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3张PPT)第三章 晶体结构与性质(单元解读)新人教版 化学 选择性必修二课标要求、教材解读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内容导览教学策略、学生活动模块一 课标要求、教材解读课标要求了解晶体中微粒的空间排布存在周期性,认识简单的晶胞。分子晶体、共价晶体、离子晶体、金属晶体等模型认识晶体的结构特点。知道介于典型晶体之间的过渡晶体及混合型晶体是普遍存在的教材解读第三章 晶体结构与性质本章增加了一些反映学科发展新成就的内容,这些内容都是首次被选进中学化学教材中,主要有物质的聚集状态、晶体结构的测定(晶体X射线衍射法)、准晶、过渡晶体、超分子等内容。这些新增加的内容,都是通过典型例子加以简单的介绍。另外,教材在选材方面,增选了一些与现实生活和科学前沿密切相关的素材,以拓展学生的视野,如等离子体、液晶、离子液体、纳米晶体等。单元解读教材解读内容结构晶体结构与性质晶体配合物超分子晶体的特性晶 胞晶体结构的测定四种典型晶体分子晶体共价晶体金属晶体离子晶体配位键配位化合物超分子的特征教材解读第一节物质的聚集状态物质的聚集状态与晶体的常识晶体晶体的特征晶胞晶体结构的测定教材解读第二节第一部分内容介绍分子晶体。在这部分内容中,主要介绍了两个问题:一是分子晶体的特性;二是分子晶体的结构特征。在分子晶体中,由于分子间作用力比化学键弱得多,因此,分子晶体具有低熔点、硬度小等特性。教材以表格的方式列举了某些分子晶体的熔点,进一步感知分子晶体的低熔点特性。紧接着,教材介绍了分子晶体的结构特征,在阐述分子晶体的结构特征时,分两种情况,即分子晶体中分子间作用力主要是氢键(当然也存在范德华力)和只是范德华力两种情况。本节内容主要包括分子晶体和共价晶体两部分。教材解读第二节第二部分内容介绍共价晶体。在这部分内容中,也主要介绍了两个问题:一是共价晶体的结构特征;二是共价晶体的特性。教材以生活中比较熟悉的金刚石为例,通过图示的方式,介绍了金刚石晶体的结构特征,即每个碳原子以4个共价单键对称地与相邻的4个碳原子结合而形成三维骨架结构。由于共价键的键能较大,因此,高硬度、高熔点是许多有共价键三维骨架结构的共价品体的特性。除金刚石外,教材还介绍了另一种典型的共价晶体SiO2。本节内容主要包括分子晶体和共价晶体两部分。教材解读第三节第一部分内容介绍金属晶体。教材只是简单地描述了金属晶体的结构——就好像很多硬球一层一层很紧密地堆积,每一个金属原子的周围有较多相同的原子围绕着。重点阐述了金属键的本质,运用“电子气理论”解释了金属键的本质,以及金属晶体的性质,如金属键的强弱对熔点和硬度的影响、金属的延展性、金属的导电性等。主要包括金属晶体、离子晶体、过渡晶体与混合型晶体三部分。教材解读第三节第二部分内容介绍离子晶体。由于学生已学过离子键的概念,教材直接给出了NaCl和CsCl两种典型离子晶体的晶胞,以及根据离子间存在着较强的离子键,介绍了NaCl和CsCl具有较高的熔点和沸点。值得说明的是,多年来教材中对离子晶体的一般特性都有一概括性的描述,常描述为:“一般地说,离子晶体具有较大的硬度、较高的熔点和沸点。”而事实并非如此,如存在很多熔点较低的离子晶体。主要包括金属晶体、离子晶体、过渡晶体与混合型晶体三部分。教材解读第三节第三部分内容介绍过渡晶体与混合型品体。过渡晶体是首次引人中学教材的新增内容,要求学生知道过渡晶体是普遍存在的,这类晶体是介于典型晶体之间的晶体。例如,晶体中的化学键既不是纯粹的离子键,也不是纯粹的共价键,这些晶体既不是纯粹的离子晶体也不是纯粹的共价晶体,它们是介于离子晶体与共价晶体之间的过渡晶体。教材以石墨作为混合型晶体的例子,详细介绍了石墨的结构特点和性质。主要包括金属晶体、离子晶体、过渡晶体与混合型晶体三部分。教材解读第四节第一部分内容是配合物。教材通过四个实验中的具体配合化合物,介绍了配位键及其特点、配位化合物的概念。介绍了配位键的形成条件及特征,以及配合物的概念,对于配合物魄结构没有出现内界和外界的概念,教学时可以适当介绍配合物的结构。通过这个实验也让学生对难溶物有个重新认识。紧接着,教材介绍了配合物跟人类生活、生产和科学技术等方面的密切联系和应用。教材解读第四节第二部分内容是超分子。超分子是首次引人中学教材的新增内容,但要求不高。超分子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分子通过分子间相互作用形成的分子聚集体,至于这种分子聚集体以什么样的作用形成超分子,教材没有给出一个肯定的说法。超分子的另一特性是自组装,列举了细胞和细胞器的双分子膜作为例子。因此,教材中介绍了超分子的“分子识别”和“自组装”两个重要特征。模块二 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目标章节 教学目标第一节 物质的聚集状态 与晶体的常识 (1)能说出包含“固、液、气”在内的更多的物质聚集状态。(2)能说出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了解获得晶体的一般途径。(3)了解晶体中粒子的空间排布存在周期性,认识简单的品 晶胞,能计算简单晶胞中粒子的数目。(4)知道X射线衍射实验是测定晶体结构的常用方法。教学目标章节 教学目标第二节 分子晶体与共价晶体 (1)知道分子晶体的结构特点,能借助分子晶体模型说明分子晶体中的粒子及粒子间的相互作用,以及范德华力与氢键对分子晶体结构与性质的影响。(2)知道共价品体的结构特点,认识金刚石晶体中碳原子的三维骨架结构,能借助共价晶体模型说明共价品体中粒子间的相互作用。(3)能结合具体实例,说出分子晶体、共价晶体的粒子间相互作用与其性质(熔点、硬度)的关系。教学目标章节 教学目标第三节 金属晶体与离子晶体 (1)知道金属晶体的结构特点,能借助金属晶体模型说明金属品体中的粒子及其粒子间的相互作用,能从微观的视角来解释金属晶体的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宏观性质。(2)知道离子键的特点,能以NaCl和CsCl为例解释典型离子化合物的某些性质,并能举例说明不同离子晶体的熔点差异。(3)知道介于典型晶体之间的过渡晶体及混合型晶体是普遍存在的。(4)知道晶体中粒子间的各种相互作用力,比较四类典型晶体的构成粒子、粒子间的相互作用与物质性质的关系。教学目标章节 教学目标第四节 配合物与超分子 (1)知道配位键的特点,认识简单的配位化合物的成键特征,能举例说明某些配位化合物的典型性质、存在与应用。(2)认识配位键与共价键、离子键的异同,能运用配位键解释某些沉淀溶解、颜色变化等实验现象。(3)了解从原子、分子、超分子等不同尺度认识物质结构的意义,能举例说明超分子的特征。教学目标章节 教学重难点第一节 物质的聚集状态 与晶体的常识 重点:晶体与非晶体的差异,晶体的自范性、各向异性,结晶的方法。难点:对晶胞的认识。第二节 分子晶体与共价晶体 重点:分子晶体、共价品体的结构特点与性质之间的关系,氢键对分子晶体结构与性质的影响。难点:分子晶体、共价晶体的结构特点,氢键对冰的结构和性质的影响。教学目标章节 教学重难点第三节 金属晶体与离子晶体 重点:金属晶体的结构特点与性质之间的关系,运用电子气理论解释金属性质。难点:金属晶体、过渡晶体和混合型晶体的结构特点和性质。第四节 配合物与超分子 重点:配位键、配合物、超分子的概念,配合物的合成。难点:配合物、超分子的结构特点。模块三 教学策略教学策略内容 教 学 策 略第一节 物质的聚集状态与晶体的常识1.关于晶体与非晶体的教学从教材“晶体与非晶体”正文的第一句话“走进化学实验室”引课,走进探究晶体与非晶体的情境之中,挖掘课本素材背后的新意,展示实验室里的一些常见固体,休现宏微结合。创新在于从宏观(肉眼可见)到微观(电子显微镜)的过程中,发现各种颜色掩盖之下,晶体形态的异同,从而引出晶体结构。教学策略内容 教 学 策 略第一节 物质的聚集状态与晶体的常识2.关于自范性的教学以硫酸铜为线索且贯穿始终,从实物到实验,从自然界到实验室。自范性是晶体能自发地呈现多面体外形的性质,晶体表现出自范性是有一定条件的。例如,晶体的生长速率要适当,并以教材中的天然水晶球里的玛瑙和水晶的形成为例帮助学生理解,同时感受地质学中的化学。对于制备晶体的三条途径,即熔融态物质凝固、气态物质冷却不经液态直接凝固(凝华)和溶质从溶液中析出。教学策略内容 教 学 策 略第一节 物质的聚集状态与晶体的常识3.关于晶胞的教学要重点帮助学生理解晶胞的特征。整块晶体可以看作是数量巨大的晶胞“无隙并置”而成,所谓“无隙”,是指相邻晶胞之间没有任何间隙;所谓“并置”,是指所有晶胞都是平行排列的,取向相同。晶胞是8个顶角相同、三套各4根平行棱分别相同、三套各两个平行面分别相同的最小平行六面体。晶胞只是晶体微观空间里的一个基本单元,在它的上下左右前后无隙并置地排列着无数晶胞,而且所有晶胞的形状及内部的原子种类、个数及几何排列均完全相同。教学策略内容 教 学 策 略第二节 分子晶体与共价晶体1.关于分子晶体的教学一是如何理解氢键对分子晶体结构的影响,二是分子间只存在范德华力时分子晶体结构的特点。干冰和冰的晶体结构特点是分子晶体体结构中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由于冰中氢键的方向性决定了冰晶体的结构特点有其特殊性。氢键的作用力大于分子间的范德华力,所以冰和干冰的性质存在差异。教学策略内容 教 学 策 略第二节 分子晶体与共价晶体2.关于共价晶体的教学在金刚石教学环节,要从碳原子的结构特点出发,即金刚石中的C采取sp’杂化轨道形成共价键来理解金刚石的三维骨架结构,并结合金刚石的实物结构模型或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感受金刚石的三维骨架结构。SiO2是另一种典型的共价晶体,可要求学生注意从分子品体和共价晶品体的不同点加以分析,组织学生认识共价晶体和分子晶体的区别。教学策略内容 教 学 策 略第三节 金属晶体与离子晶体1.关于金属晶体的教学从金属原子结构的视角去认识金属键的本质。金属原子的价电子比较少,有易失去价电子的性质。在金属晶体中,每个金属原子都有机会失去价电子成为金属阳离子,每个阳离子都有机会结合价电子成为金属原子,这些价电子被许多原子或离子所共有,从而把所有的金属原子维系在一起。围绕“电子气”模型,分小组讨论金属具有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的原因,进一步加深结构决定性质的化学观念。教学策略内容 教 学 策 略第三节 金属晶体与离子晶体2.关于离子晶体的教学氯化钠是学生日常生活中真实接触的物质,可以让学生通过生活中的一些实例来概括它的一些性质。可以通过对比CO2、金刚石、NaCl的晶体结构模型或演示多媒体课件,观察并对比三种晶体模型的各自特点,把分子晶体、共价晶体与离子晶体列表进行对比。为了开阔学生的思路,可以让学生观察硫酸铜晶体结构图,从中发现离子晶体中同时还存在共价键和氢键。教学策略内容 教 学 策 略第四节 配合物与超分子1.关于配合物的教学教学时应充分发挥实验的功能,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引导学生探究配合物的结构特点。学生通过[实验3-2]观察一系列盐溶于水前后的颜色变化,比较异同,得知天蓝色是由四水合铜离子引起的。在对四水合铜离子的组成与结构的不断探究中,总结出以“电子对给予一接受”方式形成的配位键,引出配位键和配合物的概念。归纳配位化合物形成的条件:①配体或配位体含有孤电子对,是“电子对给予体”。②中心原子或离子能接受电子对,是“电子对接受体”。教学策略内容 教 学 策 略第四节 配合物与超分子2.关于超分子的教学对超分子的教学要求不高,重点是帮助学生理解超分子的概念。教材中通过案例和图示的方式给出了具体的超分子,结合案例,可以把“杯酚”和冠醚的结构作进一步的介绍。“杯酚”结构看似几个单体“手牵手”围成圈,通过分离C60和C70的原理,理解“杯酚”和C60形成的超分子,感受化学在分子识别上的精确性。冠醚的形状好似皇冠,类似教材图2-13中的皇冠状分子S8。可结合冠醚的分子结构图理解冠醚名称的含义,探究冠醚环上的氧原子在离子识别上的作用。章节 课时第一节 物质的聚集状态 与晶体的常识 3课时第二节 分子晶体与共价晶体 3课时第三节 金属晶体与离子晶体 2课时第四节 配合物与超分子 3课时全章复习 3课时课时建议谢谢欣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