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推动高质量发展 导学案-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二经济与社会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2推动高质量发展 导学案-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二经济与社会

资源简介

第三课 我国的经济发展
3.2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课前预习
(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
1.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
首要任务 进入新时代, 随着我国发展环境、发展条件的变化,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实现高质量发展。
高质量发展含义 就是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就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
要求 高质量发展是现阶段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关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这不只是一个经济要求,而是对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的总要求;不是只对经济发达地区的要求,而是所有地区发展都必须贯彻的要求;不是一时一事的要求,而是必须长期坚持的要求。
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原因 内因:①适应发展环境变化: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②完成强国目标使然: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实现高质量发展。③解决主要矛盾需要: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需要将发展质量摆在更为突出的位置,着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 外因:④应对外部风险的挑战: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发展的外部环境日趋复杂。提高发展质量,提高国际竞争力,有利于增强国家综合实力和抵御风险能力,有效维护国家安全。
(
相关链接:
经济增长表现为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均产出水平的持续增加,是经济发展的基础,但单纯的经济增长并不等于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指包括质量与数量在内的经济高质量发展,而不仅是数量的增长。不仅包括经济增长,而且包括经济结构优化、经济效益提高、生态环境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等。
)
(二)构建新发展格局
1.如何构建新发展格局?
(1)构建新发展格局,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①要坚持扩大内需的战略基点,使生产、分配、流通、消费更多依托国内市场,形成国民经济良性循环。②要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③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2)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
(3)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①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②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4)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
(5)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加快建设贸易强国,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维护多元稳定的国际经济格局和经贸关系。
(6)总体要求: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以教育、科技、人才为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
相关链接:
国家强,经济体系必须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提高经济整体竞争力的必然要求。现代化经济体系,是由社会经济活动各个环节、各个层面、各个领域的相互关系和内在联系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
)
二、归纳提升
(
如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我国正处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要促进经济发展
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

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

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转变。
)1.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了解)
2.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了解)
(1)实体经济:实体经济是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生产、销售及提供相关服务的经济活动。(包括农业、工业、交通通信业、商贸服务业和建筑业等物质生产和服务部门,也包括教育、文化、知识、信息、艺术、体育等精神产品的生产和服务部门。)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柱。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牢筑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根基。
(2)虚拟经济:是指证券、期货、期权等虚拟资本的交易活动(包括“金融业”“房地产业”“博彩业”)。虚拟经济本身不直接创造价值。但具有优化资源配置、动员储蓄转向直接投资、促进实体经济价值创造的能力。
(3)二者关系:实体经济是虚拟经济的基础,虚拟经济在根本上是为实体经济服务的。实体经济是第一性的,虚拟经济是第二性的。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是财富创造的根本源泉,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柱。实体经济的发展也无法脱离虚拟经济。实体经济的良性运转产生了适度的虚拟经济,虚拟经济中各种金融工具及其衍生物已经渗透到实体经济的各个环节,支持实体经济的正常运转。
3.数字经济(了解)
数字经济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主要经济形态,是以数据资源为关键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为主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融合应用、全要素数字化转型为重要推动力,促进公平与效率更加统一的新经济形态。数字经济发展速度之快、辐射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前所未有,正推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深刻变革,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
4.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了解)
(1)含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指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2)重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
(3)根本: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是使我国供给能力更好满足广大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从而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
(4)要求: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从生产端入手,重点是促进产能过剩有效化解,促进产业优化重组,降低企业成本,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增加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
(5)意义:促进三个转变: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创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
5.如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1)理念: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
(2)总基调: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
(3)主题: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
(4)主线: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
(5)根本动力: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
(6)根本目的: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
(7)经济体系: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8)格局: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三、易混易错
1.经济发展方式是一成不变的。(  )解析:
2.虚拟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柱。(  )解析:
3.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筑牢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根基。(  )解析:
4.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国家工作的中心。(  )解析:
5.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是解决产品供给问题。(  )解析:
6.建设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城乡区域发展体系。(  )解析:
7.建设彰显优势、协调联动的产业体系。(  )解析:
构建体系(画一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