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错点15科学思维与逻辑思维(习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易错点15科学思维与逻辑思维(习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易错点15 科学思维与逻辑思维
易错点15科学思维与逻辑思维
目录
01易错陷阱(3大陷阱)
02举一反三
【易错点提醒1】对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存在认识误区
【易错点提醒2】对演绎推理存在认识误区
【易错点提醒3】对类比推理与归纳推理存在误区
03易错题通关
易错陷阱1:对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存在认识误区
【分析】1.不能对同一对象形成的论断“A”和“非A”同假或同真。
点评:矛盾律表明,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同真,其中必有一假。而排中律表明,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同假,其中必有一真。
2.不能将同一律的基本内容通常用公式“A或者非A”来表示。
点评:合乎逻辑的思维是具有明确性的思维,排中律强调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同假,其中必有一真,基本内容通常用公式“A或者非A”来表示。
易错陷阱2:对演绎推理存在认识误区
【分析】1.不能认为充分条件假言判断所断定的前件和后件的关系是:前件真,后件不一定真。
点评:充分条件假言判断所断定的前件和后件的关系是:前件真,后件就一定真。
2.不能认为在进行相容的选言推理时,如果肯定了选言判断前提中的一部分选言支,结论就可以否定剩下的另一部分选言支。
点评:在进行相容的选言推理时,如果肯定了选言判断前提中的一部分选言支,结论就不能必然地否定剩下的另一部分选言支。
3.不能认为充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形式有两种:否定前件式,否定后件式。
点评:充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形式有四种:肯定前件式,肯定后件式,否定前件式,否定后件式。
易错陷阱3:对类比推理与归纳推理存在误区
1.不能认为归纳推理是从一般性前提推出个别性结论的推理。
点评:演绎推理从一般性前提推出个别性结论的推理;归纳推理是从个别推出一般性结论的推理。
2.不能认为完全归纳推理属于逻辑推理分类中的或然推理。
点评:完全归纳推理属于逻辑推理分类中的必然推理。
3.不能认为提高类比推理的可靠性,前提中确认的属性可以有与结论相互排斥的属性。
点评:提高类比推理的可靠性,前提中确认的属性不应该有与结论相互排斥的属性。
易错陷阱1:对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存在认识误区
【例1】
(2022·全国·高三专题练习)
1.校运会跳高决赛中,1号、5号两位选手激烈竞逐,吸引了全场师生的目光。
甲说:“5号肯定能打破学校跳高纪录。”
乙说:“如果1号能破学校纪录,那么5号也能破纪录。”
丙说:“我看好1号,但不觉得5号能破纪录。”
丁说:“我觉得他俩都能破纪录。”
结果证明,只有一人预测错误。由此推断( )
A.只有1号选手打破纪录 B.两位选手都没打破纪录
C.只有5号选手打破纪录 D.两位选手都打破了纪录
【变式1-1】
(2022·全国·高三专题练习)
2.近日,6岁萌娃因熟背《滕王阁序》获免票游滕王阁的新闻登上了热榜。有人认为,6岁儿童熟诵《滕王阁序》很大程度上是机械背诵,而机械背诵不利于好奇心与想象力的培养,也不利于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假设以下陈述为真,对上文观点反驳最有力的是( )
A.以前曾有4岁的萌娃背《滕王阁序》赢得免票而上热榜的事件
B.小孩子爱背就背,不爱背就不背,只要不是强迫,就没必要较真
C.儿童本来就应该免费游览,而不是等他们熟背《滕王阁序》才免票
D.背通有一定难度的古诗文,可以让孩子养成专注的习惯,激发其好奇心
【变式1-2】
(2022·全国·高三专题练习)
3.2023年4月,“中国首次火星探测火星全球影像图”发布。借助这批影像,国际天文联合会根据相关规则,以中国的历史文化名村名镇命名了火星上的22个地理实体,杨柳青、古田、周庄、漠河等中国地名“刻印”在火星大地,基于上述材料,下列三段论推理违反“同一律”要求的是( )
A.所有的文化名镇都在地球,有的杨柳青是文化名镇,所以,所有的杨柳青都在地球
B.古田是历史名镇,古田是火星地理实体,所以有的火星地理实体是历史名镇
C.有的周庄不是地球地名,有的火星地名不是周庄,所以有的火星地名是地球地名
D.地球上的漠河是地名,火星上的漠河是地名,所以火星上的漠河是地球上的漠河
【变式1-3】
(2023·河南开封·统考一模)
4.课间休息时,两位同学进行了以下对话。甲:下周运动会你参加吗 乙:谁说我不参加 甲:你参加就报项目吧。乙:我要是参加早就报项目了。上述对话中乙的回答( )
A.违反了矛盾律的要求 B.违反了同一律的要求
C.违反了排中律的要求 D.没有违背逻辑思维的要求
易错陷阱2:对演绎推理存在认识误区
【例2】
(2022·全国·高三专题练习)
5.科学家发现喜马拉雅山脉地层有大量水生生物化石,断定喜马拉雅山脉地层曾是古海洋地区。以上表述含有一个三段论推理,下列选项中属于其“大项\小项\中项”的正确组合是( )
①水生生物
②水生生物化石
③古海洋地区
④喜马拉雅山脉地层
A.①③④ B.③④① C.③④② D.④③②
【变式2-1】
(2022·全国·高三专题练习)
6.小海计划海南两日游。爸爸建议,如果不去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就不去东坡书院;妈妈建议,如果不去东坡书院,就去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朋友建议,要么去热带雨林国家公园,要么去东坡书院。下列能同时满足三方建议的选项是( )
A.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和东坡书院都去 B.去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不去东坡书院
C.去东坡书院,不去热带雨林国家公园 D.既不去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也不去东坡书院
【变式2-2】
(2022·全国·高三专题练习)
7.雾凇俗称树挂,玉树琼花,宛若仙境。其形成条件严苛,需要独特的气象条件与自然要素。不同地区形成雾凇的条件存在一定差异,但湿度大、风力小、气温日较差大是形成雾凇的共同条件。以下选项一定为真的是( )
①湿度大、风力小、气温日较差大,所以雾凇产生了
②雾凇产生了,所以湿度大、风力小、气温日较差大
③湿度小或风力大或气温日较差小,所以雾凇没产生
④雾凇没产生,所以并非湿度大、风力小、气温日较差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变式2-3】
(2023·广东·统考二模)
8.2023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指出:“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就没有决策权。”下列对《方案》内容进行的逻辑解读,正确的是( )
①只要进行了调查,就有发言权、决策权
②《方案》的内容中包含有两个联言判断
③有了发言权、决策权,肯定进行了调查
④没有发言权、决策权,肯定没进行调查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易错陷阱3:对类比推理与归纳推理存在误区
【例3】
(2022·全国·高三专题练习)
9.在一次海南黎族传统村落的研学活动中,同学们齐心协力穿过雨林险境,学习传统黎锦技艺,参加农业生产劳动……活动结束时,大家意犹未尽、感叹时光短暂。小谢同学用以下语句表达对本次活动的感悟,其中属于简单枚举归纳推理推出的是( )
A.人心齐,泰山移 B.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C.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D.一寸光阴一寸金
【变式3-1】
(2022·全国·高三专题练习)
10.春天的微风中飘散的不仅仅有花粉,一些植物病毒也可以借着花粉在花与花之间传播。某大学研究团队发现,在农业区采集的花朵携带着100多种不同病毒的基因组片段,而来自人类活动较少的草原上的花朵仅携带12种病毒。该团队认为,如果一块农田的植物物种趋于同质化,就可能使更多的病毒寄居在这里。得出这一结论是运用了( )
A.求同法 B.求异法 C.类比推理 D.演绎推理
【变式3-2】
(2022·全国·高三专题练习)
11.漫画《相似》(作者:张昕)告诉我们( )
①相同或相似属性越多,类比的可靠性越高
②相同属性越接近本质属性,类比的可靠性越高
③事物的属性之间既有相似性,也有差异性
④类比要在比较的基础上得出新的结论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变式3-3】
(2024·全国·校考模拟预测)
12.对该诗诗句理解正确的是( )
①“夕照红于烧,晴空碧胜蓝”——采用类比推理描述晚霞和晴空的美丽景色
②“兽形云不一,弓势月初三”——采用形象思维生动、形象、逼真地描绘云和月
③“雁思来天北,砧愁满水南”——运用联想思维由鸿雁南飞想到了戍边的亲人
④“萧条秋气味,未老已深谙”——运用不完全归纳推理得出对萧瑟秋意的认识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3.辐照食品是利用放射性射线照射过的食品。最近有传言,辐照食品不可食用。某同学认为这一传言正确,并作出如下推理:核辐射食品是与放射性射线有关的,辐照食品也是与放射性射线有关的,所以,辐照食品就是核辐射食品;核辐射食品是不可食用的,因此,辐照食品不可食用。上述推理错在( )
A.从一般到个别进行演绎推理,推理形式不具保真性
B.第一个三断论推理犯了“中项不周延”的逻辑错误
C.第二个三段论推理犯了大前提虚假的错误
D.混淆概念,违反了同一律,不符合明确性的要求
14.以下是某同学关于民营企业的观点以及对这些观点的认识
某同学的观点 对前述观点的认识
① 民营企业是推动高质量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所有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多余力量都不是民营企业
② 甲企业是一家新能源汽车制造企业,因此甲企业属于新兴行业 违反了同一律,犯了“偷换概念”的逻辑错误
③ 我既赞成支持民营企业发展,也赞成限制民营企业发展 违反了排中律,犯了“骑墙居中”的逻辑错误
④ 民营企业家要踏踏实实办好企业、真情实意回馈社会 乙作为民营企业家应真情实意回报社会
对该同学观点的认识正确的是( )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5.早在1971年,美国就曾向中国声明,美方承认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无意执行“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政策,但近年来美国却又声称美方的“一中”政策与中方的“一中”原则不同,各国有权自行界定“一中”政策框架,再度鼓吹“台湾地位未定”,宣称支持台湾“有意义地参与联合国体系”。美国上述行为( )
①偷换概念、混淆视听,违反同一律的要求
②骑墙居中、模棱两可,违反排中律的要求
③自相矛盾、前后不一,违反思维一致性要求
④转移论题,变更判断,违反思维明确性要求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6.经典诗词往往是诗意美与逻辑美的统一。
对于上述诗句,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①甲诗违背矛盾律
②乙诗句属于充分条件假言判断
③丙诗运用了联想思维的畅想方式
④丁诗句体现对事物功能认识的反向思维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7.(曹)操恐人暗中谋害己身,常吩咐左右:“吾梦中好杀人;凡吾睡着,汝等切勿近前。”一日昼寝帐中,落被于地,一近侍慌取覆盖。操跃起拔剑斩之,复上床睡。半晌而起,佯惊问:“何人杀吾近侍?”众以实对。操痛哭,命厚葬之。人皆以为操果梦中杀人。惟(杨)修知其意,临葬时指而叹曰:“丞相非在梦中,君乃在梦中耳!”操闻而愈恶之。
——摘自《三国演义》
对于杨修的观点,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A.同一语词“梦中”表达的是不同概念
B.杨修运用选言判断准确阐释事实真相
C.杨修混淆概念,违背逻辑同一律规则
D.两个“梦中”内涵不同,但外延相同
18.一天,小方、小林做完数学题后发现答案不一样。小方说:“如果我的不对,那你的就对了。”小林说:“我看你的不对,我的也不对。”旁边的小刚看了看他们两人的答案后说:“小林的答案错了。”这时蒋老师刚好走过来,听到了他们的谈话,并查看了他们的运算结果后说:“刚才你们三个人所说的话中只有一句是真的。”请问下列说法中哪一个是正确的?( )
A.小林说错了,小方的答案是对的 B.小刚说的是真话,小林的答案错了
C.小林说对了,小方和小林的答案都不对 D.小方说的是真话,小林的答案对了
19.随着高考综合改革的不断推进,截止2022年年底,全国29省市进入新高考周期,2023年将又有一批省份开始实施新高考政策,某校假设正在统计A、B、C、D、E五位同学的选科情况,下面对A同学是否选择思想政治学科推理正确的有( )
①只有A选思想政治,B才不选生物;B不选生物,推出A选思想政治
②如果A不选思想政治,C就不选地理;C选地理,推出A选思想政治
③只有D选物理,A才不选思想政治;D选物理,推出A不选思想政治
④如果E选历史,A就选思想政治;E不选历史,推出A不选思想政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在家电产品“三下乡”活动中,大多数流行畅销的明星产品都能获得农民的青睐,也有一些性价比高、名气普通的产品同样获得农民的欢迎。产品受农民青睐有多种原因,但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质量优胜。如果上述断定同时为真,则下列结论必为真的是( )
A.某些明星产品不是质量优胜产品
B.有些质量优胜的产品不是明星产品
C.不是质量优胜的产品不能成为明星产品
D.流行畅销的明星产品都是质量优胜的产品
21.“火爆出圈”的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觉醒年代》中有许多引人深思的台词,针对以下台词,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①只有通过我们自己不懈地努力,才能够搭建通往胜利的道路。
②当且仅当你拥护真理,真理才会拥护你。
③只要吾一出马,彼就必定害怕;吾一开口,彼必定望风而逃。
④没有形象思维的作品,是根本不可能触及人们的灵魂。
A.①与②两句台词属于同一种类型的假言推理
B.②可以理解为“如果你不拥护真理,那么真理不拥护你”
C.③是必要条件假言推理,正确的逻辑形式有肯定后件式和否定前件式
D.④改为“只要具有形象思维的作品,就能触及人们的灵魂”,句意不变
22.四位同学参加模拟法庭活动,合议时四人发言如下:
李华:“凶手作案一定要有作案时间,甲没有作案时间,所以甲不是凶手。” 张亮:“之前了解过一起案件,凶手与甲的年龄、职业非常相似,所以甲最有可能是案犯。” 王鹏:“这个案件或者是甲所为,或者是乙所为,乙已经承认了犯罪事实,所以不可能是甲所为。 刘明:“违反了法律的行为就是犯罪行为,凶手必将受到刑事处罚。”
下列对于四人发言评论正确的是( )
①李华运用了三段论推理,其推理结构正确
②张亮运用了类比推理,属于机械类比,缺乏必然性
③王鹏运用了不相容选言推理,错误在于不应肯定一个否定另一个
④刘明混淆了“违法”与“犯罪”的外延,两者外延应该是交叉关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深入实际、了解实际,才能做到实事求是。要了解实际,就要掌握调查研究这个基本功。”习语金句引发了高三(5)班学生的热议。下列对习语金句解读正确的是( )
①如果做到实事求是,就能深入实际、了解实际
②如果没有深入实际、了解实际,就不能做到实事求是
③如果要掌握调查研究这个基本功,就要了解实际
④只有了解实际,才能掌握调查研究这个基本功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4.一般来说,疫苗研发要经历临床前研究和临床试验阶段。临床试验分为Ⅰ至Ⅲ期,Ⅰ期受试者数量较少,约在百例左右,Ⅱ期受试者在几百到上千例,Ⅲ期受试者数量最为庞大,耗时最久,要采用随机、盲法、安慰剂等对照设计,在近万人群中全面评估有效性和安全性。在疫苗上市后,还要继续对安全性、有效性、免疫持久性等进行研究。从逻辑推理的角度说,这是因为( )
①不完全归纳推理具有或然性,须进行多期临床试验
②不完全归纳推理的结论是错误的,需反复试验来纠正
③通过考察更多的认识对象,分析其与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以提高推理的可靠程度
④所涉及的认识对象,一个都不能遗漏,疫苗上市前须对全部个体进行验证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25.有甲、乙两块地,它们连续两年粮食产量都不高,但又不知道什么原因。于是,人们通过实验来探求粮食产量低的原因。在其它条件都相同的情况下,人们在甲地里施磷肥、浇水、除草、杀虫,在乙地里浇水、除草、杀虫。结果发现,甲地的粮食产量有了明显提高,乙地的产量则没变。由此得出结论:施磷肥是粮食产量提高的原因。由此可见( )
①人们采用求异法,在正、反两种场合中,探求事物的因果联系
②该推理是简单枚举推理,一旦发现相反情况,结论就会被推翻
③人们通过实验,采用求同求异并用法,探求粮食产量低的原因
④该结论由科学归纳推理得出,前提和结论之间不具有保真关系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6.某中学政治学习小组在学习《逻辑与思维》后,得出以下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
所有片面的思想都是形而上学的观点。 ①该判断换质位推理的结论是:所有辩证法的观点都不是片面的思想
习近平著作不是一天能读完的,《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是习近平著作,所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不是一天能读完的。 ②犯了“四概念”的逻辑错误
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 ③该判断是非对称关系
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具有客观物质性,人的意识本身就根源于物质。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④不完全归纳推理也可能得出正确结论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7.科学家调研探寻鸟类飞翔的方向规律。万里无云、艳阳高照时,所有鸟都能确定其飞行的正确方向;反之,当阴天无太阳时,它们就迷失方向。科学家作出结论;所有鸟能远航万里而不迷失方向的原因是利用太阳来定向的。下列探究因果联系的方法与材料一致的是( )
A.用锯锯木头,锯会发热;用锉锉铁,锉也会发热;在石头上磨刀,刀会发热。由此得出:摩擦生热。
B.居里夫人在沥青矿物中提取放射性元素时发现,从一定量的沥青矿物中提取的全部纯铀的放射性强度比同等数量的沥青矿物的放射性强度低数倍,她推断:沥青矿物中还存在其他放射性更强的元素。
C.小明在夜晚观察降雨量,发现凌晨1点,降雨量为5mm;凌晨3点,降雨量为7mm,凌晨四点,降雨量为10mm。据此得出:此次降雨,时间越接近天明,降雨量越多。
D.在一项实验中,实验对象的一半作为实验组,食用了大量的味精。而作为对照组的另一半没有吃这种味精。结果,实验组的认知能力比对照组差得多。得出:食用大量味精会降低人的认知能力。
28.对下列概念、判断的逻辑分析正确的是( )
序号 概念、判断 逻辑分析
① 小雪雪满天,来岁必丰年 这是由不完全归纳推理得出的结论
② 小王比小赵大两岁,小赵比小李大两岁 这个关系判断是传递关系
③ 乐观主义者就是乐观地对待生活的人 犯了“同语反复”的逻辑错误
④ 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 犯了概念外延划分“多出子项”的逻辑错误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9.美国科学家的一项研究表明,空气污染是影响女性体重、身体质量指数、腰围和体脂的因素之一。该研究的数据来自美国“全国女性健康研究”的1654名不同血统的女性。这些女性的基线中位年龄接近50岁,该项目从2000年到2008年对其进行了跟踪调查。上述研究过程( )
①为了提高结论的可靠性需要考察尽可能多的认识对象
②运用了从一般性前提推出一般性结论的演绎推理的方法
③运用了从个别性前提推出一般性结论的归纳推理的方法
④运用了在认识对象的结构和功能之间进行类比的推理方法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详解】A:只有1号选手打破纪录,那么甲、乙、丁都判断错误,而只有一人预测错误,A不符合题意。
B:两位选手都没打破纪录,那么甲、丙、丁都判断错误,而只有一人预测错误,B不符合题意。
C:只有5号选手打破纪录,那么丙、丁都判断错误,而只有一人预测错误,C不符合题意。
D:两位选手都打破了纪录,只有丙判断错误,D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点睛】
2.D
【详解】A:材料中6岁萌娃因熟背《滕王阁序》获免票游滕王阁的新闻登上了热榜,而选项A中曾有4岁的萌娃背《滕王阁序》赢得免票而上热榜,与材料中事件具有相似性,属于同类事件,与材料中的思维具有一致性,不能反驳材料观点,A排除。
B:材料观点强调机械背诵的弊端,而B选项中“小孩子爱背就背,不爱背就不背,只要不是强迫,就没必要较真”强调背不背的问题,属于“偷换论题”,不能反驳材料观点,B排除。
C:材料观点强调机械背诵的弊端,而C选项“儿童本来就应该免费游览,而不是等他们熟背《滕王阁序》才免票”,强调儿童免票不免票的问题,属于“偷换论题”,不能反驳材料观点,C排除。
D:材料观点强调机械背诵的弊端,D选项强调背通古诗文的优点,与材料观点相互矛盾,形成鲜明的对比,违背了思维的一致性要求,可以有力反驳材料观点,D正确。
故本题选D。
【点睛】
3.B
【详解】B:同一律要求人们: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必须保持自身同一性,不能混淆概念,也不能转移论题,故意违反同一律的要求,所犯的逻辑错误叫作“偷换概念”或“偷换论题”,“古田是历史名镇”中的“古田”是地球上的地名,“古田是火星地理实体”中的“古田”是火星上的地名,二者不是同一个概念,这个三段论推理犯了“四概念”的错误,违反“同一律”要求,B符合题意。
A:杨柳青是小项,在前提中不周延,在结论中周延,这个三段论推理犯了“小项不当扩大”的错误,A不符合题意。
C:“有的周庄不是地球地名,有的火星地名不是周庄”均为否定判断,违反了“两个否定的前提不能必然推出结论”的规则,C不符合题意。
D:“地球上的漠河是地名,火星上的漠河是地名”中,作为中项的“地名”,都没有周延,违反了“中项在前提中至少周延一次”的错误,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点睛】
4.C
【详解】A:矛盾律要求合乎逻辑的思维具有一致性的思维,题干中乙的话同时否定了“去”与“不去”,属于违反了排中律,A不符合题意。
B:违反同一律会犯混淆概念、转移论题的错误,题干两人对话没有混淆概念、转移论题,B不符合题意。
CD:材料中乙的话不能体现思维的明确性要求,在“是”与“非”之间摇摆,没说去也没说不去,同时否定了“去”与“不去”,违反了排中律,C符合题意,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5.C
【详解】C:依据材料提供的信息,可以推导出一个三段论推理:地层中有水生生物化石的是古海洋地区,喜马拉雅山脉地层有大量水生生物化石,所以,喜马拉雅山脉地层曾是古海洋地区。据此可知,“喜马拉雅山脉地层”是小项,“古海洋地区”是大项,“水生生物化石”是中项,C符合题意。
ABD:这三项的组合都不符合设问中要求的“大项\小项\中项”的组合,ABD不选。
故本题选C。
【点睛】
6.B
【详解】A:爸爸和妈妈的建议都是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后件假前件一定假,前件假后件可真可假。根据爸爸的建议,去东坡书院可推出去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根据妈妈的建议,不去东坡书院就去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不去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就去东坡书院。但这一结论不符合朋友的建议,A不符合题意。
B:根据朋友的建议,运用不相容选言推理的肯定否定式,去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可推出不去东坡书院;根据妈妈的建议,前件真后件一定真,不去东坡书院可推出去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根据爸爸的建议,前件假后件可真可假,去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可以不去东坡书院,B符合题意。
C:根据妈妈的建议,后件假前件一定假,前件假后件可真可假;据朋友建议,运用不相容选言推理的否定肯定式,不去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可推出去东坡书院;但这一结论不符合爸爸的建议,C不符合题意。
D:根据爸爸的建议,前件真后件一定真,不去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可推出不去东坡书院,但不符合妈妈和朋友的建议,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点睛】
7.C
【详解】①:不同地区形成雾凇的条件存在一定差异,但湿度大、风力小、气温日较差大是形成雾凇的共同条件,从题干可以看出湿度大、风力小、气温日较差大是形成雾凇的必要条件,必要条件的假言判断正确的结构是肯后肯前式或者否前否后式。湿度大、风力小、气温日较差大,所以雾凇产生了,这是肯前肯后式得不出必然结论,①不符合题意。
②③:湿度大、风力小、气温日较差大是形成雾凇的必要条件,必要条件的假言判断正确的结构是肯后肯前式或者否前否后式。雾凇产生了,所以湿度大、风力小、气温日较差大这是肯后肯前式。湿度小或风力大或气温日较差小,所以雾凇没产生,这是否前否后式,②③符合题意。
④:雾凇没产生,所以并非湿度大、风力小、气温日较差大,这是否后否前式得不出必然结论,④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点睛】
8.C
【详解】“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就没有决策权”为充分条件假言判断,正确的推理结构是肯前肯后式或否后否前式。由此可以推出,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决策权或者有了发言权、决策权,肯定进行了调查。
①:“只要进行了调查,就有发言权、决策权”是否定前件否定后件式,是错误的推理结构,①不符合题意。
②:“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就没有决策权。”可以说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调查研究是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断定对象的几种情况同时存在,这是联言判断,②说法正确。
③:“有发言权、决策权,肯定进行了调查”是否后否前式推理正确,③符合题意。
④:“没有发言权、决策权,肯定没有进行调查”是肯后肯前式,是错误的推理结构,④排除。
故本题选C。
9.B
【详解】B:简单枚举推理是根据事物情况多次反复,并且没有遇到相反的情况,由部分情况得出一般性结论。本次研学活动中,同学们齐心协力穿过雨林险境,学习传统黎锦技艺,参加农业生产劳动,可以通过简单枚举归纳推理推出“一分耕耘一分收获”,B符合题意。
A:仅通过“齐心协力穿过雨林险境”归纳出人心齐,泰山移,不能全面的归纳研学活动的感悟,B不符合题意。
C:材料不能体现出“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感悟,C不符合题意。
D:本次研学活动,虽然大家意犹未尽、感叹时光短暂,但用“一寸光阴一寸金”不能真正表达对海南黎族传统村落的研学活动的感悟,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点睛】
10.B
【详解】B:由题述信息可知,在植物病毒可以借着花粉在花与花之间传播这一相同条件下,与人类活动较少的草原上的花朵携带较少病毒情况相比,农业区植物寄居的病毒更多是被考察的现象,农田的植物物种趋于同质化是差异因素,从而得出农田的植物物种趋于同质化与农业区植物寄居的病毒更多存在因果联系的结论,这是运用了求异法,B正确。
A:求同法是指,如果被考察的现象a出现在多个场合中,而在这些场合中只有一个有关因素A是共同的,那么,这个共同因素A与被考察的现象a有因果联系。题述信息是根据“农田的植物物种趋于同质化”这一差异因素进行的推断,A不符合题意。
C:类比推理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在一些属性上相同或相似,推出它们在其他属性上也相同或相似的推理。题述信息不涉及类比推理,C不符合题意。
D:演绎推理是从一般性前提推出个别结论的推理。某研究团队是根据农业区采集的花朵比草原上的花朵携带更多病毒进行推断,得出“植物物种趋于同质化就可能使更多的病毒寄居在这里”的一般性结论,这属于归纳推理,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点睛】
11.C
【详解】②③:漫画中树与树之间、人与人之间,既有相似,也有差异,可知事物的属性之间既有相似性,也有差异性,在进行类比时,既要看到事物的相同或相似属性,又要看到它们的属性之间的差异性,它们的相同属性越接近本质属性,类比的可靠性越高,②③符合题意。
①:漫画体现的是作为类比推理根据的相同属性越是接近本质属性,相同属性与推出属性之间的相关程度越高,结论的可靠程度就越高,而不是强调类比的根据越多越好,①不符合题意。
④:漫画反映了事物之间的相似与差异,没有体现类比要在比较的基础上得出新的结论,④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点睛】
12.B
【详解】①②:“夕照红于烧,晴空碧胜蓝”、“兽形云不一,弓势月初三”运用比喻的手法,描写了晚霞、晴空、白云的景象,类比推理是根据两个或者两类对象有部分属性相同,从而推出他们的其他属性也相同的推理,“夕照红于烧,晴空碧胜蓝”没有采取类比推理,故②正确,①错误。
③:第三句原意是,鸿雁南飞,妇女们思念戍边的亲人,砧杵之声更令人生愁,运用联想思维由鸿雁南飞想到了戍边的亲人,故③符合题意。
④:归纳推理是一种由个别到一般的推理。“萧条秋气味,未老已深谙”反映的是诗人已经非常熟悉如此萧瑟的秋意,没有涉及归纳推理,故④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13.B
【详解】A:演绎推理是保真的推理,A错误。
B:核辐射食品与辐照食品都是与放射性有关的食品的一部分,犯了“中项不周延”的逻辑错误,B正确。
C:核辐射食品是不可食用的这一结论是科学的,C错误。
D:同一律是思维的确定性要求,排中律才是明确性要求,D错误。
故本题选B。
14.B
【详解】①:“所有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多余力量都不是民营企业”换位推理后为“民营企业都不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多余力量”,是对“民营企业是推动高质量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的正确认识,①正确。
②:“甲企业是一家新能源汽车制造企业,因此甲企业属于新兴行业”,这一推理省略了“新能源汽车制造企业属于新兴行业”这一大前提,符合三段论的基本规则,推理结构正确,没有违反同一律,②不符合题意。
③:“我既赞成支持民营企业发展,也赞成限制民营企业发展”违反了矛盾律,而不是排中律,③错误。
④:民营企业家要踏踏实实办好企业、真情实意回馈社会,乙是民营企业家,所以,乙应真情实意回报社会,推理结构正确,④正确。
故本题选B。
15.B
【详解】①:合乎逻辑的思维具有确定性,这就要遵循同一律的要求,在统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必须保持自身同一性,不能混淆概念。“一中”政策与“一中”原则,核心都是指一个中国,而美国却认为“一中”政策与“一中”原则不同,偷换概念,混淆视听,①正确。
②:排中律指从同一时间、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A”和“非A”,不能断定它们都假,必有一真,材料并未体现,②错误。
③:合乎逻辑的思维是具有一致性的思维,这就要遵循矛盾律,美国一方面承认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不会支持“台独”,另一方面却鼓吹“台湾地位未定”,宣称支持台湾“有意义地参与联合国体系”,自相矛盾,③正确。
④:转移论题属于同一律内容,思维明确性要求属于排中律内容,④错误。
故本题选B。
16.D
【详解】①:矛盾律表示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它的否定论断“非 A” 不能同真,其中必有一假。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晴雨并存现象在自然界客观存在,二者并不矛盾,没有违背矛盾律,①判断错误。
②: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误解器。这是必要条件假言判断,不是充分条件假言判断,②判断错误。
③: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作者由雪花想到梨花,运用了联想思维的畅想方式,③正确。
④:事物的功能,即有用还是无用,是人们依据自己的需要所作出的评价和取舍。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从无用的落红转变为护花的春泥,反映了对已有的有关事物功能的认识作反向思考,④正确。
故本题选D。
17.A
【详解】A:“丞相非在梦中”中的“梦中”是指人在睡眠状态下做梦(生理现象),“君乃在梦中耳”中的“梦中”是指周围的人被曹操的行为迷惑和欺骗(心理现象),同一语词“梦中”在这里表达的是不同概念,A符合题意。
B:选言判断是断定在几种可能情况下,至少有一种情况存在的判断,“丞相非在梦中,君乃在梦中耳!”不属于选言判断,B排除。
C:在杨修的话中,前后两个“梦中”表达的是不同概念,因此他并没有混淆概念,违背同一律,C排除。
D:两个“梦中”表达的是不同概念,内涵不同,外延也不相同,D错误。
故本题选A。
18.D
【详解】D:题中小方和话和小林的话是相互矛盾的,根据排中律其中必有一句是真的。既然老师说三个人所说的话中只有一句是真的,那么就可以断定小刚的话是假的。由此可知小林的答案没有错,因此小林的话却是假的,而小方的话是真的,D正确。
ABC:根据排中律,ABC均错误。
故本题选D。
19.A
【详解】①:该推理是一个必要条件假言推理,如果肯定了假言判断的后件,结论就可以肯定假言判断的前件。所以,肯定后件,即“B不选生物”,结论可以肯定前件,即“A选思想政治”,①符合题意。
②:该推理是一个充分条件假言推理,如果否定了假言判断的后件,结论就可以否定假言判断的前件。所以,否定后件,即“C选地理”,结论可以否定前件,即“A选思想政治”,②符合题意。
③:该推理是一个必要条件假言推理,如果肯定了假言判断的前件,结论无法断定假言判断的后件。所以,肯定前件,即“D选物理”,结论无法断定出“A不选思想政治”,③不符合题意。
④:该推理是一个充分条件假言推理,如果否定了假言判断的前件,结论无法断定假言判断的后件。所以,否定前件,即“E不选历史”,结论无法断定出“A不选思想政治”,④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A。
20.B
【详解】B:依据材料中提供的信息,可知“大多数流行畅销的明星产品是质量优胜”,“有一些名气普通的产品是质量优胜”得出“有些质量优胜的产品不是明星产品”,根据三段论推理结构可知,推理的前提真实,推理的结构正确,B正确。
A:对“大多数流行畅销的明星产品是质量优胜”进行换质推理后应是“某些明星产品不是质量不优胜产品”,A说法错误。
C:对“大多数流行畅销的明星产品是质量优胜”进行换质位推理,换质之后变为“大多数流行畅销的明星产品不是不质量优胜”,特称否定判断的前提不能通过换位推理必然得出结论,B不符合题意。
D:由“大多数流行畅销的明星产品是质量优胜”推断出“流行畅销的明星产品都是质量优胜的产品”,将特称主项变成全称主项,主项不当扩大,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21.B
【详解】A:“只有通过我们自己不懈地努力,才能够搭建通往胜利的道路”属于必要条件假言推理,“当且仅当你拥护真理,真理才会拥护你”属于充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两者不是同一种类型,A错误。
B:充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的有效形式:如果肯定了假言判断的前件,结论就可以肯定假言判断的后件;如果肯定了假言判断的后件,结论就可以肯定假言判断的前件;如果否定了假言判断的前件,结论就可以否定假言判断的后件;如果否定了假言判断的后件,结论就可以否定假言判断的前件,“当且仅当你拥护真理,真理才会拥护你”属于充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可以理解为“如果你不拥护真理,那么真理不拥护你”,B正确。
C:“只要吾一出马,彼就必定害怕;吾一开口,彼必定望风而逃”属于充分条件假言推理,有效式是肯定前件式和否定后件式,C错误。
D:“没有形象思维的作品,是根本不可能触及人们的灵魂”属于必要条件假言推理,“形象思维的作品”是“触及人们的灵魂”的必要条件,而“只要具有形象思维的作品,就能触及人们的灵魂”中将“形象思维的作品”变成了充分条件,句意已改变,D错误。
故本题选B。
22.A
【详解】①:李华的推断运用了三段论推理,其推理结构正确,符合三段论推理的一般性规则,①正确。
②:张亮仅根据凶手与甲的年龄、职业非常相似,就推断甲最有可能是案犯,即仅仅根据对象间表面上某些性质相同或相似,就推出它们在本质属性上也相同或相似,这是运用了类比推理,属于机械类比,缺乏必然性,②正确。
③:一个相容的选言判断,断定其选言支中至少有一个是真的。因此,一个相容的选言推理的正确的推理结构,只能是否定选言判断前提中的一部分选言支,结论肯定剩下的另一部分选言支。王鹏运用了相容选言推理,不能用肯定否定的形式,③错误。
④:“违法”与“犯罪”两者外延是属种关系,不是交叉关系,④错误。
故本题选A。
23.A
【详解】①②:只有深入实际、了解实际,才能做到实事求是。这是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必要条件假言判断所断定的前件和后件的关系是:前件假,后件就一定假。反过来看,后件真,前件就一定真。依据这种逻辑性质进行必要条件假言推理时,如果否定了假言判断的前件,结论就可以否定假言判断的后件;如果肯定了假言判断的后件,结论就可以肯定假言判断的前件。如果做到实事求是,就能深入实际、了解实际。如果没有深入实际、了解实际,就不能做到实事求。这是充分条件假言判断,根据有前必有后,无后必无前的规则,①②判断正确。
③④:要了解实际,就要掌握调查研究这个基本功。“掌握调查研究这个基本功”是“了解实际”的必要条件,即“只有掌握调查研究这个基本功,才能了解实际”,也可理解为如果要了解实际,就要掌握调查研究这个基本功,③④理解错误。
故本题选A。
24.D
【详解】①:不完全归纳推理是或然推理,从真前提不一定能必然推出真结论,需要开展多期临床试验,故①符合题意。
②:不完全归纳推理的结论不一定是错误的,具有或然性,故②表述错误。
③:开展多期试验其目的是扩大认识对象的范围,提高疫苗的安全有效性,故③符合题意。
④:人不可能把所有认识对象全部认识,疫苗上市前不需要对全部个体进行验证,选择一些样本即可,故④表述错误。
故本题选D。
25.B
【详解】①:材料中的实验其他条件都相同,只有施磷肥这一因素不同,因此可知人们采用求异法,在正、反两种场合中,探求事物的因果联系,①正确。
②:该推理运用实验方法探求事物的因果联系,属于科学归纳推理,②错误。
③:材料中的实验采用的是求异法,没有涉及求同求异并用法,③错误。
④:该推理运用实验方法探求事物的因果联系,属于科学归纳推理,是不完全归纳推理,是或然推理,前提和结论之间不具有保真关系,④正确。
故本题选B。
26.A
【详解】①:所有片面的思想都是形而上学的观点,换质“所有片面的思想都不是辩证法的观点”,换位“所有辩证法的观点都不是片面的思想”,①表述正确。
②:第一个习近平著作是集合概念,第二个习近平著作是个体概念,不是一个概念,故犯了“四概念”的逻辑错误,②表述正确。
③:坚持唯物辩证法是承认矛盾普遍性的前提,该判断是反对称关系,③表述错误。
④: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意识是哲学上世界的全部,因而该推理属于完全归纳推理,④表述错误。
故本题选A。
27.D
【详解】D:材料运用的是求同求异并用法。“万里无云、艳阳高照时,所有鸟都能确定其飞行的正确方向”。这是求同;“万里无云、艳阳高照时,所有鸟都能确定其飞行的正确方向,反之,当阴天无太阳时,它们就迷失方向”,这是求异,D符合题意。
A:材料“通过锯锯木头,用锉锉铁,在石头上磨刀,得出:摩擦生热”,这是运用不完全归纳推理的求同法,A不符合题意。
B:“居里夫人从一定量的沥青矿物中提取的全部纯铀的放射性强度比同等数量的沥青矿物的放射性强度低数倍,推断:沥青矿物中还存在其他放射性更强的元素。”这是寻找剩余部分与现象之间的因果联系,运用了剩余法,B不符合题意。
C:“小明通过对不同时间降雨量的变化情况观察,得出此次降雨,时间越接近天明,降雨量越多”,运用的是共变法,C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28.B
【详解】①③:“小雪雪满天,来岁必丰年”这是由不完全归纳推理得出的结论;“乐观主义者就是乐观地对待生活的人”,犯了“同语反复”的逻辑错误,①③符合题意。
②:“小王比小赵大两岁,小赵比小李大两岁”,可知“小王比小李大四岁”,这是反传递关系,②说法错误。
④: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和有扶养关系的继子女,犯了概念外延“划分不全"的逻辑错误,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B。
29.A
【详解】①:该研究的数据来自美国“全国女性健康研究”的1654名不同血统的女性,表明为了提高结论的可靠性需要考察尽可能多的认识对象,①正确。
②:从一般性前提推出一般性结论是类比推理的方法,演绎推理是从一般性前提推出个别性结论,②错误。
③:通过对1654名不同血统的女性进行持续跟踪调查,得出一项研究成果,表明空气污染是影响女性体重、身体质量指数、腰围和体脂的因素之一,这是运用了从个别性前提推出一般性结论的归纳推理的方法,③正确。
④:材料没有涉及结构类比和功能类比的推理方法,④排除。
故本题选A。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