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届高三高考化学一轮专题练习题---化学反应速率一、单选题1.某温度下,反应 CH2=CH2(g)+H2O(g) CH3CH2OH(g)在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加压,υ正增大,υ逆减小,平衡正向移动B.加入催化剂,CH2=CH2的平衡转化率增大C.再充入一定量CH2=CH2,CH2=CH2的平衡转化率增大D.分离出CH3CH2OH(g),υ逆减小,平衡正向移动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不能为分数B.燃烧热是指101KPa时,1mol纯物质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C.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体系的始态和终态有关,与反应途径无关D.所有碰撞都是有效碰撞3.某温度下,可逆反应mA(g) + nB(g) pC(g) ΔH < 0 的化学平衡常数为K,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K值增大B.其他条件不变,恒容条件下,通入稀有气体,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C.其他条件不变,减小C(g)的浓度,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减小D.其他条件不变,增大压强,活化分子百分数不变,有效碰撞几率增加4.关于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叙述正确的是A.加入催化剂可以使反应在低温下由非自发变为自发,从而提高产率B.,时,反应可以自发进行,例如固体与固体混合C.常温下,反应的D.因为和都与反应的自发性有关,因此或均可单独做为判断自发性的判据5.下列实验方案设计、现象和结论都正确的是目的 方案设计 现象和结论A 检验某无色溶液中是否含有 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加入硝酸银溶液 若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该溶液中含有B 探究不同金属离子对分解速率的影响 向2支试管中各加入5mL6%溶液,再分别加入溶液和少量固体粉末 相同时间内产生气泡越多,对应金属离子的催化效果好C 比较水分子、氨分子与铜离子结合能力强弱 取适量硫酸铜粉末溶于水,再向溶液中加入足量浓氨水 硫酸铜粉末溶解后显蓝色,加足量浓氨水后得到深蓝色溶液,则氨分子结合铜离子能力强于水分子D 检验铁粉与水蒸气反应产物中铁元素的价态 取反应后的固体溶于足量盐酸,滴加KSCN溶液 若溶液不显血红色,则产物中铁元素为二价铁A.A B.B C.C D.D6.下列有关化学反应限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各反应物、生成物的浓度相等B.在一定条件下,一个可逆反应达到的平衡状态就是该反应所能达到的最大限度C.化学反应在一定条件下建立平衡状态时,化学反应将会停止D.1mol和在一定条件下可完全生成7.K2Cr2O7溶液中存在平衡:Cr2O(橙色)+H2O2CrO(黄色)+2H+。现在用K2Cr2O7溶液进行下列实验:已知:C2H5OH遇到强氧化剂可被氧化。结合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①中溶液橙色加深,③中溶液变黄B.②中Cr2O被C2H5OH还原C.对比②和④可知K2Cr2O7酸性溶液氧化性弱D.若向④中加入70%H2SO4溶液至过量,溶液变为绿色8.化学与人类生产、生活、科研、环境等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霾尘积聚难见路人”,霾尘中有气溶胶,具有丁达尔效应B.“一硫二硝三炭”黑火药燃烧反应时,还原剂是碳C.“外观如雪,强烧之,紫青烟起”,该过程中利用了焰色反应D.“丹砂(HgS)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描述的是可逆反应9.德国哈伯发明以低成本制造大量氨的方法,流程图中为提高原料转化率而采取措施是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①③⑤ D.②③④10.H2和I2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反应:H2(g)+I2(g) 2HI(g)△H=-akJ/mol,已知: (a、b、c均大于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碰撞理论认为,反应速率的大小与单位时间内反应物微粒间碰撞次数成正比,只要有足够的能量就可以发生有效碰撞B.断开2molHI分子中的化学键所需能量约为(c+b+a)kJC.相同条件下,1molH2(g)和1molI2(g)总能量小于2molHI(g)的总能量D.向密闭容器中加入2molH2(g)和2molI2(g),充分反应后放出的热量为2akJ11.T℃在 2 L 密闭容器中使 X(g)与 Y(g)发生反应生成 Z(g).反应过程中 X、Y、Z 的物质的量变化如图 1 所示;若保持其他条件不变,温度分别为 T1和 T2,Y 的体积百分含量与时间的关系如图 2 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容器中发生的反应可表示为:3X(g)+Y(g) Z(g)B.图 1 中 0~3min 内,(X)=0.2 mol L-1 min-1C.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正、逆都增大,且达到新平衡前正>逆D.若改变条件,使反应进程如图 3 所示,则改变的条件可能是增大压强12.下列有关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自发进行B.气体平均摩尔质量不变时,反应达平衡状态C.其他条件一定,平衡时升高温度,v(正)减小,v(逆)增大D.消耗2.24 L ,反应转移0.2 mol电子13.在Mg和过量2 mol/L的稀H2SO4反应中,下列各措施能加快的速率,但又不影响H2的总量的是( )A.加入少量的CuSO4溶液 B.将2 mol/L的稀硫酸改成98%的浓硫酸C.将镁粉改为镁条 D.加热14.某温度时,浓度都是的两种气体和,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可逆反应生成气体Z,充分反应后的浓度为,的浓度为,生成的Z的浓度为,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Z用X、Y表示)是A. B.C. D.二、填空题15.(1)某反应在体积为的恒容密闭的绝热容器中进行,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已知A、B、C均为气体)。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②反应开始至2min时,B的平均反应速率为③平衡时A的转化率为(2)为了研究硫酸铜的量对氢气生成速率的影响,某同学设计了如下一系列实验:将表中所给的混合溶液分别加入到6个盛有过量Zn粒的容器中,收集产生的气体,记录获得相同体积气体所需的时间。实验 混合溶液 A B C D E F4mol·L-1H2SO4溶液/mL 30 V1 V2 V3 V4 V5饱和CuSO4溶液/mL 0 0.5 2.5 5 V6 20H2O/mL V7 V8 V9 V10 10 0①请完成此实验设计:其中V1= V6=②该同学最后得出的结论为当加入少量CuSO4溶液时,生成氢气的速率会大大提高,但当加入的CuSO4溶液超过一定量时,生成氢气的速率反而会下降。请分析氢气生成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16.在温度一定的条件下,向一密闭容器中加入4mol SO2和3 mol O2,发生反应:2 SO2 (g) + O2 (g) 2 SO3 (g) △H(1)温度升高,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K值 (填增大、减小、可能增大也可能减小)。(2)SO2的转化率为 (用字母a的表达式表示)(3)若该反应是在恒温恒压的密闭容器中进行的。现加入8mol SO2和6mol O2,达到平衡后SO3气体的物质的量为 mol (用字母a表示)。如在同样的条件下,加入3mol SO2、3mol O2、x molSO3气体,达平衡后SO3在反应混合气中的体积分数与原平衡相同,则x= ,平衡后SO3的物质的量是 mol。(用含a的表达式表示)17.一定条件下,CO2与H2反应可合成甲烷,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O2(g)+4H2(g)CH4(g)+2H2O(g) △H=akJ mol-1。T℃时,向2L恒容密闭容器内充入1molCO2和4molH2发生上述反应,并用压力计监测到容器内压强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1)反应后平衡体系中,c(H2O)= mol L-1。(2)从反应开始到40min时,CO2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mol L-1 min-1。18.以二氧化碳和氢气为原料可以合成甲醇,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550K时,向体积为2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g)和(g),部分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时间/min 0 5 10 15n()/mol 2.00 0.80 0.20n()/mol 1.00 0.40(1)0~10min内(g)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此温度下的平衡常数为 。(2)若其他条件不变,将容器换成1L的恒容密闭容器,则达到平衡时, (填“” “”或“”,下同)0.60。(3)温度为T K时,平衡常数为400,则T 550。(4)下列可以作为反应达到平衡的依据的是 (填标号)。A.容器内压强不再改变B.生成1mol (g)的同时消耗1mol (g)C.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不再变化D.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5)写出可以增大的平衡转化率的措施: (任答两条)。19.工业上利用CO2和H2合成甲醇,既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又能合成重要工业燃料。发生的反应为:CO2(g)+3H2(g)CH3OH(g)+H2O(g) △H。其它条件不变时,反应相同时间CO2的转化率随温度T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回答下面问题:(1)x点的v(正) v(逆)(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下同),x点的v(正) y点的v(逆),△H 0。(2)在某体积不变的绝热刚性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发生变化时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B.混合气体的浓度商Qc逐渐增大,最后不再变化时,Qc=KcC.该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随着反应的进行不断加快D.达到平衡后升高温度,气体压强增大,化学平衡可能正向移动(3)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若原料气中的CO2和H2的物质的量之比=M,如图是M与CH3OH平衡百分含量(a%)的关系。①M1= 。②在平衡状态x点时,CO2的平衡转化率为 %。③在平衡状态y点时,用百分含量表示的平衡常数K= 。(4)在合成甲醇的反应中同时存在:CO2(g)+H2(g)CO(g)+H2O(g) △H>0,为了提高CH3OH的选择性,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 (写出两点)。在某密闭容器中通入1molCO2和3molH2,在催化剂作用下,同时发生:①CO2(g)+3H2(g)CH3OH(g)+H2O(g)和②CO2(g)+H2(g)CO(g)+H2O(g),达到平衡后,测得n(CH3OH)=0.3mol,n(CO)=0.1mol,则反应②的化学平衡常数是 (保留三位小数)。20.完成下列小题(1)研究之间的转化具有重要意义,下图能表示之间转化历程。①写出图中所表示的总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②上述总反应的决速步骤的活化能是 (填写或)。(2)与在高温下发生反应: 。在610K时,将0.1mol与0.3mol充入2.5L的空钢瓶中(体积不变),经过10min,反应达到平衡,反应平衡时水蒸气的物质的量分数为0.125。①能判断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依据是 。A.容器中压强不变B.容器中的物质的量分数不变C.D.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②计算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写详细过程 。③要增大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可采取的措施是 。④上述反应达到平衡后,其他条件不变,减小压强,请在下图中画出正、逆反应速率随时间t变化的示意图 。21.一定条件下,在2L密闭刚性容器中,使6molCO和发生反应:并在10s时,反应达到平衡,此时容器中剩余5molCO。回答下列问题:(1)达到平衡时,的转化率为 。(2)在10s内,用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为 。(3)在此条件下,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为: (算出数值)(4)继续向容器中通入1molCO、,此时上述反应的平衡移动方向为 ;(填“正反应方向”、“逆反应方向”、或“不移动”),原因是: ;此时v(正)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v(逆)。22.乙苯()在有机合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有着广泛的用途。已知:① ΔH1=-54kJ·mol-1。② ΔH2=-121kJ·mol-1。③H2(g)+Cl2(g)=2HCl(g) ΔH3=-185kJ·mol-1。④相关化学键的键能数据如表所示。化学键 C—H C—C C=C C—Cl H—Cl键能/(kJ·mol-1) 412 348 x 341 432请回答:(1)根据化学反应原理,缩小容器容积对反应②的影响为 。(2)根据反应①和表中数据计算,x= 。(3)①ΔH4= 。②该反应正、逆反应平衡常数与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其中表示正反应平衡常数K正的曲线为 (填“A”或“B”),理由为 。④T1℃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 。该温度下,起始向容积为10L的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g)、2molCl2(g)、1mol(g)、2molHCl(g),则开始时,v正 (填“>”“<”或“=”)v逆。23.完成下列问题。(1)某小组拟用酸性KMnO4溶液与H2C2O4溶液的反应(此反应为放热反应)来探究“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并设计了如下的方案记录实验结果。限选试剂和仪器:0.20mol/LH2C2O4溶液、0.010mol/LKMnO4溶液(酸性)、蒸馏水、试管、量筒、秒表、恒温水浴槽。物理量编号 V(0.20mol/LH2C2O4溶液)/mL V(蒸馏水)/mL V(0.010mol/L酸性KMnO4溶液)/mL m(MnSO4)/g T/℃ 乙① 2.0 0 4.0 0 50② 2.0 0 4.0 0 25③ 1.5 a 4.0 0 25④ 2.0 0 4.0 0.1 25已知:2KMnO4+5H2C2O4+3H2SO4=K2SO4+2MnSO4+10CO2↑+8H2O,回答下列问题:①上述实验①②是探究 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上述实验②④是探究 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②若上述实验②③是探究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则a为 ;(2)某温度时,在一个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X、Y、Z三种气体物质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根据图中数据,试填写下列空白: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反应开始至2min,气体Y的反应速率为 。③反应开始至2min,X的转化率为 。④若上述反应在2min后的t1~t6内反应速率与反应时间图像如图,在每一时刻均改变一个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在t1时 ,在t4时 。⑤如图X的转化率最高是时间段 。A.t0-t1 B.t2-t3 C.t3-t4 D.t5-t624.某温度时,在一个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X(s)、Y(g)、Z(g)三种物质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正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转化率:某时刻后原料转化掉的物质的量占投料时物质的量的百分比)(1)该反应的方程式可表示为 。(2)图中ac段速率增大的可能原因是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在c点达到平衡状态B.反应物浓度:a点小于b点C.当用Z表示的反应速率时说明该反应已达平衡D.时,Y的消耗速率:a~b段小于b~c段E.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4)下列条件的改变能减慢其反应速率的是 (填序号)。①降低温度②减少X的物质的量③保持压强不变,充入He使容器的体积增大④保持容积不变,充入He使体系压强增大试卷第1页,共3页试卷第1页,共3页参考答案:1.D【详解】A.加压后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均增大,故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该反应正向气体分子数减少,加压平衡正向移动,A错误;B.催化剂不影响平衡转化率,B错误;C.再充入一定量CH2=CH2,反应物浓度增大,平衡正向移动,但CH2=CH2的平衡转化率减小,C错误;D.分离出CH3CH2OH(g),产物的浓度减小,υ逆减小,平衡正向移动,D正确;故选D。2.C【详解】A.热化学方程式中的计量数只表示各物质之间物质的量关系,不表示分子、原子个数,可以用分数,A错误;B.燃烧热是指25C°、101KPa时,1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化合物放出的热量,B错误;C.由盖斯定律可知: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体系的始态和终态有关,与反应途径无关,C正确;D.不是所有碰撞都能引起化学反应,只有那些引起化学反应的碰撞才是有效碰撞,D错误。答案选C。3.D【详解】A.该反应正反应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即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故温度越高,平衡常数K值越小,A错误;B.其他条件不变,通入稀有气体,参加反应的气体浓度不变,反应速率也不变,B错误;C.其他条件不变,减小C(g)的浓度,逆反应速率减小,平衡向正向移动,反应物浓度减小,正反应速率也逐渐减小,C错误;D.其他条件不变,增大压强,体积减小,分子总数不变,单位体积内的分子数增加,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数增加,有效碰撞几率增加,化学反应速率加快,但活化分子百分数不变,D正确;答案选D。4.C【详解】A.催化剂可以改变反应速率,不能改变平衡的移动不改变物质产率、不能改变反应能否自发的事实,A错误;B.固体与固体混合反应为吸热反应,反应焓变大于零,B错误;C.常温下氢氧化亚铁在空气中迅速变为灰绿色,最终变为红褐色,说明该反应为自发反应,反应为熵减的反应,自发反应须为,则该反应的,C正确;D.因为和都与反应的自发性有关, 或结合,当时反应可自发进行,D错误;故选C。5.C【详解】A.加入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溶液中含有Cl-,也可能还含有其它离子如,应再加入稀硝酸,白色沉淀不溶解,才能证明溶液中含有Cl-;A项不符合题意;B.探究不同金属离子对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是一个控制变量法的实验设计,设计实验时应只改变一个变量,其它所有变量都不变,所以,金属离子的浓度应保持相等,选项的设计中金属离子浓度不相等;B项不符合题意;C.CuSO4溶于水,Cu2+以水和离子的形式存在,溶液显蓝色,当加入浓氨水后,溶液变成深蓝色,说明形成了氨和铜离子,故氨与Cu2+结合能力大于H2O和Cu2+的结合能力;C项符合题意;D.Fe与水蒸气反应生成Fe3O4,反应后的固体与盐酸反应形成的溶液中含有Fe2+和Fe3+,滴加KSCN溶液后,溶液显血红色,但当Fe粉过量时,会把Fe3+还原成Fe2+,滴加KSCN溶液后不会显血红色;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6.B【详解】A.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各反应物、生成物的浓度不再改变,并不一定相等,故A错误;B.在一定条件下,一个可逆反应达到的最大限度时,说明该反应达到的平衡状态,故B正确;C.化学反应在一定条件下建立平衡状态时,化学反应仍然在进行,只是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故C错误;D.和H2的反应属于可逆反应,所以1mol和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时生成的量小于2mol,故D错误;故答案:B。7.C【详解】A.①中加入70%H2SO4,溶液中H+浓度增大,Cr2O(橙色)+H2O2CrO(黄色)+2H+平衡逆向移动,则溶液橙色加深,③中加入30%NaOH溶液,导致溶液中H+浓度减小,Cr2O(橙色)+H2O2CrO(黄色)+2H+平衡正向移动,溶液变黄,A正确;B.由信息可知,C2H5OH遇到强氧化剂可被氧化,则②中Cr2O被C2H5OH还原,B正确;C.②和④只有酸碱条件不同,导致溶液颜色不同,说明酸性条件下乙醇被Cr2O氧化而使溶液呈绿色,但是碱性条件下,乙醇不能被Cr2O氧化,则溶液不变色,由此得出K2Cr2O7酸性溶液氧化性强,C错误;D.向④中加入70%H2SO4溶液至过量,酸性条件下乙醇被Cr2O氧化,Cr2O被还原而不发生“Cr2O(橙色)+H2O2CrO(黄色)+2H+”,所以溶液呈绿色,D正确;答案选C。8.D【详解】A.气溶胶为胶体分散系,丁达尔现象为胶体特有的性质,则雾霾所形成的气溶胶有丁达尔效应,故A不符合题意;B.黑火药燃烧反应时,发生反应:S+2KNO3+3CK2S+N2↑+3CO2↑中,S、N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则S、KNO3为氧化剂,C元素的化合价升高,作还原剂,故B不符合题意;C.“紫青烟起”描述的是K的焰色反应为紫色,可知过程中利用了焰色反应,故C不符合题意;D.丹砂(HgS)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前者需要加热,后者常温下反应,反应条件不同,不是可逆反应,故D符合题意;答案选D。9.B【详解】氮气和氢气在高温高压和催化剂条件下反应生成氨气,反应为放热的气体积减小的反应。净化气体是防止其他气体对催化剂的影响,不能提高原料的转化率。加压平衡正向移动,可以提高原料的利用率。使用催化剂,可以加快反应速率,但平衡不移动。分离出氨气,使平衡正向移动,提高原料的转化率。氮气和氢气的再循环,可增大反应物的浓度,有利于平衡向正向移动。故选B。10.B【详解】A.反应物分子间的相互碰撞是反应进行的必要条件,但并不是每次碰撞都能引起反应,只有少数碰撞才能发生化学反应,能引发化学反应的碰撞称之为有效碰撞;单位时间内反应物分子间有效碰撞的次数越多其反应速率越大,故A错误;B.△H=反应物断裂化学键需要的能量-生成物形成化学键放出的能量=b kJ/mol+c kJ/mol-2E(H-I)=-akJ/mol,得到断开2mol H-I键所需能量E(H-I)约为(a+b+c) kJ,故B正确;C.反应是放热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即相同条件下,1mol H2(g)和1mol I2(g)总能量大于2mol HI(g)的总能量,故C错误;D.反应是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彻底,依据焓变意义分析,向密闭容器中加入2mol H2和2mol I2,充分反应后放出的热量小于2a kJ,故D错误;故答案为B。11.C【详解】A.由图1可知,X、Y的物质的量减小,Z的物质的量增加,故XY是反应物,Z为生成物,根据变化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故容器中发生的反应可表示为:3X(g)+Y(g) 2Z(g),A错误;B.由图 1 可知0~3min 内,mol L-1 min-1,B错误;C.由图2可知,T2>T1,升高温度,Y的百分含量减小,说明平衡正向移动,该反应的正反应是一个吸热反应,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正、逆都增大,且达到新平衡前 正>逆,C正确;D.比较图1和图3可知,改变条件后平衡没有发生移动,结合反应方程式可知,改变压强该化学平衡会发生移动,若改变条件,使反应进程如图 3 所示,则改变的条件可能是使用催化剂,D错误;故答案为:C。12.B【详解】A.由方程式可知,该反应是一个气体体积减小的放热反应,反应、,根据,该反应在低温条件下能自发进行,A项错误;B.气体总质量不变,总物质的量减小,平均摩尔质量增大,平均摩尔质量不变时,反应达平衡状态,B项正确;C.其他条件一定,平衡时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C项错误;D.未指定标准状况,无法计算2.24 L 的物质的量和反应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D项错误;答案选B。13.D【详解】A.由于镁是不足的,因此氢气的量由镁决定,加入少量的CuSO4溶液,与部分镁反应生成铜,形成原电池,可加快反应速率,但是生成氢气的量减少,故A不符合;B.将2mol/L的稀硫酸改成98%的浓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硫,不生成氢气,故B不符合;C.将镁粉改为镁条,反应物接触面积减小,反应速率减慢,故C不符合;D.加热能加快反应速率,但又不影响H2的总量,故D符合;故选D。14.B【详解】X2浓度变化量为0.6 mol/L,Y2的浓度变化量为0.4mol/L,Z的浓度变化为0.4mol/L,对于同一反应,同一时间,浓度变化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故反应为。答案选B。15. 2A+B2C 0.1mol/(L min) 40% 30 10 当加入一定量CuSO4后,生成的单质Cu沉积在Zn表面,降低了Zn与H2SO4溶液的接触面积【详解】(1)①由图象可以看出,A、B的物质的量逐渐减小,则A、B为反应物,C的物质的量逐渐增多,所以C为生成物,当反应到达2min时,△n(A)=2mol,△n(B)=1mol,△n(C)=2mol,化学反应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的变化值与化学计量数呈正比,则△n(A):△n(B):△n(C)=2:1:2,所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B2C,故答案为:2A+B2C;②由图象可以看出,反应开始至2分钟时,△n(B)=1mol,B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1mol/(L min),故答案为:0.1mol/(L min);③平衡时A的转化率为=40%,故答案为:40%;(2)①要对比试验效果,那么除了反应的物质的量不一样以外,要保证其它条件相同,而且是探究硫酸铜量的影响,那么每组硫酸的量要保持相同,六组反应的总体积也应该相同.A组中硫酸为30ml,那么其它组硫酸量也都为30ml.而硫酸铜溶液和水的总量应相同,F组中硫酸铜20ml,水为0,那么总量为20ml,所以V6=10ml,V9=17.5ml,V1=30ml,故答案为:30;10;②因为锌会先与硫酸铜反应,直至硫酸铜反应完才与硫酸反应生成氢气,硫酸铜量较多时,反应时间较长,而且生成的铜会附着在锌片上,会阻碍锌片与硫酸继续反应,氢气生成速率下降,故答案为:当加入一定量CuSO4后,生成的单质Cu沉积在Zn表面,降低了Zn与H2SO4溶液的接触面积。16. 减小 0.25a 2a 3 1.5a【分析】(1)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方向进行;(2)根据化学平衡三段式和转化率概念列式计算;(3)恒温恒压条件下平衡不移动,在恒温恒容条件下,对于气体有变化的可逆反应,若初始加入的各个同种物质的物质的量相同或成正比,则两平衡等效。【详解】(1)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方向进行,即向逆反应方向进行,平衡常数减小;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减小;(2) SO2的平衡转化率=a/4×100%=0.25a;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 0.25a;(3)恒温恒压条件下平衡不移动,起始物质的量扩大一倍,则平衡液扩大一倍,即SO3气体的物质的量为2amol;初始加入的各个同种物质的物质的量比值相同,(3+x)/(3+0.5x)=4/3,则x=3;则与起始加入6mol二氧化硫和4.5mol氧气等效,平衡后SO3的物质的量是1.5amol;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2a,3,1.5a;17.(1)0.75(2)0.009375【分析】根据压强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利用平衡三段式进行计算物质的量,利用浓度等于物质的量除以体积计算浓度;【详解】(1)设达到平衡时,CO2的转化量为xmol,列“三段式”进行计算:根据同温同体积下气体的压强之比等于其物质的量之比,分析题图可知,,解得x=0.75mol;故反应达到平衡时,c(H2O)=(2×0.75)/2mol·L-1=0.75mol·L-1;(2)从反应开始到40min时,CO2的平均反应速率为mol·L-1·min-1【点睛】此题考查速率计算,注意压强与物质的量的关系转化。18. 450 AC 降低温度、通入(及时分离或其他合理答案)【详解】(1)根据方程式有:v()=v(H2)==;由表中数据及方程式得==0.6mol,==0.4mol,==0.2mol,可得知第10分钟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体积为2L,则列三段式为:此温度下的平衡常数=,故答案为:;450;(2)由(1)中三段式可知2L时平衡浓度为0.30,现在体积为1L,假设平衡不移动,则平衡浓度为0.60,但体积缩小,压强变大,平衡应朝着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即该反应平衡右移,故平衡浓度>0.60,故答案为:>;(3)化学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温度为T K时,平衡常数为400,比550K时平衡常数450小,因该反应正反应放热, K值减小,平衡逆向移动,则温度升高,故T>550,故答案为:>;(4) A.因该反应气体前后计量系数和变化,故容器内压强为变量,当变量不再改变时可以作为判断平衡状态的依据,A正确;B.生成1mol (g)的同时消耗1mol (g)均是指的逆反应,无法确定正逆反应速率是否相等,故不能作为判断平衡状态的依据,B错误;C.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气体总质量不变,气体总物质的量变化,故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为变量,当变量不变时可以作为判断平衡状态的依据,C正确;D.混合气体的密度=,气体总质量与气体总体积均不变,故混合气体的密度不是变量,不能作为判断平衡状态的依据,D错误;故答案为:AC;(5)增大的平衡转化率的措施即在不增大氢气浓度(增大氢气的浓度会使氢气转化率降低)的情况下,使平衡右移,故措施有:降低温度、通入(及时分离或其他合理答案),故答案为:降低温度、通入(及时分离或其他合理答案)。19.(1) 大于 小于 小于(2)B(3) 3(或3:1) 50% 4(4) 选用合适的催化剂、增大压强 适当降低温度等 0.033【详解】(1)根据图象分析可知,250以前,由于温度低,速率慢,还没达到平衡,则x点的v(正)大于v(逆);250以后达到平衡,温度升高,平衡逆移,反应放热,y点的v(正)等于y点的v(逆),大于平衡前的x点的v(正),答案为:大于;小于;小于;(2)A.混合气体的密度为气体的总质量与气体总体积之比,为衡量,则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反应不一定达到平衡状态,A错误;B.恒容绝热体系,反应放热,所以温度不断升高,是反应速率不断增大,正向建立平衡,反应物不断减小,生成物不断增大,混合气体的浓度商Qc逐渐增大,最后不再变化时,Qc=Kc,B正确;C.起初该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随着反应的进行不断加快,但反应到一定时间后,反应物的浓度逐渐减小,导致速率会有所下降,C错误;D.根据分析可知,反应为气体分子数减小的放热反应,结合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nRT可知,达到平衡后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D错误;答案选B;(3)①原料气中的CO2和H2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时,原料利用率最高,CH3OH平衡百分含量(a%)最大,故答案为:3(或3:1);②在平衡状态x点时,CH3OH平衡百分含量(a%)为25%,二氧化碳初始投入浓度为1mol/L,CO2的平衡转化率为x,则三段式列出如下:,,解得x=0.5,所以CO2的平衡转化率为=50%;平衡常数;③在平衡状态y点时投料比虽然改变,但温度不变,所以其平衡常数与投料比为2:1的平衡常数苏相同,结合上问所求即为4;(4)在合成甲醇的反应中同时存在:CO2(g)+H2(g)CO(g)+H2O(g) △H>0,为了提高CH3OH的选择性,可提高主反应的转化率,如选用合适的催化剂、增大压强,或适当降低温度;在某密闭容器中通入1molCO2和3molH2,在催化剂作用下,同时发生:①CO2(g)+3H2(g)CH3OH(g)+H2O(g)和②CO2(g)+H2(g)CO(g)+H2O(g),达到平衡后,测得n(CH3OH)=0.3mol,n(CO)=0.1mol,则根据三段式思想可知,平衡时n(CO2)=1-0.3-0.1=0.6mol,n(H2)=3-0.33-0.1=2mol,n(H2O)=0.3mol+0.1mol=0.4mol,设密闭容器的体积为V,则反应②的化学平衡常数K=。20.(1) (2) BC0.2 升高温度【详解】(1)①=生成物的总能量-反应物的总能量=(c-a)kJ/mol,图中所表示的总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NO(g)+O2(g)=2NO2(g) =(c-a)kJ/mol;②整体的反应速率取决于慢反应,活化能越大,反应速率越慢,据图可知活化能大的步骤为第二步反应,活化能为。(2)①A.该反应是气体体积不变的反应,在反应过程中气体总压强不变,当容器中压强不变时,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故A不选;B.容器中CO2的物质的量分数不变,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达到平衡,故B选;C.,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达到平衡,故C选;D.该反应过程中气体总质量和总体积都不变,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密度是定值,当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时,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故D不选;故选BC;②反应平衡常数K的表达式为,根据已知条件列出“三段式”反应平衡时水蒸气的物质的量分数为=0.125,x=0.05mol,平衡常数;③该反应是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平衡常数K增大。减小压强,正逆反应速率都减小,平衡不移动,故为。21.(1)33.3%(2)(3)0.1(4) 逆反应方向 此时,,平衡逆向反应 <【详解】(1)达到平衡时,的转化率为;(2)根据反应可知;(3)在此条件下,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为:;(4)继续向容器中通入1molCO、,此时,,平衡逆向反应,此时v(正)22. 缩小容器容积,反应速率加快,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反应物的转化率增大 615 -118kJ·mol-1 B 该反应的正向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常数减小 1 =【详解】试题分析:(1)从反应速率和限度量方面分析缩小容器容积对反应②的影响;(2)反应物的总键能-生成物的总键能=焓变,计算x;(3)①根据盖斯定律计算ΔH4;②ΔH4<0,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K减小;③根据正反应平衡常数等于逆反应平衡常数的倒数分析;根据Q和K的关系分析正逆反应速率的大小。解析 (1). 缩小容器容积,反应物浓度增大,所以反应速率加快,正反应物质的量减小,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反应物的转化率增大 ;(2) 设苯环的总键能为a, ΔH1=-54kJ·mol-1 a+x+412×3 + 432 - (a+348 +412×4 +341) =-54x=615;(3)根据盖斯定律③-②+①得ΔH4=-185kJ·mol-1-(-121kJ·mol-1)-54kJ·mol-1=-118kJ·mol-1 ;②ΔH4<0,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K减小,所以表示正反应平衡常数K正的曲线为B;③正反应平衡常数等于逆反应平衡常数的倒数,根据图象T1℃时正逆反应平衡常数相等,所以T1℃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1; ,所以v正=v逆。点睛:根据浓度熵与平衡常数的关系可判断反应进行的方向,Q=K,达到平衡状态,v正=v逆;Q>K,反应逆向,v正v逆。23.(1) 温度 MnSO4 0.5(2) 3X+Y2Z 0.025 mol/(L·min) 30% 增加生成物的浓度 减小压强 A【详解】(1)①由表格数据可知,实验①和实验②的反应物的浓度和反应体积均相同,反应温度不同,由探究实验变量唯一化原则可知,实验①②的实验目的是探究反应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②和实验④的反应物的浓度和反应体积均相同,反应温度也相同,但实验④加入了硫酸锰固体,由探究实验变量唯一化原则可知,实验②④的实验目的是探究催化剂硫酸锰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故答案为:温度;MnSO4;②若上述实验②③是探究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由探究实验变量唯一化原则可知,实验②③溶液的总体积应相同,则a= 6mL-1.5mL-4.0mL=0.5mL,故答案为:0.5;(2)①由图可知,X、Y的物质的量减小,Z的物质的量增大,则X、Y为反应物,Z为生成物,2min时X、Y、Z的物质的量分别为0.7mol、0.9mol、0.2mol,由物质的变化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可得:(1—0.7)mol:(1—0.9)mol:0.2mol=3:1:2,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X+Y2Z,故答案为:3X+Y2Z;②由图可知,2min时Y的物质的量分别为0.9mol,则反应开始至2min,气体Y的反应速率为=0.025 mol/(L·min),故答案为:0.025 mol/(L·min);③由图可知,2min时X的物质的量分别为0.7mol,则反应开始至2min,X的转化率为×100%=30%,故答案为:30%;④由图可知,t1条件改变的瞬间,逆反应速率增大、正反应速率不变,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则改变的条件为增大生成物的浓度;t4条件改变的瞬间,逆反应速率减小、正反应速率减小,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该反应为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则改变的条件为减小压强,故答案为:增加生成物的浓度;减小压强;⑤由④可知,t1时增大生成物的浓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X的转化率减小;t4时减小压强,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X的转化率减小;由图可知,t3条件改变的瞬间,正逆反应速率以同等倍数增大,平衡不移动,X的转化率不变,则X的转化率最高是时间段为t0-t1,故选A。24.(1)(2)该反应放热,导致温度升高,温度升高的影响大于浓度减小的影响,反应速率增大(3)DE(4)①③【详解】(1)根据图象可知平衡时生成Z是1.58mol,消耗X是1.2mol-0.41mol=0.79mol,消耗Y是1.00mol-0.21mol=0.79mol,根据变化量之比是化学计量数之比可知反应的方程式为;(2)由于该反应放热,导致温度升高,温度升高的影响大于浓度减小的影响,反应速率增大,因此图中ac段速率增大。(3)A. 化学平衡状态的实质是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c点对应的正反应速率还在改变,未达平衡,A错误;B.开始时反应物浓度大,所以反应物浓度:a点大于b点,B错误;C.用Z表示的反应速率时并不能说明正反应速率相等,因此不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平衡,C错误;D. 随着反应的进行,正反应速率增大,时,Y的消耗速率:a~b段小于b~c段,D正确;E. 从a到c正反应速率增大,之后正反应速率减小,说明反应刚开始时温度升高对正反应速率的影响大于浓度减小对正反应速率的影响,说明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即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E正确;答案选DE;(4)①降低温度减小反应速率,正确;②减少X的物质的量,X是固体,不影响反应速率,反应速率不变,错误;③保持压强不变,充入He使容器的体积增大,反应物浓度减小,减小反应速率,正确;④保持容积不变,充入He使体系压强增大,反应物浓度不变,反应速率不变,错误;答案选①③。答案第1页,共2页答案第1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