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二课 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2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课前预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地位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基 本 特 征 重要特征 坚持 ,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原因:我国是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显著优势 把社会主义制度和市场经济有机结合起来 原因:既能发挥市场经济的长处,又能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根本目标 促进全体人民实现 原因: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使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既能调动劳动者和各类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效率提高,又能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防止两极分化。内在要求 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 原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能够通过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把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发挥全国一盘棋,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拓展:社会主义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经济是指公有制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指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本标志,以市场调节为基础的资源配置方式,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相对应。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包括: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二)我国政府的经济职能1.我国政府的经济职能和作用经济职能 作用 举例(1)实施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和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制度 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2)实施宏观经济政策 保持宏观经济稳定 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3)实施产业政策 促进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增强国民经济竞争力 《汽车产业投资管理规定》(4)实施区域政策和环境政策 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5)市场监管、质量监管、安全监管 规范市场秩序,保障公平竞争,弥补市场缺陷 《反不正当竞争法》《反垄断法》(6)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 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促进共同富裕,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2.宏观调控含义 宏观调控是指国家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对经济总量进行调节和控制。必要性 (原因) ①科学的宏观调控是政府的主要经济职能之一。 ②科学的宏观调控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 ③科学的宏观调控可以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主要目标 、 、 、 。主要任务 保持经济总量平衡、促进重大经济结构协调和生产力布局优化、减缓经济周期波动影响、防范区域性、系统性风险,稳定市场预期,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手段 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其中最常用的经济手段是 和 。 国家通过财政收入与支出政策,通过公开市场业务、存款准备金、中央银行贷款等货币政策工具,调节 ,实现国民经济平稳运行。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按照政策力度的不同,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在不同的经济形势下,政府可选择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不同组合,实现宏观调控目标。3.小结: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我们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体制保障。(名词解释:经济发展战略,是一个国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长期性、关键性问题的总谋划和总方针。产业政策,是政府为了实现一定的经济社会目标而对产业的形成、发展进行干预和引导的各种政策的总和。产业政策的功能主要在于弥补市场缺陷、调整产业结构、保护民族产业、实现国家战略等。总量平衡是指经济平稳运行要求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要基本上保持平衡,避免出现大起大落。社会总供给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向社会提供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总量,社会总需求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实际形成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购买力总量。)二、归纳提升1..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比较★★★★★(难点)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区别 含义 是指政府通过对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的调节来影响社会总需求,使之与社会总供给相适应的经济政策。 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对货币供应量、信贷量、利率等进行调节和控制而采取的政策措施制定者 国家财政部门制定,必须经全国人大或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 中国人民银行直接制定,经国务院批准目标 通过调节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的总量来影响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使二者达到平衡。 通过调节存贷款基准利率、存款准备金率来影响货币供应量,使之与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相符合。关键词 税收、税率、国债、政府补贴、转移支付等 信贷、利率、逆回购(投放)、正回购(回收)、外汇政策、存款准备金率和存贷款基准利率的调整(两率)。联系 ①二者都是经济政策,都属于宏观调控的经济手段; ②是逆周期调节,都属于总需求调节工具。 ③在一般条件下,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是相互配合、相互作用的。如图: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比较(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不 同 点 基础 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生产资料私有制根本目标(结果) 共同富裕 导致两极分化宏观调控力度 能够发挥社会主义国家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办大事的政治优势,使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做得更好、更有成效 各部门、各企业存在不同利益、影响宏观调控的实施相同点 都采用市场经济这一经济体制,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都具有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都是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结果3.市场调节和宏观调控的比较(重点)比较 市场调节(无形的手) 宏观调控(有形的手)区别 调节 手段 价格、供求和竞争等机制 以经济手段、法律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地位 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重要的资源配置手段,要在尊重市场决定性作用的前提下进行。优势 及时、准确、灵敏反映供求变化,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生产效率高。促使生产者调整生产经营活动,推动科技和经营管理进步,使资源向效率高的领域和企业集中 具有自觉性,主动性和预见性,可以弥补市场机制的不足。局限性 不是万能的,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固有弊病。 决策失误或过度的政府调节会干扰、破坏市场机制的正常运行。联系 政府作用是建立在市场作用的基础上的,是对市场调节失灵的弥补。二者都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资源配置的手段,二者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缺一不可。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要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实现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体制保障。三、易混易错1.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本目标。( )解析:2.宏观调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有特征。( )解析:3.科学的宏观调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 )解析:4.政府通过政策法规可以规范市场秩序,消除市场弊病。( )解析:5.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是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解析:6.要更多发挥政府调控职能。( )解析:7.扩张性财政政策表现为增加财政支出,降低存款准备金率。( )解析:8.政府可以降低商品价格,加强政府对经济的直接干预。( )解析:构建体系(画一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