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28课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课标要求 认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各个领域取得的成就、综合国力及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高,认识“一国两制”对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重大意义。教材分析 【教材地位】 本课选自《中外历史纲要》(上)第十单元第28课。本单元讲述了中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对应的时间阶段是1978年至2012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本单元的核心概念,改革开放是这个时期鲜明的底色,改革开放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次伟大革命,正是这个伟大革命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飞跃,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因此本单元在全书中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从本课地位上看,本课讲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成果,前一课则是讲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因此为本课取得的巨大成就奠定了基础,这两课内容存在着因果关系。 【教材内容】 本课分为三个子,分别是综合国力不断提升、“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大业、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主要讲述了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我国综合国力得到不断提升,“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大业成为改革开放在制度性开放上的成就。而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也使得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中国不断为世界和平发展提供中国方案,体现了大国担当。学情分析 本课授课对象为高一年级学生,经过初中阶段的学习,学生对改革开放后中国取得的成就、“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港澳回归、两岸关系发展等部分史实有一定的了解。基于日常生活的观察,学生对现实生活的便捷、国家实力的增强有所体会,但对于改革开放以来取得巨大成就的系统性把握不足,原因理解不够深刻,缺乏理性认知。教师需要适当补充材料带领学生深入地学习,在山河巨变中分析其原因,理解其必然性。运同时用多种教学方法,将历史与现实、个人生活与国家命运建立联系,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目标 1.通过时间轴、视频、表格等方式,从时空观的角度来认识改革开放在各个领域得的伟大创造和丰硕成果。 2.了解港澳台湾问题的由来,认识本质上的区别;通过对比马岛问题和香港问题去探索港澳回归的原因,理解港澳回归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意义;通过合作探究从海峡两岸的发展进程来认识到台湾问题的解决符合两岸人民的共同利益,深刻理解“一国两制”对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重大意义。 3.通过对三条道路的学习,进一步加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识,增强四个自信,树立和提升学生自豪感与自信心,培养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勇担大任的情怀。教学重点 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和“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教学难点 “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教法学法 情景教学法、讲授法、史料分析法、问题探究、比较法、自主学习等教学环节 及流程 导入 → 新课生成 → 自主学习 → 问题驱动、引领,小组合作探究 → 表达交流 → 课堂小结 → 练习→布置作业板书设计 第28课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 一、中国特色的强国之路:改革开放 二、中国特色的祖国统一之路:“一国两制”和平统一 1.由理论到实践 2.两岸关系的发展 三、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之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导入新课 创设情景:展示印江中学在1986年、1998年、2007年和2023年四个不同时间校园变化照片。思考:印中校园为什么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 过渡:从改革开放到世纪之交,再到现在的校园出现诸多变化,教材上、新闻中的“巨变”到底还有那些?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环节一 一、中国特色的强国之路:改革开放 任务一: 展示时间轴,让学生带着问题快速阅读教材181-183页第一目的内容,找出19世纪80—90年代、19世纪90年代—21世纪初、21世纪初十余年三个时间段的成就。 为了让学生直观感受到中国的巨变,播放改革开放以来变化的视频 通过这个视频同学们记录到那些成就? 过渡:这些都是我们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取得的成就,中国综合国力不断提高,方向决定前途,道路决定命运,用实践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 观看图片,感受印中校园的快速发展,并思考变化的原因。 通过以小见大,从身边的细微处见证伟大的变迁,化解了学生的疏离感,增加了亲切感,激发了学习兴趣环节二 中国特色的祖国统一之路:“一国两制”和平统一 (一)“一国两制”理论 1.提出“一国两制”伟大构想,一个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两种制度(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资本主义制度),体现了原则性和灵活性。 2.通过复习的形式了解港澳台问题的由来,认识到本质上的区别。 港澳问题是殖民侵略问题,属于主权问题、外交问题;台湾问题是解放战争遗留问题,属于中国内政问题 成功实践:1997年香港回归 1999年澳门回归 (二)“一国两制”实践 材料一: 材料二:关于马岛的主权归属问题由来已久,在地缘政治上,阿根廷更占优势,但实际掌握权却一直在英国手中。1982年阿根廷军政府决定突袭马岛,撒切尔政府做出强势回应。经过40多天激烈战争,最终以阿根廷投降而告终。可以说,正是这场失败的战争导致了阿根廷民主时代的提前来临。自从1976年通过政变上台后,阿根廷军政府就面临严峻的经济和政治问题。国内通货膨胀率居高不,民众的反对运动亦是风起云涌。 ——任柳佳.从阿根廷的角度看马岛战争的原因[J] 思考:马岛和曾经的香港同属于英国殖民地,为何结局不同? ①综合实力的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②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③政府的高度重视。 过渡:近五十年来海峡两岸的关系得到融合发展。 (三)海峡两岸的发展 1.简单梳理海峡两岸的发展进程: 1979年《告台湾同胞书》; 1992年:达成“九二共识” 1993年:“汪辜会谈” 2005年:通过《反国家分裂法》 2008年实行“三通” 2015年:习马会:1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的首次会面,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一页 2.台湾面临的现状和策略 材料一:“台独金孙”赖清德长期冥顽不化。两次“过境”窜美,肆意鼓噪“台独”分裂谬论,这是民进党当局“倚美谋独”的又一严重挑衅。.....多年来,美方不断强化与台湾地区官方往来,纵容“台独”分裂活动,提升售武器数量和性能,虚化掏空一个中国原则,种种承诺毫无可信度。 ——钧声. 台当局媚美卖台图谋注定破产[N]. 材料二:台湾是中国的台湾。解决台湾问题是中国人自己的事,要由中国人来决定。我们坚持以最大诚意、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的前景,但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保留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的选项,这针对的是外部势力干涉和极少数“台独”分裂分子及其分裂活动,绝非针对广大台湾同胞。国家统一、民族复兴的历史车轮滚滚向前,祖国完全统一一定要实现,也一定能够实现! ——习近平在二十大报告上讲话 思考:请你谈谈台湾问题面临的现状与应对策略。 阻碍因素:外国势力的干涉和台独势力 应对策略:①坚持“一国两制”和平统一;②促进两岸经济往来是基础;③坚决反对台独和反华势力;④以和平为主,但不放弃武力。 过渡:随着中国综合实力的提高,我们在国际的影响力也越来越重要。 根据时间轴,以自主学习的形式来整体感知改革开放后的三个时间段在经济、科技、基础设施、抗震救灾等方面的成就。 观看视频,从直观上被中国40年来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所震撼到,感悟改革开放决策的正确性。 学生各自说出自己记录到的:人均收入的增加;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加;贫困人数减少;交通的变化;军事导弹等 通过视频以直观的方式让学生感受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成就,快速阅读教科书的相关内容,能有效提取信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通过对抗震救灾和应对金融危机的学习,从微观感受到我国取得历史性巨变来之不易,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带领全国人民,抗击国内外各种重大风险和严峻挑战,才取得一个个伟大胜利,体现制度优越性,提升学生对国家的认同感和使命感涵养家国情怀。环节三 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之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任务二:阅读教材186-187页,找出三个阶段我国外交策略和成果。 教师总结:习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不走殖民掠夺的老路,不走国强必霸的歪路,走的是和平发展的人间正道”,“中国实现现代化是世界和平力量的增长,是国际正义力量的壮大,无论发展到什么程度,中国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 1.学生理解并识记一国两制的含义与港澳回归。 2.根据复习初中的知识梳理港澳台问题的由来,在比较中区分港澳问题与台湾问题。 学生通过察图片,阅读史料,了解马岛战争和当时阿根廷的现状,深思面对同样的国家、同样的时代、同样的问题,结局却不相同。 1.学生自己阅读教材找到海峡两岸发展进程中的时间点和事件。 2.小组合作学习,阅读两则材料,根据自己了解的热点史实,结合教材上的内容,讨论后发表自己的看法,再请同学进行点评。 1.理解“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含义,具体内容中感受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港澳成功回归让学生理解“一国两制”的正确性,坚定制度自信、理论自信、文化自信。 2.补充港澳台问题的由来,培养家国情怀价值观。 通过马岛战争和香港回归进行对比,认识到国家实力决定外交的话语权。从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让学生深刻感受“一国两制”的优势。 从还未完成的统一梦想角度,引导学生分析台湾问题的现状,祖国统一解决符合两岸人民的共同利益,符合民 族复兴的历史大势,是中华民族的共同梦想。以问题连的形式层层推进,体现历史学科育人特色,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课堂小结 阅读教材,完成表格中的内容,回答问题。 通过快速阅读,以表格展示的形式,梳理基本史实,通过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参与度,让学生体会国家的强大,培养学生的国际意识,涵养家国情怀。布置作业 统一梦、复兴梦、中国梦,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对于民族复兴意义重大,民族复兴是我 们中华民族共同的梦想。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员, 同学们认为自己身上应该肩负着什么样的梦想和责任呢?教学 反思 通过问题的形式,让学生带着统一梦,复兴梦,中国梦,努力学习,进一步激发学生民 族情感,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