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课 理解质量互变 复习学案-2024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九课 理解质量互变 复习学案-2024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含解析)

资源简介

第三单元 运用辩证思维方法
单元导学地图
1.本单元的地位
(1)本单元本单元主要介绍辩证思维的含义、特征及其基本方法。辩证思维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和认识论在思维领域中的延伸和具体化。这部分内容是对第二单元形式逻辑的深化和升华,同时也衔接和补充了"哲学与文化"课程模块的教学内容。
(2)第二单元讲授的思维方法主要是从思维的形式结构角度,研究合乎逻辑的思维在形式结构上应该具有哪些特征,需要遵循哪些逻辑规则。但是,思维不仅有其形式结构,还有其具体内容。正确的思想既要遵循形式逻辑的要求,更要实事求是,接受社会实践的检验。而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和科学的认识论所体现的辩证思维,是人们形成正确认识和思想所不可或缺的。辩证思维不仅涉及思维的形式结构,还涉及思维的具体内容,所以说,辩证思维是形式逻辑思维的深化和升华。从思维实际来说,把握复杂事物,处理复杂问题,是需要复杂性思维的,而复杂性思维并不是某种单一的思维方式的重复运用,而是在形式逻辑思维的基础上对辩证思维的灵活运用。所以,从这个关系上说,辩证思维是形式逻辑思维的深化和升华。
(3)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就要让学生在思维方式上能够自觉地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事物、分析问题、解决矛盾,正确的判断和合理的选择,就要具备马克思主义科学形态的辩证思维素养。
(4)这一单元在哲学党性原则方面站位最高,在内容理解方面也最为精深,在"逻辑与思维"课程模块中居于学术思想制高点的地位
程模块中居于学术思想制高点的地位。
2.本单元主要主题:辩证思维的含义、特征及其基本方法
3.本单元目标:旨在训练
学生以整体性、动态性的思维方式思考问题,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辩证思维观念,提升学生辩证地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素养。
4.本单元的内容结构
本单元从辩证思维的含义和特征讲起,介绍了辩证思维的基本方法——辩证的分析综合方法,结合质量互变规律,介绍了适度的概念以及掌握适度原则的思维方法,在辨析简单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的危害的基础上,介绍了辩证否定观的要义,在解析认识经由"感性具体﹣思维抽象一思维具体"的途径的基础上,阐释了认识不断深化的历程
选必三 第三单元 运用辩证思维方法
第九课 理解质量互变
一、考标和考情
课标要求
课标要求 年份 考题类型 考查考点
1.联系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渐进性和飞跃性,懂得事物的发展过程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2.理解质量互变规律,把握适度原则。 2020天津高考真题 选择题 考查量变与质变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
2019全国高考真题 选择题 考查量变与质变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
二、学习目标
遵循1个规律:质量互变规律的含义、要求及意义 掌握1个原则:掌握适度原则的原因及要求
区分1个根本标志:区分量变与质变的根本标志 掌握2个含义:度与关节点的含义
三、复习过程
9.1认识质量互变规律
【温故知新】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和方法论
原理 ①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②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 ③事物发展就是这样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前进。
方法论 ①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脚踏实地,埋头苦干,重视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 ② 在量变已经达到一定程度、只有改变事物原有的性质才能向前发展时,要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
(一)质量互变规律的含义
1.比较质与量
质 量
区 别 含义 一事物成为自身并区别于他事物的内部固有的规定性(根本属性)。 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模、程度、速度等可以用数量表示的规定性,以及事物构成因素在空间上的排列组合方式。
决定因素 事物内部矛盾的特殊性(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
与事物存在的关系 质与事物的存在直接同一 量在一定范围内的增减并不影响某物之为某物。(不是直接同一)
作用(意义) 区别不同的事物的依据:此物之所以为此物,并区别于他物,就是由于它具有自身的质的规定性,一旦丧失了自己固有的质的规定性,它就不是原来的此物而变成了他物。 确定相同事物的依据
联系 ①任何事物都是质与量的统一体; ②质和量都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规定性。 ③质、量都是一定事物的质、量,都离不开特定的事物。“纯粹”的量只存在于思维的抽象中。
2.质量互变规律的方法论要求
客观事物的质量互变规律要求我们,以统一性的观念正确把握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量变与质变、渐进性与飞跃性、连续性与间断性的关系。
3.质量互变规律的内容
4.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渐进性与飞跃性、连续性与间断性
渐进性与连续性 飞跃性与间断性
含义 ①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连续性是指事物只是在量上发生了变化,表现在现实中就是这一事物还是它自身,是事物发展中的渐进性过程。(量变) 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间断性是指事物在质上发生了变化,是从旧质到新质的飞跃,是渐进性过程的中断,或连续性的间断。这个过程不是事物停止了发展,而是打破旧的质的规定性而代之以新的质的规定性,表现在现实中就是出现了新事物。)(质变)
辩证关系 ①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渐进性与飞跃性、连续性与间断性是相互区别又相互包含的。 ②渐进性与连续性的每一步进展都是对自己的破坏,都在走向自己的反面,即飞跃性与间断性。 ③正是因为有渐进性与连续性的积累,才产生了飞跃性与间断性,所以,飞跃性与间断性包含着渐进性与连续性。
9.2把握适度原则
(一)适度的含义
1.度的含义 P83-1
(1)事物质与量的统一体现在“度”中。
(2)度的含义:是一事物保持自身质的稳定性的 “量” 的限度。(即事物的范围、幅度和限度。)
(3)度的重要性:在 度 内,质与量相互结合、相互规定。当量的变化 达到 或 超出 定量限度时,事物就开始发生质的转化。
(4)关节点(或临界点): 关节点或临界点是事物量变达到的极限,是引起质变的节点。
(5)度与关节点的关系:任何度的两端都存在着极限或界限,这就是关节点或临界点,度是关节点范围内的幅度。
【拓展补充】全面理解度
1.质和量的统一表现为度
质是使事物得以存在的东西,然而质的存在还需要借助量的规定。量因为与质相结合而成为具体存在物的量。
2.度是事物保持自已质的量的限度,是事物的质所能容纳的量的范围。
在度中质和量的关系是:一定的质规定一定的量,一定的量又制约一定的质。一定的量把一定的质限制在一 个确定的范围内,在这个范围内质的稳定性保持着,该事物仍然是它自身;超出这一范围, 质的稳定性就遭到破坏,该事物就变为他事物。
2.适度 P83-2
(1)含义 就是 的程度。
(2)区分量变与质变的根本标志 事物的变化是发生在度的范围之内(量变)还是超出度的范围(质变)。
((3)遵循适度原则的原因: ①在度的范围之内,事物的 “质” 保持不变,质规定着量的运动范围或变化幅度;超出这个范围,事物的 “质” 就发生变化,质与量的统一就会 破裂 。 ②要求我们在实践活动中遵循 适度原则 。
(二)掌握适度原则
1.适度原则的必要性: P83-3
为了保持我们所需要的事物特定的质,应当把事物的变化控制在度的范围内,防止过犹不及。
2.适度原则的含义 : P83-3
从思维方式上说,适度原则就是要在“度”的范围内寻求和把握事物发展的适当程度的原则。适当就是幅度“得当”,而不是“失当”。
3.遵循适度原则的要求(P83-84)
(1)防止过犹不及。适度原则要求我们在思考和处理问题时把握好“ 分寸 ”,不犯 极端错误 。
(2)积极地认识和推动事物发展到最佳的状态:需要“ 得中 ”
遵循适度原则,并不只是被动地适应事物的存在状态,而是包含着积极地认识和推动事物发展到 最佳 的状态。
(3)适度思维是“ 得中 ”而处之的思维。“得中”是把持有度,合适且正好,不是凡事都采取 折中主义 的消极的思维方式。
(4)要改变我们不需要的事物的特定的质就要 积极创造条件 ,促成事物 质变 :(不能限于“得中”)
①积极创造条件,促进事物量的变化,并使其向度的边缘不断发展,使该物转化为他物。
②量变已达到一定程度时,我们要积极促成事物的 质变 ,使其达到我们所期望的存在状态。
四、复习反思
1.请尝试画出本框学习的思维导图或概念图
2.请查找问题、记录或指出自己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或困惑,并写下你需要何种帮助
3.写下你学习本框的收获或心得体会,并于其他同学分享
五、课堂练习
1.(2020·天津·高考真题)火箭呼啸而去、飞船摇曳而归。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的成功发射,开启了中国载人航天“三步走”战略的最后一步——空间站时代。空间站和航天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将带动众多科技领域的进步,使航天成果广泛应用。由此可见( )
A.航天技术是引领我国科技创新的根本动力 B.制定正确的战略是航天事业成功的决定性因素
C.开启空间站时代是中国载人航天事业一次质的飞跃 D.航天技术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存在着必然联系
2.(2019·全国·高考真题)习近平在谈到领导工作的方法时强调,对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重大战略部署,要一以贯之地贯彻。我们要有钉钉子的精神,钉钉子往往不是一锤子就能钉好的,而是要一锤一锤接着敲,直到把钉子钉实钉牢,钉牢一颗再钉下一颗,不断钉下去,必然大有成效。这一论述体现的唯物辩证法道理是( )
①量变比质变更能推动事物的发展 ②只有事物数量的不断增加才能引起质变
③量的变化的不断积累必然导致质的飞跃 ④事物的发展是从量变到质变再到新的量变的循环往复的上升过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参考答案
1.【答案】C【解析】A:引领我国科技创新的根本动力是社会实践,A说法错误。B:制定正确的战略有利于航天事业成功,但不是决定性因素,B说法错误。C:“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的成功发射,开启了中国载人航天‘三步走’战略的最后一步——空间站时代。空间站和航天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将带动众多科技领域的进步,使航天成果广泛应用”,这说明开启空间站时代是中国载人航天事业一次质的飞跃,C符合题意。D:联系具有多样性和条件性,航天技术与社会生活存在着联系,但不一定是必然联系,也不是方方面面都有联系,D说法错误。故本题选C。
2.【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量变与质变的关系。③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干,题中钉钉子的事例表明量变的不断积累必然导致质的飞跃,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入选。④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干,题中事例钉钉子要一锤一锤接着敲,直到把钉子钉实钉牢,是从量变到质变,钉牢一颗再钉下一颗,不断钉下去,必然大有成效,是从新的量变再到新的质变,说明事物的发展是从量变到质变再到新的量变的循环往复的上升过程,入选。①选项观点表述错误,对于事物的发展而言,量变和质变都很重要,不存在量变比质变更能推动事物的发展的结论,排除。②选项观点表述错误,只有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才会实现质变,且量变既包括数量的增减,还包括场所的变化,并不是只有事物数量的不断增加才能引起质变,排除。故本题选D。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