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课堂-视频】主讲:葛莎 语文苏教课标版九年级下册--呼兰河传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同步课堂-视频】主讲:葛莎 语文苏教课标版九年级下册--呼兰河传

资源简介

《呼兰河传(节选)》教学设计
年级:九年级 学段:第二学期第三单元
学科:语文 版本:苏教版
学习目标
1、体会儿童天真烂漫的个性以及祖父勤劳慈爱的形象。
2、学习作者善于用孩子的眼光观察、充满童趣地描写景物的写法。
3、体会作者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和对人性美的追求。
教学预备
布置预习:(1)流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查阅资料了解作者生平及写作背景。
教学过程
模块一:学习目标
老师出镜: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从童年走来,童真童趣,童言无忌,忆起时醇香醉人,常人如此,名人也一样,许多作家在想起自己的童年生活时,总是感慨良多,女作家萧红在她的长篇小说《呼兰河传》里也回忆了她的童年。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呼兰河传》,走进萧红的童年生活吧!这节课我们要完成的任务是PPT11、体会儿童天真烂漫的个性以及祖父勤劳慈爱的形象。2、学习作者善于用孩子的眼光观察、充满童趣地描写景物的写法。3、体会作者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和对人性美的追求。
PPT1课件展示
学习目标
1、体会儿童天真烂漫的个性以及祖父勤劳慈爱的形象。
2、学习作者善于用孩子的眼光观察、充满童趣地描写景物的写法。
3、体会作者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和对人性美的追求。
模块二:感知内容
PPT2由题目可见这篇课文是《呼兰河传》的节选,假如你是编者,若给这个节选片段另起一个标题,叫什么比较好呢?
(现场教师组织大家思考,鼓励发言。)
老师也给课文起了几个名字,也许和部分同学们的不谋而合:《祖父和我》、《我家的后花园》、《我的童年》。我们把这三个标题连贯起来组成一句话,怎么说呢?
(现场教师组织大家思考,鼓励发言:爷爷和我在我家的后花园里度过我的童年。)
PPT2课件出示
《祖父和我》、《我家的后花园》、《我的童年》
爷爷和我在我家的后花园里度过我的童年。
由此可见,一篇文章的标题可以是文章的写作对象、主要内容或主旨。那么本文的标题为什么是“呼兰河传”呢?为什么不用我们刚才的呢?相信大家上了这节课之后就会有答案了。
模块三:赏景析事
老师出镜:在《呼兰河传》里,萧红把我们带进了古老昏黄的历史画卷,我们看到了她童年在后花园的生活,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后花园,看看我们能够在这个花园里发现什么。
同学们,你们喜欢这个花园吗?
从文中“ ”可见,这是一个 的花园呢?能不能从词语的运用、句式的特点、修辞手法、选材等方面任选角度来说说你的理由呢。同学们可以边读边拿笔在书上勾划、写旁批,也可以边读边跟身边的同学交流。
PPT3课件出示
从文中“ ”可见,这是一个 的花园。
能从词语的运用、句式的特点、修辞手法、选材等方面任选角度来说说你的理由。
(现场教师组织大家思考、讨论、交流。)
相信同学们一定读出了自己的感受,我们来共同交流一下,老师找了这样一些地方:
PPT4课件出示
从文中第二节“这花园里,蜂子、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可见,这是一个充满生机的花园。(因为花园里有很多昆虫,蜂飞蝶舞。)
PPT5课件出示
从文中第三节“蜻蜓是金的,蚂蚱是绿的,蜂子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圆圆地就和一个小毛球似的不动了”可见,这是一个多姿多彩的充满活力的花园。(这句话用儿童的眼光来观察,抓住颜色“金的”“绿的”,形状“胖圆圆的”,声响“嗡嗡地”来写,内容丰富;又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蜂子比作小毛球,栩栩如生,这一切,在孩子眼中是多姿多彩的,是可爱的。)
PPT6课件出示
从文中第四节“花园里边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可见,这是一个漂亮的花园。(这句话抓住色彩来表现花园的美。)
PPT7课件出示
从文中第六节“太阳一出来,大榆树的叶子就发光了,它们闪烁得和沙滩上的蚌壳一样了”可见,这是一个美丽动人的花园。(这句话用了比喻的修辞,把雨后阳光照耀下的榆树叶子比作蚌壳,生动形象,美丽迷人。)
老师出镜:这几处的景物描写,我们或是抓住动词、形容词,或是分析修辞手法,赏出了一个蜂飞蝶舞,虫鸣鸟叫,蚂蚱蹦跳的充满生机、色彩斑斓、让人向往的花园。
老师还发现了这样的句段:
PPT8课件出示
从文中第七节“哪里会踢得准,东一脚地,西一脚地瞎闹。有的菜种没被土盖上,反而给踢飞了”也可见,这是一个快乐有趣的花园。(这句话中几个动词“东一脚”“西一脚”“踢”“瞎闹”写得很传神,童年的萧红,踢出的是泥土,飞出来的却是快乐。)
我相信同学们一定也发现这个花园不仅美丽迷人、生机勃勃,而且还充满了童真童趣,请大家在文中找找,还有哪些词句表现了这是一个快乐有趣的花园呢?
(现场教师组织大家思考、讨论、交流。)
快乐有趣还表现在:
PPT9课件出示
文中第七节“祖父戴一个大草帽,我戴一个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想象一下:形影不离的祖孙俩,一大一小、一前一后、一老一少,一幅温馨的画面。)
PPT10课件出示
文中第九节“也不认得哪个是苗,哪个是草。往往把韭菜当做野草一起割掉,把狗尾巴当做谷穗留着”。(我们可以想象到一个跟在大人身后想帮忙却总是帮了倒忙的可爱孩子形象。)
PPT11课件出示
文中第十节到二十一节“我”和祖父的吵架中,一个“抛”字把小女孩的任性与憨态表现得淋漓尽致。
PPT12课件出示
文中第二十三节“我”一会儿吃黄瓜一会儿追蜻蜓,二十四节把矮瓜的花心、大绿豆青蚂蚱都当作玩具,多么富有童真童趣啊,让我们联想到了自己的童年,好像我们也回到了童年时代。
PPT13课件出示
文中第二十五二十六节扬水瓢当下雨,似乎我们都能听到哗哗的雨声和一个孩子咯咯的笑声,胡闹的尽情畅快。
老师出镜:这几处写人记事,我们或抓住动词,或采用联想想象的手法,再现了一幅幅生动有趣的画面。同学们,你们是不是跟老师一样觉得这篇文章用字造句,充满儿童的稚气和欢愉;语言清新活泼,写景记事生动贴切呢?这些美丽的词语、句子、段落,就如同花园里盛开的一朵朵芳香的花儿,芬芳了萧红的童年,也芬芳了我们大家。
PPT14同学们可能还赏析到了这样一个芬芳的段落,第二十八节,我们齐声读一读:
“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鸟上天了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都是自由的: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朵谎花,就开一朵谎花,愿意结一个黄瓜,就结一个黄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黄瓜都不结,一朵花都不开,也没人问它。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人管。蝴蝶随意地飞,一会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又从墙头上飞走一个白蝴蝶。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
(现场教师组织大家齐读。)
同学们有没有发现这一节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呢?
(现场教师组织大家思考、讨论、交流。)
PPT14课件出示
“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鸟上天了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都是自由的: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朵谎花,就开一朵谎花,愿意结一个黄瓜,就结一个黄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黄瓜都不结,一朵花都不开,也没人问它。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人管。蝴蝶随意地飞,一会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又从墙头上飞走一个白蝴蝶。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
聪明的你们一定注意到这一节共用了11个“就”字,可是我们读起来一点也不显得罗嗦,反而有独特的味道,那它们对表达思想感情有什么样的作用?读一读,体会体会,开动脑筋想一想。
(现场教师组织大家思考、讨论、交流。)
有答案了吗?
PPT15课件出示
前三个“就”,表示强调的语气;后八个“就”,表示自由自在,不加任何约束。这十一个“就”,非常有表现力,语气轻松,一气呵成,形象而有力地表现了一切都在自由地生长,倭瓜随意地爬,黄瓜随意地开花,玉米自由地长高,蝴蝶自由地飞……一切都充满了对自由的向往,无论是植物还是小动物,愿意做什么就可以做什么,都按照自己的天性生长,花园为“我”的童年生活提供了自由自在的生长环境,这还是一个充满了自由的花园。
想到这个花园,萧红笔尖下流淌的文字如飞舞的蝴蝶一样,她的园子中的动植物都是那么的自由,为什么呢?对了,是因为她自己就是快乐自由的,这就叫境由心生。不知同学们你们是不是这样想的?
模块四:知人品爱
PPT16那么是谁给了小萧红这样的快乐自由呢?这份快乐自由是怎么获得的呢?那就是祖父。再次看课文,找出文中描写祖父的语句,想想祖父是个怎样的人?
(现场教师组织大家边看书边勾划并做旁批。)
PPT16课件出示
找出文中描写祖父的语句,想想祖父是个怎样的人?
老师觉得祖父是一位勤劳、慈爱、宽容、谆谆教诲、平易近人的人,和同学们想得是不是一样呢?
PPT17课件出示
第七节“祖父一天都在后园里面”表现了他的勤劳。
PPT18课件出示
第九节“因为我太小,拿不动那锄杆头,祖父就把锄杆头拔下来,让我单拿着那个锄头的头来铲”,表现了祖父的慈爱。
PPT19课件出示
第十节到二十一节“我”把韭菜当作野草割了,祖父不但没有骂我,反而“大笑起来”,还教我如何辨别草和苗,表现了祖父慈爱宽容和谆谆教诲。
PPT20课件出示
第二十五节“祖父浇菜,我也抢过来浇”,表现了祖父的平易近人、慈爱宽容。
PPT21童年的萧红,像个小尾巴似的跟着祖父,全是因为祖父对她浓浓的爱,所以这还是一个充满爱的花园。
PPT21课件出示
这还是一个充满爱的花园。
PPT22随着作者富有诗意的语言,我们走进了祖父的花园。祖父的花园是一幅明亮的漂亮的富有童话色彩的画,画里有树、有花、有菜、有庄稼、有蝴蝶、有蜻蜓、有蚂蚱……还有太阳的光芒、云朵的影子,这是作者童年的乐园。这里充满自由,充满生命的气息,童年的作者是自由的,这自由是作者童年快乐的源泉。让作者感到自由快乐的,不光是祖父的花园,还有慈爱的祖父。他给了孩子心灵的自由,他允许孩子随便玩闹,对孩子倾尽了爱心和耐心。他的爱放飞了孩子的天性,在他暖融融的爱的包围下,才有了孩子自由、快乐、幸福的童年。正是因为作者的心灵是自由的,所以在她孩童的眼里,一切才是自由的,快乐的,甚至是充满梦幻色彩的。
PPT22课件出示
这是一个多姿多彩的花园
这是一个生机勃勃的花园
这是一个快乐自由的花园
这是一个充满爱的花园
模块五:思考感悟
PPT23课件出示
大家还记得鲁迅笔下的“百草园”吧!鲁迅把它描绘得如此令人神往,可很多人到了真正的百草园却很失望,觉得事实上百草园没有那么诱人,“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同样的,如果现在给你机会去一下萧红笔下的后花园,你也许会和许多人一样,觉得那里的生物们并没有那么多的灵性,可是,平常的后花园在萧红笔下却也充满了生机与活力。什么原因呢?
很好,是因为慈爱的爷爷,多彩的后花园,构成了那个让萧红难忘的童年。
PPT24爱动脑筋的同学可能会想:萧红写这部作品的时候,已经成年,为什么她对这童年生活记忆如此深刻,又这般的怀念呢?课前老师要求同学们查找资料了解作者生平及写作背景,请联系起来想一想。
PPT24课件出示
萧红写这部作品的时候,已经成年,为什么她对这童年生活记忆如此深刻,又这般的怀念呢?结合作者的写作背景想一想。
(萧红年幼时生母病故,继母与她感情淡漠,父亲思想保守,专制顽固,只有年迈的祖父能给这缺少爱的孩子一点安慰,后因反抗包办婚姻离家出走,遭遇了感情挫折、病魔缠身,故乡又沦丧在日本侵略者的铁蹄之下,一生坎坷。但是作为作家,她却并未颓然倒下,反而顽强地挺立着,以其柔韧持久的艺术生命力超拔于那个时代,创作了《生死场》《呼兰河传》等,后因病去世,年仅32岁。)
(现场教师组织集体讨论,要求阐述理由。)
PPT25童年属于每个人的自由天地,童年没有奢望,没有责任,无拘无束,没有成人世界的烦恼,无忧无虑,而成人不得不为生计操劳奔波,所以往往会怀想童年。萧红一生坎坷,9岁丧母,在暴虐的父亲和继母那儿得不到应有的关爱,只有在祖父那里才能享受到些许温暖。萧红20岁起就漂泊流浪,生活极不安宁,情绪波澜起伏,国难之际亡命香港,一再受到感情挫折,病魔缠身,故乡又沦丧在日本侵略者的铁蹄之下,萧红曾说过:“若是那时候能回呼兰我的家乡去多好啊!”因而回忆故乡,回忆美好童年,成了她精神的最后寄托。所以萧红真正眷恋的是后花园、祖父和她构成的温馨世界,是过去自由、幸福的生活。在人生中种种的不幸交织成萧红生命历程中最为寂寞的时期,萧红满怀着对童年生活的眷念,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PPT25课件出示
萧红童年生活很美好,很自由,而成年后的生活并不幸福,在生活极不安定的情况下,回忆故乡、回忆美好的童年是一种精神寄托。萧红真正眷恋的是后花园、祖父和她构成的温馨世界,是过去自由、幸福的生活。在人生中种种的不幸交织成萧红生命历程中最为寂寞的时期,萧红满怀着对童年生活的眷念,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PPT26大家现在来想一想一开始上课老师留的一个问题:为什么编者用了《呼兰河传(节选)》,而不另起题目呢,比如说我们起的那些题目?
(现场教师组织大家思考、讨论、交流。)
PPT26课件出示
为什么编者用了《呼兰河传(节选)》,而不另起题目呢?
同学们一定已经有了答案了。
PPT27
在作者孤苦无依的时候,她以怀想往昔的生活排遣现实的创痛,而生命中最安逸的时光无异于在慈爱的祖父的爱抚下在故乡呼兰度过的那段自由而快乐的时光。故乡“呼兰”有慈爱的祖父,有多彩的后花园,有无忧无虑的童年,“呼兰河传”这一题目表达了作者对祖父的思念,对童年的怀念,和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之情。
PPT27课件出示
故乡“呼兰”有慈爱的祖父,有多彩的后花园,有无忧无虑的童年,《呼兰河传》这一题目表达了作者对祖父的思念,对童年的怀念,和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之情。
PPT28“疑为学之始。”读书就是要善于发现问题,善于思考,在阅读的过程中产生疑问,并能够深入思考分析,甚至提出与作者不同的看法。学会了这种读书的方法,就会走进较高的阅读境界。我们在不断地设疑不断地解疑中把握了文章的内涵,那么同学们在学习这篇课文的过程中有没有还发现什么值得我们去探究的疑问呢?相信你们一定读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让我们共同分享一下吧。
(现场教师组织大家思考,鼓励学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PPT28课件出示
在学习这篇课文的过程中有没有还发现什么值得我们去探究的疑问呢?
老师发现了这么几处,看看和同学们的是不是一样呢:
PPT29课件出示
1、文章开头写“呼兰河这小城里住着我的祖父”这句话怎么理解?作者为什么不说“我的祖父住在呼兰河这小城里”?
2、“我生的时候,祖父已经六十多岁了,我长到四五岁,祖父就快七十了。”为什么作者不厌其烦的反复出现自己和祖父的年龄对比?
有答案了吗?
PPT30课件出示
1、因为在作者的眼里只有祖父,祖父给了她幸福的童年,给了她家的温暖,在作者的心目中呼兰河这小城里面只住着祖父。
2、反复出现自己和祖父的年龄对比,是因为作者一直都担心会失去祖父,失去她快乐的依托。
老师还有一个发现,本应是花园主角的花,在文中却很少触及,大家想想是什么原因呢?
(现场教师组织大家思考。)
PPT31聪明的你们一定想到了,花园本来就是一个荒芜的园子,也许不美,也许没有生机,但是有了祖父,于是有了快乐和自由,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只要忆及祖父那温暖的爱,萧红心中的园子,就像画儿一样生动形象,就立即成了一个爱的花园,一个充满快乐和自由的地方。
PPT31课件出示
花园本来就是一个荒芜的园子,也许不美,也许没有生机,但是有了祖父,于是有了快乐和自由,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只要忆及祖父那温暖的爱,萧红心中的园子,就像画儿一样生动形象,就立即成了一个爱的花园,一个充满快乐和自由的地方。
我们大家一起来有感情地读一读《呼兰河传》这本书的结尾部分:
(现场教师组织大家有感情的朗读。)
PPT32课件出示
“呼兰河这小城里边,以前住着我的祖父,现在埋着我的祖父。
我生的时候,祖父已经六十多岁了,我长到四五岁,祖父就快七十了。我还没有长到二十岁,祖父就七八十岁了。祖父一过了八十,祖父就死了。 花园的主人,而今不见了。老主人死了,小主人逃荒去了。
PPT33课件出示
那园里的蝴蝶,蚂蚱,蜻蜓,也许还是年年仍旧,也许现在完全荒凉了。
小黄瓜,大倭瓜,也许还是年年地种着,也许现在根本没有了。
……
这一些不能想象了。”
花园已不再是普通的花园,它就是萧红的精神乐园。
PPT34今天,同学们和老师一起享受了探求的快乐。茅盾曾经这样赞美《呼兰河传》,说它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这节课,从萧红的《呼兰河传(节选)》中,我们读到了自然的美景、童年的天真、亲情的温馨,还有生活的自由自在。也有人说观萧红其人,读萧红作品,令人想到《荆棘鸟》扉页上的那段话:有一个传说,说的是有那么一只鸟儿……从离开巢窝的那一刻起,它就在寻找着荆棘树,直到如愿以偿,才歇息下来。然后,它把自己的身体扎进最长、最尖的棘刺上,在那荒蛮的枝条之间放开了歌喉。在奄奄一息的时刻,它超脱了自身的痛苦,而那歌声竟然使云雀和夜莺都黯然失色。这是一曲无比美好的歌,曲终而命竭。然而,整个世界都在静静地谛听着,上帝也在苍穹中微笑。因为最美好的东西只能用深痛巨创来换取……
PPT34课件出示
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茅盾评《呼兰河传》
有人说观萧红其人,读萧红作品,令人想到《荆棘鸟》扉页上的那段话:有一个传说,说的是有那么一只鸟儿……从离开巢窝的那一刻起,它就在寻找着荆棘树,直到如愿以偿,才歇息下来。然后,它把自己的身体扎进最长、最尖的棘刺上,在那荒蛮的枝条之间放开了歌喉。在奄奄一息的时刻,它超脱了自身的痛苦,而那歌声竟然使云雀和夜莺都黯然失色。这是一曲无比美好的歌,曲终而命竭。然而,整个世界都在静静地谛听着,上帝也在苍穹中微笑。因为最美好的东西只能用深痛巨创来换取……
PPT35究竟是怎样的萧红怎样的《呼兰河传》呢?请同学们课后更进一步的走近萧红,完整的读一读萧红的《呼兰河传》,相信大家一定会有更深刻的认识,更独到的感悟。
PPT35课件出示
作业:
1、查阅资料,更进一步的了解萧红生平。
2、完整阅读《呼兰河传》,写读书笔记。
老师出镜:这节课就上到这里。同学们,再见!
课件36张PPT。呼兰河传(节选)萧 红学习目标
1、体会儿童天真烂漫的个性以及祖父勤劳慈爱的形象。
2、学习作者善于用孩子的眼光观察、充满童趣地描写景物的写法。
3、体会作者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和对人性美的追求。《祖父和我》、《我家的后花园》、《我的童年》
祖父和我在我家的后花园里度过我的童年。从文中“ ”可见,这是一个 的花园。
(能从词语的运用、句式的特点、修辞手法、选材等方面任选角度来说说你的理由。)从文中第二节“这花园里,蜂子、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可见,这是一个充满生机的花园。
(因为花园里有很多昆虫,蜂飞蝶舞。)从文中第三节“蜻蜓是金的,蚂蚱是绿的,蜂子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圆圆地就和一个小毛球似的不动了”可见,这是一个多姿多彩的充满活力的花园。
(这句话用儿童的眼光来观察,抓住颜色“金的”“绿的”,形状“胖圆圆的”,声响“嗡嗡地”来写,内容丰富;又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蜂子比作小毛球,栩栩如生,这一切,在孩子眼中是多姿多彩的,是可爱的。)从文中第四节“花园里边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可见,这是一个漂亮的花园。
(这句话抓住色彩来表现花园的美。)从文中第六节“太阳一出来,大榆树的叶子就发光了,它们闪烁得和沙滩上的蚌壳一样了”可见,这是一个美丽动人的花园。
(这句话用了比喻的修辞,把雨后阳光照耀下的榆树叶子比作蚌壳,生动形象,美丽迷人。)从文中第七节“哪里会踢得准,东一脚地,西一脚地瞎闹。有的菜种没被土盖上,反而给踢飞了”也可见,这是一个快乐有趣的花园。
(这句话中动词“东一脚”、“西一脚”、“踢”、“瞎闹”写得很传神,童年的萧红,踢出的是泥土,飞出来的却是快乐。)文中第七节“祖父戴一个大草帽,我戴一个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
(想象一下:形影不离的祖孙俩,一大一小、一前一后、一老一少,一幅温馨的画面。)快乐有趣文中第九节“也不认得哪个是苗,哪个是草。往往把韭菜当做野草一起割掉,把狗尾巴当做谷穗留着”。
(我们可以想象到一个跟在大人身后想帮忙却总是帮了倒忙的可爱孩子形象。)快乐有趣文中第十节到二十一节“我”和祖父的吵架中,一个“抛”字把小女孩的任性与憨态表现得淋漓尽致。快乐有趣文中第二十三节“我”一会儿吃黄瓜一会儿追蜻蜓,二十四节把倭瓜的花心、大绿豆青蚂蚱都当作玩具,多么富有童真童趣啊,让我们联想到自己的童年,好像我们也回到了童年时代。快乐有趣文中第二十五二十六节扬水瓢当下雨,似乎我们都能听到哗哗的雨声和一个孩子咯咯的笑声,胡闹的尽情畅快。快乐有趣 “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鸟上天了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都是自由的: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朵谎花,就开一朵谎花,愿意结一个黄瓜,就结一个黄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黄瓜都不结,一朵花都不开,也没人问它。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人管。蝴蝶随意地飞……” 前三个“就”,表示强调的语气;后八个“就”,表示自由自在,不加任何约束。这十一个“就”,形象而有力地表现了一切都在自由地生长,倭瓜随意地爬,黄瓜随意地开花,玉米自由地长高,蝴蝶自由地飞……一切都充满了对自由的向往,无论是植物还是小动物,愿意做什么就可以做什么,都按照自己的天性生长,花园为“我”的童年生活提供了自由自在的生长环境,这还是一个充满了自由的花园。 找出文中描写祖父的语句,想想祖父是个怎样的人?第七节“祖父一天都在后园里面”表现了他的勤劳。第九节“因为我太小,拿不动那锄杆头,祖父就把锄杆头拔下来,让我单拿着那个锄头的头来铲”,表现了祖父的慈爱。第十节到二十一节“我”把韭菜当作野草割了,祖父不但没有骂我,反而“大笑起来”,还教我如何辨别草和苗,表现了祖父慈爱宽容和谆谆教诲。第二十五节“祖父浇菜,我也抢过来浇”,表现了祖父的平易近人、慈爱宽容。这还是一个充满爱的花园。 这是一个多姿多彩的花园
这是一个生机勃勃的花园
这是一个快乐自由的花园
这是一个充满爱的花园 大家还记得鲁迅笔下的“百草园”吧!鲁迅把它描绘得如此令人神往,可很多人到了真正的百草园却很失望,觉得事实上百草园没有那么诱人,“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同样的,如果现在给你机会去一下萧红笔下的后花园,你也许会和许多人一样,觉得那里的生物们并没有那么多的灵性,可是,平常的后花园在萧红笔下却也充满了生机与活力。什么原因呢?萧红写这部作品的时候,已经成年,为什么她对这童年生活记忆如此深刻,又这般的怀念呢?结合作者的写作背景想一想。
(萧红幼时生母病故,继母与她感情淡漠,父亲专制顽固,只有年迈的祖父能给这缺少爱的孩子一点安慰。后因反抗包办婚姻离家出走,遭遇了感情挫折、病魔缠身、故乡又沦丧在日本侵略者的铁蹄之下,一生坎坷。创作了《生死场》《呼兰河传》等,后因病去世,年仅32岁。) 萧红童年生活很美好,很自由,而成年后的生活并不幸福,在生活极不安定的情况下,回忆故乡、回忆美好的童年是一种精神寄托。萧红真正眷恋的是后花园、祖父和她构成的温馨世界,是过去自由、幸福的生活。在人生中种种的不幸交织成萧红生命历程中最为寂寞的时期,萧红满怀着对童年生活的眷念,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为什么编者用了《呼兰河传(节选)》,而不另起题目呢? 故乡“呼兰”有慈爱的祖父,有多彩的后花园,有无忧无虑的童年,《呼兰河传》这一题目表达了作者对祖父的思念,对童年的怀念,和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之情。在学习这篇课文的过程中有没有还 发现什么值得我们去探究的疑问呢?1、文章开头写“呼兰河这小城里住着我的祖父”这句话怎么理解?作者为什么不说“我的祖父住在呼兰河这小城里”?
2、“我生的时候,祖父已经六十多岁了,我长到四五岁,祖父就快七十了。”为什么作者不厌其烦的反复出现自己和祖父的年龄对比?1、因为在作者的眼里只有祖父,祖父给了她幸福的童年,给了她家的温暖,在作者的心目中,呼兰河这小城里面只住着祖父。
2、反复出现自己和祖父的年龄对比,是因为作者一直都担心会失去祖父,失去她快乐的依托。 花园本来就是一个荒芜的园子,也许不美,也许没有生机,但是有了祖父,于是有了快乐和自由,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只要忆及祖父那温暖的爱,萧红心中的园子,就像画儿一样生动形象,就立即成了一个爱的花园,一个充满快乐和自由的地方。 “呼兰河这小城里边,以前住着我的祖父,现在埋着我的祖父。
我生的时候,祖父已经六十多岁了,我长到四五岁,祖父就快七十了。我还没有长到二十岁,祖父就七八十岁了。祖父一过了八十,祖父就死了。 花园的主人,而今不见了。老主人死了,小主人逃荒去了。
那园里的蝴蝶,蚂蚱,蜻蜓,也许还是年年仍旧,也许现在完全荒凉了。
小黄瓜,大倭瓜,也许还是年年地种着,也许现在根本没有了。
……
这一些不能想象了。”
还有人说观萧红其人读萧红作品,令人想到《荆棘鸟》扉页上的那段话:有一个传说,说的是有那么一只鸟儿……从离开巢窝的那一刻起,它就在寻找着荆棘树,直到如愿以偿,才歇息下来。然后,它把自己的身体扎进最长、最尖的棘刺上,在那荒蛮的枝条之间放开了歌喉。在奄奄一息的时刻,它超脱了自身的痛苦,而那歌声竟然使云雀和夜莺都黯然失色。这是一曲无比美好的歌,曲终而命竭。然而,整个世界都在静静地谛听着,上帝也在苍穹中微笑。因为最美好的东西只能用深痛巨创来换取。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作业:
1、查阅资料,更进一步的了解萧红生平。
2、完整阅读《呼兰河传》,写读书笔记。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