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5.1《植被》导学案学校 年级课题 植被 课型课时主备教师 授课教师 授课班级自主学习 一、植被与环境 1.定义 自然界________生长的各种_________的整体,称为植被。 2.分类 (1)天然植被:天然形成的植被,如__________、草原、________等。 (2)人工植被:人工栽培和________的植被,如经济林、人工草场等。 3.植被与环境的关系 (1)植被对环境的作用:植物生长过程中改造其生长的________、水分等环境条件。 (2)环境对植被的作用:气温_____、降水量______的地方,植被高度越大,植物种的数量越多,垂直结构越丰富。 二、森林 1.热带雨林 (1)分布:_________气候区和_________气候区。 (2)植被与环境关系 环境植被特点终年_______、降水________植物全年旺盛生长,森林呈深绿色,植物种类_______、垂直结构_______,藤本植物、附生植物数量丰富,各月都有花开,常见______、板根等现象2.常绿阔叶林 (1)分布: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2)植被与环境关系 环境植被特点夏季______多雨,冬季______且无明显干季森林______,乔木多革质叶片,大部分植物的花期集中在__________。与热带雨林相比,垂直结构较_______,藤本植物、附生植物较______,少_____和______现象。3.落叶阔叶林(夏绿林) (1)分布:___________气候区和__________气候区。 (2)植被与环境关系 环境植被特点夏季炎热或温暖,生长季节达_______个月,冬季寒冷并延续______个月,降水_______乔木叶片______, _________发叶, _________季落叶4.亚寒带针叶林 (1)分布:_________大陆和_________大陆的亚寒带地区。 (2)植被与环境关系 环境植被特点夏季短促、________,冬季漫长、___________以_______、________植物为主的针叶林,树叶缩小为针状,以抗_____抗______合作探究 探究一、植被与环境 情境探究 材料一 骆驼刺的景观图。 材料二 高山山顶上的旗形树。 思考探究 (1)据图描述骆驼刺的特征,并说明它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2)分析旗形树的形成原因。限时训练 下图是11月8日某高中体育王老师朋友圈的一张图片。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朋友圈图片中的植被最有可能是( ) A.热带雨林 B.常绿阔叶林 C.落叶阔叶林 D.亚寒带针叶林 2、该地的气候最有可能是( ) A.热带草原气候 B.亚热带季风气候 C.温带季风气候 D.热带雨林气候 下图为一张反映“有孔叶片排水”现象的照片。读图完成小题。 3、该现象常年出现在( ) A.亚热带常绿硬叶林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C.热带雨林 D.温带落叶阔叶林 4、该现象在我国较普遍出现于( ) A.长白山天池湖畔B.重庆嘉陵江沿岸 C.武夷山九曲溪边D.西双版纳澜沧江畔 祁连圆柏是“随遇而安的树种”,是青藏高原名副其实的常青树,广泛分布于海拔2600~4300m的阳坡、半阳坡地带。祁连圆柏树干笔直或略扭,叶子为刺叶或鳞叶,根系发达。但在柴达木盆地,很多祁连圆柏都呈孤岛状态分布,它们的周边被荒漠包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祁连圆柏的生长习性为( ) A.喜热 B.喜湿 C.耐盐碱 D.耐寒旱、耐贫瘠 6、柴达木盆地中很多祁连圆柏呈孤岛状态分布且周边被荒漠包围,说明了( ) A.植被破坏严重 B.气候干旱,降水少 C.祁连圆柏存在时间长 D.人类保护小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