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件50张PPT。 威尼斯商人(节选)莎士比亚什么是戏剧?戏剧有哪些特点? 什么是戏剧? 戏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艺术。它借助于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艺术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社会生活。戏剧由剧本、演员演出、舞台装置、音乐舞蹈等因素构成。文学上讲的戏剧是指舞台艺术中的剧本,主要由戏剧语言和戏剧冲突构成。 1.空间和时间要高度集中????? 剧本不像小说、散文那样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它要求时间、人物、情节、场景高度集中在舞台范围内。小小的舞台上,几个人的表演就可以代表千军万马,走几圈就可以表现出跨过了万水千山;变换一个场景和人物,就可以说明到了一个全新的地方或相隔多少年之后……?????戏剧有哪些特点?? ?? 相隔千万里,跨越若干年,都可通过幕、场变换,集中在舞台上展现。?“幕”指情节发展的一个大段落。“一幕”可分为几场,“一场”指一幕中发生空间变换或时间隔开的情节。 ??2.反映现实生活的矛盾要尖锐突出????? 各种文学作品都要表现社会的矛盾冲突,而戏剧则要求在有限的空间和时间里反映的矛盾冲突更加尖锐突出。因为戏剧这种文学形式是为了集中反映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冲突而产生的,所以说,没有矛盾冲突就没有戏剧。又因为剧本受篇幅和演出时间的限制,所以对剧情中反映的现实生活必须凝缩在适合舞台演出的矛盾冲突中。??????????? 剧本中的矛盾冲突大体分为发生、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演出时从矛盾发生时就应吸引观众,矛盾冲突发展到最激烈的时候称为高潮,这时的剧情也最吸引观众,最扣人心弦。 ?3.剧本的语言要表现人物性格????? 剧本的语言包括台词和舞台说明两个方面。????? 剧本的语言主要是台词。台词,就是剧中人物所说的话,包括对白、独白、旁白。剧本主要是通过台词推动情节发展,表现人物性格的。因此,台词语言要求能充分地表现人物的性格、身份和思想感情,要通俗自然、简练明确,要口语化,要适合舞台表演。?????????? 舞台说明,是剧本里的一些说明性文字。它包括剧中人物表,剧情发生的时间、地点、服装、道具、布景以及人物的表情、动作、上下场等,这些说明对刻画人物性格和展开戏剧情节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一般用括号括起来。 戏剧有哪些种类? 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不同:话剧、歌剧、舞剧、诗剧、歌舞剧、相声剧。 剧情的繁简和结构不同:多幕剧、独幕剧题材反映的时代不同:历史剧、现代剧矛盾冲突的性质和表现手法不同:悲剧、喜剧、正剧(悲喜剧)。地域色彩不同:京剧(北京)、沪剧(上海)、豫剧(河南)、吕剧(山东、江苏)、川剧、汉剧(湖北)、楚剧(湖北、江西)、晋剧(山西)、黄梅戏(安徽)等演出不同:舞台剧、广播剧、电影、电视 剧等 威廉·莎士比亚(1564-1616)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伟大的戏剧家和诗人,人文主义最杰出的代表,近代欧洲文学的奠基者之一。莎士比亚(1564年4月23日—1616年4月23日)37个剧本,一卷14行诗和两部叙事长诗。马克思称他是“最伟大的戏剧天才”。戏剧家本?琼生称誉他是“时代的灵魂”,说他“不属于一个时代,而属于所有的世纪” 。怜悯(mǐn) 恻(cè)隐?? ?豁(huò)免??癖( pǐ )性? 万恶不赦(shè)腌臜( ā?zā )?? 遍稽( jī )群籍??庖(páo)代??? 甘霖( lín ) 契(qì)约??中流砥(dǐ) 柱? 饶恕(shù) 一磅(bàng)肉? 刽(guì)子手万恶不赦:极端恶毒、罪恶多端而不容赦免。遍稽群籍:查遍所有的书籍。稽:查考。折衷是非:判定谁是谁非。中流砥柱:比喻坚强的、能起支柱作用的人或集体,就像立在黄河激流中的砥柱山(在三门峡)一样。 与课文有关的情节 《威尼斯商人》是莎士比亚一部著名的喜剧。其剧情是通过三条线索展开的: 一条是鲍西娅选亲,巴萨尼奥选中铅匣子,与鲍西娅结成眷属;一条是夏洛克的女儿杰西卡与安东尼奥的友人罗伦佐的恋爱和私奔;还有一条是主线,即威尼斯商人安东尼奥为了帮助巴萨尼奥成婚,向高利贷者犹太人夏洛克借款三千元而引起的“割一磅肉”的契约纠纷。夏洛克因为安东尼奥借钱给人不要利息,影响高利贷行业,又侮辱过自己,所以对安东尼奥怀有仇恨,乘签订借款契约之机设下圈套,伺机报复。概括课文的主要情节 课文描写了威尼斯法庭审判“割一磅肉”的契约纠纷案件的经过,以鲍西娅上场为转机分为两部分。前半场中夏洛克要求公爵按契约执行,让他从安东尼奥的胸口割一磅肉,公爵等人劝说夏洛克放弃这样的要求,遭到夏洛克的嘲讽;后半场,巴萨尼奥的妻子鲍西娅扮成律师,在法庭上用聪明才智战胜了夏洛克。 雨果评论这部剧本时说它“字字都是对照”,你在戏剧情节上能找到互相对照的内容吗?这样的对照有着怎样的表达效果呢? 上半场: (1)公爵规劝夏洛克要“仁慈恻隐”,遭到了夏洛克的断然拒绝; (2)巴萨尼奥请求加倍偿还欠款,遭到了夏洛克的拒绝; (3)公爵再次劝说夏洛克发“仁慈之心”,遭到了夏洛克的再次回绝。 (4)葛莱西安诺怒骂夏洛克“狠心”“刻毒”,遭到了夏洛克的讥讽、挖苦。 下半场: (1)鲍西娅劝夏洛克“慈悲一点”,遭到了夏洛克的断然拒绝;(2)鲍西娅拒绝了巴萨尼奥“把法律稍为变通一下”的要求,受到夏洛克的热情赞美。(3)鲍西娅劝夏洛克接受三倍的还款,遭到了夏洛克的断然拒绝;(4)鲍西娅让夏洛克去请一位医生来为安东尼奥“堵住伤口”,“免得他流血而死”,夏洛克以“约上没有这一条”而回绝了。 剧情突转: 鲍西娅提出可以割一磅肉,但“不准流一滴血”,重量不能相差“一丝一毫”,一下子就让夏洛克陷入绝境,从而把法律的惩罚无情地加到他的身上,使他落得人财两空、一败涂地的下场。 小 结 这样情节前后对照,有相似也有不同,如此大开大合,紧张曲折,扣人心弦,富有浪漫色彩,也富有喜剧性。 情节的对照上我们还可以看到,夏洛克一开始的嚣张气焰和最后的哀怜绝望,突转之前夏洛克对鲍西娅的赞美和突转之后葛莱西安诺对鲍西娅的赞美,这些对照都很有戏剧性,营造了强烈的喜剧效果。 认真研读课文,看看在人物形象上有哪些互相对照的内容呢?在文中做出相应的批注。 安东尼奥和夏洛克的对照。 夏洛克:(1)复仇心重: “所以我不能举什么理由,也不愿举什么理由,除了因为我对于安东尼奥抱着久积的仇恨和深刻的反感,所以才会向他进行这一场对于我自己并没有好处的诉讼。” (2)老于世故: “您要是问我为什么不愿接受三千块钱,宁肯拿一块腐烂的臭肉,那我可没有什么理由可以回答您,我只能说我喜欢这样,这是不是一个回答?要是我的屋子里有了耗子,我高兴出一万块钱叫人把它们赶掉,谁管得了我?这不是回答了您吗?……所以我不能举什么理由,也不愿举什么理由……”(3)能言善辩:我又不干错事,怕什么刑罚?你们买了许多奴隶,把他们当作驴狗骡马一样看待,叫他们做种种卑贱的工作,因为他们是你们出钱买来的。我可不可以对你们说,让他们自由,叫他们跟你们的子女结婚?为什么他们要在重担之下流着血汗?让他们的床铺得跟你们的床同样柔软,让他们的舌头也尝尝你们所吃的东西吧,你们会回答说:“这些奴隶是我们所有的。”所以我也可以回答你们:我向他要求的这一磅肉,是我出了很大的代价买来的;它是属于我的,我一定要把它拿到手里。您要是拒绝了我,那么你们的法律去见鬼吧!威尼斯城的法令等于一纸空文。我现在等候着判决,请快些回答我,我可不可以拿到这一磅肉?(4)冷酷狡诈:?“从那破产的家伙身上割下那磅肉来。”?“无论你说得多么婉转动听,都没有用。”?“要是殿下不准许我的请求,那就是蔑视宪章,我要到京城里去上告,要求撤消贵邦的特权。” (5)唯利是图 :“不,把我的生命连着财产一起拿了去吧,我不要你们的宽恕。你们拿掉了支撑房子的柱子,就是拆了我的房子;你们夺去了我的养家活命的根本,就是活活要了我的命。”安东尼奥:是从事海外贸易的年轻商人,他借钱给人不要利息,引起高利贷者夏洛克的仇恨。他甘愿冒着割肉的危险向夏洛克借钱帮朋友巴萨尼奥。他即将受到可怕的刑罚,却始终“默忍”“迎受”,继而要求“爽爽快快”地就刑,为了友谊”从容就死”“死而无怨”,他是一个慷慨大方、重义轻利、忠于友谊、从容镇定的新兴资产阶级商人。 安东尼奥经典台词:“请你想一想,你现在跟这个犹太人讲理,就像站在海滩上,叫那大海的怒涛减低它的奔腾的威力,责问豺狼为什么害母羊为了失去它的羔羊而哀啼,或是叫那山上的松柏,在受到天风吹拂的时候,不要摇头摆脑,发出簌簌的声音。要是你能够叫这个犹太人的心变软——世上还有什么东西比它更硬呢?——那么还有什么难事不可以做到?所以我请你不用再跟他商量什么条件,也不用替我想什么办法,让我爽爽快快受到判决,满足这犹太人的心愿吧。” 小 结 夏洛克和安东尼奥两人在形象上形成对照:夏洛克是高利贷资本商人,犹太教徒;安东尼奥是新兴资产阶级商人,基督教徒。他们对待金钱和人情的态度是截然相反的:夏洛克重利盘剥,损人利己;安东尼奥慷慨仁厚,重义轻利。通过这样的对照,我们可以发现:他们的矛盾反映了资本主义早期商业资产阶级与高利贷者之间的矛盾,从根本上说是经济利益冲突,但其中也杂有民族、宗教矛盾,反映了基督教徒与犹太教徒的矛盾以及对犹太人的民族、宗教偏见。 报复的欲望几乎和屈辱的感觉难于分开,因此我们不由得对于‘藏在犹太人宽大长袍’下的高傲的精神表示同情。----[英国]哈兹列特鲍西娅和夏洛克的对照 鲍西娅是莎士比亚塑造的人文主义妇女的典型形象,她崇尚正义,注重友情,慈悲为怀,执法如山;聪明机智、行事果断,充满着人性的光辉。她的性格在这场戏的矛盾斗争中得以充分展示。面对贪婪凶险的夏洛克,她表现出惊人的果敢、沉着、博学、聪慧。既规劝夏洛克要仁慈,又从法律上认可夏洛克行为的合法性,诱使夏洛克一步步落入陷阱;而夏洛克则是利令智昏,一步步走向绝境,却毫不知觉,显得非常愚蠢而可笑。 鲍西娅(1)聪明机智:?“那可不行,在威尼斯谁也没有权力变更既成的法律;要是开了这一个恶例,以后谁都可以借口有例可援,什么坏事都可以干了。这是不行的。”?“夏洛克,去请一位外科医生来替他堵住伤口,费用归你负担,免得他流血而死。”?“那商人身上的一磅肉是你的;法庭判给你,法律许可你。”? (2)行事果断:?“且慢,还有别的话哩。这约上并没有允许你取他的一滴血,只是写明着“一磅肉”;所以你可以照约拿一磅肉去,可是在割肉的时候,要是流下一滴基督徒的血,你的土地财产,按照威尼斯的法律,就要全部充公。”?“既然你要求公道,我就给你公道,而且比你所要求的更地道。”?(3)善良仁慈:?“慈悲不是出于勉强,它像甘霖一样从天上降下尘世;它不但给幸福于受施的人,也同样给幸福于施与的人;它有超乎一切的无上威力,比皇冠更足以显出一个帝王的高贵:御杖不过象征着俗世的威权,使人民对于君上的尊严凛然生畏;慈悲的力量却高出于权力之上,它深藏在帝王的内心,是一种属于上帝的德性,执法的人倘能把慈悲调剂着公道,人间的权力就和上帝的神力没有差别。”鲍西娅和夏洛克的语言对照如上段鲍西娅关于慈悲的表述,精辟、深刻、动情,比喻、排比、对比修辞的运用,增强了语言的感染力。夏洛克在前半场舌战中,有时用反诘方法进行反驳,有时冷嘲热讽,锋芒毕露,咄咄逼人, 语言却很鄙俗,充满商人口语,如“耗子”、“张开嘴的猪”、“忍不住要小便”等,而判决后,处处不离一个“钱”字,表现了他拜金主义的本性。小 结 鲍西娅的语言充满智慧,富有诗意和哲理,表现出她的聪敏机智;而夏洛克的语言粗陋庸俗,满口商人腔调,表现出他的贪婪残忍。 对照中表现了怎样的主题? 在对照中凸现了尖锐的戏剧冲突,反映了资本主义早期商业资产阶级与高利贷者之间的矛盾,歌颂了仁爱、友谊和爱情,表现了作者的人文主义理想。歌德曾说:“莎士比亚用生动的语言来使人感动。”莎士比亚的戏剧语言既有浓郁的诗意又有如话般的流畅。词汇之丰富在世界古典作家中也是罕见的。马克思在1848年后为了“想使自己的英语知识达到完善的境地”,曾把“莎士比亚特殊风格的词句都搜寻出来加以分类”,进行学习。他剧本中的许多佳句已经成为英国语言的精华,经常被人引用。 你知道莎士比亚有什么名言吗?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勤劳一天,可得一日安眠;勤奋一生,可永远长眠。我们往往因为有所自恃而失之于大意,反不如缺陷却能对我们有益。报复不是勇敢,忍受才是勇敢。要是不能把握时机,就要终身蹭蹬,一事无成。如果要别人诚信,首先要自己诚信。善良的心地,就是黄金。《威尼斯商人》中的妙句格言:初次冒犯不应结仇。最软的果子最先落地。富贵催人老,粗茶淡饭易长寿。闪光的东西不光是金子。让我像光一样生辉,可不要像光一样轻浮。外观往往和事物的本质不符,世人却容易为表面的装饰所欺骗。 用诗意和富含哲理的语言,寄语文中的某个人物,融入你的智慧和阅读的感受。 寄语夏洛克:(1)不必“以怨报怨”,放下仇恨,敞开心扉,世界也许会更美丽!(2)金钱固然重要, 可是在这世上有许多东西远比金钱更重要。 学会读书——比较与辨微同中求异异中求同《威尼斯商人》教学设计 年级:九年级 学段:第二学期第一单元 学科:语文 版本:苏教版 教学目标:1、了解戏剧的有关知识。2、运用“比较与辨微”的方法学会读书,通过本剧“对照”的探寻,理解情节、人物和主题。3、学习品味莎士比亚诗意的语言。教学重点:目标2。教学难点:目标3。教学过程:一、走近戏剧:同学们好!今天老师要带领大家走进戏剧的天地,领略戏剧艺术的无穷魅力!那么,什么是戏剧?戏剧又有哪些特点呢? ?戏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艺术。它借助于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艺术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社会生活。戏剧由剧本、演员演出、舞台装置、音乐舞蹈等因素构成。剧本是戏剧的文学因素。文学上讲的戏剧是指舞台艺术中的剧本,它是文学体裁的一种,主要由戏剧语言和戏剧冲突构成。?戏剧文学为符合舞台艺术的要求,必须具有以下的特点:(1)空间和时间要高度集中。剧本不像小说、散文那样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它要求时间、人物、情节、场景高度集中在舞台范围内。小小的舞台上,几个人的表演就可以代表千军万马,走几圈就可以表现出跨过了万水千山;变换一个场景和人物,就可以说明到了一个全新的地方或相隔多少年之后……?相隔千万里,跨越若干年,都可通过幕、场变换集中在舞台上展现。“幕”指情节发展的一个大段落。“一幕”可分为几场,“一场”指一幕中发生空间变换或时间隔开的情节。 剧本一般要求篇幅不能太长,人物不能太多,场景也不能过多地转换。(2)反映现实生活的矛盾要尖锐突出。各种文学作品都要表现社会的矛盾冲突,而戏剧则要求在有限的空间和时间里反映的矛盾冲突更加尖锐突出。因为戏剧这种文学形式是为了集中反映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冲突而产生的,所以说,没有矛盾冲突就没有戏剧。又因为剧本受篇幅和演出时间的限制,所以对剧情中反映的现实生活必须凝缩在适合舞台演出的矛盾冲突中。? 剧本中的矛盾冲突大体分为发生、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演出时从矛盾发生时就应吸引观众,矛盾冲突发展到最激烈的时候称为高潮,这时的剧情也最吸引观众,最扣人心弦。 (3)剧本的语言要表现人物性格。?剧本的语言包括台词和舞台说明两个方面。??剧本的语言主要是台词。台词,就是剧中人物所说的话,包括对话、独白、旁白。剧本主要是通过台词推动情节发展,表现人物性格的。因此,台词语言要求能充分地表现人物的性格、身份和思想感情,要通俗自然、简练明确,要口语化,要适合舞台表演。??舞台说明,又叫舞台提示,是剧本语言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剧本里的一些说明性文字。舞台说明包括剧中人物表,剧情发生的时间、地点、服装、道具、布景以及人物的表情、动作、上下场等,这些说明对刻画人物性格和推动、展开戏剧情节有一定的作用。一般用括号括起来。 ?? 戏剧有哪些种类呢?(1)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不同:话剧、歌剧、舞剧、诗剧、歌舞剧、相声剧。 (2)剧情的繁简和结构不同:多幕剧、独幕剧(3)题材反映的时代不同:历史剧、现代剧(4)矛盾冲突的性质和表现手法不同:悲剧、喜剧、正剧(悲喜剧)。(5)地域色彩不同:京剧(北京)、沪剧(上海))、豫剧(河南)、吕剧(山东、江苏)、川剧、汉剧(湖北)、楚剧(湖北、江西)、晋剧(山西)、黄梅戏(安徽)等(6)演出不同:舞台剧、广播剧、电影、电视剧等 二、走近莎士比亚: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伟大的戏剧家和诗人,人文主义最杰出的代表,近代欧洲文学的奠基者之一。他出生于1564年4月23日,出生时默默无闻;他于1616年4月23日去世,去世时却举世闻名。在整整52年的生涯中,他为世人留下了37个剧本,一卷14行诗和两部叙事长诗。他的剧本至今还在世界各地演出。在他生日的那天,每年都有许多国家在上演他的剧本纪念他。马克思称他是“最伟大的戏剧天才”。与他同时代的著名戏剧家本?琼生称誉他是“时代的灵魂”,说他“不属于一个时代,而属于所有的世纪。”这样的赞誉的确是很有预见性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他的一部著名戏剧《威尼斯商人》。三、走进《威尼斯商人》(一)学生交流词语积累情况:怜悯(mǐn) 恻(cè)隐???豁(huò)免??癖(pǐ)性? 万恶不赦(shè)腌赞(ā?zā)??遍稽(jī)群籍???庖(páo)代???甘霖(lín)契(qì)约??中流砥(dǐ) 柱? 一磅(bàng)肉? 刽子手(guì) 饶恕(shù)钧裁:恭请作出决定。万恶不赦:极端恶毒、罪恶多端而不容赦免。遍稽群籍:查遍所有的书籍。稽:查考。折衷是非:判定谁是谁非。折衷,指对争执不决的双方进行判断、裁决。中流砥柱:比喻坚强的、能起支柱作用的人或集体,就像立在黄河激流中的砥柱山(在三门峡)一样。 (二)研读课文:1、通过预习,同学们了解到这部戏剧前面与课文有关的一些情节吗?——《威尼斯商人》是莎士比亚一部著名的喜剧。其剧情是通过三条线索展开的:一条是鲍西娅选亲,巴萨尼奥选中铅匣子,与鲍西娅结成眷属;一条是夏洛克的女儿杰西卡与安东尼奥的友人罗伦佐的恋爱和私奔;还有一条是主线,即威尼斯商人安东尼奥为了帮助巴萨尼奥成婚,向高利贷者犹太人夏洛克借款三千元而引起的“割一磅肉”的契约纠纷。夏洛克因为安东尼奥借钱给人不要利息,影响高利贷行业,又侮辱过自己,所以对安东尼奥怀有仇恨,乘签订借款契约之机设下圈套,伺机报复。课文的情节就是从这里开始的。2、课文节选的是第四幕第一场,是全剧的高潮部分。课文节选的是第四幕第一场,是全剧的高潮部分。同学们能够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课文的主要情节吗?——课文描写了威尼斯法庭审判“割一磅肉”的契约纠纷案件的经过,以鲍西娅上场为转机分为两部分。前半场中夏洛克要求公爵按契约执行,让他从安东尼奥的胸口割一磅肉,公爵等人劝说夏洛克放弃这样的要求,遭到夏洛克的嘲讽;后半场,巴萨尼奥的妻子鲍西娅扮成律师,在法庭上用聪明才智战胜了夏洛克。3、雨果评论这部剧本时说它“字字都是对照”,你在戏剧情节上能找到互相对照的内容吗?这样的对照有着怎样的表达效果呢?——上半场:(1)公爵规劝夏洛克要“仁慈恻隐”,遭到了夏洛克的断然拒绝; (2)巴萨尼奥请求加倍偿还欠款,遭到了夏洛克的拒绝; (3)公爵再次劝说夏洛克发“仁慈之心”,遭到了夏洛克的再次回绝。 (4)葛莱西安诺怒骂夏洛克“狠心”“刻毒”,遭到了夏洛克的讥讽、挖苦。此时,夏洛克得意忘形,咄咄逼人,磨刀霍霍,准备动手。决心不顾一切实施报复。夏洛克在双方交锋中占尽了上风。下半场:(1)鲍西娅劝夏洛克“慈悲一点”,遭到了夏洛克的断然拒绝;(2)鲍西娅拒绝了巴萨尼奥“把法律稍为变通一下”的要求,受到夏洛克的热情赞美。(3)鲍西娅劝夏洛克接受三倍的还款,遭到了夏洛克的断然拒绝;(4)鲍西娅让夏洛克去请一位医生来为安东尼奥“堵住伤口”,“免得他流血而死”,夏洛克以“约上没有这一条”而回绝了。此时,夏洛克神气活现,得意洋洋,似乎占着上风,左右了鲍西娅,安东尼奥受处罚的结局,看来决无挽回的余地了。至此,上、下半场的情节极相类似,形成对照。但仔细推敲,我们可以看到下半场中鲍西娅是欲擒故纵,夏洛克在不知不觉之中,已经在她的诱导下,陷入“一个异邦人企图用直接或间接手段”谋害公民的犯罪境地,断绝了自己的一切退路。正当夏洛克得意忘形,安东尼奥义无反顾地向巴萨尼奥告别,其他人也都陷于绝望时,剧情突然逆转。鲍西娅提出可以割一磅肉,但“不准流一滴血”,重量不能相差“一丝一毫”,一下子就让夏洛克陷入绝境,从而把法律的惩罚无情地加到他的身上,使他落得人财两空、一败涂地的下场。这样情节前后对照,有相似也有不同,如此大开大合,紧张曲折,扣人心弦,富有浪漫色彩,也富有喜剧性。另外,情节的对照上我们还可以看到,夏洛克一开始的嚣张气焰和最后的哀怜绝望,突转之前夏洛克对鲍西娅的赞美和突转之后葛莱西安诺对鲍西娅的赞美,这些对照都很有戏剧性,营造了强烈的喜剧效果。4、“字字都是对照”,不仅在尖锐冲突的戏剧情节中处处可见,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也是俯拾皆是的。请同学们认真研读课文,看看在人物形象上有哪些互相对照的内容呢?请仔细阅读课文,在文中做出相应的批注。——安东尼奥和夏洛克是两个相互对照的人物形象。夏洛克:(1)复仇心重: 所以我不能举什么理由,也不愿举什么理由,除了因为我对于安东尼奥抱着久积的仇恨和深刻的反感,所以才会向他进行这一场对于我自己并没有好处的诉讼。(2)老于世故: 您要是问我为什么不愿接受三千块钱,宁肯拿一块腐烂的臭肉,那我可没有什么理由可以回答您,我只能说我欢喜这样,这是不是一个回答?要是我的屋子里有了耗子,我高兴出一万块钱叫人把它们赶掉,谁管得了我?这不是回答您了吗?……所以我不能举什么理由,也不愿举什么理由……(3)我又不干错事,怕什么刑罚?你们买了许多奴隶,把他们当作驴狗骡马一样看待,叫他们做种种卑贱的工作,因为他们是你们出钱买来的。我可不可以对你们说,让他们自由,叫他们跟你们的子女结婚?为什么他们要在重担之下流着血汗?让他们的床铺得跟你们的床同样柔软,让他们的舌头也尝尝你们所吃的东西吧,你们会回答说:“这些奴隶是我们所有的。”所以我也可以回答你们:我向他要求的这一磅肉,是我出了很大的代价买来的;它是属于我的,我一定要把它拿到手里。您要是拒绝了我,那么你们的法律去见鬼吧!威尼斯城的法令等于一纸空文。我现在等候着判决,请快些回答我,我可不可以拿到这一磅肉??→能言善辩。善用类比,以子之矛攻子之盾,虽不在情但却在理,说明自己“拿这一磅肉”的合理,让人无可辩驳。(4)冷酷狡诈:?——从那破产的家伙身上割下那磅肉来。?——无论你说得多么婉转动听,都没有用。?——要是殿下不准许我的请求,那就是蔑视宪章,我要到京城里去上告,要求撤消贵邦的特权。(5)不,把我的生命连着财产一起拿了去吧,我不要你们的宽恕。你们拿掉了支撑房子的柱子,就是拆了我的房子;你们夺去了我的养家活命的根本,就是活活要了我的命。?→运用比喻,形象生动地说出了“没收了‘我’的财产就是要了‘我’的命”的意思,充分表现了夏洛克唯利是图的个性特征。安东尼奥:安东尼奥是从事海外贸易的年轻商人,他借钱给人不要利息,引起高利贷者夏洛克的仇恨。他甘愿冒着割肉的危险向夏洛克借钱帮朋友巴萨尼奥。他即将受到可怕的刑罚,却始终“默忍”“迎受”,继而要求“爽爽快快”地就刑,为了友谊”从容就死”“死而无怨”,他是一个慷慨大方、重义轻利、忠于友谊、从容镇定的新兴资产阶级商人。 “请你想一想,你现在跟这个犹太人讲理,就像站在海滩上,叫那大海的怒涛减低它的奔腾的威力,责问豺狼为什么害母羊为了失去它的羔羊而哀啼,或是叫那山上的松柏,在受到天风吹拂的时候,不要摇头摆脑,发出簌簌的声音。要是你能够叫这个犹太人的心变软——世上还有什么东西比它更硬呢?——那么还有什么难事不可以做到?所以我请你不用再跟他商量什么条件,也不用替我想什么办法,让我爽爽快快受到判决,满足这犹太人的心愿吧。”→这里用了形象生动的比喻,表明安东尼奥已清醒地看到,要夏洛克改变他的主意是绝对不可能的,但他要求“爽爽快快受到判决”,可见他对友情的重视,为了友谊愿意付出自己的生命。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到,夏洛克和安东尼奥两人在形象上形成对照:夏洛克是高利贷资本商人,犹太教徒;安东尼奥是新兴资产阶级商人,基督教徒。他们对待金钱和人情的态度是截然相反的:夏洛克重利盘剥,损人利己;安东尼奥慷慨仁厚,重义轻利。通过这样的对照,我们可以发现:他们的矛盾反映了资本主义早期商业资产阶级与高利贷者之间的矛盾,从根本上说是经济利益冲突,但其中也杂有民族、宗教矛盾,反映了基督教徒与犹太教徒的矛盾以及对犹太人的民族、宗教偏见。正如19世纪英国著名批评家哈兹列特所指出的那样:“(夏洛克)报复的欲望几乎和屈辱的感觉难于分开,因此我们不由得对于‘藏在犹太人宽大长袍’下的高傲的精神表示同情。”所以对于夏洛克,我们既鄙夷他的贪婪狠毒,憎恨他的残酷,又同情他所受的种族压迫和屈辱。?——鲍西娅和夏洛克这两个人物形象也是相互对照的。鲍西娅是莎翁塑造的人文主义妇女的典型形象,她崇尚正义,注重友情,慈悲为怀,执法如山;聪明机智、行事果断,充满着人性的光辉。她的性格在这场戏的矛盾斗争中得以充分展示。面对贪婪凶险的夏洛克,她表现出惊人的果敢、沉着、博学、聪慧。既规劝夏洛克要仁慈,又从法律上认可夏洛克行为的合法性,诱使夏洛克一步步落入陷阱;而夏洛克则是利令智昏,一步步走向绝境,却毫不知觉,显得非常愚蠢而可笑。?鲍西娅(1)聪明机智:?——那可不行,在威尼斯谁也没有权力变更既成的法律;要是开了这一个恶例,以后谁都可以借口有例可援,什么坏事都可以干了。这是不行的。?——夏洛克,去请一位外科医生来替他堵住伤口,费用归你负担,免得他流血而死。?——那商人身上的一磅肉是你的;法庭判给你,法律许可你。?(2)行事果断:?——且慢,还有别的话哩。这约上并没有允许你取他的一滴血,只是写明着“一磅肉”;所以你可以照约拿一磅肉去,可是在割肉的时候,要是流下一滴基督徒的血,你的土地财产,按照威尼斯的法律,就要全部充公。?——既然你要求公道,我就给你公道,而且比你所要求的更地道。?(3)善良仁慈:?——慈悲不是出于勉强,它是像甘霖一样从天上降下尘世;它不但给幸福于受施的人,也同样给幸福于施与的人;它有超乎一切的无上威力,比皇冠更足以显出一个帝王的高贵:御杖不过象征着俗世的威权,使人民对于君上的尊严凛然生畏;慈悲的力量却高出于权力之上,它深藏在帝王的内心,是一种属于上帝的德性,执法的人倘能把慈悲调剂着公道,人间的权力就和上帝的神力没有差别。另外鲍西娅和夏洛克的语言特点也是相互对照的:如上段鲍西娅关于慈悲的表述,精辟、深刻、动情,比喻、排比、对比修辞的运用,增强了语言的感染力。夏洛克在前半场舌战中,有时用反诘方法进行反驳,有时冷嘲热讽,锋芒毕露,咄咄逼人, 语言却很鄙俗,充满商人口语,如“耗子”、“张开嘴的猪”、“忍不住要小便”等,而判决后,处处不离一个“钱”字,表现了他拜金主义的本性。这两相对照,可以发现:鲍西娅的语言充满智慧,富有诗意和哲理,表现出她的聪敏机智;而夏洛克的语言粗陋庸俗,满口商人腔调,表现出他的贪婪残忍。5、对照中表现了怎样的主题?——在对照中凸现了尖锐的戏剧冲突,反映了资本主义早期商业资产阶级与高利贷者之间的矛盾,歌颂了仁爱、友谊和爱情,表现了作者的人文主义理想。6、莎士比亚是语言大师。歌德曾说:“莎士比亚用生动的语言来使人感动。”莎士比亚的戏剧语言既有浓郁的诗意又有如话般的流畅。词汇之丰富在世界古典作家中也是罕见的。马克思在1848年后为了“想使自己的英语知识达到完善的境地”,曾把“莎士比亚特殊风格的词句都搜寻出来加以分类”,进行学习。他剧本中的许多佳句已经成为英国语言的精华,经常被人引用。你知道莎士比亚有什么名言吗?—— 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勤劳一天,可得一日安眠;勤奋一生,可永远长眠。我们往往因为有所自恃而失之于大意,反不如缺陷却能对我们有益。报复不是勇敢,忍受才是勇敢。要是不能把握时机,就要终身蹭蹬,一事无成。如果要别人诚信,首先要自己诚信。善良的心地,就是黄金。在这篇课文中,也有一些名言警句,如 “初次冒犯不应结仇”“最软的果子最先落地”等。在《威尼斯商人》的其他部分中还有一些妙句格言流传,如: “富贵催人老,粗茶淡饭易长寿。”“闪光的东西不光是金子。” “让我像光一样生辉,可不要像光一样轻浮。”“外观往往和事物的本质不符,世人却容易为表面的装饰所欺骗。”“世上任何事物,追求的时候总比享用的时候兴致浓烈。” 这些名言警句,很有智慧,富于哲理,给人们的生活以很多的指导与启示。所以说莎士比亚是不朽的,他是“属于所有的世纪”的。7、最后,我们也能学着莎士比亚的样子,用诗意的语言和富含哲理的话,寄语文中的某个人物,融入你的智慧和阅读的感受。—— 寄语夏洛克:(1)不必“以怨报怨”,放下仇恨,敞开心扉,世界也许会更美丽! (2)金钱固然重要, 可是在这世上有许多东西远比金钱更重要。8、小结:同学们,这个单元“学会读书”的主题是“比较与辨微”。我们根据《威尼斯商人》“字字都是对照”的特点,对这篇课文的前后情节、不同人物的性格特征以及个性化的语言之间进行了“比较与辨微”,我们获得了丰富的感受。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阅读中也能用这种“比较与辨微”的方法,在“同”中能见到“异”,在“异”中能看到“同”,那么我们的阅读一定会进入更高的层次和境界的。好,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同学们,再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威尼斯商人》.ppt 《威尼斯商人》教学设计.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