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电荷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三册(共22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9.1电荷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三册(共22张PPT)

资源简介

(共22张PPT)
第9章 静电场及其应用
第1节 电荷
导入
雷电和摩擦产生的电相同吗?
导入
美国——富兰克林
风筝实验
雷电和摩擦产生的电相同
环节一:电荷
如何让吹起的气球带上电?
环节一:电荷
怎样才能判断气球带上了电?
环节一:电荷
  气球所带电荷是正电荷还是负电荷呢? 通过什么方法可以进行判断呢?
提示: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环节一:电荷
气球带负电荷
环节一:电荷
  电荷的多少叫作电荷量,用Q 表示,有时也可以用q 来表示。
  1881年,第1届国际电学大会确定库仑(C)为电荷量的国际单位,定义为1 A恒定电流在1 s时间间隔内所传送的电荷量为1 C。
自然界的电荷只有两种——正电荷和负电荷。
环节一:电荷
物体带电的实质
原子核
  离原子核较远的电子受到的束缚较弱,容易受到外界的作用而脱离原子。
环节一:电荷
物体带电的实质
相互摩擦的两个物体分开
带正电
带负电
环节一:电荷
金属中有大量的自由电子,这就使金属成为导体。
绝缘体中几乎不存在能自由移动的电荷。
环节二:静电感应
在摩擦起电的实验中,相互摩擦的两物体具有什么特征呢?
两个物体都是绝缘体。
  金属中有很多自由移动的电子,为什么不用金属棒来完成摩擦起电的实验呢?
  金属棒是导体,在摩擦起电的实验中,即使金属棒带了电,电荷也会通过人体被导走。
环节二:静电感应
  用摩擦过的橡胶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部分后,验电器下面的金属箔张开,说明验电器带了电。
环节二:静电感应
利用静电感应使金属导体带电的过程叫作感应起电。
A
B
+
C
环节二:静电感应
  如果实验中先把导体A、B分开,然后再移去带电物体C,实验现象又会是怎样的? 我们又该怎样解释呢?
A
B
+
C
怎样证明导体A、B带等量异种电荷呢?
环节三:电荷守恒定律、元电荷
物体带电的三种方式
摩擦起电:
接触起电:
感应起电:
带电原因:
共性:
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电子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
电子转移。
电荷总量不变,电荷守恒。
环节三:电荷守恒定律、元电荷
  电荷守恒定律:大量实验事实表明,电荷既不会创生,也不会消灭,它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在转移过程中,电荷的总量保持不变。这个结论叫作电荷守恒定律。
  电荷守恒定律更普遍的表述是:一个与外界没有电荷交换的系统,电荷的代数和保持不变。
  电荷守恒定律是自然界重要的基本规律之一。
环节三:电荷守恒定律、元电荷
  元电荷:迄今为止,实验发现的最小电荷量就是电子所带的电荷量。人们把这个最小的电荷量叫作元电荷,用e 表示。
  实验表明,所有带电体的电荷量都是e 的整数倍。这就是说,电荷量是不能连续变化的物理量。
环节三:电荷守恒定律、元电荷
美国——密立根
油滴实验
元电荷e 的值为e=1.602176634×10-19 C
在计算中,可取e=1.60×10-19 C
课堂练习
1.关于电荷,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电荷量很小的电荷就是元电荷
B.物体所带的电荷量可以是任意的
C.摩擦起电就是人类创造了电荷
D.感应起电是导体中的自由电荷发生了转移
D
课堂练习
  2.太空探测器配备的离子发动机能将原子电离,并使离子向后喷射,从而获得推力。若一个氮原子在离子发动机中电离成一个氮离子和一个电子,则该氮离子与该电子所带的电荷是 (  )
  A.等量异种电荷   B.不等量异种电荷
  C.等量同种电荷   D.不等量同种电荷
A
谢谢!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