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一导学案:5.1 主要植被与自然环境(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一导学案:5.1 主要植被与自然环境(含答案)

资源简介

第五章第一节 主要植被与自然环境 (

1
页 共
4

)
(

1
页 共
4

)
(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学习目标
1.结合区域图或植被类型图,了解不同区域的植被类型、特点(区域认知)
2.运用地理资料,说明影响植被的自然环境条件。(综合思维)
3.结合区域地理环境特征,分析植被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保护植被,改善环境。(人地协调观
学习流程及内容
一、预习提纲(阅读教材,完成下列填空,在教材相应位置进行标注后,识记相关内容)
(一)主要植被
1.概念:植被是
2.分类: 和
(1)自然植被:是一定地区植物长期发展的产物,有 、 、 、苔原、草甸、沼泽等类型。由于 的强烈干扰,保存下来的自然植被已经很少。
(2)人工植被:主要指各种农作物、人工林、人工草场、城市绿地等。
3.自然植被的主要类型及特点
分布 分类 特点
森 林 和 地区 热带雨林 是世界上发育最繁茂的植被类型,植物种类 ,群落结构 。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终年 ,乔木多革质叶片。 温带落叶阔叶林具有明显的 变化,乔木一般具有 的叶片,春季萌叶抽枝、夏季 ,秋季叶落转黄,冬季则完全无叶。以减少 及 流失。 亚寒带针叶林主要由 的针叶乔木组成,树叶为 ,以 。
热带
亚热带
亚热带
温带
亚寒带
草 原 、 地区 热带草原 以旱生 植物为主
温带草原 丛生禾草植物占优势,植物普遍存在旱生结构,如叶面积较小、叶片内卷等
荒 漠 地区 荒漠 植被 ,地表大面积裸露,植物种类贫乏,群落结构 。
荒漠
(二)植被与环境
1.地理环境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1)植物在生活过程中,始终与周围环境进行着 和 的交换,因而环境必然影响到植物的各个方面。
(2)植物的 和 ,以及它们的 等,都非常紧密地依赖于所生活的环境。
2.地理环境对分布植被的影响
尺度范围 影响因素 分布特征
大尺度 气候 受气候的影响,植被形成带状分布
在中纬度地区,从沿海到内陆,植被由森林依次变为 、
中尺度 地形 植被随海拔升高而发生变化,出现垂直分带现象
3.植被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就某个较小的区域而言,当 、开垦坡地、 后,表面上是植被减少了,而实际上是整个 受到影响。地表失去植被, 的功能下降,地表径流和地下水的形成过程会发生改变,地表极易发生 ,于是土壤趋于 ,绿色植物的 减弱,对 也会产生影响……这样的连锁反应,最终会导致整个地理环境的退化。所以,人们要特别重视以各种方式(例如植树造林)来恢复植被,以便改善整个生态环境。
(

2
页 共
4

)
(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二、拓展提升(每小组一个任务,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
学习目标一:掌握植被的分类以及植被的特点
(1)植被的分类
根据人类影响程度 自然植被和人工植被
根据植物群落类型 森林、草原、荒漠
(2)熟读背诵森林、草原、 荒漠植被的特征
【1】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森林区降水多于草原区 B.热带雨林群落结构复杂
C.温带落叶阔叶林夏季枝叶茂密 D.温带草原多旱生乔木
【2】湖南省的主要自然植被最可能是(  )
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B.温带落叶阔叶林 C.亚寒带针叶林 D.热带雨林
森林的类型特征和分布主要受气候因素的影响,下面为某区域亚寒带针叶林空间分布图及亚寒带针叶林景观图。读图,完成3、4题。
【3】亚寒带针叶林( )
A.垂直结构复杂 B.植物抗寒能力强但抗旱能力弱 C.植物春季发芽,秋季落叶 D.树冠多呈星尖塔状
【4】图中亚寒带针叶林的分布地区( )
A.为北半球低纬度地区 B.夏季温暖短促,冬季寒冷漫长
C.夏季炎热多雨,无明显干季 D.全年降水丰沛但气温较低
【5】热带草原景观与温带草原的共同特征是( )
星散分布着乔木灌木植被 B. 群落结构简单
C. 有明显季相变化 D. 主要动物种类基本相同
学习目标二:掌握植被与自然地理环境各自然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如果从北京向西经内蒙古一直旅行到新疆乌鲁木齐,据此回答6、7题。(教材120页探究活动)
【6】】沿途所见到的自然植被类型依次最可能是( )
A.荒漠、草原、森林 B.森林、草原、荒漠 C.荒漠、森林、草原 D.无规律可循
【7】这种景观的变化是由于(  )
A.水分条件的变化起主导作用而形成的 B.热量条件的变化起主导作用而形成的
C.光照条件的变化起主导作用而形成的 D.气候条件的变化起主导作用而形成的
植被的形态深受自然环境的影响。下图是亚洲内陆某典型植被示意图。读图8、9题。
【8】与该植被生长地区气候特征最相近的是( )
A.A B.B C.C D.D
【9】该植被指示的环境特征是( )
A. 干旱 B. 湿润 C. 炎热 D. 寒冷
【10】随着全球气候的变化,当地年降水量出现了增多的趋势,该类植被最可能发生的变化是(  )
A.地上部分植株变高大 B.地上部分叶片变小
C.地下部分向更深处生长 D.地下部分分支减少
学习目标三:了解植被分布与世界气候类型的对应关系
读图,回答第11、12题。
【11】板状根景观所对应的气候特征是( )
A.高温多雨 B.炎热干燥 C.温和湿润 D.寒冷干燥
【12】热带草原景观、板状根景观分布范围最广的大洲依次是( )
A.南美洲、非洲 B.亚欧、欧洲
C.非洲、南美洲 D.欧洲、亚洲
下图为我国北方某中学内一棵树夏季和冬季的景观图。据此完成下13、14题。
【13】该树木属于的自然植被类型是 ( )
A.热带雨林 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C.温带落叶阔叶林 D.亚寒带针叶林
【14】该树木所在地的气候类型可能是 ( )
A.温带季风气候 B.温带海洋性气候
C.地中海气候 D.亚热带季风气候
【15】地中海沿岸的植被,以常绿硬叶灌丛林为主,以适应这里夏季的气候特征。该气候特征是( )
A.炎热干燥 B.高温多雨 C.温和湿润 D.温和干燥
【16】多肉植物是指植物的根茎叶器官中有一种或几种肥厚多汁,利于贮水,以便植物熬过干旱。多肉植物在旱季进入休眠状态,在雨季过后生长、开花。多肉植物最不具备的特点是( )
A.耐低温 B.耐高温 C.耐干旱 D.休眠功能
三、效果检测题(课堂学习后,利用检测题巩固学习效果)
【17】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与图中其他类型的植被相比,乙地植被的突出特征有哪些?
(2)说明丙地植被的突出特征及其成因
(3)说出猴面包树、纺锤树分布地区的气候特征及其长有粗大树干的原因。(教材124页活动题)
四、课堂小结(画出思维导图或知识树、知识框架图等,梳理本节课内容)
五、课后反思(老师、学生分别对本节课情况进行反思)
第五章第一节 主要植被与自然环境参考答案
(一)主要植被
1.概念:植被是覆盖一个地区的各类植物群落的总称。2.分类: 自然植被 和 人工植被
(1)自然植被: 森林 、 草原 、 荒漠 、 人类活动
3.自然植被的主要类型及特点
分布 分类 特点
森 林 湿润 和 半湿润 地区 热带雨林 热带雨林 是世界上发育最繁茂的植被类型,植物种类 丰富 ,群落结构 复杂 。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终年 常绿 ,乔木多革质叶片。 温带落叶阔叶林具有明显的 季相 变化,乔木一般具有 宽阔 的叶片,春季萌叶抽枝、夏季 盛叶 ,秋季叶落转黄,冬季则完全无叶。以减少 水分 及 能量 流失。 亚寒带针叶林主要由 耐寒 的针叶乔木组成,树叶为 针状 ,以 抗寒抗旱 。
热带 季雨林
亚热带 常绿阔叶林
亚热带 常绿硬叶林
温带 落叶阔叶林
亚寒带 针叶林
草 原 半湿润 、 半干旱地区 热带草原 以旱生 草本 植物为主
温带草原 丛生禾草植物占优势,植物普遍存在旱生结构,如叶面积较小、叶片内卷等
荒 漠 干旱 地区 热带荒漠 植被 稀疏 ,地表大面积裸露,植物种类贫乏,群落结构 简单 。
温带荒漠
(二)植被与环境
(1) 物质 和 能量 ;(2) 形态 和 生活机能 、分布。
尺度范围 影响因素 分布特征
大尺度 气候 热量 受纬度的影响,植被形成带状分布
降水 在中纬度地区,从沿海到内陆,植被由森林依次变为 草原 、 荒漠
中尺度 地形 植被随海拔升高而发生变化,出现垂直分带现象
3.植被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砍伐森林、过度放牧、地理环境、拦截降水、水土流失、贫瘠化、光合作用、空气质量。
拓展提升
1-16: DADBC BACAD ACCAA A
【2】湖南省大部分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湿润,自然植被对应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4】亚寒带针叶林又称泰加林,对应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夏季温暖短促,冬季寒冷漫长。
【11】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南美洲和非洲。
【13】中国北方地区大部分属于温带季风气候,且从图片看出来该植物冬季落叶。
【15】地中海气候主要分布在地中海沿岸,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湿润。
【17】(1)植物种类最丰富,群落结构最复杂,存在板状根现象;
(2)特征:主要由耐寒的针叶乔木组成,树叶为针状 ;植物群落较简单,成因: 该地为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夏季凉爽短促,冬季漫长寒冷,全年降水稀少,该特征可以更好的抗寒抗旱;
(3)气候特征:全年高温,分为明显的干湿两季;
原因:粗大树干有利于雨季储水,以应对缺水且炎热的季节。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