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1 长度的测量及测量工具的选用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三册(共32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1.3.1 长度的测量及测量工具的选用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三册(共32张PPT)

资源简介

(共32张PPT)
第11章 电路及其应用
第3节 实验:导体电阻率的测量
第1课时 长度的测量及测量工具的选用
  生活中,我们常用刻度尺来测量物体的长度。那么,能否用刻度尺测量一根细金属丝的直径呢?为什么?
导入
  能否用刻度尺进行如下测量?
  (1)用刻度尺测量水杯的高度和口径。
  (2)用刻度尺测量细金属丝的直径。
环节一:认识游标卡尺的结构
  如图所示是游标卡尺的结构图。
  游标卡尺的主要部分是主尺A和一条可以沿着主尺滑动的游标尺B。
环节一:认识游标卡尺的结构
  主尺的刻度与刻度尺的刻度有什么
关系?
  游标卡尺和主尺的单位都是mm。
  如果把游标尺的零刻度线与主尺的
零刻度线对齐,你有什么发现?
  游标尺的总长度为9 mm,比主尺的
1 cm(10 mm)短1 mm。
环节一:认识游标卡尺的结构
  游标尺为10格、20格和50格的游标卡尺上,可移动的游标尺的单位刻度各是多少呢?
  10格的游标卡尺的总长为9 mm,因此,单位刻度是0.9 mm。
  20格的游标卡尺的总长为19 mm,因此,单位刻度是0.95 mm。
  50格的游标卡尺的总长为49 mm,因此,单位刻度是0.98 mm。
环节一:认识游标卡尺的结构
  移动游标卡尺的游标尺,使游标尺
的任意刻度线(除零刻度线和末刻度线)
与主尺的任意刻度线对齐,游标尺的其
他刻度线与主尺刻度线之间有什么关系?
  游标尺的一条刻度线(除零刻度线和
末刻度线)与主尺的一条刻度线对齐时,
游标尺的其他刻度线就不可能与主尺刻
度线对齐了。
环节一:认识游标卡尺的结构
  游标卡尺就是利用主尺的单位刻度(1 mm)与
游标尺的单位刻度之间固定的微量差值来提高测
量精度的。
  根据游标尺上格数的不同,游标卡尺又分为
10分度、20分度和50分度三种。三种不同的游标
卡尺,精度不同,其中50分度的游标卡尺精度最
高。
环节一:认识游标卡尺的结构
  10分度的游标卡尺的测量原理是
什么?
  10分度的游标卡尺,其游标尺的
总长为9 mm,每一分度为0.9 mm,
与主尺的分度相差0.1 mm。如果量爪
并拢时游标尺的零刻度线与主尺的零刻度线对齐,则它们的第一条刻度线相差0.1 mm。
环节二:游标卡尺的原理
  那如果我们让游标尺的第一条刻
度线与主尺第一条刻度线(1 mm)对齐,
又会怎样呢?
  游标尺的零刻度线与主尺的零刻
度线相差0.1 mm。
  如果此时恰好能在游标卡尺的外测量爪处之间放入一细金属丝,那么,该金属丝的直径为多大?
  该金属丝的直径为0.1 mm。
环节二:游标卡尺的原理
  此时游标尺向右移动0.1 mm。同样,
如果游标尺的第二条刻度线与主尺的第二
条刻度线(2 mm)对齐,游标尺需向右移动
0.2 mm。此时游标卡尺的外测量爪之间的
距离就为0.2 mm。如果游标尺的第六条刻
度线与主尺的第六条刻度线(6 mm)对齐,游标尺需向右移动0.6 mm。如果游标尺的第10条刻度线与主尺的1 cm 刻度线对齐,则游标尺需向右移动
1 mm。这样就可以将主尺刻度线无法读出的0.1 mm、0.2 mm、0.3 mm……通过游标尺的哪条刻度线与主尺刻度线对齐读出,提高了测量的精度。
环节二:游标卡尺的原理
  如果是20分度游标卡尺,其游标尺的
总长为19 mm,每一分度为0.95 mm,其单
位刻度与1 mm的差值为0.05 mm。
  同理,50分度游标卡尺的单位刻度与
1 mm的差值仅0.02 mm。
  由此可见,游标卡尺的分度值越高,
精度越高。
环节二:游标卡尺的原理
  根据游标卡尺的原理,若使用游标卡尺测量物体的长度,该如何读数呢?
  游标尺可以把主尺刻度的1 mm 以下的部分读出来。因此,在读数时,要先读主尺刻度,再通过游标尺的零刻度线位置,确定1 mm 内的距离。
环节三:游标卡尺的读数和使用
  若某被测物体的长度如图所示,则该物体的长度为多少
  上图中主尺的读数是多少?
  21 mm。
环节三:游标卡尺的读数和使用
  若某被测物体的长度如图所示,则该物体的长度为多少
  游标尺上第几条刻度线(除零刻度线外)与主尺刻度线对齐?说明游标尺的零刻线与其左侧的主尺刻度线相差多少?
  第八条刻度线。说明游标尺的零刻度线与其左侧的主尺刻度线间相差0.8 mm。
环节三:游标卡尺的读数和使用
  若某被测物体的长度如图所示,则该物体的长度为多少
  结合主尺和游标尺的读数可以得到被测物体的长度是多少?
  21.8 mm。
环节三:游标卡尺的读数和使用
  如果使用20分度游标卡尺测物体的长度,其读数仍用主尺的
读数加上游标尺的读数。但要注意,20分度游标卡尺的分度值为
0.05 mm。因此,若以毫米为单位,被测物体长度的末位应到小数点后两位。
环节三:游标卡尺的读数和使用
  除了游标卡尺外,螺旋测微器也是精度较高的测量工具。
  如图所示是螺旋测微器的结构图。
  螺旋测微器的刻度分为固定刻度和可动刻度。
环节四:认识螺旋测微器的结构
  对照刻度尺的刻度,螺旋测微器的固定刻度与刻度尺的刻度有什么关系?
  螺旋测微器的固定刻度与刻度尺的刻度一样,只是量程小很多。
  螺旋测微器的测微螺杆上有许多螺纹,两个螺纹间的距离称为一个螺距。
环节四:认识螺旋测微器的结构
  螺旋测微器是如何提高测量精度的呢?
  和游标卡尺类似,螺旋测微器也是通过可动刻度提高测量精度的。螺旋测微器的固定刻度部分由一条中线分为上、下两部分刻线,下面标有数值的刻线部分与刻度尺一样,最小刻度为1 mm,上面的每一条刻线将1 mm平均分为两份,故螺旋测微器相邻上、下两条刻度线间的距离为0.5 mm。转动旋钮,使旋钮、微调旋钮和测微螺杆一起移动,此时会改变固定刻度部分露出的刻度值。
环节五:螺旋测微器的原理
  调节螺旋测微器的旋钮,使旋钮左侧边缘与固定刻度的零刻度线对正,同时观察可动刻度的零刻度线与固定刻度的中轴线是否对齐。然后转动旋钮,观察旋钮转动一圈,旋钮沿固定刻度移动的距离。
环节五:螺旋测微器的原理
  旋钮旋转一圈,其沿固定刻度移动多少?
  0.5 mm。
  可动刻度有多少条刻度线(除零刻线)?
  50条刻度线。
  计算一下,可动刻度每旋转一格,测微螺杆前进或后退的距离是多少?
   mm=0.01 mm。
环节五:螺旋测微器的原理
  其实,螺旋测微器的原理与我们走旋转楼梯上
楼一样。螺旋测微器的固定刻度相当于楼高,固定
刻度的分度值对应一个楼层的高度,可动刻度的50
个等分的刻度相当于一个楼层之间的旋转楼梯的个
数。当我们每登上一个楼梯台阶时,我们同时在竖
直方向上上升一定的高度,如图所示。这与螺旋测
微器的可动刻度每旋转一格,对应测微螺杆沿固定
刻度方向前进或后退一定的距离是一致的。
环节五:螺旋测微器的原理
  综上分析,当我们转动旋钮使可动刻度旋转一格时,就可以实现测微螺杆前进或后退0.01 mm。由此可知,螺旋测微器能够测量出0.01 mm的距离,其精度为0.01 mm,比50分度游标卡尺的精度还要高。
  测微螺杆左端与测砧接触,则可动刻度的左边缘与固定刻度的零刻度线重合。旋动螺杆,测微螺杆与测砧分开一定的距离,可动刻度的左边缘与固定刻度的零刻度线也同步分开同样的距离,基于此就可以进行测量了。
  实际测量时,并不是每次旋转旋钮都能使可动刻度恰好转动一格,有时可能不足一格,此时和刻度尺测量一样,我们还需要估读。
环节五:螺旋测微器的原理
  使用螺旋测微器进行测量时,转动旋钮,测微螺杆连同固定刻度一起移动。和游标卡尺一样,读数时,要先读固定刻度的读数,再读可动刻度的读数。
  若某物体的测量值如图所示,那么,该如何读出其数值呢?
环节六:螺旋测微器的读数和使用
  先读固定刻度值,根据图中可动刻度左
边缘露出的刻度线可知,固定刻度值为9 mm。
再读可动刻度的数值,根据图中固定刻度的
中轴线对应的位置可知,可动刻度的格数超
过4格而不足5格,而每一分度为0.01 mm,因此,可动刻度的读数为0.043 mm或0.044 mm,最后的末位3或4为估读位。两者相加就得到了被测物体的长度为9.043 mm或9.044 mm。
  螺旋测微器需要估读,且以mm为单位,有效数字到小数点后三位。
环节六:螺旋测微器的读数和使用
  螺旋测微器量程较小,通常用来测量微小尺寸的物体。
  使用螺旋测微器进行测量时,应先使测微螺杆和测砧接触,并观察可动刻度的左边缘与固定刻度的零刻度线是否对正。若对正,再转动旋钮,使测微螺杆与测砧之间的距离略大于物体的尺寸,然后将物体放在测微螺杆和测砧之间,调节旋钮,使物体夹在测微螺杆和测砧之间,此时要注意不可用力过大,当测微螺杆快靠近物体时,停止转动旋钮,改为转动微调旋钮,当听到“喀喀”声时停止,然后转动锁紧装置,轻取下物体,开始读数。
环节六:螺旋测微器的读数和使用
  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的测量精度都比刻度尺的测量精度高。但值得注意的是,游标卡尺读数时,游标尺的刻度线与主尺刻度线是对齐的,因此不需要估读,而螺旋测微器的可动刻度部分需要估读。因此,两者读数时的有效数字的个数不同。另外,游标卡尺读
数时还要注意主尺刻度值的单位与游标尺刻度值的单位要统一,避免读错。
环节六:螺旋测微器的读数和使用
课堂练习
AB
课堂练习
BC
课堂练习
AD
谢谢!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