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课堂-视频】主讲:滕之先 语文苏教课标版八年级上册-《古诗四首》(两课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同步课堂-视频】主讲:滕之先 语文苏教课标版八年级上册-《古诗四首》(两课时)

资源简介

《古诗四首》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年级:八年级 学段:第一学期第二单元
学科:语文 版本:苏教版
教学目标
1.朗读诗歌,读出诗句的节奏、语调、韵脚等。
2.整体感知诗歌大意。
3.初步领会诗人的忧国情怀。
教学预备:通读四首古诗,了解诗歌创作背景。
教学过程
模块一:课时目标
教学版块1:导入
老师出镜:同学们好。国运衰微、国难当头之时,爱国诗人的忧国之情往往同时代的苦难交织在一起。重大历史事件最能激发诗人们对家国多难的感伤以及为国尽忠的宏愿,就是自然界的花开鸟啼、月升雨落也震颤着他们心忧国事的心弦。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四首渗透了忧国忧民感情的诗篇。
这节课,我们的主要任务是:
PPT2课件展示:
教学目标
1.朗读诗歌,读出诗句的节奏、语调、韵脚等;
2.整体感知诗歌大意;
3.初步领会诗人的忧国情怀。
模块二:了解背景
教学版块2:了解背景
学习古代诗歌,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是很有必要的。下面,让我们先了解这四首诗的创作背景。请同学们将预习作业中有关四首古诗创作背景的内容拿出来互相交流一下。
(现场老师组织学生交流预习,通过合作学习了解四首古诗的创作背景。时间约3分钟)
以下是老师所搜集到的诗歌创作背景资料,请同学们参看一下。
PPT3课件展示:
《春望》创作背景:唐肃宗至德元年(756)六月,安史叛军攻下唐都长安。这年七月,杜甫听到唐肃宗在灵武(今属宁夏)即位的消息,便把家小安顿在鄜(fū)州的羌村,去投奔肃宗。途中为叛军俘获,带到长安。因他官职卑微,未被囚禁。《春望》便是杜甫于次年春天困居长安时所作。
PPT4课件展示:
《泊秦淮》创作背景:杜牧所处的时代正是晚唐多事之秋,面对矛盾重重的社会现实,统治者既无雄心亦无能力改变现状,国势日渐衰微而世风日益颓唐淫靡。杜牧夜泊秦淮时,听到酒店歌女在唱南朝的亡国之君陈后主所作的歌曲,不禁触景生情,感慨万端,写下这首诗。
PPT5课件展示: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创作背景:南宋与金对峙时期,陆游因坚决主张抗金,屡遭投降派秦桧等人的忌恨和压制而被贬官。从66岁起,陆游便一直闲居故乡山阴(今浙江绍兴)。南宋光宗绍熙三年(1192),陆游已是68岁的老人了。十一月四日夜,一场暴风雨勾起了他对军旅生涯的追念。
PPT6课件展示:
《过零丁洋》创作背景:元军大举南侵 ,文天祥坚决抵抗,转战到五坡岭(今广东海丰北),不幸被俘。祥兴二年(1279)正月,元军大举进攻南宋最后一个据点——厓山 , 降元叛将张弘范把文天祥也押到船上,强迫文天祥写信劝坚持抗元的张世杰投降。元军的舰队经过珠江口外的零丁洋时,文天祥作此诗以明志。
PPT7课件展示:
创作背景小结:这四首诗分别写于国都沦陷、国势衰颓、收复无期、山河破碎之时,诗中所蕴含的忧国之情是何等深重!
刚才大家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对四首诗的创作背景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此基础上,让我们一起来朗读诗歌。首先要读准字音。
模块三:朗读诗歌
(一)读准字音
先请同学们标出这四首诗中读音上需要注意的字词。
下面一些字词的读音需要注意,让我们一起读一读:
PPT8课件展示:
溅(jiàn)泪 搔(sāo) 不胜(旧读shēng)簪(zān)
月笼(lǒng)沙 僵(jiāng)卧 戍(shù)轮台
夜阑(lán) 寥(liáo)落 风飘絮(xù) 惶(huáng)恐
这里,需要说明的一点是:对于很讲究格律的一首五言律诗而言,《春望》中的“胜”读“shēng”更好一些,因为这样读更能体现音律谐和之美。
请大家齐读字词两遍。
再请大家齐读四首古诗,注意读准字音。
(现场老师组织学生朗读字词和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时间约2分钟。)
(二)读出节奏、语调等
朗读古诗,除了读准字音,还要读出节奏、语调、韵脚延长音等。格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诗人在咏叹抒情的时候声调变化的自然规律,讲究格律的近体诗(也就是律诗和绝句)具有音律谐和之美。我们应该力求通过朗读表现出音律之美。
明确要求:
读出近体诗音律美的基本要求有哪些呢?
PPT9课件展示:
读出近体诗音律美的基本要求:
节奏的划分和朗读停顿的把握要根据律诗绝句的特点,更要根据内容和诗意表达的需要来进行,要特别注意不可“读破句”。五言律诗绝句的节奏一般可这样划分:或2/3,或2/1/2,或2/2/1;七言律诗绝句的节奏一般可这样划分:或2/2/3,或2/2/2/1,或2/2/1/2。韵脚朗读的重音和语调处理也应根据诗歌的情意表达而定,韵脚一般要读出延长音。
请同学们参看以下示例:
PPT10课件展示:
示例:(1)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2)僵卧/孤村/不自哀,—— 尚思/为国/戍/轮台。——
△ △
请同学们体会一下这几句诗是如何根据内容和诗意表达来划分节奏的。然后请大家自行选择一些诗句,标出朗读的停顿并揣摩如何读准节奏,用“△”标出韵脚,用“——”标出韵脚延长音,一边标示,一边轻声诵读。(时间3分钟)
通过朗读,同学们也许能初步感受到这四首诗的感情基调有共通之处,就是四首诗都包含着痛切悲愁的忧国之情,同时,还有不少诗句在沉痛之中包含着愤激,悲郁之中显现出昂扬。这些感情在朗读的语调上往往体现出“气沉声缓,沉郁顿挫”的特点。下面请同学听老师来朗读这四首诗:
2、教师范读:PPT11课件展示: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PPT12课件展示: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 △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PPT13课件展示: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 △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PPT14课件展示: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 △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3、学生练读:
下面请同学们练习朗读
PPT15课件展示:
朗读练习要求:1.节奏要读得分明;2.古人常常击节而歌,同学们可以用指关节轻击课桌来配合朗读节奏;3.韵脚要读出延长音; 4.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诗歌的感情基调。
(现场教师结合平时所教的朗读方法和朗读要求,运用个别朗读、分组朗读、男女生配合朗读、全班齐读等多种形式现场组织学生反复练习并指导朗读。时间7分钟左右。)
模块四:感知诗意
PPT16课件展示:
读好诗歌还需懂得诗歌大意,理解了诗歌大意也更有助于诗歌朗读。请同学们结合注释,理解诗意, 有疑问的地方请标出来,我们一起探讨。这四首诗歌的画面感很强,读后给人身临其境的感受。请同学们尽可能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述四首诗歌所展现的画面。
(老师将学生分为四组,每组分别描述一首诗歌所展现的画面。要求学生动笔写下描述的主要内容,然后交流、互评。时间约14分钟。)
以下是老师根据诗歌大意描述的画面,请同学们和自己所描述的内容进行比较参看。
PPT17课件展示:
《春望》:暮春时节,诗人纵目四望。只见国都沦陷,城池残破,惟有山河依旧。昔日繁华似锦、车水马龙的长安城如今却是乱草遍地,林木苍苍,人烟稀少,一片荒凉。满目春景,处处让诗人触目伤怀。看到鲜艳的花朵盛开,诗人更觉凄惶,眼泪禁不住夺眶而出;怅恨与家人离别,听到春鸟婉转的和鸣,他更为自己孤独一人困于长安而惊动心魄。PPT18课件展示:战乱绵延,旷日持久,诗人日夜怀念着音信隔绝的家人,无时无刻不在渴望得到家人平安的消息。在这兵荒马乱的日子里,一封普通的家书也如万两黄金般弥足珍贵。愁苦与焦虑中,诗人不禁哀声长叹,频频搔首解愁却又愁上加愁,以致白发日益稀疏,简直连簪子也插不住了。
PPT19课件展示:
《泊秦淮》:深秋的月夜,凄冷的月色笼罩着水气迷蒙的秦淮河,月光、河水、河岸的白沙似乎浑融在一起,迷茫难辨。诗人夜泊秦淮,心事重重,坐在船舱中,望着月色笼罩下的秦淮河出神。PPT20课件展示:忽然,隔江对岸的酒楼里传出了一阵阵《玉树后庭花》的轻靡歌声,这可是南朝陈后主所作的亡国之音啊!那些官僚豪绅不以国事为念,反而沉溺于声色,聚在酒楼中欣赏这亡国之音!在这六朝兴亡之地,诗人不禁联想到现世的危机,不觉触动情怀,忧心忡忡,积蓄心头的兴亡感慨也喷涌而出。
PPT21课件展示: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年迈多病的诗人,困居在这孤寂荒僻的山村里,僵直地躺在床上。回首过往,诗人眉宇间英气不减,胸中壮志犹存。他并不为自己现在的处境感到悲哀,还念念不忘为国戍守边疆。他在风雨之夜卧床静静地细听,寒风怒卷着暴雨击打着蓬窗,幻化为千军万马的怒吼。夜深了,诗人渐渐进入梦乡,他梦见自己骑着身披铁甲的战马,冲过冰封的河流,出征北方疆场,收复失地,气吞胡虏。
PPT22课件展示:
《过零丁洋》:看沧海茫茫,念国势飘摇,顾自身伶仃,诗人不禁悲慨万端。他回想早年靠自己的刻苦努力,精通经书,在博取功名的同时也开始了动荡艰辛的政治生涯。从率领义军抗击元兵以来,他竭力支撑,经过了整整四年的困苦岁月。大好河山在敌人的侵略下支离破碎,就像狂风吹卷着柳絮零落飘散;自己的身世遭遇也动荡不安,就像暴雨打击下的浮萍颠簸浮沉。PPT23课件展示:想到前年兵败江西,从惶恐滩头撤离的情景,那险恶的激流、严峻的形势,至今还让人惶恐心惊;再想到去年五岭坡全军覆没,身陷敌手,如今在浩瀚的零丁洋中,只能悲叹自己的孤苦零丁。自古人生在世,谁没有一死呢?虽不能挽狂澜于既倒,但诗人坚信自己为国捐躯,死得其所,这颗赤诚之心必将垂于史册,映照千秋!
通过描述四首诗歌所展现的画面, 我们从整体上感知了诗歌大意,四位诗人忧国忧民的感人形象也定格在我们的脑海中。
模块五:体会诗情
PPT24课件展示:
这四首诗抒发深沉的忧国之情,层次清楚,线索分明。让我们沿着诗人的情感发展脉络去倾听他们爱国之心跳动的声音。
请同学们结合具体的诗句谈谈诗歌所表达的感情,并说说诗人的感情又是怎样发展变化的。
(老师仍然将学生分为四组,每组分别体会一首诗歌所表达的感情,然后交流、补充。时间约12分钟。)
下面让我们共同交流一下。
PPT25课件展示:
《春望》:全篇围绕“望”字展开,诗的前四句,都统在“望”字中。诗人写春望之景,睹物伤怀。他俯仰瞻视,视线由近及远,又由远及近,视野从城到山河,再由满城草木到花鸟。感情由隐而显,由弱而强,步步推进。在情与景的变化中,仿佛可见诗人由翘首望景,逐步转入低头沉思,由此自然过渡到后半部分——抒春望之情,想望亲人。全篇融忧国、伤时、念家、悲己之情于一体,显示了诗人一贯的心系天下、忧国忧民的情怀。
PPT26课件展示:
《泊秦淮》:诗中的景象、情绪、感叹,都是从这次夜泊秦淮的见闻中生发出来的。诗人目睹水寒月冷、清寂迷茫的秦淮秋夜之景,感受着冷清愁寂的气氛,这情景氛围也是此时诗人心情的写照。在这氛围中,又耳闻一曲《玉树后庭花》这样的亡国之音,诗人心中积淀的六朝兴亡之感慨、对世风和时局之忧愤,一时涌上心头。
PPT27课件展示: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一场暴风雨勾起了这位爱国志士对往昔军旅生涯的追忆。这首诗由“卧”到“思”,由“思”到“听”,由“听”到“梦”, 结尾的诗句是一幅杀敌报国、壮阔雄浑的图画。随着感情的发展,诗人一梦而使“僵卧”变成了驰骋,“孤村”变成了战场。字里行间洋溢着诗人杀敌戍边,收复失地,为国尽忠的爱国热情。
PPT28课件展示:
《过零丁洋》:这首诗将叙事与抒情结合起来,将个人的经历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文天祥在这首诗中慨叹抗元事业的失败,表达了宁死不屈的坚强决心。我们从中不难感受到诗人国破家亡的巨痛与自责、自叹相交织的苍凉心绪。而尾联却一笔宕开,以磅礴的气势、高亢的情调收束全篇,表现出他为了国家宁愿慷慨赴死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这使得前面的慨叹、遗恨之中平添了一种浩然正气以及悲壮的情怀,全篇也因此由悲而壮,由郁而扬,谱就一曲千古不朽的壮歌。
PPT29课件展示:忧国忧民的诗人,永远会受到人们的敬仰和爱戴。让我们怀着对诗人的敬仰和爱戴,有感情地诵读这四首诗。
(教师组织学生齐读这四首诗,2分钟。)
模块六:课堂小结
下面我们一起来小结一下这堂课的学习内容。
PPT30课件展示:
诗歌篇目
创作背景
诗歌画面
诗人感情
春望
泊秦淮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过零丁洋
请同学们从创作背景、诗歌画面、诗人感情这三方面,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堂课的学习内容。可参照下面的示例:PPT31课件展示:
诗歌篇目
创作背景
诗歌画面
诗人感情
春望
国都残破
城池残破,花鸟生悲,渴盼家信,搔首悲叹
忧国、伤时、念家、悲己
以下是对后面三首诗的小结,让我们一起交流一下:PPT32—33课件展示:
诗歌篇目
创作背景
诗歌画面
诗人感情
泊秦淮
国势衰颓
秦淮水月、诗人夜泊、商女浅唱、诗人感叹
感慨六朝兴亡、心忧世风时局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收复无期
僵卧孤村、尚思报国、卧听风雨、梦中驰骋
不以个人处境为怀,但以收复失地为念
过零丁洋
山河破碎
起兵抗元、孤危难继、惶恐零丁、丹心永照
身世之悲、家国之痛、舍生取义
老师出镜:这堂课,我们反复朗读了四首充满忧国忧民感情的古诗,了解了诗歌创作背景,整体上感知了诗歌大意,初步体会了诗人的感情。请同学们课后继续加强朗读并背诵这四首诗。好,这节课我们就先上到这里,同学们再见。
《古诗四首》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年级:八年级 学段:第一学期第二单元
学科:语文 版本:苏教版
教学目标
1.背诵这四首诗。
2.品味诗歌的语言。
3.探究诗歌名句的内涵。
模块一:课时目标
导入
老师出镜:在上节课,同学们饱含深情地朗读了四首古诗,理解了诗歌的大意,初步领会了诗歌的思想感情。
这节课,我们的主要学习任务是:
PPT2课件展示:
教学目标
1.当堂背诵这四首诗。
2.品味诗歌的语言。
3.探究诗歌名句的内涵。
模块二:背诵诗歌
在感知诗意,再现形象,体会诗情的基础上,我们应该趁热打铁,通过背诵诗歌,加深对诗歌的领会。
(教师现场组织或检查学生背诵。可采用下面几种方式:1、教师示范背诵;2、鼓励学生尝试背诵;3、邻近的学生结对互相检查背诵;4、小组轮流背诵;5、课堂背诵竞赛。在组织或检查背诵过程中,教师要适时提醒学生背诵时要注意掌握方法,培养良好的习惯。10分钟左右。)
同学们在背诵时要注意掌握方法,培养良好的习惯:
PPT3课件展示:
背诵要集中精力,专心一意。背诵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三“到”之中,心到最为紧要。
要结合律诗、绝句的特点来背诵。
尽量进行意义记忆。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理解越深,记忆越牢固。
PPT4课件展示:
尽量运用形象记忆。如背诵杜牧的《泊秦淮》一诗,脑海中可按诗的内容勾画出“秦淮水月”、“诗人夜泊”、“商女浅唱”、“诗人感叹”等画面。
尽量调动情绪记忆。既要把握好诗歌的感情基调,也要进入角色体验诗人情感的变化、加深。如背诵《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就要切身体会到:诗人由“卧”到“思”,由“思”到“听”,由“听”到“梦”的过程是爱国感情逐步加深的过程。
背诵过程中,如果“卡壳”,应该努力追忆。追忆需要付出很大的意志力,克服困难,多方面寻找线索。这能使记忆更牢固,思维更灵活。因此,不能一“卡壳”就立即翻书。
课后还要将背诵与默写结合起来,巩固强化记忆效果。
请全班同学一齐背诵这四首诗。(2分钟)
模块三:品味语言
(一)学生自由品读
PPT5课件展示:
在语言锤炼方面,有的诗人是“语不惊人死不休”,有的诗人能将“等闲语言变瑰奇”。这四首诗歌的语言锤炼都堪称典范。请同学们深入诗歌的字里行间,圈点勾画作批注,细细品味语言,可就一个字、一个词,一个句子写下你品读的收获,一会大家共同交流。
(教师现场组织交流、评价,师生一起分享品味诗歌语言的感受和体验。5分钟。)
(二)教师引导,重点赏析(10分钟)
PPT6课件展示:
下面我们精选几句诗,请同学们结合老师的提问,着重从修辞上、炼字上品味诗歌的语言。
1、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在”、“深”都是极平常的字眼,但诗人用在诗句中却产生了极强的艺术感染力,请你加以品析。
2、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这首诗的首句连用了两个“笼”字,这样写好在哪里?
PPT7课件展示:
3、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从“僵卧”一词你能看出诗人当时怎样的身体状态?从“尚思”一词你又能感受到诗人怎样的精神状态?
4、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诗句中“风飘絮”和“雨打萍”分别比喻什么?从中你能体会到诗人内心深处怎样的思想感情?
请同学们结合老师的提问来品味以上诗句。
下面让我们共同交流一下。
PPT8课件展示:
1、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春望》)
“在”字表明国都沦陷,城池残破,但旧日山河依然存在,令人顿生山河依旧而世事皆非的感慨。但诗人热爱祖国的执着感情,又使他于沉痛中具有坚强的信念。他不相信国家会从此败亡下去,所以用了一个重若千钧的“在”字,以示祖国的存在,表现出诗人对祖国对人民的忠贞。PPT9课件展示:第二句和首句的句法一样,“深”字也承“城春”二字,不只点明了暮春三月的都城乱草遍地,树木森森。还让人从眼前荆棘丛生的景象中想到人民遭乱流离失所、社稷濒于倾覆的深重灾难,也表现出诗人对祖国一草一木的深情与惋惜。正如司马光所说“‘山河在’,明无余物矣;‘草木深’,明无人矣。”(《温公续诗话》)从这两个看似平常的字眼,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忧国忧民的感情是何等诚挚,何等深沉。
PPT10课件展示:
2、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泊秦淮》)
这首诗的首句连用了两个“笼”字,“烟”、“水”、“月”、“沙”四景,用两个“笼”字贯连便融为一体,显现出秦淮月夜朦胧凄冷、迷茫幽暗的氛围,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在这迷茫、凄清、冷寂的景色中,寄寓着作者的忧愁与伤感。这一情境也更衬出了听到亡国之音而令人感到凄冷哀寒的心境,为全篇打下了忧愤的底色。
PPT11课件展示:
3、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僵卧”,形容诗人年老体衰,四肢不灵活的样子。僵卧孤村,失意之愁,经历之悲,病体之痛,家国之忧,在诗人心中蔓延。纵然如此,他并没有沉浸在悲愁中消沉和颓废,他日思夜想的是为国戍边,抗击狂胡,收复失地,北定中原。PPT12课件展示:一个“尚”字,说明了诗人英姿不减,壮志犹存。一个“思”字,把自己的宽广胸怀、顽强斗志表露无遗。身体状态是“僵卧”,精神状态是“尚思”,前后形成鲜明对比,表明他不以个人的荣辱得失为怀,而以国家的兴衰存亡为念。这两句所表达的情感凝聚在 “思”上,表现出诗人坚定不移的报国之志和忧国忧民的拳拳之心!
PPT13课件展示:
4、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过零丁洋》)
这两句诗以“风飘絮”比喻国家命运惨淡衰微如同风中柳絮一般,十分危急;以“雨打萍”来自喻自己作为亡国孤臣无所依附的凄苦状态。有如无根的浮萍漂泊在水上,这遭遇本来就够悲惨了。而诗人再在“萍”上加“雨打”二字,就更显凄苦。PPT14课件展示:这两句以比喻手法写国势和身世,形象鲜明生动,蕴藏其中的感情更是真挚而沉痛。国家民族的灾难,个人坎坷的经历紧密相连,万般痛苦煎熬着诗人的情怀,深切地表达出诗人的身世之悲和家国之痛。
(教师应注意将语言品味和诵读指导结合起来,具体安排可视课堂情况和时间多少而定。)
模块四:探究名句
诗歌名句是最能表现诗歌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的关键诗句,是足以使全诗生辉,通体发亮的聚光的焦点。这四首爱国诗篇每篇均有名句。下面,让我们一起深入理解这些名句的精神内涵和诗歌艺术上的特色。
(教师将学生分为四组,每组分别探究一首诗歌中的名句内涵,然后交流、补充。教师鼓励学生有自己的体验和思考。时间约10分钟。)
PPT15课件展示:
1、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望》)
2、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泊秦淮》)
3、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4、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过零丁洋》)
PPT16课件展示:
1、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望》)
对这两句的理解历来颇有不同。有一种解释说:这一联是说因感伤国事, 因恨别之苦,春花使诗人泪飞溅,鸟声使诗人心惊动。春景是美好的,春花吐艳与春鸟和鸣是动人的,但对于沉浸在悲痛中的诗人来说反而更觉凄然和悲伤。在此诗人运用了反衬手法,以乐景衬哀情,使痛愈痛,使悲愈悲。PPT17课件展示:另一种理解则有所不同,是认为诗句采用了移情于物的拟人手法,因而这一联可以理解为诗人通过“花”和“鸟”这两种具体事物写春天所见,抒忧国思家之情。诗人用饱含感情的眼光看待花鸟,花鸟也产生了人的感情:春花和春鸟感伤时事动乱,怅恨人间离别,因而溅出泪水,惊动心魄,那么,遭受战乱之苦,不能和家人团聚的诗人就更无须再言了!用花鸟的感情表达诗人的感情,显得既委婉曲折,又深沉真挚。PPT18课件展示:可以这样认为,“溅泪”和“惊心”的不管理解为是诗人,还是理解为花鸟,都把握住了诗歌的思想感情,只是在抒情方式上理解的角度不同而已。两种理解,各有千秋。
PPT19课件展示:
2、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泊秦淮》)
“商女”,即卖唱的歌女。“隔江”的“江”,指秦淮河。“后庭花”,曲名,即《玉树后庭花》的简称,据说是南朝最后一位亡国之君陈叔宝所作,所谓亡国之音也。“犹唱”二字,微妙而自然地引起人们对陈亡悲剧的追忆,又使人由此联想到江河日下的晚唐。从字面上看,是在指斥卖唱的歌女,其实诗人把矛头指向了那些醉生梦死的达官贵人。如果没有喜欢淫靡之曲的达官贵人,她们会唱吗? PPT20课件展示:因此,这两句言在此而意在彼,其实是在鞭挞痛斥晚唐那些醉生梦死的官僚贵族,寄寓着诗人辛辣的讽刺、无限的感慨以及对国事的忧虑。诗人由听商女唱歌而产生兴亡之感,由眼前之景而想到唐朝的未来,由表面指责歌女,而内里却痛斥沉溺于声色歌舞的官僚贵族。这充分表现了诗人的敏锐洞察力和对时局热切关注的忧患意识。
PPT21课件展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反映了诗人对现实清醒的认识。从这两句中我们似乎可以听到宴饮取乐的喧闹,但隔江的诗人是冷寂、清醒而忧伤的,这使诗句中所包孕的诗人对现实的批判,对时局的焦灼,对国家未来命运的忧心更为突出。
PPT22课件展示:
3、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夜阑”,夜深人静的时刻,表现了诗人久久不能入眠的情景。“卧听”,意即静静地倾听。“风吹雨”有多层含义,实指诗人因不能成眠而听到外面的风雨飘摇,也让人联想到南宋王朝国运衰微亦如风雨飘摇。同时,诗人借自然界的风雨把现实和梦境联系起来,梦中自然界的风雨幻化为金戈铁马声。PPT23课件展示:“铁马”是指披着铁甲的战马;“冰河”,指北方冰天雪地的战场。“入梦来”是以“梦境”来表达对现实的向往,这说明诗人渴望实现杀敌报国、收复失地这一伟大理想的心情,已达到了梦驰神往的程度。然而“铁马冰河”终归是梦,醒后的现实仍然是“僵卧孤村”,壮志难酬,统治者依然偏安一隅,不思恢复,诗人只能从梦境中得到慰藉。
PPT24课件展示:“梦”是“志”的幻现。诗人心忧国事,渴望杀敌报国,其切如是,形之于梦,以梦的形式再现了“戍轮台”的志向。据清人赵翼统计,陆游记梦诗有99首,大都借助玄妙奇幻、跃马挥戈的梦境来抒怀显志。这类言志记梦诗以光复中原为主导意旨,是陆游爱国诗歌的重要组成部分,弥足珍贵。
PPT25课件展示:
4、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过零丁洋》)
“丹心”是指赤红炽热的心,一般以“碧血丹心”来形容为国尽忠的人。 “汗青”是指历史典籍。这两句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表明了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过零丁洋》前面六句诗把悲愤艰危的气氛渲染到了极致,接下去这两句则笔锋一转,情绪由悲愤转为激昂,由压抑转为高亢。PPT26课件展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古往今来,人难免一死,为拯救祖国而死,舍生取义,一片丹心将垂于史册,映照千古。这激情慷慨的两句诗,表明了诗人舍生取义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全诗也因有此两句收尾而成为一代名作,千古壮歌。
PPT27课件展示:全诗前六句是铺垫,反复渲染了忧愤悲苦的情调,到结尾两句才是主旨,转而爆发出激情慷慨的绝唱,这完全是爱国精神的自然流露。前六句悲苦欲绝,后两句高亢激昂。这样的情调转换自然而然地收到了震撼人心、感天动地的效果。当然,这首诗之所以流传千古,光照天地,主要原因却不在于艺术技巧,而是在于诗中所表现的崇高气节、悲壮情调和血性精神。
(教师应注意将名句探究和诵读指导结合起来,具体安排可视课堂情况和时间多少而定。)
老师出镜 俄国评论家别林斯基说过,任何一个诗人也不能由于他自己和靠描写他自己而显得伟大。任何伟大的诗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们痛苦和幸福的根子深深地伸进了社会和历史的土壤里,因为他是社会、历史、人类的代表。杜甫、杜牧、陆游、文天祥的伟大也正在于此。
让我们饱含深情地朗诵这几句诗。
模块五:再造诗境
PPT28课件展示:优秀的蕴含深情的诗歌具有无限的艺术魅力,我们也可以发挥想象,借助多种文艺形式,再造诗境。
PPT29课件展示:
(一)结合诗意,评价课本中为《春望》、《泊秦淮》、《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所配的插图。绘画基础好的同学可以为《过零丁洋》这首诗补充一幅插图,其他同学可以点评同学所作的插图。
PPT30课件展示:
(二)有不少同学曾经看过电视诗歌和电视散文,配合音乐和画面诵读诗文,让凝固的文字变得有声有色,会产生很好的艺术效果。如果我们从这四首诗中选取一首制作电视诗歌,我们首先就要用文字将自己的设计表述出来。
让我们先看一下《唐之韵》中的一个电视诗歌片段,看看导演是怎样设计画面、朗诵以及配乐的。(PPT31课件展示)
看完这个电视诗歌片段,同学们是不是跃跃欲试了?那就
PPT32课件展示:请同学们从四首诗中选取一首,根据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展开想象和联想,写一段电视诗歌的文字设计。要求能运用恰当的修辞,将电视诗歌的画面、动作、朗诵、配乐等,有机地组合在一起,有创意地再现诗歌意境。
PPT33课件展示:
(三)《唐诗素描》系列作品是湖南作家曾冬创作的与传统的赏析唐诗迥然不同的散文。它以原诗为蓝本,在准确理解诗歌内涵的基础上运用丰富的联想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营造优美的意境,把凝练的诗词扩展成优美的散文,以散文化的形式再现了唐诗的意境。我们可以借鉴《唐诗素描·泊秦淮》的写法,从其他三首中任选一首,以精短的散文形式再造诗的意境。
PPT34课件展示:
唐诗素描·泊秦淮
夜幕降临,一叶来自他乡的小舟疲惫不堪地靠向了江边。
清冷的水雾,像繁华的都市里披着轻纱的女子,婀娜地漫过了江面。月亮是一只被谁喝空了的酒杯,丢弃在天空的一隅,掩掩遮遮地探出一张惨白的脸,毫无表情地注视着人间。氤氲的清晖,冷冷地抛向人马晃动的沙岸。
PPT35课件展示:隔江的酒家,已燃起粉色的风灯,仿佛一些暧昧的眼神,在酒绿灯红的河边摇曳。远远地,依稀可以看到一些来来往往的马车 ,一些进进出出的人群。今夜,秦淮河依旧沉湎在侈靡的喧哗中,醉生梦死。
PPT36课件展示:若远若近中,有一首哀艳的曲子,断断续续地浮过了水面。怀抱琵琶的歌女,纤手轻拨,凄婉地唱起了《玉树后庭花》。她不知道,一个王朝的背影,早已枕着绮罗春梦,湮灭于历史的风尘,空留一樽遗恨。
只有站在船头的诗人,拈着感伤的胡须,想起了六朝兴亡的细节。他忧郁而悲愤的诗句,却无法敲碎这厚厚的夜色!
一只寒鸦躲在巢中凄凉地叫了一声,秋更深了。
同学们不妨大胆地试写几句,与这位作家比一比高低。
模块六:课后学习
今天我们学习的四首古诗,凝聚着中国古代诗人在国家衰微之时的爱国深情。在学习过程中,同学们被诗人忧国忧民的感情所感动,与诗人一同悲痛激愤。而当破碎的祖国一旦出现了山河复整的气象,诗人则又写出了欢快而感人的诗篇。如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PPT37课件展示: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jì)北,初闻涕泪满衣裳(cháng)。
却看妻子(z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xiāng)阳向洛阳。
这首诗,一气贯注,奔流直下,不仅是从它的每一个形象里奔跳出喜悦的感情,而且它的每一个音节都像春天的圆舞曲似的流泻着欢快的旋律。
请同学们课后将这首诗和《春望》进行比较诵读和赏析。
老师出镜好,今天的学习就到此结束。同学们,再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