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高一政治人教统编版主观题考前速记一、知识点速记第一框 伟大的改革开放1、改革开放的进程(P31-P33)(1)起步阶段(1978-1992)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实现党和国家工作中心战略转移,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对内改革①农村改革: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改革率先取得突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得以推行,乡镇企业迅速发展。②企业改革: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召开,标志着中国改革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企业改革迈出重要步伐。对外开放①关键步伐:1980年,党和国家批准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置经济特区。②格局形成:1984面,开放了大连、青岛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1988年,设立海南省,建立海南经济特区。1990年,开发开放上海浦东。1992年,开放沿长江的5个城市后。之后,又开放17个内陆省会城市,同时从东北、西北到西南开放了一系列沿边城市,我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新阶段、新水平(1992-2012)对内改革①以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为标志,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②1993年召开的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就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部署,此后改革重点围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展开。③2003年召开的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全面建设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对外开放2001年,我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纵深推进阶段(2012-至今)对内改革党的十八大以来,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伟大成就。我们党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全面深化改革,打响改革攻坚战,加强改革顶层设计,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各领域基础性制度框架基本建立,许多领域实现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新一轮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全面完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对外开放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构建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加快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共建“一带一路”成为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形成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格局。我国改革的实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生产关系中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部分,目的是调整生产关系使之适应生产力水平,而不是社会性质和社会制度的改变。2、改革开放的意义(P34)①改革开放极大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四个面貌)②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了从创立、发展到完善的伟大飞跃,中国人民迎来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三个飞跃)③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一个重要法宝)④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一个必由之路)⑤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两个关键一招)3、为什么“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P35)①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也永无止境,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②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第二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发展和完善1、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P36)(1)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2)提出时间:1982年,在党的十二大开幕式上,邓小平明确提出了“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鲜明主题。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P36-P37)邓小平理论:(1)时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1978年以后)(2)主要内容:①工作中心转移、实行改革开放②揭示社会主义本质③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④提出“三步走”战略。(3)主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4)历史贡献: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时间: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1989年以后)主要内容:①“三个代表”②捍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③确立市场经济体制目标和框架④确立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⑤推进党的建设主题:加深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历史贡献: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二十一世纪科学发展观:时间:党的十六大以后(2002年以后)主要内容:①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②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主义公平正义③推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主体:深刻认识和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历史贡献:成功在新形势下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时间:党的十八大以来(2012年以后)主要内容:①“五位一体”总体布局②“四个全面”战略布局③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主题: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贡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相关链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是坚持与时俱进,核心是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是坚持执政为民。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P38)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P38-P41)(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途径、必由之路)①内容: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②重要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一条既符合中国国情,又适合时代发展要求并取得巨大成功的唯一正确道路。2023年秋新教材在P38“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后删除“,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加在了P51,详见后文。(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行动指南)从新的实践和时代特征出发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发展战略、政治保证、祖国统一、外交和国际战略、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等一系列基本问题,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勇于进行理论探索和创新,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集中体现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根本保障)①是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形成的科学制度体系,我国国家治理一切工作和活动都依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展开,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制度竞争是国家间最根本的竞争。制度稳则国家稳。)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植根中国大地、具有深厚中华文化根基、深得人民拥护的制度和治理体系,是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的制度和治理体系,是能够持续推动拥有十四亿多人口大国进步和发展、确保拥有五千多年文明史的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制度和治理体系。(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精神动力)①形成: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②内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③重要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5)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6)要求:在当代中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我们要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二、主观题专项训练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改革是继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的中国的第二次革命,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2023年是改革开放45周年。45年前,我们通过解放思想、打破制度壁垒,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45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我国综合实力大幅提升、城乡面貌深刻变化、改革创新成效显著、生态文明走在前列、民主法治全面加强、民生福祉持续增进,广大人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大大增强。2023年4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时强调:“实现新时代新征程的目标任务,要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动力,作为稳大局、应变局、开新局的重要抓手,把准方向、守正创新、真抓实干,在新征程上谱写改革开放新篇章。”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有关知识,回答为何“要在新征程上继续谱写改革开放新篇章”?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70年砥砺奋进,70年春华秋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70年,是不断创造伟大奇迹、彻底改变中华民族前途命运的70年。中国发展的伟大奇迹,植根于新中国前30年艰苦卓绝的探索,得益于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抉择。材料二 习近平在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指出,改革开放40年来,从开启新时期到跨入新世纪,从站上新起点到进入新时代,40年风雨同舟,40年披荆斩棘,40年砥砺奋进,我们党引领人民绘就了一幅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历史画卷,谱写了一曲感天动地、气壮山河的奋斗赞歌。习近平说,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一次伟大觉醒,正是这个伟大觉醒孕育了我们党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改革开放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次伟大革命,正是这个伟大革命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飞跃!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相关知识简要回答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增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深入人心。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长期重大政治任务,完善持续深入学习的常态化长效化机制,健全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的工作体系。编辑出版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著作。加强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整体性系统性研究、学理性阐释和科学性建设,加强对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的重大原创性贡献的研究阐释宣传。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有关知识,说明《规划》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长期重大政治任务的动因。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道路走得怎么样,最终要用事实说话、由人民评判。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十年,是载入历史的伟大跨越:我国经济总量从2012年的50多万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逾114万亿元,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是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平均每年1000多万人脱贫,脱贫攻坚的阳光照耀到了每一个角落;是让世界惊叹的大国风范:与147个国家、32个国际组织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承诺以全球最短时间实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的跨越……找到一条好的道路不容易,走好这条道路更不容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道路,我们看准了、认定了,必须坚定不移走下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这条路而没有别的道路。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相关知识谈谈你的理解。(2)某杂志社拟举办“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青年担当”为主题的征文活动,请你结合自身实际写一篇征文提纲。要求:①围绕主题,观点明确;②论证充分,逻辑清晰;③字数在150字左右。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21年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周年。20年来,中国全面履行入世承诺,不断扩大开放,激活了中国发展的澎湃春潮,也激活了世界经济的一池春水。进口关税总水平降至7.4%,远低于入世承诺的9.8中央政府清理法律法规2300多件,优化了营商环境,激发了市场和社会活力向国际社会提供了约3500亿只口罩、超过40亿件防护服、超过16亿剂疫苗第129届广交会、首届消博会、2021服贸会、第四届进博会……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货物贸易、对外直接投资第一大国,服务贸易、外资流入第二大国,多年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围绕“开放的春风激活中国温暖世界”主题撰写一篇短评。要求:①主题鲜明,观点正确;②逻辑严谨,条例清晰;③政治学科术语使用规范;④字数不少于120字。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①改革开放极大地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②改革开放使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了从创立、发展到完善的伟大飞跃,中国人民迎来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③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④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在新征程上,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探索性事业,需要我们通过改革开放破除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谱写改革开放新篇章。解析: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属于原因类命题,要求回答为何“要在新征程上继续谱写改革开放新篇章”,要运用教材中伟大的改革开放的相关知识,结合材料信息,主要从改革开放的意义角度分析说明。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信息,链接教材知识。关键信息①:45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城乡面貌深刻变化→可联系改革开放极大地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关键信息②: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我国综合实力大幅提升、改革创新成效显著→可联系改革开放使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了从创立、发展到完善的伟大飞跃,中国人民迎来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关键信息③:生态文明走在前列、民主法治全面加强、民生福祉持续增进,广大人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大大增强→可联系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关键信息④:要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动力,在新征程上谱写改革开放新篇章→可联系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教材信息与材料信息相结合。2.答案:根本原因: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3.答案: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使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为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了原创性贡献。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③在当代中国,坚持和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真正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就是真正坚持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必然要求。4.答案:(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一条符合中国国情,适合时代发展要求并取得巨大成功的唯一正确道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全面推进经济、政治等各方面建设,推动社会进步,促进生产力发展,增进人民福祉,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彰显了强大的生机活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重要保障。事实雄辩地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结论、人民的选择,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正确之路,我们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2)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树立远大理想;砥砺奋进,增长才干,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接续奋斗,在实现中国梦的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书写人生华章。5.答案:示例: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开放带来进步。改革开放是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改革开放改变中国,影响世界。中国人民追求幸福的梦,也同世界人民的梦想息息相通。解析: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要求考生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围绕“开放的春风激活中国温暖世界”主题撰写一篇短评。要求:①主题鲜明,观点正确;②逻辑严谨,条例清晰;③政治学科术语使用规范;④字数不少于120字。第二步:审材料,通过标点符号、段落等,提取材料有效信息。有效信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进口关税总水平降至7.4%,远低于入世承诺的9.8、中央政府清理法律法规2300多件,优化了營商环境、向国际社会提供了约3500亿只口罩、超过40亿件防护服、超过16亿剂疫苗、第129届广交会、首届消博会、2021服贸会、第四届进博会”→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改革开放改变中国,影响世界。中国人民追求幸福的梦,也同世界人民的梦想息息相通。本题答案不唯一,可从材料关键词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撰写一篇短评,言之成理即可。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本题答案不唯一,可从材料关键词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撰写一篇短评,言之成理即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