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工程制图软件AutoCAD2016》 配套教学教案 分:AutoCAD2016基本知识、基本命令与基本操作 第一讲:初识CAD课题 任务1 认识CAD界面教学目标 软件的启动、文件的新建、打开、保存和关闭。 初识AutoCAD2016工作界面。任务分析 本任务是AutoCAD软件中最基本、最简单的操作。对于初学者来说,可以对照之前学过的其他软件界面进行对比学习;对于之前接触过CAD的用户来说,可以对比“经典界面”进行学习或直接忽略。技能要点 无重点 初识AutoCAD2016工作界面 难点 软件的启动、文件的新建、打开、保存和关闭。教具、学具 计算机教学流程(创设问题情境、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整合拓展、当堂训练、课堂小结)知识能力要点与教师导学行为设计 过程方法与学生学习活动设计 设计说明一、明确任务,我们需要认识它的界面构成、基本设置以及一些基本的操作方法 自主学习与讨论相结合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中学习二、实施任务 1、启动软件 2、创建新图形文件 3、打开图形文件 4、保存图形文件 关闭图形文件 小双击桌面上的AutoCAD 2016的图标,启动AutoCAD 2016,进入AutoCAD 2016的初始界面 单击初始界面中的“开始绘制”图标,或单击“样板”下拉菜单,选择相应的样板进入新图形文件。 选择AutoCAD2016初始界面如图 “打开文件...” 选择下拉菜单栏中的“打开|图形”(快捷键:【ctrl】+O) 快速访问工具栏”中的“打开”图标 单击“应用程序”图标,选择下拉菜单栏中的“保存”(快捷键:【ctrl】+S),或“快速访问工具栏”中的“保存”图标,以当前使用的文件名保存图形;也可以单击“应用程序”图标,选择下拉菜单栏中的“另存为|图形”(快捷键:【ctrl】+【shift】+S),或“快速访问工具栏”中的“另存为...”图标,将当前图形以新的名称保存,弹出“图形另存为”对话框, 单击“应用程序”图标,选择下拉菜单栏中的“关闭”(快捷键:【alt】+F4),或在绘图窗口中单击“关闭”按钮,可以关闭当前图形文件。 通过任务提出所学知识点,问题的提出层层深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了解文件的打开、关闭、保存等基本操作,为后面深入学习打下基础。 小组讨论,保存和另存为的区别6、AutoCAD 2016工作界面小结及 备注 熟悉AutoCAD2016的工作界面 熟练掌握软件的启动、文件的新建、打开、保存和关闭等基本操作。 3、常用的按钮只有22个,使用这些按钮就可以绘制大部分图形了。第二讲:初识CAD课题 任务2 CAD绘图预设及样板保存教学目标 熟悉CAD绘图预设流程 样板文件的保存与调用 了解绘图比例问题任务分析 在作图前都要首先设置图层界限、图形单位、图层特性管理、文字样式、标注样式等几项,为了方便日后的使用技能要点 根据所绘制的图形设置相应的样板。重点 熟悉CAD绘图预设流程 难点 样板文件的保存与调用教具、学具 计算机教学流程(创设问题情境、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整合拓展、当堂训练、课堂小结)知识能力要点与教师导学行为设计 过程方法与学生学习活动设计 设计说明一、明确任务,根据CAD绘图预设流程,设置样板,并学会样板文件的保存和调用。 二、实施任务 1、CAD绘图预设流程 【Step1】设置图形界限。 【Step2】设置图形单位。 【Step3】设置图层。 知识储备与绘制方法讨论 在命令行中输入“LIMITS”→按Enter键→再按Enter键→键盘输入“297,210”→按Enter键。 在AutoCAD中,用户可以采用1:1的比例因子绘图,因此,所有的直线、圆和其他对象都可以以真实大小来绘制 a、置图层名称。 b、设置图层颜色。 c、设置图层线型。 d、设置图层线宽。 初步了解绘图的流程,设置图形单位、图形界限、图层等。【Step4】设置文字样式。 【Step5】设置标注样式。 2、样板的保存。 3、样板的调用。 单击“注释”功能区“文字选项板”中“管理文字样式...” 单击“注释”功能区“标注选项板”中“管理标注样式...” 单击“快速访问工具栏”中的“另存为...”图标,弹出“图形另存为”对话框 单击“文件|新建”,弹出“选择样板”对话框,通过路径选择上一次保存的“××图形样板”,单击“打开”按钮,调用成功 调用样板方便日后作图。小结及 备注 1、为了方便日后的使用,我们可以将相关的设置保存为“样板”,下一次使用就可以直接调用保存的样板了。 2、建议使用1:1的图形比例绘制所有图形(即1个图形单位表示1mm),这样就不用算来算去,方便标注和打印出图。第三讲:直线图形的绘制课题 任务1 直线的相对直角坐标系画法教学目标 了解直线的分类。 了解AutoCAD的坐标系统。 掌握直线的相对直角坐标系画法。 4、掌握线性标注的方法任务分析 本图例是由“直线”构成的图形,包括“水平直线”、“竖直直线”和“倾斜直线”三种,其中“倾斜直线”给出(或算出)水平方向的投影长度(即X轴方向,记作:ΔX)和竖直方向的投影长度(即Y轴方向,记作:ΔY),可以用相对直角坐标系法画出(@ΔX,ΔY)。技能要点 直线(L)重点 掌握直线的相对直角坐标系画法。 难点 理解相对直角坐标系公式参数的含义教具、学具 计算机教学流程(创设问题情境、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整合拓展、当堂训练、课堂小结)知识能力要点与教师导学行为设计 过程方法与学生学习活动设计 设计说明一、明确任务,如图2-1-1所示。 图2-1-1 相对直角坐标系法绘制直线图形 知识储备与绘制方法讨论 从实际出发,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新知讲解 1、自由直线 2、具有一定长度的水平或竖直直线 3、相对直角坐标系法绘制倾斜直线 4.线性标注 三、组织学生讨论,利用所学知识完成图2-1-1 四、任务实施,指导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图形。 完成课本2-1-2小实例 完成课本2-1-3小实例 完成课本2-1-4小实例 认识线性标注 小组讨论,制定绘制方法与步骤 完成绘制,提交成品 任务进行分解,对各知识点进行讲解。 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小结及 备注 1、在AutoCAD中直线可以分为“自由直线”、“具有一定长度的水平或竖直直线”、“具有一定约束的倾斜直线”三类。 2、相对直角坐标系画法公式:@ΔX,Δy 3、左键:主要用于选择图元对象和执行命令。 右键:快捷菜单或回车键功能。 中键有3个功能:①平移视图②缩放视图③视图最大化显示第四讲:直线图形的绘制课题 任务2 直线的相对极轴坐标系画法教学目标 1、了解“点划线”大小比例的调节。 2、掌握直线的相对极轴坐标系画法。 3、掌握编辑工具“镜像”的使用方法。任务分析 本图例是“羊角锤”的一个平面视图,主要由“直线”构成,包括“水平直线”、“竖直直线”和“倾斜直线”三种,其中“倾斜直线”给出直线的长度(记作:L),直线的角度(记作:α),可以用相对极轴坐标系画出(@L<α)。本图例是沿“中心线”上下对称的图形,可以先绘制上半部分,通过“镜像”命令对称复制出下半部分。技能要点 通过“镜像”命令对称复制重点 掌握直线的相对极轴坐标系画法 难点 理解相对极轴坐标系公式参数的含义教具、学具 计算机教学流程(创设问题情境、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整合拓展、当堂训练、课堂小结)知识能力要点与教师导学行为设计 过程方法与学生学习活动设计 设计说明一、明确任务,如教材图图2-2-1 相对极轴坐标系法绘制直线图形 知识储备与绘制方法讨论: 1、相对极轴坐标系绘制直线 2、镜像 讨论明确学习任务。新知讲解 1、相对极轴坐标系绘制直线 如果给定一条直线的长度和角度两个要素,可以用相对极轴坐标系绘制直线,其表达式为:@ L<α。 2、镜像 定义:镜像是指将对象以镜像线对称复制而得到的图形,原目标对象可以保留也可删除。 三、组织学生讨论,利用所学知识完成图 四、任务实施,指导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图形。 【Step1】绘制中心线 【Step2】根据图例绘制上半部分图形 完成课本2-2-2小实例 完成课本2-2-3小实例 学生讨论对任务进行分解 完成课本2-2-4 完成课本2-2-5 讲解相应知识点,任务进行分解,降低绘图难度。 演示镜像工具的使用,对其中的文字镜镜进行重点说明 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Step3】使用“镜像”命令,以中心线为镜像线,镜像图形的下半部分 【Step4】调整中心线的比例及位置 【Step5】:使用“直线”命令,连接 【Step5】:对图形进行相应的尺寸标注 完成课本2-2-6 完成绘制,提交成品小结及 备注 1、相对极轴坐标系画法公式:@ L<α。 2、掌握“镜像”工具的使用方法。 3、掌握点画线的比例显示的调节方法。 4、AutoCAD中图元对象的选择方法。最常用的有三种:①点选②框选③叉选第五讲:直线图形的绘制课题 任务3 直线的辅助圆画法教学目标 了解确定直线的要素。 掌握辅助圆画法的要点。 3、掌握删除、修剪、延伸命令的使用方法任务分析 CAD绘图思路为主,因此我们从介绍绘图思路入手,分析、总结绘图技巧。本图例是由“直线”构成的图形。直线的两要素我们规定为“直线的长度”和“直线的角度(直线与极轴夹角)”,直线构成的图形,可以通过分析直线两要素来确定绘图方案。技能要点 直线(L)、圆(C)、删除(E)、修剪(Tr)、延伸(Ex)重点 掌握删除、修剪、延伸命令的使用方法 难点 掌握辅助圆画法的要点。教具、学具 计算机教学流程(创设问题情境、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整合拓展、当堂训练、课堂小结)知识能力要点与教师导学行为设计 过程方法与学生学习活动设计 设计说明一、明确任务,如图2-3-1所示。 新知讲解 1、修剪 2、延伸 3、删除:从图形中删除对象。 讨论用现有知识如何绘制2-3-1图 1.修剪主要有两种方式,通过实例对比讲解 2.“延伸”是“修剪”的兄弟,两者的用法相同 3.一般情况下,先选择要删除的对象,然后按键盘“Delete键”,删除选择的对象,这种方法比较快捷。 采用有效的教学手段,引导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对教材把握透彻,挖掘深入,处理新颖 知识讲解,始终以学生为主体,自主学习,小组交流讨论三、组织学生讨论,利用所学知识完成图2-1-1 四、任务实施,指导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图形。 【Step1】绘制直线AB=100、直线BC=100。 【Step2】以点A为圆心,以r=120为半径画圆,交直线BC于点C,连接AC。 【Step3】使用“修剪”命令,选择圆为修剪边界,修剪直线BC。将辅助圆删除,绘制完成。并对图形标注尺寸。 小组讨论,制定绘制方法与步骤 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任务分层实施推进了知识的掌握和智力的发展,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小结及 备注 1、掌握直线辅助圆画法的分析过程。 2、掌握删除、修剪、延伸命令的使用方法。 3、了解视图无法进一步缩放或显示全图的方法。第六讲:直线图形的绘制课题 任务4 直线的偏移画法教学目标 1、会使用直线的要素分析图形 2、掌握直线偏移画法的要点 3、掌握偏移命令的使用方法任务分析 直线AB:长度=100,角度=0°;直线AC:长度=40,角度=?;直线BC:长度=?,角度=?,但我们知道点C到直线AB的距离为30。直线AB长度、角度都是确定值,可以优先绘制;直线AC长度40,方向未知,并且点A已确定,所以以点A为圆心,以r=40为半径作圆;点C到直线AB的距离为30,在直线AB的上方做平行线距离直线AB为30,交点C为所求点。技能要点 直线(L)、圆(C)、删除(E)、偏移(O)重点 掌握偏移命令的使用方法 难点 掌握直线偏移画法的要点教具、学具 计算机教学流程(创设问题情境、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整合拓展、当堂训练、课堂小结)知识能力要点与教师导学行为设计 过程方法与学生学习活动设计 设计说明一、明确任务,如图2-4-1所示。 新知讲解 偏移:偏移命令是一种特殊的复制命令 操作方法:选择“默认”功能区“修改|偏移”命令(Offset),或快捷键(O) 分析讨论用现有知识如何绘制图形 按照给定的偏移距离将复制后的新图形平移到某一个指定的位置 温习知识,对已知知识进行总结,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通过任务提出所学知识点,三、组织学生讨论,利用所学知识完成图2-1-1 四、任务实施,指导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图形。 【Step1】绘制直线AB=100。 【Step2】以点A为圆心,以r=40为半径,绘制圆;使用偏移命令将直线AB向上偏移30,与圆交于点C,则点C即为所求点。 【Step3】直线连接AC、CB。 【Step4】删除辅助圆和过点C的直线,绘制完成,标注尺寸。 小组讨论,制定绘制方法与步骤。 问题的提出层层深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活动有任务有目的,结构合理。 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小结及 备注 1、掌握直线的偏移画法的分析过程。 2、掌握偏移命令的使用方法。第七讲:直线图形的绘制课题 任务5 直线的旋转画法教学目标 1、会使用直线的要素分析图形 2、掌握直线旋转画法的要点 3、掌握旋转、圆角命令的使用方法任务分析 图2-5-2是由直线构成的图形,我们通过分析直线的两要素来构建绘图思路。直线AB为确定直线可以优先绘制;直线AC长度未知,可以给定任意长度,方向水平向左;经过点B作一条任意长度的竖直线,然后绕点B顺时针旋转35.5°,即为直线BC的方向。则直线AC与直线BC的交点C即为所求点。技能要点 直线(L)、旋转(Ro)、圆角(F)重点 掌握直线旋转画法的要点 难点 会使用直线的要素分析图形教具、学具 计算机教学流程(创设问题情境、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整合拓展、当堂训练、课堂小结)知识能力要点与教师导学行为设计 过程方法与学生学习活动设计 设计说明一、明确任务,如图2-5-2所示。 分析讨论用现有知识如何绘制图形 小组讨论,制定绘制方法与步骤。 带着任务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中学习,推进了知识的掌握和智力的发展。新知讲解 1、旋转 在编辑调整绘图时,常需要旋转对象来改变其放置方式及位置。使用“旋转”命令可以围绕基点将选定的对象旋转到一个绝对的角度。 2、圆角 给对象加圆角,就是用一个指定半径的圆弧光滑的将两个对象连接起来,可以对圆弧、圆、椭圆弧、直线、多段线、射线、样条曲线和构造线执行圆角命令。 三、组织学生讨论,利用所学知识完成图2-5-2. 四、任务实施,指导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图形。 【Step1】绘制直线AB=100,α=141.5°;直线AC,长度任意,方向水平向左 【Step2】过点B竖直绘制一条直线,长度任意;然后将这条直线绕点B顺时针旋转35.5° 操作方法:选择“默认”功能区“修改|旋转”命令(Rotate),或快捷键(Ro) 操作方法:选择“默认”功能区“修改|圆角”命令(Fillet),或快捷键(F) 通过任务提出所学知识点,问题的提出层层深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活动有任务有目的,结构合理。 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同时在课堂中让学生了解到CAD与数学【Step3】使用“圆角”命令,在Shift模式下,使直线AC、BC交于点C,点C即为所求点 【Step4】根据图例标注相应尺寸 息息相关,使学生对CAD产生了求知欲,对数学的知识也产生了兴趣,从而这样的课堂效果会很好小结及 备注 1、掌握直线的旋转画法的分析过程。 2、掌握旋转命令的使用方法,特别是“旋转参照”的特点和方法。第八讲:圆形对象的绘制课题 任务1 圆的绘制方法教学目标 1、掌握圆的6种绘制方法。 2、掌握两个相切圆圆心距与两圆半径的关系。任务分析 本图例是由“圆”构成的图形,圆心、半径是圆的两个要素,圆心确定圆的位置,半径确定圆的大小。技能要点 圆(C)重点 掌握圆的6种绘制方法 难点 掌握两个相切圆圆心距与两圆半径的关系教具、学具 计算机教学流程(创设问题情境、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整合拓展、当堂训练、课堂小结)知识能力要点与教师导学行为设计 过程方法与学生学习活动设计 设计说明一、明确任务,如图3-1-1所示。 讨论用现有知识如何绘制3-1-1图 采用有效的教学手段,引导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对教材把握透彻挖掘深入处理新颖,新知讲解 用AutoCAD 2016中,提供了6种方法绘制一个整圆 三、组织学生讨论,利用所学知识完成图3-1-1 四、任务实施,指导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图形,对任务进行分解。 【Step1】绘制水平和垂直中心线,并调整中心线的显示比例。 【Step2】“修改|偏移”。 1、“圆心、半径”方式画圆; 2、“圆心、直径”方式画圆; 3、“两点(2P)”方式画圆; 4、“三点(3P)”方式画圆; 5、“相切、相切、半径”方式画圆; 6、“相切、相切、相切”方式画圆; 知识讲解6种绘圆的方法,始终以学生为主体,自主学习,小组交流讨论。 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任务分层实施推进了知识的掌握和智力的发展,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Step3】以点B为圆心,以30为半径绘制圆;采用“圆心、直径”方式,以点A为圆心,分别以20、30为直径绘制圆。 【Step4】捕捉点C、D为直径的两个端点,绘制圆。 【Step5】绘制半径15mm的圆,然后,以垂直中心线AB为镜像线,对刚才绘制的圆镜像。 练习修剪。【Step6】修剪多余图线,为使图形更加美观,可以调整中心线的长度,删除多余的辅助线。 五、课后拓展 布置任务 设两圆的圆心距为D,大圆半径为R,小圆半径为r,两圆外切,则D=R+r,两圆内切,则D=R-r。 分小组完成任务,针对学生基础和学生发展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有条理地将旧知识综合进行运用。小结及 备注 1、掌握圆的6种绘制方法:圆心、半径法;圆心、直径法;两点法;三点法;相切、相切、半径法;三切法。 2、掌握两个相切圆圆心距与两圆半径的关系:设两圆的圆心距为D,大圆半径为R,小圆半径为r,两圆外切,则D=R+r,两圆内切,则D=R-r。第九讲:圆形对象的绘制课题 任务2 圆弧的绘制方法教学目标 了解和运用圆弧的11种绘制方法。 总结得到圆弧的方法。任务分析 本图例是由圆弧和直线构成的图形,圆弧不仅有圆心和半径,而且还有起点和端点。因此可以通过指定圆弧的圆心、半径、起点、端点、角度、方向或弦长等参数的方法来绘制圆弧。技能要点 圆弧(Arc)重点 了解圆弧的11种绘制方法 难点 运用圆弧的绘制教具、学具 计算机教学流程(创设问题情境、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整合拓展、当堂训练、课堂小结)知识能力要点与教师导学行为设计 过程方法与学生学习活动设计 设计说明明确任务,如图3-2-1所示。 讨论用现有知识如何绘制3-2-1图 引导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新知讲解 对提供的绘制圆弧的方法进行讲解。 三、组织学生讨论,利用所学知识完成图3-2-1 任务实施,指导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图形,对任务进行分解。 【Step1】采用“起点、圆心、角度”方式绘制R=100mm的圆弧。 【Step2】使用偏移命令将圆弧向外偏移40mm,直线连接AC、BD。 【Step3】采用“起点、端点、半径”方式绘制圆弧。 1、“三点”方式画弧; 2、指定起点、圆心方式画弧; 3、指定起点、端点方式画弧; 4、指定圆心、起点方式画弧; 5、继续方式画弧; 知识讲解绘圆弧方法,始终以学生为主体,自主学习,小组交流讨论。 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任务分层实施推进了知识的掌握和智力的发展,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分小组完成任务,针对学生基础和学生发展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有条理地将旧知识综合进行运用。小结及 备注 了解和运用圆弧的11种绘制方法。 掌握“起点、圆心、角度”、“起点、端点、半径”的方式绘制圆弧原则及方法。 得到圆弧的方法,除了直接绘制外,还可以通过修剪圆、圆角等命令得到圆弧,关键是通过分析给定的参数,选择最简洁合适的方式绘制,这是我们提高绘图效率的一个途径。第十讲:圆形对象的绘制课题 任务3 椭圆和椭圆弧的绘制方法教学目标 掌握椭圆的3种绘制方法 了解椭圆弧的绘制方法任务分析 本图例是由圆和椭圆弧构成的图形,椭圆弧是椭圆的一部分,可以通过绘制椭圆然后修剪获得;也可以通过给定参数直接绘制椭圆弧。技能要点 椭圆(El)重点 掌握椭圆的3种绘制方法 难点 运用圆弧的绘制实例教具、学具 计算机教学流程(创设问题情境、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整合拓展、当堂训练、课堂小结)知识能力要点与教师导学行为设计 过程方法与学生学习活动设计 设计说明一、明确任务,如图3-3-1所示。 新知讲解 椭圆是平面上到两定点的距离和为定值的点的轨迹;也可定义为到定点距离与到定直线距离之比为一个小于1的常值的点的轨迹。用户可根据不同需要选择不同的画图方式。 讨论用现有知识如何绘制3-3-1图,找出所学知识的不足。 1、“圆心”方式绘制椭圆; 2、“轴、端点”方式绘制椭圆; 3、绘制旋转椭圆: 4、绘制椭圆弧; 引导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知识讲解绘椭圆、椭圆弧三、组织学生讨论,利用所学知识完成图3-3-1 四、任务实施,指导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图形,对任务进行分解。指定起始、终止角度绘制椭圆弧时,角度是指与椭圆长半轴的夹角,逆时针为正,并非与用户坐标系X轴的夹角。 【Step1】在“中心线”层,绘制如图所示的中心线。 【Step2】以点A为圆心分别绘制Φ20、Φ33两个圆;以点B为圆心分别绘制Φ7和R7两个圆。 【Step3】分别采用“圆心”、“轴、端点”两种方法绘制椭圆弧M、N。 【Step4】使用“修剪”命令,将多余的圆弧修剪,并调整中心线的长度,完成图形绘制。 方法,始终以学生为主体,自主学习,小组交流讨论。 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任务分层实施推进了知识的掌握和智力的发展,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分小组完成任务,针对学生基础和学生发展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有条理地将旧知识综合进行运用。小结及 备注 1、掌握椭圆的3种绘制方法。 2、通过实例了解椭圆弧的绘制方法。 3、椭圆或椭圆弧切点的捕捉:将参数pellipse设置为1。第十一讲:含正多边形图形的绘制课题 任务1 内接于圆法绘制正多边形教学目标 掌握内接于圆法绘制正多边形。 掌握矩形的绘制方法。 掌握构造线的使用方法。任务分析 本图例主要由圆和正多边形构成,为了绘图方便,一般先绘制圆形,这样绘制正多边形便于捕捉圆心。在绘制正方形时,需要通过辅助线找出正方形与直线的交点,使用“矩形”命令捕捉“交点”完成。技能要点 正多边形(Pol)、矩形(Rec)、构造线(Xl)重点 内接于圆法绘制正多边形;矩形的绘制方法 难点 运用内接于圆法绘制正多边形教具、学具 计算机教学流程(创设问题情境、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整合拓展、当堂训练、课堂小结)知识能力要点与教师导学行为设计 过程方法与学生学习活动设计 设计说明一、明确任务,如图4-1-1所示。 新知讲解 1、内接于圆法绘制正多边形; 讨论用现有知识如何绘制4-1-1图,找出所学知识的不足。 利用小实例学习绘制正多边形,矩形,认识各命令选项。 引导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知识讲解内接于圆法绘制正多边形,始终以学生为主体,自主学习,小组交流讨论。2、矩形: 三、组织学生讨论,如何利用所学知识完成图4-4-1 四、任务实施,指导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图形,对任务进行分解 【Step1】在“中心线”层,绘制水平和垂直直线; 【Step2】在“粗实线”层,以O为圆心,绘制的圆形;以O为中心点,以“内接于圆”法绘制正六边形; 【Step3】分别用直线连接AB、BC、DE、EF; 分解任务,制定绘图计划 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任务分层实施推进了知识的掌握和智力的发展,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分小组完成任务,针对学生基础和学生发展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有条理地将旧知识综合进行运用。【Step4】绘制经过定点O,与水平X轴成45°的构造线,分别于直线BC、DE交于M、N;使用“矩形”命令捕捉对角点M、N,绘制矩形; 【Step5】以点O为圆心,捕捉正方形一边中点P画圆。 【Step6】标注尺寸。 五、任务拓展 内接于圆法绘制正多边形法的另一个用途是:可以将圆等分。 巩固所学知识小结及 备注 1、绘制正多边形的方法主要有“内接于圆”、“外切于圆”和“边长”3种方式。 2、掌握内接于圆法绘制正多边形。 3、内接于圆法绘制正多边形法的另一个用途是:可以将圆等分。还可以通过旋转正多边形,改变圆等分点的位置。第十二讲:含正多边形图形的绘制课题 任务2 外切于圆法绘制正多边形教学目标 掌握外切于圆法绘制正多边形。 掌握比例缩放对象编辑工具的使用方法。 掌握边长方式绘制正多边形。任务分析 此图例中,根据标注的尺寸,是没办法直接用正多边形绘制的,以由内向外逐层绘制通过“比例缩放”命令,将整个图形缩放给定的尺寸100。技能要点 正多边形(Pol)、比例缩放(Sc)重点 掌握外切于圆法绘制正多边形。 难点 掌握比例缩放对象编辑工具的使用方法教具、学具 计算机教学流程(创设问题情境、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整合拓展、当堂训练、课堂小结)知识能力要点与教师导学行为设计 过程方法与学生学习活动设计 设计说明一、明确任务,如图4-1-1所示。 新知讲解 1、“外切与圆”绘制正多边形:; 讨论用现有知识如何绘制4-1-1图,找出所学知识的不足。 利用小实例学习绘制正多边形,矩形,认识各命令选项。 根据“系统提示” 引导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知识讲解绘椭圆、椭圆弧方法,始终以学生为主体,自主学习,小组交流讨论。2、比例缩放。 三、组织学生讨论,如何利用所学知识完成图4-4-2 四、任务实施,指导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图形,对任务进行分解 【Step1】绘制一个圆,圆心和半径任意。采用“内接于圆”绘制圆内接正三角形,采用“外切于圆”绘制圆外切正四边形。 【Step2】绘制正方形外接圆,采用“外切于圆”绘制圆外切正五边形。 依次指定:输入侧面数(即正多边形的变数)、指定正多边形的中心点(即内切圆的圆心)、外切于圆(C)选项、指定圆的半径(即假想内切圆的半径)的方式进行绘制。 将选定的对象以指定的基点为中心按指定的比例放大或缩小。 分解任务,制定绘图计划 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任务分层实施推进了知识的掌握和智力的发展,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分小组完成任务,针对学生基础和学生发展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有条理地将旧知识综合进行运用。【Step3】标注AB两点的尺寸,然后使用“参照方式”缩放图形。 五、任务拓展 用POLYGON命令绘制正多边形的方法有3种,除了“内接于圆”和“外切于圆”外,还有一种方式是“边长”方式。通过指定正多边形一条边的两个端点来设定正多边形,以第一点到第二点的连线为边,按逆时针方向绘制一个正多边形。 巩固所学知识小结及 备注 用POLYGON命令绘制正多边形的方法有3种:“内接于圆”、“外切于圆”和“边长”方式。 注意“内接于圆”和“外切于圆”中鼠标在正多边形上的位置。 掌握比例缩放对象编辑工具的使用方法,特别是“参照”方式在比例缩放工具中的应用。第十三讲:多段线图形的绘制及编辑课题 任务1 绘制多段线图形教学目标 了解多段线各参数的含义,会使用Pline命令绘制多段线。 认识直线Line命令绘制的连续直线段与多段线Pline绘制的连续直线段的区别。 3、认识多段线的宽度参数和打印线宽之间的区别任务分析 本图例是由“多段线”绘制的,主要根据多段线可以绘制直线和圆弧的组合体,可以设定不同的线宽,并且同一段首末端宽度也可以不相等。技能要点 多段线(Pl)重点 了解多段线各参数的含义,会使用Pline命令绘制多段线。 难点 灵活运用多段线的线宽绘制图形。教具、学具 计算机教学流程(创设问题情境、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整合拓展、当堂训练、课堂小结)知识能力要点与教师导学行为设计 过程方法与学生学习活动设计 设计说明一、明确任务,如图5-1-1所示。 讨论用现有知识如何绘制5-1-1图,找出所学知识的不足。 引导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新知讲解 1、多段线的调用; 选择“默认”功能区“绘图|多段线”命令(Pline)2、多段线操作说明(以直线方式和圆弧方式分别介绍各参数的含义); 三、组织学生讨论,如何利用所学知识完成图5-1-1 四、任务实施,指导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图形,对任务进行分解 五、任务拓展 多段线与绘制多条直线段的区别? 析:直线命令无论绘制多少段,每段都是独立的对象,而多段线无论绘制多少段,它们都是一个整体。 对命令中的直线方式与圆弧(A)方式重点讲 分解任务,制定绘图计划 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任务,重点考察学生对多段线各参数的理解 结合绘图进行讨论。 讲解各选项中参数的含义,加强学生的理解 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巩固所学知识小结及 备注 了解多段线各参数的含义,会使用Pline命令绘制多段线。 多段线与绘制多条直线段的区别:直线命令无论绘制多少段,每段都是独立的对象,而多段线无论绘制多少段,它们都是一个整体。 3、如果对多段线打印宽度有要求的话,必须根据打印比例来设置多段线宽度。第十四讲:多段线图形的绘制及编辑课题 任务2 编辑多段线图形教学目标 掌握多段线编辑的方法; 掌握图形对象“定数等分”的方法; 了解图形对象“定距等分”的方法。任务分析 本图例的整体思路是:先绘制长100mm的直线;使用“定数等分”命令将其平均分成4段;使用“多段线”命令绘制外侧的圆弧部分,通过“编辑多段线”编辑圆弧的不同线宽;最后使用“两点圆”绘制内部的圆。技能要点 多段线(Pl)、编辑多段线(Pe)、定数等分(Div)、定距等分(Me)重点 掌握图形对象“定数等分”的方法; 了解图形对象“定距等分”的方法。 难点 多段线编辑的方法教具、学具 计算机教学流程(创设问题情境、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整合拓展、当堂训练、课堂小结)知识能力要点与教师导学行为设计 过程方法与学生学习活动设计 设计说明一、明确任务,如图5-2-1所示。 讨论用现有知识如何绘制5-2-1图,找出所学知识的不足。 引导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新知讲解 1、编辑多段线:利用“编辑多段线”命令(PEDIT)可以对多段线进行编辑,改变其线宽,将其打开或闭合,增减或移动顶点、样条化、直线化。2、多段线编辑操作说明(介绍多段线各参数的含义); 定数等分:在指定的对象上绘制等分点或在等分点处插入块。 三、组织学生讨论,如何利用所学知识完成图5-2-1 四、任务实施,指导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图形,对任务进行分解 【Step1】绘制直线,长度100mm。将直线分为4等分 【Step2】使用“多段线”命令绘制外部轮廓;使用“圆”命令绘制内部的圆形。 选择“默认”功能区“修改|编辑多段线”命令 调用方式:选择“默认”功能区“绘图|定数等分”命令(Divide),快捷键:Div。 利用图形讲解操作说明: ⑴选择要定数等分的对象。 ⑵输入线段数目或 [块(B)]。 分解任务,制定绘图计划 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任务 讲解各选项中参数的含义,加强学生的理解 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巩固所学知识 任务分层实施推进了知识的掌握和智力的发展,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分小组完成任务,针对学生基础和学生发展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有条理地将旧知识综合进行运用。【Step3】将节点删除,使用“编辑多段线”命令编辑外部多段线轮廓。 【Step4】绘制点画线,修改线型并调整其长度和显示比例,对图形进行尺寸标注并修改尺寸文字。 五、任务拓展 定距等分 定距等分点又称度量点或计量点,与定数等分点命令很相似,但它执行的不是等分对象,而是度量对象,所以它需要输入度量段的长度,而不是等分数。小结及 备注 1、了解多段线编辑各参数的含义,会使用Pedit命令编辑多段线。 2、掌握“定数等分”和“定距等分”的使用方法以及区别。 3、掌握“点样式”的显示方法。 4、掌握连续标注和基线标注的方法。 5、掌握标注文字替代的方法。第十五讲:图形阵列及编辑课题 任务1环形阵列图形教学目标 掌握环形阵列各参数的含义,并会编辑环形阵列图形。 夹点的含义及其编辑方法。任务分析 圆内的图形将圆平均分成6份,所以先绘制直径100mm的圆,然后将圆平均分成6等分,绘制其中一个圆弧,然后使用环形阵列命令,将圆弧绕圆心阵列6个,即可绘制完成。技能要点 环形阵列(Ar)重点 掌握环形阵列各参数的含义,并会编辑环形阵列图形 难点 夹点的含义及其编辑方法教具、学具 计算机教学流程(创设问题情境、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整合拓展、当堂训练、课堂小结)知识能力要点与教师导学行为设计 过程方法与学生学习活动设计 设计说明明确任务,如图6-1-1所示。 讨论用现有知识如何绘制6-1-1图,找出所学知识的不足。 引导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二、新知讲解 环形(极轴)阵列:围绕用户指定的圆心或一个基点在其周围作圆形或成一定角度的扇形排列。 选择“默认”功能区“修改|阵列|环形阵列”命令(Arraypolar)。 讲解各选项中参数的含义,加强学生的理解2、编辑环形阵列图形: 【Method1】夹点编辑。这种方法在上面已经阐述,这里不再赘述。 【Method2】上下文菜单。当选择环形阵列对象时,在菜单选项中会出现阵列的上下文菜单。 【Method3】菜单选项。选择“默认”功能区“修改|编辑阵列”,或直接在命令行输入“Arrayedit”。 组织学生讨论,如何利用所学知识完成图6-1-1 四、任务实施,指导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图形,对任务进行分解 【Step1】绘制直径100mm的圆;绘制圆内接正六边形,将圆平均分成6份。 【Step2】使用“三点法”绘制圆弧,如图6-1-11所示,分别捕捉点B、点A、点C。 【Step3】使用环形阵列,以点A为中心点,将圆弧阵列,如图6-1-12所示。然后将正六边形删除。 结合图形对各命令参数进行学习。 学生分组讨论,确定绘图的方法与步骤。 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巩固所学知识 任务分解实施推进了知识的掌握。 分小组完成任务,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解决讨论要点。小结及 备注 1、掌握环形阵列各参数的含义,并会编辑环形阵列图形。 2、夹点的含义及其编辑方法。第十六讲:图形阵列及编辑教 案课题 任务2 矩形阵列图形教学目标 掌握矩形阵列各参数的含义,并会编辑矩形阵列图形。 掌握路径阵列各参数的含义,并会编辑路径阵列图形。任务分析 先绘制两两相切的圆图形,采用带角度的矩形阵列绘制,然后删掉不需要的部分;使用多段线绘制正三角形,向外偏移,得到外切正三角形;使用比例缩放命令,将正三角形的边长缩放到合适。技能要点 矩形阵列(Ar)、分解(X)、多段线(Pl)、偏移(O)、比例缩放(Sc)重点 掌握环形阵列各参数的含义,并会编辑环形阵列图形 难点 夹点的含义及其编辑方法教具、学具 计算机教学流程(创设问题情境、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整合拓展、当堂训练、课堂小结)知识能力要点与教师导学行为设计 过程方法与学生学习活动设计 设计说明明确任务,如图6-2-1所示。 讨论用现有知识如何绘制6-2-1图,找出所学知识的不足。 引导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新知讲解 矩形阵列:将选定的对象按指定的行数和行间距、列数和列间距作矩形排列复制。 对相关选项进行进行讲解: 关联(AS)/基点(B)/计数(COU)/间距(S)/列数(COL)/行数(R)/层数(L 绘制如下图形理解相关选项卡组织学生讨论,如何利用所学知识完成图6-2-1 四、任务实施,指导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图形,对任务进行分解 【Step1】绘制半径为10的圆; 【Step2】对圆进行“矩形阵列”; 【Step3】编辑矩形阵列,设置行数为1,列数为4,列间距为20; 【Step4】对步骤3图形进行矩形阵列,设置行数为4,列数为1,行间距为20。 【Step5】编辑矩形阵列,将矩形阵列的“轴夹角”改为60° 学生分组讨论,确定绘图的方法与步骤。 讲解各选项中参数的含义,加强学生的理解 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巩固所学知识 任务分层实施推进了知识的掌握。 分小组完成任务,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解决讨论要点。【Step6】将阵列图形“分解”两次(因为阵列了两次,需要彻底分解),不需要的部分删除。 【Step7】使用“多段线”命令,分别步骤三个顶点圆的圆心,绘制正三角形;然后,使用“偏移”命令,将正三角形向外偏移10。 【Step8】将内部三角形删除,使用“比例缩放”命令的“参照”,将正三角形的边长缩放到100。小结及 备注 1、掌握带夹角的矩形阵列的方法 2、注意多段线命令的使用(区别直线的使用) 3、掌握路径阵列的方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