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 第一课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学案(含解析)2024年高考政治部编版一轮复习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 第一课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学案(含解析)2024年高考政治部编版一轮复习

资源简介

必修一 第一课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知能坐标】
课标要求 素养目标
1.描述不同社会形态的本质特征,解释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过程,阐明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取决于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2.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地位,概述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历史轨迹,阐明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 政治认同:通过分析阶级和国家的产生以及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的形成和发展,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评析当代资本主义发展的困境,明确社会主义终将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趋势
科学精神: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科学分析和把握推动社会发展的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认识社会形态更替的历史必然性,分析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背景及其历史条件,阐明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历程
基础课
考点一 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
【核心提炼】
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1.生产力
(1)含义:生产力是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
(2)内容:生产力包括生产资料和劳动者。生产资料作为生产力中物的因素,包括生产工具和劳动对象;劳动者作为生产力中人的因素,是生产工具的创造者和使用者,在生产中起主导作用。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2.生产关系
(1)含义:生产关系,即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人和人之间的关系。
(2)内容:生产资料归谁所有,人们在社会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如何,产品如何分配。其中,生产资料归谁所有是生产关系的基础,决定着生产关系的其他两个方面。
3.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性质和水平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和形式,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
(2)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则促进生产力发展,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状况则阻碍生产力发展。
4.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之一,其矛盾运动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生产方式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
在阶级社会中,这一矛盾的解决主要通过阶级斗争来实现;在社会主义社会,这一矛盾的解决主要通过改革来实现。
  二、比较四种社会形态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 资本主义社会
生产力 生产力低下,处于旧石器时代,旧石器时代人们以采集天然食物为生;新石器时代,出现原始畜牧业和农业,人们从食物的采集者变为生产者 生产力发展,金属工具广泛使用,出现城市;发明和应用文字,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分工 铁制农具广泛推广和使用,耕作技术显著进步;水利事业有了较大发展;手工业进一步发展;商业和城市逐渐发展起来 工业革命发生,机械化生产,生产力得到巨大飞跃
生产关系 (经济基础) ①共同占有生产资料。②在生产中结成平等互助的关系。③平均分配劳动产品 ①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②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在奴隶主的强制下劳动。③奴隶劳动的全部产品都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奴隶主只给奴隶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 ①地主占有绝大部分土地,通过收取地租等方式,占有农民大部分劳动成果。②农民有自己的劳动工具甚至少量土地,有一定的人身自由,但总体上依附于地主阶级 ①资本家占有一切生产资料。②失去生产资料的劳动者受雇于资本家。③资本家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政治、文化 状况(上层 建筑) 氏族制度。氏族议事会管理集体事务,由全氏族成年人共同讨论决定 城市的出现、文字的发明和应用等,使人类摆脱蒙昧野蛮的状态,迈入文明时代的门槛 封建国家的显著特征是君主专制、等级森严。封建迷信、封建道德、“君权神授”思想钳制了劳动人民的思想 提出“自由、平等、博爱”等口号,生产发展促进了人类思想的解放,使科学、教育、文化的发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主要矛盾 — 奴隶阶级和奴隶主阶级之间的矛盾 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 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三、资本主义社会
1.基本矛盾
2.经济危机
内容
基本 特征 生产过剩是相对过剩,即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来说,社会生产的商品显得过剩,而不是与劳动人民的实际需求相比的绝对过剩
发展 趋势 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无法克服的痼疾
主要 表现 大量商品卖不出去,大量生产资料被闲置,大批生产企业、银行破产,大批工人失业,生产迅速下降,信用关系被破坏,整个社会生活陷入混乱
直接 原因 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以及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当矛盾尖锐化时,社会生产结构会严重失调,一方面社会生产大规模增长,另一方面工人阶级因资本家的剥削日益贫困化,从而造成社会生产严重过剩
根本 原因 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3.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趋势和原因
(1)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有其进步性,但最终要被社会主义所代替。
(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了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人类社会的历史进程取决于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
(3)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在阶级关系上表现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资产阶级为了维持自己的统治,采取了一些缓和阶级矛盾的措施,但这些措施没有也不可能改变资本主义私有制及其剥削关系。
(4)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的体现,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贯穿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始终,决定着资本主义的命运。生产社会化的程度越高,资本、生产资料、劳动产品就越集中在少数资本家手里,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就越不可避免。
(5)资本主义终究要被社会主义所取代,虽然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四、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内容
基本 特征 生产相对过剩,即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来说,社会生产的商品显得过剩,而不是与劳动人民的实际需求相比的绝对过剩
主要 表现 大量商品卖不出去,大量生产资料被闲置,大批生产企业、银行破产,大批工人失业,生产迅速下降,信用关系被破坏,整个社会生活陷入混乱
直接 原因 ①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②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③当矛盾尖锐化时,社会生产结构会严重失调,一方面社会生产大规模增长,另一方面工人阶级因资本家的剥削日益贫困化,从而造成社会生产严重过剩
根本 原因 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易错明辨】
1.生产资料由氏族公有转归家庭私有,是私有制确立的标志。
提示: 错误。土地变成私有财产是私有制确立的标志。
2.收取沉重的地租是农民受苦、地主发财的基础。
提示: 错误。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收取地租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主要方式。所以,农民受苦、地主发财的基础是封建土地所有制。
3.生产绝对过剩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
提示: 错误。生产相对过剩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
4.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是资本家无偿占有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
提示: 正确。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占有工人剩余劳动的秘密。
【考向演练】
考向1  从原始社会到阶级社会的演变
【样题1】(2022·山东·1)马克思认为,在未来的社会主义制度中,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将如此迅速,生产将以所有人的富裕为目的。习近平指出,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不是少数人的富裕,也不是整齐划一的平均主义。关于共同富裕,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A.消除社会基本矛盾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
B.建设高福利国家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路径
C.促进共同富裕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高度统一的
D.共同富裕会随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而自发实现
  【答案】 C
【解析】 社会基本矛盾是客观的,不能被消除,A错误。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路径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B错误。共同富裕不会自发实现,需要国家和人民的共同努力,D错误。促进共同富裕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高度统一的,是互相促进的,C正确。
【方法技巧】
排错:社会基本矛盾是客观的,不能被消除。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路径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共同富裕不会自发实现,需要国家和人民的共同努力。
直选:促进共同富裕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高度统一的,是互相促进的。
【类题1】据史书记载,古希腊的阿提卡半岛上曾到处竖立着各种各样的债务石碑。石碑上记录着某年某月这块土地抵押给某人,以及债款数额和偿还期限。土地抵押完后,如果还是无法偿清债务,债务人就只得把自己连同妻儿一起作抵押。这样不仅土地落入贵族之手,而且债务人全家都沦为奴隶了。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有(  )。
①封建土地私有制是阶级社会剥削产生的基础 ②生产资料所有制在生产关系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③只有生产发展到一定程度,才可能会出现阶级 ④生产工具和土地变成私有财产是私有制确立的标志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C
【解析】 封建土地私有制是封建社会剥削产生的基础,而不是所有阶级社会剥削产生的基础,①错误。土地作为主要的生产资料,其归谁所有决定了当时的生产关系,说明生产资料所有制在生产关系中起着决定性作用,②符合题意。原始社会末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出现了剩余产品,这就有了剥削的可能。私有制产生后出现了贫富分化,在贫富分化的基础上,特别富有的氏族首领和氏族贵族占有大量生产资科,就把战俘和还不起债务的穷人变成奴隶,强迫他们从事生产劳动,自己则成为奴隶主,说明只有生产发展到一定程度,才可能会出现阶级,③符合题意。土地变成私有财产是私有制确立的标志,④错误。
考向2 资本主义社会
【样题2】(2022·山东潍坊·三模)列宁指出,生产社会化了,但是占有仍然是私人的。在形式上被承认的自由竞争的一般架子依然存在,而少数垄断者对其余居民的压迫却更加百倍的沉重、显著和令人难以忍受了。这说明(  )。
①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不可避免 ②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无法克服的固有弊端 ③无产阶级利益与资产阶级利益有着根本对立 ④资本主义被社会主义所取代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A
【解析】 列宁的话说明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不可避免,无产阶级利益与资产阶级利益有着根本对立,①③正确。材料不涉及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无法克服的固有弊端,也没有体现资本主义被社会主义所取代是历史发展的必然,②④排除。
【方法技巧】
排错:材料强调的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难以调和,不涉及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无法克服的固有弊端,也没有体现资本主义被社会主义所取代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直选:列宁的话说明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不可避免,无产阶级利益与资产阶级利益有着根本对立。
【类题2】新冠疫情引发了一系列经济、社会问题,某些西方国家民众因此对马克思专著《资本论》的关注度高涨。有专家指出:资本主义带来富饶的同时,弊端更加明显。目前,全世界都在寻求可持续发展,但资本主义社会很难解决全球变暖和贫富差距等问题,而这些社会问题在新冠疫情中更加凸显。下列选项中对上述论断理解正确的有(  )。
①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其社会问题产生的根源 ②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最终依赖于生产社会化的发展 ③资本主义社会终将被更先进的社会形态所取代 ④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会产生贫富差距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答案】 C
【解析】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①正确。在阶级社会,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是通过阶级斗争实现的;在社会主义社会,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是通过改革实现的。生产社会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表现,不是解决社会基本矛盾的途径,②错误。“资本主义社会很难解决全球变暖和贫富差距等问题”从一个方面证明资本主义社会终将被更先进的社会形态所取代,③正确。资本主义社会的贫富差距是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和不公平的分配制度的产物,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在阶级关系上的表现,并非产生贫富差距的根源,④错误。
【新情境 新视角】
  每一次社会基本形态的更替,背后都是由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支配着的,一旦生产关系不能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这种生产关系被取代就必然不可避免了。下列能够体现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这种矛盾运动的有(  )。
①垦田能力和兴修水利能力的提升降低了耕种井田的积极性
②新贵族要求农户以货币形式缴纳地租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
③为满足资本家的利润,工薪收入增速总赶不上物价增速
④尽管枪击案频发,但美国的禁枪法案仍难以提上议事日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B
【解析】 题干所述的矛盾运动的表现是落后的生产关系阻碍了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从而必然要被推翻。井田制是奴隶制的生产关系,不能满足发展了的农业生产力,因此封建制必然取代奴隶制,①符合题意。以货币形式缴纳地租促进了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这反映的是生产关系的变革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②不符合题意。工薪收入增速总赶不上物价增速,说明工人阶级的工资增长低于物价,实际收入没有增加,社会财富更多被资本家攫取,本质上是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被资本家剥削,这是最终埋葬资产阶级及其生产关系的根源所在,③符合题意。禁枪法案属于上层建筑而不是生产关系,枪击案频发也不是生产力受阻的表现,④不符合题意。
考点二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核心提炼】
一、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
1.思想来源: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
2.历史前提: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无产阶级的斗争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科学社会主义应运而生。
二、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
1.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
内容 意义
唯物 史观 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作用,揭示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把人们对美好社会的追求建立在科学认识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石,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
剩余 价值 学说 从经济学角度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来源,揭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占有工人剩余劳动的秘密,揭示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利益的根本对立,找到了变革资本主义社会的坚定力量,为无产阶级的斗争指明了方向
  2.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标志: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3.《共产党宣言》的内容
(1)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与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
(2)总结了工人运动的经验和教训,第一次系统论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特点、任务和策略原则,阐明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
(3)阐述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
4.马克思主义的特征: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是人民的理论,是实践的理论,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
三、社会主义实践——在曲折中前进
1.胜利标志:十月革命推翻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了无产阶级政权,确立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2.不断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获得大发展,实现了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历史性飞跃。
3.严重曲折: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出现严重曲折。
4.发展前景
(1)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看,社会主义终将代替资本主义是不可逆转的;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看,共产主义一定要实现的信念是不可动摇的。
(2)从实践结果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实践与发展,这一伟大实践体现了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焕发了强大的生命力。
【易错明辨】
1.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理论基石。
提示: 错误。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唯物史观与剩余价值学说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理论基石。
2.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功绩是找到了变革社会的革命力量。
提示: 错误。变革社会的革命力量是马克思主义找到的,而不是空想社会主义找到的。
3.科学社会主义超越空想社会主义之处在于对资本主义进行了无情的批判。
提示: 错误。科学社会主义超越空想社会主义之处在于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经济根源,找到了实现理想社会的现实道路。
4.《共产党宣言》有力地推动了工人阶级在共产党领导下进行斗争。
提示: 正确。《共产党宣言》第一次系统论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特点、任务和策略原则,阐明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所以有利于工人阶级在党的领导下进行斗争。
【考向演练】
考向1 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
【样题1】(2022·山东济南·一模)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共产党人不屑于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意图。他们公开宣布:他们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这一论断(  )。
①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②阐明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 ③说明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 ④宣告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同样是不可避免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D
【解析】 唯物史观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①不选。材料并未涉及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②不选。题干中的论断说明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宣告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同样是不可避免的,③④正确。
【方法技巧】
排错:唯物史观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材料并未涉及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
直选:题干中的论断说明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宣告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同样是不可避免的。
【类题1】1871年爆发的巴黎公社革命,是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马克思、恩格斯深刻总结了巴黎公社的经验,高度评价了巴黎公社的意义。下列观点与马克思、恩格斯的总结、评价相一致的有(  )。
①必须揭露资本主义弊端,设计未来社会美好蓝图 ②必须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无产阶级政权机关 ③必须使社会主义实现从空想到科学的历史性飞跃 ④必须建立无产阶级政党,发挥党的政治领导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C
【解析】 巴黎公社革命是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有着重要的意义,必须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无产阶级政权机关;必须建立无产阶级政党,发挥党的政治领导作用,②④符合题意。空想社会主义者揭露了资本主义的弊端,设计了未来社会的美好蓝图,①排除。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使社会主义实现了从空想到科学的历史性飞跃,③排除。
考向2 科学社会主义的实践
【样题2】(2023·山东济南·高三期中)从1516年英国人托马斯·莫尔发表《乌托邦》算起,世界社会主义已走过500多年的历程,经历了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发展。但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出现严重曲折,陷入低潮。社会主义是前无古人的事业,今天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仍在摸索中前进。材料说明(  )。
①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性仍要在社会主义实践中证明 ②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决定了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向 ③社会主义制度代替资本主义制度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④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D
【解析】 材料中指出社会主义已经被实践证明了是正确的,只不过其发展要经历挫折,①不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社会主义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未涉及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②不符合题意。虽然社会主义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但社会主义发展的趋势是必然的,这表明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社会主义制度代替资本主义制度是一个长期的过程,③④正确。
【方法技巧】
排错:材料中指出社会主义已经被实践证明了是正确的,只不过其发展要经历挫折。材料未涉及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
直选:虽然社会主义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但社会主义发展的趋势是必然的,这表明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社会主义制度代替资本主义制度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类题2】1917年11月7日,列宁和托洛茨基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党武装力量向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所在地圣彼得堡冬宫发起总攻,推翻了临时政府,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在于(  )。
①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
②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③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 ④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 A
【解析】 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①②正确。《共产党宣言》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③错误。十月革命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④错误。
【新情境 新视角】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产党宣言》是一个内容丰富的理论宝库,作出的理论贡献是多方面的,值得我们反复学习、深入研究,不断从中汲取思想营养。”新时代重读《共产党宣言》旨在(  )。
①感悟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力量,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 ②明确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 ③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当代中国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水平 ④证实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推动马克思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传播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B
【解析】 新时代重读《共产党宣言》旨在感悟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力量,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当代中国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水平,①③符合题意。《共产党宣言》科学论证了资产阶级必然灭亡和无产阶级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但这不是新时代重读《共产党宣言》的目的,②不符合题意。新时代重读《共产党宣言》的目的不是推动马克思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传播,④不符合题意。
培优课 课题——明确历史发展趋势,坚定科学社会主义信念
时事材料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①资产阶级曾经革命性地打破了封建主义的束缚,创造出了超出以往任何一个时代的辉煌。他们利用科技革命,建立工厂,同时开通运输业,使整个系统联结起来,加速了生产力发展。②但是资本主义社会存在“不治之症”。资本主义终究要被社会主义所代替,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在马克思提出科学社会主义之前,空想社会主义者早已存在,他们怀着悲天悯人的情感,对理想社会有很多美好的设想,③但由于没有揭示社会发展规律,没有找到实现理想的有效途径,因而也就难以真正对社会发展发生作用。④马克思创建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为人类指明了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飞跃的途径,为人民指明了实现自由和解放的道路。
信息提取:①资本主义社会代替封建社会是人类历史的进步。②资本主义社会必然被社会主义社会所代替。③空想社会主义的积极作用及局限性。④马克思主义对科学社会主义的贡献。
思考作答
主题一: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
1.模拟高考角度一: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分析说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趋势。
主题二:科学社会主义
2.模拟高考角度二: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分析说明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答案】 1.①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的体现,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贯穿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始终,决定着资本主义的命运。②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趋势:资本主义终究要被社会主义所取代,虽然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2.①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②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③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理论,指引着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动。④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始终站在时代前沿。
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