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物态变化3-汽化和液化 课件(共59张PPT) 2023-2024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三章 物态变化3-汽化和液化 课件(共59张PPT) 2023-2024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资源简介

(共59张PPT)
第3节 汽化和液化
第三章 物态变化
导入
生活中我们会发现,洒在地上的水过一会就不见了,晾在太阳下的湿衣服不久后也干了。
地上和衣服上的水到哪里去了呢?
导入
(1)在透明塑料袋中滴入几滴酒精,将袋挤瘪,排尽空气后用绳把口扎紧,然后放入热水中。你会看到什么变化?
(2)从热水中拿出塑料袋(或加入冷水),过一会又有什么变化?
(3)怎样解释这些变化?
导入
(1)塑料袋鼓起来。
(2)塑料袋瘪下去。
(3)塑料袋中的液态酒精受热后变成了气态酒精,降温后气态酒精又变成了液态酒精。
一、沸腾
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
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
一、沸腾
我们常将冷水烧开以便饮用,烧开就是将冷水加热到有大量的气泡冒出。
水“开”了这一生活用语在物理学中叫沸腾。
沸腾是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
一、沸腾
实验: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1)提出问题
你认真观察过水的沸腾吗?水沸腾时有什么特征?
水沸腾后如果继续加热,是不是温度会越来越高?
一、沸腾
(2)设计实验
需要用到什么实验器材?
温度计、停表、铁架台、烧杯、酒精灯、石棉网、硬纸板等。
一、沸腾
怎样才能既节约能源又让水尽快沸腾?
①选择温度适当高一些的水来加热;
②烧杯上盖上硬纸板,减少热量散失;
③烧杯中倒入适量的水(不多不少),需要没过温度计的玻璃泡,缩短加热时间。
一、沸腾
如何进行实验?
需要观察的物理现象和测量的物理量有哪些?
相隔多久测量一次温度?
一、沸腾
实验步骤:
①用酒精灯给水加热至沸腾。
②当水接近90℃时,每隔0.5min记录一次温度。
③观察沸腾前和沸腾过程中气泡变化的情况;观察沸腾前和沸腾时汽化在哪些部位发生。
④水沸腾后移去酒精灯,观察沸腾是否会继续进行;再次加上酒精灯,
观察水是否会重新沸腾。
一、沸腾
如何设计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开始实验!
一、沸腾
(3)分析与论证
根据表格中的数据,绘制水沸腾时温度与时间关系的图像。
请其中一个小组展示实验数据。
一、沸腾
水沸腾时温度与时间关系的图像
一、沸腾
①沸腾时水的温度变化情况怎样?
水沸腾前,一开始升温快,快要沸腾时升温慢了;
水沸腾时,水的温度保持不变。
②水在沸腾前和沸腾过程中的气泡变化情况如何?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水沸腾前,形成的气泡上升过程中逐渐变小,未到水面就消失了;原因是气泡上升过程中,水蒸气遇冷液化了。
一、沸腾
一、沸腾
水沸腾时,形成的大量气泡不断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开来,里面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原因是气泡上升过程中不断有水汽化成水蒸气,许多气泡聚在一起,越积越多,体积变大。
一、沸腾
③水沸腾后移去酒精灯,沸腾是否会继续进行?
再次加上酒精灯,水还会重新沸腾吗?这是为什么?
水沸腾后移去酒精灯,沸腾停止;再次加上酒精灯,水会重新沸腾;说明水在沸腾过程中不断吸热,需要用酒精灯持续加热。
一、沸腾
④水沸腾时汽化在哪些部位发生?
水的内部和表面。
⑤水沸腾前烧杯内壁在杯底附近是否附着很多气泡?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是;此处温度较高,水汽化形成气泡。
一、沸腾
(4)交流与评估
总结小组的实验情况,小组派一位代表,说出小组在实验过程中的其他发现及尚未解决的问题。
一、沸腾
各种液体沸腾时都有确定的温度,这个温度叫沸点。
(不同液体的沸点不同)
液体在沸腾过程中不断吸热。
发生沸腾的条件:
(1)达到沸点;
(2)持续吸热。
一、沸腾
阅读小资料“几种液体的沸点”,简单地进行了解。
在实验中,有些小组得出水的沸点不是100℃,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测量时的气压不是标准大气压;实验使用的温度计没有校准;实验误差等。
一、沸腾
着火点是物质可以燃烧的最低温度。
纸的着火点大约是183℃,普通煤炉火焰温度约600℃,酒精灯火焰温度约400~500℃,能用纸做的锅在火上把水烧开吗?
一、沸腾
纸锅烧水:光滑厚纸做成小纸锅,纸锅里装些水,放到火上加热(注意:不要让火苗烧到水面以上的纸),仔细观察,看到了什么现象?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过一会水就会沸腾,而纸锅不会燃烧;原因是水在标准大气压下的沸点是100℃,当水在沸腾时,会不断吸热,并且水的温度始终保持100℃不变,达不到纸的着火点。
一、沸腾
小试牛刀:
1.对甲、乙两种液态物质同时持续加热,其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物质的沸点是80℃
B.乙物质的熔点是60℃
C.甲物质在6﹣10min内不会吸收热量
D.乙物质在4﹣6min内发生沸腾
A
一、沸腾
2.小吕两次煮鸡蛋,第一次在水烧开后继续用“急火”煮,第二次在水烧开后将火焰调小,但仍保持锅中的水沸腾,直到将鸡蛋煮熟,两次操作比较( )
A.第一次省时间
B.第二次省时间
C.两次所用时间基本相同
D.第一次省燃料
C
一、沸腾
3.把盛有水的大试管插入同样装有水的烧杯中,用酒精灯在烧杯底部慢慢加热,如图所示,当烧杯中的水开始沸腾时,试管中的水将( )
A.能达到沸点,但不能沸腾
B.能达到沸点,也开始沸腾
C.不可能达到沸点,且不能沸腾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A
一、沸腾
4.如图,甲容器内盛有水,乙容器盛有下表所列的一种液体;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对甲容器的底部持续加热,一段时间后发现乙容器内的液体沸腾了,则乙容器内盛的液体可能是( )
A.酒精或煤油
B.酒精或液态氨
C.酒精
D.液态氨
物质 液态氨 酒精 水 煤油
沸点/℃ -33 78 100 150
C
一、沸腾
5.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中,某实验小组观察到水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的上升情况如图(a)、(b)所示。
(1)图 是水在沸腾时的情况,实验过程中记录的数据如下表所示:
(a)
一、沸腾
时间/min 1 2 3 4 5 6 7 8 9 10 …
温度/℃ 90 91 93 97 98 98 98 98 98 98 …
(2)绘制出水沸腾时温度与时间
关系的图像:
(3)分析记录的数据可得出:
水沸腾时的温度是 ℃。
98
二、蒸发
洒了水的地面、晾在阳光下的湿衣服,温度没有达到水的沸点,水也会汽化,导致变干。
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汽化现象叫做蒸发。
特点:
蒸发只发生在液体的表面。
蒸发进行得比较缓慢。
蒸发和沸腾是汽化的两种形式。
二、蒸发
(1)把酒精擦在手背上,手背有什么感觉?为什么?
(2)把酒精反复涂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用扇子扇,温度计读数有什么变化?如果温度计上不涂酒精,用扇子扇,温度计读数会变化吗?
(1)擦酒精的位置会感到凉;酒精蒸发吸热。
(2)温度计读数下降,因为酒精蒸发吸热;温度计读数不会有变化。
二、蒸发
液体在蒸发过程中吸热,致使液体及与液体接触的物体温度下降。
应用:
(1)夏天在地面上洒水会感到凉快。
二、蒸发
(2)人们在高温天气里大汗淋漓,汗液蒸发吸热,使体温不致升得太高。
(人体自我保护的生理现象)
二、蒸发
人游泳之后刚从水中出来,感觉特别冷;天热时,狗常把舌头伸出来。你能解释这些现象吗?
水蒸发吸热,导致体温下降。
二、蒸发
刚洗完的湿被子,如何在比较短的时间内晾干?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1)液体表面积大小;
(2)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速度;
(3)温度;
(4)空气湿度。
液体表面积越大、液体表面空气流动速度越快、温度越高时,空气湿度越小,蒸发得越快
二、蒸发
总结蒸发和沸腾的不同点和相同点。
  蒸发 沸腾
不同点 位置 只在液体表面处 同时在液体内部和表面
快慢 缓慢 剧烈
温度条件 任何温度 达到沸点,与气压有关
液体自身温度变化情况 温度降低 温度保持在沸点处不变
现象 不容易观察到 迅速产生大量气泡
应用 制冷,降温 水浴加热,分馏
相同点 物态变化 汽化 吸、放热情况 吸热 二、蒸发
在-10℃的环境中,液体会蒸发吗?
会,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汽化现象。
二、蒸发
小试牛刀:
1.教室内气温为25℃,小吕同学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涂有少量温度与室温相同的酒精,一直用扇子扇,如图能比较正确地反应温度计示数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是( )
D
二、蒸发
2.如图所示,火箭在大气中飞行时,它的头部发热,温度可达几千摄氏度,在火箭上涂一层特殊材料,这种材料在高温下熔化并且汽化,能起到保护火箭头部的作用,这是因为( )
A.熔化和汽化都放热
B.熔化和汽化都吸热
C.熔化吸热,汽化放热
D.熔化放热,汽化吸热
B
二、蒸发
3.夏天,饭菜经常变质,为了防止饭菜变质,在没有冰箱的情况下,小吕从商店买了一块冰,放在饭菜的上面;而小翔则倒一盆冷水,在盆里放两块高处水面的砖头,砖头上搁一只盛有饭菜的比盆小一点的篮子,再把一个纱布袋罩在篮子上,并使袋口的边缘浸在水里,把整个装置放在通风的地方;事实表明,两种办法都能防止饭菜变质,请说明这两种办法的物理原理?哪种方法更好些?
小吕的方法利用了冰熔化吸热的原理;小翔的方法利用了水蒸发吸热的原理;
小翔的方法更好,因为更经济、更方便、更节能。
三、液化
实验表明,所有气体在温度降到足够低时都可以液化。
北方冬天,户外的人不断呼出“白气”。
“白气”是什么物态?
产生“白气”的原因是?
液态;“白气”是人呼出的水蒸气遇到冷空气液化凝结成的小雾滴。
三、液化
生活中的液化现象:
(1)戴眼镜的人从寒冷室外进入温暖室内,镜片会蒙上一层小水珠;
这是室内空气中水蒸气遇到冷镜片液化凝结成的小水珠。
三、液化
(2)清晨,路边的草或树叶上结有露珠;
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凝结成的小水滴。
三、液化
(3)清晨,山间起雾;
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凝结成的小雾滴。
三、液化
小试牛刀:
1.冰棒周围会冒出“白气”,
请解释产生“白气”的原因?
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冰棒周围的冷空气液化凝结成的小雾滴。
三、液化
2.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冰棒周围的“白气”是冰棒自身形成的水蒸气遇到周围的冷空气液化凝结成的小雾滴
B.冬天人们呼出的“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空气液化凝结成的小雾滴
C.夏天,密闭的室内开着空调,窗户玻璃的户外表面上冒出很多小水珠
D.冬天,密闭的室内开着暖器,窗户玻璃的户外表面上冒出很多小水珠
C
三、液化
3.冬天手冷的时候,对着手呵气会感到暖和一些,但是过了一会儿手会感到更冷,对于这一现象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
A.呵出的气体是热气,后来又变成了冷气,所以先暖后冷
B.呵出的气体在手上先汽化放热,后液化吸热,所以先暖后冷
C.呵出的二氧化碳气体在手上先液化放热,后蒸发吸热,所以先暖后冷
D.呵出的气体中的水蒸气在手上先液化放热,后蒸发吸热,所以感到先暖后冷
D
三、液化
4.小吕在厨房中发现:
(1)壶里的水烧开以后,壶嘴上方冒出一团团“白气”,这“白气”实质上是 (选填“固态”、“液态”或“气态”),
小吕仔细观察又发现:“白气”从喷出到消失要经历三个物理过程:
①靠近壶嘴的地方,我们什么也看不见,这是因为壶内水沸腾时产生了大量的水蒸气,
在壶嘴附近由于温度比较 ,仍然保持气体状态。
②水蒸气离开壶嘴一段距离以后, ,形成“白气”。(填物态变化名称)
③“白气”进一步上升,分散到干燥的空气中,发生 现象,我们又什么也看不见了。(填物态变化名称)
(2)冰饮料从冰箱拿出后不久,罐外面会出现一些小水珠,这是由于:
液态

液化
汽化/蒸发
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罐身液化凝结形成小水珠
三、液化
我们知道气体在温度足够低的时候就可以液化,那么有没有可能使气体在常温下,或者在温度不太低的情况下实现液化呢?
注射器内装有酒精气体,注射器口用橡皮塞堵上,向内推活塞时酒精的状态发生什么变化?
酒精通过压缩体积实现液化。
三、液化
在一定温度下,压缩气体的体积也可以使气体液化。
打火机燃烧的是丁烷气体,它是怎样被液化成液体装在打火机里面的呢?将气体液化有什么好处?
压缩气体的体积使气体液化;体积缩小,便于储存和运输。
三、液化
例如:
①火箭中用做燃料和助燃剂的氢和氧,都是以液体状态装在火箭里的。
三、液化
②家庭利用石油加工时产生的可燃气体做饭,这些气体是液化后储存在钢瓶内,称做液化石油气。
三、液化
液化的两种方式:
(1)降低温度。
(2)压缩体积。
三、液化
液化和汽化是相反的过程,液体汽化吸热,气体液化时是放热还是吸热?
气体液化放热。
三、液化
烧菜、做饭时,水蒸气引起的烫伤往往比开水烫伤更严重,这是因为水蒸气和开水的温度虽然差不多,但是水蒸气液化时还要放出大量的热。
应用:蒸熟食物。
总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