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北京市朝阳区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高二语文 2024.1(考试时间 150 分钟 满分 150 分)本试卷共 10 页。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一、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15 分。阅读下面材料,完成 1-4 题。材料一近日,央视将聚光灯对准了有着 3000 多年历史的中国书法,推出传统文化节目《中国书法大会》。该节目甫一开播就溅起不小的水花。过去几年,以传统文化为核心内容的综艺节目持续受到各个年龄段观众的关注。尤其是年轻人,他们毫不吝惜肯定与赞美,为这些节目打出超高评分,并多次将相关话题送上社交媒体热门话题榜。宣介传统文化的节目受到追捧,并非孤立事件,而是在当下年轻人中持续升温的传统文化热的一个侧面和缩影。近年来,去博物馆打卡成为年轻人旅游的优先安排,“逛馆”甚至成为新年俗;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穿着传统服装自信地行走街头,俨然是一种新时尚;在短视频平台上,戏曲、民乐、武术、杂技、古玩、篆刻等也从来不缺少年轻人的关注,更有同好组成各种兴趣小组,安放自己对传统文化的那份热爱……为什么传统文化能在年轻人中如此“燃”?新一代年轻群体出生并成长于中国经济快速腾飞的时代,中国体量与声量的显著提升,增强了他们的向心力和认同感,也激发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自信。成长于全球化语境中的“平视一代”,于开放的信息环境和开阔的视野中,能以更平和从容的心态面对各种文化之美,也更能“参透”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他们对国潮、国风的追逐,是自我审美品位和生活态度的展现,更是自我身份认同和文化认同的彰显。因此可以说,“国潮热”是经济现象,更是文化现象。年轻人身体中的传统文化基因被唤醒,还因为他们走近并接触的传统文化是“活”的,换句话说,是经过各种现代化演绎和创新转化的。沉浸式体验和时尚化表达的传统文化类综艺节目、品类愈加多样的各种文创产品、基于 VR 技术的博物馆“云游”、文博机构的各种“奇妙夜”活化探索……每一次这样的创新尝试,都是传统与现代的一次碰撞与融通。审美元素是传统的,而演绎视角和趣味是现代的;精神内核和价值是传统的,其呼应的情绪与主题是当下的。历史融入当下,传统与现代共振,年轻人张开双臂拥抱传统文化,后者亦在这种创新传承中获得更强大的生机与活力。更令人欣喜的是,年轻人不仅是传统文化的忠实粉丝,受到传统文化滋养的他们亦是创新表达并传播传统文化的主力军。我们乐见这股文化传承中的力量不断壮大,乐闻更多古韵现新声,期待青春共鸣激荡起更多的文化回响!(取材于莫洁的相关文章)语文试卷第1页(共 10 页){#{QQABbQCEogAoABBAAAhCAwWaCkKQkBAACAoGRBAMsAAASAFABAA=}#}材料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长盛不衰的文化基因,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要源泉。传承好、发展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是全民赛,又是接力赛。时代召唤青年紧握接力棒、勇做先行者,肩负起守护、践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光荣使命。留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重在守护。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不可再生、不可替代。一大批青年为文化遗产保护凝聚青春力量:南京金陵刻经处的青年“古籍医生”,耐住寂寞让破烂不堪的古籍在“望闻问切”下延年益寿;三星堆的“挖土”青年,不畏艰辛从破碎的青铜器残片中拼接出三千多年前的历史画面;西北戈壁的青年研究团队,常在沙漠烈日下的炙热和莫高窟洞穴内的寒凉之间切换,运用现代化手段对文物实施抢救性保护,并将“数字敦煌”呈现在大众面前。古老的中华文明在青年守护者的手中焕发出崭新的光芒。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重在践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培育核心价值观的沃土,以优秀传统文化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时代精神激活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成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方向和科学路径。传统文化中“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江山代有才人出”“自古英雄出少年”等一系列精华词句,激励青年以实际行动践行新时代的责任和担当:在冬奥会、冬残奥会等各项赛事中迎难而上,迸发出为国争光的精神动力;在科学研究、技术攻关领域勇挑重担,创造出惠及千家万户的利民成果;在偏远、贫困地区的脱贫攻坚战中冲锋在前,凝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伟力。。随着中国的影响力持续增强,越来越多的国家希望进一步了解中国,走进中国。广大青年致力于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到五洲四海,借助新颖方式亮出中医、武术、美食与汉服等代表中华文化的靓丽名片;通过鲜活视角展现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等突出特征,介绍传统文化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道德理念以及价值追求,推动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让中国“可触摸”“有温度”“更亲近”。青年强则国家强。在奋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要不断推进文化自信自强,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武装、引领青少年,增强他们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增添强大的精神动力和可靠的后备力量,把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推向新高度。(取材于高移东的相关文章)1.下列为“材料一”所拟的标题,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A.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性B.传统文化何以引发青春共鸣C.新时代青年怎样做好文化传承D.青年要做文化传承发展的主力军语文试卷第2页(共 10 页){#{QQABbQCEogAoABBAAAhCAwWaCkKQkBAACAoGRBAMsAAASAFABAA=}#}2.根据材料一,下列做法不.属.于.对传统文化进行现代化演绎或创新转化的一项是(3 分)A.音乐课上,老师指导学生将古诗《将进酒》改编成流行歌曲。B.校园文化节上,同学们制作印有古诗词的帆布袋等文创产品。C.科技展上,同学们用 VR 技术再现《阿房宫赋》中的奢华景象。D.在图书馆,同学们查找、搜集与《岳阳楼记》相关的古籍资料。3.为材料二横线处补写句子,使文意完整、贯通。(3 分)4.请综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简要说明为什么新时代青年人能够成为传承发展传统文化的主力军。(6 分)二、本大题共 9 小题,共 38 分。(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5-7 题。(共 12 分)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孟子》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5.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①斯.有不忍人之政矣 斯:这②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 所以:用来……的③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 要:求取④无恻.隐.之心 恻隐:怜悯⑤自贼.者也 贼:盗贼⑥贼其.君者也 其:他的A.①⑤ B.②③ C.③⑥ D.④⑤6.请将画线句译为现代汉语。(3 分)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7.“理足气盛”是孟子文章的重要特点,请结合文段内容简要分析这一特点是如何体现的。(6 分)语文试卷第3页(共 10 页){#{QQABbQCEogAoABBAAAhCAwWaCkKQkBAACAoGRBAMsAAASAFABAA=}#}(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8-12 题。(共 18 分)公讳轼,姓苏氏,字子瞻。生十年,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比冠,学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嘉祐二年,欧阳文忠公考试礼部进士,得公《论刑赏》,以为异人。后文忠公以直言荐之秘阁,试六论,文义粲然。比答制策,复入三等,除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公尽心其职,老吏畏服。时王介甫用事,而公与介甫议论素异。御史为诬奏公过失,穷治无所得。公未尝以一言自辩,乞外任避之,通判杭州。后徙知湖州,以表谢上,言事者擿.其语以为谤,遣官逮赴御史狱。神宗怜之,以黄州团练副使安置。后以哲宗即位,复朝奉郎,知登州。元祐四年,以龙图阁学士知杭州。杭僧有净源者,旧居海滨,与舶客交通牟利。舶至高丽,交誉之。元丰末,高丽王子义天来朝,因往拜焉。至是,净源死,义天来祭。祭讫,乃言国母使以金塔二祝皇帝、太皇太后寿。公不纳而奏之曰:“高丽久不入贡,失赐予厚利,意欲来朝,以.未测朝廷所以待之薄厚,故因祭亡僧而行祝寿之礼。礼意鲜薄,盖可见矣。若受而不答,则远夷或以怨怒;因而厚赐之,正堕其计。臣谓朝廷宜使州郡以理却之。然庸僧猾商,敢擅招诱外夷,邀求厚利,为国生事,其渐不可长,宜痛加惩创。”朝廷皆从之。未几,高丽贡使果至。按旧例,使之所至吴越七州,费二万四千余缗,公乃令诸郡量事裁损。比.至,民获交易之利,而.无侵挠之害。七年,以兵部尚书召还。是岁,上亲祀南郊,公为卤簿使,导驾入太庙。有以其车从争道者.,不避仗卫。公使巡检使问之,乃皇后及大长公主。时御史中丞李之纯为仪仗使,公曰:“中丞职当肃政,不可不以闻.之。”纯不敢言,公于.车中劾奏之。上传命申敕,有司严整仗卫。绍圣元年,公被诬以.谤讪,遂知英州。未至,复置惠州,瘴疠所侵,蛮蜑所侮,胸中泊然无所蒂芥。疾苦者.畀之药,殒毙者纳之富。又率众为二桥以济病.涉者,惠人爱敬之。四年,复以琼州别驾安置昌化。昌化非人所居,食饮不具,药石无有。初僦官屋以庇风雨,有司犹谓不可,则买地筑室,昌化士人畚土运甓以助之,为屋三间。人不堪其忧,公食芋饮水,著书以为乐,时从其父老游,亦无间也。元符三年,大赦,北还。初徙廉,再徙永,已乃复朝奉郎。建中靖国元年六月,请老,以本官致仕,未终旬日,湛然而.逝。公于.人,见善称之,见不善斥之,见义勇于敢为,而不顾其害。用此数困于世,然终不以为恨。孔子谓伯夷、叔齐古之贤人,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公实有焉。(取材于苏辙《亡兄子瞻端明墓志铭》)语文试卷第4页(共 10 页){#{QQABbQCEogAoABBAAAhCAwWaCkKQkBAACAoGRBAMsAAASAFABAA=}#}8.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言事者擿.其语以为谤 擿:摘取B.比.至,民获交易之利 比:等到C.不可不以闻.之 闻:使……知道D.又率众为二桥以济病.涉者 病:生病9.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 分)A. 以.未测朝廷所以待之薄厚 B. 而.无侵挠之害公被诬以.谤讪 湛然而.逝C. 有以其车从争道者. D. 公于.车中劾奏之疾苦者.畀之药 公于.人10.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穷治无所得彻底调查却一无所获B.与舶客交通牟利和海外商客相互往来,牟取利益C.其渐不可长刚刚兴起的事物难以持续发展D.胸中泊然无所蒂芥心中恬淡无欲,没有不快11.根据文意,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苏轼从小就才华横溢,后来他的文章得到欧阳文忠公的赏识。B.因与王介甫的政见不一,苏轼遭到御史诬陷,被逮捕到御史狱。C.尽管在昌化生活条件艰苦,但苏轼仍然能安贫乐道,与民同乐。D.本文作为墓志铭,除记叙苏轼的生平功绩,还高度赞扬其为人。12.有人说,苏轼一身兼具儒家所提倡的“智、仁、勇”三种德行。这三种德行在本文所记事件中是如何体现的?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阐述。(6 分)13.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共 8 分)①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子罕》)②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③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里仁》)对于①句中加点的“止”有两种解说,一种是“停下来”,另一种是“应该停下来”。由此,对这则语录的解读也有所不同。(1)请按以上两种解说分别解释①句。(4 分)(2)请分别借助②③句概括两种解读的侧重点。(4 分)语文试卷第5页(共 10 页){#{QQABbQCEogAoABBAAAhCAwWaCkKQkBAACAoGRBAMsAAASAFABAA=}#}三、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17 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5题。(共9分)客中月白居易【1】客从江南来,来时月上弦 。【2】悠悠行旅中,三见清光圆 。晓随残月行,夕与新月宿。谁谓月无情,千里远相逐。朝发渭水桥,暮入长安陌。不知今夜月,又作谁家客?注释:【1】上弦:指农历初七、初八时的月相。【2】清光圆:指月满,农历十五、十六时的月相。14.下列对诗句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悠悠”与陶渊明《饮酒》中“悠然见南山”的“悠然”均流露出闲适自在的惬意。B.“晓随”两句意在描写“残月”与“新月”两种不同形态的月相。C.“朝发”两句与李白《将进酒》中“朝如青丝暮成雪”都借朝暮之变感慨生命短暂。D.本诗以“客”始,以“客”结,但首尾句中的“客”所指并不相同。15.本诗与张若虚《春江花月夜》都写到“月”,比较所选诗句写“月”的异同,完成下面的表格。(6分)不同点诗句 相同点 “月”的行 “月”对人的 借“月”表为表现 情感 达的情感谁谓月无情,千里远 运用拟人的相逐。 手法,赋予 ① ② ③(《客中月》) “月”以人的可怜楼上月裴回,应 情感,增强诗照离人妆镜台。玉户 歌的感染力。帘中卷不去,捣衣砧 借月抒怀,含 ④ ⑤ ⑥上拂还来。(《春江花 蓄蕴藉。月夜》)语文试卷第6页(共 10 页){#{QQABbQCEogAoABBAAAhCAwWaCkKQkBAACAoGRBAMsAAASAFABAA=}#}16.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共 8分)(1)自然的恒久常会引发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如李白《将进酒》中“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____________。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以黄河起兴,见人之年貌倏改,有如河流莫返;而《春江花月夜》中张若虚从江月美景中得到慰藉,领悟到人类群体绵延久长,可与明月共存,于是吟咏出“人生代代无穷已,____________”的诗句。(2)情至深则无言。《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苏轼思念亡妻,梦见二人重逢之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诗歌要写“真景物,真感情”。高适《燕歌行》中“____________,孤城落日斗兵稀”两句,用衰草、孤城、夕阳等萧瑟的景物烘托出残兵败卒凄凉的心境;陆游《书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夜雪、秋风等景物描绘出壮阔的战场画卷,蕴含着悲怆愤懑之情。(4)李贺《李凭箜篌引》中“昆山玉碎凤凰叫,____________”两句运用了以声写声、以形写声的手法,有形神兼备之妙。四、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14 分。阅读下面作品,完成 17-19 题。是谁在遥望乡土时还会满含热泪①我童年生活的地方属于林中小镇,算不得真正的乡村,但每户人家都开垦了自留地。房前屋后的地,我们称为菜园,分前、后菜园。前菜园往往有个弥勒佛似的大肚酱缸,后菜园则栽种两三棵亭亭玉立的臭李子树和山丁子树,它们都是从山中移植来的。前后菜园除了种蔬菜瓜果,也种几行花——扫帚梅、姜丝辣之类,这些寻常的花儿都很艳丽,一直开到霜降时分。前菜园的角落,往往有猪圈、鸡舍和茅厕,可让庄稼疯长的粪肥都出自这里。夏天你蹲在茅厕,能听见虫鸣,看见炊烟以及炊烟之上的云。而你在菜园劳作,蝴蝶、蜜蜂和蜻蜓莫不带着各自的爱情故事,相互纠缠或追逐着从你指尖掠过。②家门以外的自留地我们称为大地了,通常每家有个两三亩,种的是可放入地窖的越冬蔬菜,土豆、白菜、萝卜等等。大地离家远,去那儿干活时,得扛上农具,带上干粮,秋收时节,还得动用手推车或者马车牛车,把蔬菜拉回来。此时天空中的大雁排成人字形南归,妇女们开始忙着渍酸菜,忙着弹棉花做冬衣了。雪花一扬起冬天的水袖,就会蹁跹起舞个半年,直到转年五月冰消雪融,新绿像大地的星星一闪一闪地出现,生机才会回来。③我们的前后菜园围起来的房屋,是清一色的板夹泥房子。房屋的梁柱用原木,墙壁则用板材再糊上泥巴,泥巴兑上切得寸长的干草,所以这屋子既有树木和泥土的气息,也有干草的芳香。住在屋里的人,有恩爱的,有离异的;有快乐的,有忧愁的;有慈眉善目的,有面目狰狞的;有醉鬼,也有泼妇。人们经历着生老病死,合着大自然的节拍春种秋收着。语文试卷第7页(共 10 页){#{QQABbQCEogAoABBAAAhCAwWaCkKQkBAACAoGRBAMsAAASAFABAA=}#}④我的父母虽然不是农民,但因为我们有着几片自留地,种地是从春到秋的日常生活,所以我从小就会干农活,翻地、播种、施肥、打垄……这些农活至今能做。盛夏时节,我们常常拢起蚊烟,把饭桌支在前菜园的酱缸旁,吃着新鲜的蘸酱菜,谈天说地看晚霞。⑤而到了冬天,雪花从不发布预告,一场接一场地在大地上演它们的舞剧。有时这舞蹈狂放,是鹅毛大雪,一团一团的;有时这舞蹈矜.持.,是莹莹小雪,一缕一缕的。这时家家把炕桌支在热炕头上,桌中央那一盆热气腾腾的炖菜,不是土豆炖白菜,就是萝卜炖冻豆腐,再不就是酸菜炖粉条,多是秋收后下到地窖的冬储菜,吃得人通体舒泰,格外温.存.,将窗外的雪花都当春花来赏了。⑥我生活的领地温差很大,腊月夜晚多极寒,盛夏正午也会酷热,冷暖不定,恰如悲欣交集的人生。这片乡土,是我的文学萌芽之地,我的作品天然地带着它的体温。短篇《沉睡的大固其固》《北国一片苍茫》《逝川》,中篇《北极村童话》《日落碗窑》《原野上的羊群》等等,从篇名大约可以听出我作品的乡土笛音。苍茫的林海,土地上的庄稼,陪伴我们的生灵——牛马猪羊、风霜雨雪、民俗风情、神话传说、历史掌故,就像能让生命体屹立的骨骼一样,让我的作品是血肉之躯。虽然它们有缺点,但那粗重的呼吸,喑哑的咳嗽,深沉的叹息,也都是作品免于贫.血.的要素。⑦一个作家命定的乡土可能只有一小块,但深耕好它,你会获得文学的广阔天地。无论你走到哪儿,这一小块乡土,就像你名字的徽章,不会被岁月抹去印痕。不可否认的是,我们熟悉的乡土,在新世纪像面积逐年缩减的北极冰盖一样,悄然发生着改变。乡土社会的人口结构和感情结构的经纬,不再是我们熟悉的认知。⑧重新打量乡土,你会看见震颤中的裂缝,当然也看见这裂缝中的生机。那片土地曾给了我文学的力量,让我在作品中能为一个中年亡故的人堆土豆坟,让一个愚痴的女孩能把火红的浆果穿成项链来戴,让一匹老马至死不渝地忠诚于善良的主人,让风雪弥漫的腊八夜人人都有一碗热粥,让上岸后流着眼泪的鱼又能回到水里,让一坛猪油里埋藏着一个深沉的爱情故事。没有这片乡土,这样的故事不可能在我笔下生长。所以当我走上文学之路后,哪怕是进城了,这片乡土依然像影子一样跟着我,让我倾心拾取它的光辉。当我站在荒草萋萋的老宅的那个时刻,感觉又触摸到了久违的乡土的心音。在我的前方,似乎有一带金色的泥泞,诱惑着我去跋涉,等待我分离出泥泞中的热土、丰收的种子、腐败的植物、露珠、污水和泉。⑨钟情并深耕于乡土(当然不仅仅是乡土)的成就斐然的中外作家,我们熟知的就有托尔斯泰、契诃夫、马尔克斯、鲁迅、沈从文等等,他们以不同的艺术手法,缔造了有别于我们在历史教科书中看到的世界史、民族史、风情史甚至是自然史,一个有情有义、有爱有恨、有悲有喜、有苦有乐的让读者获得灵魂洗礼的世界。而现代东北作家群中萧红的《呼兰河传》《生死场》,萧军的《八月的乡村》,端木蕻良的《科尔沁旗草原》,当代作家曲波的《林海雪原》和周立波的《暴风骤雨》,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成为了东北乡土的代表性作品,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文学财富。语文试卷第8页(共 10 页){#{QQABbQCEogAoABBAAAhCAwWaCkKQkBAACAoGRBAMsAAASAFABAA=}#}⑩作为一个文学后来人,到 2023 年,我写作刚好四十年了,当我们这代出生于五六十年代、以乡土之光照亮自己最初文学征程的作家,意识到熟悉的乡土已发生变化,我们在触摸它时因意识板.结.而下笔艰涩的时候,就要主动地切近它,找到它的律动,与之同频共振,才有可能培植出真正有生命力的文学之花。 我曾到过托尔斯泰的亚斯纳亚·波良纳庄园,拜谒托翁墓园。他的墓就在他耕种过的土地中,那么肥沃,万木葱茏,而他的墓没有墓碑,简朴得就像一方朴素的印章,与植物合为一体,似乎仍在轻轻亲吻着大地,沉沉发出疾呼,令人动容。 我无法定义乡土文学,就像我无法定义自己的写作一样。我只知道,在乡土的遥望者中,能满含热泪的,必然有写作者。(取材于迟子建的同名散文)1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A.有时这舞蹈矜.持. 矜持:庄重、严肃B.格外温.存. 温存:暖和,熨帖C.也都是作品免于贫.血.的要素 贫血:贫乏,单调D.意识板.结. 板结:不灵活、僵化18.作者在文章①-⑤段叙写了家乡的生活,请简要分析这部分内容在全文中的作用。(6 分)19.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结尾画线句的内涵及表达效果。(6 分)五、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66 分。20.语言基础运用(6 分)①大多数人对甜食有天然的爱.好.。②因为甜味通过味蕾感受器传导信号到中枢神经系统,刺激大脑释放多巴胺、内啡肽等兴奋性的神经递质,使人感到愉悦和满足。③而.这种反馈机制产生的效果存留在人的记忆中,使人们对甜食的接受度和渴望度更高。④另一方面,通.过.摄入以碳水化合物为主的甜食,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提升血糖,快速缓解饥饿带来的焦虑感。⑤但不论是以蔗糖为代表的添加糖,还是以甜蜜素为代表的人工甜味剂,甚至是以赤藓糖醇为代表的天然甜味剂,都不宜过量食用。⑥摄入过量的糖,多种慢性病发生的可能性会加大。⑦【甲】甜味剂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糖分的摄入,【乙】大量食用甜味剂会破坏人体对饱腹的感知,使人们更容易过量摄入食物,【丙】可能使人体的代谢和激素水平受到影响。(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①句中的“爱好”可以改成“好感”。B.③句中的“而”不能换成“但”。C.④句中的“通过”可以删去。D.⑤句中两处画线的“,”可换成“;”。(2)请在第⑦句中甲乙丙处依次填入恰当的关联词语。(3 分)语文试卷第9页(共 10 页){#{QQABbQCEogAoABBAAAhCAwWaCkKQkBAACAoGRBAMsAAASAFABAA=}#}21.微写作(10 分)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超过 150 字。不.透.露.所.在.学.校.及.个.人.信.息.。(1)“搭子”是在某些特定场景中基于兴趣爱好或活动需求结成伙伴,彼此又无需更多了解的新型社交关系。比如,一起读书的“书搭子”,一起锻炼的“练搭子”。大家对“搭子”式的伙伴关系褒贬不一,请谈谈你的看法。要求:观点明确,说理充分,条理清晰。(2)文学社要举办外国经典小说人物肖像展。请从《大卫·科波菲尔》《复活》《老人与海》《百年孤独》几部作品中选择一个印象最深的人物,依据某个特定情境,为他(她)设计一幅肖像画。要求:描述肖像的外貌、神情等特征,并依据原著说明设计的意图。(3)请以“愿”为题写一首小诗或一段抒情文字。要求:感情真挚,语言生动,有感染力。22.作文(50 分)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答。不少于 700 字。将题目写在答题卡上。不.透.露.所.在.学.校.及.个.人.信.息.。日常生活中,找不到路时,需要导航定位;企业发展中,想要提升竞争力,需要明确品牌定位;个人成长中,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需要找到自我定位……有人认为,定位能助力发展;也有人认为,定位会自我设限。请以“说定位”为题,写一篇议论文。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合理;语言流畅,书写清晰。语文试卷第10页(共 10 页){#{QQABbQCEogAoABBAAAhCAwWaCkKQkBAACAoGRBAMsAAASAFABA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