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专题13 说明文阅读说明对象是一篇文章所要介绍的事物或事理,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明确说明对象1.看文题(1)标题是名词性的,一般是说明事物的,如《松鼠》、《北京的立交桥》、《雄伟的人民大会堂》等;(2)而标题是抽象名词的,一般用“……方法”作标题多是事理性的说明文,如《统筹方法》;(3)标题中带有疑问性的,常常是解释原因,说明事理的,如《什么是生态系统》。2.抓总起句、总结句或中心句一般情况下,文段的开头(或各段的第一句)和结尾(或各段最后一句)往往点明了说明对象。3.根据文章的内容概括(1)事物说明文指出被说明事物即可。(2)事理说明文指出说明内容,形成一个短语:介绍了……(对象)的……(内容)。(二)概括说明对象特征1.看标题。有的标题在指出文章说明对象的同时,也指出其特征;有的标题用设问句的形式,引导读者有针对性地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有的标题用生动形象的比喻或拟人的手法说明事物或事理的特征。特别是标题中的修饰、限制成分。如《巍巍中山陵》2.抓住关键句、中心句。对于总分式、递进式结构的说明文,从中心句中抓住关键词语加以整理。一般情况下,文段的开头(或各段的第一句)和结尾(或各段最后一句)往往说明了对象的特点。如:不少说明文会集中陈述说明对象特征的语句,阅读时必须抓住它。如《苏州园林》一文,开头总说部分,就说明了苏州园林的特点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善的图画”。后面说明苏州园林的整个布局以及局部的安排都突出了这个特点。另外,也有在过渡的句子中有具体的概括,一般用“不但,而且”这样递进关系的句子。3.逐段阅读,综合概括。对于非“总分”式的文段,比如并列式结构,没有明显的中心句、关键句的,要逐段提取、分析、综合,再作概括。有时,说明事物的特征不止一个;说明事理的,要注意连接词,如 “首先”“其次”“还”“也”“此外”等。4.尽量采用原词,原句。概括说明对象的特征,尽量从原文中找原词原句,若没有,则注意段意、中心句。答题技巧: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答题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三)给说明对象下定义。答题格式:常用判断句“××是××”的句式。先确定句子主干, 再添加表示说明对象特征、性质、功用、状态等修饰成分,注意准确、严密、简明。(四)加标题类。为说明文的语段加一个标题,可以用说明对象作为标题。(一)梳理说明顺序说明顺序是指能充分表现事理或事理本身特征的顺序,也是人们认识事物、事理的顺序。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1.时间顺序:年代:古今;季节:春冬;一天:早晚 ……以时间的先后来介绍某一事物或事理的说明顺序。一般有表时间的词语,多用于说明实体事物的建造过程、产品的生产过程、事物的发展演变过程等如说明生产技术、产品制作、技术方法、历史发展、文字演变、人物成长、动植物生长等,多以时间为序。2.空间顺序:近远、前后、左右、南北、低高……(表方位、立足点、行踪变化等词语)指按照事物空间存在的方式,或从外到内,或从上到下,或从整体到局部来加以介绍,这种说明顺序有利于全面说明事物各方面的特征。一般说明某一静态实体(如建筑物等)和内部结构比较复杂的事物,常用这种顺序。3.逻辑顺序:由主要到次要,由现象到本质,由表及里,由抽象到具体,由原因到结果,由个别到一般,由概括到具体,由特点到用途,由整体到局部等(常综合运用)指按照事物、事理的内在逻辑关系,介绍事物的性质、种类、原理功用和解释成因等。不管是实体的事物,如山川、江河、花草、树术、器物等,还是抽象的事理,如思想、观点、概念、原理技术等,都适用于以逻辑顺序来说明。提示: 事物说明文一般采用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我们阅读时要把握表示时间和空间的关键词语。 事理说明文一般采用逻辑顺序阐述前因后果,为此,我们须从总体上把握说明内容。(二)设问形式及答题格式【题型1】某一文段采用了怎样的说明顺序?解题思路:1.找说明顺序的标志词;2.根据说明对象判断说明顺序;3.结合标志词和说明对象,根据文本具体分析。【题型2】本文主要是按照什么说明顺序来讲的?答题格式:本文使用了……的说明顺序对……加以说明,使本文对……的说明更有条理性,符合人们认识事物(事理)的顺序,便于读者理解。【题型3】xx段(句)和xx段(句)能否调换?答题格式:xx段(句)和xx段(句)是……顺序,这样说明更有条理性,调换后不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题型4】语句、段落作用1.开头段落作用(1)内容:概括段意;(2)结构:引出说明对象/说明事理的作用或激发阅读兴趣。2.其他段落结合说明方法谈(1)通过……的说明方法;(2)说明了……(事物特征或事理),使说明……(作用)。提示: 有时一篇文章不仅采用一种说明顺序,还将几种方式糅合在一起,交叉使用几种说明顺序,从而达到说明透彻的效果。所以在回答时要分清主次。(一)常见说明方法及作用类别 判断标志 作用(答题规范)举例子 比如、例如、譬如、再如、如、据说 列举了……的例子,具体有力的说明了……列数字 必须要呈现具体的数字(确数、约数、小数、分数、百分比、度数等) 列举了……等一系列数据,具体准确地说明了…… 注:值得注意的是表示年、月、日的不是列数字。作比较 比、而、和、相对于、较……相比 把……和……进行比较,突出说明了……的特征(道理),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打比方 像、仿佛、如、犹如、是…… 将……比作……,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的特征(道理),使说明的内容更形象易懂、生动有趣。下定义 判断句式:……是……、这就是……、……叫(作)…… 准确简明地说明……(事物)的本质特征。分类别 一种(方面、类)……另一种(方面、类)…… 有序号:一、二、三…… 把……分门别类(分为×类),条理清晰地说明……。引资料 引用故事、神话传说、名人名言、诗句、新闻报道、轶闻趣事…… 标志是有“引号” ①引用故事、神话传说:以……这个生动的故事引出说明对象,增强趣味性,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②引用名人名言:用……这句名言说明了事物……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③引用诗句:该诗句的引用,使文章具有诗情画意,写出了事物……的特点,同时增强文章的可读性和文学性,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列图表 有表格、图片、照片等 直观明了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使读者一目了然。作诠释 因为、由于、这是由……造成的 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易于理解。摹状貌 对事物进行细致地描摹 生动形象地描摹了事物的……特征。★下定义与作诠释的区别1.下定义:揭示被说明对象的本质特点,定义要求完整,内容与对象可以颠倒。①统筹方法是一种安排工作进程的数学方法。2.作诠释:解说事物某一方面的特点,并不要求完整,内容与对象不可以颠倒。②激光是一种颜色单纯的光。(二)设问形式及答题格式1.某句段运用了……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2.文中的划线句子有什么作用?答题格式: ①本句运用了……(三个字)的说明方法; ②……(作用)地说明了……(说明内容); ③使读者/文章……。一、现代文阅读课外阅读。猫头鹰①夜幕降临了,山林里静悄悄的。这时候田鼠出来觅食了,猫头鹰躲在树干上,圆睁着大眼,左顾右盼,在寻找田鼠的踪迹。猫头鹰的长相真怪,猫样的脸盘,眼睛老是睁得大大的,像两个玻璃球嵌在脸上,连那黑褐色羽毛上的斑纹也有点像猫,因此人们叫它“飞猫”,但它不是猫,从那柔软的双翅、锐利而灵活的双爪,才能辨别出它是鸟。②猫头鹰是鼠的天敌。当它看到田鼠在田野里东跑西窜偷吃庄稼时,它拍着翅膀,几乎没有一点儿声响,就来到了田鼠的头顶。田鼠刚惊觉,就已被利爪逮住。猫头鹰连抓带啄,很快就把它吞食了。③猫头鹰捕鼠的本领特别高超,每只猫头鹰一年可消灭1000多只田鼠。它还可以吃掉无数的蝗虫、金龟子等害虫。1.在短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分辨( ) 抓住( )足迹( ) 东张西望( )2.为什么人们称猫头鹰为“飞猫”?用“——”在文中画出相关的句子。3.用“ ”画出描写猫头鹰抓田鼠的句子。4.你觉得猫头鹰是益鸟吗?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你还知道哪些益鸟?请写出两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短文,回答问题。①“怦怦……”我们的心脏跳动得多么有力!“心”的古文字“”像一颗小爱心,是我们的祖先根据人和动物心脏的样子造出来的。②“心”字组成的词带有不同的感彩。因为古人认为心是思维的器官。瞧,“心”躲在大鼻子先生“自”的下面,就组成了“息”字。而气是从心里通过身子呼吸的,如果心灵不放松,不满的情绪积压在心中,心情就不好,就是“闷”。③咦?“心”跑到哪里去了?原来它变成了“”,藏在汉字的下面。“恭”就是发自内心的尊敬;“慕”则是发自内心的喜爱。调皮的“心”又变身了,这次它伸了伸腿,把自己变到了汉字的左边,成了“ ”。小朋友.你能想到哪些带有“”的字呢?6.短文一共有______个自然段。短文第______自然段写了“心”字会变形,还能变成汉字下面的______和汉字左边的______。7.我猜,_____是“息”;_____是“闷”;_____是“恭”。(填序号)① ② ③ 8.读短文,在正确的说法后打“√”,错误的打“×”。(1)“心”字组成的词带有不同的感彩。( )(2)“慕”是发自内心的尊敬,可以组词“爱慕”。( )课外阅读。校园里有一棵老槐树,高大、粗壮。说它高大,一点也不过分。它的树梢快要碰到三层楼的楼顶了。说它粗壮,确实够惊人的,它那灰褐色的树干,两个小朋友也合抱不过来。那笔直的树干撑起巨大的树冠,活像-把张开的绿色大伞。茂密的树叶把阳光遮得严严实实,同学们最爱在大树下游戏、玩耍。一阵风吹过树梢,树叶哗啦啦地响,似乎老槐树也同我们一起发出了欢笑。9.这棵老槐树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同学们最爱在大树下__________、__________。10.照样子,写词语。例:严严实实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11.在文中找出下面词语的反义词。稀疏——( ) 弯曲——( )12.用“______”画出短文中的一个比喻句。课内阅读。太空生活趣事多(节选)航天员在太空中洗澡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从喷( )头喷( )出的水总是(漂 飘)浮在空( )中,为了解(决 绝)这个问题,科研人员做了一个试验。他们设计了一个密封浴桶,在下边安装吸管,它可以把喷头喷出来的水朝一个方向吸。但洗完澡以后,航天员还要花很长时间清理身体上和浴桶里的水,实在太麻烦了。所以,现在航天员通常只用免洗湿巾擦拭身体,这就简单省事多了。13.给文中加点的字注音。14.用“ ”画出括号里正确的字。15.给文中画“ ”句选择正确的意思。( )①在太空中洗澡很容易。 ②在太空中洗澡很困难。 ③在太空中洗澡不难。16.在太空中洗澡,宇航员会遇到怎样的难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请你夸一夸中国的科学家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澳大利亚的报时“怪石”岩石能报时?听起来近乎天方夜谭(tán),但在澳大利亚中部的茫茫沙漠中,què shí( )有一块能“报时”的怪石。这块怪石高达348米,周长约8000米,仅露在地面上的部分就可能有几亿吨重。这块怪石能通过每天有规律地改变颜色来告诉人们时间。早晨,阳光普照,它为棕(zōng)色;中午,烈日当空,它为灰蓝色;bàng wǎn( ),夕阳西沉,它为红色。在古代,它是当地居民的“标准时钟”,当地居民根据它一日三次的颜色变化来安排农事以及日常生活。为了解释怪石“报时”的现象,许多考古学家和地质学家对怪石所处地区的气候条件、地理环境进行了详细的实地考察,并对怪石的结构成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他们发现:在不同的气候条件下,太阳光照在怪石上发生反射的jiǎo dù( )是不同的,这种变化反映到人眼,人们就觉得怪石好像是在不停变换颜色了。18.短文共有_____________个自然段,其中第2自然段有_____________句话。19.根据拼音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20.报时“怪石”的形状是什么样的?用“﹏﹏”把有关句子画出来。21.怪石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告诉人们时间,它一度成为当地居民的“_____________”,人们根据它一日三次的_____________来安排_____________以及_____________。22.根据意思从文中找词语。(1)不可能的事情。( )(2)实地观察调查。( )23.怪石之所以能变换颜色,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快乐阅读。动物尾巴的妙用大多数动物身后都长着尾巴,这些尾巴或长或短,形状各异,有大用处呢!猴子的尾巴是它的“第五只手”。猴子利用尾巴在树上蹿来蹿去,有时又用尾巴拿取食物。鸟把尾巴当作飞行器。鸟的尾巴上,长着又长又宽的羽毛,这些羽毛展开时好像扇子,能够灵活转动,便于掌握飞行方向。鳄鱼把尾巴当作武器。生活在热带地区的非洲鳄,见到牛、羚羊、鹿等动物在河边饮水时,便突然将尾巴一扫,把这些动物打入河里,然后张开大嘴,饱餐一顿。松鼠把尾巴当作交际工具。美洲松鼠在合力对付蛇时,用尾巴来传递信息。兔子的短尾巴可以在紧急情况下帮助兔子逃命。当兔子被猛兽咬住时,兔子会立刻使用“脱皮计”,将尾巴的“皮套”脱下,从而赢得逃命的时间。24.短文一共有__个自然段,介绍了__种动物尾巴的妙用。25.猴子的尾巴可以用来___,鸟的尾巴用来___,松鼠的尾巴用来___。(填序号)①传递信息 ②拿取食物 ③掌握方向26.非洲鳄是怎样利用自己的尾巴的?请用“——”在短文中画相关语句。27.我发现小壁虎尾巴的作用和短文中____的尾巴作用相似,它们都能_____。28.你还知道哪种动物尾巴的作用?请写一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大闯关。民以“食”为天民以“食”为天。中国是文明古国,自古就有着悠久的饮食文化。最明显的特点是风味多样。长期以来,饮食上形成了许多风味,一直有“南米北面”的说法,口味上有“南甜北咸东酸西辣”之分。一年四季,按季节而吃,是中国烹饪的一大特征。自古以来,中国人一直按季节变化来调味、配菜,冬天味醇浓厚,夏天清淡凉爽;冬天多炖焖,夏天多凉拌。中国烹饪很早就注重品味情趣。中国菜肴的名称既有根据材料及烹调方法命名的,也有根据历史典故、神话传说、名人食趣来命名的,如“水煮鱼”“哪吒闹海”“东坡肉”等等。中国的烹饪技术,与医疗保健有密切的联系,讲究“食医结合”。利用食物原料的药用价值,做成各种美味佳肴,达到对某些疾病预防的目的。29.南方人和北方人在饮食习惯上有什么差别?( )(填序号)①南方人爱吃米饭,北方人爱吃面食②北方人爱吃米饭,南方人爱吃面食③南方人和北方人都爱吃面食30.中国饮食在口味方面有地域特色,请根据短文内容选择填空。(填序号)①酸 ②辣 ③咸 ④甜东——______ 西——______ 南——______ 北——______31.中国的烹饪技术与______有密切的联系,讲究“______”。32.你最喜欢的美食是什么?它是什么样子的?什么味道?和大家分享一下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回答各小题。天空中的文字①天空中也有一套文字,你知道吗?②船只驶过水面不会留下痕迹,大海也没有写着“由此往北”的指路牌。水手们朝天望望,在许多的星座中找到了小熊星座,在小熊星座中又找到了北极星,有北极星的方向就是北方。③云也是天空中的文字。在蔚蓝的天空上,伸展着一片白色丝缕,好像有人把一绺(liǔ)白发投向天空,这就是卷云。有了卷云,十有八九就是阴雨天要来了。在炎热的夏季,远远耸立着一座白色的云山,像铁匠铺里的铁砧(zhēn)。飞行员知道,这砧(zhēn)状云是雷雨的预兆,应该离它远点才好。④天空的使者——鸟儿也会教给那些留心观察它们的人许多知识。燕子在空中飞得很高,看上去很小很小,明天准会是好天气。大雁排着整齐的队形向着太阳飞行,它们告诉人们,夏天已经过去,秋天即将来临。33.根据短文内容填一填。①大海虽然没有写着“由此往北”的指路牌,但是水手们依靠天空中的 _____就能找到北方。②砧状云像 _____,它是 _____的预兆。34.文中讲了三种“天空中的文字”:分别是 _____、_____、_____。35.卷云是什么样子的?砧状云是什么样子的?请在文中分别用横线画出来。36.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填序号)A.有北极星的方向就是北方。B.有了卷云,十有八九是晴天要来了。C.大雁排着整齐的队形向着太阳飞行,它们告诉人们,夏天已经过去,秋天即将来临。阅读短文,完成练习。冰淇淋的由来很久以前,中国有位皇帝因盛暑难熬(áo),请大臣四处奔波,为其寻觅冰雪解暑。有位聪明的厨师从高山上取回未化的冰雪,用蜂蜜和水果汁搅拌起来,给皇帝驱(qū)热解渴。这大概便是世界上最早的冰淇淋了。到了13世纪的时候,马可·波罗从中国把牛奶变冰的办法带回意大利,于是欧洲夏季的冷饮有了突破。真正使用奶油制作冰淇淋始于15世纪,距今已有五百多年。冰淇淋在意大利被称为“牛奶花”,在英国被称为“冻奶油”,这说明冰淇淋的主要成分离不开牛奶。但制作冰淇淋的办法千差万别,不同厂家出品的冰淇淋的质量也大相径庭,当今世界上制作冰淇淋最有名的国家是意大利和美国。据说,华盛顿和杰弗逊两位美国总统都很爱吃冰淇淋,所以美国的冰淇淋制造业很快发展了起来。37.选一选,填序号。(1)冰淇淋在意大利被称为( ),在英国被称为( )A.冻奶油 B.冰奶花 C.牛奶花 D.冻奶花(2)当今世界上制作冰淇淋最有名的国家是( )A.中国和日本 B.法国和英国 C.意大利和美国(3)最早的冰淇淋诞生于( )A.13世纪以前 B.13世纪 C.15世纪(4)据说( )和( )两位美国总统都很爱吃冰淇淋。A.林肯 B.华盛顿 C.肯尼迪 D.杰弗逊38.请判断下列句子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到12世纪,马克·波罗从中国把牛奶变冰的办法带回了意大利。( )(2)制作冰淇淋的办法差不多,不同厂家出品的冰淇淋质量也大相径庭。( )(3)真正使用奶油制作冰淇淋始于15世纪,距今已有五百多年。( )39.为什么冰淇淋在意大利和美国的名字中都带有一个“奶”字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主题阅读。大海是蓝色的,真美丽。可是,你舀(yǎo)起一碗海水看一看,就会发现海水和自来水一样,是透明的,一点儿也不蓝。那么,是谁让大海变成蓝色的呢?是明亮的太阳光。太阳光中有七种颜色,它们是红、橙、黄、绿、青、蓝、紫,当它们碰在一起的时候,谁也看不出它们的真面目。太阳光照到大海上,海水特别“喜欢”红色光和橙色光,就把它们统统吸收了进去,却把蓝色光和紫色光反射出去,而人的眼睛对紫色光很不敏感。于是,我们就看到了蓝色的大海。40.让大海变成蓝色的是( )A.太阳光 B.白云 C.天空41.太阳光中有哪七种颜色?用“ ”在文中画出来。42.海水特别“喜欢”________,把它们统统吸收了进去,却把________反射出去。A.蓝色光和紫色光B.红色光和橙色光C.黄色光和绿色光43.大自然的秘密有许多,你一定有很多疑问,请写出一个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快乐阅读。睡姿百态①动物休息或睡觉的姿势,千姿百态。②江河湖海里的鱼儿要睡觉。金鱼缸里的金鱼,无论在游动还是静止的时候,总是睁着眼睛,好像它们从来不睡觉似的。其实,因为鱼大多数没有眼睑(jiǎn lián),所以他们没法闭上眼睛睡觉。③蛇的眼睛只有一层透明的薄(báo bó)膜,没有眼睑,是睁着眼睛睡觉的。乌龟也要睡觉,当它匍不动时,就进入了梦乡。④蝙蝠的睡姿很怪:后肢勾住屋檐,身体倒(dào dǎo)挂,头朝下面睡觉。这种睡法比躺着睡更好,一旦遇到敌害来侵犯,就能迅速地鼓翼起飞,又快又安全。⑤猩猩的睡态同人相似。野生的猩猩平时在树枝搭成的窝上睡,动物园的猩猩靠墙睡,头下垂,靠近膝盖,狒狒喜欢把树木当成椅子,坐在那里睡。猴子睡不香甜,一有声响立即(jí jì)醒来。动物睡觉也是一种休息,可以使全身的肌肉松弛下来,呼吸、消化和排泄等器官的工作节奏变慢,使疲劳渐渐消除。44.用“____”画出文中的中心句。45.给短文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并画“√”。46.文中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蝙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几种动物的睡姿。47.本文在结构的安排上采用了( )方式。A.总—分—总 B.总—分 C.分—总48.睡眠对动物有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金刚鹦鹉(节选)①动物园新来了一只金刚鹦鹉。它的样子特别引人注目。眼睛黑黑的、圆圆的,特别有神。颈毛颜色奇特,是黑白相间(jiàn jiān)的条纹,好似(sì shì)斑马的皮毛。尾巴从笼子的这头一直延伸到那头。②说到这只鸟的脾气,可古怪了。每次饲养员把笼子门轻轻打开,想让它出来活动活动腿脚,它却对打开的笼门视而不见,丝毫没有想要逃走的迹象。③金刚鹦鹉可贪吃了。平时,它总是站在笼子中间的一根栏杆上。每当它要吃东西时,它扑扇(shān shàn)着翅膀,优雅地飞向粮食旁,用自己尖锐的小嘴灵巧地叼着一粒粒花种。哦,忘了说,鹦鹉进食时绝对少不了水的,要是没有水,它是一粒种子也吃不下的!④金刚鹦鹉睡觉的时候非常可爱,它站在栏杆上,两只眼睛半睁半合,随时警(jǐn jǐng)惕着有危险发生。它的翅膀紧紧地贴在身体上,两者似乎早已融为一体,让人分也分不清。白天,坐立不安的它,现在就如同一个睡着了的小宝宝,安静极了!49.阅读短文,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标出。50.关于金刚鹦鹉,短文中没有介绍到的内容是( )A.睡觉 B.叫声 C.贪吃51.下面是金刚鹦鹉的饲养指南,请结合短文内容,帮饲养员概括地填写完整。金刚鹦鹉饲养指南宠物名称 金刚鹦鹉宠物脾气 _____进食必备 ( )( )鸟笼内部布置 ( )、食盆、水盆课外阅读。吃虫的植物①在自然界里,我们常见的是昆虫吃植物。那么世界上有没有吃虫的植物呢?有。②有一种会吃虫的小草叫茅膏菜。它的叶子是半月形的,又嫩又绿。叶子上长满了柔毛,柔毛上还带着黏液。要是小虫落在上面,马上就会被它粘住。叶片同时紧紧地卷起来,小虫怎么也逃脱不了。③有一次,一只苍蝇被茅膏菜的叶子粘住了,那只苍蝇嗡嗡直叫,拼命地拍打着翅膀。可是,它越是挣扎,叶子就卷得越紧。到后来,苍蝇竟被消化了,只剩下两片翅膀和六条细腿。④猪笼草全身红红绿绿,打扮得很美丽。它的叶子长长的,又宽又大,叶尖伸长成卷须,并挂着一个袋子。袋子小的不过一二寸长,大的有三四尺长,可盛四五碗水。袋子上面有个盖,半开着口,袋口和盖上全是细毛,细毛上有很甜的蜜汁。那些贪吃蜜汁的小虫,一飞到袋口上,脚还没有站稳,就会跌下去。原来,这些袋子的袋口和内壁都很滑,袋底还有“积水”,小虫跌进了口袋,就再也爬不出来了。等小虫腐烂以后,猪笼草就吸收那些汁液来维持自己的生命。⑤有一次,一位植物学家亲眼看见一条蜈蚣在猪笼草的袋子里,半截身子露在袋外,正在竭力挣扎着想爬出袋子,可怜那袋里的半截身子,已经腐烂得不成样子了。52.填空。(1)短文介绍了两种吃虫的植物,分别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2)第④自然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53.选一选。(1)下面这个自然段是从原文中抽出来的,如果让你把它放回文章中,应该放在什么位置?( )除了茅膏菜,还有一种叫猪笼草,也是吃虫的能手。A.①与②之间 B.②与③之间 C.③与④之间 D.④与⑤之间(2)这个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是( )A.点明中心 B.承上启下 C.概括全文 D.为下文做铺垫54.根据短文内容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1)茅膏菜的叶子上的柔毛有黏液,小虫落在上面就会被粘住。( )(2)猪笼草的叶子像个口袋,袋子上面有个盖,全开着口。( )(3)茅膏菜和猪笼草能吃虫,所以它们既是植物又是动物。( )阅读短文。蝴蝶和卫星①春天,在明媚的阳光下,美丽的彩蝶翩翩起舞,花纹是那么鲜艳,真不愧是昆虫王国的舞蹈家!它那奇异的装束,还和人造卫星上天有密切的关系呢。②我们知道,当飞机飞行在高空时,那里的气温比地面低多了,人几乎经受不住那样的寒冷。而卫星穿过大气层后,进入离地球两三百千米的轨道运行时,朝着太阳的时候,温度一下子可以上升一二百摄氏度。当它背向太阳的时候,温度又骤然下降一二百摄氏度。这种突升突降的温度差,会烤坏卫星的外壳,冻裂卫星上的仪器。航天科学家为解决卫星的温度控制问题,伤透了脑筋。不过,你也许想不到,解决这个科学上的大难题,蝴蝶居然帮了大忙。③原来,在一些蝴蝶的身体表面生长着一层细小的鳞片,这些鳞片可以调节体温。当气温升高时,这些鳞片就倾斜,以减少太阳光照射的强度;当外界气温骤然下降时,这些鳞片又自动地铺平在蝴蝶身体的表面,让阳光直射在鳞片上,以便吸收更多的热,从而调节蝴蝶的体温。④科学家根据这一原理,将卫星表面设计成百叶窗的样子。这种“百叶窗”能放能收。有了它,卫星表面的温度差大大减小,使它能安全地遨游太空。55.“当外界气温骤然下降时”中的“骤然”换成( )句意不变。A.竟然 B.悄然 C.急骤 D.突然56.蝴蝶身体表面的粼片不能( )A.发光、发热 B.减少太阳光照射的强度 C.吸收更多的热 D.调节体温57.科学家制造卫星遇到的难题是( )A.卫星太重 B.卫星的温度控制 C.偏离轨道 D.离太阳太近,太热58.卫星表面的“百叶窗”的作用是( )A.使卫星漂亮 B.使卫星加快速度 C.使卫星轻便 D.减小温度差59.“科学家根据这一原理,将卫星表面设计成百叶窗的样子。”这句话中“这一原理”具体指的是什么?用“ ”在文中画出来。60.人和动物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人类的很多发明都是从自然界中得到启发的。如人们看到鱼儿在水中游,就发明了潜水艇。你还知道哪些发明和动物有关系,请写出两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专题13 说明文阅读解析说明对象是一篇文章所要介绍的事物或事理,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明确说明对象1.看文题(1)标题是名词性的,一般是说明事物的,如《松鼠》、《北京的立交桥》、《雄伟的人民大会堂》等;(2)而标题是抽象名词的,一般用“……方法”作标题多是事理性的说明文,如《统筹方法》;(3)标题中带有疑问性的,常常是解释原因,说明事理的,如《什么是生态系统》。2.抓总起句、总结句或中心句一般情况下,文段的开头(或各段的第一句)和结尾(或各段最后一句)往往点明了说明对象。3.根据文章的内容概括(1)事物说明文指出被说明事物即可。(2)事理说明文指出说明内容,形成一个短语:介绍了……(对象)的……(内容)。(二)概括说明对象特征1.看标题。有的标题在指出文章说明对象的同时,也指出其特征;有的标题用设问句的形式,引导读者有针对性地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有的标题用生动形象的比喻或拟人的手法说明事物或事理的特征。特别是标题中的修饰、限制成分。如《巍巍中山陵》2.抓住关键句、中心句。对于总分式、递进式结构的说明文,从中心句中抓住关键词语加以整理。一般情况下,文段的开头(或各段的第一句)和结尾(或各段最后一句)往往说明了对象的特点。如:不少说明文会集中陈述说明对象特征的语句,阅读时必须抓住它。如《苏州园林》一文,开头总说部分,就说明了苏州园林的特点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善的图画”。后面说明苏州园林的整个布局以及局部的安排都突出了这个特点。另外,也有在过渡的句子中有具体的概括,一般用“不但,而且”这样递进关系的句子。3.逐段阅读,综合概括。对于非“总分”式的文段,比如并列式结构,没有明显的中心句、关键句的,要逐段提取、分析、综合,再作概括。有时,说明事物的特征不止一个;说明事理的,要注意连接词,如 “首先”“其次”“还”“也”“此外”等。4.尽量采用原词,原句。概括说明对象的特征,尽量从原文中找原词原句,若没有,则注意段意、中心句。答题技巧: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答题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三)给说明对象下定义。答题格式:常用判断句“××是××”的句式。先确定句子主干, 再添加表示说明对象特征、性质、功用、状态等修饰成分,注意准确、严密、简明。(四)加标题类。为说明文的语段加一个标题,可以用说明对象作为标题。(一)梳理说明顺序说明顺序是指能充分表现事理或事理本身特征的顺序,也是人们认识事物、事理的顺序。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1.时间顺序:年代:古今;季节:春冬;一天:早晚 ……以时间的先后来介绍某一事物或事理的说明顺序。一般有表时间的词语,多用于说明实体事物的建造过程、产品的生产过程、事物的发展演变过程等如说明生产技术、产品制作、技术方法、历史发展、文字演变、人物成长、动植物生长等,多以时间为序。2.空间顺序:近远、前后、左右、南北、低高……(表方位、立足点、行踪变化等词语)指按照事物空间存在的方式,或从外到内,或从上到下,或从整体到局部来加以介绍,这种说明顺序有利于全面说明事物各方面的特征。一般说明某一静态实体(如建筑物等)和内部结构比较复杂的事物,常用这种顺序。3.逻辑顺序:由主要到次要,由现象到本质,由表及里,由抽象到具体,由原因到结果,由个别到一般,由概括到具体,由特点到用途,由整体到局部等(常综合运用)指按照事物、事理的内在逻辑关系,介绍事物的性质、种类、原理功用和解释成因等。不管是实体的事物,如山川、江河、花草、树术、器物等,还是抽象的事理,如思想、观点、概念、原理技术等,都适用于以逻辑顺序来说明。提示: 事物说明文一般采用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我们阅读时要把握表示时间和空间的关键词语。 事理说明文一般采用逻辑顺序阐述前因后果,为此,我们须从总体上把握说明内容。(二)设问形式及答题格式【题型1】某一文段采用了怎样的说明顺序?解题思路:1.找说明顺序的标志词;2.根据说明对象判断说明顺序;3.结合标志词和说明对象,根据文本具体分析。【题型2】本文主要是按照什么说明顺序来讲的?答题格式:本文使用了……的说明顺序对……加以说明,使本文对……的说明更有条理性,符合人们认识事物(事理)的顺序,便于读者理解。【题型3】xx段(句)和xx段(句)能否调换?答题格式:xx段(句)和xx段(句)是……顺序,这样说明更有条理性,调换后不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题型4】语句、段落作用1.开头段落作用(1)内容:概括段意;(2)结构:引出说明对象/说明事理的作用或激发阅读兴趣。2.其他段落结合说明方法谈(1)通过……的说明方法;(2)说明了……(事物特征或事理),使说明……(作用)。提示: 有时一篇文章不仅采用一种说明顺序,还将几种方式糅合在一起,交叉使用几种说明顺序,从而达到说明透彻的效果。所以在回答时要分清主次。(一)常见说明方法及作用类别 判断标志 作用(答题规范)举例子 比如、例如、譬如、再如、如、据说 列举了……的例子,具体有力的说明了……列数字 必须要呈现具体的数字(确数、约数、小数、分数、百分比、度数等) 列举了……等一系列数据,具体准确地说明了…… 注:值得注意的是表示年、月、日的不是列数字。作比较 比、而、和、相对于、较……相比 把……和……进行比较,突出说明了……的特征(道理),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打比方 像、仿佛、如、犹如、是…… 将……比作……,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的特征(道理),使说明的内容更形象易懂、生动有趣。下定义 判断句式:……是……、这就是……、……叫(作)…… 准确简明地说明……(事物)的本质特征。分类别 一种(方面、类)……另一种(方面、类)…… 有序号:一、二、三…… 把……分门别类(分为×类),条理清晰地说明……。引资料 引用故事、神话传说、名人名言、诗句、新闻报道、轶闻趣事…… 标志是有“引号” ①引用故事、神话传说:以……这个生动的故事引出说明对象,增强趣味性,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②引用名人名言:用……这句名言说明了事物……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③引用诗句:该诗句的引用,使文章具有诗情画意,写出了事物……的特点,同时增强文章的可读性和文学性,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列图表 有表格、图片、照片等 直观明了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使读者一目了然。作诠释 因为、由于、这是由……造成的 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易于理解。摹状貌 对事物进行细致地描摹 生动形象地描摹了事物的……特征。★下定义与作诠释的区别1.下定义:揭示被说明对象的本质特点,定义要求完整,内容与对象可以颠倒。①统筹方法是一种安排工作进程的数学方法。2.作诠释:解说事物某一方面的特点,并不要求完整,内容与对象不可以颠倒。②激光是一种颜色单纯的光。(二)设问形式及答题格式1.某句段运用了……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2.文中的划线句子有什么作用?答题格式: ①本句运用了……(三个字)的说明方法; ②……(作用)地说明了……(说明内容); ③使读者/文章……。一、现代文阅读课外阅读。猫头鹰①夜幕降临了,山林里静悄悄的。这时候田鼠出来觅食了,猫头鹰躲在树干上,圆睁着大眼,左顾右盼,在寻找田鼠的踪迹。猫头鹰的长相真怪,猫样的脸盘,眼睛老是睁得大大的,像两个玻璃球嵌在脸上,连那黑褐色羽毛上的斑纹也有点像猫,因此人们叫它“飞猫”,但它不是猫,从那柔软的双翅、锐利而灵活的双爪,才能辨别出它是鸟。②猫头鹰是鼠的天敌。当它看到田鼠在田野里东跑西窜偷吃庄稼时,它拍着翅膀,几乎没有一点儿声响,就来到了田鼠的头顶。田鼠刚惊觉,就已被利爪逮住。猫头鹰连抓带啄,很快就把它吞食了。③猫头鹰捕鼠的本领特别高超,每只猫头鹰一年可消灭1000多只田鼠。它还可以吃掉无数的蝗虫、金龟子等害虫。1.在短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分辨( ) 抓住( )足迹( ) 东张西望( )2.为什么人们称猫头鹰为“飞猫”?用“——”在文中画出相关的句子。3.用“ ”画出描写猫头鹰抓田鼠的句子。4.你觉得猫头鹰是益鸟吗?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它?___________________5.你还知道哪些益鸟?请写出两种。_________________【答案】1.辨别 逮住 踪迹 左顾右盼 2.猫头鹰的长相真怪,猫样的脸盘,眼睛老是睁得大大的,像两个玻璃球嵌在脸上,连那黑褐色羽毛上的斑纹也有点像猫,因此人们叫它“飞猫”, 3.当它看到田鼠在田野里东跑西窜偷吃庄稼时,它拍着翅膀,几乎没有一点儿声响,就来到了田鼠的头顶。田鼠刚惊觉,就已被利爪逮住。 4.猫头鹰是益鸟。不要破坏他们栖息环境,不要破坏地区生态而使它们的食物减少,夜间的“光污染”也会对夜间活动的动物造成影响。 5.啄木鸟、燕子。【解析】1.本题考查的是近义词。分辨:辨别。根据阅读文段找出近义词为:辨别。抓住:牢牢抓住,不放松。根据阅读文段找出近义词为:逮住。足迹:指脚走路留下的痕迹,其后引申到文化等诸多领域。根据阅读文段找出近义词为:踪迹。东张西望:形容向四处张望或心神不定。根据阅读文段找出近义词为:左顾右盼。2.本题考查的找关键句子。根据阅读短文第①段中“猫头鹰的长相真怪,猫样的脸盘,眼睛老是睁得大大的,像两个玻璃球嵌在脸上,连那黑褐色羽毛上的斑纹也有点像猫,因此人们叫它‘飞猫’”可知猫头鹰被人们称之为“飞猫”的原因。3.本题考查的是对重点语句的抓取。阅读短文第②段中“当它看到田鼠在田野里东跑西窜偷吃庄稼时,它拍着翅膀,几乎没有一点儿声响,就来到了田鼠的头顶。田鼠刚惊觉,就已被利爪逮住。”可知猫头鹰抓田鼠的过程。4.本题考查的是对短文内容理解。根据阅读短文第③段“它还可以吃掉无数的蝗虫、金龟子等害虫。”可知猫头鹰是益鸟。对于益鸟我们要在心里有爱护鸟类意识,不要伤害鸟。不打鸟,不抓鸟,不吓鸟,给小鸟留下生存环境。5.本题开放性题型。益鸟:能捕食害虫、害兽,直接或间接对人类有益的鸟类,如燕子、杜鹃、猫头鹰等。日常积累的益鸟有:杜鹃、秃鹫等。阅读短文,回答问题。①“怦怦……”我们的心脏跳动得多么有力!“心”的古文字“”像一颗小爱心,是我们的祖先根据人和动物心脏的样子造出来的。②“心”字组成的词带有不同的感彩。因为古人认为心是思维的器官。瞧,“心”躲在大鼻子先生“自”的下面,就组成了“息”字。而气是从心里通过身子呼吸的,如果心灵不放松,不满的情绪积压在心中,心情就不好,就是“闷”。③咦?“心”跑到哪里去了?原来它变成了“”,藏在汉字的下面。“恭”就是发自内心的尊敬;“慕”则是发自内心的喜爱。调皮的“心”又变身了,这次它伸了伸腿,把自己变到了汉字的左边,成了“ ”。小朋友.你能想到哪些带有“”的字呢?6.短文一共有______个自然段。短文第______自然段写了“心”字会变形,还能变成汉字下面的______和汉字左边的______。7.我猜,_____是“息”;_____是“闷”;_____是“恭”。(填序号)① ② ③ 8.读短文,在正确的说法后打“√”,错误的打“×”。(1)“心”字组成的词带有不同的感彩。( )(2)“慕”是发自内心的尊敬,可以组词“爱慕”。( )【答案】6.3 3 忄7.② ① ③ 8.√ ×【解析】6.本题考查数自然段与寻找关键句子。(1)自然段以第一行空两格的段落或者句子来划分。是文章里根据内容进度安排的一段文字,每个自然段的开头都重起一行而且空两格。它主要是根据标点符号来判断的,就比如像一句话写完了之后一般的情况是用句号、感叹号或者问号去结尾。短文共有3个自然段。(2)由第③自然段第2句话“原来它变成了“”,藏在汉字的下面”“调皮的“心”又变身了,这次它伸了伸腿,把自己变到了汉字的左边,成了“””可知答案。7.本题考查汉字演变。“息”的古文字上面是鼻子,下面的几点像是鼻子里呼出的气息,故选②。“闷”的古文字是形声字,由“门”(关闭/声旁)+“心”(情绪)组成。故选①。“恭”的古文字从廾(双手),从龙,会双手拜龙之意。故选③。8.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1)题目叙述正确。 由文中第②自然段第一句话““心”字组成的词带有不同的感彩”可知答案。(2)题目叙述错误。由文中第③自然段第4句话““慕”则是发自内心的喜爱。”可知答案。课外阅读。校园里有一棵老槐树,高大、粗壮。说它高大,一点也不过分。它的树梢快要碰到三层楼的楼顶了。说它粗壮,确实够惊人的,它那灰褐色的树干,两个小朋友也合抱不过来。那笔直的树干撑起巨大的树冠,活像-把张开的绿色大伞。茂密的树叶把阳光遮得严严实实,同学们最爱在大树下游戏、玩耍。一阵风吹过树梢,树叶哗啦啦地响,似乎老槐树也同我们一起发出了欢笑。9.这棵老槐树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同学们最爱在大树下__________、__________。10.照样子,写词语。例:严严实实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11.在文中找出下面词语的反义词。稀疏——( ) 弯曲——( )12.用“______”画出短文中的一个比喻句。【答案】9.高大 粗壮 游戏 玩耍 10.密密麻麻 干干净净 平平安安 11.茂密 笔直 12.那笔直的树干撑起巨大的树冠,活像一把张开的绿色大伞。【解析】9.本题主要考查对文段关键信息的定位、抓取能力。首先需要思考题目中的重点信息并抓住要点。根据阅读文段中第一句话“校园里有一棵老槐树,高大、粗壮”可知老槐树的特点是高大、粗壮。10.本题主要考查对重点词语的积累情况以及其字形的识记能力。根据阅读分析,可知题干中“严严实实”是AABB式词语,此类词语有:轰轰烈烈、隐隐约约、吞吞吐吐、浩浩荡荡、勤勤恳恳、世世代代、郁郁苍苍、郁郁葱葱、马马虎虎、沸沸扬扬等。11.本题主要考查对字词的识记能力、理解和运用能力,以及对文段关键信息的定位、抓取能力。根据题干所给的词语,并结合平日所积累的词语。稀疏:(形)间隔远;不稠密。与文中“茂密”形容草木旺盛而繁多。弯曲:不直。与文中“笔直”非常直,没有曲折。12.本题考查对比喻修辞手法的掌握情况、运用能力,以及语言组织能力和对文段关键信息的定位、抓取能力。比喻是利用与甲事物有相似之处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的修辞手法,且能够使句子更加生动形象以及具体。例如:那笔直的树干撑起巨大的树冠,活像一把张开的绿色大伞。句中将“巨大的树冠”比作了“绿色大伞”。课内阅读。太空生活趣事多(节选)航天员在太空中洗澡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从喷( )头喷( )出的水总是(漂 飘)浮在空( )中,为了解(决 绝)这个问题,科研人员做了一个试验。他们设计了一个密封浴桶,在下边安装吸管,它可以把喷头喷出来的水朝一个方向吸。但洗完澡以后,航天员还要花很长时间清理身体上和浴桶里的水,实在太麻烦了。所以,现在航天员通常只用免洗湿巾擦拭身体,这就简单省事多了。13.给文中加点的字注音。14.用“ ”画出括号里正确的字。15.给文中画“ ”句选择正确的意思。( )①在太空中洗澡很容易。 ②在太空中洗澡很困难。 ③在太空中洗澡不难。16.在太空中洗澡,宇航员会遇到怎样的难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17.请你夸一夸中国的科学家吧。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3.pēn pēn kōng 14.飘 决 15.② 16.从喷头喷出的水总是飘浮在空中。 17.示例:你们真了不起,你们是中国人的骄傲。【解析】13.本题考查给字注音。喷[pēn](液体、气体、粉末等)受压力而射出。[pèn]1.果品、蔬菜、鱼虾等大量上市的时期。2.开花结实的次数;成熟收割的次数。空[kōng]1、不包含什么;里面没有东西或没有内容。2、天空。3、没有结果地。4、姓。[kòng]闲暇时间。拨空、没空、抽空腾出空隙或空间。缺乏、短少。亏空、空乏尚未利用的,或缺少东西的。[kǒng 古同“孔”,洞,小洞;窟窿喷头pēn tóu:淋浴或喷洒农药等用的出水装置,形状像莲蓬。有的地区也叫“莲蓬头”。喷出pēn chū:抛出。空中kōng zhōng:天空中。14.本题考查形近字。飘浮:随风摇动或飞扬。解决:处理问题使有结果。15.本题考查理解句子。结合句子“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可知,航天员在太空中洗澡不容易,很困难。故选②。16.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由文中“从喷头喷出的水总是漂浮在空中”可知,在太空洗澡,喷出来的水会漂浮在空中。17.本题考查口语交际。言之有理即可,如:伟大的科学家,我为你们感到自豪!阅读澳大利亚的报时“怪石”岩石能报时?听起来近乎天方夜谭(tán),但在澳大利亚中部的茫茫沙漠中,què shí( )有一块能“报时”的怪石。这块怪石高达348米,周长约8000米,仅露在地面上的部分就可能有几亿吨重。这块怪石能通过每天有规律地改变颜色来告诉人们时间。早晨,阳光普照,它为棕(zōng)色;中午,烈日当空,它为灰蓝色;bàng wǎn( ),夕阳西沉,它为红色。在古代,它是当地居民的“标准时钟”,当地居民根据它一日三次的颜色变化来安排农事以及日常生活。为了解释怪石“报时”的现象,许多考古学家和地质学家对怪石所处地区的气候条件、地理环境进行了详细的实地考察,并对怪石的结构成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他们发现:在不同的气候条件下,太阳光照在怪石上发生反射的jiǎo dù( )是不同的,这种变化反映到人眼,人们就觉得怪石好像是在不停变换颜色了。18.短文共有_____________个自然段,其中第2自然段有_____________句话。19.根据拼音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20.报时“怪石”的形状是什么样的?用“﹏﹏”把有关句子画出来。21.怪石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告诉人们时间,它一度成为当地居民的“_____________”,人们根据它一日三次的_____________来安排_____________以及_____________。22.根据意思从文中找词语。(1)不可能的事情。( )(2)实地观察调查。( )23.怪石之所以能变换颜色,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8.3/三 3/三 19.确实 傍晚 角度 20.这块怪石高达348米,周长约8000米,仅露在地面上的部分就可能有几亿吨重。 21.每天有规律地改变颜色 标准时钟 颜色变化 农事 日常生活 22.天方夜谭 实地考察 23.在不同的气候条件下,太阳光照在怪石上发生反射的角度不同【解析】18.本题考查数自然段和句子。本题考查数自然段和数句子。每一个自然段前面都会空两个格,即两个字的位置,不管这段话有几句话,只要前面空两个格就是一个自然段,然后继续累积看总共有几个自然段。本文一共有3个自然段。数句子要从头开始看,逐个找“句号、感叹号、问号、省略号”,一个这样的标点符号为一句话,逐句累加。第二自然段有3句话。19.本题考查看拼音写词语。根据所学拼音知识拼读音节,写出相应的词语即可,拼读时要注意所给音节的声母、韵母及声调。书写时注意字的笔画和笔顺,一定要做到工整、规范、正确。其中“傍、晚”容易写错,注意书写。20.本题考查寻找关键句子。从第一自然段句子“这块怪石高达348米,周长约8000米,仅露在地面上的部分就可能有几亿吨重。”可知“报时”巨石的样子。21.本题考查提取关键信息。从第二自然段句子“这块怪石能通过每天有规律地改变颜色来告诉人们时间。”可知怪石能通过每天有规律地改变颜色来告诉人们时间;从第二自然段句子“在古代,它是当地居民的‘标准时钟’,当地居民根据它一日三次的颜色变化来安排农事以及日常生活。”可知它一度成为当地居民的“标准时钟”,当地居民根据它一日三次的颜色变化来安排农事以及日常生活。22.本题考查词语解释。(1)从第一自然段句子“岩石能报时?听起来近乎天方夜谭。”可知不可能的事情指的是天方夜谭。(2)从第三自然段句子“为了解释怪石‘报时’的现象,许多考古学家和地质学家对怪石所处地区的气候条件、地理环境进行了详细的实地考察。”可知实地观察调查指的是实地考察。2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从第三自然段句子“他们发现:在不同的气候条件下,太阳光照在怪石上发生反射的角度是不同的,这种变化反映到人眼,人们就觉得怪石好像是在不停变换颜色了。”可知怪石之所以能变换颜色,是因为在不同的气候条件下,太阳光照在怪石上发生反射的角度是不同的,这种变化反映到人眼,人们就觉得怪石好像是在不停变换颜色。快乐阅读。动物尾巴的妙用大多数动物身后都长着尾巴,这些尾巴或长或短,形状各异,有大用处呢!猴子的尾巴是它的“第五只手”。猴子利用尾巴在树上蹿来蹿去,有时又用尾巴拿取食物。鸟把尾巴当作飞行器。鸟的尾巴上,长着又长又宽的羽毛,这些羽毛展开时好像扇子,能够灵活转动,便于掌握飞行方向。鳄鱼把尾巴当作武器。生活在热带地区的非洲鳄,见到牛、羚羊、鹿等动物在河边饮水时,便突然将尾巴一扫,把这些动物打入河里,然后张开大嘴,饱餐一顿。松鼠把尾巴当作交际工具。美洲松鼠在合力对付蛇时,用尾巴来传递信息。兔子的短尾巴可以在紧急情况下帮助兔子逃命。当兔子被猛兽咬住时,兔子会立刻使用“脱皮计”,将尾巴的“皮套”脱下,从而赢得逃命的时间。24.短文一共有__个自然段,介绍了__种动物尾巴的妙用。25.猴子的尾巴可以用来___,鸟的尾巴用来___,松鼠的尾巴用来___。(填序号)①传递信息 ②拿取食物 ③掌握方向26.非洲鳄是怎样利用自己的尾巴的?请用“——”在短文中画相关语句。27.我发现小壁虎尾巴的作用和短文中____的尾巴作用相似,它们都能_____。28.你还知道哪种动物尾巴的作用?请写一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24.六/6 五/5 25.② ③ ① 26.生活在热带地区的非洲鳄,见到牛、羚羊、鹿等动物在河边饮水时,便突然将尾巴一扫,把这些动物打入河里,然后张开大嘴,饱餐一顿。 27.兔子 帮助逃命 28.马的尾巴长长的,通过左右甩动,可以驱赶攻击它的蚊子。【解析】24.考查了学生对自然段的辨析及根据内容填空的能力。每个自然段前空两格,一个自然段结束后,另起一行,空两格开始。据此可知,共有六个自然段。从“猴子的尾巴是它的“第五只手”。”“鸟把尾巴当作飞行器。”“鳄鱼把尾巴当作武器。”“松鼠把尾巴当作交际工具。”“兔子的短尾巴可以在紧急情况下帮助兔子逃命。”可知,一共介绍了五种动物尾巴的妙用。25.本题主要考查对内容的理解。从“猴子利用尾巴在树上蹿来蹿去,有时又用尾巴拿取食物。”“鸟的尾巴上,长着又长又宽的羽毛,这些羽毛展开时好像扇子,能够灵活转动,便于掌握飞行方向。”“生活在热带地区的非洲鳄,见到牛、羚羊、鹿等动物在河边饮水时,便突然将尾巴一扫,把这些动物打入河里,然后张开大嘴,饱餐一顿。”“美洲松鼠在合力对付蛇时,用尾巴来传递信息。”“当兔子被猛兽咬住时,兔子会立刻使用“脱皮计”,将尾巴的“皮套”脱下,从而赢得逃命的时间。”可知,猴子的尾巴可以用来拿取食物 ,鸟的尾巴用来掌握方向,松鼠的尾巴用来传递信息。26.本题主要考查对句子的理解。从“生活在热带地区的非洲鳄,见到牛、羚羊、鹿等动物在河边饮水时,便突然将尾巴一扫,把这些动物打入河里,然后张开大嘴,饱餐一顿。”可知,非洲鳄生活在热带地区的非洲鳄,见到牛、羚羊、鹿等动物在河边饮水时,便突然将尾巴一扫,把这些动物打入河里,然后张开大嘴,饱餐一顿。27.本题主要考查对内容的理解。壁虎尾巴的作用:1、壁虎遇到敌害时,会弄断自己的尾巴。2、壁虎在受到惊吓或者当你去捕捉它的时候,只要一碰到它,它的尾巴就会立即折断,壁虎也就乘机逃跑了。从“兔子的短尾巴可以在紧急情况下帮助兔子逃命。当兔子被猛兽咬住时,兔子会立刻使用“脱皮计”,将尾巴的“皮套”脱下,从而赢得逃命的时间。”可知,小壁虎尾巴的作用和短文中兔子的尾巴作用相似,它们都能帮助逃命。28.考查知识拓展。写出自己知道的动物尾巴的作用即可。如:鱼的尾巴可以促使身体前进,并控制前进的方向。阅读大闯关。民以“食”为天民以“食”为天。中国是文明古国,自古就有着悠久的饮食文化。最明显的特点是风味多样。长期以来,饮食上形成了许多风味,一直有“南米北面”的说法,口味上有“南甜北咸东酸西辣”之分。一年四季,按季节而吃,是中国烹饪的一大特征。自古以来,中国人一直按季节变化来调味、配菜,冬天味醇浓厚,夏天清淡凉爽;冬天多炖焖,夏天多凉拌。中国烹饪很早就注重品味情趣。中国菜肴的名称既有根据材料及烹调方法命名的,也有根据历史典故、神话传说、名人食趣来命名的,如“水煮鱼”“哪吒闹海”“东坡肉”等等。中国的烹饪技术,与医疗保健有密切的联系,讲究“食医结合”。利用食物原料的药用价值,做成各种美味佳肴,达到对某些疾病预防的目的。29.南方人和北方人在饮食习惯上有什么差别?( )(填序号)①南方人爱吃米饭,北方人爱吃面食②北方人爱吃米饭,南方人爱吃面食③南方人和北方人都爱吃面食30.中国饮食在口味方面有地域特色,请根据短文内容选择填空。(填序号)①酸 ②辣 ③咸 ④甜东——______ 西——______ 南——______ 北——______31.中国的烹饪技术与______有密切的联系,讲究“______”。32.你最喜欢的美食是什么?它是什么样子的?什么味道?和大家分享一下吧!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29.① 30.① ② ④ ③ 31.医疗保健 食医结合 32.我最喜欢的美食是红烧肉。它的颜色是红色的,形状是一块一块的正方形的小块。它的味道是咸咸的,还带一点甜味,口感软软的,很美味。【解析】29.此题考查文章的理解能力。通过文章“长期以来,饮食上形成了许多风味,一直有‘南米北面’的说法。”可以看出南方人爱吃米饭,北方人爱吃面食。30.此题考查文章的理解能力。通过文章“口味上有‘南甜北咸东酸西辣’之分。”可以看出“东酸”“西辣”“南甜”“北咸”。31.此题考查文章的理解能力。通过最后一自然段“中国的烹饪技术,与医疗保健有密切的联系,讲究‘食医结合’。利用食物原料的药用价值,做成各种美味佳肴,达到对某些疾病预防的目的。”可以得出答案。32.此题是开放性试题。写出自己喜欢的美食,并且描述它的样子和味道。在描述样子和味道的时候可以用上一些修辞手法,让食物更加的形象。如:我最喜欢的美食是麻婆豆腐,麻婆豆腐软嫩而富有光泽,每一块豆腐棱角分明,每一处裂缝都沾着哪细腻柔滑的汁水,豆腐则是和汁水融在一起,表面还撒有一层花椒粉,最上面还有点缀的有一些葱花。它入口又嫩又香,麻中带辣,味道特别好吃。阅读回答各小题。天空中的文字①天空中也有一套文字,你知道吗?②船只驶过水面不会留下痕迹,大海也没有写着“由此往北”的指路牌。水手们朝天望望,在许多的星座中找到了小熊星座,在小熊星座中又找到了北极星,有北极星的方向就是北方。③云也是天空中的文字。在蔚蓝的天空上,伸展着一片白色丝缕,好像有人把一绺(liǔ)白发投向天空,这就是卷云。有了卷云,十有八九就是阴雨天要来了。在炎热的夏季,远远耸立着一座白色的云山,像铁匠铺里的铁砧(zhēn)。飞行员知道,这砧(zhēn)状云是雷雨的预兆,应该离它远点才好。④天空的使者——鸟儿也会教给那些留心观察它们的人许多知识。燕子在空中飞得很高,看上去很小很小,明天准会是好天气。大雁排着整齐的队形向着太阳飞行,它们告诉人们,夏天已经过去,秋天即将来临。33.根据短文内容填一填。①大海虽然没有写着“由此往北”的指路牌,但是水手们依靠天空中的 _____就能找到北方。②砧状云像 _____,它是 _____的预兆。34.文中讲了三种“天空中的文字”:分别是 _____、_____、_____。35.卷云是什么样子的?砧状云是什么样子的?请在文中分别用横线画出来。36.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填序号)A.有北极星的方向就是北方。B.有了卷云,十有八九是晴天要来了。C.大雁排着整齐的队形向着太阳飞行,它们告诉人们,夏天已经过去,秋天即将来临。【答案】33.北极星 铁匠铺里的铁砧 雷雨 34.星星 云 鸟儿 35.在蔚蓝的天空上,伸展着一片白色丝缕,好像有人把一绺白发投向天空,这就是卷云。在炎热的夏季,远远耸立着一座白色的云山,像铁匠铺里的铁砧。 36.B【解析】33.本题考查信息的提取。①由第二段“有北极星的方向就是北方”可知,水手们依靠天空中的北极星找到北方。②由第三段“远远耸立着一座白色的云山,像铁匠铺里的铁砧。飞行员知道,这砧状云是雷雨的预兆,应该离它远点才好”可知,砧状云像“铁匠铺里的铁砧”,它是雷雨的预兆。34.本题考查文章信息的提取。由第②段“有北极星的方向就是北方”,第③段“云也是天空中的文字”,第④段“天空的使者——鸟儿也会教给那些留心观察它们的人许多知识”可知,分别写了星星、云、鸟儿这三种“天空中的文字”。35.本题考查找出关键句子。第③段“在蔚蓝的天空上,伸展着一片白色丝缕,好像有人把一绺白发投向天空,这就是卷云。在炎热的夏季,远远耸立着一座白色的云山,像铁匠铺里的铁砧。”写了卷云、砧状云的样子。36.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由第③段“有了卷云,十有八九就是阴雨天要来了。”可知,B项错误,是阴雨天来了,而不是晴天。阅读短文,完成练习。冰淇淋的由来很久以前,中国有位皇帝因盛暑难熬(áo),请大臣四处奔波,为其寻觅冰雪解暑。有位聪明的厨师从高山上取回未化的冰雪,用蜂蜜和水果汁搅拌起来,给皇帝驱(qū)热解渴。这大概便是世界上最早的冰淇淋了。到了13世纪的时候,马可·波罗从中国把牛奶变冰的办法带回意大利,于是欧洲夏季的冷饮有了突破。真正使用奶油制作冰淇淋始于15世纪,距今已有五百多年。冰淇淋在意大利被称为“牛奶花”,在英国被称为“冻奶油”,这说明冰淇淋的主要成分离不开牛奶。但制作冰淇淋的办法千差万别,不同厂家出品的冰淇淋的质量也大相径庭,当今世界上制作冰淇淋最有名的国家是意大利和美国。据说,华盛顿和杰弗逊两位美国总统都很爱吃冰淇淋,所以美国的冰淇淋制造业很快发展了起来。37.选一选,填序号。(1)冰淇淋在意大利被称为( ),在英国被称为( )A.冻奶油 B.冰奶花 C.牛奶花 D.冻奶花(2)当今世界上制作冰淇淋最有名的国家是( )A.中国和日本 B.法国和英国 C.意大利和美国(3)最早的冰淇淋诞生于( )A.13世纪以前 B.13世纪 C.15世纪(4)据说( )和( )两位美国总统都很爱吃冰淇淋。A.林肯 B.华盛顿 C.肯尼迪 D.杰弗逊38.请判断下列句子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到12世纪,马克·波罗从中国把牛奶变冰的办法带回了意大利。( )(2)制作冰淇淋的办法差不多,不同厂家出品的冰淇淋质量也大相径庭。( )(3)真正使用奶油制作冰淇淋始于15世纪,距今已有五百多年。( )39.为什么冰淇淋在意大利和美国的名字中都带有一个“奶”字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37.C A C A B D 38.× × √ 39.因为冰淇淋的主要成分离不开牛奶。【解析】37.本题考查提取关键信息。(1)根据第②自然段“冰淇淋在意大利被称为“牛奶花””可知答案是:牛奶花,选C。根据“在英国被称为“冻奶油””可知答案是:冻奶油,选A。(2)根据“当今世界上制作冰淇淋最有名的国家是意大利和美国。”可知答案是:意大利和美国,选C。(3)根据“有位聪明的厨师从高山上取回未化的冰雪,用蜂蜜和水果汁搅拌起来,给皇帝驱热解渴。这大概便是世界上最早的冰淇淋了。”联系上下文,这句话在13世纪以前,13世纪的时候“马可·波罗从中国把牛奶变冰的办法带回意大利,于是欧洲夏季的冷饮有了突破。”因此,最早的冰淇淋诞生于13世纪以前,答案选A。(4)根据“据说,华盛顿和杰弗逊两位美国总统都很爱吃冰淇淋,所以美国的冰淇淋制造业很快发展了起来。”因此最爱吃冰淇淋的两位美国总统是:华盛顿和杰弗逊。答案选B和C。38.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1)根据“到了13世纪的时候,马可·波罗从中国把牛奶变冰的办法带回意大利”可知题目叙述错误。(2)根据“制作冰淇淋的办法千差万别,不同厂家出品的冰淇淋的质量也大相径庭。”可知题目叙述错误。(3)根据“真正使用奶油制作冰淇淋始于15世纪,距今已有五百多年。”可知题目叙述正确。39.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根据“冰淇淋在意大利被称为“牛奶花”,在英国被称为“冻奶油”,这说明冰淇淋的主要成分离不开牛奶。”可知是因为冰淇淋的主要成分离不开牛奶。主题阅读。大海是蓝色的,真美丽。可是,你舀(yǎo)起一碗海水看一看,就会发现海水和自来水一样,是透明的,一点儿也不蓝。那么,是谁让大海变成蓝色的呢?是明亮的太阳光。太阳光中有七种颜色,它们是红、橙、黄、绿、青、蓝、紫,当它们碰在一起的时候,谁也看不出它们的真面目。太阳光照到大海上,海水特别“喜欢”红色光和橙色光,就把它们统统吸收了进去,却把蓝色光和紫色光反射出去,而人的眼睛对紫色光很不敏感。于是,我们就看到了蓝色的大海。40.让大海变成蓝色的是( )A.太阳光 B.白云 C.天空41.太阳光中有哪七种颜色?用“ ”在文中画出来。42.海水特别“喜欢”________,把它们统统吸收了进去,却把________反射出去。A.蓝色光和紫色光B.红色光和橙色光C.黄色光和绿色光43.大自然的秘密有许多,你一定有很多疑问,请写出一个吧!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40.A 41.红、橙、黄、绿、青、蓝、紫 42.B A 43.向日葵为什么向着太阳?【解析】40.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由文章第二自然的第一句话“是明亮的太阳光让大海变成蓝色的”可以看出让大海变成蓝色的是太阳光。故选择A选项。4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首先阅读全文,其次重点阅读文章第二自然段第二句话“太阳光中有七种颜色,它们是红、橙、黄、绿、青、蓝、紫,当它们碰在一起的时候,谁也看不出它们的真面目。”可以看出太阳光是有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4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和概况能力。结合第二自然“太阳光照到大海上,海水特别‘喜欢’红色光和橙色光,就把它们统统吸收了进去,却把蓝色光和紫色光反射出去,而人的眼睛对紫色光很不敏感。”可以看出海水“喜欢”红色和橙光色,把蓝色和紫色光反射出来。故本题选择B、A选项。43.本题考查开放性题。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提问即可。比如:(1)大自然中蜘蛛为什么会结网?阴雨天,如气压上升,湿度减小,昆虫高飞,蜘蛛便张网捕食昆虫,预示天气将转晴。反之,蜘蛛收网,预示将要下雨。(2)乌龟为什么会冒汗?要下雨时,空气湿度大,乌龟壳较凉,水蒸气凝结在上面,好像出汗一样。快乐阅读。睡姿百态①动物休息或睡觉的姿势,千姿百态。②江河湖海里的鱼儿要睡觉。金鱼缸里的金鱼,无论在游动还是静止的时候,总是睁着眼睛,好像它们从来不睡觉似的。其实,因为鱼大多数没有眼睑(jiǎn lián),所以他们没法闭上眼睛睡觉。③蛇的眼睛只有一层透明的薄(báo bó)膜,没有眼睑,是睁着眼睛睡觉的。乌龟也要睡觉,当它匍不动时,就进入了梦乡。④蝙蝠的睡姿很怪:后肢勾住屋檐,身体倒(dào dǎo)挂,头朝下面睡觉。这种睡法比躺着睡更好,一旦遇到敌害来侵犯,就能迅速地鼓翼起飞,又快又安全。⑤猩猩的睡态同人相似。野生的猩猩平时在树枝搭成的窝上睡,动物园的猩猩靠墙睡,头下垂,靠近膝盖,狒狒喜欢把树木当成椅子,坐在那里睡。猴子睡不香甜,一有声响立即(jí jì)醒来。动物睡觉也是一种休息,可以使全身的肌肉松弛下来,呼吸、消化和排泄等器官的工作节奏变慢,使疲劳渐渐消除。44.用“____”画出文中的中心句。45.给短文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并画“√”。46.文中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蝙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几种动物的睡姿。47.本文在结构的安排上采用了( )方式。A.总—分—总 B.总—分 C.分—总48.睡眠对动物有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44.动物休息或睡觉的姿势,千姿百态。 45.jiǎn báo dào jí 46.鱼 蛇 乌龟 猩猩 狒狒 猴子 47.A 48.可以使动物全身的肌肉松弛下来,呼吸、消化和排泄等器官的工作节奏变慢,使疲劳渐渐消除。【解析】44.本题考查文章的中心句。文中第②-⑤自然段分别讲了鱼、蛇、蝙蝠、猩猩的睡姿,都是围绕着第①段来写的,故“动物休息或睡觉的姿势,千姿百态。”为中心句。45.本题考查字音的辨析。眼睑(jiǎn ):眼球前的软皮肌肉组织,边缘长有睫毛,可以保护眼球。薄:[ báo ]扁平物体上下两面之间的距离小。与“厚”相对。[ bó ]微;少;弱。[ bò ]〔薄荷〕多年生草本植物。薄(báo)膜:像纸一样的很薄的东西。倒:[dǎo ]竖立的东西躺下来。[dào]位置上下前后翻转。倒(dào)挂:上下颠倒地挂着。立即(jí):马上;立刻。46.本题考查提取关键信息。文中第②自然段“江河湖海里的鱼儿要睡觉。”写了“鱼”的睡姿;第③自然段“蛇的眼睛只有一层透明的薄膜”“乌龟也要睡觉”写了“蛇”和“乌龟”的睡姿;第④自然段,“蝙蝠的睡姿很怪”写了“蝙蝠”的睡姿;第⑤自然段“猩猩的睡态同人相似”“猴子睡不香甜”写了“猩猩”“猴子”的睡姿。47.本题考查文章的结构。文中第①自然段“动物休息或睡觉的姿势,千姿百态。”是总写;第②-⑤自然段具体介绍了几种动物的睡姿,是分写;第⑤自然段最后,“动物睡觉也是一种休息,可以使全身的肌肉松弛下来,呼吸、消化和排泄等器官的工作节奏变慢,使疲劳渐渐消除。”是总写动物睡觉的作用。文章的结构是总分总。故选A。48.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从第⑤自然段的“动物睡觉也是一种休息,可以使全身的肌肉松弛下来,呼吸、消化和排泄等器官的工作节奏变慢,使疲劳渐渐消除。”可知,睡眠对动物的作用是可以使动物全身的肌肉松弛下来,呼吸、消化和排泄等器官的工作节奏变慢,使疲劳渐渐消除。阅读。金刚鹦鹉(节选)①动物园新来了一只金刚鹦鹉。它的样子特别引人注目。眼睛黑黑的、圆圆的,特别有神。颈毛颜色奇特,是黑白相间(jiàn jiān)的条纹,好似(sì shì)斑马的皮毛。尾巴从笼子的这头一直延伸到那头。②说到这只鸟的脾气,可古怪了。每次饲养员把笼子门轻轻打开,想让它出来活动活动腿脚,它却对打开的笼门视而不见,丝毫没有想要逃走的迹象。③金刚鹦鹉可贪吃了。平时,它总是站在笼子中间的一根栏杆上。每当它要吃东西时,它扑扇(shān shàn)着翅膀,优雅地飞向粮食旁,用自己尖锐的小嘴灵巧地叼着一粒粒花种。哦,忘了说,鹦鹉进食时绝对少不了水的,要是没有水,它是一粒种子也吃不下的!④金刚鹦鹉睡觉的时候非常可爱,它站在栏杆上,两只眼睛半睁半合,随时警(jǐn jǐng)惕着有危险发生。它的翅膀紧紧地贴在身体上,两者似乎早已融为一体,让人分也分不清。白天,坐立不安的它,现在就如同一个睡着了的小宝宝,安静极了!49.阅读短文,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标出。50.关于金刚鹦鹉,短文中没有介绍到的内容是( )A.睡觉 B.叫声 C.贪吃51.下面是金刚鹦鹉的饲养指南,请结合短文内容,帮饲养员概括地填写完整。金刚鹦鹉饲养指南宠物名称 金刚鹦鹉宠物脾气 _____进食必备 ( )( )鸟笼内部布置 ( )、食盆、水盆【答案】49.jiàn sì shān jǐng 50.B 51.古怪 种子 水 栏杆【解析】49.本题考查字音的辨析。间,jiān释义:中间;一定的空间、时间或范围之内;顷刻;房间;量词,用于房屋。jiàn释义:缝隙;隔阂;隔开;挑拨使人不和;除去(多余的幼苗)。黑白相间:hēi bái xiāng jiàn,黑色和白色相互隔开。似,sì释义:相像;类似;副词,表示不确定,相当于“仿佛”“好像”;介词,用在“强”“好”“胜”之类的形容词后,引进比较的对象。shì释义:似的,助词。用在词或词组之后,表示跟某事物相像。好似:hǎo sì,有些像;仿佛。扇,shàn释义:摇动生风的用具;功能和主体部分的形状像扇的装置;像门扇的东西;量词,用于门、窗等。shān释义:摇动扇子或其他薄片,加速空气流动,使生风;用手掌打。扑扇:pū shān,扇动或张开。警惕:jǐng tì,对可能发生的危险情况或错误倾向保持警觉。50.本题考查短文内容的理解。短文第①段介绍了金刚鹦鹉的外貌;第②段介绍了金刚鹦鹉的脾气古怪;第③段介绍了金刚鹦鹉非常贪吃;第④段介绍了金刚鹦鹉睡觉时非常可爱。短文没有介绍金刚鹦鹉的叫声。故选B。51.本题考查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结合第②段中“说到这只鸟的脾气,可古怪了。”可知,宠物脾气很“古怪”;结合第③段中“鹦鹉进食时绝对少不了水的,要是没有水,它是一粒种子也吃不下的”可知,宠物进食必须具备“水”和“种子”;结合第④段中“金刚鹦鹉睡觉的时候非常可爱,它站在栏杆上,两只眼睛半睁半合”可知,鸟笼内除了进食的食盆、水盆外,还需要站立的栏杆。课外阅读。吃虫的植物①在自然界里,我们常见的是昆虫吃植物。那么世界上有没有吃虫的植物呢?有。②有一种会吃虫的小草叫茅膏菜。它的叶子是半月形的,又嫩又绿。叶子上长满了柔毛,柔毛上还带着黏液。要是小虫落在上面,马上就会被它粘住。叶片同时紧紧地卷起来,小虫怎么也逃脱不了。③有一次,一只苍蝇被茅膏菜的叶子粘住了,那只苍蝇嗡嗡直叫,拼命地拍打着翅膀。可是,它越是挣扎,叶子就卷得越紧。到后来,苍蝇竟被消化了,只剩下两片翅膀和六条细腿。④猪笼草全身红红绿绿,打扮得很美丽。它的叶子长长的,又宽又大,叶尖伸长成卷须,并挂着一个袋子。袋子小的不过一二寸长,大的有三四尺长,可盛四五碗水。袋子上面有个盖,半开着口,袋口和盖上全是细毛,细毛上有很甜的蜜汁。那些贪吃蜜汁的小虫,一飞到袋口上,脚还没有站稳,就会跌下去。原来,这些袋子的袋口和内壁都很滑,袋底还有“积水”,小虫跌进了口袋,就再也爬不出来了。等小虫腐烂以后,猪笼草就吸收那些汁液来维持自己的生命。⑤有一次,一位植物学家亲眼看见一条蜈蚣在猪笼草的袋子里,半截身子露在袋外,正在竭力挣扎着想爬出袋子,可怜那袋里的半截身子,已经腐烂得不成样子了。52.填空。(1)短文介绍了两种吃虫的植物,分别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2)第④自然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53.选一选。(1)下面这个自然段是从原文中抽出来的,如果让你把它放回文章中,应该放在什么位置?( )除了茅膏菜,还有一种叫猪笼草,也是吃虫的能手。A.①与②之间 B.②与③之间 C.③与④之间 D.④与⑤之间(2)这个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是( )A.点明中心 B.承上启下 C.概括全文 D.为下文做铺垫54.根据短文内容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1)茅膏菜的叶子上的柔毛有黏液,小虫落在上面就会被粘住。( )(2)猪笼草的叶子像个口袋,袋子上面有个盖,全开着口。( )(3)茅膏菜和猪笼草能吃虫,所以它们既是植物又是动物。( )【答案】52.茅膏菜 猪笼草 拟人 53.C B 54.√ × ×【解析】52.本题考查关键词的提取。(1)文中第②段“有一种会吃虫的小草叫茅膏菜。”可知,这段主要介绍的就是“茅膏菜”;文中第④段“猪笼草全身红红绿绿,打扮得很美丽。”全段也都围绕着“猪笼草”介绍的。(2)这句话中“打扮”一词是把“猪笼草”比作人来写,故用的是拟人的修辞手法。53.本题考查文中内容的理解。文中第③段详细介绍的是“茅膏菜”,第④段详细介绍的是“猪笼草”,故这句话放在这两段之间合适,“除了茅膏菜”这句是承接上文,“还有一种叫猪笼草”这句是引出下文,故作用为:承上启下。54.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1)根据文中第②段“叶子上长满了柔毛,柔毛上还带着黏液。要是小虫落在上面,马上就会被它粘住。”可知,表述正确。(2)根据文中第④段“袋子上面有个盖,半开着口,袋口和盖上全是细毛,细毛上有很甜的蜜汁。”可知,表述错误。(3)根据文中第①段“那么世界上有没有吃虫的植物呢?有。”可知,茅膏菜和猪笼草能吃虫,但它们都是植物。表述错误。阅读短文。蝴蝶和卫星①春天,在明媚的阳光下,美丽的彩蝶翩翩起舞,花纹是那么鲜艳,真不愧是昆虫王国的舞蹈家!它那奇异的装束,还和人造卫星上天有密切的关系呢。②我们知道,当飞机飞行在高空时,那里的气温比地面低多了,人几乎经受不住那样的寒冷。而卫星穿过大气层后,进入离地球两三百千米的轨道运行时,朝着太阳的时候,温度一下子可以上升一二百摄氏度。当它背向太阳的时候,温度又骤然下降一二百摄氏度。这种突升突降的温度差,会烤坏卫星的外壳,冻裂卫星上的仪器。航天科学家为解决卫星的温度控制问题,伤透了脑筋。不过,你也许想不到,解决这个科学上的大难题,蝴蝶居然帮了大忙。③原来,在一些蝴蝶的身体表面生长着一层细小的鳞片,这些鳞片可以调节体温。当气温升高时,这些鳞片就倾斜,以减少太阳光照射的强度;当外界气温骤然下降时,这些鳞片又自动地铺平在蝴蝶身体的表面,让阳光直射在鳞片上,以便吸收更多的热,从而调节蝴蝶的体温。④科学家根据这一原理,将卫星表面设计成百叶窗的样子。这种“百叶窗”能放能收。有了它,卫星表面的温度差大大减小,使它能安全地遨游太空。55.“当外界气温骤然下降时”中的“骤然”换成( )句意不变。A.竟然 B.悄然 C.急骤 D.突然56.蝴蝶身体表面的粼片不能( )A.发光、发热 B.减少太阳光照射的强度 C.吸收更多的热 D.调节体温57.科学家制造卫星遇到的难题是( )A.卫星太重 B.卫星的温度控制 C.偏离轨道 D.离太阳太近,太热58.卫星表面的“百叶窗”的作用是( )A.使卫星漂亮 B.使卫星加快速度 C.使卫星轻便 D.减小温度差59.“科学家根据这一原理,将卫星表面设计成百叶窗的样子。”这句话中“这一原理”具体指的是什么?用“ ”在文中画出来。60.人和动物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人类的很多发明都是从自然界中得到启发的。如人们看到鱼儿在水中游,就发明了潜水艇。你还知道哪些发明和动物有关系,请写出两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55.C 56.A 57.B 58.D 59.当气温升高时,这些鳞片就倾斜,以减少太阳光照射的强度;当外界气温骤然下降时,这些鳞片又自动地铺平在蝴蝶身体的表面,让阳光直射在鳞片上,以便吸收更多的热,从而调节蝴蝶的体温。 60.根据小鸟在天上飞,人们发明了飞机;根据鱼鳍,人们发明了船桨。【解析】55.本题考查词语的理解。骤然:来得很突然,没有任何的征兆。竟然:表示出乎意料。悄然:形容寂静无声。急骤:急速猛烈。突然:在很短时间里发生。故选C。56.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从第③段的“鳞片可以调节体温”“以便吸收更多的热”“从而调节蝴蝶的体温”可知蝴蝶身体表面的鳞片的功能。故选A。57.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从第②段“航天科学家为解决卫星的温度控制问题,伤透了脑筋。”和第④段的“有了它,卫星表面的温度差大大减小,使它能安全地遨游太空。”可知,制造卫星的难题是卫星温度的控制。故选B。58.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从第④段的“将卫星表面设计成百叶窗的样子。这种‘百叶窗’能放能收。有了它,卫星表面的温度差大大减小,使它能安全地遨游太空。”可知卫星表面的“百叶窗”的作用是减小温度差。故选D。59.本题考查找关键句。“这一原理”指代的一定是前文的内容,故第③段中的“当气温升高时,这些鳞片就倾斜,以减少太阳光照射的强度;当外界气温骤然下降时,这些鳞片又自动地铺平在蝴蝶身体的表面,让阳光直射在鳞片上,以便吸收更多的热,从而调节蝴蝶的体温。”即为原理。60.本题考查课外积累。写出自己知道和动物有关系的发明即可,如:根据毒蛇的热眼功能,人类发明了微型热传感器;根据蝙蝠在黑夜里自由飞行,人类发明了雷达。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