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初中物理《两种电荷》【教学目标】(1)认识摩擦起电,通过实验探究两种电荷及电荷间的作用规律;知道验电器的构造、作用及工作原理。(2)会运用摩擦起电的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相关现象;会用原子及其结构解释摩擦起电的原因。(3)培养学生的利用物理意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的能力。【学情分析】《两种电荷》是人教版教材第十五章第一节内容,本节需要一个课时。本节在整个电学部分起到基础支撑作用,是整个电学的基石与开始,学生对内容理解好坏,兴趣的产生与否,直接关系到后续内容的学习状况。本节的教学内容有:摩擦起电现象、两种电荷及其作用规律、验电器、电荷量及其单位、原子及其结构、导体和绝缘体。摩擦起电是人类最早发现的电现象,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规律是进一步深入学习电学、理解许多电现象的基础,电荷量的概念及电荷的定向移动是后面理解电流概念的关键,因此本节课作为初中电学起始课,具有很重要的地位。【教学重点】两种电荷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电荷量及其单位、电荷的定向移动。【教学重点】自然界电荷只有两种电荷的推理确认。【教具、学具准备】课件、气球、梳子、粉笔、衣服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通过师生共同欣赏漂亮的夜景图片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两种电荷》。(多媒体播放视频——各种漂亮的夜景)教师:这些美丽的图片都离不开什么呀?学生:电。教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十五章的第一节内容《两种电荷》请大家用5分钟的时间自主学习相关内容并完成自主学习部分。设计意图:从学生习以为常但又不能科学解释的生活现象入手,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点出本节课的学习主题。二、新课讲授1、两种电荷(师生共同参与演示实验—通过摩擦过的物体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设计意图:让学生直观的体会物体带电教师:用摩擦的方法可以使物体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说物体带了电?师生共同演示:用梳子摩擦头发可以使物体带电,用气球也可以使气球带电。学生总结:物理学中,把能够吸引轻小物体的物体叫做带电体。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做摩擦起电。设计意图:简单易操作,直观易感知,学生很容易把梳子和气球带电的直观现象与带电的性质联系起来。2、电荷间的作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教师讲解:(1)人们认识到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为了研究方便,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对这两种电荷做出规定: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电荷叫做正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电荷叫做负电荷。(2)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大量的实验事实表明:无论用什么方法带电,物体所带的电荷或者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相同,或者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相同。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既然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人们把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做正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叫做负电荷“-”。【想一想】电荷间的作用规律是什么?师生共同总结:电荷间的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想一想,议一议】(一)如果一个带电体排斥一个轻小物体,能否判断这个轻小物体也带电 为什么 (答:能,因为同种电荷相互排斥,该轻小物体带同种电荷。)教师总结:两个物体吸引和排斥的具体情况。(二)如果一个带电体吸引一个轻小物体,能否判断这个轻小物体也带电 为什么 (答:不能,因为带电体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因此该轻小物体可能带异种电荷,有可能不带电)。(三)电荷量及其单位: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量,简称电荷。电荷的单位:库仑,简称:库,符号:C。(四)验电器教师提出问题:根据前面学到的内容,想想如何检验物体是否带电?学生思考交流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方法:(1)根据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进行检验。(2)根据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进行检验。教师出示验电器的实物并播放验电器的视频。学生自主学习:(1)验电器的构造;(2)验电器的原理;(3)验电器的使用。图片视频展示物体带电的过程和原理。【当堂练习】1、电视机的荧光屏上经常粘有灰层,这是因为电视机工作时,屏幕上带有______,而具有了________的性质。(答案:电荷、吸引轻小物体)2、下列现象不属于摩擦起电的是 ( D )A.在干燥的天气脱毛衣时会听到轻微的噼叭声B.用干净的塑料梳子梳头发时,头发会随梳子飘起C.化纤衣服穿在身上特别容易吸附灰尘D.擦黑板时粉笔灰四处飘落3、用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靠近轻质小物体a,a被吸引过来,则a是( D )A.带正电 B.带负电C.不带电 D.可能带负电,也可能不带电设计意图:让学生直观感知物体带电的过程与原理,并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3、原子及其结构图片引导学生自学阅读。教师播放动画:原子结构,学生观看动画,思考讨论:设计意图:让学生直观的感受物体的带电的实质师生共同总结归纳: 电子是带有最小电荷的粒子。人们把最小电荷叫做元电荷,常用符号e表示。e = 1.6×10-19C。任何带电体所带电荷量都是e的整数倍。(举例说明物体带电必须是元电荷的整数倍)摩擦起电的原因:①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②失去部分电子的物体带正电,得到多余电子的物体带等量的负电。摩擦起电并不是创造了电荷,只是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使正、负电荷分开。摩擦起电的原因:玻璃棒因少电子而带正电,与验电器金属球接触后,验电器上的部分电子会转移到玻璃棒上,从而使验电器的金属箔片上带上正电荷;橡胶棒因多电子而带负电,与验电器金属球接触后,橡胶棒上的部分电子会转移到验电器上,从而使验电器的金属箔片上带上负电荷。【当堂练习】1、取两个相同的验电器甲和乙,使甲带电,乙不带电。可以看到甲的金属箔张开,乙的金属箔闭合,用橡胶棒把甲和乙连接起来会发现验电器金属箔的张角( )A.甲、乙都增大 B.甲、乙都减小C.甲、乙都不变 D.甲减小,乙增大2、摩擦起电不是创造了电荷,只是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使正、负电荷分开,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是由于( )A.电子从毛皮转移到了橡胶棒B.电子从橡胶棒转移到了毛皮C.质子从毛皮转移到了橡胶棒D.质子从橡胶棒转移到了毛皮3、为了积极响应党和国家号召,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某企业引进静电除尘设备,治理生产中的空气污染。启动静电除尘设备,混浊空气进入除尘腔即被电离成离子和电子,由于异种电荷互相_________。其中的电子会向设备的阳极板(带正电)运动,在运动过程中遇到尘粒,使尘粒带上_______(选填“正”或“负”)电荷,带了电的尘粒继续运动,碰到阳极板失去电性,在______的作用下,落向底部的集尘板。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相关习题的练习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点。三、复习巩固教师总结:(1)毛皮与橡胶棒A摩擦,A能吸引碎纸屑,说明橡胶棒A带电。――规定为负电荷。(2)丝绸与玻璃棒B摩擦,B也能吸引碎纸屑,说明玻璃棒B也带电。――规定为正电荷。1.摩擦起电:通过摩擦使物体带电的方法叫摩擦起电。2.带电体吸引轻小物体是带电体的一种性质.可以利用这一性质来判别一个物体是否带电。3.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设计意图:复习与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点四、作业布置必做题:课后作业第一题选做题:利用所学知识解释一些自然现象设计意图: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布置作业以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板书设计】§15.1两种电荷一、摩擦起电二、电荷间的作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三、验电器1.结构2.原理3.电荷量【教学反思】通过本节学习活动,使学生能获得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但本节内容比较抽象,要反复强调才能使学生掌握。对于一些知识要先从感性上认识,过一段时间再从理论上进行解释。一些实验现象不明显,想办法用同等的实验加以说明。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