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和平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天津市和平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和平区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年级地理学科
期末质量调查试卷参考答案
第I卷(共60分)
每题3分,共6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10
答案
B
C
D
C
D
B
B
D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B
D
A
A
D
C
A
A
第Ⅱ卷(共40分)
21.(14分)
(1)4-9(5-9)(1分)
台风(1分)
潮汐(2分)
(2)ABD(2分)
(3)下渗(2分)
地表径流(2分)
(4)改普城市地面的下渗条件,铺设透水砖(增加绿地面积):改普地面径流,增加蓄
水池,保持河道的天然形态等(结合求循环环节措施合理即可得分,两点4分)
22.(17分)
(1)暖(1分)
降温减湿(2分)
(2)气候(降水和蒸发)、径流、海区形状(3分)
红海(1分)
红海的温度和盐度均高于地中海(2分)
(3)温带草原(1分)
植株较矮,叶片面积较小,季相变化明显(2分)
(4)风沙(风积)(1分)
河口三角洲(1分)泥沙在河口沉积形成,呈扇形,地势低平,河汉众多(3分)
23.(9分)
(1)(4分)
西

西

鄱阴湖子

鄱阳湖

(2)增强(2分)
(3)差(1分)
好(1分)
常绿阔叶林(1分)
高一年级地理答案第1页(共1页)和平区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高一期末地理试卷
温馨提示:本试卷包括第Ⅰ卷(选择题) 和第Ⅱ卷(非选择题) 两部分,共100 分。考试时间60分钟。请把答案填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祝同学们考试顺利。
第 Ⅰ 卷
本卷共20题,每小题3分,共60分。以下各题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找寻其他适合居住的星球是科幻小说的经典题材。以目前地球科技,前往太阳系外仍然困难,而在太阳系内,相较距离地球较近的月球和金星,火星最可能成为地球之外人类长期居住的天体。下表为火星与地球的数据比较。据此完成1~3题。
地球 火星
平均绕日半径 1 1.5
公转周期 365.26 686.98
自转周期 23.9 24.6
质量 (单位为地球质量) 1 0.11
直径(单位为地球直径) 1 0.53
表面大气压力 (百帕) 1013 7.5
1. 离开太阳系,首先进入的天体系统是
A. 河外星系 B. 银河系 C. 行星系统 D. 地月系
2. 地球在太阳系的轨道位置是
A. 第五轨道 B. 第四轨道 C. 第三轨道 D. 第二轨道
3.如果火星成为太空移民的目标,基于已知事实,下列正确的是
A. 距离地球最近,交通方便
B. 表面引力与地球几乎相等,有机会以大地工程制造出厚重的大气
C. 与太阳距离适中且具有大气,整体温度能使水以液态方式存在于火星地表
D. 自转周期与地球相当,因此日夜温度变化的周期与地球类似
2023 年5月,浙江渔民在杭州湾滩涂发现中华鲎(hòu)(图左)。鲎有“生物活化石”之称,早在距今4亿年左右就生活在地球上。 图右为地质年代示意图。据此完成4~5题。
高一年级地理试卷 第 1页(共8页)
天津市和平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
4. 鲎出现的地质年代是
A. 元古宙 B. 显生代 C. 古生代 D. 前寒武纪
5. 下列地球演化历史特点,发生在甲地质时期的是
A. 蕨类植物繁盛 B. 出现三叶虫
C. 哺乳动物繁生 D. 裸子植物迅速发展
火山活动深刻影响着地球的气候变化。1883 年,印度尼西亚喀拉喀托火山爆发,产生的巨量火山灰上升到高层大气中,导致随后一年全球均温下降0.6℃。据此完成6~7题。
6. 火山喷发的岩浆来源于
A. 地壳 B. 上地幔 C. 下地幔 D. 地核
7. 据图分析,1883 年喀拉喀托火山爆发导致随后全球降温的主要原因是
A. ①减小 B. ③增大 C. ⑤减小 D. ⑧增大
中国空间站的轨道高度为 400~450 千米,设计寿命为 10年,长期驻留3 人。2023年6月4日6时33分,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内蒙古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返回舱在距地面大约10千米时会自动打开降落伞,保障其以安全速度着陆。下图为返回舱着陆时的照片和大气垂直分层图。据此完成8~10题。
高一年级地理试卷 第2页(共8页)
8. 在轨运行的中国空间站位于
A. 对流层 B. 平流层
C. 臭氧层 D. 高层大气
9. 返回舱打开降落伞时所在的大气层
A. 天气现象复杂且多变
B. 大气以平流运动为主
C. 直接热源来自太阳辐射
D. 温度随高度增加而增加
10. 航天员在驻留期间开设“天宫课堂”,对课堂直播会造成干扰的现象是
A. 狂风暴雨 B. 极光现象
C. 耀斑爆发 D. 太阳辐射
读下面图文材料,完成11~13 题。
11.从图中可以看出,三区域虽纬度相近,但川西藏东区的植被类型却与其它两区差异较大,造成三区植被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 洋流 B. 地形
C. 纬度位置 D. 距海远近
四川盆地又称紫色盆地,紫色土含有丰富的钙、磷、钾等营养元素,肥力较高。
12. 颜色是土壤最明显的特征。影响紫色土颜色的主要因素是
A. 地形 B. 母质
C. 时间 D. 人类活动
高一年级地理试卷 第3页(共8页)
13. 腐殖质是土壤肥力的物质基础。某研究员在对四川盆地不同采样点上的紫色土进行实验室分析时,制作了下图。据图可以研究
①不同植被类型与土壤质地的关系
②不同植被类型与腐殖质碳量的关系
③不同植被类型与土壤深度的关系
④土壤深度与腐殖质碳量的关系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下图为“2023年4月9日我国等压线分布图”,读图完成14~15题。
14. 形成图示等压线分布的根本原因是
A. 地面冷热不均 B. 空气垂直运动
C. 空气水平运动 D. 高空的气压差
15. 判断上海此时的风向是
A. 偏东风 B. 偏西风 C. 偏南风 D. 偏北风
高一年级地理试卷 第4页(共8页)
我国是受台风和寒潮灾害影响较大的国家之一。下图为我国寒潮和台风的主要移动路径示意图。 据此完成16~18题。
16. 监测寒潮、台风灾害移动路径,借助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 RS B. GIS C. GNSS D. BDS
17. 台风破坏力的三个因素是
A. 高温、干旱、强风 B. 暴雨、 洪涝、 海啸
C. 巨浪、 暴雨、风暴潮 D. 强风、 暴雨、 风暴潮
18. 寒潮发生时,农民常用熏烟的方法减少农田冻害。熏烟可以
A. 减少反射地面辐射 B. 减少反射太阳辐射
C. 增加吸收地面辐射 D. 增加吸收太阳辐射
19. 地震是危害最大的地质灾害。为减少破坏性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人们准备应急救援包时,下列物品必备的是
A. 口哨 B. 身份证 C. 手机 D. 银行卡
《徐霞客游记》中有这样一段描述:“粤西三独秀,而桂城最著,柳州无闻,然皆巑岏(cuán wán 耸立貌) 可登; 此独最高耸,最孤峭。”图为“我国不同地区地貌景观图”。
20. 四幅图中能反映《徐霞客游记》所记载地貌景观及名称的是
A. ①峰林和孤峰 B. ②峰丛
C. ③石林 D. ④钙华池
高一年级地理试卷 第5页(共8页)
第Ⅱ卷
本卷为综合题,共3题,共40分。
21. 雨涝已经成为影响我国城市发展的一个严重自然灾害,极大地影响了人民的生产生活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近年来,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广州、深圳、东莞等城市雨涝情况非常严重。
(1) 珠三角地区的城市雨涝在时间分布上,具有集中分布在 月份的特征。此时段, (灾害性天气)易影响珠三角地区,其带来的暴雨常引发城市雨涝。如果该灾害性天气恰好发生在农历初一和十六前后,暴雨会与海水的 运动叠加,给珠海、深圳等沿海城市带来严重的雨涝灾害。关注 天津考生下载更多资料
(2) 为降低雨涝带来的损失,在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对珠三角地区城市发生雨涝的风险进行评估时,研究人员需要调用的图层有 (多选)。
A. 土地利用 B. 人口密度 C. 土壤类型 D. 地下管网
(3) 广州某中学地理学习小组进行“城市内涝的影响因素”实验研究。实验设计如下:
实验材料 裸土、草皮、砖块,盛土容器3个, 清水、量杯、计时器,接水器3个、纱布等
实验步骤 1. 将土壤等量、均匀地铺设在容器内,并控制每组容器内土壤形成同样坡度。 2.将草皮、砖块分别放在其中两个容器的土壤表面上。 3. 将接水器固定在容器底部。 4. 用等量清水在相同时间内匀速进行模拟降水。 5. 将接水器中的泥水分别倒入3个罩有纱布的量杯中, 静置5分钟, 记录各量杯中的水量。 6. 计算3个量杯中的水量差异。
高一年级地理试卷 第6页(共8页)
该实验的目的是通过模拟不同地表在相同降水强度下,产生的 和 (水循环环节) 的差异,来分析城市内涝的形成原因。
(4) 从水循环的角度,提出解决城市内涝的措施 。
22.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7分)
材料一:地中海是欧洲、非洲和亚洲大陆之间的一块海域,由北面的欧洲大陆、南面的非洲大陆和东面的亚洲大陆包围着,西面通过直布罗陀海峽与大西洋相连。下图为地中海区域示意图,以及甲、 乙、丙三地的景观图。
(1) 按照洋流性质分类洋流①为 流;洋流②对流经海区气候的影响是 。
(2)红海的是世界盐度最高的海域,影响其盐度的因素有 推测地中海与红海之间海水密度更高的是 ,依据是 。
(3) 甲区域主要植被是 ;该地区植物群落特征是 。
(4)丙地区地貌属于 地貌,乙地地貌的名称是 ,试描述该地貌的特点 。
高一年级地理试卷 第7页(共8页)
23. 鄱阳湖位于江西省北部,是中国第一大淡水湖。江西某中学地理学习小组到鄱阳湖附近研学。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9分)
(1) 请绘制研学点附近夜晚和白天的湖陆风示意图。
(2)随着鄱阳湖周边城市规模不断扩大,热岛效应不断增强,沿岸地区湖风 (填“增强”或“减弱” )。
(3) 地理学习小组发现江西省的土壤主要是红壤,红壤的特点为酸性、质地黏重。判断该土壤的通气性 (好、差),保肥性 (好、差); 另外研究发现江西分布大量香樟树,香樟树四季常绿,该植被类型为 。
高一年级地理试卷 第8页(共8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