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原始社会的发展所处人类历史阶段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也是最低阶段。生产和生活状况绝大部分时间处于旧石器时代,人们主要以采集天然食物为生。距今约一万年前,人类进入了新石器时代,人们从食物的采集者变成生产着。生产关系人们共同劳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在生产中结成平等互助的关系,平均分配劳动产品社会组织形式按照血缘关系结成的氏族是原始人共同生活的基本单位。人们通过氏族议事会管理集体事务,一切大事都在议事会上由全氏族成年人共同讨论决定。奴隶社会的产生私有制的确立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个体劳动逐渐盛行起来,生产资料由氏族公有制转归家庭私有。最早归家庭私有的主要是生产工具和牲畜,后来土地也变成私有财产,这标志着私有制的确立。阶级的产生随着原始社会的解体,两大地位不同的集团——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出现了。奴隶制生产关系的特点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在奴隶主的强制下劳动;奴隶劳动的全部产品都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奴隶主只给奴隶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奴隶社会的主要矛盾奴隶主阶级和奴隶之间的矛盾,是奴隶社会的主要矛盾国家的产生奴隶主为了维护本阶级的利益,建立了军队、法庭、监狱等暴力机关。这样,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国家——奴隶制国家产生了。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阶级统治的工具。封建社会封建制生产关系地主占有绝大部分土地,通过收取地租等方式,占有农民大部分劳动成果。相对于奴隶,农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有自己的劳动工具甚至少量土地,劳动成果除缴纳地租外,还能留下一部分归自己支配。封建地主阶级凭借对土地的占有,使农民不得不依附于地主,屈从于地主阶级的奴役。封建社会的特征封建社会所有制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收取地租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主要方式。封建国家的显著特征:君主专制;等级森严。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是两个基本阶级,这两个阶级之间的矛盾是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建立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建立出现的背景:随着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封建社会内部萌生出来。特点:资本家占有一切生产资料,失去生产资料的劳动者不得不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受雇于资本家,成为雇佣工人,资本家在生产过程中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建立的条件:自由劳动力;大量资本。资本主义社会的开始标志: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资本主义制度确立的意义: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工业革命的发生和完成,带来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巨大飞跃,促进了人类思想的解放,使科学、教育、文化的发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生产过剩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导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原因直接原因: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以及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根本原因: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标志1842年2月,《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实践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建立(1)1917年,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推翻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了无产阶级政权,确立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2)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消灭了人剥削人的制度,人们在生产关系中建立起互助合作的关系;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获得大发展,实现了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历史性飞跃。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出现严重曲折。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与趋势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看,社会主义终将代替资本主义是不可逆转的;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看,共产主义一定要实现的信念是不可动摇的。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共产党的成立(1)1917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2)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为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革命斗争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件。(3)1921年,在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伟大觉醒中,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紧密结合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经过28年浴血奋战和顽强奋斗,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中国革命的步骤中国革命分为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步骤:第一步,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中国社会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社会主义的社会。中国革命分为两个步骤是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决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极少数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彻底废除了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的标志:1956年,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的原因: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亿万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作出的决定性选择;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在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东方大国,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社会主义改造取得决定性胜利的意义:极大地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为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奠定了坚实基础。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党的八大地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们党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最重要的贡献:对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作出了规定,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取得的成就成就:我国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农业方面初步满足了占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基本生活需求;建筑、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建设获得较快发展;教育医疗事业得到长足的进步,人们的精神面貌得到了极大改变;科技发展取得重要突破,成为在世界有重要影响的大国。我国社会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雄辩地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改革开发的意义1.改革开发极大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2.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了从创立、发展到完善的伟大飞跃,中国人民迎来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3.改革开放是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4.改革开放永无止境,停顿和退步没有出路。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5.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二、改革开发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1.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的提出1982年,在党的十二大开幕式上,邓小平明确提出了“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鲜明主题。2.改革开发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的具体内容(1)邓小平理论(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3)科学发展观(4)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1.改革开发以来,中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兴旺发达、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幸福安康的重大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经过长期的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表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正确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国梦的内涵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正确理解中国梦的本质中国梦把国家的追求、民族的向往、人民的期盼融为一体,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表达了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景,已成为激荡在十四亿多人心中的高昂旋律,成为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大同心圆。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需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需不断为人民造福,人民是中国梦的主体,是中国梦的创造着和享有着。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梦。中国梦与世界人民的梦息息相关。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2.实现历史使命的举措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深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3.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的关系(1)它们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2)推进伟大工程,要结合伟大斗争、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的实践来进行,确保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地位的确立(1)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并将这一思想确立为全党必须坚持的指导思想。(2)2018年3月,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载入宪法,确立其在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指导地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十个明确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为核心关键的组成部分,是支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四梁八柱。十四个坚持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路线图和方法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