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教版 《数控车床加工技术》项目三任务四 内孔及内锥的加工教案(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高教版 《数控车床加工技术》项目三任务四 内孔及内锥的加工教案(表格式)

资源简介

《数控车床加工技术》项目三任务四 内孔及内锥的加工
教学理念、特色与亮点
随着省中职教学改革的推进和深化,我校数控专业响应号召,将逐步建立数字化实训车间,充分利用数字化技术、信息化技术、互联网技术进行教学,让学生能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掌握操作技能,是教学改革过程中的一次有益尝试。
教材内容围绕数控专业《数控车床加工技术》课程项目三任务四中的内容,将现代信息技术融入教学过程,通过立体书城APP和立体教材的使用,扩充课堂容量,完成内孔车刀的安装、对刀、磨耗的建立、零件加工等知识点和技能点的学习,并可以完成多次操作,使学生精熟这几项技能。
教材分析与处理
本课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 《数控车床加工技术》 2010版中的项目三任务四中内容。共四个工作内容,第一个工作内容,每位同学要自学上机床前的安全常识、钻中心孔和钻孔的方法并进行了实操,第二个工作内容,重点是运用G71循环指令编写内孔程序并进行了实操模拟。第三个工作内容,重点掌握的是内孔车刀的安装及内孔车刀的对刀方法,同时要了解磨耗的建立及零件加工过程。第四个工作内容,重点内容是工件尺寸的测量和磨耗调整后的加工,及完成机床的清洁清扫、整理整顿工作。本节课是第三个工作内容,是整个任务过程中的重要一环,目的是让学生按照自学的内孔车刀安装和对刀方法,进行实操,并完成零件的成型加工,提高学生的动手和操作能力。
本次课学习依托立体教材,将枯燥的文字学习转变成可看可听的视频、三维动画等文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分析
职业中专学生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在初中时期成绩不是很理想,有挫折感、信心不足,按照以往方式,让学生去预习、自学传统教材的内容,总是缺乏兴趣,学习非常被动,而本次课程学生利用手机、平板电脑通过立体教材APP和教育资源平台,就可以完成预习和评价工作,通过任务书可以完成自主学习和操作,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
教师是学生任务实施的组织掌控者,可以通过APP查看学生预习工作的完成情况,布置任务,巡视学生操作过程中的情况,评价学生动作是否规范,解决学生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通过互联网技术展示风采和问题并交流心得。
四、教学评价
1.课上评价 教师通过照片、实物等,完成学生任务实施过程的点评
2.课后评价 教师将本次课操作中出现的典型问题放入省教育资源平台教师空间,学生可以留言点评互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掌握内孔车刀的安装方法;
2.学会内孔车刀的对刀方法;
3.理解内孔的加工过程。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
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和操作习惯以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勇于挑战的精神;
3.培养学生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内孔车刀的安装和对刀方法。这是内孔车削加工过程中必须要掌握的方法,也是最基本内容。
教学难点:内孔车刀的对刀方法。内孔加工相对于外圆车削过程,不便于观察、测量、排屑、冷却,系统刚性又相对较差,刀杆又容易和内孔壁发生干涉,车削过程容易出现问题,而这些问题的产生往往与内孔车刀的装刀、对刀方法不当有直接关系。学生通过立体教材对本知识点进行预习,任务实操,互相之间参考学习、多次演练,加深对本技能的认知。
教学准备和场地布置
12台7寸华为平板电脑及配件(平板支架、耳机)、2台80寸互动式平板显示器、12台经济型数控车床及其配套刀具、量具、工具等,教学圆桌、作品展示台、24套立体教材。
八、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组织 设计说明
教 学 引 入 (5分钟) 1.通过浙江省教育资源平台空间。展示上次课钻中心孔、钻孔、程序编写输入模拟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查看学生留言,回答学生提问。 2.撞坏的内孔车刀展示,引入本次课的内容,要正确完成内孔车刀的装夹和对刀; 温故知新,解难答疑。 展示撞刀的情况引起重视和警惕,引入本次课内容。
任 务 实 施 (38分) 一、分解任务及各任务注意事项 (4分钟) 1.将内孔车刀装入刀套导座(内孔车刀伸出量) 2.将刀套导座装到车床刀架 (中心高和平行轴线) 3.内孔车刀的对刀 (X16,Z2 定位点检验) 4.磨耗的输入和自动加工 (磨耗-0.3输入) 细分任务,提醒学生操作过程中注意事项。
二、实训环节(34分钟) 1.整队进机床工位,服装的整理。(1分钟) 教师简要说明,检查完毕后,进入实训区域。 2.将内孔车刀装入刀套导座。(甲同学先操作,乙同学对照立体书城视频,视频要与甲同学同步,检验甲同学操作是否有误,甲同学如有不明白的操作,可以询问乙同学)。甲学生安装完毕后,乙学生检查伸出量和拧紧情况。(4分钟) 3.完成刀套导座的装夹。(2分钟) 甲同学装夹完后,乙同学目测检验是否平行,刀套位置是否合理。 4.对刀:(8分钟) 甲同学进行对刀操作,乙同学查看对刀视频,并对照视频检查甲同学对刀过程是否存在错误情况并提醒。 5.甲同学调用上次编写的1号程序,输入磨耗(2分钟) 单段自动加工,两位同学检验定位点是否正确。 6.完成加工 (3分钟) 甲同学取消单段,完成加工,测量内径数值,拆下工件和刀套导座,并将工件放在工件展示区。 7.角色互换 (14分钟) 乙同学装上新工件和刀套导座,完成对刀和自动加工。(甲同学拍摄视频,如发现有错误提醒乙,拍摄视频时不可干扰乙同学操作) 8.整理整顿 (2分钟) 两人完成加工后,乙拆下工件,刀具摆放整齐后,回到教学区,完成任务书第八项内容,并预习下节课内容。 (两位教师巡视、拍摄正确操作或者错误操作视频或图片并提醒改正,并解决学生操作过程中出现的疑难杂症。) 以学生为主体:两人分工明确,互相提醒、互相帮助、互相检查,参考学习。 改变了以往操作过程中一个操作,另外的人员无所事事的情况。 加工完成后,工件如有错误可以翻看视频,找出错误原因。 下节课要完成尺寸的控制,只需完成工件整理。
任 务 总 结 (7分钟) 1.展示学生风采(正确的操作与工件的展示)由一位老师将图片已传到大平板上(2分钟) 2.展示不足并分析可能的原因:(5分钟) 表面粗糙度不好 测量的数值不是小0.3左右,误差太大。
课 后 教 学 反 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