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主备人 备课人 学科 物理 授课时间课 题 第十六章 第四节 变阻器核心素养目标 1.通过演示模拟舞台灯光的变化,让学生理解滑动变阻器工作的原理;通过问题引导、动画演示和学生的分析讨论,让学生知道滑动变阻器的结构、结构示意图和电路图符号; 2.通过学生自主探究怎样正确使用滑动变阻器,让学生掌握正确使用滑动变阻器的方法; 3.通过指导学生的实验操作,培养学生正确使用仪器的技能和良好习惯。 4.在经历观察、分析、讨论滑动变阻器结构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科学与技术的联系,体验技术中的设计思路; 通过引导学生探究滑动变阻器的使用方法,让学生体验分类、对比、归纳等科学思维方法;通过交流,培养学生的信息交流能力。 5.通过引入情景设计,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生活、关注身边事物的人文素养;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的变阻器,从生活走向物理,让学生体会物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通过观察、应用电位器,培养学生乐于探索物理、乐于把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的意识。教学重点 滑动变阻器的原理及使用教学难点 根据要求正确使用与连接滑动变阻器。课型 新授课 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手段 电源、灯泡、开关、电流表,滑动变阻器等 教学方法 探究法教学过程 备 注一、激趣导入(A,B,C) 通过改变模拟舞台灯光的亮度引入课题。 问题1:请同学们注意观察,舞台灯光的亮度发生了什么变化? 问题2:假如你是舞台灯光的设计师,你用什么方法改变灯的亮度呢? 观察分析: 演示并提问:夹子在电阻丝上滑动,改变了连入电路中电阻丝的什么? 注意:分析模拟舞台灯光电路,明确滑动变阻器的工作原理。 二、讲授新课(A,B,C) (一)滑动变阻器 1. 原理:通过改变连入电路中电阻丝的长度来改变 电阻,从而改变电路中的电流。 问题:实际使用的电阻丝是很长的,使用很不方 便,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2.结构: 3.结构示意图: (二)探究滑动变阻器的正确使用方法: (三)使用方法 1.串联在电路中,上下各接一个接线柱(以下为准,近小远大)。 电路符号: 实验电路图: 2.开关闭合前,调到最大阻值(远离下方接线柱)。 3.铭牌 “5Ω”: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 “3A”: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 ◆探究活动:用滑动变阻器调节灯的亮度。 要求:补入滑动变阻器,且滑片由B端滑向A端时,灯变亮。 思考:应该选择哪两个接线柱,为什么? 开关闭合前,滑片应放在A端还是B端? (四)滑动变阻器的作用 变阻器:可以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的大小 改变电阻的目的又是为什么呢? ①通过改变电路中的电阻的大小,来调节电路中的电流和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 ②可以保护电路,防止电路中的电流过大 (五)滑动变阻器的应用 提出问题: 变阻器可以用在生活中的哪些地方? 观察变阻器实物,动画模拟演示,帮助学生认识变阻器的结构。 引导学生将电位器连入电路,制作调速小风扇和调光小手电。 三、典例精析:(A,B,C) 1.使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电路中电流的大小时,在闭合开关以前,应使变阻器在电路中的阻值最大,此时滑片P的位置如图所示,正确的是( ) 2.要将下图所示的滑动变阻器,接在电路中与一个小灯泡串联,要求滑片P向B端滑动时小灯泡变暗,滑动变阻器接在电路中的两个接线柱应是( ) A. CD B. AD C. CB D. AB 3.如图所示,用滑动变阻器控制灯泡L的亮度,若要求滑片P向左滑动时灯泡逐渐变亮,则下列接法中正确的是( ) A.M接C,N接D B.M接A,N接B C.M接C,N接B D.M接A,N接D 四.达标检测:(A,B) 1.滑动变阻器是靠改变电阻线接入电路中的 来改变电阻大小的,它在电路图中的符号 。电位器也是一种 。 2.滑动变阻器有四个接线柱,使用时,连入电路的两个接线柱必须“一上一下”。若错接在上方的两个接线柱上,此时连入电路的电阻值最 ;若错接在下方的两个接线柱上,此时连入电路的电阻值最 ,两种接法移动滑片P时,都不能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值的大小。 3.滑动变阻器上的铭牌所标数字的意义.如“50Ω,1A”表示滑动变阻器 的 50Ω,允许通过的 为1A.板书设计: 第十六章 第4节 变阻器 1.原理:利用改变连入电路中电阻线长度来改变电阻,从而改变电流。 2.结构:瓷筒、电阻线、金属棒、金属滑片、接线柱等。 3.符号: 4.使用: ①变阻器连接要一上一下,同上同下阻值不变化。 电阻变化的接法有4种。 ②滑片越靠近下端的接线柱,接入电路的电阻越小。作业设计: 练习册相关题目,基础练习(A,B),达标练习(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