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党费》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梳理小说情节结构,理解小说主旨。2.对小说典型细节描写的作用进行探究。3.了解小说以第一人称叙述好处,结合全文分析黄新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教学重难点】对小说典型细节描写的作用进行探究和分析黄新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教学过程】背景介绍: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北上长征,国民党调遣重兵进攻“围剿”闽粤赣苏区。军事上,采用“驻剿”和分进合击的战术;政治上,实行移民并村,断绝群众资助红军的粮食来源,欲置红军于死地。在敌人的残酷“围剿”下,我党在苏区的革命工作遇到极大困难。《党费》描绘的就是1934年秋天,游击队开展敌后战争时,一位女共产党员缴党费的故事。党费:党员向党组织交纳的用于党的事业和党的活动的经费。交纳党费是党员对党组织应尽的义务,是党员关心党的事业的一种表现。它不仅可以为党组织提供活动经费,给党组织以经济上的帮助,更重要的是可以增强党员的组织观念。按照党章规定,党员向党组织交纳党费,是党员必须具备的起码条件。任务一:小说如何表达对主要人物黄新同志的真挚情感1、叙事人称的选择提示:虚构了“我”这一人物形象,通过“我”的所见所闻,所经历展现黄新同志的形象,并由此表达“我”对黄新同志情感的真实。文中开头写到,“我就不由得心里一热,想起了1934年的秋天”。在表情达意方面有何作用?提示:由己及人。一方面说明“我”对缴纳党费的自觉和自豪感,另一方面表明黄新同志缴纳党费(两块银元和咸菜)的自豪感;表达对黄新同志的赞美之情。同时,“想起了1934年的秋天”则说明黄新缴纳党费的事情让“我”久久不能忘怀。作者虚构了“我”黄新同志唱《送郞当红军》这一情节,表达了“我”怎样的情感?提示:一方面说“我”心里熨帖,另一方面赞美群众心还红着,日子艰难却想念着红军。“深夜心不在唱歌,想念丈夫”表达“我”的难过。“我”第一次与黄新见面时,“我”对其的评价有哪些?提示:认可与赞美“别看人家妇道人家,可着实机灵。”“——看,她还很老练哪。”“她说得那么坚决又有信心,她把困难的任务都包下来了。”“缴党费,不缴钱,缴实用的东西,看她想得多周到。”2、细微之处见真情半个多月后,“我”第二次见到黄新,“我”看到了哪些细节?“我”对黄新同志的的情感如何?提示:对黄新为党献身的倾佩妞儿闹着要吃咸菜严肃、斩钉截铁地安排我躲藏交待工作缴纳党费最后遗言理着孩子的头发小结:1、小说通过“我”的视角,见证了一位共产党员的牺牲与伟大,表达了对共产党员的赞美和崇高的敬意。2、“我”的存在给读者以真实感受,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性。3、便于“我”直接抒发情感和发表议论。4、小说中“我”是黄新牺牲自己,帮助逃脱的对象,通过“我”来衬托黄新同志的牺牲精神和伟大之处。5、“我”也是共产党的代表,通过“我”来表现无数共产党员对党的忠诚与付出,对他们的赞美。任务二:小说通过“咸菜”这一线索,表达了怎样的真挚情感1、以咸菜为线索概括相关情节。提示:关于咸菜的细节贯穿始终。从黄新整理腌好的咸菜、托付“我”将咸菜带上山,到最后“我”将咸菜交给魏政委,结构紧凑,同时咸菜的细节描写突出了黄新中国共产党员的形象。制作咸菜我吃咸菜妞儿想吃咸菜缴纳咸菜作党费将咸菜带上山记录咸菜党费2、分析下列句子中所表现的黄新内心的丰富情感她那饿得“细长的脖子挑着瘦脑袋”的女儿伸手抓了一根腌豆角,黄新“瞅了瞅孩子,又瞅了瞅箩筐里的菜,忙伸手把那根菜拿过来”,这两个“瞅”包含着怎样的感情。提示:包含着黄新的艰难选择。一方面,瞅孩子表现对不住孩子,另一方面瞅菜表现心里惦记着山上的队伍,想着党。在艰难的选择中,决定牺牲小家,保住大家的大无私精神。当白鬼子来搜查的时候,黄新“把菜筐子用草盖了儿”,然后才“抱起孩子亲了亲”,表现了黄新怎样的心理和情感。提示:这一连串的动作说明在她心里这筐咸菜的重要性,刻画了她时时刻刻想到支持武装斗争的思想境界,亲了亲孩子表明她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并且已做好了牺牲的思想准备。小说在最后也没有一般化地描写黄新被捕的场面,而是用一系列细节描绘了她的动作:搂着孩子坐下,慢条斯理地为女儿梳理头发……试分析其此时的内心世界。提示:表现其内心临危不惧,与亲人永别时的复杂感情。任务三:“我”对于党费的含义的理解有何变化?1、最初指黄新上缴的两块银洋;2、后来指她千方百计组织群众腌制的一筐咸菜;3、最后指她为保护同志和党组织而献出的宝贵生命,这位女地下共产党员与敌人斗争的大无畏精神就是最宝贵的党费。从刘和珍、白莽、柔石、黄新身上,我们认识到应该铭记什么……铭记为苦难生的创造者铭记为民主而献身的革命者铭记为民族独立奋勇前行的战士铭记为党和人民牺牲的无数共产党员铭记为社会进步而做出不懈努力的呐喊者铭记为在困境中的人们伸以援手的逆行向上者没有苦难,何来新生;不能铭记,何谈未来!铭记苦难,终逢盛世;央央华夏,如你所愿!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