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知识点、常考考点试题解析及教学策略(必修一、必修二)(共28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高中物理知识点、常考考点试题解析及教学策略(必修一、必修二)(共28张PPT)

资源简介

(共28张PPT)
高中物理知识点、常考考点试题解析及教学策略(必修一、必修二)
2024年1月19日
目录:
专题一 力和运动
1.力与物体的平衡
2.力与物体的直线运动
3.力与物体的曲线运动
4.万有引力与航天
专题二
1.功和功率
2.动能定理 机械能守恒定律
2023年高考物理命题总体评价
2023年高考物理命题认真贯彻了党的二十大会议精神,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依托高考评价体系,衔接高中课程标准,注重夯实基础,丰富问题情境,增强探究性,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未知的兴趣,引导学生夯实知识基础、培养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服务拔尖创新人才选拔、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和教育强国建设。
命题体现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注重考查关键能力、学科核心素养,以及在联系实际中对所学知识的融会贯通和灵活运用,更好地实现高考的选拔育人功能,进一步加强考教衔接,对高中阶段物理教学发挥了良好的导向作用。试题注重增强灵活性和创新性,旨在减少机械刷题和套路解题的收益,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鼓励学生运用创造性、发散性思维多角度分析解决问题,实现从“解题”到“解决问题”的转变,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专题一力与运动
一、力与物体的平衡
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这就是共点力平衡的条件。所谓平衡状态即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物体在共点力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
1.静态平衡,通常使用整体法与隔离法、正交分解来解决问题。
2.动态平衡,通常使用力的合成、图解法来解决问题。
如图所示,把球夹在竖直墙面AC和木板BC之间,不计摩擦,球对墙的压力为FN1,球对板的压力为FN2。在将板BC逐渐放至水平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FN1和FN2都增大 B.FN1和FN2都减小
C.FN1增大,FN2减小 D.FN1减小,FN2增大
二、力与物体的直线运动
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所谓匀变速直线运动即沿一条直线且加速度不变的运动。解决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问题主要结合已知量和待求量选择相应的公式分析。教学中可以把公式提前写好,再去让学生选择。
2.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
牛顿第二定律:F=ma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主要包括动力学图像问题、瞬时性问题、连接体问题、临界极值问题、板块模型问题和多物体多过程问题等。
一同学将排球自0点垫起,排球竖直向上运动,随后下落回到O点。设排球在运动过程中所受空气阻力大小和速度大小成正比。则该排球( )
A.上升时间等于下落时间
B.被垫起后瞬间的速度最大
C. 达到最高点时加速度为零
D.下落过程中做匀加速运动
1、力与物体的抛体运动
所谓抛体运动即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向空中抛出,仅在重力作用下所做的运动。解决抛体运动问题常用的方法主要是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化曲为直,化繁为简。
三、力与物体的曲线运动
2、力与物体的圆周运动
匀速圆周运动,即做圆周运动的物体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圆弧长相等。
解决圆周运动的问题的方法主要是根据物体做圆周运动所满足的规律进行分析
例题:一质点做匀速圆周运动,若其所受合力的大小与轨道半径的 n 次方成正比,运动周期与轨道半径成反比,则 n等于()
A.1 B.2 C.3 D.4
1、力与物体的抛体运动
万有引方定律是自然界中任何两个物体都互相吸引,引力的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引力的大小与物体质量的乘积成正比,与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
理解万有引力与重力的关系,即地球对物体的万有引力F表现为两个效果:一是重力mg,二是提供物体随地球自转的向心力。
四、万有引力与航天
专题二 功和能
一、功、功率和动能定理
1.功和功率
功是指作用于物体的恒力大小F与该物体沿力的方向运动的位移大小x的乘积。
功率是指力所做的功W与完成这些功所用的时间t之比。
解决功的问题时首先要明确是恒力做功还是变力做功,求恒力做功利用功的定义式,求变力做功的方法主要有微元法、图像法、平均力法和转换研究对象法。
解决功率的问题时首先要明确是平均功率还是瞬时功率。
2.动能定理的应用
动能定理是指合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量。利用动能定理分析问题时,关键在于运动过程和研究对象的选取。
二、机械能守恒定律
1.机械能守恒定律
机械能守恒定律是指在只有重力或弹簧弹力做功的物体系统内,动能和势能可以互相转化,而总的机械能保持不变。
为了探究物体间碰撞特性,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水平直轨道AB、CD和水平传送带平滑无缝连接,两半径均为的四分之一圆周组成的竖直细圆弧管道DEF与轨道CD和足够长的水平直轨道FG平滑相切连接。质量为3m的滑块b与质量为2m的滑块c用劲度系数的轻质弹簧连接,静置于轨道FG上。现有质量的滑块a以初速度从D处进入,经DEF管道后,与FG上的滑块b碰撞(时间极短)。已知传送带长,以的速率顺时针转动,滑块a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其它摩擦和阻力均不计,各滑块均可视为质点,弹簧的弹性势能(x为形变量)。
(1)求滑块a到达圆弧管道DEF最低点F时速度大小vF和所受支持力大小FN;
(2)若滑块a碰后返回到B点时速度VB=1m/s,求滑块a、b碰撞过程中损失的机械能E;
(3)若滑块a碰到滑块b立即被粘住,求碰撞后弹簧最大长度与最小长度之差X。
谢谢聆听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