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必修一 第三课 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知能坐标】课标要求 素养目标1.阐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是党和人民长期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 2.论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的根本方向,坚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信 政治认同:通过把握改革开放的进程,认同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通过比较世界各国发展道路和改革开放的成就,认同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通过引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事例,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价值科学精神:能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用开放而敏锐的眼光,科学把握改革开放的历史必然性;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科学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以建设性态度回应各种不同观点基础课考点一 伟大的改革开放【核心提炼】一、改革开放1.改革开放的进程(1)第一阶段:起步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实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改革 农村 改革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改革率先取得突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得以推行,乡镇企业迅速发展企业 改革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召开,标志着中国改革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企业改革迈出重要步伐开放 关键 步伐 1980年,党和国家批准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置经济特区格局 形成 1984年,开放了大连、青岛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1988年,设立海南省,建立海南经济特区。1990年,开发开放上海浦东。1992年,开放沿长江的5个城市。之后,又开放17个内陆省会城市,同时从东北、西北到西南开放了一系列沿边城市,我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 (2)第二阶段:发展以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为标志,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3)第三阶段:深化改革 ①1993年召开的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就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部署,此后改革重点围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展开;②2003年召开的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围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了部署;③2013年召开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部署,提出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④2018年,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作出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部署;⑤2019年,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专题研究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问题;⑥2020年,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⑦202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对全面深化改革和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作出部署开放 ①2001年,我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②2013年设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③2017年,党的十九大提出形成全面对外开放新格局【知识拓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经济体制的三次重大变革第一次:1949-1956年,由多种所有制、多种经营管理体制并存转变为单一公有制、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第二次: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从单一的公有制经济转变为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从计划经济转变为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经济。第三次:20世纪90年代以来,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由粗放式经营向集约式经营转变。 二、我国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的原因1.改革开放的重大意义改变 面貌 极大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伟大 飞跃 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了从创立、发展到完善的伟大飞跃,中国人民迎来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辉煌 成就 我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制造业第一大国、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商品消费第二大国、外资流入第二大国,外汇储备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重要 作用 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2.改革开放必须继续深化: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也永无止境,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3.我们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决策,是基于对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深刻把握,是基于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的深刻总结,是基于对时代潮流的深刻洞察,是基于对人民群众期盼和需要的深刻体悟。【易错明辨】1.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开启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提示: 错误。 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开启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1956年以后,我国就已经开始了社会主义建设。2.党的十五大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提示: 错误。党的十四大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3.我国的改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提示: 正确。我国的改革不是对社会制度的根本变革,而是自我完善和发展。【考向演练】考向1 改革开放的进程【样题1】(2023·山东·泗水高三期中)70多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走出了一条属于中国的独特之路,总结了这样一条规律:“国家独立——政权巩固——工业起步——宪法保障——制度建立——良好开端——出现失误中历史转折——改革开放——经济腾飞。”对此认识正确的有( )。①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实现了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③经济腾飞说明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已得到妥善解决 ④1954年,宪法以国家根本法的形式确认了中国人民掌握国家权力的历史变革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B【解析】 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实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①正确。完成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标志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②错误。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尚未得到妥善解决,③错误。1954年,宪法以国家根本法的形式确认了中国人民掌握国家权力的历史变革,④正确。【方法技巧】排错: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标志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尚未得到妥善解决。直选: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实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1954年,宪法以国家根本法的形式确认了中国人民掌握国家权力的历史变革。【类题1】下图是中国改革开放后第一张个体工商业营业执照,它见证了( )。①改革开放的重点开始从农村转向城市 ②改革开放体现了中国人民敢闯敢干、开拓创新的精神 ③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④我国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打开了大门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C【解析】 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将改革的重点开始从农村转向城市,①排除。中国改革开放后第一张个体工商业营业执照见证了改革开放体现了中国人民敢闯敢干、开拓创新的精神;我国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打开了大门,②④正确。以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为标志,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③排除。考向2 改革开放的意义【样题2】(2023·山东·山东师大附中高三阶段练习)改革开放创造了令世界赞叹的“中国奇迹”。今天,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连续多年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这表明( )。①改革开放的世界,将给中国发展带来更多挑战和机遇 ②改革开放是我国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我国的立国之本③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④改革开放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了世界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D 【解析】 材料强调的是改革开放对我国的重要意义,不涉及将给中国发展带来更多挑战,①不符合题意。四项基本原则是我国的立国之本,②错误。改革开放创造了令世界赞叹的“中国奇迹”,中国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这表明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改革开放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了世界,③④符合题意。【方法技巧】排错:材料强调的是改革开放对我国的重要意义,不涉及将给中国发展带来更多挑战。四项基本原则是我国的立国之本。直选:改革开放创造了令世界赞叹的“中国奇迹”,表明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改革开放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了世界。【类题2】2021年4月,中国完成《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核准,对外发出致力于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支持多边贸易体制的信息。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说的“坚持开放、不搞封闭”,道出了中国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的信心和决心。材料表明( )。①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②人民是改革开放伟大奇迹的创造者和力量源泉 ③中国共产党的所有实践创新都围绕改革开放这个主题 ④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B【解析】 材料表明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①④正确。材料未涉及人民是改革开放伟大奇迹的创造者和力量源泉,②排除。中国共产党并不是所有实践创新都围绕改革开放这个主题,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③错误。【新情境 新视角】 2022年是邓小平南方谈话30周年,30年来,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辉煌成就。下列对改革开放的进程说法正确的有( )。①十四届三中全会的中心议题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②1984年,中国改革重点从城市转向农村,乡镇企业迅速发展③2017年,党的十九大提出形成全面对外开放新格局④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使政府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A【解析】 十四届三中全会的中心议题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017年,党的十九大提出形成全面对外开放新格局,①③正确。1984年,中国改革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企业改革迈出重要步伐;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②④错误。考点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发展和完善【核心提炼】一、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1.主题: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理论体系 时间 主题邓小平理论 十一届三中 全会以后 明确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 十三届四中 全会以后 加深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科学 发展观 十六大以后 深刻认识和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习近平新 时代中国 特色社会 主义思想 十八大以来 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等重大时代课题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2.主要内容及具体作用具体作用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道路 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理论体系 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是立足时代前沿、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制度 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兴旺发达、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幸福安康的重大问题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文化 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3.相互关系: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在当代中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4.基本要求:我们要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特别提醒】“四个自信”的关系(1)“四个自信”即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它源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源于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源于中华民族对真理的不懈追求,是历史和时代赋予我们的应有的精神状态。(2)文化自信是基础和源泉,理论自信是灵魂,制度自信是根本,道路自信是表征。【易错明辨】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示: 错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包括毛泽东思想。2.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提示: 错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提示: 错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4.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应对国家竞争的最大优势。提示: 正确。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制度竞争是国家间最根本的竞争,制度稳则国家稳。【考向演练】考向1 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样题1】(2023·山东东营·名校质检)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明确指出:“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以下表述正确的有( )。①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国情的中国特色 ②中国式现代化优势显著,成为广大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③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A.①③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答案】 A【解析】 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国情的中国特色,①正确。不同国家有不同的国情,所以中国式现代化不是广大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②错误。中国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③正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④错误。【方法技巧】排错:不同国家有不同的国情,所以中国式现代化不是广大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直选: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国情的中国特色。中国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类题1】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讲话指出,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走自己的路,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立足点,更是党百年奋斗得出的历史结论。由此可见( )。①要立足国情,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②中国共产党执政是历史的必然,也是人民的正确选择 ③中国共产党将在新起点上实现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飞跃 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B【解析】 材料表明,要立足国情,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①④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中国共产党是如何成为执政党的,②不符合题意。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飞跃,是指国家而不是中国共产党,③错误。考向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样题2】(2022·山东济南·三模)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是实现民族复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为了实现这个梦想,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好,在于其( )。①理论的科学性,能够回答时代命题,引领时代发展 ②道路的成功性,能够适合各国国情,增进民生福祉 ③制度的优越性,能够凝聚奋斗伟力,应对风险挑战 ④文化的先进性,能够借鉴有益成果,实现多元指导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A【解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好,在于其理论的科学性,能够回答时代命题,引领时代发展;制度的优越性,能够凝聚奋斗伟力,应对风险挑战,①③正确。只有立足于本国国情的道路才能走得稳、走得好,才能持续造福本国人民。“能够适合各国国情”说法错误,②排除。应该是实现一元指导,而不是实现多元指导,④错误。【方法技巧】我国发展道路等方面的成功,可以为各国发展提供借鉴,但不能说适合各国国情;我国的发展需要借鉴外来有益成果,但不能说进行多元指导。【类题2】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辛亥革命110年来的历史启示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是最根本的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这条道路符合中国实际,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时代发展要求,不仅走得对、走得通,而且也一定能够走得稳、走得好。”对此理解正确的有( )。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创造美好生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执行能力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集中体现 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 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制度保障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B【解析】 题干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表述,体现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创造美好生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①③符合题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②错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不属于制度保障,④错误。【新情境 新视角】 《人民日报》头版刊发“宣言”署名文章《中国没有辜负社会主义》。文章指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的顽强奋斗中,信仰的光芒熠熠闪烁,伟大的事业青春盎然,我们无比自豪,中国没有辜负社会主义!下列论述可能作为其论点的有( )。①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②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 ③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彰显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越性 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汇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物质力量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A【解析】 中国没有辜负社会主义,中国一直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也在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彰显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越性,①③正确。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使社会主义实现了从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②错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汇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而不是“物质力量”,④错误。培优课 课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时事材料“物之不齐,物之情也。”每个国家都在自己独特的历史积淀、文化传统及现实条件基础上生成自己的发展道路,因此,每个国家的发展道路都是独特的。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论过去、现在和将来,我们都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坚持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回首一百多年的奋斗征程,我们党历来坚持独立自主开拓前进道路,坚持中国的事情必须由中国人民自己作主张、自己来处理。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坚持从我国国情出发,探索并形成了符合中国实际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②这种独立自主的探索精神,这种坚持走自己的路的坚定决心,是我们党不断从挫折中觉醒、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真谛。信息提取:①“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主题。②我们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思考作答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拟高考角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对此加以阐释。 【答案】 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和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彰显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生机和活力。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中国发展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造了世所罕见的伟大奇迹,使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