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生态保护与国家安全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3生态保护与国家安全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

资源简介

第3章 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
第3节 生态保护与国家安全
目录
一、课程标准
二、素养目标
三、任务设定
四、必备知识
五、情景探究
探究一:生态退化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探究二:生态修复和自然保护区
第3章 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
第3节 生态保护与国家安全
一、课程标准
结合实例,说明设立自然保护区对生态安全的意义。
二、素养目标
1.结合资料分析,认识到建立自然保护区的意义,提高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
2.运用实例,了解建立自然保护区的依据和类型。(区域认知)
3.结合具体案例,分析自然保护区对生态安全的意义。(地理实践力)
三、任务设定
1.生态退化的原因及主要表现分别是什么?
2.应对生态退化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3.生态修复有哪些类型?我国在生态修复上做了哪些努力?
4.建立自然保护区的要求及主要的类型、意义是什么?
四、必备知识
一、生态退化及其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1.生态退化的原因及表现
2.生态退化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1)导致自然环境服务功能逐步下降。
(2)动摇国家安全的自然环境基础,演变为威胁人民福祉、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区域乃至国家安全问题。
3.应对生态退化问题的措施
根据各区域生态系统的自然条件、受人类影响与破坏程度的差异,设定不同的生态功能、环境质量及资源利用保护目标,并相应地采取生态修复、建立自然保护区等措施。
[易错提醒] 我国不同地区土壤侵蚀的类型不尽相同。如黄土高原的水力侵蚀、西北地区的风力侵蚀、青藏高原的冻融侵蚀等。
二、实施生态修复
1.生态修复的概念
利用自然环境自身恢复能力或辅以人工措施,使受损的生态系统逐步恢复或趋向良性循环。
2.生态修复的类型
3.我国的做法:我国是较早开展生态修复工作的国家之一,先后实施了一系列自然恢复、人工修复或两者相结合的重要生态工程,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的生态系统的恢复。
[图表点拨] 教材P76图3.21,该图展示出:
(1)我国的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区主要包括长江上游地区、黄河中上游地区和东北内蒙古等重点林地。
(2)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的分布区的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人口分布较为稀疏,受人类活动的影响较小。
[微思考] 阅读教材77页“林都”伊春的觉醒。结合教材73~74页,回答下列问题。
1.从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角度,分析森林被破坏后产生的环境问题。
提示:自然环境的供给服务功能降低,自然环境的调节服务功能降低。
2.“林都”伊春的森林被破坏后对国家安全的影响有哪些?
提示:①生态退化的危害是逐步累积的,一旦严重到某种程度就会动摇国家的自然环境基础,如森林遭到破坏后,自然环境的各种服务功能都会降低。
②演变为威胁人民福祉、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区域乃至国家安全问题,伊春森林遭到破坏后,林区4.9万人需要转岗安置,工资、养老保险、医疗费用拖欠现象一度严重,社会稳定面临考验。
3.我国为什么要实施退耕还林工程?
提示:植被破坏是导致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的重要原因,我国存在着较为严重的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问题,所以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扩大和恢复植被,把植被保护与农业生产有机结合。
三、建立自然保护区
1.自然保护区的概念
指对自然界中有代表性的保护对象所在的区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
2.保护对象:包括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
3.保护要求
(1)对未经改造或轻微改造的生态系统,禁止人类活动干扰与破坏,使其继续保持自然状态。
(2)对已遭受破坏的生态系统,停止继续破坏,将人为干扰降到最小,通过科学管理使其恢复到原生或次生的稳定状态,维持生态系统的健康。
4.自然保护区的划分
按国际惯例,自然保护区划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分别执行不同的生态保护标准,采取不同的保护措施。
[特别提醒] 自然保护区是“天然基因库”,能够保存许多物种和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天然实验室,为进行各种生物学研究提供良好的基地;是活的自然博物馆,是向人们普及生物学知识、宣传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场所。
5.建立自然保护区的主要意义
(1)自然保护区涵盖的森林、草原和湿地等生态系统,在遏制生态恶化、维持自然环境稳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2)自然保护区能够有效拯救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保护典型原生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保障国民经济发展的潜在战略资源需求。
(3)自然保护区为生物、生态、农林等学科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监测和科学研究基地,是生态保护、人工种苗繁育和生态修复技术研发的基地。
(4)自然保护区是培养公众生态文明观、提高公众环境保护意识和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科普与宣传教育平台。
[拓展延伸] “十三五”时期,我国自然保护区的数量增加了700多个,面积增加2 500多万公顷,总数量达到1.18万个,约占中国陆域国土面积的18%。
6.  将下列自然保护区与其对应的类型连线。
五、情景探究
探究一: 生态退化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凌晨5时,魏光财家的那头白毛驴准时嘶叫起来,开始了这个村庄一天的生活。除了他和妻子张菊花,这里平时基本看不到第三个人影。自从两年前送走最后一户邻居,东容村六社,这个位于甘肃省民勤县沙漠边缘的小村庄,就只剩下了他这一户人家。
被黄沙掩埋的村庄
从民勤县最边缘的西渠镇西行13千米,就是魏光财所在的东容村六社,一路上黄沙漫漫,不时扬起沙尘。许多地方连路都被沙子埋没了,即使是最熟悉路况的司机,也很难一下子找到这里。
事实上,这里压根儿就不像一座村庄:在荒漠和稀疏的红柳林包围中,横着一排破败的土坯房,大约有四五座,墙是用黄泥和杂草夯成的,每一座房子都是独立的。走近时才发现,除了最西端的这一座房子外,其余的早已废弃。有的房屋、院落已经坍塌,有的外表虽然完整,但窗户门框上积满灰尘,表明很久没有人来过了。
(摘编自《一户人家的村庄》)
问题1 (综合思维)被黄沙掩埋的村庄反映了什么生态退化问题?
提示:土地荒漠化问题。
问题2 (区域认知)文中描写的一户人家的村庄所在区域的自然环境特征是什么?
提示:位于我国的西北地区,气候干旱,荒漠广布,属于温带荒漠带。
问题3 (地理实践力)魏光财一家人在此地进行农业生产耕作时,面临的主要困难是什么?
提示:主要面临缺水、风沙危害严重的困难。
问题4 (人地协调观)魏光财一家人在此地开荒种田,对此地的生态环境有何影响?为什么?
提示:该地气候干旱,荒漠广布,不适宜农耕活动,因此在此地开荒种田,会破坏生态环境,导致土地荒漠化加剧。
归纳提升
生态退化及其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项目 内容
生态退化的原因 工业化进程和人口快速增长,人类对自然的干预和破坏不断加强
生态退化的表现 森林破坏、土壤侵蚀、土地荒漠化、物种灭绝等
生态退化的特点 生态退化通常是长期渐进的,不同区域表现各异
生态退化的危害 导致自然环境服务功能逐步下降 自然环境的调节服务功能降低,会导致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与强度增加等后果
供给服务功能降低,会造成可再生资源的数量短缺、稳定性降低和更新障碍等问题
生态退化的危害是逐步累积的 一旦严重到某种程度,就会动摇国家安全的自然环境基础,演变为威胁人民福祉、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区域乃至国家安全问题
应对生态退化问题的措施 根据各区域生态系统的自然条件、受人类影响与破坏程度的差异,设定不同的生态功能、环境质量及资源利用保护目标,并相应地采取生态修复、建立自然保护区等措施
知识拓展
1.破坏森林的危害
2.草地退化的原因、表现及危害
3.物种灭绝的原因
物种灭绝是一种正常的自然现象,人类不合理的生产及生活活动加速了物种的灭绝速度。
原因 表现
自然原因 物种的平均寿命大约为500万年,地球历史上最近2亿年以来,平均约1.1年灭绝一个物种
人为 原因 人类社会早期 以狩猎和采集为生,加剧物种灭绝,300万年的狩猎历史,是许多地区的野兽濒于绝迹的原因之一
工、农业生产活动 ①大面积砍伐、火烧和开垦森林、草地,过度放牧和过度垦殖,以及工业、城市和交通发展占用了大量土地,导致野生动物生存环境的破坏和大量丧失,保留下来的也都支离破碎,对野生物种造成了毁灭性的影响;②对物种的高强度捕猎和采集等,使野生物种难以正常繁衍;③外来物种的大量引入或侵入,使原物种受到严重威胁;④土壤、水和大气的污染,危害了森林,特别是给相对封闭的水生生态系统带来了毁灭性的影响
探究二: 生态修复和自然保护区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位于青藏高原腹地、青海省南部,属于湿地类型的自然保护区。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是国家重点保护的藏羚羊、雪豹、兰科植物等。保护区初步划定25处核心区,其中有8个湿地类型核心区、10个森林类型核心区、2个高寒草甸类型核心区、5个珍稀野生动物核心区。以保护和恢复植被为核心,将自然恢复与工程建设相结合,加强草原、森林、荒漠、湿地与河湖生态系统保护和建设。
问题1 (区域认知)分析三江源成为世界高海拔地区生态最敏感地区的原因。
提示:位于世界最高的高原,海拔高;高寒气候,生态环境脆弱;青藏铁路从此经过,受人类活动影响大。
问题2 (人地协调观)列举保护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应采取的措施。
提示:退耕还草(林),休耕轮牧,恢复草原植被;保护沼泽湿地;全面禁猎;禁采沙金;实施天然林(草)保护工程;鼠害综合防治等。
归纳提升
1.生态修复
类型 内容 实例 成果
自然 恢复 通过消除或减少人为干扰,使未完全崩溃的生态系统依靠自我调节能力,从退化或破坏状态中逐步恢复,维持其可更新能力 我国沿海及江、湖实行的休渔制度;林区进行的封山育林;退化草场进行的围栏封育等 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退耕还林(草)、退牧还草、矿山生态修复等
人工 修复 通过采取一定的生物、工程等措施,加快生态系统的恢复速度,或帮助丧失自我调节能力的生态系统恢复到安全水平。其中,工程治理措施见效快、成效好,是很多国家治理生态退化的主要方式 昔日江苏盐城大丰区斗龙河畔的盐碱荒滩,通过整治水系、疏浚河道、植树造林等多种生物和工程修复措施,变身梅花湾
2.自然保护区概况
项目 内容
保护对象 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
保护措施 未经改造或轻微改造的生态系统   禁止人类活动干扰与破坏,使其继续保持自然状态
已遭受破坏的生态系统   停止继续破坏,将人为干扰降到最小,通过科学管理使其恢复到原生或次生的稳定状态,维持生态系统的健康
划分 核心区 严格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进入(除特殊的科学研究和环境监测活动)
缓冲区 严格禁止旅游和生产经营活动
实验区 可进行科研试验、教学参观、旅游、物种驯化繁殖等活动
3.我国的自然保护区
我国将自然保护区分为自然生态系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3个类别9个类型,具体如下表:
类别 类型 示例(保护对象)
自然生态系统类 森林生态系统类型 广东鼎湖山自然保护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草原与草甸生态系统类型  河北围场红松洼自然保护区(草原生态系统) 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自然保护区(草甸草原)
荒漠生态系统类型 甘肃连古城自然保护区(沙生植物群落)
内陆湿地和水域生态系统类型 吉林查干湖自然保护区(湖泊生态系统)
海洋和海岸生态系统类型  辽宁丹东鸭绿江口湿地自然保护区(沿海滩涂湿地) 海南东寨港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红树林生态系统)
野生生物类 野生动物类型 黑龙江扎龙自然保护区(丹顶鹤) 福建厦门文昌鱼自然保护区(文昌鱼)
野生植物类型 广西上岳自然保护区(金花茶)
自然遗迹类 地质遗迹类型 湖南张家界自然保护区(砂岩峰林) 黑龙江五大连池自然保护区(火山地貌)
古生物遗迹类型 山东山旺自然保护区(生物化石)
4.自然保护区的作用
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自然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有效措施,是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促进生态文明、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具体表现如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