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七中育才学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四川省成都市七中育才学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校 2023~2024 学年度(上)期末学业质量监测
七年级 语文
全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满分 150分,考试时间 120分钟。
第Ⅰ卷、第Ⅱ卷的答案填写于机读卡上对应位置,否则,视为无效答案。
A卷(共 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 24分)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 3分,共 12 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C)
A.掺.和(chān) 侍.弄(shì) 庇.护(bì) 刨.根问底(páo)
B.粗犷.(guǎng) 确凿.(záo) 狭隘.(ài) 随声附和.(hè)
C.坍.塌(tān) 徘徊.(huí) 凌.乱(líng) 骇.人听闻(hài)
D.澄.清(chéng) 绽.开(zhàn) 哺.乳(bǔ) 拈.轻怕重(niān)
分析:C 徘徊(huí)—(huái)
2.下列语句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A.我静静地躺在床上,心里充满了喜悦,企盼着新的一天快些来到。
B.我趴在岩石上,神情晃惚,害怕和疲劳已让我麻木,我一动不动。
C.舅舅那里有三四只小猫,很有趣,三妹便怂勇着二妹去拿一只来。
D.人身体虽小,但因为是神创造的,看起来有一种管理宇宙的气慨。
分析:B 晃—恍;C勇—恿;D慨—概
3.下列语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B)
这里风景美.不.胜.收., 设计师根据山势水态的不同而见.异.思.迁.的庭院设计,仿
佛自然天成。庭院里建筑群的外观是一模一样的中式风格,内部设计却大.相.径.庭.。
人们行走其间,听啁啾鸟鸣,闻清新空气,不由得眉.开.眼.笑.,心生欢喜。
A. 美不胜收 B.见异思迁 C. 大相径庭 D. 眉开眼笑
分析:B 见异思迁:指意志不坚定,喜爱不专一。此处不合语境。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D)
A.阅读不仅能接力文明,传承文脉,而且可以帮助我们积累知识。
B.孩子如果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与行为习惯,也就具有了终身学习。
C.能否静下心来阅读,是决定学生理解文章精髓最为关键的因素。
D.学校邀请康辉为乡村孩子朗诵经典,以此激发孩子的阅读热情。
分析:A 语序不当;B 成分残缺;C两面对一面
二、课内文言文阅读(每小题 3分,共 12 分)
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 5-8 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学而》)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1
{#{QQABQQIEgggAAABAAAhCAwWqCgGQkACAACoGQBAIoAAASRNABAA=}#}
{#{QQABQQIEgggAAABAAAhCAwWqCgGQkACAACoGQBAIoAAASRNABAA=}#}
(2)请在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和谭嗣同的《潼关》中任选一首,在答题卡上
写出题目再默写全诗。(4分)
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潼关
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
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四、现代文阅读(共 10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 10-12 题。
海岛雨夜
阿成
①半夜时分,豁然被雨声惊醒,叮叮咚咚,叮叮咚咚。哦,这清脆的声音是
雨击打在铁皮房盖上的声音。我已经好久没听到雨点打在铁皮房盖上的声音了。
这久违的声乐唤醒了我对家乡雨境的记忆。
②小时候,我的家在一幢俄式的小二楼上,对面便是一幢幢铁皮房盖的俄式
平房。先前,这种俄式的单体房在这座城市里无处不在。这座被冠以“丁香之城”
“榆树之都”的小邑,成了几万计流亡异乡的俄侨们虚拟的故城,梦寻中的家园。
教堂、钟声、啤酒屋、方石马路、昏暗的桔色路灯、洋式的马车、凄厉的小号声、
雨伞下一双双迷茫的蓝色眼睛,总是在回忆的风雨中,在雨点打在铁皮房盖上的
声音里,时走时停。
③这自然是昨日的梦境了。然而想不到,竟在夜岛的雨声中再次映现了出来。
错落有致的雨点儿激亢地击落在铁皮房盖上,宛若美妙的音乐。这超凡的天籁之
声,自少年时代起,便是上天赋予我魂灵的永恒财富,它们或急或缓,始终珍藏
在我的心底。天怜我,今天身居异乡海岛小客栈里的我哟,竟再一次听到了这来
自天堂的演奏。
④躺在客榻上已了无睡意,那就起来,做一个虔诚听众吧,倾心地聆听着这
海岛上别样的雨声,别样的乐。幸运的是,偌大的椰林院里竟有好几幢铁皮房盖
儿的平房,惟因如此,使得那击落在铁皮房盖儿上的雨点们奏出了一章章高雅清
新的乐曲。这水色的妙音不仅是天作之合,更是来自上天的神曲呵。
⑤那些滴落在泥土上的雨珠,如大提琴似的轻揉,深沉地击打在你颤抖的心
房上。而那些击打在芭蕉阔叶上的雨滴,是将这万道雨丝幻化成了偌大的竖琴,
正在拨动着瀑布似的乐,泉涌似的曲。那些扑落在花蕾与草叶上的雨点儿,一着
叶面,便像顽皮的小精灵,从阔叶与花瓣上逶迤地嬉落下去。你若凝神倾听,便
会欣赏到银钹似的轻弹,让你享有雨中飞翔的畅快。
⑥那些敲打在窗玻璃上的雨点儿呢,像无数个来自天庭的小天使,轮番地敲
打着栈的门、客的窗,然后化做一束束纤细的溪水,蜿蜒地滑去了,似要以这行
为的艺术,水迤的舞蹈,上演荡气回肠的别绪离情。伫立窗前,我如雕像般久久
地向外凝望着,心中久久不能平静。
⑦倏然的,小客栈的外面响起了滚滚的雷声,使得雨们的演奏进入了高潮。
而那一道接踵而来的金色闪电,刹那间照亮了归乡的路,我喃喃地自语道:“啊,
该回家了。”
(有删改)
10.请结合提示,梳理文章内容,补全表格。(3分)
3
{#{QQABQQIEgggAAABAAAhCAwWqCgGQkACAACoGQBAIoAAASRNABAA=}#}
海岛雨迹 听雨感受
雨滴落在铁皮房盖上 (2)唤起了对家乡雨境的回忆(1 分)
(1)雨滴落在泥土花草上(1 分) 享受雨中飞翔的畅快
雨敲打在门窗上 (3)心生离愁别绪或心中久久不能平
静(1 分)
11.请赏析第④段中画线的句子。(3分)
偌大的椰林院里竟有好几幢铁皮房盖儿的平房,惟因如此,使得那击落在铁
皮房盖儿上的雨点们奏出了一章章高雅清新的乐曲。
答:运用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将雨拟人化,把雨声比作乐曲(1 分),生动
形象地描绘了雨点滴落在铁皮房盖上发出清脆动听(或高雅清新)的声音(1分),
表达了“我”对铁皮房盖上的雨声的喜爱之情。(1 分)。
12.文章的结尾句“而那一道接踵而来的金色闪电,刹那间照亮了归乡的路,我
喃喃地自语道:‘啊,该回家了。’”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答:①内容上:写出了雨夜那道金色闪电在一瞬间勾起“我”急于回家的心情
(1分);点明文章思乡的主题(1分)。②结构上:首尾照应(1 分),收束
全文(1 分)。
五、作文(60分)
13.劳伦兹与动物相伴,走进了多姿多彩的动物世界;史铁生与写作相伴,收获
了自己另一种精彩人生……同学们,在你的成长道路上,一定有些重要的人、事、
物与你相伴。与挚友相伴,能共同成长,收获友情;与书籍相伴,能博览古今,
增长才干;与爱相伴,能学会关怀,懂得感恩。
请以“与 相伴”为标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先补全题目,再作文。②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③要
有真情实感。④不少于 600 字。⑤不得抄袭套作。⑥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和地名。
B卷(50分)
一、诗歌鉴赏(共 4 分)
锦江绝句
清·尉方山
锦里名花开炯炯,花光掩映秋光冷。
渔舟一叶荡烟来,划破锦江三尺锦。
1. 全诗描绘了怎样的锦江秋景?请概括作答。(2 分)
答:全诗描绘了明丽(1分)、灵动(1 分)的锦江秋景。
如学生答到“花艳水清、舟荡烟笼”,最高得 1 分。
2. 请赏析第三句“荡”字的妙处。(2 分)
答:“荡”有飘荡之意(0.5 分),“荡”字形象地写出了渔舟在烟雾笼罩的水
面悠悠划过的情景(0.5 分),富有动态美或与“划破”(“破”)相呼应(0.5
分),表达诗人对锦江秋景的喜爱之情(0.5 分)。
二、文言文阅读(共 12分)
于江年十六,父宿田间,为狼所食。江悲恨欲死。夜俟母寝,潜持铁锤去,
冀报父仇。江眠父所,一狼来,逡巡①嗅之。江不动。摇尾扫其额,又俯首舐其
股。江迄不动。既而欢跃直前,将龁②其领.。江急以锤击狼首,立毙。少间,又
4
{#{QQABQQIEgggAAABAAAhCAwWqCgGQkACAACoGQBAIoAAASRNABAA=}#}
一狼来,如前状。亦毙之。至中夜,杳无至者。忽小睡,梦父曰:“杀二狼,足
泄我恨。然首.杀我者,其鼻白;此皆非是。”江醒,坚卧以伺.之。既明,无获。
至夜复往,亦无至者。如此三四夜。忽一狼来啮其足,曳之以行。行数步,棘刺
肉,石伤肤。江若死者。狼乃置之地上,意.将龁腹。江骤起锤之,仆;又连锤之,
毙。细视之,真白鼻也。江大喜而归,乃告母。
(选自《聊斋志异》,有删改)
注释:①逡(qūn)巡:小心谨慎。 ②龁(hé):咬。
3.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B)(2分)
A.将龁其领. 领: 脖子
B.然首.杀我者 首: 首领
C.坚卧以伺.之 伺: 等候
D.意.将龁腹 意: 打算
分析:B 首:首先
4.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6分)
(1)夜俟母寝,潜持铁锤去,冀报父仇。(3分)
答:夜晚趁母亲睡着了,(于江)偷偷地拿了大铁锤出去,希望能为父亲报仇。
(补充省略成分 0.5 分,俟、寝、潜、冀各 0.5 分,句子通顺 0.5 分)
(2)江骤起锤之,仆;又连锤之,毙。(3分)
于江猛然跳起来用铁锤砸它,(狼)倒在地上;又连砸几下,狼被锤(砸)死
了。(补充省略成分 0.5 分,骤、起、锤、仆各 0.5 分,句子通顺 0.5 分)
5.同样是蒲松龄笔下人狼斗争的故事,于江和《狼》中的屠户形象有何异同?请
分别概括。(4分)
答:同:①勇敢\勇猛(1 分)(若答“果断、镇定”得 0.5)、②机智(1 分)(若
答“谨慎、细心”得 0.5)
不同:于江:意志坚定、孝顺(二选一,1 分);屠户:由妥协退让变为勇敢反
抗。(1 分)
【译文】:于江十六岁时,他父亲夜宿田间,被狼吃了,他悲痛欲绝。夜晚趁
母亲睡着了,(于江)偷偷地拿了大铁锤出去,希望能为父亲报仇。于江躺到
父亲睡觉的地方,不一会儿,来了一只狼,在于江周围小心翼翼地嗅来嗅去。
于江一动不动。狼摇动尾巴扫于江的额头,又低头舔于江的大腿。于江始终一
动不动。接着狼又高兴地跳到于江面前,刚要下口咬于江的脖子,于江猛然用
铁锤狠砸狼头,狼立刻毙命。一会儿,又来了一只狼,和刚才那只狼的动作一
摸一样,于江把它也杀了。到了半夜,再也没有狼来。(于江)忽然打了个盹,
梦见父亲对他说:“你杀了两只狼,已足以为我泄恨,但首先咬死我的狼,是
个白鼻狼,这两只都不是。”于江醒了后,就坚持趴在那里等候那只白鼻狼。
一直到天亮,于江再也没有收获。到了夜晚,于江又去等候白鼻狼,还是没有
等来。如此过了三四夜。(最后一天晚上)忽然有一只狼来咬住他的脚,拽着
他走。走了几步以后,荆棘刺破他的肉,石块磨伤他的皮。于江像死了一样一
动不动。狼才把他放在地上,想要咬破他的肚子。于江猛然跳起来用铁锤砸它,
(狼)倒在地上;又连砸几下,狼被锤(砸)死了。仔细一看,果然是白鼻狼。
于江十分高兴地回家,(这)才(把杀狼之事)告诉母亲。
三、名著及现代文阅读(共 22 分)
(一)名著阅读(4分)
5
{#{QQABQQIEgggAAABAAAhCAwWqCgGQkACAACoGQBAIoAAASRNABAA=}#}
6.下列有关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C)(2分)
A.《朝花夕拾》写了鲁迅从幼年到青年的生活道路和心路历程。书中的寿镜吾老
先生和藤野先生都是极质朴方正的好老师。
B.《朝花夕拾》以简洁舒缓的文字描述往事,夹杂着有趣的议论或犀利的批判;
既有温情与童趣,也有对人情世故的洞察。
C.《西游记》中沙和尚在流沙河被收服后,保护唐僧去西天取经,曾为了营救唐
僧,到花果山用激将法使孙悟空答应降妖。
D.《西游记》中孙悟空为了学艺,拜师于菩提祖师,得名孙悟空。后被天庭招安,
封为弼马温,得知职位低卑后返回花果山。
分析:C 到花果山请孙悟空的是猪八戒
7.神魔小说《西游记》会让你领略想象的无穷魅力,请结合作品补全下面表格的
内容。(2分)
西游记
梳理所经之处 龙宫 幽冥地府 天宫
再现奇异想象 孙悟空向龙王借宝 (1)孙悟空梦里 孙悟空扰乱蟠桃会
物,拿走如意金箍棒 被索魂灵,大闹地 偷吃仙丹、挑战玉帝
府,强销生死簿。
(1 分)
凸显悟空形象 (2)追求自由(0.5 分),不畏强权(0.5 分)。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 8-11 题。(18 分)
红薯粉条
李若
①十二岁那年冬天的一个傍晚,父亲在南山岗地里挖红薯,我帮着把红薯捡
到萝筐里。箩筐装满后父亲先挑回家,我继续在地里捡剩下的红薯。捡完红薯,
父亲还没有回来。天已经完全黑了,四周一片黑黢黢的,树林里不时地传出不知
名的鸟儿的叫声。我越来越害怕,索性钻进红薯藤堆里,把自己藏进去。
②父亲来时没看到我,大声喊着我的名字。我忍不住哭出声来。父亲拉着我
的两条腿,把我从红薯藤堆里拽出来,用粗糙的手替我擦去眼泪。
③收完红薯就要提取淀粉了。母亲先用水把红薯冲洗干净,再用石磨磨碎。
父亲用滤布把渣从淀粉中分离出来。第二天,滗去上面的清水,下面白色的就是
淀粉了。取淀粉时,我们轻轻削去下面的泥沙,让粉在太阳下晒十来天,等粉完
全干透就可以漏粉了。
④漏粉那天,全家大小齐上阵。我和弟弟在灶前烧火,保证大锅里的水始终
沸腾。 母亲把红薯粉在盆里和成大粉团。父亲一只手端着瓢,另一只
手击打着瓢里的粉团。粉条从瓢眼里钻出来,不疾不徐地落到锅里。不一会儿,
在锅里烫熟了的粉条就漂起来了。母亲用长筷子把它们夹起来,再用另一只手接
住。母亲连续夹几次,手里就捏着一大把粉条。把烫手的粉条放进水里冷却,最
后再捞起来搭在木杆上,漏粉才算完成了。那天,我们一家忙到鸡叫,才漏了两
百来斤粉条。
⑤第二天早上,父亲在空地上钉好树桩,拉上绳子。母亲把粉条抬出去,挂
在绳子上,再用木叉顶起来。这时粉条都粘成一团了,必须在太阳出来之前把它
搓开。冬天气温本来就低,再用手揉搓冰冷的粉条,只一会儿,我们的手就冻僵
了。好不容易把所有的粉条都挂在绳子上了,突然,绳子“啪”的一声断了,粉
条全跌落到地上。那一声脆响, 。我气得眼泪直流:“怎么就这么难呢?
6
{#{QQABQQIEgggAAABAAAhCAwWqCgGQkACAACoGQBAIoAAASRNABAA=}#}
上天就是这么照应穷人的吗?”母亲叹了口气,重新拉上绳子,又和父亲把粉条
抬起来挂上去。到了傍晚,粉条晒干了。父亲忙着往回背,我和弟弟蹲在地上拾
掉在地上的碎粉条。母亲将蛇皮口袋重新缝制,改成更大的包,再把粉条一把把
地装进去。
⑥进入腊月,大家都在办年货,正是卖粉条的好时机。原本父母要一起去卖
粉条,半夜里父亲却头疼得呻吟起来,我让父亲服下止痛片,自告奋勇跟母亲去
卖粉条。第二天,天蒙蒙亮,我和母亲把粉条抬上架子车,前拉后推地往街上走
去。我们在街北头停下来,把粉条摆上。等了半晌午,仅来了几个问价的粉条贩
子,但他们出价太低,母亲全都拒绝了。
⑦天阴沉沉的,我们站在北风口上,再加上没有吃早饭,手脚已经冻得失去
知觉。母亲掏出钱让我去买包子。我买了两个,递给母亲一个。母亲把包子装进
口袋。我知道,她是想带回去给弟弟吃。我把我的包子掰一半儿分给母亲。她推
说不饿,我硬塞到她手里。
⑧正吃着包子,一位大哥走过来要买五斤粉条,母亲连忙给他称好。这时,
又来了两位顾客,这个要六斤,那个要八斤。眨眼间,人呼啦一下子围上来,眼
看着母亲忙不过来,我也开始笨拙地帮着她装袋算账,不大一会儿粉条就卖完了。
⑨晚上,全家人围坐在一起,母亲数着钱高兴地说:“今天卖了两百多元,
我们还有两场粉,照这样算,你们姐弟下学期的学费和全家的生活费都有希望
了。”我和弟弟都忍不住欢呼起来,父亲也笑了。
⑩此后,我离家到异乡求学、工作,童年的许多记忆都变得模糊,却始终难
忘那年冬天的红薯粉条。
(选自《穷孩子的学费》,有删改)
8.本文围绕“红薯粉条”回忆往事。请结合全文,参照示例补写横线上的内容。
(4分)
挖红薯:我捡红薯因天黑害怕钻进红薯藤。
(1)取淀粉(1 分):母磨碎红薯父过滤淀粉。(1分)
漏粉:全家齐上阵漏粉一直忙到鸡叫。
(2)晒粉(1分):全家把粉条搓开后晒干。(1 分)
卖粉:我和母亲推车冒着严寒去集市卖粉。
9.文章第⑤段横线处原有一句描写,下面给出的哪一个选项更适合填入?请结合
文章内容,作出判断并简述理由。(4分)
A.那一声脆响,像一记耳光甩到脸上。
B.那一声脆响,像清脆的鸟鸣在耳边响起。
答:A(1 分),耳光打在脸上的声音与绳子断裂时那一声“啪”的脆响相似(1
分),生动形象地写出绳子断掉带给我的巨大打击(1分),引出下文我看到粉
条掉落一地时“气得眼泪直流”(1分)。
10.下面的材料本来是文章第④自然段横线处的内容,作者修改文章时却将这部
分删去,请分析原因。(4分)
烧火时,我和弟弟常常趁父母不注意,偷偷捏两把缸里的粉芡,然后仔细缠
绕在花柴棍儿上,拿到火里烤上一会儿,也不管烫不烫,便吸吸溜溜抢吃着筋道
道、喷喷香的“烧老鳖”。
答:这段材料主要写我和弟弟烤粉芡(1分),表现儿时的趣味与快乐(1分);
第④自然段则是想通过写漏粉时繁琐的过程(1 分),来表现做粉条的辛劳(1
分;如果答到“家人的齐心协力”,给 0.5 分),两者表达的重点不一致,所以
7
{#{QQABQQIEgggAAABAAAhCAwWqCgGQkACAACoGQBAIoAAASRNABAA=}#}
不适合放进去。
11.作者在文章结尾写道“始终难忘那年冬天的红薯粉条”。请联系全文,分析
其中的原因。(6分)
答:①红薯粉条来之不易,工序繁琐,困难重重(1分),让我感受到底层劳动
者生存与生活的艰难(1分)。
②我们做红薯粉条,养活家人,赚取学费(1 分),让我认识到做人需要自力更
生、自强不息(1 分)。
③做红薯粉条过程中全家人相互关爱,彼此分担(1分),让我感受到家人齐心
协力的温暖与关爱(1 分)。
四、语言运用(共 12分)
12.近年来,“跨年”逐渐成为人们辞旧迎新的重要活动。请根据要求,完成下
列题目。
(1)阅读下面材料,分点概括“跨年活动”的意义。(每点不超过 8个字)(4
分)
元旦假期,人们以各种方式辞旧迎新:赏烟火盛宴、听音乐会、观文博艺术
展、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赴一场万人狂欢,丰富多彩的跨年活动增强了生活
的仪式感。相隔异地的恋人有时间甜蜜相伴,许久不见的老友有机会把酒言欢,
忙于工作学习的父母孩子可以共享美好亲子时光……这些跨年活动,使心与心交
流,情与情流转。当新年的钟声敲响,健康、平安、脱单、上岸,一个个热乎乎
的愿望被写进人们的新年关键词里,它们成为人们新一年里学习和工作的不竭动
力。此外,各大卫视精心策划的跨年晚会,不再单纯靠明星吸睛,更兴起了一场
文化比拼,为观众奉上视听盛宴的同时,也为各地的文化提供了展示的平台,让
观众更深地理解了中国文化。
(1)增强生活仪式感 (2)增进情感交流 (3)寄托美好愿望 (4)促
进文化传播(加深文化理解) (一点 1 分)
(2)下列句子选自《中国青年报》的微信公众号于 2024 年元旦节推送的文章,
顺序已被打乱,请你在横线上写出正确的语序(4 分)
①它们的“含金量”,不仅在于语句文采,更在于比黄金更宝贵的信心、勇
气与激情。
②其实,这十多年来,每逢辞旧迎新之际,习近平总书记都会和全国人民一
起回顾过去一年的付出和收获,展望新一年的目标与期盼。
③从“撸起袖子加油干”到“征途漫漫,惟有奋斗”,从“我们都是追梦人”
到“每一个平凡的人都作出了不平凡的贡献”,这些“流行语”不只是一句句话,
更是包括广大青年在内的亿万中国人民干出来、中国大地长出来的生动现实!
④习近平总书记发表 2024 年新年贺词指出:“2023 年,我们接续奋斗、砥
砺前行,经历了风雨洗礼,看到了美丽风景,取得了沉甸甸的收获”。
○4○2○3○1(一点 1分)
(3)写春联是迎接新年的传统习俗。龙年到来之际,七中育才教育集团特向你
征集一幅春联,请根据上联写出下联。(要求:不出现校区名)(4分)
上联:兔追青春梦铺脚下
下联:龙舞育才春闹枝头(内容+形式各 2分)
8
{#{QQABQQIEgggAAABAAAhCAwWqCgGQkACAACoGQBAIoAAASRNABAA=}#}2023~2024 学年度(上)期末学业质量监测
七年级 语文
全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满分 150分,考试时间 120分钟。
第Ⅰ卷、第Ⅱ卷的答案填写于机读卡上对应位置,否则,视为无效答案。
A卷(共 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 24分)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 3分,共 12 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掺.和(chān) 侍.弄(shì) 庇.护(bì) 刨.根问底(páo)
B.粗犷.(guǎng) 确凿.(záo) 狭隘.(ài) 随声附和.(hè)
C.坍.塌(tān) 徘徊.(huí) 凌.乱(líng) 骇.人听闻(hài)
D.澄.清(chéng) 绽.开(zhàn) 哺.乳(bǔ) 拈.轻怕重(niān)
2.下列语句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我静静地躺在床上,心里充满了喜悦,企盼着新的一天快些来到。
B.我趴在岩石上,神情晃惚,害怕和疲劳已让我麻木,我一动不动。
C.舅舅那里有三四只小猫,很有趣,三妹便怂勇着二妹去拿一只来。
D.人身体虽小,但因为是神创造的,看起来有一种管理宇宙的气慨。
3.下列语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这里风景美.不.胜.收., 设计师根据山势水态的不同而见.异.思.迁.的庭院设计,仿
佛自然天成。庭院里建筑群的外观是一模一样的中式风格,内部设计却大.相.径.庭.。
人们行走其间,听啁啾鸟鸣,闻清新空气,不由得眉.开.眼.笑.,心生欢喜。
A.美不胜收 B.见异思迁 C. 大相径庭 D. 眉开眼笑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阅读不仅能接力文明,传承文脉,而且可以帮助我们积累知识。
B.孩子如果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与行为习惯,也就具有了终身学习。
C.能否静下心来阅读,是决定学生理解文章精髓最为关键的因素。
D.学校邀请康辉为乡村孩子朗诵经典,以此激发孩子的阅读热情。
二、课内文言文阅读(每小题 3分,共 12 分)
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 5-8 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学而》)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1
{#{QQABQQIEgggAAABAAAhCAwWqCgGQkACAACoGQBAIoAAASRNABAA=}#}
{#{QQABQQIEgggAAABAAAhCAwWqCgGQkACAACoGQBAIoAAASRNABAA=}#}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 10-12 题。
海岛雨夜
阿成
①半夜时分,豁然被雨声惊醒,叮叮咚咚,叮叮咚咚。哦,这清脆的声音是
雨击打在铁皮房盖上的声音。我已经好久没听到雨点打在铁皮房盖上的声音了。
这久违的声乐唤醒了我对家乡雨境的记忆。
②小时候,我的家在一幢俄式的小二楼上,对面便是一幢幢铁皮房盖的俄式
平房。先前,这种俄式的单体房在这座城市里无处不在。这座被冠以“丁香之城”
“榆树之都”的小邑,成了几万计流亡异乡的俄侨们虚拟的故城,梦寻中的家园。
教堂、钟声、啤酒屋、方石马路、昏暗的桔色路灯、洋式的马车、凄厉的小号声、
雨伞下一双双迷茫的蓝色眼睛,总是在回忆的风雨中,在雨点打在铁皮房盖上的
声音里,时走时停。
③这自然是昨日的梦境了。然而想不到,竟在夜岛的雨声中再次映现了出来。
错落有致的雨点儿激亢地击落在铁皮房盖上,宛若美妙的音乐。这超凡的天籁之
声,自少年时代起,便是上天赋予我魂灵的永恒财富,它们或急或缓,始终珍藏
在我的心底。天怜我,今天身居异乡海岛小客栈里的我哟,竟再一次听到了这来
自天堂的演奏。
④躺在客榻上已了无睡意,那就起来,做一个虔诚听众吧,倾心地聆听着这
海岛上别样的雨声,别样的乐。幸运的是,偌大的椰林院里竟有好几幢铁皮房盖
儿的平房,惟因如此,使得那击落在铁皮房盖儿上的雨点们奏出了一章章高雅清
新的乐曲。这水色的妙音不仅是天作之合,更是来自上天的神曲呵。
⑤那些滴落在泥土上的雨珠,如大提琴似的轻揉,深沉地击打在你颤抖的心
房上。而那些击打在芭蕉阔叶上的雨滴,是将这万道雨丝幻化成了偌大的竖琴,
正在拨动着瀑布似的乐,泉涌似的曲。那些扑落在花蕾与草叶上的雨点儿,一着
叶面,便像顽皮的小精灵,从阔叶与花瓣上逶迤地嬉落下去。你若凝神倾听,便
会欣赏到银钹似的轻弹,让你享有雨中飞翔的畅快。
⑥那些敲打在窗玻璃上的雨点儿呢,像无数个来自天庭的小天使,轮番地敲
打着栈的门、客的窗,然后化做一束束纤细的溪水,蜿蜒地滑去了,似要以这行
为的艺术,水迤的舞蹈,上演荡气回肠的别绪离情。伫立窗前,我如雕像般久久
地向外凝望着,心中久久不能平静。
⑦倏然的,小客栈的外面响起了滚滚的雷声,使得雨们的演奏进入了高潮。
而那一道接踵而来的金色闪电,刹那间照亮了归乡的路,我喃喃地自语道:“啊,
该回家了。”
(有删改)
10.请结合提示,梳理文章内容,补全表格。(3分)
海岛雨迹 听雨感受
雨滴落在铁皮房盖上 (2)
(1) 享受雨中飞翔的畅快
雨敲打在门窗上 (3)
11.请赏析第④段中画线的句子。(3分)
3
{#{QQABQQIEgggAAABAAAhCAwWqCgGQkACAACoGQBAIoAAASRNABAA=}#}
偌大的椰林院里竟有好几幢铁皮房盖儿的平房,惟因如此,使得那击落在铁
皮房盖儿上的雨点们奏出了一章章高雅清新的乐曲。
12.文章的结尾句“而那一道接踵而来的金色闪电,刹那间照亮了归乡的路,我
喃喃地自语道:‘啊,该回家了。’”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五、作文(60分)
13.劳伦兹与动物相伴,走进了多姿多彩的动物世界;史铁生与写作相伴,收获
了自己另一种精彩人生……同学们,在你的成长道路上,一定有些重要的人、事、
物与你相伴。与挚友相伴,能共同成长,收获友情;与书籍相伴,能博览古今,
增长才干;与爱相伴,能学会关怀,懂得感恩。
请以“与 相伴”为标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先补全题目,再作文。②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③要
有真情实感。④不少于 600 字。⑤不得抄袭套作。⑥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和地名。
B卷(50分)
一、诗歌鉴赏(共 4 分)
锦江绝句
清·尉方山
锦里名花开炯炯,花光掩映秋光冷。
渔舟一叶荡烟来,划破锦江三尺锦。
1. 全诗描绘了怎样的锦江秋景?请概括作答。(2 分)
2. 请赏析第三句中“荡”字的妙处。(2 分)
二、文言文阅读(共 12分)
于江年十六,父宿田间,为狼所食。江悲恨欲死。夜俟母寝,潜持铁锤去,
冀报父仇。江眠父所,一狼来,逡巡①嗅之。江不动。摇尾扫其额,又俯首舐其
股。江迄不动。既而欢跃直前,将龁②其领.。江急以锤击狼首,立毙。少间,又
一狼来,如前状。亦毙之。至中夜,杳无至者。忽小睡,梦父曰:“杀二狼,足
泄我恨。然首.杀我者,其鼻白;此皆非是。”江醒,坚卧以伺.之。既明,无获。
至夜复往,亦无至者。如此三四夜。忽一狼来啮其足,曳之以行。行数步,棘刺
4
{#{QQABQQIEgggAAABAAAhCAwWqCgGQkACAACoGQBAIoAAASRNABAA=}#}
肉,石伤肤。江若死者。狼乃置之地上,意.将龁腹。江骤起锤之,仆;又连锤之,
毙。细视之,真白鼻也。江大喜而归,乃告母。
(选自《聊斋志异》,有删改)
注释:①逡(qūn)巡:小心谨慎。 ②龁(hé):咬。
3.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将龁其领. 领: 脖子
B.然首.杀我者 首: 首领
C.坚卧以伺.之 伺: 等候
D.意.将龁腹 意: 打算
4.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6分)
(1)夜俟母寝,潜持铁锤去,冀报父仇。(3分)
(2)江骤起锤之,仆;又连锤之,毙。(3分)
5.同样是蒲松龄笔下人狼斗争的故事,于江和《狼》中的屠户形象有何异同?请
分别概括。(4分)
三、名著及现代文阅读(共 22 分)
(一)名著阅读(4分)
6.下列有关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朝花夕拾》写了鲁迅从幼年到青年的生活道路和心路历程。书中的寿镜吾老
先生和藤野先生都是极质朴方正的好老师。
B.《朝花夕拾》以简洁舒缓的文字描述往事,夹杂着有趣的议论或犀利的批判;
既有温情与童趣,也有对人情世故的洞察。
C.《西游记》中沙和尚在流沙河被收服后,保护唐僧去西天取经,曾为了营救唐
僧,到花果山用激将法使孙悟空答应降妖。
D.《西游记》中孙悟空为了学艺,拜师于菩提祖师,得名孙悟空。后被天庭招安,
封为弼马温,得知职位低卑后返回花果山。
7.神魔小说《西游记》会让你领略想象的无穷魅力,请结合作品补全下面表格的
内容。(2分)
西游记
梳理所经之处 龙宫 幽冥地府 天宫
再现奇异想象 孙悟空向龙王借宝 (1) 孙悟空扰乱蟠桃会
物,拿走如意金箍棒 偷吃仙丹、挑战玉帝
凸显悟空形象 (2)
5
{#{QQABQQIEgggAAABAAAhCAwWqCgGQkACAACoGQBAIoAAASRNABAA=}#}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 8-11 题。(18 分)
红薯粉条
李若
①十二岁那年冬天的一个傍晚,父亲在南山岗地里挖红薯,我帮着把红薯捡
到萝筐里。箩筐装满后父亲先挑回家,我继续在地里捡剩下的红薯。捡完红薯,
父亲还没有回来。天已经完全黑了,四周一片黑黢黢的,树林里不时地传出不知
名的鸟儿的叫声。我越来越害怕,索性钻进红薯藤堆里,把自己藏进去。
②父亲来时没看到我,大声喊着我的名字。我忍不住哭出声来。父亲拉着我
的两条腿,把我从红薯藤堆里拽出来,用粗糙的手替我擦去眼泪。
③收完红薯就要提取淀粉了。母亲先用水把红薯冲洗干净,再用石磨磨碎。
父亲用滤布把渣从淀粉中分离出来。第二天,滗去上面的清水,下面白色的就是
淀粉了。取淀粉时轻轻削去下面的泥沙,让粉在太阳下晒十来天,等粉完全干透
就可以漏粉了。
④漏粉那天,全家大小齐上阵。我和弟弟在灶前烧火,保证大锅里的水始终
沸腾。 母亲把红薯粉在盆里和成大粉团。父亲一只手端着瓢,另一只
手击打着瓢里的粉团。粉条从瓢眼里钻出来,不疾不徐地落到锅里。不一会儿,
在锅里烫熟了的粉条就漂起来了。母亲用长筷子把它们夹起来,再用另一只手接
住。母亲连续夹几次,手里就捏着一大把粉条。把烫手的粉条放进水里冷却,最
后再捞起来搭在木杆上,漏粉才算完成了。那天,我们一家忙到鸡叫,才漏了两
百来斤粉条。
⑤第二天早上,父亲在空地上钉好树桩,拉上绳子。母亲把粉条抬出去,挂
在绳子上,再用木叉顶起来。这时粉条都粘成一团了,必须在太阳出来之前把它
搓开。冬天气温本来就低,再用手揉搓冰冷的粉条,只一会儿,我们的手就冻僵
了。好不容易把所有的粉条都挂在绳子上了,突然,绳子“啪”的一声断了,粉
条全跌落到地上。那一声脆响, 。我气得眼泪直流:“怎么就这么难呢?
上天就是这么照应穷人的吗?”母亲叹了口气,重新拉上绳子,又和父亲把粉条
抬起来挂上去。到了傍晚,粉条晒干了。父亲忙着往回背,我和弟弟蹲在地上拾
掉在地上的碎粉条。母亲将蛇皮口袋重新缝制,改成更大的包,再把粉条一把把
地装进去。
⑥进入腊月,大家都在办年货,正是卖粉条的好时机。原本父母要一起去卖
粉条,半夜里父亲却头疼得呻吟起来,我让父亲服下止痛片,自告奋勇跟母亲去
卖粉条。第二天,天蒙蒙亮,我和母亲把粉条抬上架子车,前拉后推地往街上走
去。我们在街北头停下来,把粉条摆上。等了半晌午,仅来了几个问价的粉条贩
子,但他们出价太低,母亲全都拒绝了。
⑦天阴沉沉的,我们站在北风口上,再加上没有吃早饭,手脚已经冻得失去
知觉。母亲掏出钱让我去买包子。我买了两个,递给母亲一个。母亲把包子装进
口袋。我知道,她是想带回去给弟弟吃。我把我的包子掰一半儿分给母亲。她推
说不饿,我硬塞到她手里。
⑧正吃着包子,一位大哥走过来要买五斤粉条,母亲连忙给他称好。这时,
又来了两位顾客,这个要六斤,那个要八斤。眨眼间,人呼啦一下子围上来,眼
6
{#{QQABQQIEgggAAABAAAhCAwWqCgGQkACAACoGQBAIoAAASRNABAA=}#}
看着母亲忙不过来,我也开始笨拙地帮着她装袋算账,不大一会儿粉条就卖完了。
⑨晚上,全家人围坐在一起,母亲数着钱高兴地说:“今天卖了两百多元,
我们还有两场粉,照这样算,你们姐弟下学期的学费和全家的生活费都有希望
了。”我和弟弟都忍不住欢呼起来,父亲也笑了。
⑩此后,我离家到异乡求学、工作,童年的许多记忆都变得模糊,却始终难
忘那年冬天的红薯粉条。
(选自《穷孩子的学费》,有删改)
8.本文围绕“红薯粉条”回忆往事。请结合全文,参照示例补写横线上的内容。
(4分)
挖红薯:我捡红薯因天黑害怕钻进红薯藤。
(1)
漏粉:全家齐上阵漏粉一直忙到鸡叫。
(2)
卖粉:我和母亲推车冒着严寒去集市卖粉。
9.文章第⑤段横线处原有一句描写,下面给出的哪一个选项更适合填入?请结合
文章内容,作出判断并简述理由。(4分)
A.那一声脆响,像一记耳光甩到脸上。
B.那一声脆响,像清脆的鸟鸣在耳边响起。
10.下面的材料本来是文章第④自然段横线处的内容,作者修改文章时却将这部
分删去,请分析原因。(4分)
烧火时,我和弟弟常常趁父母不注意,偷偷捏两把缸里的粉芡,然后仔细缠
绕在花柴棍儿上,拿到火里烤上一会儿,也不管烫不烫,便吸吸溜溜抢吃着筋道
道、喷喷香的“烧老鳖”。
11.作者在文章结尾写道“始终难忘那年冬天的红薯粉条”。请联系全文,分析
其中的原因。(6分)
四、语言运用(共 12分)
7
{#{QQABQQIEgggAAABAAAhCAwWqCgGQkACAACoGQBAIoAAASRNABAA=}#}
12.近年来,“跨年”逐渐成为人们辞旧迎新的重要活动。请根据要求,完成下
列题目。
(1)阅读下面材料,分点概括“跨年活动”的意义。(每点不超过 8个字)(4
分)
元旦假期,人们以各种方式辞旧迎新:赏烟火盛宴、听音乐会、观文博艺术
展、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赴一场万人狂欢,丰富多彩的跨年活动增强了生活
的仪式感。相隔异地的恋人有时间甜蜜相伴,许久不见的老友有机会把酒言欢,
忙于工作学习的父母孩子可以共享美好亲子时光……这些跨年活动,使心与心交
流,情与情流转。当新年的钟声敲响,健康、平安、脱单、上岸,一个个热乎乎
的愿望被写进人们的新年关键词里,它们成为人们新一年里学习和工作的不竭动
力。此外,各大卫视精心策划的跨年晚会,不再单纯靠明星吸睛,更兴起了一场
文化比拼,为观众奉上视听盛宴的同时,也为各地的文化提供了展示的平台,让
观众更深地理解了中国文化。
(2)下列句子选自《中国青年报》的微信公众号于 2024 年元旦节推送的文章,
顺序已被打乱,请你在横线上写出正确的语序。(4 分)
①它们的“含金量”,不仅在于语句文采,更在于比黄金更宝贵的信心、勇
气与激情。
②其实,这十多年来,每逢辞旧迎新之际,习近平总书记都会和全国人民一
起回顾过去一年的付出和收获,展望新一年的目标与期盼。
③从“撸起袖子加油干”到“征途漫漫,惟有奋斗”,从“我们都是追梦人”
到“每一个平凡的人都作出了不平凡的贡献”,这些“流行语”不只是一句句话,
更是包括广大青年在内的亿万中国人民干出来、中国大地长出来的生动现实!
④习近平总书记发表 2024 年新年贺词指出:“2023 年,我们接续奋斗、砥
砺前行,经历了风雨洗礼,看到了美丽风景,取得了沉甸甸的收获”。
(3)写春联是迎接新年的传统习俗。龙年到来之际,七中育才教育集团特向你
征集一幅春联,请根据上联写出下联。(要求:不出现校区名)(4分)
上联:兔追青春梦铺脚下
下联:
8
{#{QQABQQIEgggAAABAAAhCAwWqCgGQkACAACoGQBAIoAAASRNABA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