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碰撞课件 教科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一册(44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5碰撞课件 教科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一册(44张PPT)

资源简介

碰撞
大到天体之间,小到微观粒子,生活中各种球类……碰撞是我们常见的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方式之一。我们知道碰撞过程中系统的内力远大于外力可以认为动量守恒,那整个系统的能量会有什么变化呢?
天体
微观粒子
台球
物体碰撞中动量守恒。那么,在各种碰撞中能量又是如何变化的?
碰撞过程的特点:
1、时间特点:在碰撞过程中,相互作用时间很短( Δt→0) ;
2、作用力特点:在碰撞过程中,相互作用力即内力先急剧增大,后
急剧减小,平均作用力很大;
3、位移特点:由于碰撞是在瞬间完成的,故可以认为碰撞前后,物
体仍在原来的位置,即位移不变。
关于碰撞前和碰撞后的含义
碰撞前指的是即将发生碰撞那一时刻,而不是发生碰撞前的某一时刻.
碰撞后指的是碰撞刚结束那一时刻, 而不是发生碰撞后的某一时刻.
碰撞过程的特点:
4、碰撞系统动量的特点:
将碰撞双方包括在同一系统内,系统的总动量(近似)守恒。
5、机械能特点:

碰撞的分类
气垫导轨光电门法
环节一:质量不同装有弹性碰撞架的滑块发生碰撞后分开
{8A107856-5554-42FB-B03E-39F5DBC370BA}
质量m(g)
速度v(cm/s)
次数
A滑块m1
B滑块m2
A碰前v1
B碰前v2
A碰后v'1
B碰后v'2
1
275.5
175.5
56.0
0
12.8
67.3
2
74.7
0
16.5
89.2
3
92.0
0
22.7
108.3
{8A107856-5554-42FB-B03E-39F5DBC370BA}
总动能
次数
碰前
碰后
1
0.043
0.002+0.040=0.042
2
0.077
0.005+0.071=0.076
3
0.116
0.007+0.103=0.110
实验结论:碰撞后,系统动能不变
环节一:质量不同装有弹性碰撞架的滑块发生碰撞后分开
环节二:质量不同且贴有胶布的滑块发生碰撞后不分开
{8A107856-5554-42FB-B03E-39F5DBC370BA}
质量m
速度v
次数
A滑块m1
B滑块m2
A碰前v1
B碰前v2
A碰后v'1
B碰后v'2
1
270.0
168.0
79.0
0
45.8
45.8
2
89.0
0
54.1
54.1
3
142.4
0
87.4
87.4
{8A107856-5554-42FB-B03E-39F5DBC370BA}
总动能
次数
碰前
碰后
1
0.084
0.028+0.018=0.046
2
0.107
0.040+0.025=0.065
3
0.273
0.103+0.064=0.167
实验结论:碰撞后,系统动能减少
环节二:质量不同且贴有胶布的滑块发生碰撞后不分开
(1)概念:碰撞过程中机械能守恒,这样的碰撞叫做弹性碰撞。
(2)特点:动量守恒、机械能守恒
(3)规律:
1.弹性碰撞
按能量损失情况分
动量守恒:
机械能守恒:
钢球、玻璃球碰撞时,动能损失很小,它们的碰撞可以看作弹性碰撞。
弹性碰撞
(1)概念:如果系统在碰撞后动能减少,这类碰撞叫作非弹性碰撞。
(2)特点:碰撞时物体的形变是非弹性形变,
系统动量守恒,动能有损失。
橡皮泥球碰撞时,它们的碰撞是非弹性碰撞。
2.非弹性碰撞
(3)规律:
动量守恒:
机械能不守恒:
非弹性碰撞
(1)完全非弹性碰撞: 是非弹性碰撞的特例,这种碰撞的特点是碰后粘在一起(或碰后具有共同的速度),其动能损失最大。
(2)规律:
3.完全非弹性碰撞
机械能不守恒:
12????1????12+12????2????22>12(????1+????2)????共2
?
动量守恒:
完全非弹性碰撞
按碰撞前后轨迹分类
1.对心碰撞(正碰):碰撞前后速度都沿同
一条直线
2.非对心碰撞(斜碰):碰撞前后速度不沿同
一条直线
v'1
m1
m2
v'2
v1
m1
m2
v1
m1
m2
v'1
m1
m2
v'2
1、(多选)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上有大小相同的A、B两球在同一直线上运动。两球质量关系为mB=2mA,规定向右为正方向,A、B两球的动量均为6 kg·m/s,运动中两球发生碰撞,碰撞后A球的动量增量为4kg·m/s,则( )
A.该碰撞为弹性碰撞
B.该碰撞为非弹性碰撞
C.左方是A球,碰撞后A、B两球速度大小之比为2:5
D.右方是A球,碰撞后A、B两球速度大小之比为1:10
AC

弹性碰撞的规律
动量守恒:
机械能守恒:
整理得
解得
1球趋近2球的相对速度
(接近速度)
2球远离1球的相对速度
(分离速度)
等于
解得
1球末速度
2球末速度
碰撞规律不难记
两项相加是规律;
一 二 一,二 二 二;
分母都是1+2;
要问v‘2 是多少;
角标互换就可以;
1换2,2换1
为使研究问题简单,我们假设物体m1以速度v1与原来静止的物体m2发生正碰。
m2
m1
v1
v2’
v1’
m2
m1
B
A
v1
v2=0
(1)若m1=m2
(质量相等,速度交换)
(2)若m1>m2
(大碰小,一起跑,同向运动)
B
A
v1
v2=0
(3)若m1?m2
(极大碰极小,大不变,小加倍,同向运动)
B
A
v1
v2=0
(4)若m1(小碰大,要反弹,反向运动)
B
A
v1
v2=0
(5)若m1?m2
(极小碰极大,小等速率反弹,速度反向,大不变)
B
A
v1
v2=0
2、(多选)两个小球在光滑水平面上沿同一直线,同一方向运动,B球在前,A球在后,mA=1 kg,mB=2 kg,vA=6 m/s,vB=3 m/s,当A球与B球发生碰撞后,A、B两球速度可能为( )
A.vA=4 m/s,vB=4 m/s
B.vA=2 m/s,vB=5 m/s
C.vA=-4 m/s,vB=6 m/s
D.vA=7 m/s,vB=2.5 m/s
E.vA=3 m/s,vB=4.5 m/s
ABE
3、如图,两滑块A、B在光滑水平面上沿同一直线相向运动,滑块A的质量为m,速度大小为2v0,方向向右,滑块B的质量为2m,速度大小为v0,方向向左,两滑块发生弹性碰撞后的运动状态是(  )
A.A和B都向左运动
B.A和B都向右运动
C.A静止,B向右运动
D.A向左运动,B向右运动
D

碰撞三原则
1、动量守恒:
2、动能不增加:
3、速度要合理:
①碰前同向运动,碰前:v后>v前,若碰后未反向,碰后:v后≤v前
②碰前相向运动,碰后至少一个物体方向改变。
碰撞三原则
4、 质量相等的 A、B 两球在光滑水平桌面上沿同一直线、同一方向运动,A 球的动量是 7 kg·m/s,B 球的动量是 5 kg·m/s, A 球追上 B 球发生碰撞,碰撞后两球的动量可能值是(   )

A. pA? = 6 kg·m/s, pB' = 6 kg·m/s

B. pA? = 3 kg·m/s, pB' = 9 kg·m/s
C. pA? =??2 kg·m/s, pB' = 14 kg·m/s
D. pA? = ?4 kg·m/s,pB' = 17 kg·m/s
?
A
分析讲解:
碰撞过程动量守恒,
知:A、B、C都满足.
,知:A、B、C也都满足.
总动能不能增加,即
得:只有A正确了

中子的发现
1928年,德国科学家玻特发现用α射线轰出铍(Be)会产生一种不受电场和磁场影响、穿透力很强的射线,他认为这是γ射线。
后来居里夫妇发现用这种射线去轰击石腊,能从石腊中打出质子。居里夫妇也认为这是γ射线撞击石蜡里氢原子核的结果。
1932年,查德威克用 α粒子轰击铍(Be)产生的射线进行研究时,发现这种射线的速度不到光速的10%,从而否定了这种射线是γ射线的看法。
为了研究这种中性粒子,查德维克认为必须首先测量它的质量,他用这种中性射线与氢原子核、氮原子核分别碰撞,他认为这种碰撞是完全弹性的,利用动量守恒定律与能量守恒定律求出了这种中性粒子的质量,最终确定这是是一种不带电,质量接近质子的粒子流,这种粒子正是卢瑟福猜想的中子。

爆炸
爆炸:在极短时间释放出大量能量,产生高温,并放出大量气体,在周围介质中造成高压的化学反应或状态变化。
注意:
①在爆炸过程中,由于有其他形式的能量(如化学能)转化为动能,所以爆炸前后系统的总机械能增加。
②爆炸时间极短,因而作用过程中,物体产生的位移很小,一般可忽略不计,可以认为爆炸后仍然从爆炸前的位置以新的动量开始运动.


注意:
③由于爆炸是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的,爆炸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远远大于受到的外力,所以在爆炸过程中,系统的总动量守恒。
按运动形式分
对心碰撞(正碰)
非对心碰撞(斜碰)
按系统动能是否损失的情况分
弹性碰撞:
非弹性碰撞:
完全非弹性碰撞:
动量守恒,动能没有损失
动量守恒,动能有损失
m1v1+m2v2=(m1+m2)v,动能损失最大
课堂小结
谢谢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