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4.10《风俗就在我身边》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4.10《风俗就在我身边》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10.1《风俗就在我身边》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风俗就在我身边》是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第四单元“感受家乡文化,关心家乡发展”,第十课《我们当地的风俗》中第一个话题。第十课由三个话题组成,共设置了三个板块的教学内容。第一个板块的话题是"风俗就在我身边"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回归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引导找自己生活中的风俗。如可以引导学生通过采访长者、到图书馆查资料、上网等方式,了解感受与自己成长有关的风俗,比如"报喜蛋""剃满月头""十二生肖"等,同时探寻这此风俗所蕴含的美好祝愿和传统美德,如"爱幼"尊老",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传统文化的兴趣。第二个板块的话题是"奇妙的节日风俗"。教材开篇点出中国有许多重要的传统节日,比如端午节和中秋节等,从学生熟悉的节日说起,吸引他们的兴趣。阅读角中展示了端午节的庆况方式,旨在引导学生根据本地实际情况进行探究,发现不同地方对同一个节日的庆况方式存共通性。紧接着,教材安排了四个不同地区的不同节日风俗的镜头,并用对话框提供了探究的方式·学生可以选取自己熟悉的或者感兴趣的节日风俗进一步探究其历史由来、文化价值和时代内涵,并挖掘这些节日风俗所寄托的人们的祝愿和情感。第三个板块的话题是"风俗的演变"。旨在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翻阅图书、采访长辈等途径开展"我身边的风俗小调查",让学生认识自己所生活的地区的一些风俗,并在这个基础上学会分类、辨析,理性对待风俗的演变。对于不符合时代需要的节日风俗,应该淘汰;对于存在争议的风俗,引导学生进一步阐述自己的观点;对于优良的风俗,我们不能遗忘,而且要尽自己所能加以保护。本课教学设计重点展示第一课时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回顾和分享自身成长中经历的风俗活动,感受到风俗与我们的生活适息息相关;承载着美好的祝愿.
2.通过对祝寿和日常生活中尊老风俗的了解,感受风俗传承美德,具有重要的精神文化价值。
3.通过探究"十二生肖",感受风俗具有丰富的内涵,知道"十二生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独特的地位,进而产生热爱中国风俗和传统文化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感受风俗与自己生活的密切关系,并探究这些风俗所蕴含的美好祝愿和传统美德,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和发扬下去。
课前准备
1.学生调查了解自己的生肖,并选择一位家人所属的生肖进行调查学习。
2.学生采访家人有关宝宝从出生到周岁的风俗,了解自己周时候抓到了什么,这些物品有什么寓意。也可把东西带到课堂上来。
3.学生采访家人当地有哪些祝寿习俗,了解祝寿的礼节和赴宴食品。
教学活动
一、出生导入,感知风俗
1.活动一∶风俗伴我成长
(1)图片导入∶猜猜老师今天中午干什么去了?为什么生孩子要送这样的鸡蛋呢?(讲述送红鸡蛋的由来。)
(2)小结:像这样经过长时间的流传形成的,大家约定俗成的社会风尚就可以叫做风俗。原来,从出生开始我们就已经在参与和体验风俗。(板书∶风俗就在我身边)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说说我们身边的风俗。
(3)那在我们的身边伴随我们成长的风俗还有哪些?这些风俗又有着怎样的寓意 课前,老师请同学们请教家长,走访调查,现在请同学们分小组交流自己的收获,等会我们集体展示。
(4)小组交流,全班展示:
(5)小结∶你发现这些风俗寓意有什么相似的地方吗 想一想,家人想通过这些风俗向你表达什么呢
(6)小结∶你们真善于观察善于思考。这些风俗的形式可能各不相同,但相同的是家人浓浓的爱意和对长辈对晚辈美好的祝愿。(板书∶美好祝愿)
活动二:生肖大集合
1.咱们中国风俗有多少个属相?我们一起背一背,课前老师让大家了解自己喜欢的属相,谁愿意上来介绍你喜欢的属相?
2. 小结∶据说,古时候的文人,为了让全天下的人,包括不识字的人都能记住自己是哪一年出生的,就使用了常见的动物名称来帮助记忆。中国和其他东南亚国家的一些民族都会用它来代表年份。生活中,你还能在哪些地方看到有生肖元素的物品呢
3. 过渡∶生肖每十二年轮回一次,当这一年出生的人属相和你的属相一样时,就可以称为你的"本命年"。同学们,今年是牛年,明年呢?咱们属虎的同学,马上就要迎来人生的第一个本命年了,那你知道本命年有哪些风俗吗?
4.过渡:红色在中国人心中代表着吉利和喜庆,人们穿红、系红表达了对平安顺利的向往和期待。
5.小结∶看来生活中处处都有十二生肖的身影。十二生肖作为我们熟悉的风俗之一,它们各自有着不同的象征意义。
活动三:尊老敬老,传统美德
1.谈话导入:孟子曾说过“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我们中华民族不仅有爱幼的优良风尚,更有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祝寿就是其中之一,在祖国各地也有很多给老人祝寿的风俗,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2.从视频中,你了解了哪些拜寿的风俗呢?(拜寿送牌匾等),你有没有参与过祝寿的活动?都是怎么给老人祝寿的呢?
3送礼也是有讲究的,同时富有寓意,让我们通过舌尖上的寿宴来体验另一番风味吧。观看这个视频,相信同学们对于祝寿的礼仪有了更多的了解。
4在我们当地,还有哪些风俗和尊老有关?
5同学们搜集到的风俗还真不少,想一想在这些风俗的背后,都在表达什么呢?(板书:尊老传统美德)
6下面让我们试着做一做。请小组合作,演一演生活中的这些场景,等会我们看哪个小组演得最棒!(小组讨论,集体展示)
7.国家主席习近平爷爷就是孝亲敬老的典范。
四、总结延伸,伴随一生
同学们,时代在变,生活在变,风俗也在悄悄的改变,但是不变的是长辈对孩子的美好祝愿,还有人们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正如《弟子规》中所说:“父母呼,应勿缓......”
(师生齐唱《弟子规》)从我们一出生,风俗伴随了人的一生。它已经融入我们的生活,与每一个人息息相关。它不仅有爱幼的美好祝愿,也有尊老的传统美德,这是我们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希望同学们课下继续搜集我们身边的风俗,做民风民俗的传承者,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践行者。下课。
10.1风俗就在我身边评测练习
一、填空题
1.每个地方都有独特的( ),这些( )和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2.这些与我们( )有关的风俗寄托了长辈对晚辈的美好祝愿,也体现了( )的传统,相应地,也有很多风俗体现了( )的美德。
3.生肖也( ),生肖的周期为( )年。
二、单选题。(在下列各题选项中,请选择一项你认为的最佳答案)
1.下列关于风俗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风俗指社会上长期形成的风尚、礼节、习惯等的总和。
B.风俗是社会生活的重要方面,对人们的生活有重要影响。
C.很多地方都有当地特有的风俗习惯。
D.所有风俗都是封建迷信,没必要传承。
2.下列关于生肖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只有中国才有生肖之说。
B.每个人在其出生年都有一种动物作为生肖。
C.生肖的出现,最初是为了让全天下的人,包括不识字的人,都能记住自己的出生年。
D.“生肖”的“肖”字是相似、相像、肖像的意思。
3.下列哪一风俗与尊老敬老有关 ( )
三.简答题。
1.请依次写出十二生肖。
2.请你写出家乡的一个风俗,并简单介绍一下这种风俗。
《风俗就在我身边》教后反思
在道德与法治,我们教师不是传授者,而是整个活动的促进者。作为促进者的关键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促使学生自己去感知体验,实验观察、探究研讨。而学生已不再是接受者,而是积极主动地参与者。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积累了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学习《我们的民风民俗》这一内容,有利于同学在了解自身家乡风俗的基础上,领略各民族的风俗特色。使同学对中华民族的民风民俗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同时还可以培养和激发同学的爱国之情。课前我布置学生课前通过网络或其它形式收集自己身边的风俗资料,让学生主动了解我国的民风民俗有哪些,在收集的过程中我没有给范围,就是让他们在收集的过程中多去了解中国民俗文化。课堂上,我以小组汇报的形式,让学生通过照片、实物等自主展示自己收集掌握的资料,但在课堂汇报上我给了时间限制,在课堂上学生小组代表汇报只需 3-5分钟,争取教学效果的最优化。在教学前同学们已经进行了一定的调查,这有利于课堂的教学。课堂中由老师的生活经历引出课堂教学内容,接着根据教材,检查同学们课前资料收集的成效,也设置了一些题目对学生进行考察。老师同时给予指导,并提供一些资料进行学习。 课堂上,我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尊重学生的兴趣与选择,鼓励学生努力探究自己的目标,初步引导学生获得成功。在这节主题确定的课堂上,我努力凸显学生的主体性,从学生的身边事说起,从学生的身上事说起,把生活融进课堂,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收到良好的效果,较好地达成教学目标。
当然,我的课还有很多缺点,比如在小组汇报的形式上,还有些单一,应该再形式多样活泼一些就更好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