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3.5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同步练习一、单选题1.太湖在几年前因富营养化而出现水体中的浮游植物大量增加的现象,沉水植物大量消失,严重影响了太湖的水质。随着人类对太湖周边环境的治理,太湖的水质明显好转,湖中生物的种类以及数量增加。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富营养化主要是无机污染导致的,造成水中某些自养生物的数量大量增加B.沉水植物大量消失的主要原因是浮游生物的大量繁殖影响透光率C.人类的治理使太湖水质出现好转,说明人类活动能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D.太湖水质受到影响说明该湖泊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消失,稳定性下降2.诗文“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中所蕴含的生命科学知识是A.自然界的物质循环 B.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强C.生物的变异现象 D.生物的种间斗争关系3.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被牛、羊适度采食后的草原植物的再生能力增强,有利于维持草原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B.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可发生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C.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的负反馈调节是其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D.生态系统中的信息只可来源于生物4.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描述,正确的是( )A.河流受到轻微的污染依然清澈,属于恢复力稳定性B.恢复力稳定性弱的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一定强C.“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体现了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D.引入新物种到一个生态系统使生物种类增加从而提高抵抗力稳定性5.稻田—池塘复合生态养殖模式是在我国传统稻田养鱼的基础上,经过近年来的不断提升和优化、推广和实践,发展起来的新型农业模式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该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是水稻、杂草、浮游植物等B.稻田中养殖牛娃,可降低稻飞虱等害虫对水稻的危害C.水稻与多种动物混养可提高系统中能量传递效率D.稻田—池塘复合模式中水稻能吸收氮磷,净化水质6.在一段新建公路的边坡(甲)上移栽灌木和草本植物以保护边坡,另一段边坡(乙)不进行移栽,其他实验条件相同,1年后两段边坡的检测结果如下表。下列分析合理的是:边坡 处理方式 植被覆盖率(%) 小型土壤动物 土壤有机质(g/kg)物种数 个体数甲 种植植物 97 37 260 19.8乙 不干预 8 9 28 11.9A.小型土壤动物的增多是移栽植物的预期结果B.可以推测移栽植物会降低该群落结构的稳定性C.边坡甲上因没有移栽乔木而不可能自然长出乔木D.1年后,边坡甲与边坡乙中不会有相同的物种分布7.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及稳定性的叙述,正确的是A.湿地或水库中大量种植芦苇的原因是芦苇可以吸收城市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B.农业生产中防治稻田害虫的目的是提高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C.向土壤中投放微生物复合菌剂分解土壤中的残留农药,会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D.近年来频繁出现雾霾天气现象,说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已经丧失殆尽8.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燕燕于飞,差池其羽”(《诗经·国风》),体现燕子之间通过行为信息进行交流B.“螟蛉有子,螺赢负之”(《诗经·小雅·小宛》),说明螺赢和螟蛉之间存在捕食关系C.人类活动产生巨大的噪音,会直接干扰海豚的“定位系统”,这体现了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D.大兴安岭的森林物质和能量的输入与输出均衡,生物种类的组成稳定,处于生态平衡中9.下列关于设计制作生态缸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态缸的生物必须成分齐全,比例适宜B.生态缸的材料必须透明,以保证能量的供应C.应定时向生态缸内通气,以保证生物的有氧呼吸D.生态缸内的多种生物之间应有营养上的联系10.在广西北海滨海国家湿地公园,成片的红树林不仅为人们提供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而且为各种鸟类提供了栖息场所。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湿地生态系统能调节气候、涵养水源,引入各种外来物种将有利于其生态恢复B.恢复过程中的生态系统,其主要功能仍然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C.在生态修复的过程中,群落演替的主要方式是初生演替D.人们在治理退化的生态系统的过程中,会使其营养结构变得复杂,自我调节能力降低11.湿地生态系统在净化水质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扬州某地区建造的人工湿地可将有机物含量高的生活污水净化输出。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污水进入湿地经物理沉降、化学分解和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得到净化B.该湿地群落的植物可以吸收N、P等无机盐,降低水体富营养化程度C.流经该湿地生态系统的总能量都是生产者固定的光能D.污水进入量过大会破坏该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2.关于生态系统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消费者的存在,加快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B.生态系统中存在着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两个完全独立的过程C.森林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强于草原生态系统D.信息传递只能在被捕食者和捕食者之间传递,维持了生态平衡二、多选题13.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A.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生态系统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没有分解者B.森林生态系统和湖泊生态系统都是稳定的开放系统C.食物链不全是从绿色植物开始的D.在草原生态系统中,相比马来说,羊吃草对草原植被的破坏力更大14.滩涂围垦是沿海地区主要的土地利用方式。调查不同围垦阶段的土壤动物群落组成,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从1年裸地开始进行的演替类型为初生演替B.D和E阶段的土壤动物丰富度明显高于C阶段是人类活动影响所致C.土壤动物的丰富度可以间接反映出植物的丰富度或个体数量D.人工林种植单一树种(如杨树),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15.我国古诗词蕴含着丰富的生物学道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螟蛉有子,蜾蠃负之”可体现生物之间存在寄生关系B.“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可体现植物的向光性C.“茂林之下无丰草,大块之间无美苗”可体现光照对植物生长的影响D.“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可体现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16.兴趣小组设计了以下实验来验证生态系统的一些相关问题:取4个密闭、透明的生态瓶,各瓶内的组成和条件见下表,图中“1”表示有“0”表示无。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后,下面判断正确的是( )生态瓶 编号 生态系统组成光照 水草 藻类 浮游动物 小鱼 泥沙甲 1 1 1 1 0 1乙 0 1 1 1 0 1丙 1 1 1 1 0 0丁 1 1 1 1 1 1A.丁瓶的抵抗力稳定性比丙瓶高 B.乙瓶中,浮游动物的种群密度将维持恒定C.丙瓶比甲瓶有较多的有机物 D.甲瓶的氧含量比丁瓶的高三、非选择题17.澳洲有“物种天堂”的称号,但是自2019年7月18日开始燃起一场大火,导致凤头鹦鹉和食蜜鸟等一大批标志性物种以及大量珍贵植被正在消失,澳洲“物种天堂"的称号或将名不副实。2020 年2月,持续7个月的澳洲森林大火终于在一场大暴雨中熄灭,森林植被开始复苏,又是一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景象,但这却让- -些专家感到担忧。因为此次澳洲山火过后快速“复活”的是生长快速、需水需肥量大的高大乔木一桉树 ,且桉树还会分泌有毒物质。回答下列问题:(1)调查火灾后澳洲森林中凤头鸚鹉的种群密度可以用标志重捕法,该方法的适用范围是 的动物。澳洲森林大火熄灭,桉树的快速“复活”使一些专家担忧,其主要原因是桉树的快速“复活”会降低森林物种丰富度,其中丰富度是指 。结合题干信息,请分析物种丰富度降低的原因: 。(2)从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角度分析,森林大火 (填“加速”或“减慢")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森林大火后,植被恢复过程发生的群落演替属于 。恢复为 森林生态系统需要很长的时间,表明其 稳定性较弱。(3)在火灾后的森林中存在“甲→乙→丙”这样的一条食物链,乙粪便中的能量属于 同化量的一部分,丙同化的能量去向有 。18.下图表示一个草原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请据图回答问题。(1)该食物网包含了 条食物链,狐狸处于第 营养级。(2)优良牧草与杂草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为 。由于人口压力,许多草原存在着过度放牧的现象,这种现象首先会导致 减少,若长期如此,草原将退化。要了解该草原某种兔的种群密度,常用的调查方法是 。(3)上图不包含生态系统的 、 成分。(4)如果当地有人开办工厂,导致该生态系统发生了重金属污染,则图中 体内的重金属含量最高。(5)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的数量总是在不断变化着,但是在一般情况下,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比例是相对稳定的形成一种状态,这也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 能力。(6)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一般是从生产者固定 开始的。19.水体富营养化会导致藻类过度繁殖,不仅影响水环境的景观效果,还会引起水源污染。 某研究小组选取了下列5种典型水生植物(挺水植物:旱伞草、千屈菜、菖蒲;漂浮植物:水葫芦;沉水植物:黑藻),以池塘污水作为检测对象,探究上述植物对富营养化水体中氮和磷的净化效果,结果如下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1)水体富营养化后,藻类大量繁殖吸收水体中含氮、磷等无机盐,可用于合成自身的 (答两种)等物质。(2)由上图实验结果可得出的结论是 。(3)空白对照组中氮、磷含量降低的原因是 。(4)挺水植物既有一定的净化能力,又具有很好的景观效应,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 价值。 若为了追求景观效应和经济收益而清除旱伞草、千屈菜和黑藻,单一种植菖蒲,则该池塘生态系统净化污水的能力将会 ,主要原因是 。(5)水体中的水葫芦大量繁殖可能会引起水体二次污染,研究人员提议在池塘边建立以水葫芦为材料的饲料加工厂,饲料用于喂鱼,打捞池中的淤泥作为周边桑树的肥料,请从物质和能量角度分析这种污水处理模式的优点: 。20.某生物课外活动小组为探究不同因素对生态系统的影响,设计了如下实验。实验过程如图所示。①取三个相同体积的无色透明瓶,分别标记为A、B、C号;②在A、B、C号瓶内加等量的水,C号加少许河泥;③选大小相似的同种小金鱼,在A、B、C中各加入1条,并在B、C瓶中加入等量的金鱼藻,都用橡胶塞塞紧,然后放在散射光下。(1)记录结果如下表。瓶号 A瓶 B瓶 C瓶瓶中金鱼生存的时间/天 3 11 25①A、B、C号瓶相比较,相同的非生物因素有 、水、温度、空气等。②B和C瓶相比较,B瓶中的金鱼存活的时间较短,说明 是生态系统成分中不可缺少的。③该实验说明与生态系统稳定性密切相关的因素包括物种组成、 和 等。(2)请继续设计实验,探究光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方法步骤:第一步:取相同体积的无色透明瓶作为D号瓶,D号瓶的设计处理应该与 号瓶作对照。第二步: 。第三步:观察记录瓶中金鱼 。21.Ⅰ某海域生态系统渔业资源种类多样、数量众多,其中以头足类、灯笼鱼和金枪鱼等资源量最为丰富。为开发和保护该海域资源,促进其生态平衡与可持续发展,某科研单位调查了该海域某年的渔业资源和生态环境,研究发现该海域能量来源主要为碎屑和浮游植物,相应的食物链即为碎屑食物链和牧食食物链,能量主要分布在6个“整合”营养级。在两种食物链中,能量在相邻两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如表所示(能量在I和Ⅱ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为Ⅱ栏目中数据,以此类推)。请回答:能量来源 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Ⅰ Ⅱ Ⅲ Ⅳ Ⅴ Ⅵ Ⅶ浮游植物 23.40 25.13 16.33 11.39 6.12 6.91碎屑 21.18 26.18 20.25 14.59 8.99 6.34总能量 22.11 25.72 18.57 13.40 8.12 6.45(1)该海域生态系统生物种类多,营养结构复杂,抵抗力稳定性高。该稳定性形成的基础是 。(2)据表可知,在调查期间,流经该生态系统各营养级的能量呈 (填“上窄下宽”或“下窄上宽”)金字塔形;在碎屑食物链和牧食食物链上,相邻两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具有的特点是 。(3)灯笼鱼类在头部的前边,眼的附近,身体侧线下方和尾柄上,有排列成行或成群的圆形发光器。该发光器发出的光可用来诱捕食饵,迷惑敌人,引诱异性,以利于集群生活。上述事实表明信息在生态系统中具有 的作用。Ⅱ江南最大的天然湿地—下渚湖,河水清澈,水草丰茂,白鹭点点,形成了独特的湿地景观。(4)某天然湿地中植物种类多样,如水中有沉水植物、浮游植物、挺水植物等,堤岸边有杨、柳等,这反映了群落的 结构。这样的分布使群落种群的 重叠较少,有利于充分利用光照、 水分、营养物质等资源。(5)在食物链“植物→食草鱼→白鹭”中,与食草鱼相比,白鹭的同化量和摄入量的比值明显较高,最可能的原因是 。调查发现该白鹭种群摄入的能量流动情况如下 表所示:单位 J/(hm2·a)该白鹭种群同化的能量中约 %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繁殖。摄入量 同化量 呼吸量6.0×108 5.0×108 3.5×108(6)技术人员依据泥鳅可以利用残饵、鱼粪为食和循环经济原理,将稻田养河蟹和稻田养泥鳅两个生态系统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稻护蟹,蟹吃饵料、杂草、昆虫,泥鳅吃残饵、蟹粪,泥鳅粪肥田的“稻-蟹-泥鳅田生态系统”。该生态系统中泥鳅吃蟹粪,泥鳅粪肥田,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大大提高了能量的 。该生态系统具有明显的经济与生态效益,请分析原因 。参考答案:1.D2.A3.D4.C5.C6.A7.C8.C9.C10.B11.C12.A13.BCD14.BC15.BCD16.ACD17. 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 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桉树的快速复活,需水肥量大,在种间竞争上处于优势,病虫害等风险增大,桉树分泌的有毒物质又可能影响其他动植物的生存 加速 次生演替 恢复力 甲 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流向分解者18.(1) 12 三(2) 竞争 牲畜喜食的牧草 标记重捕法(3) 非生物物质和能量 分解者(4)鹰(5)自我调节(6)太阳能19.(1)核酸、ATP、NADPH(2)5种水生植物都能降低富营养化水体中氮、磷的含量,且30d时总氮去除率为水葫芦>黑藻>3种挺水植物,总磷去除率为水葫芦>旱伞草>黑藻>挺水植物(或菖蒲>千屈菜)(3)水体自身具有净化作用(4) 间接、直接 降低 生物多样性降低,营养结构简单,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减弱(5)实现物质的循环利用及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20.(1) 光/光照/阳光 分解者 营养结构 非生物因素(2) C C号瓶置于光照条件下, D号瓶置于黑暗条件下 生存时间21.(1)负反馈调节(2) 上窄下宽 在两种食物链上,低营养级间能量传递效率较高,高营养级间能量传递效率较低,且在相邻两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在不同食物链上相差不大;(3)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和有利于生物种群繁衍(4) 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生态位(5) 食草鱼摄入有机物含大量纤维素,不易消化吸收,大量能量随粪便排出 30(6) 利用率 河蟹为水稻除虫、除草,有利于减轻农业污染,减少农药的使用;动物的粪便肥田,减少化肥的使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