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一章地球运动和海陆分布第一节 地球的运动1.自传和公转定义 方向 周期 产生现象自转 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 自西向东 一天 昼夜更替、时间差异、太阳的东升西落公转 地球按一定轨道绕着太阳运动。 自西向东 一年 昼夜长短变化、四季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五带的划分2.二分二至日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及昼夜长短情况春分 夏至 秋分 冬至日期 3.21前后 6.22前后 9.23前后 12.22前后太阳直射点 赤道 北回归线 赤道 南回归线昼夜长短 昼夜等长 昼长夜短 昼夜等长 昼短夜长(节气)3.地球五带特征 五带 范围 太阳直射情况 气候特征热带 南北回归线之间 有 终年炎热南、北温带 回归线和极圈之间 无太阳直射 四季分明南、北寒带 极圈以内 无太阳直射 终年寒冷第二节 海陆分布1.海陆分布①七分海洋,三分陆地。②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海洋集中在南半球。③任意将地球均分为面积相等的两个半球,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2.七大洲和四大洋①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陆是亚欧大陆;南极洲是世界上唯一没有定居居民的大洲。②亚洲、欧洲分界线: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③亚洲、非洲分界线:苏伊士运河。④亚洲、北美洲的分界线:白令海峡。⑤南、北美洲的界线:巴拿马运河。3.七大洲和四大洋(①七大洲: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②四大洋:太大印北。)最大的洲是亚洲,连着欧洲和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北相连不放手。最小的洲大洋洲,最为高冷南极洲。第三节 海陆变迁1.海陆变迁的原因:地壳运动、海平面升降和人类活动。2.大陆漂移学说。(课本P22-23)(漂移、分裂)(1)提出人:德国科学家魏格纳(七大洲、四大洋) (泛大陆、范大洋)(2)学说内容:证据:南美大陆和非洲大陆轮廓拼合、南美洲和非洲古老地层的相似性、南美洲和非洲动物的相似性。大陆漂移的动力来自地球内部物质的运动。3.板块构造学说:①地表不是一个整体,全球分为六大板块。②板块处在不断运动中。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较稳定,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③板块的相对运动:“←→”张裂拉伸:裂谷和海洋;“→←”碰撞挤压:山脉和海沟④喜马拉雅山脉是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相互挤压形成;阿尔卑斯山脉是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相互挤压形成。⑤地中海在不断缩小,因为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相互挤压;红海在不断扩大,因为印度洋板块和非洲板块张裂拉伸。3.火山地震①世界两大火山地震带: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②分布成因: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第二章世界气候第一节 世界的气温和降水一.气温1,气温的变化(1)气温日变化规律: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14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2)气温的年变化规律:北半球一年中大陆上7月气温最高,1月最低;海洋上8月气温最高,2月最低。①气温年较差:一年内月平均温最高值与最低值的差2.等温线的判读:①当等温线呈封闭状态时,如果中心气温比周围气温低,表示这里是低温中心;当等温线呈封闭状态时,如果中心气温比周围气温高,表示这里是高温中心。②等温线密集的地方温差大;等温线稀疏的地方温差小。③相邻两条等温线的温差相等。3.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以北半球为例(P35):①气温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纬度位置】②同一纬度,夏季(7月)陆地气温高于海洋,冬季(1月)陆地气温低于海洋。【海陆位置】③同纬度的陆地,在山地和丘陵,气温随着海拔升高而降低,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6℃。【地形】④南半球的等温线比较平直,北半球的等温线比较弯曲。4.地球上的最低、最高气温值:全球最低气温气温值出现在南极洲;全球最高气温值出现在美国的死谷国家公园。降水1.降水的三种类型根据空气上升的原因和形式,将降水分为三种类型:对流雨、地形雨、锋面雨。2.降水的时间差异按照世界各地降水量各月(或各季节)的分配情况,一般可将降水类型分为以下几种:(夏季多雨型) (冬季多雨型) (全年多雨型) (全年湿润型) (全年少雨型)3.降水的分布(1)通常用等降水量线图来表示降水量的分布情况。同一等降水量线上各点的降水量相同。(2)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四多四少”①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纬度位置】②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季风和洋流】③中纬度地区,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海陆位置】④山地地区,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地形】4.雨极、湿极、干极(P39)世界“雨极”——乞拉朋齐 世界“湿极”——怀厄莱阿莱世界“干极”——阿塔卡马沙漠5.洋流寒流:高纬度流向低纬度的洋流,对沿岸地区气候起降温、减湿的作用。暖流:低纬度流向高纬度的洋流,对沿岸地区气候起增温、增湿的作用。第二节 世界的气候1.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1)世界气候的分布规律①热带的气候大致分布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寒带的气候大致分布在南、北极圈以内,亚热带和温带气候大致分布在北回归线与北极圈、南回归线和南极圈之间。②中纬度地区(如亚欧大陆和北美洲),大陆东岸为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和亚热带湿润气候,大陆西岸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地中海气候,大陆内部为温带大陆性气候。③热带地区的大陆(如非洲),赤道附近是热带雨林气候,该气候类型的南北两侧是热带草原气候。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内部和西岸为热带沙漠气候。(2)世界部分气候类型的特征及典型植被。气候类型 气候特征 典型植被热带雨林气候 全年高温多雨。 板状根、绞杀现象热带草原气候 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 热带稀树草原热带季风气候 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 热带季雨林亚热带季风和亚热带湿润气候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湿润。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中海气候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温带海洋性气候 全年温和湿润。 草原温带季风气候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温带落叶阔叶林温带大陆性气候 夏季炎热,冬季寒冷,全年干燥少雨。 草原和荒漠2.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①纬度位置:纬度低,气温高;纬度高,气温低。②海陆位置:距海近,降水多;距海远,降水少。③地形:海拔高,气温低;海拔,气温高。山地迎风坡多雨,背风坡少雨。④洋流:寒流降温、减湿,暖流增温增湿。3.气候类型及特征的判读(1)气候的两大要素是气温和降水。(2)判断气候类型的方法【以北半球为例】:①判断南北半球最热月月份:7、8月——北半球;1、2月南半球图像法:北凸为北,南凸为南。(>15℃热带0~15℃亚热带<0℃温带<<0℃寒带)②以温定带:最冷月(1月)③以水定型全年多雨型:热带雨林气候全年湿润型: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少雨型:热带沙漠气候、寒带苔原气候、寒带冰原气候夏季多雨型: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热带草原气候冬季多雨型:地中海气候(3)分析气候特征的方法。气温 范围 语言描述 气温 范围 语言描述最热月平均 气温 >20℃ 高温、炎热 最冷月 平均 气温 >15℃ 高温、炎热10℃-20℃ 凉爽 0℃-15℃ 温和、温暖<10℃ 寒冷 <0℃ 寒冷降水类型 特点及范围 语言描述全年多雨型 全年降水均匀 >100mm 全年/终年多雨全年湿润型 30-100mm 全年/终年湿润全年少雨型 <30mm 全年/终年少雨夏季多雨型 全年降水不均匀 夏季多雨,冬季少雨/干燥冬季多雨型 冬季多雨,夏季少雨/干燥气候与人类活动一、气候与生产(重点结合秦岭——淮河一线南北两侧作物种类和熟制分析)1.气候决定作物种类和牲畜种类,气候还影响农业耕作制度。2.气候异常会造成洪涝、干旱和寒潮等灾害。3.气候资源:光能、热量、水分和风能。优点是不但可以再生,而且不会造成环境污染。二、气候与生活气候不但影响饮食习惯和服饰,也影响房屋建筑。传统民居各具特色,主要体现在建筑材料和房屋结构方面。不同地区 气候特征 房屋加拿大北部寒冷地区 气候严寒 冰屋,避寒。亚马孙地区 全年高温多雨 高架屋,通风良好,避潮湿。秘鲁利马 终年高温少雨 土坯房屋,厚实的墙壁可以抵御高温。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1.影响温室效应(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全球变暖,两极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淹没。酸雨,腐蚀建筑物。臭氧层空洞,紫外线增加皮肤癌的患病几率。2.措施政府:制定法律法规,植树造林。企业:节能减排,推行清洁生产。个人:绿色出行,低碳生活。第三章居民与聚落第一节 人种和人口一.人种1.根据肤色差异,世界人口可以划分为白色人种(分布最广泛的人种)、黄色人种和黑色人种。2.三大人种的特征。(课本P65)3.三大人种的主要分布地区。(课本P76活动3)人种 主要分布地区白色人种 欧洲、西亚、中亚、南亚、非洲的北部、美洲和大洋洲。黄色人种 亚洲的东部和东南部、美洲黑色人种 非洲的撒哈拉以南地区、美洲、大洋洲4.不同人种互相通婚,形成了混血人种。5.人种的不同,只表现为人的生理特征方面的差异,人种并没有优劣之分。二、人口的分布1.人口密度(1)人口密度表示人口的疏密程度。(2)计算公式:人口密度=该地区总人口÷该地区总面积2.世界人口分布特点——不均匀((1)四大人口稠密区: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的西部、北美洲东部的沿海和平原地区。(2)四大人口稀疏区:①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②过于湿热的雨林地区;③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④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3.世界人口集中分布在北半球,中低纬度地区。从海陆位置来看,距海越近,人口越稠密;距海越远,人口越稀疏。从地形类型来看,80%的世界人口分布在海拔500米以下的平原、低山和丘陵。三、人口的增长1.2011年10月31日,世界人口总数达到70亿。2.世界人口增长的特点:18世纪以前人口增长十分缓慢。工业革命以后,人口增长速度加快,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世界人口急剧增长。3.人口自然增长率(1)公式: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2)读图4.2,当人口自然增长率大于0时,表示人口增加,小于0时则人口减少。 (导(学)补充)当人口自然增长率等于0时,人口不增也不减。(3)人口自然增长率最快的是非洲,最慢的是欧洲。人口最多的大洲是亚洲。四、人口问题①世界人口问题主要表现为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住房拥挤、交通堵塞、垃圾成山、饥饿贫困、失业率增加、环境污染。措施:有计划地生育。②人口增长过慢带来的问题:劳动力短缺、人口老龄化、国防兵源不足。措施:鼓励生育。第二节 语言和宗教一、世界的主要语言1.汉语、英语、俄语、法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是联合国使用的工作语言。其中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英语是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2.世界语言的分布。(课本P73图B,P74文字)二、世界三大宗教1.基督教是世界上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2.伊斯兰教的教徒被称为穆斯林。在中国,伊斯兰教又被称为清真教。3.世界三大宗教及其主要分布地区。三大宗教 发源地 主要分布区 宗教建筑 经典基督教 西亚 欧洲、美洲、非洲和大洋洲 教堂 《圣经》伊斯兰教 阿拉伯半岛 亚洲西部和东南部、非洲北部和东部 清真寺 《古兰经》佛 教 古印度 亚洲东部和东南部 佛塔、寺庙 《佛经》4.宗教特色:基督教最著名的节日有圣诞节、复活节,伊斯兰教有开斋节、古尔邦节,佛教有佛诞节。第三节 聚落一、聚落1.聚落的定义:人们聚居和生活的场所。2.聚落的分类:乡村和城市。3.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的差异乡村 城市自然景观 房屋低矮,有大片农田。 高楼林立劳动生产方式 农业劳动 工业、商业、服务业等4.职能:乡村→农村、牧村、渔村。城市→工业、文化教育、贸易。二、聚落与环境1.聚落形成发展的有利条件: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气候温暖湿润、水源充足,自然资源丰富、交通便利等。2.聚落的分布:世界上人口密集的地区和大城市大多在河流沿岸和冲击平原上。3.聚落形态的差异:有的聚落在平原地区聚集呈团块状,有的聚落沿着河流、山麓、谷地等呈条带状。4.民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东南亚的民居(高脚屋)反映当地自然环境的特点是高温、多雨。西亚的厚墙、小窗屋的优点是防晒、隔热、防风沙;中国黄土高原上的窑洞的优点是就地取材,成本低,冬暖夏凉。三、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课本P84-85)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聚落:意大利水城威尼斯城,云南省的丽江古城,西班牙历史文化名城——托莱多,秘鲁马丘比丘。第四节 学习与探究——聚落发展与景观变化一、聚落的变化1.聚落的规模可以发生变化 2.聚落的性质会发生变化3.聚落的名称(地名)一旦确定,一般不会轻易改变 4.聚落并不都会日益繁荣二、聚落消失的原因1.自然原因:火山、地震、环境恶化 2.人为原因:人类破坏环境三、聚落的可持续发展1.爱护环境、植树造林;2.不乱丢垃圾,减少污染物的排放;积极预防自然灾害。第四章地域发展差异第一节 国家和地区一、世界上的国家和地区1.国家和地区的根本区别是:国家拥有主权。2.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是俄罗斯。中国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三位。3.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印度人口居世界第二位。4.不同国家在世界上的地位是平等的。二、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1.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通常把世界上的国家分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1)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欧洲、大洋洲、北美洲北部。除澳大利亚、新西兰外,都分布于北半球。发展中国家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和大洋洲的一些岛屿,主要分布在南半球和北半球的南部。(2)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3.“南北对话”是指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有关经济、政治等方面的商谈。“南南合作”是指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合作。第二节 国际经济合作一、国际经济合作的产生1.产生时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2.产生原因:科技革命的发展和国际分工的深化。3.范围:生产领域4.方式:工程承包、劳务合作、技术合作、发展援助和国际投资。二、加强国际经济合作的重要性1.重要性:促进各国优势互补,推动各国经济的发展。2.基本原则:平等互利3.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贸易的不平等。发达国家国家利用从发展中国家购买来的原料,制造价值高、技术含量高的工业品,并把它们销售到世界各地,获取高额利润。很多发展中国家由于历史上长期受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侵略剥削,大量资源被掠夺,主要出售农、矿等初级产品,以及普通工业产品,产品价格低。3.重要国际组织世界贸易组织(世界贸易组织是一个独立于联合国的永久性国际组织,简称WTO。总部设在瑞士日内瓦,负责管理世界经济和贸易秩序。中国于2001年12月11日正式加入WTO。)(简称UN,宗旨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总部设在美国纽约。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中国、美国、俄罗斯、英国、法国)联合国(欧洲联盟(简称欧盟,EU)是由欧洲共同体发展而来的,是一个集政治实体和经济实体于一身、在世界上具有重要影响的区域一体化组织。总部设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使用统一的货币欧元。)欧洲联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