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课 公民权利教案(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三课 公民权利教案(表格式)

资源简介

第二单元理解权利义务
单元体例
单元主题 学科要素
第二单元 理解权利义务 理解权利义务相统一
单元备课说明
一、单元课标要求
基于《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阐述,本单元是根据“法治观念”这一核心素养而设立的。结合2022年版课标要求,学生将通过对本单元的学习,知晓公民的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认识违法行为及其法律责任,养成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初步具备依法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二、单元教材分析
初中法治教育的核心是宪法教育,公民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是宪法的核心内容,本单元是第一单元的具体化,重在帮助学生养成和增强公民意识,而权利意识与义务意识则是公民意识的主要内容。本单元以“理解权利义务”为题,讲解与学生息息相关的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旨在帮助学生增强法治意识、责任意识,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积极参与政治生活。
三、单元学情分析
本单元立足学生生活,所讲解的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均与学生息息相关。进入中学后,随着生活领域的扩展、生活经验的积累以及行为能力的增强,学生不仅要在家庭、学校、社会生活中处理各种社会关系,还要积极参与国家事务,正确处理个人与国家的关系,这就需要学生养成和增强权利意识、义务意识和参与意识。
四、单元学习目标
1.通过分析社会生活现象,了解公民基本权利的具体内容,知道公民享有政治权利、人身自由、社会经济与文化权利、宗教信仰自由等;理解公民权利的行使是有界限的,做到依法行使权利。
2.通过分析社会生活现象,了解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如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国家利益、依法服兵役、依法纳税等,知晓违反法定义务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做到自觉履行法定义务。
3.通过阅读时政新闻、进行议题探究等方式,正确认识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辩证关系,能够把学到的关于权利与义务的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分析和理解生活中相关的政治现象,从而增强法治观念。
第三课公 民 权 利
设计说明
本课通过情境探究、阅读时政新闻等方式,引导学生将理论和实际相结合,了解公民有哪些基本权利及其具体内容;知道行使权利有界限,树立正确的权利意识,增强公民意识、主人翁意识,积极参与国家的政治生活。
学习目标
1.通过搜集资料、创设情境、分析生活案例,了解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以及如何正确行使权利,形成正确的权利意识,培养法治观念和责任意识。
2.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与人沟通的能力,拓展思维方式,增强学科思维能力。
3.通过构建联系,形成知识体系,整体把握我国宪法和法律确认并保障的公民权利,增强参与意识。
重点难点
1.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的内容。
2.知道行使权利有界限,懂得依法行使权利。
3.了解维护权利的方式,知道如何正确维护权利。
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  案例分析法  自主学习法  合作探究法
资源与工具
1.资源:时政新闻。
2.工具。
(1)数字资源包,学习成果上传和互动的平台。
(2)图书馆资源和网络搜索工具等。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公民基本权利
一、学习情境
前面我们学习了宪法的核心价值追求是规范国家权力运行以保障公民权利。那么公民有哪些基本权利呢 这些权利的具体内容又是什么呢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公民基本权利的相关知识。
二、预习检查
1.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政治权利,行使这项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
2.人身自由是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
3.人格尊严权包括名誉权、荣誉权、肖像权、姓名权、隐私权等。
三、学习任务一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结合教材,引发思考。 结合教材P35第一、二段文字,思考我国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条件、重要性。 2.知识判断,激励评价。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相关知识,思考有哪些人享有该项政治权利,有序展示回答问题,及时给予学生激励性评价和规范性指导。 3.结合教材,指导点拨。 我国宪法规定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指导学生学会将政治自由的知识学以致用,判断对应的权利。 4.创设情境,组织讨论。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结合文字材料,进行交流分享。 5.指导点拨,总结归纳。 课件展示我国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   1.合作探究: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组长做好记录,安排好小组发言人准备展示。 2.交流展示: (1)公民的政治权利包括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监督权。 (2)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政治权利,行使这项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 (3)监督权的内容和意义。 ①内容: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向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 ②意义:有助于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使权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有助于提高公民参政议政的热情,激发公民关心国家大事的主人翁精神。   此栏目旨在帮助学生了解权利的具体内容,指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判断生活中的场景,做到珍惜权利。
四、学习任务二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安排活动,激发探究。 通过让学生阅读教材【探究与分享】栏目,帮助学生了解人身自由的相关内容,并使其结合生活中的事例,掌握人格尊严权的内容。 2.指导点拨,引导启发。 侵犯公民合法权利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①从家里被带走—侵犯了公民的住宅权。②被困在工厂办公室—侵犯了公民的人身自由。③被“教育”—侵犯了公民的人格尊严权。 3.知识整合,总结提升。 从人身自由的含义、内容、价值等方面进行总结归纳。   1.自主思考:学生根据相关素材和所学知识,解读生活现象。 2.交流展示: (1)含义:人身自由是指公民的人身不受非法侵犯的自由。 (2)内容:①人身自由不受侵犯。②人格尊严不受侵犯。③住宅不受侵犯。④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 (3)价值:人身自由是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 (4)人格尊严权的内容:名誉权、荣誉权、肖像权、姓名权、隐私权等。   在分享交流中,让学生感受到自身合法权利受到法律保护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从而增强他们对国家的认同感和对法律的敬畏感。
五、学习任务三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素材分析,引发思考。 列举学生生活中经常涉及的社会经济权利和文化教育权利,鼓励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思考有哪些具体实例是我们享有这些权利的体现。 2.总结归纳,情感提升。 此外,我国公民还享有平等权、宗教信仰自由等权利,妇女、儿童和残疾人等特定人群的权利受到宪法和法律的特殊保障。正是这些权利让我们能够更加有尊严、有保障地生活。   1.自主思考:学生结合生活实际举例分析。 2.交流展示: (1)社会经济权利:财产权、劳动权、物质帮助权。 (2)文化教育权利:受教育权、文化权利。 (3)我国公民还享有平等权、宗教信仰自由等权利,妇女、儿童和残疾人等特定人群的权利受到宪法和法律的特殊保障。   宪法和法律赋予我们很多权利。在具体事例中,帮助学生理解这些权利对他们的生活具有重要作用。
六、过程性评价
课堂练习。
七、课堂小结
通过对本课时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公民有哪些基本权利以及这些权利包括哪些具体内容。希望同学们能珍惜我们所享有的权利,积极参与政治生活,为国家的政治建设建言献策。
八、布置作业
1.基础型作业:梳理本课时知识。
2.发展型作业:完成课时练习。
九、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课时 依法行使权利
一、学习情境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在生活中,我们也确实越来越多地提到“权利”,这说明大家的权利意识在不断增强,但同时,有一些人只关注自己的权利,而容易忽视他人的权利;在自己的权利受到侵害时,不懂得依法维权。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正确行使权利和维护权利呢
二、预习检查
1.公民行使权利不能超越法律的界限,不能滥用权利,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2.公民行使权利应依照法定程序,按照规定的活动方式、步骤和过程进行。
3.公民维护权利的方式有和解、调解、仲裁和诉讼等。
三、学习任务一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时政导入,引发思考。 结合所学知识和视频“西安回流生”事件,从造谣者的角度谈谈你获得的启示。 2.交流展示,指导点拨。 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公民享有权利并不意味着可以为所欲为,必须在法律范围之内行使言论自由权,不得损害他人的合法权利。 3.归纳总结,素养提升。 通过以上学习,我们认识到公民权利的行使是有界限的,必须在法律范围内按照法定程序行使,要树立正确的权利意识。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合作探究。 2.交流展示: (1)公民行使权利不能超越它本身的界限,不能滥用权利。 (2)①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②公民行使权利应依照法定程序,按照规定的活动方式、步骤和过程进行。   培养学生关注时政的意识,让学生带着疑惑、激发求知欲进入课堂学习。 让学生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讨论权利的行使,增强总结归纳能力。
四、学习任务二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观看视频,探究分享。 结合视频内容,思考权利受到侵害的当事人采取了哪些维护权利的方式。 2.重点讲授,指导点拨。 视频里面的维权方式提到了和解和诉讼,除了这两种方式外,我们还可以通过调解、仲裁等途径来依法维权。 3.知识总结,提升能力。 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案例,知道有哪些维权方式,并能够对不同的维权方式进行区分。   1.自主思考:学生结合视频内容分析其中的维权方式。 2.交流展示:公民维护权利的方式有和解、调解、仲裁和诉讼等。   让学生知道当自身的合法权利受到侵害时,不能用非理性的方法解决问题,而可以通过合法的方式来维权,同时引导学生学会区分在不同情况下选择哪种维权方式更合适。
五、过程性评价
课堂练习。
六、课堂小结
通过对本课时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如何正确行使权利,正确行使权利是我们参与政治生活的前提;如果自身权利受到侵害,我们可以通过和解、调解、仲裁和诉讼等方式依法维权。希望同学们能够增强法治观念,以合理合法的方式积极参与国家的政治生活。
七、布置作业
1.基础型作业:梳理本课时知识。
2.发展型作业:完成课时练习。
八、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