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植根传统,在节日中感悟“家”的深情 ——小学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以“传统节日中的‘家’”为例“传统节日中的‘家’”是统编《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2课《家庭的记忆》中的第二个板块。教材先是让学生依据生活经验回忆自己家吃年夜饭的场景和感受;然后以“知识窗”的形式介绍年夜饭的意义;再以“阅读角”形式呈现了一家人回“老家”过春节的情形和心情;最后以一个半开放的表格,引导学生去探究还有哪些传统节日与中国人重视家庭的传统观念有关。教材拟以传统节日为突破口唤醒学生对于“家”的认识和感受。对应教材的安排,本课在设计上也以两条主线并进的方式展开。知识主线以传统节日为教学切入口,按时间顺序重点了解中国传统节日风俗与意义;情感主线围绕“家”展开,主要通过情境创设、体验、对话等方式使传统节日中的“家”的内涵在学生心中丰满起来。两条主线相互融合,共同推进本课活动目标的达成。具体教学设计如下。活动一:童谣引传统课伊始,教师出示福安本地有关过春节的童谣 “糖甜甜,桔圆圆,火炮放,大做年”,引导学生一起用方言朗读。在理解童谣大意,知道“做年”即过年、过春节之意以及过年吃糖果和橘子的美好寓意的基础上,教师提出问题:“春节是中国人非常重视的一个传统节日。除了春节,同学们还知道哪些传统节日?”由此点出“传统节日”主题,学生交流自己知道的传统节日。本环节中教师要注意帮助学生区分传统节日与新历节日, 明确界定“传统节日”具有时间久、情感深邃的内涵。活动二:诗画识传统师:传统节日中寄托着人们丰富的情感,智慧的古人将这种情感融进画中,融进诗中。教师先请学生观察一组中国古人合家过节的中国画,请学生根据画上的信息,猜测古人过的是哪个节日;再出示描写清明、重阳、春节的诗句,请学生将诗句与节日相对应;最后引导学生思考“从古人留下的诗与画中,你发现了什么”。这一环节中,学生的第一反应是发现传统节日的风俗不同,此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去发现不管是“诗”还是“画”,参与过节的都是自己和家人,由此将学生的关注点引向传统节日中“家”,从而初步感传统节日与“家”的联系,引发探究兴趣。本环节,教师要避免花时间引导学生进行诗画鉴赏,关键点是引导学生发现传统节日与“家”的紧密联系。活动三:过节感情深为更好地激发学生探究传统节日的热情,教师将中华传统文化代言人——梦娃作为推进活动深入的引导员。基于学生在课前调查中反馈的对传统节日的了解和认识,围绕探究主题“传统节日与‘家’有着怎样的联系”,教师引导学生按时间顺序重温春节、元宵节、端午、中秋四个节日中的“家”的氛围,再将清明、中元、重阳节归到一起,体会这几个节日中“家”的深情。本环节涉及的传统节日有7个之多,每一个单独展开都可以成为一个独立的课时,教师无法将每个传统节日充分展开,必须有详略之分。为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巧妙设置了一条明线即传统节日逐个认识,暗线则是节日中“家”的情感体验,其中以春节中“家”的体验为重点,撬动其他六个传统节日,以“情”相连,一气呵成。首先,介绍春节、元宵节、端午、中秋四个节日。在一段喜庆的《春节序曲》之后,教师引导学生交流春节风俗,根据习俗装扮过节时的家,在信息技术平台的支持下,师生一起“贴对联,贴窗花,挂灯笼,放鞭炮”,营造出浓浓的节日氛围。屏幕显示大圆桌,教师请学生推荐福安年夜饭的特色菜肴,感受普通菜肴中蕴藏的美好寓意,学生按家庭传统邀请长辈上桌。接着模拟拜年情境,学生根据教师扮演的妈妈、奶奶角色给长辈拜年,表达祝福,最后观看春运新闻视频,感受“家”在游子心中的分量。通过一连串的情境创设和活动体验,充分唤醒学生生活回忆,使学生深切感受到是节日让 “家”有更多的期待、更多的幸福。对元宵节中“家”的感悟,教师主要从品尝元宵入手,了解元宵中包含着对“家人团圆”的期待,感知“家”的味道是甜蜜的(福安的元宵是甜馅的),家的感觉是幸福的。随后,教师带领学生了解福安的闹元宵习俗:“带上老的,牵上小的,跟家人一起逛灯会,闹元宵去喽。”此环节既是对传统的呼应,也是学生对“家”的重新认识与定位。“闹完元霄,亲人们就要各奔东西为家人的幸福生活去打拼了。这一别,要到什么时候才再团圆呢?也许要到端午节,也许要到中秋节。”教师组织学生讨论,通过完成分类题,丰富学生对两个节日的认识,同时点明节日风俗各地各有不同,但中国人对家的情感从古至今未曾改变。其次,对清明、中元、重阳三个节日的了解主要通过学生聊自己和家人在这几个节日中所做的事情而展开,学生在分享中体会这些节日“思亲、孝亲”的情感,感受中国人自古以来对家庭的重视。在引导学生感恩先人、纪念先人的同时,教师也提出让学生鼓励家人加入文明祭祀的行列,巧妙地回答了对传统的继承与变革问题,并由此引入下一环节的学习。活动四:拓展承传统在本课的最后,教师播放以梦娃为主角的中央广播电视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公益广告,以回应本课主旨,拓展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将“小家”提升为“大家”,将“节日传统”提升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激发学生课后继续探究传统节日及其与“家”的联系。【点评】本课教学主题以传统文化为根,以节日为线索, 以“传统节日中的‘家’”的情感探索为核心,旨在提升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培养重视“家庭”的情感。针对三年级学生对传统节日知之甚少,难以体会传统节日与“家”会有怎样的联系,也不理解大人为什么会那么重视家庭这一认知特点,教师设计“童谣引传统”“诗画识传统”“过节感情深”“拓展承传统”四个层层递进的活动,不仅拉近了学生与传统的距离,更让学生感悟了节日中家的深情。当然,课堂永远是一门充遗憾的艺术。本课教学在凸显学生主体性地位上力度不够,在环节上对“春节”做了重点铺陈,其他节日的了解尤其是清明、中元、重阳三个节日明显被弱化,导致学生“思亲”“孝亲”的情感没有具体依托,所提出对家人的关爱也难以与生活对接,因而对本课重难点安排上还有待商榷。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