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选必二 第三单元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 考点讲练(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高中历史选必二 第三单元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 考点讲练(含解析)

资源简介

历史选择性必修二·第三单元·高频考法精讲精练
【13个高频考法精讲+45个高频考题精练】
【高频考点一】古代商业贸易的发展情况
【考法】材料以文字材料、表格或图片材料呈现,重点考查中国各时期商业贸易发展的情况,以及世界其他地区商业发展情况。
考查重点 表现
中国古代商业贸易 1. 南宋时期都市商业繁盛2. 唐朝时国家对社会控制的弱化 3. 明朝时海外贸易有所扩大
世界商业贸易的发展 1. 印度洋贸易往来活跃2. 阿拉伯帝国沟通了世界的贸易往来
【例题讲解】
(2022·河北·统考高考真题)
1.南宋临安城水路沿岸建有塌房数十所,房屋达数千间。塌房主将其租赁给本地铺户及外来客商存放货物,并向承租者征收保护与管理费用。材料表明,南宋时( )
A.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B.都市商业繁盛
C.商旅安全有所保障 D.海外贸易发达
(2022上·山东济南·高三统考期中)
2.中唐以后,唐城市中出现了“侵街打墙,接檐造舍”和坊内开店的现象,一些里坊“或鼓未动即先开,或夜已深犹未闭”。据此可知,唐朝( )
A.坊市时空界限被彻底打破 B.雇佣导致人身束缚松弛
C.工商业市民阶层不断壮大 D.国家对社会控制的弱化
(2023·江苏徐州·统考一模)
3.福建海澄县番舶税额,明万历四年,“至万金”;万历二十一年,“累增至二万有余”;万历二十二年,“骤溢至二万九千有奇”,成为当地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这一现象说明( )
A.朝贡贸易获利丰厚 B.海禁政策遭到废弃
C.关税成为经济支柱 D.海外贸易有所扩大
(2023上·江苏南通·高三统考期末)
4.有学者指出,巴格达城的码头,停泊着各式各样的船只,有战舰和游艇,有中国大船。市场上有从中国运来的瓷器和丝绸;从印度和马来群岛运来的香料和矿物;从斯堪的纳维亚和俄罗斯运来的蜂蜜、黄蜡和毛皮;从非洲东部运来的象牙和黑奴。据此可知( )
A.阿拉伯帝国沟通了世界的贸易往来 B.奥斯曼帝国控制了东西方贸易通道
C.新航路开辟使得三角贸易逐渐盛行 D.工业革命后英国成为世界贸易中心
(2022·天津·统考高考真题)
5.如图中包含了近年打捞出的一艘沉船的重要信息。这些信息可以印证( )
A.世界市场已基本形成 B.海上丝绸之路开辟
C.印度洋贸易往来活跃 D.欧洲早期殖民扩张
【高频考点二】古代商业贸易的影响
【考法】材料以文字材料、表格、图片材料等呈现,重点考查古代商业贸易对社会生活产生的影响。
考查重点 表现
瓷器贸易 提高了东南亚各国人民的生活水平
茶叶贸易 茶叶贸易在日常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
工商业发展 工商业发展促进城镇的形成与繁荣
图书贸易 社会经济与城市的繁荣促进了图书贸易的发展
【例题讲解】
(2022·陕西安康·统考一模)
6.爪哇人原来是“吃食无匙箸……用盘满盛其饭,浇酥油汤汁,以手撮人口中而食”。中国瓷器传入后,部分爪哇人“采用来自中国的陶器和碗碟”。《东西洋考》记录加里曼丹岛的“文郎马神”人的改变称:“初用蕉叶为食器,后与华人市,渐用瓷器。”这表明中国瓷器的输入( )
A.提升了中国在东南亚政治影响力 B.提高了东南亚各国人民的生活水平
C.从根本上改变了当地落后的习俗 D.推动了当地人民生活方式的改变
(2022·江西南昌·江西省安义中学一模)
7.斗茶始于唐代,每年春季,新茶制成后,茶农、茶客们比较新茶优良次劣,排名列序,是为斗茶,一场斗茶比赛的胜败,犹如今天一场球赛的胜败,为众多市民、乡民所关注。据此可知( )
A.政府实行严格的榷茶制度 B.斗茶的目的是将新茶贡献给天子
C.斗茶风俗促进了茶叶技艺的提高 D.茶叶贸易在日常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
(2022上·广东江门·高一校考期中)
8.盛泽镇(今江苏苏州吴江区),本来是一片荒村,“明初居民止五六十家,嘉靖间倍之,以绫绸为业,始称为市”。乾隆时,“居民百倍于昔,绸绫之聚亦且十倍。四方大贾辇金至者无虚归……盖其繁阜喧盛,实为邑中诸镇之第一。”上述材料说明( )
A.以盛泽镇为中心形成了徽商和晋商 B.明代开始突破坊市制度
C.明清政府重农抑商政策失效 D.工商业发展促进城镇的形成与繁荣
(2022·江苏盐城·统考三模)
9.明清时期,民间刻书以书商刻书为甚。“射利之徒,伪为小说杂书”,图书促销手段层出不穷,常见的有巧立书名、借用序跋、利用插画、化用评点、美化装帧等。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活字印刷技术日趋成熟 B.政府鼓励民间刻书业的发展
C.社会经济与城市的繁荣 D.文化消费成为市民生活习惯
【高频考点三】商业契约的发展和影响
【考法】材料以文字、表格、图片材料等呈现,重点考查商业契约的发展过程和影响。
考查重点 表现
发展过程 唐朝时契约形成了相对严密的系统整体清朝契约形式较前朝有了较大发展
影响 适应了经济发展需要规范交易行为、维护商业秩序
【例题讲解】
(2023上·辽宁本溪·高二校考期中)
10.唐朝百姓热衷于采取“契约”这一形式来完成交易,而契约本身也形成了相对严密的系统整体,包含契首、正文和尾部三个部分。契首确定了契约的性质和种类,正文是契约的核心,对标的物、对价、权利义务和效力担保都要明确规定,尾部标明了立契时间。这说明,唐朝时期( )
A.重农抑商政策影响深远 B.政府严厉打击借贷行为
C.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 D.社会经济发展较为活跃
(2022上·江西·高三校联考阶段练习)
11.清代,无论是买地、租房、雇工、合伙、婚娶、借贷等都以契约作为凭证,确立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在雍正、乾隆时期,既有官版契纸,也有民间手写契纸,如双方发生争讼,要出具契纸作为凭证。加盖官印的“红契”比未盖官印的“白契”的法律效力要大。材料主要说明了( )
A.清朝专制主义发展促进了契约的发展 B.清朝契约形式较前朝有了较大发展
C.契纸凭证说明法治理念得到社会认可 D.契约的发展推动清朝的近代化转型
(2023·湖南邵阳·统考一模)
12.明代的田宅买卖契约文书中有“二意情愿,并无逼勒”“两相允洽,各无异言”之类的话语。“自愿非逼”是有效的契约不可缺少的条件,而立契人遵守自愿订立的契约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义务。这种契约订立形式( )
A.保障了农民的土地所有权 B.打击了土地兼并行为
C.杜绝了土地交易中的纠纷 D.适应了经济发展需要
(2023·贵州贵阳·统考二模)
13.汉朝以后,凡涉及买卖、租佃、借贷等财产关系的事宜,当事人之间几乎都要订立书面契约,规定各自的责权利和行为后果;唐宋以后,契约应用更加广泛。这表明契约( )
A.解决了地区间贸易的汇兑问题 B.规范交易行为、维护商业秩序
C.便于资金调度、拓宽信贷渠道 D.形成商业文化、统筹商业贸易
【高频考点四】信贷发展的情况和影响
【考法】材料以文字材料、表格、图片材料等呈现,重点考查信贷发展的情况和影响。
考查重点 表现
发展情况 信贷工具在世界主要文明区域都使用清朝资本性借贷有了显著发展
影响 利于促进长途贩运贸易的发展
【例题讲解】
(2022上·浙江金华·高二校联考期末)
14.有学者认为,“公元前两千年,巴比伦的商人和银行家之间就在使用票据和支票;罗马知道开设往来账户,账本上有借方和贷方;伊斯兰国家的商人从十世纪起已知道使用所有信贷工具;中国早在九世纪起就使用庄票。”该学者意在强调( )
A.信贷工具在世界主要文明区域都使用
B.信贷工具在日常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
C.信贷工具改变着人们生活方式和观念
D.信贷工具扩展了商业贸易活动的领域
(2023·贵州贵阳·统考一模)
15.清朝前期出现的庄票,是钱庄签发的一种票据,上面写有一定金额并由钱庄兑现;庄票分为即期庄票和远期庄票,即期庄票见票即可兑现,远期庄票到期才能支付;庄票不记名,凭票即付,不得挂失和止付,可以代替现金流通;庄票弥补了商贩的资金问题。这一现象说明( )
A.货币的商业功能转向逐利增财 B.信贷由存贷款发展为汇兑
C.借助商业契约确认财产所有权 D.资本性借贷有了显著发展
(2022上·辽宁朝阳·高二建平县实验中学校考期末)
16.明清时期所谓的“会票”,有时是为了完成资金异地拨兑性质的汇票,有时则是一种借贷货币资金的契约。所谓的“期票”“兑票”有时是债务人写给债权人,约定将来某个地方、某个时刻取款的本票,有时是商人在某个店铺进货,让债权人去另一个店铺取款的票据。明清时期这些票据的出现
A.标志着货币信贷的形成 B.完成了商业信用关系的票据化
C.阻碍了商业资本的扩张 D.利于促进长途贩运贸易的发展
【高频考点五】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
【考法】材料以文字、表格、图片材料等呈现,重点考查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
考查重点 表现
雏形出现 新航路开辟时期贸易路线符合整体世界的发展主线
世界市场的拓展 殖民扩张时期世界市场的拓展
最终形成 “20世纪初世界被瓜分完毕”交通运输工具的变革,电信工具的创新
【例题讲解】
(2023上·全国·高三专题练习)
17.如图为14—15世纪某贸易航线图。由此可知,该贸易( )
A.符合整体世界的发展主线 B.导致传统商路被完全抛弃
C.促进了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D.直接推动亚欧人口的互迁
(2023上·山东·高一统考期中)
18.地图是学习历史的重要工具。下列地图所反映的主题是( )

A.资本主义制度传播 B.殖民扩张与掠夺 C.世界市场的拓展 D.英国的世界贸易
(2023下·新疆阿克苏·高二校考阶段练习)
19.甲、乙、丙、丁四位同学打算各写一篇关于世界市场形成的论文,他们采用了不同的研究方法,其中光骤比较合理,论证比较严的是( )
第一步 第二步
甲 提出“世界市场是从新航路开辟就形成”的观点 寻找到亚当·斯密的同样言论作证据
乙 提出“世界市场在工业革命后初步形成”观点 寻找到“当时工业革命掀起殖民扩张”的资料作证据
丙 查阅到“20世纪初世界被瓜分完毕”等一手史料 得出“当时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的结论
丁 查阅到联合国的职能 得出“全球化是世界市场深入发展的结果”的结论
A.甲 B.乙 C.丙 D.丁
(2023下·江西上饶·高二校考阶段练习)
20.交通运输工具的变革,使得远程运输更为广泛、安全、便捷;电信工具的创新加速了商业信息的传播与交流,人类朝着世界一体化的进程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这实质上反映了( )
A.人口和资本的自由流动加剧 B.殖民扩张掠夺推动市场拓展
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D.商业革命密切了世界的联系
【高频考点六】新航路开辟后贸易中心的转移
【考法】材料以文字材料、表格、图表材料等呈现,重点考查新航路开辟后贸易中心的转移。
考查重点 表现
贸易中心的转移 1.世界经济联系增强削弱了中国茶叶的国际市场地位2.新航路开辟后贸易中心转移 3.传统商路仍发挥重要的作用
【例题讲解】
(2023·全国·统考高考真题)
21.19世纪70年代之前,伦敦市场上中国茶叶价格的日常波动很难影响到中国国内的茶叶出口价格。随着中英间电讯联系的建立,中国茶叶的出口价格随着伦敦市场的标价而变动,销售数量也随着世界经济的变动而波动,这( )
A.导致中国茶叶出口衰落 B.改变了中国对外贸易的入超状况
C.促成了世界经济一体化 D.削弱了中国茶叶的国际市场地位
(2023下·河南驻马店·高一统考期末)
22.到18世纪中叶,曾经繁荣的地中海周围的城市呈现出衰败与萧条的景象,而巴黎、阿姆斯特丹与伦敦一改1500年时的旧貌,焕然一新。这说明,全球航路开辟后( )
A.商业危机严重 B.欧洲物价上涨 C.社会转型完成 D.贸易中心转移
(2022·黑龙江哈尔滨·哈九中校考模拟预测)
23.王加丰在《扩张体制与世界市场的开辟》中列出1600年运入欧洲部分商品的统计表,对此表解读正确的是( )
经好望角 经地中海
胡椒 100—200万磅 300—400万磅
丁香、靛蓝、肉豆、药品 35—65万磅 70—100万磅
A.欧洲与亚非美洲联系更加紧密 B.世界贸易中心转移到地中海
C.商业革命导致贸易内容的改变 D.传统商路仍发挥重要的作用
【高频考点七】商业经营方式的变化
【考法】材料以文字材料、图表材料等呈现,重点考查新航路开辟后商业经营方式的变化。
考查重点 表现
商业经营方式的变化 1.新航路开辟后阿姆斯特丹出现了银行并发明了银行票据和支票账务系统2.近代中国出现银行、股份制企业、百货公司等
【例题讲解】
(2023上·重庆·高三重庆市育才中学校联考阶段练习)
24.新航路开辟后,阿姆斯特丹等大西洋沿岸城市逐渐崛起,来自更多其它不同地区的商人使用不同的货币进行大量商品交易,极为不便。于是,阿姆斯特丹出现了银行并发明了银行票据和支票账务系统。这说明( )
A.商业经营方式变化 B.资本输出助推扩张
C.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D.顺应价格革命趋势
(2023·浙江绍兴·统考一模)
25.观察下面结构图,中间“圆圈”空白处填写最为合适的是( )
A.晚清政府洋务新政的推行 B.中国开始融入世界市场中
C.传统的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D.新的商业经营方式的出现
【高频考点八】商品种类的增加和地位的变化
【考法】材料以文字材料、图表材料等呈现,重点考查新航路开辟后商品种类的增加和地位的变化。
考查重点 表现
商品种类的增加和地位的变化 1.殖民扩张推动了消费结构的变化 2.新航路开辟后新的饮料、染料、香料的出现 3.16世纪以来,蔗糖逐渐走进了普通百姓之家
【例题讲解】
(2022·全国·高考真题)
26.如表是学者统计的17-18世纪英国东印度公司进口的部分亚洲货物价值占比。据表可知,该时期
进口货物 占总货物的价值比(%)
1664—1670 1731—1740年
胡椒 20.1 4.3
茶叶 0.02 9.26
咖啡 0.63 5.35
棉纺织品 62.59 65.35
A.生产方式决定进口货物价值占比 B.英国确立海上贸易的霸主地位
C.殖民扩张推动了消费结构的变化 D.工业革命促进东西方贸易增长
(2023下·高二课时练习)
27.16世纪以前最重要的商品是由东方运往西方的香料和西方运往东方的金银。但是在这之后,新的海外产品,如新的饮料、染料、香料等,开始逐渐成为欧洲的主要消费品,其商业价值也不断增长。材料主要说明了( )
A.世界贸易中商品种类的变化 B.新航路开辟推动贸易格局演变
C.世界贸易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市场 D.世界贸易使殖民者财富猛增
(2023·山东·校联考模拟预测)
28.在中世纪的欧洲,蔗糖是一种身份的象征。16世纪以来,蔗糖逐渐走进了普通百姓之家,这主要得益于蔗糖生产规模的扩大。下图为16世纪制糖厂中黑人奴隶劳作的场景,此类制糖厂主要位于( )
A.欧洲的亚平宁半岛 B.中美洲西印度群岛
C.中部非洲刚果盆地 D.北美洲的纽芬兰岛
【高频考点九】贸易格局的转变
【考法】材料以文字材料、图表材料等呈现,重点新航路开辟以来贸易格局的转变。
贸易格局的转变 1.新航路开辟后世界贸易格局演变2.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多中心的世界贸易格局正在形成
【例题讲解】
(2023上·江苏·高三统考阶段练习)
29.在1500年之前的印度洋,非洲传统的独桅三角帆船、中国的平底帆船、印度和阿拉伯的商船,都是在没有本国军舰的护航下自由航行的。1500年后,一切都改变了,葡萄牙人打败了埃及和印度联合舰队,夺取了多个贸易城市,控制了航道和港口城市,垄断了商品贸易。这一变化反映出当时( )
A.自由贸易盛行 B.世界殖民霸权转移
C.东西商路受阻 D.世界贸易格局演变
(2023上·广东广州·高二广州市第六十五中学校考期末)
30.如表是1870与191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的占比。从表中数据的变化可知( )
年份 国家
英国 美国 德国 法国 俄国
1870 22% 8% 13% 10% —
1913 15% 11% 13% 8% 4%
注①德国是1872年的数据
A.各国家实力受工业革命影响不大 B.英国在世界贸易中仍然一家独大
C.美、德在世界贸易中的占比增大 D.多中心的世界贸易格局正在形成
【高频考点十】20世纪以来西方资本主义的经济发展
【考法】材料以文字材料、图表材料等呈现,重点考查20世纪以来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发展情况。
发展情况 表现
经济危机 20世纪30年代,经济困境冲击社会秩序
国家干预经济模式盛行 1.1949~1985财政年度美国联邦政府研发投资占比情况与国家经济发展情况相适应2.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实行国家调控与国际协调
减少国家干预 20世纪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减少国家干预
新经济时代 20世纪90年代美国“新经济”增长模式的出现
【例题讲解】
(2023·全国·统考高考真题)
31.20世纪30年代,美国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法西斯组织。他们采用恐怖手段破坏工人集会,杀害共产党员、工会活动分子、黑人和犹太人。到1938年底,美国类似的组织至少有800多个。这一现象反映出当时美国( )
A.经济困境冲击社会秩序 B.开始推行自由放任主义
C.国家干预经济成效甚微 D.扩军备战引发统治危机
(2023·山东·统考高考真题)
32.下图为1949~1985财政年度美国联邦政府研发投资中用于国防研究的占比(%)情况影响其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国内经济的发展状况 B.对外战争的频度烈度
C.国际科技竞争的压力 D.政府外交战略的调整
(2023下·黑龙江哈尔滨·高二哈尔滨三中校考期末)
33.20世纪前期的两次世界大战和30年代的经济大危机,打碎了资本主义长期以来对自身的乐观自信,基于国家“不干预”的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在危机面前基本失效,资本主义不得不加强自我认识,以寻求破解危机的出路。据此,资本主义国家主张( )
A.以亚当·斯密理论为指导 B.运用现代科技革命的成果
C.实行国家调控与国际协调 D.加强对殖民地的经济掠夺
(2023下·广东梅州·高一统考期末)
34.据学者研究指出:1973-198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围内生产总值平均年增长率只有2.4%,仅为1965--1973年年均4.7%的一半。在1973年进入“滞涨”时期后,通货膨胀就迅速发展成奔腾式的了。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
A.全面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B.放弃自由主义经济政策
C.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D.扩大政府公共事业开支
(2023下·宁夏吴忠·高二吴忠中学校考期末)
35.1996年美国通货膨胀率下降到2.1%,为30年来最低水平,1997年5月,美国失业率已降到4.8%,为1973年以来最低水平。1997年,美国经济增长率达3.2%,继续在西方国家中处于领先地位,出现这些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冷战结束,国防开支减少 B.政府压缩社会福利的开支
C.“新经济”增长模式的出现 D.没有出现大规模经济危机
【高频考点十一】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情况
【考法】材料以文字材料、图表材料等呈现,主要考查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情况,重点考查20世纪初俄国的经济发展情况,新经济政策时期和斯大林模式时期苏联经济的发展情况。
发展情况 表现
20世纪初期 俄国各地区工业发展的不平衡
新经济政策时期 苏俄积极探索经济发展模式
斯大林模式时期 国际协作提升了苏联工业化建设水平
【例题讲解】
(2024·辽宁朝阳·校考模拟预测)
36.下表为20世纪初俄国不同地区的石油消费需求量(单位:普特)的变化情况。俄国这一情况( )
波罗的海地区 莫斯科—中部工业区 伏尔加河中游地区 中部黑土区
1904年 1991万 8393万 1353万 757万
1908年 468万 5960万 1100万 500万
1912年 707万 6866万 1552万 689万
A.说明政府较重视化工业的发展 B.反映了各地区工业发展的不平衡
C.得益于政府能源政策发生转变 D.表明石油成为工业生产主要能源
37.苏俄在十月革命后对大型企业进行了国有化,对生产进行监督:1918年6月开始,中小企业也实行国有化:1921年,部分地承认生产资料和产品的私有制;1922年,成立国家计划委员会作为国家经济管理的主要机构,并首次制定了年度计划。这一过程表明苏俄( )
A.工业化进程发展迅速 B.积极探索经济发展模式
C.经济政策的摇摆不定 D.初步建立计划经济体制
38.在1929—1945年间,苏联共与217个外国公司签订过技术援助协定,其中美国公司139个,德国公司33个,英国公司10个,法国、意大利公司各9个。对此斯大林说:“在苏联大约有三分之二的大型工业企业是由美国帮助建设或提供援助的。”这说明( )
A.大萧条期间西方加强了对苏经济交流 B.国际协作提升了苏联工业化建设水平
C.美苏加强合作以应对法西斯主义的威胁 D.苏联工业化建设离不开西方国家的支持
【高频考点十二】20世纪以来国际贸易发展和影响
【考法】材料以文字材料、图表材料等呈现,主要考查20世纪以来国际贸易发展和影响。
内容 表现
发展情况 21世纪以来发达国家背离了经济全球化趋势世界贸易组织是大国谋求国际协调的产物
影响 促进世界经济向体系化、法制化发展推动国际贸易的自由化
【例题讲解】
(2023·河北衡水·校联考二模)
39.进入21世纪以来,美国、英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已多次采用政府补贴或关税壁垒等方式来扶持和保护国内特定的企业和产业;但在面对很多发展中国家采取类似的做法时,他们却高举“贸易自由化”的大旗,罔顾世贸组织的规则和惯例,对这些行为大加斥责。发达国家的这些做法( )
A.背离了经济全球化趋势 B.传播了自由竞争的理念
C.满足了跨国公司的利益 D.推进了南北国家的合作
(2023下·浙江·高三校联考阶段练习)
40.1947年10月30日,美国等23个国家在日内瓦签订了“关税及贸易总协定”,它的宗旨是通过削减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消除国际贸易中的差别待遇,促进国际贸易自由化,以充分利用世界资源,扩大商品的生产与流通。关贸总协定( )
A.是美苏冷战格局下的产物 B.是大国谋求国际协调的产物
C.是永久性的多边贸易体制 D.是现代新兴产业发展的产物
(2023上·宁夏银川·高三银川二中校考阶段练习)
41.下表是20世纪自由贸易发展演变中的重大事件,据此可知( )
时间 事件
1918年 美国总统威尔逊提出建立战后世界和平的纲领,其中包括取消一切贸易壁垒、国际贸易计划均等
1941年 美、英发表《大西洋宪章》,宣布所有国家都应在平等的基础上进行贸易。后该原则被《联合国家宣言》确认
1946—1948年 23个国家参加的关贸总协定生效,重要目标是削减关税和消除贸易壁垒,实现贸易自由化等
1995年 世界贸易组织成立,其宗旨和原则与关贸总协定基本一致
A.经济全球化趋势不可阻挡 B.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C.国际关系民主化得以实现 D.世界经济向体系化、法制化发展
(2023上·湖北·高三校联考阶段练习
42.如表所示为1947-1979年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七轮多边贸易谈判国家及主要议题。这可用来说明关贸总协定( )
届次 谈判时间 参加国家/个 主要议题
1 1947.4-1947.10 23 关税减让
2 1949.4-1949.10 33 关税减让
3 1950.9-1951.4 39 关税减让
4 1956.1-1956.5 28 关税减让
5 1960.9-1962.7 45 关税减让
6 1964.5-1967.6 54 关税减让、反倾销
7 1973.9-1979.4 102 关税减让、非关税壁垒
A.消除了各国之间的关税壁垒 B.推动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C.推动了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 D.致力于实现国际贸易的自由化
【高频考点十三】20世纪以来国际金融发展和影响
【考法】材料以文字材料、图表材料等呈现,主要考查20世纪以来国际金融发展和影响。
内容 表现
发展情况 亚投行成立促进中国在国际金融中影响力的提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利于美国主导战后国际经济
影响 亚投行成立是对既有国际金融体系的有益补充银行、证券和保险三者的产品日益趋同并相互融合 互联网金融与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
【例题讲解】
(2023·浙江台州·统考一模)
43.2015年中国倡议成立的某组织,是旨在支持基础设施发展的多边金融机构。它的成立有助于从亚洲域内及域外动员更多得亟需资金,缓解亚洲经济体面临的融资瓶颈,推进亚洲实现持续稳定增长。该组织的成立( )
①标志着中国对外开放进入新的阶段②体现中国在国际金融中影响力的提升
③是对既有国际金融体系的有益补充④表明中国开始推进人民币走向国际化
A.①② B.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23上·浙江·高三校联考开学考试)
44.某国际金融组织的宗旨之一是:协助建立会员国问经常性交易的多边支付制度,并消除妨碍世界贸易发展的外汇管制。据此推断该国际组织( )
A.初期贷款对象是发展中国家
B.致力于削减关税和贸易壁垒
C.保证了充分就业和实际收入
D.利于美国主导战后国际经济
(2023下·安徽滁州·高二统考期末)
45.20世纪以来,国际金融现代化加速,不仅为国际贸易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较为稳定的金融秩序,也便利了人们的消费。以下属于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金融领域新变化的是( )
①银行、证券和保险三者的产品日益趋同并相互融合
②世界贸易组织成立
③中国在国际金融中的影响力逐步提升
④互联网金融与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南宋(中国)。南宋的都城建有塌房数一所,房屋数年间,专门租赁给商铺客商存放货物,这表明了南宋时都市商业的繁盛,B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涉及到南方经济与北方经济的对比,不能表明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排除A项;塌房主向承租者征收的保护与管理费用是用于保护货物的,而不是保护商旅的安全,排除C项;材料中的外来客商指的是外地来的客商,而不是专指从海外来的客商,所以不能表明海外贸易发达,排除D项。故选B项。
2.D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中唐以后城市出现坊市时空界限被打破,这反映了国家对商业和城市的管控弱化,D项正确;根据材料可知中唐以后部分城市出现坊市时空界限被打破的现象,“彻底”的说法太绝对,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雇佣问题,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部分现象,不能证明工商业市民阶层壮大,排除C项。故选D项。
3.D
【详解】根据材料“福建海澄县番舶税额,……万历二十二年,‘骤溢至二万九千有奇’,成为当地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可知,反映了明代万历时期福建海澄县番舶税额不断增加的信息,海外贸易税成为当地的重要财政来源,说明此时期明朝的海外贸易有所扩大,D项正确;朝贡贸易中,获利丰厚的是朝贡国而非明朝政府,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材料体现不出海禁政策的信息,选项表述有误,排除B项;材料得不出关税成为经济支柱的信息,选项表述错误,排除C项。故选D项。
4.A
【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阿拉伯帝国的都城巴格达的码头汇集了来自世界众多地区的商品,这体现了阿拉伯帝国沟通了世界的贸易往来,A项正确;B、C、D项不符合材料,排除B、C、D项。故选A项。
5.C
【详解】根据“10世纪中后期”、“中国的陶瓷”、“南亚的珍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宋时期,印度洋地区海外贸易兴盛,C项正确;A项出现在19世纪末,排除A项;B项材料无从体现,排除B项;16世纪后,早期殖民扩张开始,排除D项。故选C项。
6.D
【详解】依据材料“初用蕉叶为食器,后与华人市,渐用瓷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爪哇人之前的生活方式比较粗糙,中国瓷器和碗碟传入之后,生活方式有了很大的改善,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政治影响,排除A项;材料涉及的是对部分东南亚国家的影响,排除B项;“根本上改变”表述绝对,排除C项。故选D项。
7.D
【详解】依据材料“为众多市民、乡民所关注”,以此可以得出,茶叶贸易在日常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D项正确;“榷茶制度”即由朝廷对茶叶实行专卖,材料当中的主语是茶农、茶客,并没有提到政府,排除A项;材料当中也没有明确说明斗茶的目的,排除B项;“茶叶技艺的提高”材料当中并没有提到,排除C项。故选D项。
8.D
【详解】根据材料信息,盛泽镇本来是一片荒村,但明清时期,其在当地绫绸业发展的推动下逐渐成为一个市镇的,这说明工商业发展促进城镇的形成与繁荣,D项正确;材料中没有商帮的信息,排除A项、宋代开始突破坊市制度,排除B项;明清时期依然是重农抑商政策,排除C项。故选D项。
9.C
【详解】明清时期,为了提高图书销售量,书商采取多种促销手段,这种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商品经济发展,图书市场竞争激烈,反映出当时社会经济与城市繁荣的现状,C正确;题干内容无法得出当时活字印刷发展情况,排除A;政府色彩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排除B;材料只提及书商的促销手段,无法得出市民的生活习惯,排除D。
10.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时空:唐朝(中国)。根据题干及所学知识可知,随着唐朝商品经济的发展,契约被民间广泛采用并且形成了严密的体系,有利于维护民众的私有财产,这说明唐朝时期社会经济发展较为活跃,D项正确;材料并未休现“重农抑商”,排除A项;材料并未反映政府打击借贷行为,排除B项;宋代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排除C项。故选D项。
11.B
【详解】“官版契纸”“民间手写契纸”“加盖官印的‘红契’”和“未盖官印的‘白契’”说明契约的形式有了发展,B项正确;专制主义从根本上会对契约形成阻碍而不是促进发展,排除A项;法治理念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随着民主意识的发展而出现的,排除C项;材料没有说到契约的发展对近代化转型的推动,排除D项。故选B项。
12.D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明代的买卖契约非常重视当事人的自愿,这主要和当时商品经济发展有关,人们更加注重契约关系,D项正确;中国古代土地兼并严重,农民的土地所有权并不能保证,排除A项;材料与打击土地兼并无关,排除B项;杜绝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项。故选D项。
13.B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和影响题。时空是汉朝至唐宋以后(中国)。据材料“当事人之间几乎都要订立书面契约,规定各自的责权利和行为后果……契约应用更加广泛”,可以看出从汉代到唐宋时期,交易行为要订立契约,规定规定各自的责权利和行为后果,这种契约行为逐步得到推广,体现出契约有利于规范交易行为、维护商业秩序,B项正确;契约的更加广泛,并不能解决地区间贸易的汇兑问题,排除A项;契约的广泛,与资金调度、拓宽信贷渠道无关,排除C项;契约的广泛,不能说明形成商业文化、统筹商业贸易,排除D项。故选B项。
14.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的世界。根据材料可知,在古代世界巴比伦、罗马、伊斯兰国家和中国的商人都在使用信贷工具而从事商业活动,信贷工具在世界主要文明区域都曾使用,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信贷工具在生活中的重要角色,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人们生活方式和观念的改变,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商业活动领域的拓展,排除D项。故选A项。
15.D
【详解】根据材料中的“远期庄票到期才能支付”、“庄票弥补了商贩的资金问题”等信息可以看出,庄票是一种借贷凭证,其在市场上流通,说明当时资本性借贷有了显著发展,D项正确;题干所述现象的核心词为“庄票”而非“货币”,“货币的商业功能转向逐利增财”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A项;材料所述现象的主旨介绍了庄票的种类和功能,不能体现出“贷由存贷款发展为汇兑”,排除B项;“借助商业契约确认财产所有权”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C项。故选D项。
16.D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票据出现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有利于促进长途贩运贸易的发展,便于异地结算,D项正确;货币信贷在明清之前就已经出现,排A项;票据也具有金融属性,排除B项;票据有利于商业资本的扩张,排除C项。故选D项。
【点睛】
17.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是14—15世纪的世界。根据图示可知,该贸易为香料贸易,其航线为亚洲-地中海-欧洲,结合所学15世纪新航路开辟,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可知,此时海上贸易的联系符合整体世界的发展主线,A项正确;“导致传统商路被完全抛弃”表述错误,排除B项;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世界市场初步形成,与材料时间“14—15世纪”不符,排除C项;直接推动亚欧人口互迁夸大了贸易的作用,排除D项。故选A项。
18.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的世界。从图片可以看出,欧洲资本主义国家在全世界范围内开展贸易活动,使得世界市场得到拓展,C项正确。材料讲的是经济贸易,未提及政治制度,排除A项;材料主要说明欧洲资本主义国家在全世界范围内开展贸易活动,排除B项;参与全世界范围内开展贸易活动的国家不只英国一个,排除D项。故选C项。
19.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现代(世界)。通过所学知识可知,在20世纪初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与表格中第一步时间相符,C项正确;亚当·斯密主张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市场雏形初现”,排除A项;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是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后,但其标志是主要殖民国家进行商品输出,而不是进行殖民扩张,排除B项;联合国成立的主要目的是维护世界的和平,而不是“世界市场深入发展的结果”,排除D项。故选C项。
20.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依据材料“使得远程运输更为广泛、安全、便捷”、“使得人们的跨时空联系日趋频繁和便利”、“人类朝着世界一体化的进程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结合所学可知,电信工具出现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C项正确;材料内容实质上反映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并不是人口和资本的自由流动加剧、殖民扩张掠夺推动市场拓展,排除AB项;商业革命出现于新航路开辟时期,与题意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21.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据材料可知,由于中国产茶,中国出口的茶叶价格高低影响伦敦市场茶叶价格高低,19世纪70年代后,随着电讯联系的建立,中国茶叶的价格和销量深受国际市场的影响,特别是印度和日本茶叶进入市场,使中国茶叶面对的竞争对手增多,客观上削弱了中国茶叶的国际市场地位,D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中国茶叶出口的价格和销售数量受到国际市场的影响,表明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中,中国茶叶出口的数值在材料中无法得知,排除A项;材料反映了中国茶叶出口的销量“随着世界经济的变动而波动”,但没有涉及其他出口商品的数量,也没有涉及中国进口商品的总数量,不能反映中国对外贸易入超状况是否改变,且据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70年代前后,中国对外贸易入超状况并非改变,排除B项;世界经济一体化是指世界各国和地区之间的经济活动相互依存、相互关联,形成世界范围内的有机整体,此时期不是促成世界经济一体化,排除C项。故选D项。
22.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航路开辟后的世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全球航路开辟后,贸易中心逐渐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巴黎、阿姆斯特丹与伦敦都位于大西洋沿岸,故出现了材料中“曾经繁荣的地中海周围的城市呈现出衰败与萧条的景象,而巴黎、阿姆斯特丹与伦敦一改1500年时的旧貌,焕然一新”的现象,D项正确;全球航路开辟前,奥斯曼帝国阻断了传统的东西方商路,商业危机严重,排除A项;全球航路开辟后,黄金白银大量流入西欧国家,导致欧洲物价上涨,但材料没有体现,排除B项;全球航路开辟前后,西欧国家正处于社会转型之中,排除C项。故选D项。
23.D
【详解】根据统计表中可以看出,17世纪“经好望角”航路的商品少于“经地中海”航路的商品,这说明以“经地中海”代表的传统航路在中西方贸易中仍发挥着重要作用,D项正确;由表中的商品可以看出欧洲与亚洲、非洲之间存在贸易,但无法体现出与美洲的贸易,排除A项;当时世界贸易中心并未在地中海沿岸,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贸易内容的前后对比,无法看出改变,排除C项。故选D项。
24.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航路开辟后(世界)。根据材料“来自更多其它不同地区的商人使用不同的货币进行大量商品交易,极为不便。于是,阿姆斯特丹出现了银行并发明了银行票据和支票账务系统”可知,新航路开辟后,商贸中心转移,大西洋沿岸的城市崛起,因货物贸易的需要,出现了银行票据和支票账务系统,商业经营方式变化,A项正确;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资本输出,选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推动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的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排除C项;价格革命是16—17世纪由于美洲廉价金银流入欧洲而引起的欧洲金银贬值,物价上涨,与荷兰银行业的发展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25.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据所学知识可知,上海轮船招商局和开平煤矿发行股票,上海出现第一家政权机构、中国通商银行的建立和香港成立第一家百货公司,都体现了新的商业经营方式在中国的出现,D项正确;洋务新政在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战败后就已经破产,中国通商银行的成立晚于甲午中日战争,排除A项;中国开始融入世界市场是在鸦片战争之后,排除B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之前,传统的自然经济一直占据主导地位,且材料反映的是新的商业经营方式在中国的出现,没有涉及到传统自然经济解体,排除C项。故选D项。
26.C
【详解】依据材料表格信息可知,17-18世纪东印度公司进口的胡椒明显减少,茶叶,咖啡的数量在增长,棉纺织品稍有减少,结合所学可知,新航路开辟促使世界开始形成一个整体,西欧国家走上了对外殖民扩张,茶叶,咖啡的增多,表明民众的消费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C项正确;依据材料时间,这一时期仍属于工场手工业时代,生产方式未发生变化,排除A项;18世纪中后期,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时间不符,排除B项;此时工业革命还没有发生,排除D项。故选C项。
27.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航路开辟后的世界。据材料“新的海外产品 开始逐渐成为欧洲的主要消费品”“新的饮料、染料、香料等”并结合所学可知,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市场开始形成,引起了商业革命,市场上商品种类增多,故材料主要说明了世界贸易中商品种类的变化,A项正确;材料主旨是世界贸易中商品种类的变化,不是贸易格局的演变,不是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市场,也不是财富的增加,排除BCD项。故选A项。
28.B
【详解】根据材料“下图为16世纪制糖厂中黑人奴隶劳作的场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用黑人奴隶为劳动力的在美洲,集中出现于早期殖民扩张时期的中美洲地区,B项正确;图片中制糖厂中劳作的是黑人奴隶,此场景不会出现在欧洲,排除A项;非洲是当时黑人奴隶的主要来源,主要运往美洲种植园,排除C项;根据甘蔗的生长习性,制糖产业多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地区,纽芬兰岛气候寒冷,排除D项。故选B项。
29.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新航路开辟时期的世界。根据材料“1500年后,一切都改变了,葡萄牙人打败了埃及和印度联合舰队,夺取了多个贸易城市,控制了航道和港口城市,垄断了商品贸易。”及所学可知,葡萄牙主要开辟的是到达非洲和亚洲的航路,通过早期殖民扩张,葡萄牙逐渐控制了欧洲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的航路,从而使亚非之间的局部区域性贸易发展到欧洲主宰的全球贸易,D项正确;材料反映了葡萄牙垄断了印度洋区域的商品贸易,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世界殖民霸权转移的相关信息,排除B项;奥斯曼土耳其阻断了东西商路是新航路开辟的直接原因,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故选D项。
30.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世界)。根据材料图表可知,从1870年到191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的占比已经由英国的一枝独秀,到英、法、美、德等国相对平衡,说明在世界贸易中出现了多中心格局,D项正确;美国占比上升就是受到了工业革命的影响,排除A项;美国、德国与英国差距在变小,英国不再一家独大,排除B项;德国在世界贸易中的占比没有变化,排除C项。故选D项。
31.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根据材料“20世纪30年代,美国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法西斯组织。他们采用恐怖手段破坏工人集会,杀害共产党员、工会活动分子、黑人和犹太人。到1938年底,美国类似的组织至少有800多个。”并结合所学可知,1929年至1933年美国爆发席卷世界的大危机,大危机进一步加深资本主义的矛盾,使得社会局势动荡不安,助长了法西斯势力以及各种破坏组织的出现,A项正确;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盛行的经济思想为自由主义的经济思想,主张自由竞争、自由贸易和自由发展,且胡佛执政时期一直坚持自由放任主义,“开始”一词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措施,其胡佛执政时期主要坚持自由放任主义,对经济干预的力度较弱,排除C项;美国此时并未进行扩军备战,排除D项。故选A项。
32.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以得出准确时空是1949~1985(美国)。据图可知,美国政府研发投资中用于国防研究的占比在1949至1985年有一定波动,20世纪60年代以前占比较高,1965至1977年基本处于下降状态,77年以后又处在上升趋势,据所学可知,美国在20世纪70年代前后经济遇到严重困难,因此政府研发投资用于国防研究比重下降,A项正确;据所学可知,在题干涉及时间内,美国对外战争基本没有明显变化,而且60、70年代美国在发动越南战争,此时对外战争较之之前频度烈度有所增加,而题干中70年代美国国防研究占比下降,不符逻辑,排除B项;在题干涉及时间段内,美国并非一直都面临国际科技竞争的压力,主要是在70年代以来,而题干涉及时间还包括70年代以前,排除C项;美国政府外交战略的调整与题干中美国国防研究占比变化没有必然的关联性,排除D项,故选A项。
33.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设问词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二战后的中国。据题干可知主要结论:二战后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在危机前基本失效,资本主义不得不寻求破解危机的出路。结合所学可知,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进行了不同程度的以市场经济为基础,以强化国家干预为核心的调整,谋求资本主义的生存发展。同时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建立国际经济组织,加强在金融、投资和贸易等领域的国际协调。因此材料中资本主义国家主张实行国家调控与国际协调,C项正确;亚当斯密理论主张自由竞争,而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运用宏观调控,排除A项;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运用宏观调控来挽救危机,而不是运用现代科技成果、不是对殖民地的经济掠夺,排除BD项。故选C项。
34.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世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20世纪70年年代“滞胀”危机的冲击下,西方国家采取新自由主义经济指导思想,纷纷放松了对经济的干预,C项正确;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是在20世纪90年代的“知识经济”时期,排除A项;放弃自由主义经济政策是在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危机时期,排除B项;扩大政府公共开支是凯恩斯主义的表现,排除D项。故选C项。
35.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原因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90年代的美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进入新经济时代,其主要特征是信息化和全球化,因此题干中1997年美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原因是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C项正确;冷战结束后,美国并未缩减国防开支,排除A项;政府压缩社会福利开支是在20世纪80年代,受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的影响,排除B项;没有出现大规模经济危机的说法并非主要原因,主要原因还是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排除D项。故选C项。
36.B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俄国)。据材料可知,石油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重要的工业能源,俄国的不同地区因为工业企业的密集程度有所不同,在石油需求量上存在着区别,因此石油需求量高低,反映了该地区的工业发展的程度,B项正确;材料中没有化工业与其他行业的比较,因而得不出俄国较重视化工业的发展,排除A项;材料只是20世纪初俄国不同地区的石油消费需求量,并未涉及能源政策的转变,排除C项;在当时的俄国,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决定石油需求量的高低,并不能说明石油成为工业生产主要能源,排除D项。故选B项。
37.B
【详解】依据材料“十月革命后对大型企业进行了国有化,对生产进行监督”“1918年6月开始,中小企业也实行国有化”“1921年,部分地承认生产资料和产品的私有制”“1922年……并首次制定了年度计划。”分析可知,苏俄一直积极探索经济发展模式,B项正确;苏俄工业化从1926年开始,排除A项;苏俄经济政策的变动与当时的国际和国内环境变化有关,并不是摇摆不定,排除C项;苏联的计划经济体制从1928年才算开始真正实施,排除D项。故选B项。
38.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29-1945年间苏联。据材料题干概括得出主要结论:1929-1945年间苏联向西方国家引进大量技术,部分大型工业企业建立离不开外国。这说明此时期国际协作推动苏联工业化建设,B项符合题意;这些大型企业主要发生在1929-1945,大萧条时间1929-1933年,引进技术协定具体时间不详,无法确定经济大萧条期间西方与苏联交流的程度,排除A项;美苏合作是为了自身发展,非应对法西斯主义,排除C项;苏联工业化建设建立在国内,受到了外部援助,但离不开说法过于绝对,夸大外部援助的地位,排除D项。故选B项。
39.A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 。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推断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1世纪以来的世界。据材料进入21世纪以来,美国、英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已多次采用“政府补贴或关税壁垒”等方式来扶持和保护国内特定的企业和产业,并结合所学可知,这些做法背离了经济全球化趋势,A项正确;发达国家的双标做法不利于自由竞争,排除B项;材料不体现“跨国公司”,而且用关税壁垒的方式扶植本国企业不利于跨国公司在世界范围内发展,排除C项;材料发达国家对自己和发展中国家实行双重标准的做法,不利于南北国家合作,排除D项。故选A项。
40.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47年(世界)。根据材料“宗旨是通过削减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以充分利用世界资源,扩大商品的生产与流通”且结合所学可知,关贸总协定是在大国间协调下,产生的有关关税及贸易方面问题的一个国际协定,B项正确;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主要涉及的是世界贸易的发展,与美苏冷战格局没有关系,排除A项;关贸易总协定是一个临时性的多边贸易协定,1995年的世贸组织建立起永久性的多边贸易体制,排除C项;关贸总协定不是现代新兴产业发展的产物,排除D项。故选B项。
41.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世界)。据材料可知,1918年美国总统威尔逊初步提出自由贸易的理念而没有实践,之后宣言和协定的签订以及世界贸易组织的签订体现了其逐渐走向体系化、法制化,D项正确;经济全球化是商品、技术、信息、服务、货币、人员、资金、管理经验等生产要素跨国跨地区的流动,也就是世界经济日益成为紧密联系的一个整体,材料范围只是世界贸易角度,只是世界贸易规则的有序化,不能说明经济全球化趋势不可阻挡,排除A项;材料未提及世界主要经济力量的实力情况,未涉及世界经济格局,排除B项;“国际关系民主化得以实现”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故选D项。
【点睛】
42.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47—1979年(世界)。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结论是:1947—1979年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七轮多边贸易谈判的主题都是关税减让,且参与的国家越来越多,而减让关税就可以减少贸易的各要素流通的障碍,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实现贸易自由化,D项正确;题干材料仅能表明许多国家参与了关税减让的谈判,至于效果无法看出,排除A项;世界资本主义市场形成是在20世纪初,不是在这个时候,排除B项;只是减让关税谈判不足以推动世界经济的发展,排除C项。故选D项。
43.B
【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现代(中国)。据材料“旨在支持基础设施发展的多边金融机构”和“有助于从亚洲域内及域外动员更多得亟需资金,缓解亚洲经济体面临的融资瓶颈,推进亚洲实现持续稳定增长”可知,该机构为亚投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亚投行的设立是对既有国际金融体系的有益补充,体现中国在国际金融中影响力的提升,有利于推动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金融体系的构建,②③正确,B项正确;据所学知识可知,加入世贸组织标志着中国对外开放进入新的阶段,①错误,排除AC项;据所学知识可知,2009年中国开始推进人民币走向国际化,④错误,排除D项。故选B项。
44.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二战后(世界)。根据材料“协助建立会员国间经常性交易的多边支付制度,并消除妨碍世界贸易发展的外汇管制”可知,该国际金融组织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其宗旨是稳定国际汇兑,消除妨碍世界贸易的外汇管制,在货币问题上促进国际合作,并通过提供短期货款,协助成员国解决其国内经济困难,以平衡国际收支的逆差,有利于美国主导战后国际经济,D项正确;世界银行的初期贷款对象是发展中国家,排除A项;B项是关贸总协定的宗旨,排除B项;该组织不能保证充分就业,排除C项。故选D项。
45.D
【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据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金融领域新变化包括,银行、证券和保险三者的产品日益趋同并相互融合、世界贸易组织成立、中国在国际金融中的影响力逐步提升以及互联网金融与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①②③④正确,D项正确;排除A、B、C项。故本题选D项。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