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五章第二节 土壤的形成 (第1页 共2页)(第1页 共4页)(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习目标1.掌握土壤的概念,归纳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2.了解人类活动对土壤的影响。3.观察不同的土壤剖面,分析其共性与差异。学习流程及内容一、预习提纲(阅读教材,完成下列填空,在教材相应位置进行标注后,识记相关内容)(第4页 共4页)(北京)股份有限公司一 土壤概述1.概念:土壤是指陆地表面具有一定 ,能够生长植物的 。2.作用:土壤为植物光合作用提供并协调水分、 、温度、空气等营养物质条件,是人类生存的 。二 成土因素1.成土母质(1)含义: 作用使岩石破碎,形成 的 。(2)与土壤的关系:成土母质是土壤的 ,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土壤的 和 性质。2.气候(1)气候直接影响土壤的 和土壤中物理、化学过程的 与 。(2)在常年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下,微生物活动 ,全年都能 有机质,使有机质含量趋于 。降水和风对土壤形成也有重要影响。3.生物生物是土壤 的来源,也是土壤形成过程中 的因素,土壤 与 作用密切关联。4.地形(1)地形垂直变化与土壤:在山区,随着地势的升高,土壤的 和理化性质均发生显著的垂直分化。(2)不同地形类型条件下的土壤:在陡峭的山坡上,地表疏松物质的迁移速率 ,很难发育成深厚的土壤;在平坦的地方,地表疏松物质的侵蚀速率 ,成土母质能在较稳定的气候、生物条件下,逐渐发育成 的土壤。5.时间因素在适宜的气候条件下,发育的时间越长,土壤越 。三 土壤剖面1.含义:土壤剖面是指地面垂直向下的 ,由一些形态特征各异的、大致与地面平行展布的 所构成。2.土层(1)有机层:土壤表层的 ,以分解和半分解的 为主。(2)腐殖质层:土壤腐殖质积累形成的暗色土层,呈灰黑色或 。(3)淋溶层:由于 作用使得物质迁移和损失的土层,有机质含量 ,色泽较淡。(4)淀积层:常与 相伴存在,是土壤物质沉淀、积累的层次。(5)母质层和母岩层:土壤形成发育的 基础,母质层为疏松的 ,母岩层为坚硬的 。二、拓展提升(每小组一个任务,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学习目标一:了解掌握影响土壤形成的因素(1)成土母质与土壤(2)生物与土壤①生物在土壤形成过程中起主导作用②生物对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影响生物是土壤有机物质的来源,也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3)气候与土壤(4)地形与土壤地形主要通过对物质、能量的再分配间接地作用于土壤。(5)时间与土壤土壤形成时间越长,土壤发育程度越高,土层越厚,土层分化越明显。(6)人类活动与土壤【1】四川盆地的有些地方,岩石是紫色的,土壤也呈紫色。这说明四川盆地紫色土壤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A.气候 B.时间 C.生物 D.成土母质【2】成都平原的紫色土含有丰富的磷钾等养分,说明( )A.植物是土壤中矿物养分的主要来源 B.矿物质是土壤中矿物养分的主要来源C.生物对土壤的形成影响巨大 D.空气的氧化作用是土壤形成的重要影响因素读各种成土因素作用示意图,回答3、4、5题。【3】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是( )气候 B. 地形 C. 生物 D. 成土母质【4】与土壤肥力关联密切的因素是( )A.气候 B. 地形 C. 生物 D. 成土母质【5】在土壤的发育过程中,气候主要影响土壤的( )A.有机质含量 B. 水热状况 C 发育程度和肥力大小 D. 土层厚度【6】我国南方平原地区由于长期耕作形成的土壤是( )A、水稻土 B、黑土 C、红壤 D、砖红壤学习目标二 理解并识记土层剖面及特征【7】土壤矿物主要来源于( )A.有机层 B.腐殖质层 C.淀积层 D.母质层【8】关于土壤剖面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A.腐殖质层颜色较深,呈棕色或红棕色B.淋溶层矿物质淋失,颜色较浅C.淀积层有机质在此积累,含量高D.母质层为坚硬的岩石【9】下列土壤类型中,发育程度较好的是( )A.江南丘陵红壤 B.青藏高原寒漠土 C.西北地区的风沙土 D.东北平原黑土学习目标三 了解识记森林、草原土壤的类型及特征及形成原因森林土壤 ①概念:森林土壤是指森林植被下发育的土壤。②分布:森林土壤一般分布于湿润和半湿润地区③特点:在森林植被下,有机质主要以地表枯枝落叶的形式进入土壤,因而腐殖质明显地集中在土壤表层,向下突然减少。④类型:棕壤:主要分布在山东省、辽宁省、河北省、河南省、陕西省、甘肃省等温带季风气候区及云川两省交界处的部分高山地区。棕壤发育在温带落叶阔叶林下,剖面具有鲜棕色的淀积层,土层较厚,质地黏重,表层有机质含量高,自然肥力较高。红壤: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南岭以北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红壤发育在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下。剖面呈均匀的土红色,有机质分解快,流失多,腐殖质少。质地较黏重,肥力较低。草原土壤 ①概念:草原土壤是指草原植被下发育的土壤。②分布:草原土壤主要分布在温带和热带的大陆内部。③特点:由于气候较干旱,除黑土外,土壤下部均有明显的钙积层,有机质主要以根系的形式进入土壤,腐殖质含量自表层向下逐渐减少。④类型 黑土:主要分布在东北中部平原地区。黑土是在草甸草原植被下发育,具有深厚而肥沃黑土层的土壤。黑土层较厚,有机质含量丰富,土壤肥力高。表层疏松,通气透水:底土黏重,保水保肥。土壤结构良好,易于耕作。黑钙土: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西部和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天山地区和祁连山地区也有分布。黑钙土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和草原植被下发育的暗黑色土壤。剖面上部具有深厚的腐殖质层,自然肥力较高,结构良好。下表是我国三个地区土壤的有机质含量统计分析。据此完成10、11、12题。土壤 主要分布地区 有机质含量(%) 统计的标本数黑土 东北地区 2.14~16.4 29棕壤 山东半岛 2.07~7.05 32红壤 南方低山丘陵 0.52~1.95 47【10】南方地区的红壤有机质含量远低于东北地区的黑土,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 成土母质 B. 人类活动 C. 地形 D. 气候【11】黑土富含有机质是最肥沃的土壤类型,世界三大黑土区均分布在北纬45°附近,据此推测黑土形成的环境为( )A.干热环境 B.冷湿环境 C.湿热环境 D.干冷环境【12】东北黑土比南方红壤( )A.土壤中微生物分解作用强 B. 土壤腐殖质的累积作用强C 降水对土壤的淋溶作用强 D. 气温使土壤的增粘作用强【13】我国土壤类型多样,如东北平原的黑土,华北平原的黄土,四川盆地的紫色土,江南丘陵的红壤,对材料中土壤的特征与成因描述正确的是( )A.红壤红——水稻的大量种植 B.黄土黄——温带地区有机质的大量积累C.紫色土贫瘠——盆地日照差 D.黑土肥沃——草类植物的大量生长学习目标四 了解土壤形成与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关系示意(教材137页内容)【14】土壤是各种自然地理要素共同作用的产物,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低反映了当地自然环境特征。下列地区土壤有机质含量最高的是( )A.山东半岛温带森林 B.大兴安岭西侧草原C.西双版纳热带森林 D.内蒙古高原西部荒漠林地类型 孔隙度/% 有机质含量 /% 饱和持水量(吨/公顷)总孔隙 毛管孔针阔叶混交林 59 45 4.62 503常绿阔叶林 63 47 3.18 648楠竹林 52 40 2.08 312灌木林 73 56 7.79 1833林地土壤的蓄水作用主要取决于毛管孔隙的贮水能力,土壤持水量饱和后会产生地表和地下径流。下表为四川盆地东部海拔350米~951米某山不同林地土壤孔隙度和持水量资料。据此完成15、16、17题。【15】最不适合作为该山地水土保持林的是( )A. 针阔混交林 B. 常绿阔叶林C. 楠竹林 D. 灌木林【16】不考虑其他因素,在相同降水条件和前期土壤湿度条件下,地表径流出现时间最晚的是( )A. 针阔混交林 B. 楠竹林 C. 常绿阔叶林 D. 灌木林【17】当地灌木林下的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与其关联度最小的是( )A. 根系较浅 B. 枯枝落叶多 C. 地表径流少 D. 岩石风化速度快土壤是由固相(矿物质、有机质)、液相(土壤水或溶液)和气相(土壤空气)三相物质组成的,土壤容重指一定容积的土壤烘干后的重量与同容积水重的比值。土壤容重与土壤质地、压实状况、土壤颗粒密度、土壤有机质含量及各种土壤管理措施有关。有机质含量高、疏松多孔的土壤容重小,土壤发育良好。完成18、19、20题。【18】土壤容重越大( )A.有机质含量越低 B.土壤孔隙度越高 C.单位体积土壤干重越轻 D.越利于作物生长【19】下列四种土壤中,土壤容重最小的是( )A.东南丘陵的红壤 B.松嫩平原的黑土 C.三江平原的沼泽土 D.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水稻土【20】下列措施不能降低土壤容重的是( )A.引水灌溉 B.秸秆还田 C.深耕土地 D.红壤掺沙【21】完成教材136页活动题:(1)据图归纳海南岛土壤类型的空间分布特点?(2)海南岛中部山地海拔较高,气温 (填“较高”“较低”)。山地对夏季风有抬升作用,多云雾天气,降水较多,发育有 (填“砖红壤”“黄壤”)其属于 (填“热带”“亚热带”)的土壤。(3)根据所学知识,说明在泰国泥岩地区,种植培地茅的作用?三、效果检测题(课堂学习后,利用检测题巩固学习效果)【22】有人认为,热带地区的土壤比温带和寒带地区的要深厚,土壤有机质含量也要丰富。这种说法有道理吗 说明你的判断理由。(教材132页活动第1题)四、课堂小结(画出思维导图或知识树、知识框架图等,梳理本节课内容)五、课后反思(老师、学生分别对本节课情况进行反思)第五章第二节 土壤的形成参考答案一、预习提纲一 土壤概述1.肥力、疏松表层、2.养分、物质基础。二 成土因素1.(1)风化作用、结构疏松、风化物;(2)初始状态、物理、化学性质。2.(1)水热状况、性质、强度。(2)旺盛、分解、减少。3.有机质、最活跃、肥力、生物;4.(1)组成成分、(2)较快、较慢、深厚;5.成熟。三 土壤剖面1.土壤纵断面、土层;2.土层(1)有机层:植物残体堆积层,有机质。(2)腐殖质层:黑色。(3)淋溶层:淋溶作用、低、(4)淀积层:淋溶层。(5)母质层和母岩层:原始物质、风化碎屑物质、岩石。二、拓展提升1-20:DBCCB ADBDD BBDBC DDABA18.根据材料可知,土壤容重越大,有机质含量越低,土壤孔隙度越低;单位体积土壤干重越重,越不利于作物生长,故A正确,BCD错误。19.根据材料信息“有机质含量高、疏松多孔的土壤容重小”可知,土壤越肥沃,土壤容重越小,所有土壤中最肥沃的是黑土,故B正确,ACD错误。20.秸秆还田、深耕土地、红壤掺沙都可以增加土壤孔隙度,降低土壤容重;而引水灌溉使得土壤物质紧实,可能会提高土壤容重,故A正确,BCD错误。【21】(1)①砖红壤面积最大,主要分布在北部和东部;②赤红壤面积仅次于砖红壤,主要分布在低山丘陵区;③黄壤主要分布在中部山地;④燥红土主要分布在西南部沿海地区;⑤水稻土主要分布在降水较多、河流流量较大的东部和北部平原地区。(2)较低、黄壤、亚热带(3)泥岩土质较差 ,因颗粒微小,遇水易形成泥浆,干燥时则迅速硬实结块。泰国为热带季风气候,旱雨季明显,降水季节变化大。培地茅根系密集发达,能够有效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培地茅在雨季时能增加雨水下渗,减小地面径流,防止土壤受到冲刷侵蚀;旱季时能增加土壤水分,起到了改良土壤的作用。三、效果检测题【22】没有道理;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地带,化学与生物风化作用强,风化壳厚,因而土壤层厚度较大;少雨干旱的热带地区,风化壳薄,发育的土壤层也较薄。但在常年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下,微生物活动旺盛,全年都能分解有机质,这将大大降低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而温带和寒带地区,由于温度较低,不利于微生物分解有机物,有利于有机物的积累,因此有机物含量更丰富。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