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 单元测试-2024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一单元 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 单元测试-2024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资源简介

第一单元 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 单元测试
一、单选题
1.北京时间2023年5月30日9时31分,搭载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六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从神舟五号一飞冲天,到中国空间站遨游苍穹,人们不断探测科学奥秘,求索万物本源,凡此种种,均触及哲学问题。由此可见( )
①哲学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起决定作用
②哲学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③火箭成功发射体现了思维能够正确认识存在
④哲学为航天事业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在哲学史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之间的对立和斗争长期存在,毛泽东称它们为哲学史上的“两个对子”,下列观点能够正确体现“两个对子”对立的是( )
①物是观念的集合——世界是理念的影子
②天不变,道亦不变——有无相生,难易相成
③人病则忧惧,忧惧见鬼出——生死有命,富贵在天
④牵牛要牵牛鼻子——解铃还须系铃人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马克思说:“哲学家并不像蘑菇那样是从地里冒出来的,他们是自己的时代、自己的人民的产物,人民的最美好、最珍贵、最隐藏的精髓都汇集在哲学思想里。”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B.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现
C.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
D.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4.面对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和时代挑战,中国共产党人要时刻铭记不能封闭和终结真理,要随着社会发展、时代演进、实践深化,不断地进行自我革新和完善。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具体实际、历史文化传统、时代要求紧密结合起来,在为人民谋幸福、民族谋复兴和世界谋大同的实践中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这表明( )
①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与时俱进的独特理论品质
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能保持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
③马克思主义哲学坚持科学实践观认识周围世界
④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人们改造世界提供具体方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重视哲学思维、善用哲学方法,是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的鲜明特色。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出领导干部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提高战略思维能力、综合决策能力、驾驭全局能力,团结带领人民不断书写改革开放历史新篇章。习近平总书记重视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因为它( )
①是革命的,是无产阶级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②具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人民性和真理性
③是当今社会和时代的经济、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④是从具体科学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6.杭州亚运会赛会志愿者被称为“小青荷”。“小青荷”这一名称诞生于2016年的G20杭州峰会,取自宋代诗人杨万里的诗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青荷”的谐音是亲和,代表着志愿者微笑的亲和力。“小青荷”的设计理念( )
A.决定了亚运会的举办 B.说明了意识的内容是主观的
C.根源于人的聪明才智 D.是对客观存在的能动的反映
7.下图漫画(作者:郑辛遥)(改编)告诉我们( )
咖啡的印象:魅力在苦味,魔力在香气。
①“印象”是留在人脑并被改造过的咖啡
②“印象”是咖啡刺激人脑后留下的痕迹
③“苦、香”是“印象”产生的物质基础
④“印象”的客观内容是人与咖啡的关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8.2023年7月29日,“尊宝”机器人在成都大运会亮相,为获奖运动员送上奖牌。“尊宝”机器人内置高分辨率地图,集建图、全局路径规划、局部路径规划、障碍物检测、数据融合等于一体,定位精度高、避障灵活,具有讲解、问询、翻译、引领、应急救援等多项功能。由此可见( )
①科技的进步体现了意识的能动作用是巨大的
②拥有自主意识是人工智能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③人工智能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满足人们的需求
④人类能够通过实践创造出符合人的目的的事物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9.2023年12月7日,新华网等媒体报道称我国考察队员在南极格罗夫山发现了一块月球陨石,科学家们深入分析后发现,这是一块复矿碎屑角砾岩,由来自月球高地和月海的不同岩石碎屑组成,是了解月壳的复杂岩性的理想对象,也是我国开展月球样品研究的重要补充对象,可以进一步了解月壳的演化历史。材料启示我们( )
①有了“思维的眼睛”,人类可以逐步解开自然之谜,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②南极格罗夫山上的陨石是主客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③客观实在性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
④自然界是变化发展的物质世界,具有物质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0.2023年12月2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正式发布《2024年春节联欢晚会》主题和主标识,宣布以“龙行龘龘(dá),欣欣家国”为主题,以“龘”字为主标识。“龙行龘龘”形容龙腾飞的样子,昂扬而热烈,生动描摹中华儿女奋发有为、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材料说明( )
①主标识源于创作者的内心感悟,其内容是客观的
②主题蕴含着中华儿女的精神风貌,其形式是主观的
③主题和主标识的设计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能动创造性
④主题和主标识的产生是客观事物在大脑中加工改造的结果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1.“我希望,有朋自远方来,岁月不改其性,红尘不染其心,倾心畅谈,大杯痛饮。我希望长河悠远,岁月无痕,大地不老,阳光普照。”从哲学角度看( )
①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不存在“不改其性”的朋友
②物质的运动具有绝对性,不存在“大地不老”的现象
③物质决定意识,人在红尘面前是无能为力的,“不染其心”是不可能存在的
④物质的根本属性是客观实在性,“岁月无痕”表达的是一种美好的祝福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2.我国将在2025年形成完备的人工影响天气工作体系,人工增雨(雪)总面积超过550万平方公里。人类基于生产生活的需要,希望促使天气向有利方向发展并付诸实践,从而实现了从看天吃饭到知天而作再到向天要水的跨越。实现人工影响天气,说明人能够( )
①创造改变条件,利用规律造福人类
②改造自然规律,以减少灾害的发生
③发挥能动作用,实现人定胜天夙愿
④把握固有联系,有效实现趋利避害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3.近年来,长江流域各省市各部门坚持从长江生态系统整体性和系统性出发,不断完善长江流域管理体系,实现了长江大保护从点位治理向系统治理的转变,为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材料启示我们( )
①把握治理客观联系,按照人们需要建立新的联系
②坚持综合的思维方法,做到协同发力、统筹谋划
③注重系统内部结构优化,实现整体功能的最大化
④立足于关键部分,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4.下列选项与漫画(作者:程远)所体现的哲学道理相同或相近的有( )
①水深鱼极乐,林茂鸟知归
②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③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④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5.当前,我国国家安全法律制度体系日益完备,但也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例如,一些国家安全法律之间衔接协调还不够顺畅,配套地方性立法相对缺失,等等。此外,法律制度日渐完备之后,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重要性更加凸显。材料告诉我们( )
①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就能解决所面临的问题
②既要看到事物的主流,也不能忽视事物的支流
③矛盾具有普遍性与特殊性,二者可以相互转化
④事物的主要矛盾是变化的,要坚持与时俱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6.2023年10月,基于车路协同核心计算单元构建的“感知—计算—通信”路侧边缘智能体系,在北京、武汉、福州高等级自动驾驶示范区部署测试。该智能体系能实时支持双向8车道的十字路口信号灯、激光雷达、路牌路标、气象站等数据的全面感知,也能实现对路口范围的人、车、道路、环境、交通事件的全要素实时监测和分析,从而以“智慧路”赋能“聪明车”,让“聪明车”驶向“智慧路”。“车路云”一体化智能体系( )
①分清矛盾的主次方面,促进汽车与人工智能产业相互统一
②把握联系的各种条件,推动车路协同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③将私家车的个性寓于“车路云”共性中,提升驾驶安全性
④坚持系统思维,立足整体,实现“车路云”融合协同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二、非选择题
1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小题。
材料一 陆九渊认为,“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人皆有是心,心皆具是理,心即理也”。程颢,程颐兄弟认为,“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万事皆出于理”,“天理是万物的本原”。
材料二 “气一元论”,简称气论,是我国古代哲学理论范畴,早在西周已经产生,其核心思想是用一元论来认识世界。“气一元论”的哲学思想认为,其一,气是物质,是构成天地万物的本原(元素);其二,气的运动是物质世界存在的基本形式,由气的运动变化而形成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发生、发展和变化。西晋时期哲学家杨泉提出:“所以立天地者,水也;成天地者,气也。水土之气,升而为天。”
(1)材料一中两位哲学家的说法分别属于什么观点?
(2)材料二集中体现了什么观点?
(3)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各自的根本观点是什么?(选择一个做答)根本分歧是什么?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经典遗传学认为:“水稻自花授粉,自交不衰退,所以杂交无优势”。据此,人们觉得杂交水稻的研究是“伪科学”。但袁隆平坚信水稻是有杂交优势的。根据水稻生长规律,从亲缘性考虑,他带领团队克服重重困难,到云南、海南寻找远缘样本,终于在海南发现一株典型的雄花败育野生稻,从而开启了杂交水稻制种的新局面。经过杂交试验研究,袁隆平彻底推翻了传统理论中的“无性杂交”学说,并系统提出了“水稻亦有杂交优势”的推论。他还创造性地提出了通过培育雄性不育系、雄性不育保持系和雄性不育恢复系的“三系法”途径来培育杂交水稻,从而大幅提高水稻产量的制种路线。
结合材料,运用“探究世界的本质”的知识,说明袁隆平在杂交水稻研究事业上取得成功的原因。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这句富有哲理的话正是中国共产党发展历程的真实写照。中共一大召开后,当时我们党只有五十几名党员。但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已经发生深刻改变。从此,苦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开始掌握自己的命运,谋求民族独立。在百年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不畏艰难险阻,不惧流血牺牲,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浴血奋斗、发愤图强、改革开放,跨过一道又一道沟坎,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取得了令世界刮目相看的伟大成就。今天,中国共产党发展成为拥有9800多万党员的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从嘉兴南湖驶出的一艘小小红船已成为领航中国行稳致远的巍巍巨轮。中国共产党由“简”到“巨”的事实雄辩地证明,代表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代表历史前进方向的新生力量是充满旺盛生命力的,是不可战胜的,中国共产党必将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结合材料,运用事物发展的形式或状态相关知识,谈谈对“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的理解。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新时代十年,我国重点城市PM2.5浓度累计下降57%,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累计下降34.4%,全国地表水水质已接近发达国家水平。同时也要看到生态环境的修复和改善,是一个需要长期付出艰苦努力的过程。我国产业结构偏重、能源结构偏煤、运输结构偏公路等问题尚未根本改变,发展与保护的矛盾仍然比较突出。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任重而道远。
结合材料,运用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知识,说明如何认识“我国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
政治参考答案
1.C
2.C
3.A
4.A
5.A
6.D
7.C
8.B
9.B
10.C
11.A
12.B
13.C
14.A
15.C
16.C
17.(1)陆九渊把人的主观精神当成第一性的东西,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程颢,程颐兄弟把客观精神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其说法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2)材料二中的观点认为“气”是万物之源,把物质的具体形态当作世界的本原,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这一观点只是一种可贵的猜测,没有科学依据;它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了。
(3)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根本分歧: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展开。
18.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人们觉得杂交水稻的研究是“伪科学”。但袁隆平坚信水稻是有杂交优势的。根据水稻生长规律,从亲缘性考虑,克服重重困难终于发现一株典型的雄花败育野生稻,从而开启了杂交水稻制种的新局面。②意识具有能动作用,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能推动事物的发展。经过杂交试验研究,袁隆平彻底推翻了传统理论中的“无性杂交”学说,并系统提出了“水稻亦有杂交优势”的推论。他还创造性地提出了“三系法”途径来培育杂交水稻,从而大幅提高水稻产量的制种路线。③坚持了尊重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有机结合。根据水稻生长规律,从亲缘性考虑,袁隆平带领团队克服重重困难,到云南、海南寻找远缘样本,终于在海南发现一株典型的雄花败育野生稻,从而开启了杂交水稻制种的新局面。
19.①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要求我们重视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浴血奋斗、发愤图强、改革开放,跨过一道又一道沟坎,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②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要求我们要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取得了令世界刮目相看的伟大成就。③事物的发展是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前进。中国共产党由“简”到“巨”的事实雄辩地证明,中国共产党必将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0.①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要求在认识某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但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要抓住主流;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但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②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首先要正确认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要看到已经取得巨大成就,同时也要看到依然面临问题。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处于关键时期,要抓住降碳这个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