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选必3第二单元丰富多彩的世界文化 考点讲练(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高中历史选必3第二单元丰富多彩的世界文化 考点讲练(含解析)

资源简介

选择性必修3·第二单元·高频考法精讲精练
【8个高频考法精讲+21个高频考题精练】
【高频考点一】古代西亚文明的成就
【考法】西亚两河流域是人类早期文明产生的重要地区之一,西亚的文字、法律、文学、雕塑等都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在西亚文明成就中,西亚的楔形文字、《汉谟拉比法典》的成就和历史意义,以及西亚建筑所体现的专制王权的政治制度是常考的内容。在这部分的考查中,主要以文字材料或者表格材料呈现,以材料信息所反映的西亚早期社会的重要特质为考查核心,考查学生通过历史材料理解历史发展时空特质的能力。
文明类型 所属阶段 历史时期 文明成就 历史意义
文字成就 苏美尔文明时期 前3200年—前2300年 “楔形文字” 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文字,在西亚流行了数千年。
文学成就 《吉尔伽美什》 是目前所知世界上最早的史诗,生动反映了两河流域居民对生活和生命的态度。
建筑艺术 成就 泥偶雕像、壁画 成就辉煌,主题多样,别出心裁。
亚述帝国时期 前10世纪末—612年 王宫、人首飞牛
波斯帝国时期 前550年—651年 王宫豪华、雕梁画栋 体现了专制帝国统治者的威严。
法律成就 古巴比伦王国时期 前1894年—前1595年 《汉谟拉比法典》 法典反映了古巴比伦王国政治、社会和经济等多方面的情况,是研究古代两河流域历史的重要资料。
【例题讲解】
(2023上·河南·高三校联考阶段练习)
1.如表所示为古代两河流域国家的相关社会立法。这些立法表明古代两河流域国家( )
《乌尔纳姆法典》 禁止官府和富人在征收谷物和银钱时以及商业贸易中的欺诈行为
《埃什嫩那法典》 被迫卖掉房产的穷人可以以原价赎回其房产
《汉谟拉比法典》 公正对待孤女和寡妇
A.商品经济发展繁荣 B.债务奴隶制盛行 C.注重维护公平正义 D.私有财产受保护
(2023上·山东·高三校联考阶段练习)
2.据记载,古代希伯来人和古代希腊人关于洪水传说,其源头是苏美尔神话。在苏美尔人的泥板文书上,人们发现了故事的最早版本,后通过史诗《吉尔伽美什》被古代希伯来人继承,并传到古希腊人那里,于是就有了流传至今的洪水传说。这体现了( )
A.人类文明的地域性 B.苏美尔文明相对领先
C.文明间的交流联系 D.神话传说被考古证实
【高频考点二】阿拉伯文化的成就及阿拉伯帝国在东西文化交流中的桥梁
【考法1】从阿拉伯对在文学、科技领域的重大成就入手,考查《天方夜谭》的文学成就,以及阿拉伯帝国在数学、天文、医学方面的贡献;考查阿拉伯帝国对古典文化保存及交流方面的贡献。主要以文字材料为主考查,其设问方式主要侧重于对成就本身的考查。
【例题讲解】
(2023下·湖北·高二统考学业考试)
3.以下是某同学的课堂笔记,该笔记记述的是( )
鼎盛时间:8世纪 最高统治者:哈里发 文化成就:《天方夜谭》 历史地位: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
A.罗马帝国 B.阿拉伯帝国 C.拜占庭帝国 D.奥斯曼帝国
(2023下·浙江嘉兴·高二浙江省桐乡市高级中学校考期末)
4.阿拉伯人足迹遍布亚、欧、非三大洲,成为东西方文化沟通的媒介。阿拉伯人在文学、科学等领域都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下列关于阿拉伯文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终成眷属》是《天方夜谭》的故事之一 ②伊本·西那把代数学发展为独立学科
③《医典》长期作为欧洲医学的标准教科书 ④白塔尼证明了发生日环食的可能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考法2】从阿拉伯帝国作为东西文化交流的桥梁的角度考查阿拉伯对中西文化传播的意义。主要以文字材料为主进行考查。
【例题讲解】
(2023下·贵州黔西·高二统考期末)
5.阿拉伯人在数学方面为人类作出了重大贡献。花刺子密是阿拉伯杰出的数学家,他汲取和综合了古巴比伦和印度数学论著的成果,促进了数学向深度和广度的发展。他的《积分和方程计算》(后更名为《代数学》) ,直到16世纪一直是欧洲各大学的教科书。据此可知,阿拉伯文化( )
A.反映了东西方的文化冲突 B.成为欧洲代数学的源头
C.促进世界文明交融和发展 D.直接推动欧洲社会转型
(2023·广东·统考模拟预测)
6.830年,哈里发麦蒙在巴格达创建了一个综合性的学术机构——智慧宫。大批专家在这里从事搜集、整理、翻译、研究外国文献的工作,他们将亚里士多德、柏拉图、欧几里得、托勒密等人的著作译成阿拉伯文,并做了大量的考证、勘误、增补、注释工作。智慧宫的创建( )
A.保护了世界不同文化的完整性
B.为东西方文化传播奠定了良好基础
C.开启阿拉伯学习异域文化之旅
D.使阿拉伯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桥梁
【高频考点三】古典希腊文化与罗马文化
【考法1】古典希腊文化成就
领域 成就
哲学 苏格拉底 他用对话形式提出哲学思想,探讨人生哲理和社会伦理。
柏拉图 创建的“学园”将哲学和数学融会贯通,为欧几里得《几何原本》奠定了基础。
亚里士多德 哲学、政治学、天文学、文学、物理学等方面发展“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对欧洲科学知识系统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文学 《荷马史诗》、希腊戏剧。
建筑 雅典卫城、帕特农神庙。
历史学 希罗多德 被称为“历史之父”,其《历史》开创了叙事体撰述体裁。
修昔底德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是西方史学的经典之作。
雕塑 米隆 《掷铁饼者》是人物雕塑的典范。
【例题讲解】
(2023下·河北承德·高二承德市第二中学校考阶段练习)
7.《西方文化源流》一书中写道:“希腊哲学与宗教的联系最不紧密,可以说是与神话世界观相决裂的产物。希腊哲学家认为世界依照其本性而变化,并不受外在的神的任意支配。”这说明古希腊哲学( )
A.旨在确立人的主体地位 B.与民主政治息息相关
C.完全摆脱了神学的影响 D.具有一定的科学精神
【考法2】集中考查古代罗马的法律成就,如《十二铜表法》的内容和历史意义,此外,对罗马法所体现出来的罗马法的基本原则、罗马法的特征、罗马法的历史影响等也着重考查。此部分考查以文字材料、表格材料和图片材料为主,其设问主要是本质型设问为主,通过相关史料考查学生对罗马法的深度理解。
【例题讲解】
(2023下·高二课时练习)
8.公元前3世纪,古罗马开始出现私人法律学校;公元2世纪末,法律学校在帝国范围内已普遍存在。这些法律学校主要培养公民的法律素养,以使其在行政和法律方面谋取职位。这一状况反映出( )
A.罗马法已形成完备法律体系 B.学校的设立符合社会需要
C.罗马法具有浓厚的阶级色彩 D.古罗马确立依法治国原则
(2023上·重庆渝中·高三重庆巴蜀中学校考阶段练习)
9.与其他文明不同,罗马法的诞生是以世俗的名义发表《十二铜表法》为标志,而且这部法律经过立法“委员会”多年的考察与磋商才最后确定发表。当其实践与法规发生冲突的时候,罗马人总是会选择解决实际问题而非遵守既定条款。上述内容集中反映( )
A.条款多变 B.解读随意 C.理性务实 D.体系缺失
【高频考点四】中古西欧政治格局和精神文化
【考法1】中古欧洲王权与教权并立的二元格局,集中于考查基督教会与世俗王权相互利用、竞争并存的局面。
【例题讲解】
(2023下·内蒙古包头·高一统考期末)
10.“我……效忠我的主人,爱其所爱,仇其所仇。主人凡践履契约,因我委身投附而善待于我,赐我以应得,则我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必将以他的意志为准则,绝无违背。”这反映了西欧中古时期的基本特征是( )
A.王权的强化 B.雅典民主制
C.城市的自治 D.封君封臣制
(2023下·河南洛阳·高一统考期中)
11.中古时期的西欧,当王权与教权发生矛盾和冲突时,双方主要从保护自己利益的角度而非取代或推翻对方的角度出发,采取谈判、法庭斗争、货币赎买、甚至战争威胁等手段,使彼此达成妥协,建立一种新的权利义务关系。这反映了此时的西欧( )
A.教权与王权二元并立 B.封君封臣制度不断强化
C.封建经济进一步发展 D.近代民族国家开始形成
【考法2】中古欧洲基督教在西欧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方面的影响,以及基督教笼罩下的市民文学和骑士文学的发展等问题。
【例题讲解】
(2022上·山东青岛·高一校考开学考试)
12.中古西欧城市文学中的典型代表是以狐狸列那为主人公的一系列动物故事。伊桑格蓝狼代表残暴又愚蠢的贵族;狮子代表国王,象征正义和权力;骆驼代表邪恶又虚伪的僧侣;主人公列那狐是城市富商的代表,它精力充沛、机智多变。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 )
A.封建贵族统治彻底衰落 B.王权强化受到普遍的认可
C.城市获得自由和自治 D.新兴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
(2023下·浙江·高二校联考期中)
13.在中古时期,西欧文学艺术创作的很多素材来自《圣经》中的历史传说和神活故事;6-7世纪,唯一有文化的人是教士,唯一的精神生活在修道院;756年,加洛林王朝君主丕平建立“教皇国”,欧洲逐渐形成了王权与教权并立的二元政治格局。这些现象主要反映了( )
A.中古时期西欧政治的黑暗和腐朽 B.基督教会控制着人们的精神生活
C.基督教在中古西欧占有特殊地位 D.宗教戒律严重束缚了人性的发展
【高频考点五】拜占庭法律文化
【考法】拜占庭帝国在罗马法基础上所编纂的《民法大全》是本部分考查的重点,考查《民法大全》传承之前罗马法的成果及在罗马法体系中的地位,以及《民法大全》对欧洲法学思想和法治的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
【例题讲解】
(2023·全国·统考模拟预测)
14.7世纪,拜占庭帝国的官方语言从拉丁语过渡为希腊语,拜占庭法学家一直致力于将拉丁语的法律术语转译成希腊语,现代学者称之为“希腊语翻译运动”。这体现了拜占庭法律( )
A.体系进入了完备阶段 B.适应帝国变化的需要
C.完成向万民法的过渡 D.影响了整个罗马帝国
(2023下·浙江台州·高二统考期末)
15.6世纪的皇帝查士丁尼在位时编纂的《罗马民法大全》,为传承罗马法作出了贡献,对欧洲的法学思想和法制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以下关于这部法律说法正确的是( )
①是拜占庭文化的标志性成就 ②是古罗马法律的最高成就
③是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 ④成为一系列公民法的基础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高频考点六】古代印度文化
【考法】古代印度文化的主要成就
主要领域 主要表现
政治文化 在雅利安人建立国家的过程中形成了种姓制度(森严的等级制度)。
宗教文化 婆罗门教(前1500)、佛教(前6C)、印度教(4C)。
文学成就 《梨俱吠陀》、《摩诃婆罗多》、《罗摩衍那》。
建筑艺术 佛塔、石柱、石窟(体现佛教艺术)。
数学成就 发明了包括“0”在内的十个数字符号。
【例题讲解】
(2023年·浙江省·名校联盟)
16.贵霜帝国在迦腻色伽一世(127—151年)在位时佛教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大批大月氏僧人通过陆路将佛教传播到中国。与此同时,与佛教有关的键陀罗艺术也随之进入中国。这说明贵霜帝国的强盛( )
A.促进丝绸之路的开通 B.扩大了古印度文化的影响力
C.引发游牧民族大迁徙 D.推动了东西方文化交汇交融
(2023下·江西赣州·高二统考阶段练习)
17.14世纪,小乘佛数传入柬埔寨,改变了柬埔寨众多宗教平分秋色的局面,并一直占据主导地位。用于书写小乘佛教的巴利文也传入柬埔寨。这一局面形成反映了( )
A.佛教在东南亚逐渐本土化 B.文化冲突导致佛教的分裂
C.佛教传播重构了族群结构 D.古印度文化影响力的扩展
【高频考点七】古代日本文化
【考法】主要考查古代日本在汲取中国文化基础上所作出的文化创造。试题多以文字材料和图片材料为主,试题命题点多以中国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为主。
【例题讲解】
(2023上·重庆沙坪坝·高二重庆八中校考阶段练习)
18.自7 世纪起,日本全面学习中国,使日本在政治、经济、文化各个方面都打下了唐文 化的烙印,故这一时期被称作“唐风时代”。这说明( )
A.日本逐渐进入了奴隶制社会 B.日本对先进文化的学习全面且深刻
C.中华文化圈在此基础上形成 D.日本文化遭受外来文化的严重侵蚀
(2023下·广西玉林·高一统考期末)
19.考古发现,日本出土的绳纹时期的玉玦与中国的兴隆洼文化遗址和河姆渡文化遗址等出土的玉玦十分相似,而日本玉文化出现年代比兴隆洼文化晚1000多年;在长江下游部分遗址出土的独木舟和木桨与日本本州岛日本海一侧出土的独木舟和木桨也高度相似。由此可知,绳纹时代的日本文化( )
A.与中国文化同根同源 B.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C.借鉴了中国古代文化 D.高度发达,影响中国
【高频考点八】古代美洲印第安文化
【考法1】美洲文化的成就
领域 玛雅人 阿兹特克人 印加人
多神崇拜 自然神 太阳神占有重要位置
宗庙建筑 建造金字塔、塔顶建神庙、祭祀观察天象。
天文历法 玛雅历(太阳历) 太阳历 太阳历、太阴历
数学成就 知道零、20进制
文字成就 创制独特文字 图画文字
道路建设 驿道
医学成就 种植药用植物,建立医院 麻醉剂、人体解剖
手工业成就 铜器、陶、木刻、石雕、首饰
【例题讲解】
(2023下·湖南怀化·高一校考期中)
20.考古工作者在尤卡坦半岛北部的奇琴·伊察遗址,发现了一些重要的建筑物,如大金字塔、天文观象台、球场、大祭司冢、石柱群及武士神庙等。这些建筑物( )
A.反映玛雅人创造辉煌的文明 B.体现阿兹特克人文化的神秘性
C.说明印加人高超的建筑艺术 D.折射埃及人数学领域成就高超
(2023下·浙江·高三校联考阶段练习)
21.印第安人是对除因纽特人以外的所有美洲原住民的统称,包括玛雅人、阿兹特克人和印加人,分布于南美洲和北美洲各地。他们的文化既有相同之处,又各具特色。下列选项中,属于玛雅人、阿兹特克人和印加人文化“相同之处”的是( )
①多神崇拜 ②建造金字塔 ③种植小麦 ④使用天然铜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试卷第2页,共2页
试卷第1页,共1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两河流域。据材料可知,古代两河流域国家在社会立法方面均注重维护弱势群体的利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C项正确;公正对待孤女和寡妇不能证明商品经济发展繁荣,排除A项;材料表明古代两河流域国家注重维护公平正义,并未涉及债务奴隶制,排除B项;公正对待孤女和寡妇并不是要保护私有财产,排除D项。故选C项。
2.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世界)。据本题材料“后通过史诗《吉尔伽美什》被古代希伯来人继承,并传到古希腊人那里,于是就有了流传至今的洪水传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表明古代希伯来人和古代希腊人关于洪水传说,其源头是西亚地区的苏美尔神话,可知各文明之间存在交流联系,C项正确;材料体现的各文明之间的联系,不是强调地域性,排除A项;材料只是说古代希伯来人和古代希腊人关于洪水传说,其源头是苏美尔神话,但不能得出苏美尔文明相对领先,排除B项;神话传说没有被具体的考古证实,排除D项。故选C项。
【点睛】
3.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阿拉伯帝国。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阿拉伯人最初的家乡是阿拉伯半岛,7 世纪初,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他的言论后来被汇集为《古兰经》,成为伊斯兰教的经典。622 年,穆罕默德迁居麦地那,在那里建立政权,势力逐渐扩大。到穆罕默德去世时,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7 世纪中期起,阿拉伯人大规模向外扩张,先后征服叙利亚、两河流域、伊朗和北非的广大地区,到8 世纪中期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阿拉伯帝国鼎盛时期,政治稳定,最高统治者哈里发掌握政治、军事和宗教大权,下设官僚机构辅助,最重要的是宰相、枢密院和财政部等。阿拉伯人继承了被征服地区的文化。他们广泛翻译古代波斯、印度、希腊和罗马的古典著作,融合东西方文化,在文学、艺术、科学和思想等领域取得重要成就,如故事集《天方夜谭》,很多故事来源于古代埃及和西亚等地民间传说。阿拉伯商人和旅行家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中国的造纸术、印度的数字先后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促进了西欧文化的发展。因此,该笔记记述的是阿拉伯帝国,B项正确;4世纪末,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5世纪后期(476年),在内外矛盾的夹击下,西罗马帝国灭亡(东罗马帝国继续存在)。不符合材料鼎盛时间“8世纪”,排除A项;西罗马帝国灭亡后,罗马帝国东部逐渐演变为拜占庭帝国。帝国境内工商业发达,都城君士坦丁堡是当时欧洲最大最重要的城市,成为沟通东西方的桥梁。6 世纪查士丁尼在位时,拜占庭一度扩张,先后占领北非和意大利等地。6 世纪中期之后,由于游牧部族冲击和内部矛盾,帝国陷入混乱。7 世纪中后期,拜占庭帝国丧失了从叙利亚到北非的大片土地,仅保有小亚细亚和巴尔干半岛等地区。此后帝国一度复兴,但再也未能恢复鼎盛时期的疆域。不符合材料描述,排除C项;13 世纪,信奉伊斯兰教的奥斯曼土耳其人在两河流域上游发展起来,不断攻击拜占庭帝国,逐步征服小亚细亚。14 世纪中期,他们跨过今黑海海峡向欧洲进军,逐渐征服巴尔干和东南欧部分地区。1453 年,奥斯曼土耳其人攻占君士坦丁堡,灭亡拜占庭帝国,将君士坦丁堡改名伊斯坦布尔,定为奥斯曼帝国的首都。到16 世纪后期,奥斯曼帝国先后征服西亚和北非部分地区,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 奥斯曼帝国的最高统治者是苏丹,他既是宗教领袖, 也是国家和军队的主宰,还是全国土地的最高所有者。不符合材料描述,排除D项。故选B项。
4.D
【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古代阿拉伯。据所学可知《医典》、白塔尼证明了发生日环食的可能性属于阿拉伯人取得的成就,③④正确,D项符合题意;①错在《终成眷属》是莎士比亚的作品,②伊本·穆萨把代数学发展为独立学科,排除ABC项。故本题选D项。
5.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古时期阿拉伯。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阿拉伯人汲取和综合了古巴比伦和印度数学论著的成果,促进了数学向深度和广度的发展,其中古巴比伦是西亚文明,印度属于南亚文明,属于东方文化,根据材料“直到16世纪一直是欧洲各大学的教科书”可知深刻影响欧洲,可见阿拉伯文化促进世界文明交融和发展,C项正确;数学成果的传播属于和平交流的范畴,并未发生碰撞冲突,排除A项;材料不能说明阿拉伯文化成为欧洲代数学的源头,排除B项;直接推动欧洲社会转型夸大了阿拉伯文化的影响,说法夸张,排除D项。故选C项。
6.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830年(阿拉伯)。从材料可知,麦蒙建立智慧宫,组织专家翻译外国文献,进行考证、勘误、增补和注释,这为东西方文化的传播交流奠定了良好的基础,B项正确;智慧宫的研究范围并没有包括世界各地文化,排除A项;此时(9世纪)已是阿拉伯帝国百年翻译运动的末期,且材料无法说明这是学习外国文化的开端,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智慧宫的专家翻译、研究外国文献,并未提及阿拉伯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桥梁,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7.D
【详解】据材料可知,“希腊哲学与宗教的联系最不紧密,可以说是与神话世界观相决裂的产物。希腊哲学家认为世界依照其本性而变化,并不受外在的神的任意支配”,这反映古希腊哲学具有的唯物思想,具有一定的科学精神,D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古希腊哲学的特征”,而不是“确立人的主体地位”,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民主政治,而是强调“古希腊哲学的特征”,排除B项;材料强调“希腊哲学与宗教的联系最不紧密,可以说是与神话世界观相决裂的产物”,但据此不能断定“古希腊哲学完全摆脱了神学的影响”,排除C项。故选D项。
8.B
【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范围为公元前3世纪(古罗马)。从材料中的“法律学校在帝国范围内已普遍存在”、法律学校培养公民的法律素养使其谋取职位来看,法律学校的设立符合了罗马人的需要,人们需要学习罗马法,许多职业需要具备罗马法素养,B项正确;罗马法形成完备体系的标志是《查士丁尼民法大全》的颁布,时间在公元6世纪,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罗马法的阶级性主要表现为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与材料不符,排除C项;依法治国并非材料主旨,排除D项。故选B项。
9.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罗马)。据本题材料“这部法律经过立法‘委员会’多年的考察与磋商才最后确定发表。当其实践与法规发生冲突的时候,罗马人总是会选择解决实际问题而非遵守既定条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罗马法的制定经过深切的考量,具备一定的准确性和权威性;但在执行的过程,又能够做到灵活应对,以实际情况为准,并不死板生硬,由此可见,罗马法在实践中具备理性务实的特点,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理性务实”,而不是“条款多变”,排除A项;当那个实践与法规不冲突的时候,会严格遵循罗马法,并非解读随意,排除B项;罗马法体系完整,并未缺失,排除D项。故选C项。
10.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中世西欧。据材料“主人凡践履契约,因我委身投附而善待于我,赐我以应得,则我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必将以他的意志为准则”,可以看出“主人和我”之间形成了一定的契约关系,各自履行相应的义务和职责,符合中古时期西欧的封君封臣制度,D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王权的强化,排除A项;雅典民主制体现的是一种直接民主,与材料不符,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城市自治内容,而是强调封君封臣制度,排除C项。故选D项。
11.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古(西欧)。据本题材料信息可知,西欧的王权与教权通常用谈判、赎买和战争威胁等手段,解决矛盾和冲突,彼此妥协,而非取代或推翻对方,反映了教权与王权二元并立的特点,A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王权与教权关系,并非封君封臣制度的强化,排除B项;封建经济进一步发展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C项;近代民族国家开始形成与“(国王与教会)达成妥协,建立一种新的权利义务关系”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12.D
【详解】以狐狸列那为主人公的一系列动物故事中,“伊桑格蓝狼代表残暴又愚蠢的贵族……主人公列那狐是城市富商的代表,它精力充沛、机智多变”,反映了中世纪市民阶层对社会各阶层的评判,歌颂了人的聪明才智,体现了新兴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D项正确;A项表述太绝对,不符合中古西欧的史实,排除A项;材料无法体现人们普遍认可王权强化,排除B项;C项材料无从体现,排除C项。故选D项。
13.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中古时期(西欧)。据材料“西欧文学艺术创作的很多素材来自《圣经》中的历史传说和神活故事……欧洲逐渐形成了王权与教权并立的二元政治格局”,可以看出在中古时期,基督教对西欧的政治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说明基督教在中古西欧占有特殊地位,C项正确;仅从材料,无法得出中古西欧政治的黑暗,排除A项;基督教会控制着人们的精神生活,属于材料中的一方面,表述并不全面,排除B项;仅从材料,无法得出其对人性的严重束缚,排除D项。故选C项。
14.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7世纪(拜占庭帝国)。根据题干内容和所学知识可知,拜占庭帝国是东罗马帝国的继承,其文化融合了罗马文化、希腊文化和基督教文化。在拜占庭帝国的统治下,希腊语成为官方语言,并且希腊化的基督宗教成为帝国的主要宗教。7世纪,拜占庭帝国采用希腊语作为官方语言,拜占庭法学家也致力于将法律术语转译成为希腊语,体现了拜占庭法律适应帝国变化的需要,B项正确;公元6世纪,罗马法已经进入完备阶段,排除A项;公元3世纪,罗马法已完成向万民法的过渡,排除C项;公元4世纪末,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因此拜占庭帝国法律不会影响整个罗马帝国,排除D项。故选B项。
15.C
【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古代(罗马)。据所学知识可知,查士丁尼是拜占庭帝国的皇帝,查士丁尼在位时编纂的《罗马民法大全》是拜占庭文化的标志性成就 ,①正确;据所学知识可知,《罗马民法大全》是古罗马法律的最高成就,也是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②③正确,C项符合题意;《罗马民法大全》属于万民法的范畴,并非公民法的基础,④错误,排除ABD项。故选C项。
16.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世界)。佛教属于古印度文化,贵霜帝国是大月氏人建立的,它强盛时期对外传播佛教,扩大了古印度文化的影响力,B项正确;公元前138年,张骞就开通了丝绸之路,排除A项;材料没有概述游牧民族大迁徙,只谈及了佛教东传,排除C项;材料看不出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佛教也属于东方文化,排除D项。故选B项。
17.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14世纪(柬埔寨)。据题干信息可知印度的小乘佛教传入柬埔寨后,占据主导地位,巴利文也传入柬埔寨,由此可知古代印度文化的影响力得到扩展,D项正确;材料只涉及佛教在东南亚的传播,未提及佛教教义本土化的信息,排除A项;材料是小乘佛教改变了柬埔寨各宗教平分秋色的局面,未出现佛教的分裂,排除B项;材料并未提及族群结构的变化,排除C项。故选D项。
18.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7世纪(日本)。材料“自7 世纪起,日本全面学习中国,使日本在政治、经济、文化各个方面都打下了唐文 化的烙印”反映了日本对中国先进文化的全面学习,B项正确。日本逐渐进入了奴隶制社会是在公元前3世纪,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A项。材料并未反映中华文化圈的形成,排除C项。材料反映了日本对中国先进文化的全面学习,没有体现日本文化遭受外来文化的严重侵蚀,排除D项。故选B项。
19.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日本。据材料可知,晚中国1000多年的日本玉文化与中国玉文化有相似之处,且日本出土的独木舟和木浆与中国长江中下游出土的独木舟和木浆高度相似,这表明在新石器时代,中国与日本存在文化上的交流,日本文化借鉴了中国文化,C项正确;根据所学日本文化与中国文化有所不同,不能说与中国文化同根同源,排查A项;材料体现的是日本文化学习借鉴中国文化,不是日本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排查B项;材料体现的是日本文化学习借鉴中国文化,不是中国文化学习借鉴日本文化,排除D项。故选C项。
20.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美洲。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尤卡坦半岛北部的奇琴·伊察遗址是玛雅古城,遗址中有很多建筑物,比如规模宏大的金字塔,还有天文观象台、球场、大祭司冢、石柱群及武士神庙等,以石雕刻装饰为主,具有玛雅文化特色,所以这些建筑物证明了古代玛雅人创造出辉煌文明,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玛雅文明的遗址,与阿兹特克无关,排除B项;奇琴伊察是古玛雅城市遗址,位于墨西哥尤卡坦州南部,而印加帝国位于南美洲,排除C项;尤卡坦半岛在美洲,埃及在非洲,排除D项。故选A项。
21.A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玛雅人、阿兹特克人和印加人在宗教上都是多神崇拜,而且建造了规模宏大的金字塔,①②符合题意,A项正确;小麦是新航路开辟后传人美洲的,③不符合题意;使用天然铜是阿兹特克人的成就,④不符合题意,排除BCD项。故选A项。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