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2课 抗美援朝 导学案了解抗美援朝重要事件、人物、现象等,知道抗美援朝发生的基本线索,初步养成历史时序意识和历史空间感。(唯物史观、时空观念)运用史料分析抗美援朝的必要性和历史意义,认识抗美援朝对巩固新中国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通过本课,知道黄继光和邱少云等志愿军的英雄故事,理解他们是当之无愧的“最可爱的人”,感悟他们身上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历史解释、家国情怀)教学重点:抗美援朝战争的简单经过及黄继光、邱少云的英雄事迹;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教学难点:抗美援朝战争的背景、性质。抗美援朝 时间 1950年10月指挥官 彭德怀军队 中国人民志愿军目的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性质 正义的反侵略战争著名战役 长津湖战役、上甘岭战役战斗英雄 黄继光、邱少云结果 1953.7.27美国侵略者被迫在板门店签订《朝鲜停战协定》,战争结束意义 对中国:①抵御帝国主义侵略,捍卫新中国安全②保卫中国人民和平生活,为经济建设赢得和平环境③提高中国国际地位④抗美援朝战争伟大胜利,是中国人民站起来后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宣言书,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重要里程碑。 对世界:稳定朝鲜半岛局势,维护了亚洲和世界的和平。抗美援朝精神 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国际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2022课标内容:知道抗美援朝,理解其对巩固人民民主政权的意义。一、抗美援朝,保家卫国1.原因:(1)美国干涉朝鲜内政:_____年,美国趁朝鲜内战爆发入侵朝鲜,朝鲜政府请求中国派兵援助。(2)美国的侵略活动严重威胁中国的安全。①以美军为主的所谓“联合国军”越过“_______”,打到鸭绿江边。②美军飞机入侵中国领空,轰炸扫射东北边境城市。③美国_________入侵中国台湾海峡,阻止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2.目的:_________、_________。3.过程:(1)开始:1950年10月,_______率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2)战况:连续发动五次大规模战役,把美国侵略军赶回到“_______”附近。(3)结束:1953年7月,_____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中朝人民取得反侵略战争的胜利。4.意义:为我国的_________赢得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提示】中国人民的抗美援朝战争,既支援了邻国,抗击了帝国主义国家的侵略,又保卫了伟大祖国的安全,是一场抗击侵略、保家卫国的正义战争。二、战斗英雄黄继光和邱少云代表 黄继光 邱少云事迹 在_______战役中,勇堵敌人机枪射口 为保证战斗胜利,严守纪律,被大火吞噬精神 具有高度的_________、革命英雄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赞誉 中国人民志愿军被誉为“___________”【提示】黄继光、邱少云是抗美援朝时期的英雄人物,董存瑞是解放战争时期的英雄人物。问题探究1:为什么在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下,中国人民志愿军能取得胜利?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彭德怀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率领下进入朝鲜战场。这是以正义之师行正义之举……中国人民志愿军同朝鲜军民密切配合,首战两水洞、激战云山城、会战清川江、鏖战长津湖等,连续进行5次战役,此后又构筑起铜墙铁壁般的纵深防御阵地,实施多次进攻战役,粉碎“绞杀战”、抵御“细菌战”、血战上甘岭,创造了威武雄壮的战争伟业。…… 在抗美援朝战争期间,党中央统揽全局,实施有力的战争动员和正确的战争指导,采取边打、边稳、边建的方针,开展了波澜壮阔的抗美援朝运动,全国各族人民举国同心支撑起这场事关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的伟大抗争……在朝鲜战场上,志愿军将士面对强大而凶狠的作战对手,身处恶劣而残酷的战场环境,抛头颅、洒热血,以“钢少气多”力克“钢多气少”,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雄壮史诗。志愿军将士冒着枪林弹雨勇敢冲锋,顶着狂轰滥炸坚守阵地,用胸膛堵枪眼,以身躯作人梯,抱起炸药包、手握爆破筒冲入敌群,忍饥受冻绝不退缩,烈火烧身岿然不动,敢于“空中拼刺刀”。在他们中涌现出杨根思、黄继光、邱少云等30多万名英雄功臣和近6000个功臣集体。英雄们说:我们的身后就是祖国,为了祖国人民的和平,我们不能后退一步!这种血性令敌人胆寒,让天地动容!——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1.在《彭德怀自述》中有这样一段记录,“它既要来侵略,我就要反侵略。不同美帝国主义见过高低,我们要建设社会主义是困难的”。与这段记录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北伐战争 B.抗美援朝 C.三大改造 D.抗日战争2.1950年《人民日报》社论写道:“美国侵略者的火焰,在南面早已延伸到我国台湾,在北面竟扩大到我国鸭绿江和图们江边了。美国的空军,愈来愈频繁地向我国边境袭击。”这表明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兵朝鲜的原因是( )A.为了保家卫国 B.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C.促进朝鲜统一 D.防止朝鲜战争的爆发3.杨尚昆说:“抗美援朝战争是我们本不愿意打却又不能不打的一场战争。朝鲜的存亡与中国的安危密切关联。中国支持朝鲜不仅是道义上的责任,而且也是出于自身安危考虑。”这反映出抗美援朝的目的是( )A.增强国力 B.保家卫国C.提高国际地位 D.稳定朝鲜半岛局势4.美军的一位战场指挥官回忆抗美援朝战争时称:“他们没有防弹背心,没有钢盔……携带数枚制造粗劣的手榴弹,爆炸力不如美军的一半;他们的粮食是用米和杂粮磨成粉状……”这体现出了此次战役( )A.敌人凶狠强大 B.战场环境恶劣 C.英雄人物众多 D.将士严守纪律5.他被称为“最可爱的人”,是上甘岭战役中的一位战斗英雄。在一次战斗中,他所在的营奉命去夺取一个被敌人占领的高地。当冲锋部队遭到敌人火力阻击时,在已经受伤、手榴弹用尽的情况下,奋不顾身地冲了上去,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敌人的机枪射口,为战友开辟了前进道路,自己英勇牺牲。“他”是( )A.彭德怀 B.罗盛教 C.邱少云 D.黄继光6.周思来曾郑重地警告美国“中国人民绝不容忍外国的侵略,也不能所任帝国主义对自己的邻居肆行侵略而置之不理。”历时三车,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使帝国主义不敢再轻易尝试侵略。这表明,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A.有利于完成祖国统一大业 B.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C.使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 D.抵御了帝国主义侵略扩张,捍卫了新中国安全7.下面两图是电视剧《三八线》剧照,左图展示了长津湖战役中“冰雕连”六班班长冻死在阵地上的情景,下图则是该连一位战士写下的绝命诗。下面两图所示内容生动地诠释了( )A.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 B.革命英雄主义精神C.艰苦创业的奋斗精神 D.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8.口号、标语记录着人类生活的变化和观念的更新,带着明显的时代特征。下列口号、标语出现时间最早的是( )A.良田荒,薯叶枯。青壮炼钢去,童叟田间忙 B.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C.“以阶级斗争为纲” D.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我们不出兵让敌人压至鸭绿江边,国内国际反动气焰增高,则对各方都不利,首先是对东北更不利,整个东北边防军将被吸住,南满电力将被控制……总之,我们认为应当参战,必须参战。参战利益极大,不参战损害极大。——毛泽东《中国人民志愿军应当和必须入朝参战》材料二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中国好儿女,齐心团结紧,抗美援朝打败美帝野心狼!——部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材料三 在朝鲜战场上,志愿军将士面对强大而凶狠的作战对手,身处恶劣而残酷的战场环境,抛头颅、洒热血,以“钢少气多”力克“钢多气少”,谱写了惊天动地、泣鬼神的雄壮史诗。志愿军将士冒着枪林弹雨勇敢冲锋,顶着狂轰滥炸坚守阵地,用胸膛堵枪眼、以身躯作人梯,抱起炸药包、手握爆破筒冲入敌群,忍饥受冻绝不退缩,烈火焚身岿然不动,敢于“空中拼刺刀”。在他们中涌现出黄继光、邱少云等30多万名英雄功臣和近6000个功臣集体。被誉为“最可爱的人”。——部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材料四 抗美援朝战争从1950年10月开始到1953年7月结束,中国人民志愿军经过近三年艰苦卓绝的战斗逼退了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取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抗美援朝战争彰显了新中国的国威和军威,大大提升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黄超《试论抗美援朝战争的国际影响》(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抗美援朝战争的背景是什么?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中国抗美援朝的军队名称。(2)根据材料二,指出抗美援朝的目的是什么?(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什么是抗美援朝精神?(4)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抗美援朝战争取得胜利的历史意义。抗美援朝精神的内涵参考答案:问题探究1:①抗美援朝的正义性;②中朝军民的密切配合;③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和指挥;④全国人民的支持;⑤中国人民志愿军英勇无畏的精神1.B2.A3.B4.B5.D6.D7.B8.B9.(1)背景:美国对朝鲜的侵略威胁到了新中国的安全军队:中国人民志愿军(2)目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3)精神: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革命乐观主义、革命忠诚及国际主义精神(4)意义: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抵御了帝国主义侵略扩张,捍卫了新中国安全,保卫了中国人民和平生活;稳定了朝鲜半岛局势,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抗美援朝战争伟大胜利,是中国人民站起来后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宣言书,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重要里程碑。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国际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抗美援朝精神)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