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统编版(部编版)必修上册写作:学写文学短评(课件)(共46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高中语文统编版(部编版)必修上册写作:学写文学短评(课件)(共46张PPT)

资源简介

(共46张PPT)
评一斑之彩,见全豹之神
——学写文学短评
学习目标
01
了解文学评论的特点,掌握写作文学短评的基本要求,探讨文学短评的写作方法,学写文学短评。
02
能集中笔墨,深入挖掘诗词作品,做到文辞相契,精叙详议,述评结合,修改完善,编写作品集。
学习重难点
把握文学短评写作的基本要求,写作文学评论,编写文学评论集。
区分文学短评和读后感,把握好“叙”与“议”的比重,编写文学评论集。
重点
难点:
为激发古诗词学习热情,展示语文学习成果,学校拟组织高一各班整理语文学习收获,我们班负责的是文学短评,请结合必修上册第三单元,梳理所学所思,集全班之力,编撰一本文学评论集。
课堂导入
预习任务
1. 阅读统编版语文教材必修上册第69-70页《学写文学短评》,了解文学短评的概念及写作要求。想一想,文学短评与读后感有什么区别呢?
2. 导学案上的三则文学短评语段分别存在哪些问题?
预习反馈
1.短评:“短”是指它篇幅短小,“评”是指在文体上属于议论文的范畴。它短小精悍,言简意赅,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包括社会评论、文学评论、艺术评论。
2.文学短评:是文学评论的一个分支,主要以具体的文学作品为评论对象,并对对象的某一点进行深入品析和阐发,进而得出某个评论性观点。
文学:对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作品进行评论。
短:篇幅短小精悍,字数在300-400字;评论角度小。
评:议论文,要求观点鲜明、结构完整、叙议结合,以议为主。
文学短评与读后感的区别
辨析
评:属于评论体,侧重于分析评价作品思想艺术的优劣高下,带有客观评价的色彩。
感:属于引申体,需要在写作时结合本人实际,联系社会现实,写出自己的感想、体会、收获,主观感发的色彩更为鲜明。
《评<归园田居>(其一)中的隐逸情怀》
《有感于《归园田居>(其一)中的隐逸情怀》
《评“琵琶女”的自诉身世》
《有感于“琵琶女”的自诉身世》
不同
不同
错误示范
幽幽山林里,十余亩田地,八九间草屋,陶渊明的欢歌在悠扬《归园田居》可能是陶渊明躬耕陇亩欢歌中最典型的一首。一百个字带我们游了一遍丘山,赏了一片桃李,尝了一次樊笼里的痛苦享受了一次鱼回故洲、鸟归旧林的自由,远处的村舍依稀可见,村落里飘荡着袅袅炊烟,深巷中传来了几声狗吠,桑树顶有雄鸡不停啼唤。一百来字,字字精妙。
【明确】复述内容——无评。只对原词句作简单翻译,没有观点,没有评论。
一首《归园田居》让我思绪万千,依稀看到一位老者踏着田陌缓缓而归,衣袂飞扬,两鬓繁霜,在官场沉浮蹉跎了半生,终于顺从了本性归问内心所向的草木丘山。开荒南野,方宅十亩,草屋八九,生活简朴清贫,却享受着前所未有的温暖与安宁。陶洲明就是那个人命危浅的时代里一只暮月的倦鸟,一尾孤独的游鱼一棵高做的青松,他勇敢地归于田园找到了灵魂的归宿。而我们呢?在这样一个娱乐至死、浮华喧器的时代里,在这样人潮涌动的快节奏都市中,我们在其中挣扎着流浪,又到何处寻得灵魂的归宿呢?
错误示范
【明确】读后感——重“感”(在写作时结合本人实际,写自己的感想、体会,主观感发的色彩较鲜明。)
《念奴娇·赤壁怀古》由眼前景到思故人,最后抒发自己的感情,环环相扣,一气呵成。词分上下两阕,上阕从眼前赤壁雄奇的江景,联想起古代特别是三国时代的英雄豪杰,侧重抒情。开头从滚滚东流的长江水入笔,用“浪淘尽”把永远奔腾的江水与已经消失了的“千古风流人物”联系起来。“故垒”两句,从泛写怀古转入具体内容,初点题旨。“江山如画”两句,总结上阕,带起下阕。下阕,词人借描写和赞美周瑜及其功业,并引出自己壮志难酬的感慨。“遥想公瑾当年”六句,描写周瑜风流儒雅从容破敌的英姿,苏轼借对风流人物才略、气度、功业的追念,曲折地表达了自己怀才不遇、功业未就、老大未成的忧愤之情,委婉地表达了词人对统治者的怨恨之情,全词婉约。
错误示范
【明确】曲解作品——错评。上阕侧重于写景而非侧重于抒情,词中的确有抒发有志报国却壮怀难酬的感慨,但同时也表现了词人关注历史和人生的旷达之心,而且,此词无论是写景还是抒情,都体现了豪放的风格。
【常见误区小结】
1.无评——单纯对内容的复述。即只对原词句作简单的翻译,没有观点,没有评论。
2.错评——曲解作品,对作品内容及情感理解有误
3.浅评——只抓住表面的印象,浅表性地进行评论
4.散评——面面俱到。文学短评在很短的篇幅中,不可能涉及很多头绪,只能集中于某一个侧面。
学习任务
01
方法指津,
学写文学短评
02
牛刀小试,
写作文学短评
04
百花齐放,
编撰班级作品集
修改完善,
展示优秀作品
03
方法指津,
学写文学短评
学习任务一
文学短评的四大写作步骤
阅读
定题
评论
写作
须细
宜小
贵透
语精
方法指津,学写文学短评
1.小处切入,确定选题
(1)文学短评可以聚焦哪些方面进行评论?
写文学短评可从思想内容、艺术手法、构思技巧、语言特色等方面入手,选择作品内容或者作品形式的某一个特点进行评论。
参考角度
1.赏析作品的主题
评析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分析作品运用了哪些主要的表现手法,表现一个怎样的主题思想,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指出作品有何积极意义或局限性。
文学作品的形象指的是文学作品中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能激发人们感情的生活图案,通常指文学作品中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征。
作品人物形象
一是揭示人物的典型意义。
二是简要分析人物主要的性格特征。
2.分析作品的形象
作品的艺术手法
表达方式
表现手法
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说明
叙述方式
描写方式
描写技法
抒情方式
修辞手法
想象、联想、象征、渲染、烘托、对比、以小见大、先抑后扬、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寓情于景
顺叙、倒叙、插叙、补叙
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环境描写
以动衬静、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声色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
比喻、比拟、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对比、夸张、反语、双关、互文、反复。
3.赏析作品的艺术手法
作 品
构思技巧
写作思路
行文线索
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一方面到几方面。
层次结构
结构方式
选材特点
行文布局
时间、地点、人物、事物、事件、情感。
总—分—总、总—分、分—总、分—分
纵式结构、横式结构、纵横交错式结构
生动典型、来自生活、新鲜亲切
开门见山、卒章显志、画龙点睛、以小见大、层层深入、过渡自然、前后呼应、伏笔铺垫、欲扬先抑、详略得当。
4.赏析作品的构思技巧
作品的语言
语言特点
语言风格
准确、简练、生动、形象、清新、
绚丽、质朴等。
修辞手法
幽默、辛辣、平实、自然、明快、
简明、含蓄、深沉等。
比喻、比拟、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对比、夸张、反语、双关、互文、反复。
5.鉴赏作品的语言
2.即学即用:读完猜猜这评论的是哪个方面?再给它起个标题。
一部《甄嬛传》,犹如一部小《红楼梦》。深受传统文化熏陶和浸染的作者吴雪岚,在有了小说的整体框架后,对文字进行精巧安排,并巧妙借用古代典籍、唐诗宋词等加以润色,整部书的语言风格和文风都是在向《红楼梦》致敬。人物的语言、形貌、性格、饮食、生活起居等,时时处处都引用意蕴丰厚的古典诗词将其烘托表现得温润通透。殿选时,甄嬛向皇帝解释姓名时缓缓吟道的:“嬛嬛一袅楚宫腰,正是臣女闺名。”倚梅园中,甄嬛默默许下:“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的爱情夙愿,又轻轻喃叹道自己的心境:“愿逆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碎玉轩中甄嬛思念皇帝沉吟道:“我有所思在远道,一如不见兮,我心悄悄。”甄嬛自请出宫修行时向皇帝跪拜道别时含泪吟道:“朱弦断,明镜缺,朝露晞,芳时歇,白头吟,伤离别,努力加餐勿念妾,锦水汤汤,与君长决!”甄嬛与玄清小别三十多天,俩人诗笺往还,从一张机写到九张机,更是言辞精妙、情意缠绵。不单是主角甄嬛,小说中每个人物的文学功底和古典文化底蕴都不容小觑。
加以诗词浸润,更添古典意蕴——评<甄嬛传>中古典诗词的引用
语言方面
2.即学即用:请你为《登高》拟写不同角度的文学短评选题。
(1)主题方面:《从<登高>中看杜甫身世之悲对其作品的影响》《浅谈<登高>中的家国情怀》《赏悲景,感悲情》《一首<登高>,人生愁苦注脚——谈登高颈尾联愁之丰富》
(2)作品形象方面:《浅谈<登高>中杜甫形象》《浅谈<登高>中意象之落木》《浅谈<登高>中意象之长江》《浅谈<登高>中意象之猿鸣》
(3)作品手法方面:《<登高>中的情景交融》《律诗中对偶手法的使用之<登高>》《<登高>中的色彩使用对诗歌情感传达的影响》
(4)作品构思技巧:《<登高>中的起承转合》
(5)作品语言:《<登高>中的押韵》
.......
方法指津,学写文学短评
2.即学即用:下面几个选题,你觉得哪些较为精彩?说明理由。
①《梦游天姥吟留别》意象、手法及情感分析
② 自然乃吾乡:隐喻视角下的《归园田居》
③《登高》文学短评
④ 辛词的用典艺术——以《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为例
⑤ 读《琵琶行》有感
⑥ 千江有水千江月——论苏轼词中“月”意象
⑦ 崇高与秀美——试比较《念奴娇 赤壁怀古》与《声声慢》的美学意蕴




选题独特,且具有研究价值,切口较小,易于深入开掘。其选题模式可概括为:研读单篇,精选评论点;比较多篇,求同存异。
其他选题较为宽泛,评论方向不够明确,可能流于读后感、漫谈等。
方法指津,学写文学短评
2.依据选题,搭建结构
(1)研读吴小如教授关于《声声慢》的文学短评,厘清结构。
开头:
1.开门见山,引出观点:用一个肯定的陈述句,选择最有感受的一点。
2.阐释核心概念,指出评论点的内涵,语言表述凝练有文采。
中间:
1.分析论证为主。论据是作品自身,边节录边评论。
2.其它论证方法为辅,如引证法、比喻法、反证法等。
3.适当引申发挥。可以从:主题的社会意义、艺术特点的比较等。
结尾:
重申照应开头,进一步明确、深化论点。
方法指津,学写文学短评
2.依据选题,搭建结构
(2)即学即用:请从精彩选题中选择一个,为其搭建写作结构。
示例:《千江有水千江月——论苏轼词中“月”意象》
首先,开门见山,表明观点:“月”是苏轼词中的重要意象,在不同的词作中具有不同内涵和作用。
其次,阐释核心概念,指出评论点的内涵:苏词“月”意象种类:明月、缺月、暗月等;“月”意象内涵:望月怀远,睹月思人;月下泛舟,雅兴骋怀;月明千里,豁达澄明;“月”意象作用:营造意境,寄托情感,表白心志等。
再次,多层面拆解,多角度剖析:解读苏词中的“月”意象,寻找其物态特征与词人内心世界的契合。
牛刀小试,
写作文学短评
学习任务二
牛刀小试,写作文学短评
1. 小组合作,制定文学短评评价标准。
结合文学短评的基础知识及课前制作好的评价量表,小组内进行交流、讨论,形成一份以小组为单位的评价量表,并派代表进行展示、解说。
注意:评价量表需细致、全面、可评比。
A类 B类 C类 分数 (自评) 分数
(互评)
文本解读深入度 (30分) 理解深入、分析透彻、评价客观中肯。 理解准确、分析围绕切入点,评价有一定的合理性。 理解浅显、分析脱离文本、评价较主观。
评论角度 (30分) 能从主题思想、形象、艺术手法、构思技巧、语言等角度细化,切入点具有典型性、适切性和新颖性。 能从主题思想、形象、艺术手法、构思技巧、语言等角度细化切入点,具有一定的典型性。 选取的角度比较泛化或局限,没有针对性,不利于深度挖掘文本内涵。
叙议结合紧密度 (30分) 能综合运用复述、翻译、直接引用、介绍等就切入点进行叙议。叙述精当,议论精辟。 基本能转译诗歌的内容,并围绕切入点进行叙述,叙议有机结合。 只叙不议,或只议不叙,或二者,兼有但缺乏逻辑关联。
其他减分项 (10分) 标准:字数不够,缺标题,错别字,用错标点减分。 ①作文在601-800字之间,分别减1-4分,每少50字减1分,低于600字降等处理。②作文缺标题扣2分。③每3个错别宇扣1分,重复不计,最多扣2分。④每用错3处标点扣1分,最多扣2分。
评分 /
文学短评评价量表 作文标题: 作文作者: 诊断同学签字:
类别
评价标准
牛刀小试,写作文学短评
2. 阅读导学案上的有关《琵琶行》中描写音乐的评论评论,根据小组制定的文学短评评价标准作出点评。
亮点评价
一是精心选点,以小见大;
二是切口虽小,挖掘颇深;
三是论据充分,评论深刻。
同时能够做到“叙”“议”有机结合,是一篇规范的、有深度的、有见解的文学短评。
牛刀小试,写作文学短评
3.从本单元选择一首诗词,就你感触最深的一点,运用本节课所学的方法,写作一则文学短评。
优秀的古诗词作品往往蕴含着深刻的意蕴和独特的艺术匠心,反复阅读、细细品味,都能读出不一样的味道。阅读文学作品,从自己的感受出发,用简要的文字把自己对作品的感受、理解、分析和评价写出来,这样有利于梳理、积累个人的阅读经验,领悟创作、鉴赏的规律,提升我们的文学审美能力。本节课我们一起来品读同学们撰写的文学短评佳作,见贤思齐,修改完善作文,并编撰成册。
课堂导入
修改完善,
展示优秀作品
学习任务三
作文修改
1.小组互评,每篇作文至少邀请两名同学根据文学短评评价标准进行评价,并根据同学的建议,修改完善作文。
2.小组推选出精彩选题及佳作,说明推荐理由,并在全班范围内进行展示。
精彩选题
1.从《短歌行》看曹操的人才意识
2.以质朴的语言书写淳朴的田园——《归园田居》的语言特点
3.奇幻梦境——谈《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想象
4.一联中含有八意——谈《登高》颈联情感的丰富性
5.化抽象为具体——《琵琶行》音乐描写的技巧
6.《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对比手法
7.言简而意丰——《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用典
迷离惝恍,气势恢宏
——《梦游天姥吟留别》之天姥山塑造技法短评
《梦游天姥吟留别》在塑造天姥山形象时极具特色,为人称道。
衬托,开篇便见比较。而且在作者笔下,与传说中的仙山相比,天姥山也丝毫不差。这短短的两句话,就将天目山赋上了一层传奇色彩。“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正所谓心之所向,梦之所往。由此也表达出了诗人对天姥山的热爱与向往。
夸张、想象,引起读者的联想和共鸣。诗人虽从未见过天姥山,但凭借自己卓越的想象力与对天姥山的热爱描绘出“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等宏大壮阔的景象。令天姥山尽显神秘、迷人的奇幻形象。山路盘曲,石径盘旋,暮近黄昏的时候,诗人微倚在山腰石头上轻轻拭汗,这场景虽是虚写,却如此生动真实,令人赞叹不已。同时又巧用仙人,描绘仙境。在诗人心中,这是里一个神仙居住的地方,因此才可以与瀛洲相比。“霓为衣兮风为马”“虎鼓瑟兮鸾回车”两句话就将仙人不俗的气质和形象勾勒了出来,同时又将天姥山彻底地升华至仙山一列,使这里变得仙气缭绕,引发人们对观赏这仙境的渴望与向往。
借助时间,实假似真。从“湖月照我影”到“半壁见海日”再到“迷花倚石忽已暝”从夜晚到清晨再到黄昏作者却未能登顶。侧面衬托出了天姥山的高耸。天姥山的高度,在整篇诗中并未起到,但通过这些细节,深刻的显示在人们的脑海里。仅从时间的变化,就让人记忆犹新。诗人虽是“梦游”,却写得比实感更令人震撼,令人神往。
佳作展示
亮点一:评论语言准确严密、生动鲜明。
亮点二: 选点精准,评论透彻。
善用白描
——评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陶渊明的诗是情、景、理的统一,既富有意境,又有情趣、理趣。他的诗中有许多描写景物的诗句,他用家常话写家常事,写得诗意盎然,给我们带来丰富的想象。
创作时,他善用白描和写意的手法勾勒景物,点染环境,并注意意象的整体把握和构图的和谐统一,因而能够创造出似浅而实深的高远意境。如《归园田居(其一)》,“方宅十余亩”以下八句是写景,前四句写近景,后四句写远景:近景用“桃李”略加点染,便使整个景色跃然纸上,灵动起来;远景乃一幅静态画面,用“狗吠”“鸡鸣”点缀,使整个画面充溢勃勃生机。
而从全诗看,田园景象如此幽静而美好,与“尘网”般的世俗、“樊笼”般的官场形成鲜明对照,表现了“性本爱丘山”的陶渊明“复得返自然”后的喜悦。梁启超说:“《归园田居》只是把他的实历感写出来,便成为最亲切有味之文。”这个评论可谓一语中的。陶诗的许多写景名篇都具有类似特点,表现了诗人的非凡功力。
佳作展示
亮点一:文学知识丰富,文本内容充实。
亮点二: 评论语言流畅简洁、生动鲜明。
百花齐放,
编撰班级作品集
学习任务四
百花齐放,编撰文学评论集
思考“我能为编撰工作做什么”,根据个人意愿及所长,将编撰工作进行细化。
(1)编辑小分队:负责收集、整理班级作品,将作品进行分类编辑,撰写序言、后记及每辑导语等,力求作品集具备阅读及参考价值。
(2)装帧小分队:负责设计封面、版式、页眉页脚等,力争清晰、美观。
(3)校对小分队:负责校对成稿,有不确定的及时讨论或请教老师定夺,力求内容准确,不出现知识性错误、错别字、语病等。
(4)宣发小分队:文学评论集编撰完成后,分别以电子版和纸质版的形式进行展示,电子版可发布在学校论坛、贴吧,班级空间、QQ群等;纸质版可存放在学校阅览室进行赠阅。
(5)舆情小分队:通过不同渠道,密切关注各方反馈,有条件的话,在再版时继续完善。
你将加入哪个小分队?
请把你承担的任务完成好。
课堂总结
本节课我们既学习了文学短评方面的理论知识,梳理了文学短评的选题模式与架构方法,还在赏读评价名家评论的基础上,小试牛刀,进行文学短评的写作。希望同学们能够集中笔墨,深入挖掘,做到以小见大,文辞相契,精叙详议,述评结合。集全班之力,汇编成册,记录我们在诗词读写方面的思维火花,纪念我们浸润心灵的读书时光。
拓展延伸
1.课外阅读王国维《人间词话》(叶嘉莹讲评版),增强诗词理论素养,读懂词中的人生境界。
2.课外阅读中华书局《名家讲古诗词鉴赏》,深入了解诗词风格的构成及成因。
作业布置
请你为班级文学评论集取一个名字,写下命名理由或依据,并发表在班级空间。全班交流分享后,根据投票、点赞、评论等情况,最终择取作品集名。
百花齐放
编撰班级作品集
牛刀小试
写作文学短评
方法指津
学写文学短评
评一斑之彩,见全豹之神
——学写文学短评
板书设计
修改完善
展示优秀作品
谢 谢 观 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