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9张PPT)测一测你是不是法盲?1.小屿还是个胎儿(未出生),他有继承、接受赠与的权利吗?3.小然今年17周岁,为电子厂的合同工,某日她购买了项链,价值1700元,她父亲认为她尚未成年,未经家长同意不能进行大额贸易,要求商家退货。小然父亲要求商家退货符合法律规定吗?2.小明今年7岁,他用妈妈的手机偷偷给一款游戏充了3000块钱,小明的妈妈能够追回这笔钱吗?4.在教学楼捡到饭卡一张,中午吃饭用它消费,是否违法?法律与生活第一单元民事权利与义务第二单元家庭与婚姻第三单元就业与创业第四单元社会争议解决第一课 在生活中学民法用民法第二课 依法有效保护财产权第三课 订约履约诚信为本第四课 侵权责任与权利界限第五课 在和睦家庭中成长第六课 珍惜婚姻关系第七课 做个明白的劳动者第八课 自主创业与 诚信经营第九课 纠纷的多元解决方式第十课 诉讼实现公平正义民法劳动法诉讼法第一单元 民事权利与义务第一课 在生活中学民法用民法1.1认真对待民事权利与义务议题一人的一生、为啥需要民法0岁以下人的一生法律关系大全《民法典》第十六条:“涉及遗产继承、接受赠与等胎儿利益保护的,胎儿视为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但是,胎儿出生时为死体的,其民事权利能力自始不存在。”0-1岁《民法典》第34条规定:1周岁以内,婴儿的父亲不得向母亲提出离婚,但母亲提出离婚或者法院认为确有必要受理父亲离婚请求的,不在此限。8岁《民法典》规定:8岁是一个很重要的年龄分界线,把未成年人分成两个阶段:8岁前为完全无民事行为能力人,8岁以后,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14-16岁14岁是一个十分重要也很危险的年龄。因为从这一岁数开始,人们将可能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行政法、刑法上的责任。根据《刑法》第十七条规定,14—16岁属相对刑事责任年龄,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18岁人的一生法律关系大全到了18岁这个年龄,就属于成年人了。享有广泛的公民权利20-22岁《民法典》1047条规定,从20岁开始,女性获得了结婚的权利能力。在婚姻领域,男性比女性要迟两年到22岁才获得结婚的权利能力。45岁此时,你有资格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副主席(《宪法》第七十九条规定)。55-60岁除非另有规定,女性公务员到了这个年龄,就该退休了(《公务员法》规定)。而男性公务员可以比女性多干五年。死亡60-75岁75岁以上1.意义:①民法典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大成果,能够更好保障人民合法权益。②民法典规范各类民事主体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涉及社会和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民法:体现了对人“从摇篮到坟墓”的关怀民法在我们的生活中不可或缺,无论是衣食住行、生老病死,还是就业创业,无一不需要民法的规范。民法典共7编、1260条,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婚姻法、继承法、民法通则、收养法、担保法、合同法、物权法、侵权责任法、民法总则同时废止。《民法典》第一编 总则第二编 物权第三编 合同第四编 人格权第五编 婚姻家庭第六编 继承第七编 侵权责任一、透视民法与民事法律关系(一)民法(1)法律是社会生活的重要规范。(2)民法在我们的生活中不可或缺,我们需要民法的规范。(3)民法典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大成果,能够更好保障人民合法权益。1.民法的重要性:补充(必修三):法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反映统治阶级的意志。法是维持社会秩序,调整社会关系的一种社会规范,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社会规范,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议题二民事法律关系的三要素是什么?民法涉及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民法典》第二条规定: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1.民法调整的对象(民法是干什么的?)即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即无相互隶属、领导与被领导、管理与服从的关系。平等地享受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平等地受到法律保护判断是否属于民事法律关系:新十条后,某地工商管理局对哄抬物价的个体户进行处罚。某地工商管理局修筑办公大楼与A公司签订合同甲去某地工商管理局办理营业执照FFT1.甲为某市市长,乙是甲的秘书。某日,甲乙一起外出到商场购物,甲的钱包丢失,向乙借1000元用于购物。甲与乙的借钱关系 ()①是财产关系,受民法调整②是宪法规定的行政上下级关系③是人身关系,受民法调整④是平等主体间的权利与义务关系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B(二)民事法律关系1、含义:由民法调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包括三要素:主体、客体、内容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自然人(公民)、法人或非法人组织。自然人:从出生时起到死亡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法人和非法人组织:自合法成立时起到终止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是指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非法人组织:营利法人非营利法人特别法人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等公立学校、公立医院等政府机关、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等自然人:名词点击:自然人、法人、非法人组织是基于自然规律出生、生存的人。具有一国国籍的自然人称为该国的公民。是指不具有法人资格,但能够依法以自己的名义从事民事活动的组织。如: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律师事务所等。法人:A.成年人(18周岁以上的自然人)B.16周岁以上且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未成年人【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类型】A.8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B.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A.不满8周岁的未成年人;B.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8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C.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注意: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独立进行民事行为。注意:①可以独立进行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活动。②进行的纯获利行为有效。③其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追认后有效,不追认则无效。注意:可以进行纯获利行为,其民事行为由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①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②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③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某网络音乐直播平台主播向其粉丝索要“打赏”。10岁的小学生小明在不足两个月的时间里,将妈妈微信钱包中的25万元陆续转账给该主播。思考1:小明的父母能否通过法律途径追回钱款?为什么?小明未满18岁,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他的父母可以通过法律渠道追回钱款在父母不知情的情况下,15岁的小明用自己的压岁钱买了一根价值30元的冰淇淋思考2:小明的这一行为属于民法法律关系的范围吗小明未满18岁,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但他可以独立进行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活动。案例分析7岁的小学生小美意外获得其舅舅赠予的一套房产。思考1:这一赠予行为是否有效,为什么?小美仅7岁,属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但她进行的纯获利行为有效。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其民事行为可其由法定代理人如小美的父母代理实施。72岁的王某常年患有老年痴呆,他的大女儿以照顾老人为由,哄骗王某在起草好的遗嘱上签字,获得王某的全部财产。思考2:王某签署的遗嘱是否有效,为什么?王某常年患有老年痴呆,属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他实施纯获利益法律行为无效。案例分析民事权利:民事义务:民事权利能力:民事行为能力:注意:民事权利能力是一种资格,而不是实际的权利,它是民事主体获得民事权利的前提。自然人要想以自己的行为独立参加民事法律关系,还应当具有民事行为能力。民事行为能力是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的条件,所有的自然人都有民事权利能力,但不一定都有民事行为能力名词解释:是指民法赋予的民事主体为实现某种特定利益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自由。(是一种事实,要通过参与民事活动才能获得。如:人身权、财产权)是指民事主体为满足民事权利所保护的利益而依法应当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约束。(例:不能高空抛物。)是指法律赋予的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依法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资格。(有没有资格 →自然人从出生始到死亡止)是指法律确认的民事主体通过自己的行为从事民事活动、取得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能力。(有没有能力→受年龄、智力限制)物权、债权、知识产权、股权……生命、身体、健康、姓名、肖像、名誉、荣誉、隐私权等配偶、亲属、监护民事权利:是指民法赋予的民事主体为实现某种特定利益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自由。民事义务:是指民事主体为满足民事权利所保护的利益而依法应当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约束。民事权利能力:是指法律赋予的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依法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资格。(有没有——自然人从出生始到死亡止;法人、非法人组织从合法成立时起到终止时止)民事行为能力:是指法律确认的民事主体通过自己的行为从事民事活动、取得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能力。(能不能——通过自己的行为)名词解释:民事权利、民事义务、民事权利能力、民事行为能力(P4)民事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它因具体的民事法律关系而有所不同。(2)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民事法律关系类型 客体 案例分析所有权关系债权关系知识产权关系人身关系物(静态)行为(动态,财产流转关系,具体行为)智力成果、商业标记人身利益在某离婚财产纠纷中,法院判决:某房产归女方所有。在赵某与王某的债权纠纷中,法院判决:限判决生效后十日内被告归还原告借款。上海市查处了两家违规使用“冰墩墩”形象的蛋糕店。法院判决:立即停止使用使用“冰墩墩”形象的蛋糕。李某在微信朋友圈辱骂张某。法院判决:被告人李某及时删帖并向张某赔礼道谢。(合同侵权、不当得利、无因管理) 探究与分享1 剪影1:在某离婚财产纠纷中,法院判决:某房产归女方所有。 剪影2:在赵某与王某的债权纠纷中,法院判决:限判决生效后十日内被告归还原告借款。 剪影3:在某商标使用纠纷中,法院判决:判决生效之日起甲公司立即停止使用乙公司的注册商标,并连带赔偿乙公司经济损失及维权费用。 剪影4:在某斗殴案件审理中,法院判决:被告人宁某犯故意伤害罪,判处拘役六个月。结合上述剪影,谈谈你对民事法律关系客体的认识。1:所有权关系的客体是物2:债权关系的客体是行为3:知识产权关系的客体是智力成果和商业标记4:人身关系的客体是人身利益民事主体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在民事法律关系中,权利和义务既是相互对立的,也是相互联系的。往往一方的权利就是另一方的义务,一方的义务就是另一方的权利,二者通常是对等的。(3)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例如:某有限责任公司和某银行签订贷款合同贷款50万元。某有限责任公司的权利----获得银行提供的50万元贷款;义务------承担向某银行还款的义务。某银行的权利------要求某有限责任公司还款的权利;义务------提供某有限责任公司50万元贷款。小柯在某购物平台网购了一件价值2085元的羽绒服,收到货后发现商品质量有瑕疵,便要求换货。卖家一口答应,但小柯寄回商品后,左等右等却等不见新羽绒服。卖家甚至表示不愿意退回货款。眼见钱财两空,小柯一气之下,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人民法院介入调查后,小柯提供了当时保存的聊天记录。经过查证,发现双方之前达成的换货协议成立,人民法院要求卖家立即退款,并对卖家予以相应警告。小珂成功的维护了自己的合法权益。请分析本案中涉及的民事法律关系的三个要素分别是什么?①主体:②客体:③内容:探究与分享2小柯和卖家羽绒服小柯与卖家的权利与义务小柯的权利是收回货款,承担的义务是向卖家寄回收到的质量有瑕疵衣服卖家享有的权利是从小柯那里收回质量有瑕疵的羽绒服;承担的义务是向退还2085元货款。小林在放学回家的路上捡到一只皮包,里面装有票据和现金。小林和父母商量后,准备第二天交给老师处理。当晚,电台播出一则寻物启事,失主声明,若有人归还拾到的皮包,愿以500元酬谢。小林心想,自己捡到的皮包可能就是这位失主的。当小林准备把皮包归还失主时,他的父母认为应当向失主收取500元钱,可他觉得,如果收钱就不是拾金不昧了。 请你从法律和道德两个层面,评析事例中小林及其父母的观点。探 究 与 分 享 3(1)“拾金不昧”既是道德要求,也是法律义务(若据为己有则构成“不当得利”) 请你从法律和道德两个层面,评析事例中小林及其父母的观点。探 究 与 分 享 3(2)明确特定金额作为报酬的寻物启事,在法律上构成“悬赏广告”,具有法律约束力。(3)当事人小林接受或放弃报酬都是行使权利的方式,小林父母向失主收取500元也是合法的。(三)坚持法治和德治相结合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法治与德治相结合。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做到法治和德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法中有德:我国民法不仅体现法治理念,而且注重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民事法律规范,大力弘扬传统美德和社会公德,强化规则意识,倡导契约精神,维护公序良俗。德中有法:民法强调独立人格、平等地位,追求权力明确、财产关系稳定与交易安全的社会秩序,凸显了文明、和谐、平等、诚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民法典》规定:第三百一十四条 【拾得遗失物的返还】拾得遗失物,应当返还权利人。拾得人应当及时通知权利人领取,或者送交公安等有关部门。第三百一十五条 【有关部门收到遗失物的处理】有关部门收到遗失物,知道权利人的,应当及时通知其领取;不知道的,应当及时发布招领公告。第三百一十六条 【拾得人及有关部门妥善保管遗失物义务】拾得人在遗失物送交有关部门前,有关部门在遗失物被领取前,应当妥善保管遗失物。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致使遗失物毁损、灭失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第三百一十七条规定:“权利人领取遗失物时,应当向拾得人或者有关部门支付保管遗失物等支出的必要费用。权利人悬赏寻找遗失物的,领取遗失物时应当按照承诺履行义务。"【解读法典】:《民法典》议题三民法怎么用探究与分享4父母是否有权自主决定自己孩子的姓名?守法和公序良俗原则要求:对民事主体滥用权利、违反国家、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进行必要的限制;保护未成年人、残疾人等社会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张扬社会正义。1、必要性:(1)社会成员的私人利益之间以及私人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之间可能形成各种利益冲突。(2)民法规定一系列基本原则,旨在确保各成员合理合法地行使权利、履行义务,调整各方之间的利益关系。二、民法基本原则2023年3月,许某与陈某经协商,签订《二手房买卖合同》,许某将55万元购房款支付给陈某,并办理了房屋过户手续。8月,许某与邻居聊天时得知,有一名女子2020年在许某所购买的房屋中被谋杀。在与公安机关核实了解情况后,许某陷入恐惧,不愿在该房屋中居住。许某认为陈某在出售房屋时,未告知这一重要事实,导致其作出错误决定,要求撤销房屋买卖合同并返还购房款,双方因此发生争议。思考:许某的主张合理吗?说明你的理由?探究与分享(1)“凶宅”是民间的习惯叫法,已经深深进入了中国人的内心,是客观存在并有一定合理性的。在法律层面上,这种合理的习俗在法律上可以归为善良风俗,是受法律保护的。(2)法官介绍,诚实信用原则是《民法典》的基本原则之一,出售“凶宅”时,卖方应当将房屋内发生非正常死亡的事实作为重大信息告知买方。(3)本案中,陈某在明知该房屋系“凶宅”的前提下,故意隐瞒房屋真实情况,导致许某因欺诈陷入错误认识,从而作出购买房屋的错误意思表示,因此,许某有权要求撤销购房合同。此案例说明,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不是任意的,要遵循一定的基本原则。那么,我国民法有哪些基本原则呢?含义目的民法 基本原则民法基本原则是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和司法机关审理民事案件时应当遵循的基本准则。确保各成员合理合法地行使权利、履行义务,调整各方之间(私人之间以及私人与社会之间)的利益关系。平等原则自愿原则公平原则诚信原则守法和公序良俗原则绿色原则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互不隶属,享有平等的法律人格;不歧视)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原则,按照自己的意思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自由意志)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公平原则,合理确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利益均衡)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诚信原则,秉持诚实,恪守承诺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不得违反法律,不得违背公序良俗(公共秩序,善良习俗)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思考:以下案例是否违反民法基本原则?1.以顾客摸过衣服为由强迫购买。2.父母为孩子取名“北雁南飞”,到公安部门办理户口登记。3.父亲姓王,母亲为孩子取名“王者荣耀”,到公安部门办理户口登记。4.某老板在招工合同中写着“发生工伤或死亡概不负责”。5.工厂距离居民区太近,引发嗓声污染和灰尘污染。6.某饭店门口竖着“农民工恕不接待”的牌子,拒绝农民工就餐。7.某男子隐瞒患有重大疾病,与女方进行结婚登记。自愿公序良俗√公平绿色平等诚信相关链接:认真对待民事权利与义务一、透视民法和民事法律关系1、民法典的意义、民法重要性2、民事法律关系的三要素3.坚持法治与德治相结合二、解析民法基本原则1、含义、目的2、民法基本原则的内涵课堂小结易错易混1.民法仅调整自然人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2.自然人民事行为能力的不同类型违反了民法基本原则中的平等原则。3. 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民事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因此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是固定不变的。4.自愿原则,就是指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可以不受限制地按照自己的意思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X 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X 平等原则是指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法律根据自然人不同的年龄和智力状态规定了不同的民事行为能力。自然人民事行为能力的不同类型并没有违反民法基本原则中的平等原则。X 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民事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它因具体的民事法律关系而有所不同。X 任何自由都不是不受限制的,当事人自愿实施的行为不得违背公序良俗,即民事主体还应该遵循守法和公序良俗原则等其他的民法基本原则。课堂训练1.我国民法典规范各类民事主体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涉及社会和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被称为“民权保护之母”。同时,该法所彰显的平等、自愿、公平、诚信、公序良俗等基本原则,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凝聚的价值观念高度契合。可见( )①民法旨在调整自然人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②民事主体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是相互对立的③民法典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符合人民利益④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民法典立法目的之一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D2.2023年5月12日,我国第三个“民法典宣传月”活动启动。今年的活动以“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为主题,重点宣传关于产权保护、合同履行、民事活动基本原则等内容。下列宣传案例与民法基本原则对应正确的是( )①某出版社未经许可、未付报酬,将小杨创作的一幅美术作品发表——违反了公平原则②某公司因为小刘是乙肝病毒携带者,而拒绝小刘在该公司就职——违反了公序良俗原则③李某以离婚后孩子改随母姓为由,拒绝向其未成年儿子支付抚养费——违反了自愿原则④某光电公司因超标超总量排放污水,严重影响了周边居民的正常生活——违反了绿色原则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B3.张某21岁,在镇上的啤酒厂做临时工,每月有1 500元的收入。为了上班方便,张某在镇上租了一间房。2020年7月份,张某欲花1300元钱从李某处买一部某品牌二手手机,此事遭到了其父母的强烈反对,但张某还是买了下来。同年10月,张某因车祸死亡。随后,其父找到李某,认为他们之间的买卖无效,要求李某返还钱款,拿走手机。⑴结合民事权利与义务的知识,谈谈你对张某不顾父母反对购买二手手机的行为看法。⑵分析张某的购买活动中买卖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1)此时张某21岁(已满18周岁),属于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其经济活动不需要父母的监护,该购买行为是有效的。(2)①民事主体:张某和李某。②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买卖的二手手机③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张某与李某之间的权利与义务关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