家各有所长,只有团结协作才能把事情做好。
C.小猴比大象聪明。
【答案】
18.大象 小猴 小鹿姐姐
19.于是,大象把小猴驮过去,小猴爬上树摘下果子,和大象一起回去了。
20.C
21.B
【解析】
18.本题考查了对文章内容的概括。
从第①自然段“大象很有学问,小猴也很聪明。有一天,他们为谁最聪明争论起来,最后决定比一比。”中可知,是大象和小猴比本领。从第②自然段“小鹿姐姐做裁判。”可知,裁判是小鹿。
19.本题考查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从第③自然段中“于是,大象把小猴驮过去,小猴爬上树摘下果子,和大象一起回去了。”可知,大象和小猴一起合作摘到了果子。
20.本题考查了对词语的理解。
异口同声:不同的嘴说同样的话。形容大家说的完全一致。从第⑤自然段可知,这里是指大象、小猴一起说了“团结协作才能把事情办好!”这句话,故选C。
21.本题考查了对文章中心主旨的理解。
第⑤自然段“团结协作才能把事情办好!”告诉我们,团结起来力量大,发挥各自的优势,共同协作,就能把事情做好,故选B。
(四)(2022上·二年级单元测试)课外阅读。
蚂蚁
蚂蚁整天辛勤地劳动,没有一个偷懒的。它们很团结,( )好吃的从不私吞,总会一起( )回洞去分享;而且蚂蚁们见了面,都会热情地互相( )着触角打招呼,从不会冷漠地擦肩而过。我很喜欢它们,有空就( )虫给它们吃。
22.这段话共有 句。
23.选择合适的动词填入文中的括号里。(填序号)
①捉 ②摇 ③抬 ④发现
24.“我”喜欢蚂蚁的原因有哪些?用“√”画出来。
①蚂蚁很团结、热情。( ) ②蚂蚁会私吞好吃的。( )
③蚂蚁整天辛勤地劳动,没有一个偷懒的。( )
25.从哪里可以看出“我”对蚂蚁的喜欢?用“ ”在文中画出来。
【答案】
22.3/三
23.④③②①
24.①√ ③√
25.我很喜欢它们,有空就捉虫给它们吃。
【解析】
22.本题考查数句子。
这段话共有三句话。“蚂蚁整天辛勤地劳动,没有一个偷懒的。”是第一句;“它们很团结,发现好吃的从不私吞,总会一起抬回洞去分享;而且蚂蚁们见了面,都会热情地互相摇着触角打招呼,从不会冷漠地擦肩而过。”是第二句;“我很喜欢它们,有空就捉虫给它们吃。”是第三句。
23.本题考查选词填空。
捉:(1)握;抓。(2)使人或动物落入自己的手中。
抬:①往上托;举。②共同用手或肩膀搬东西。
摇:摇摆;使物体来回地动。
发现:看到或找到以前不知道的事物或规律。
它们很团结,看到好吃的从不私吞,总会一起搬回洞去分享;而且蚂蚁们见了面,都会热情地互相摆动着触角打招呼,从不会冷漠地擦肩而过。根据字义和句意,文中第一个填空处应填“发现”,第二个填空处应填“抬”,第三个填空处应填“摇”。
我很喜欢它们,有空就抓虫子给它们吃。根据字义和句意,文中第四个填空处应填“捉”。
24.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从“蚂蚁整天辛勤地劳动,没有一个偷懒的”“它们很团结,发现好吃的从不私吞”“蚂蚁们见了面,都会热情地互相摇着触角打招呼”可以知道“我”喜欢蚂蚁的原因有:(1)蚂蚁很团结、热情。(2)蚂蚁乐于分享,不会私吞好吃的。(3)蚂蚁整天辛勤地劳动,没有一个偷懒的。
25.本题考查找关键句。
从“我很喜欢它们,有空就捉虫给它们吃。”可以看出“我”对蚂蚁的喜欢。
(五)(2022上·二年级单元测试)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一把筷子
从前,有几个兄弟,常常吵架。
一天,父亲把他们叫到跟前,拿出一把筷子,对他们说:“你们谁能把筷子折断?”
几个兄弟都试了试,谁也折不断。
父亲把这把筷子拆(chāi)散(sàn)了,分给每人一根,叫他们再折。这次,他们一折就断了。
父亲说:“你们看,一把筷子多结实,怎么折也折不断。而一根筷子很容易就折断了。以后你们不要再吵了,团结起来才会有力量。”
26.这篇短文共有 个自然段。
27.按要求填空。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常常——( ) 拆散——( )
结实——( ) 容易——( )
(2)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容易——( ) 团结——( )
28.为什么一把筷子怎么折也折不断,而一根筷子很容易就折断呢?
【答案】
26.5/五
27.经常 分散 牢固 简单 困难 分裂
28.因为团结起来才会有力量。
【解析】
26.本题考查了自然段的认识。
自然段都是相对独立的,最明显的标志是:每个自然段的开头都会重新起一行,并且空两格。根据此特征,数一下,全文共5个自然段。
27.本题考查了近反义词的辨析。
(1)常常:指时常,经常。表示行为、动作发生的次数多,而且时间相隔不久。所以“常常”的近义词可以是“经常”。
拆散:使成套的物件分散。所以“拆散”的近义词可以是“分离”。
结实:牢固,坚固;健壮。所以“结实”的近义词可以是“坚固”。
容易:做起来不费事的。所以“容易”的近义词可以是“简单”。
(2)容易:做起来不费事的。所以“容易”的反义词可以是“困难”。
团结:和睦;友好。所以“团结”的反义词可以是“分裂”。
28.本题考查了对短文内容的理解。
结合短文内容,并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一根筷子因为力量小,所以能被轻易折断;一把筷子捆起来是一个整体,这样的力量就大,所以折不断,说明了人多力量大、团结力量大的道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