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课堂-视频】主讲:赵爱红 语文人教课标版九年级下册--孔乙己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同步课堂-视频】主讲:赵爱红 语文人教课标版九年级下册--孔乙己

资源简介

课件20张PPT。第二单元 第5课
孔乙己
执教:赵爱红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一课时 回顾小说常识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1、小说的三要素是____、____、____,最主要的是____。人物情节环境人物 2、刻画人物的方法有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以及_______ 等。 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4、环境描写有 _______ 和________ 的描写。社会环境自然环境3、小说的情节由____、____、 ____和____几部分组成,有的开头有序幕,结尾有尾声。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对 联 译书尚未成,惊闻殒星,中国何人领呐喊?
先生已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 鲁迅 《呐喊》《彷徨》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呐喊》是鲁迅第一部小说集,收录鲁迅1918——1922年间创作的十四篇短篇小说,其中包括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鲁迅的笔名就由这篇小说开始。在这十四篇短篇小说中,鲁迅先生本人最喜欢的小说就是——
《孔乙己》 学习目标:
1、了解小说的写作背景。
2、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3、梳理小说的三要素。背景资料 《孔乙己》是鲁迅继《狂人日记》之后发表的第二篇白话小说和反对封建制度和封建科举制度的战斗檄文 。写于五四运动前夜,当时,陈独秀、李大钊正以《新青年》为阵地,领导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向封建主义、孔孟之道进行猛烈的抨击。本文最初发表在1919年4月15日出版的《新青年》上,后收入小说集《呐喊》。鲁迅曾说,这篇小说是“描写社会对于苦人的凉薄”。阔 绰 踱 舀 羼 水 绽 出
间或 拭去 不屑置辩 附和

颓唐不安 蘸酒 打折腿 chuò duó yǎo chàn zhànjiàn shì xiè hètuí zhàn shé字词注音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课文叙述了一个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好喝懒做、穷困潦倒的读书人孔乙己遭人嘲笑、并最终被当时强大的黑暗势力所吞没的悲惨遭遇。课文内容概括:整体感知之梳理人物 孔乙己——
小伙计——
短衣帮
主顾
长衫客
掌柜
丁举人 人物主人公线索人物
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描写社会环境,可以交代时代背景、社会习俗、思想观念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自然环境包括人物活动的地点、季节、气候、时间以及场景,是为了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表达人物的心情,渲染气氛等 。整体感知之把握环境(一)社会环境:鲁镇的咸亨酒店
格局、下酒物等具有浓郁的地域文化特色(社会习俗)1、人物活动的场所:
为主人公的出场及性格命运的展开作铺垫。贫富悬殊、阶级对立势利、冷酷。孔乙己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 短衣 长衫 柜外 屋里 站喝 坐喝服饰不同地点不同方式不同2、社会群体:(二)自然环境: “中秋过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看看将近初冬;我整天的靠着火,也须穿上棉袄了。” 渲染出一种悲凉的气氛,为孔乙己的最后一次出场做铺垫,也暗示了他悲惨的结局。整体感知之梳理情节第一部分:序幕(1-3)通过“我”的叙述,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具体环境和社会文化背景,为主人公的出场及性格命运的展开作铺垫。
第二部分:发展(4-9)写孔乙己的外貌、言行、性格和社会地位。
第三部分:高潮(10-11)集中描写孔乙己被打折腿的原因和折腿后的凄凉境况。
第四部分:结局(12-13)写孔乙己的悲惨结局。
布置作业1、朗读课文,品味小说深层次的内涵。2、从孔乙己的外形、肖像、服饰、语言、神情、动作等方面进行人物分析,理解人物性格特征。孔 乙 己
鲁 迅
教学目标:
1、了解小说的时代背景,梳理故事情节,体会小说揭示的主题。
2、分析人物性格特征,探究孔乙己悲剧的社会根源。
3、理解封建科举制度的腐朽和病态社会的冷酷。
教学重点:
1、了解人物形象及塑造人物的方法。
2、理解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
教学难点:
把握社会背景及科举制度的腐朽。
教学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导入:
小说是人们喜闻乐见的一种文学样式。相信同学们都能如数家珍般说出自己喜欢的几部作品和几位作家来。鲁迅是大家非常熟悉的现代文学巨匠,他创作的小说人物主要有两类:农民和知识分子。在初三上册中我们学了鲁迅的《故乡》,认识了闰土这个旧中国农民的典型形象,今天,我们来学习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短篇小说之一、也是鲁迅最满意的小说《孔乙己》,看看在这篇小说中,作者又为人们塑造了一个怎样的知识分子的形象。
回顾作者和文体知识:
作者: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孔乙己》是鲁迅继《狂人日记》之后所写的第二篇白话小说,最初发表在1919年4月15日出版的《新青年》上,后收入小说集《呐喊》。鲁迅曾说,这篇小说是“描写社会对于苦人的凉薄”。
文体知识:
小说是一种文学体裁,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
听读课文:
要求:1、掌握生字词。
2、概括文章内容。
3、梳理本小说的三要素。
明确:
2、课文叙述了一个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好喝懒做、穷困潦倒的读书人孔乙己遭人嘲笑、并最终被当时强大的黑暗势力所吞没的悲惨遭遇。
3、人物:孔乙己、小伙计、短衣帮、长衫主顾、掌柜、丁举人等。
社会环境:社会风俗——鲁镇酒店格局、下酒物等浓郁的地域文化特色;
人物关系——短衣帮与长衫主顾、掌柜,孔乙己与丁举人等。
文章的情节结构:
第一部分:序幕(1-3)
通过“我”的叙述来介绍、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具体环境和文化背景,为主人公的出场及性格命运的展开作铺垫。
第二部分:发展(4-9)
写孔乙己的外貌、言行、性格和社会地位。
第三部分:高潮(10-11)
集中描写孔乙己被打折腿的原因和折腿后的凄凉境况。
第四部分:结局(12-13)
写孔乙己的悲惨结局。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