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下册(部编版)第1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八年级历史下册(部编版)第1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第1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教学设计
《2022年历史课程标准》要求:了解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开国大典;认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对中国和世界历史的伟大意义。
本课是开篇课,是中国近代史的结束,现代史的开端。本课涉及两个方面的内容,新中国的成立和西藏的和平解放。新中国的成立涉及两个方面的内容,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召开,为新中国的成立做好了准备。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正式成立,标志着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西藏和平解放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减少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使西藏从此走上了繁荣富强的道路,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了解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开国大典、西藏和平解放等重要事件、人物、现象等,知道这些史事发生的基本线索,初步养成历史时序意识和历史空间感。(唯物史观、时空观念)
运用史料分析认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启中国历史新纪元,对中国和世界历史的伟大意义(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通过本课的学习,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培养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情感。(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教学重点:开国大典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八年级学生自我意识迅速增强,他们有强烈的求知欲,表现欲,期待老师的赞许。经过一年的历史学习,他们对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分析理解能力日渐增强但由于缺乏足够的生活经历,实践经验,其思维方式,思维角度不够全面。另外本节课的内容,学生通过其他渠道已经有了或多或少的了解,并且本课部分内容与今天联系密切,如国旗,国歌,人民英雄纪念碑等,为本课的进行创造了条件。
【导入新课】
展示中国现代史分期时间轴,讲解现代史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时期、十年文化大革命时期 、两年徘徊期、改革开放新时期,并提出新中国的成立是中国现代史的开端,引入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设计意图)通过时间轴创设问题情境,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引出新中国成立来进入本课。
【整体感知】
壹:筹备新中国——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贰:建立新中国——开国大典
叁:巩固新中国——西藏的和平解放
【解读课标 明确目标 培育素养】
【新课教学】
【壹】筹备新中国——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问题探究1:毛泽东等人”进京赶考“是要做什么事情?
(设计意图)通过图文史料分析毛泽东等人进京赶考是去筹建新中国,提高学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
问题探究2:筹建新中国的重担落在了“谁”的身上?
(设计意图)图文介绍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知道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为筹建新中国而召开,培养学生历史解释、时空观念的历史核心素养。
问题探究3:都有哪些代表参加了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这说明了什么?
(设计意图)展示出席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代表人数统计图(共662人),通过代表类型可以分析出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具有防范的代表性、民主性。通过表格分析对比,培养学生历史解释的历史核心素养。
(四)问题探究4: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为筹建新中国做了哪些准备工作呢 阅读教材2-3页,归纳总结。
(设计意图)通过阅读教材,归纳总结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内容,培养学生分析归纳、历史解释的历史核心素养。
(五)问题探究5:我们中国现在实行的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现在通行的系列法律都是由人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的。为什么《共同纲领》是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定通过的?
(设计意图)通过图文史料了解《共同纲领》是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定通过而不是人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的原因,培养学生历史解释的历史核心素养。
过渡:《共同纲领》做出了怎样的规定?又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设计意图)通过图文史料了解《共同纲领》内容,分析出《共同纲领》规定了我国的社会性质是新民主主义国家,国家性质是人民民主专政,党的基本领导制度是民主集中制,起临时宪法作用,培养学生历史解释的历史核心素养。
过渡:国歌、国旗、国徽的由来又有怎样的故事呢?请同学们阅读6-7页知识拓展
过渡: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碑文又有怎样深刻的内涵呢?
(设计意图)展示图文史料,学生进一步了解国旗、国歌、国徽以及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培养学生历史解释的历史核心素养。
问题探究6: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设计意图)展示图文史料,学生分析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确定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培养学生历史解释的历史核心素养。
过渡:在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的充分准备下,开国大典如期举行,新中国诞生。
【贰】建立新中国——开国大典
问题探究1:观看视频,结合教材,梳理开国大典概况
(设计意图)视频展示结合教材,学生自主学习,梳理归纳开国大典的时间、地点、流程,并讲解开国大典中54门礼炮齐鸣28响的含义,培养学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历史解释的历史核心素养。
问题探究2:大家为什么都如此的高兴?(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材料一:诸位代表先生们,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 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我们团结起来,以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大革命打倒了内外压迫者,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了......我们的民族将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我们已经站起来了。
——毛泽东:《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摘自《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
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中国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事件,也是二十世纪世界最伟大的事件之一,掀开了中国历史新篇章,根本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方向,也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发展进程,具有伟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
——《光明日报(2019年5月29日)》
(设计意图)史料展示新中国成立的意义,学生通过分析归纳,总结出国内:①开辟中国历史新纪元。②中国人民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③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国际:新中国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培养学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历史解释的历史核心素养。
合作探究:如何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设计意图)学生分组谈论,分析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的表现有标志着中国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结束了百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中国民主革命的任务已经基本完成,是中国现代史的开端中国开始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等,培养学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历史解释的历史核心素养。
过渡:
【叁】巩固新中国——西藏的和平解放
问题探究1:我们为什么要解放西藏?(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史实)
(设计意图)学生根据所学,梳理归纳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史实,培养学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历史解释、时空观念的历史核心素养。
问题探究2:新中国又是如何解放西藏的?
(设计意图)学生自主阅读课本,归纳新中国解放西藏的过程,知道西藏的和平解放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培养学生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
影片《建国大业》以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筹备为主线,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前夕的那段风云岁月。请同学们观看电影,谈谈你的观后感。
壹:筹备新中国——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贰:建立新中国——开国大典
叁:巩固新中国——西藏的和平解放
成功之处
实现了数与学方式的改变,变教师枯燥、呆板的满堂灌为师生共同参与、合作学习。丰富的历史材料加深了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落实和理解,通过阅读材料去思考、解决相关问题最后教师归纳、概括,更易于学生接受和记忆。又通过一系列探究性问题的设计能帮助学生打开思路,发展创造性思维,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发展智力,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最后小组讨论学习。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学生积极活跃,生生之间相互交流,为学生自主发展拓展了空间,从而有利于学生自主发挥。
不足之处
1.对“西藏和平解放”的讲解,因为对背景知识的铺陈不够到位,学生理解有些吃力,时间比较紧.
2.课堂上讲解知识要点占去了大量的时间而留给学生去体验和感受的时间就相对有限,学生的情感体验方面略显不足。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