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五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 第二框 社会历史的发展 【课标要求】 理解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把握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核心素养】 1.政治认同:认同我国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体制改革,坚定四个自信。 2.科学精神:科学理解把握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明确社会历史发展的实现方式。 3.公共参与:积极参与各项改革。 【教学重难点】 学习重点: 理解社会的基本矛盾运动、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学习难点: 理解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 【预习提纲】 1.了解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2.社会的基本矛盾运动是什么? 3.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含义理解 4.理解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 5.阶级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方法 【易混易错】 1.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 2.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和面貌,决定着社会形态的更替。( ) 3.生产关系是生产方式中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 ) 4.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 5.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就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 6.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对抗性矛盾。( ) 7.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是通过阶级斗争实现的。( ) 8.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性变革。( ) 9.我国政府加快推进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等“多证合一”登记制度改革,符合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 10.在我国,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使生产力适应生产关系的发展,使经济基础适应上层建筑的发展。( ) 【课堂检测】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以不可辩驳的事实宣告了“社会主义失败论”的失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使世界上正视和相信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人多了起来,使世界范围内两种意识形态、两种社会制度的历史演进及其较量发生了有利于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深刻转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为振兴世界社会主义的中流砥柱。这意味着( ) ①社会主义符合历史发展规律必然战胜资本主义②经过挫折考验的社会主义前方道路会一帆风顺 ③社会主义符合人民利益而被世界多数国家选择④中国道路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2022年3月1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的决定。根据新形势发展变化适时修改地方组织法,是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和中央人大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健全地方政权机关的组织和工作制度的重要举措。这表明( ) ①上层建筑的变化发展离不开社会意识的推动作用②社会意识的变化归根到底源于社会存在的变化 ③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会推动生产力发展④杜会意识的变化总会滞后于社会存在的变化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3.近年来,我国新生人口数连续下跌。另一方面,老龄人口数量逐年攀升,老龄化社会加速到来。为了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2021年5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指出,进一步优化生育政策,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有利于改善我国人口结构、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保持我国人力资源禀赋优势。“三孩政策”的提出表明( ) ①社会意识派生于社会存在 ②人们可以根据需要建立利于有社会发展的必然联系 ③人口因素作为社会意识决定于社会存在④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里说:法的关系正像国家的形式一样,既不能从它们本身来理解,也不能从所谓人类精神的一般发展来理解,相反,它们根源于物质的生活关系。这一论断蕴含的唯物史观道理是( ) ①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②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③生产关系的总和由生产力决定 ④上层建筑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5.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变化,而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我们要立足“未变" ,顺应“已变"。这需要( ) ①着力解决好我国社会主要矛盾②推动我国社会制度的根本变革 ③牢牢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④把改革作为党和国家的首要任务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2022·江西赣州·高二期末)为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更好维护军人地位、保障军人权益,2021年8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人地位和权益保障法》正式实施。这是我国首次在法律中鲜明确立军人地位,以法律形式宣示国家的鲜明态度和全社会应遵循的价值取向。《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人地位和权益保障法》的出台( ) ①体现生产关系应随生产力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 ②作为理论创新,能为保障军人合法权益提供制度保障 ③是社会实践的变化以及国家意志在法律中的正确反映 ④体现该部法律作为上层建筑保护军人权益的社会功能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7.2022年2月,教育部公布了2021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新增1961个专业点、撤销804个专业点,31种新专业正式纳入本科专业目录。教育部在本科专业设置调整工作中,支持高校主动服务国家战略,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和产业发展需要,设置符合办学定位和办学特色的专业。高校专业设置的调整基于( ) A.生产方式决定社会的性质和面貌 B.客观与主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C.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 D.上层建筑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 8.近年来,浙江多地不断探索以自主创新、信息惠民、智慧健康管理为主要特征的社区养老信息化建设之路,为促进养老服务事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这说明( ) A.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B.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如影随形 C.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D.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9.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指出:“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据此,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①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②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③只有经过资本主义的充分发展才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④生产力一定要适应生产关系发展的规律决定社会形态的更替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0.明确不得过度收集个人信息、大数据杀熟,对人脸信息等敏感个人信息的处理作出规制,完善个人信息保护投诉、举报工作机制……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回应社会关切,为个人信息保护提供法律保障,对于完善我国在数据领域的立法体系,推动数学经济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这体现的唯物史观原理有( ) ①上层建筑的发展离不开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②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发展的要求 ③经济基础的变革总是先于上层建筑的变革④适合上层建筑的经济基础能推动生产力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思维导图 反思:判断题:1.× 2.√ 3.× 4.× 5.× 6.× 7.× 8.× 9.× 10.×选择题一、单选题1.(2022·山东临沂·高二期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以不可辩驳的事实宣告了“社会主义失败论”的失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使世界上正视和相信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人多了起来,使世界范围内两种意识形态、两种社会制度的历史演进及其较量发生了有利于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深刻转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为振兴世界社会主义的中流砥柱。这意味着( )①社会主义符合历史发展规律必然战胜资本主义②经过挫折考验的社会主义前方道路会一帆风顺③社会主义符合人民利益而被世界多数国家选择④中国道路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B【详解】①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使世界上正视和相信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人多了起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为振兴世界社会主义的中流砥柱。这意味着社会主义符合历史发展规律必然战胜资本主义,中国道路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①④符合题意。②: 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道路)是曲折的,所以经过挫折考验的社会主义前方道路不会是一帆风顺的,②错误。③:“社会主义符合人民利益而被世界多数国家选择”不符合实际情况,③错误。故本题选B。2.(2022·云南·罗平县第一中学高二期中)2022年3月1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的决定。根据新形势发展变化适时修改地方组织法,是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和中央人大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健全地方政权机关的组织和工作制度的重要举措。这表明( )①上层建筑的变化发展离不开社会意识的推动作用②社会意识的变化归根到底源于社会存在的变化③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会推动生产力发展④杜会意识的变化总会滞后于社会存在的变化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答案】A【详解】①:为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适时修改地方组织法说明社会意识的推动上层建筑的发展,①正确。②④:根据新形势发展变化适时修改地方组织法,归根结底源于社会存在的变化,②正确。材料未体现杜会意识总会滞后于社会存在,④错误。③:材料强调上层建筑并未体现生产力与生产关系,③不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A。3.(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近年来,我国新生人口数连续下跌。另一方面,老龄人口数量逐年攀升,老龄化社会加速到来。为了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2021年5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指出,进一步优化生育政策,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有利于改善我国人口结构、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保持我国人力资源禀赋优势。“三孩政策”的提出表明( )①社会意识派生于社会存在②人们可以根据需要建立利于有社会发展的必然联系③人口因素作为社会意识决定于社会存在④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B【详解】①④:根据我国人口现状而提出“三孩政策”,这表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派生于社会存在,也体现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①④正确。②: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具有客观性,因此,“人们可以根据需要建立有利于社会发展的必然联系”说法错误,②排除。③:人口因素是社会存在范畴,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③说法错误。故本题选B。4.(2022·广东·高二期末)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里说:法的关系正像国家的形式一样,既不能从它们本身来理解,也不能从所谓人类精神的一般发展来理解,相反,它们根源于物质的生活关系。这一论断蕴含的唯物史观道理是( )①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②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③生产关系的总和由生产力决定 ④上层建筑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D【详解】①:法的关系根源于物质的生活关系,强调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未体现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①不符合题意。②:材料强调法的关系根源于物质的生活关系,体现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②符合题意。③:法律关系属于上层建筑而不是生产关系,③不符合题意。④:法根源于物质的生活关系,法律关系属于上层建筑,体现上层建筑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5.(2022·湖南·高二期末)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变化,而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我们要立足“未变" ,顺应“已变"。这需要( )①着力解决好我国社会主要矛盾②推动我国社会制度的根本变革③牢牢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④把改革作为党和国家的首要任务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B【详解】①: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变化,需要着力解决好我国社会主要矛盾,①正确。②:社会主义的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而不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变革,②错误。③:这需要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牢牢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这个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③正确。④:把发展社会生产力作为党和国家的首要任务,④错误。故本题选B。6.(2022·江西赣州·高二期末)为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更好维护军人地位、保障军人权益,2021年8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人地位和权益保障法》正式实施。这是我国首次在法律中鲜明确立军人地位,以法律形式宣示国家的鲜明态度和全社会应遵循的价值取向。《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人地位和权益保障法》的出台( )①体现生产关系应随生产力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②作为理论创新,能为保障军人合法权益提供制度保障③是社会实践的变化以及国家意志在法律中的正确反映④体现该部法律作为上层建筑保护军人权益的社会功能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D【详解】①:《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人地位和权益保障法》属于上层建筑的调整,①排除。②:《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人地位和权益保障法》能为保障军人合法权益提供法律保障,②排除。③④:为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更好维护军人地位、保障军人权益,2021年8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人地位和权益保障法》正式实施,这是社会实践的变化以及国家意志在法律中的正确反映,体现该部法律作为上层建筑保护军人权益的社会功能,③④正确。故选D。7.(2022·江苏南通·高二期末)2022年2月,教育部公布了2021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新增1961个专业点、撤销804个专业点,31种新专业正式纳入本科专业目录。教育部在本科专业设置调整工作中,支持高校主动服务国家战略,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和产业发展需要,设置符合办学定位和办学特色的专业。高校专业设置的调整基于( )A.生产方式决定社会的性质和面貌 B.客观与主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C.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 D.上层建筑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答案】D【详解】A:材料体现的高校本科专业的调整,不涉及生产方式决定社会性质和面貌的知识,A排除。B:应该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而不是客观与主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B错误。C:材料体现高校本科专业的调整,调整的是上层建筑,未涉及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C排除。D:教育部在本科专业设置调整工作中,支持高校主动服务国家战略,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和产业发展需要,体现了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D正确切题。故本题选D。8.(2022·浙江宁波·高二期末)近年来,浙江多地不断探索以自主创新、信息惠民、智慧健康管理为主要特征的社区养老信息化建设之路,为促进养老服务事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这说明( )A.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B.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如影随形C.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D.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答案】A【详解】A:浙江多地的做法说明,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人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发展之路,A符合题意。B: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与社会存在并非如影随形,B错误。C:材料反映浙江多地不断探索促进养老服务事业高质量发展新路径,体现了上层建筑的调整,不强调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D与题意不符。D:事物发展的总方向是前进的,但道路是曲折的,事物发展的途径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D错误。故本题选A。9.(2022·浙江宁波·高二期末)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指出:“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据此,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①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②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一个长期的过程③只有经过资本主义的充分发展才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④生产力一定要适应生产关系发展的规律决定社会形态的更替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A【详解】①②:马克思在《序言》中指出:“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这说明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社会形态的更替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结果,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一个长期的过程,①②符合题意。③: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但不一定非要经过资本主义的充分发展才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我国由于自己的历史条件,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进入社会主义社会,③表述错误。④:生产方式的变革决定社会形态的更替,而且应该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④错误。故本题选A。10.(2022·河南郑州·高二期末)明确不得过度收集个人信息、大数据杀熟,对人脸信息等敏感个人信息的处理作出规制,完善个人信息保护投诉、举报工作机制……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回应社会关切,为个人信息保护提供法律保障,对于完善我国在数据领域的立法体系,推动数学经济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这体现的唯物史观原理有( )①上层建筑的发展离不开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②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发展的要求③经济基础的变革总是先于上层建筑的变革④适合上层建筑的经济基础能推动生产力发展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A【详解】①②: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回应社会关切,为个人信息保护提供法律保障,对于完善我国在数据领域的立法体系,推动数学经济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表明上层建筑的发展离不开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发展的要求,①②符合题意。③: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但上层建筑具有独立性,该选项说法过于绝对,③排除。④:上层建筑要适应经济基础,而不是经济基础适合上层建筑,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