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人口分布 学案 (含解析) 高一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1 人口分布 学案 (含解析) 高一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资源简介

1.1 人口分布 学案
体系总览 思维导图
必会知识 考点梳理拓展延伸易错警示
必会知识一 世界人口的分布
1.基本特点:世界各地的人口分布很不均匀,有的地区人口稠密,有的地区则人口稀少。
2.主要规律
比较角度 主要分布地区
从全球来看 近90%的人口居住在北半球,尤其在北纬10°~50°地带最为集中
从距离海洋远近来看 60%左右的人口居住在离海岸200千米以内的沿海地区
从海拔来看 近80%的人口居住在海拔500米以下的低平地区
从大洲来看 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人口约占世界总人口的85%
从国家比较 截至2018年年底,中国、印度、美国、俄罗斯、日本等10多个国家人口超过1亿
3.世界四大人口稠密地区
4.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
必会知识二 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1)自然因素
自然环境对人口分布的影响明显,其中气候、地形等自然因素对人口分布的影响尤为重要。
自然因素 对人口分布的影响 举例
气候 气温 一般来说,过于寒冷的地区不适宜人类居住,温暖的气候适宜人类生产和生活 ①高纬度地带,由于严寒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人类的生活和生产,人口稀少。 ②北半球温带地区,气温适宜人类居住和农业生产,世界上约60%的人口居住在这一地带
降水 降水主要通过影响植被分布间接影响人口分布。一般来说,过于干旱的地区不适宜人类居住,降水适中的地区适宜人类居住和生产,人口分布往往较为集中 干旱的沙漠、戈壁地区,由于降水量极少,生存环境恶劣,往往成为无人区或人口稀少区
地形 平原地区地形平坦,交通便利,易于开发,是人类的主要聚居地 我国的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印度的恒河平原,都是人口密集的地区
水源 一般来说,河流、湖泊沿岸供水方便,具有交通、水产养殖等方面的优势,利于人类生产和生活,人口较为密集 北美五大湖地区,人口稠密
在干旱地区,有水灌溉的地方往往成为人口聚居地 我国塔里木盆地的绿洲
土壤 土壤是发展农业生产最基本的物质基础,它对人口分布的影响大多是通过农业发展间接地起作用 在我国东北地区,肥沃的黑土分布区农业比较发达,人口密度也较大
矿产资源 矿产资源的开发促进了地区经济发展,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从而影响人口分布 大型油田的发现和开采,使原本荒无人烟的地区掘起一座座新城市
(2)人文因素
在自然条件的基础上,人口分布作为一种社会现象,还受社会经济条件、发展历史等人文因素的制约。
①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的人口分布特点
时期 生产力水平 人口分布特点
农业社会 以个体农业生产为主,生产力水平较低 农业发达地区人口密集,但居民点相对比较分散
工业社会 生产力水平得到空前发展,工业占据主导地位,工业企业集中在城镇 人口向城镇聚集。在一些工业发达的地区,形成了人口密集的城市带
②人文因素对人口分布的影响
人文因素 对人口分布的影响 实例
经济发展 水平 一般来说,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人口稠密 如我国东部地区、美国东部地区和欧洲西部地区
历史因素 历史较悠久的地区人口较稠密 如东亚、南亚的人口稠密区
政治因素 战争 有时可在较短时间内改变人口分布状况 如两次世界大战使世界政治地图发生明显变化,人口也随之大规模移动,改变了人口的空间分布
政策 鼓励或限制政策能够影响人口流动和增长,进而影响人口分布 如“第二次世界战”后,日本先后制定了5次全国综合开发计划,有计划地开发落后地区和疏散过密的城市人口和产业,改变了人口的空间分布
文化因素 婚育习俗等影响人口增长,进而影响人口分布 如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普遍盛行早婚早育,增加了出生人口;发达国家和地区普遍盛行晚婚晚育甚至不育,减少了出生人口
必备技能 典例精讲模型秒杀巧思妙解
必备技能一 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
[例1]人类密集地区称人类大陆。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在人类大陆图上,世界人口的分布( )
A.欧洲比亚洲多 B.平原比山地多
C.西半球比东半球多 D.高纬度比低纬度多
2.关于图中①~④人口密集区的判断,对应正确的是( )
A.①—北美洲 B.②—南亚 C.③—亚洲 D.④—欧洲
3.关于人类大陆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地区有世界古老的文明中心 B.②地区城市化水平高
C.③地区经济落后 D.④地区仅农业发达
【答案】1.B 2.B 3.A
【解析】18.根据图中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平原比山地多,B正确;在人类大陆图中,世界人口分布并不均衡,亚洲比欧洲多,A错误;东半球比西半球多,C错误;低纬度比高纬度多,D错误。故选B。
19.根据图中人口密集区所处位置可知,①为亚洲东部地区,②为南亚地区,③为欧洲地区,④为北美洲东部地区;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0.根据图中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为亚洲东部地区,有华夏文明等世界古老的文明中心,A正确;②为南亚地区,工业并不发达,城市化水平较低,B错误;③为欧洲地区经济发达,C错误;④为北美洲东部地区,工农业发达,D错误。故选A。
必备技能二 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例2]澳大利亚地处南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受自然和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人口分布极不均衡,东南沿海地区人口密度较大,而内陆地区人口密度极小。下图为澳大利亚人口密度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澳大利亚内陆地区人口密度极小的自然原因是( )
A.地形崎岖 B.气候干燥炎热 C.水土流失严重 D.矿产资源匮乏
2.图中显示澳大利亚内陆地区人口分布多呈斑点状,可能是因为斑点区( )
①地势平坦开阔②气候温暖湿润③矿山长期开采④距离水源较近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澳大利亚的人口分布状况会使内陆地区( )
A.劳动力严重不足 B.就业竞争压力大
C.污染物排放量大 D.人均资源量较少
【答案】1.B 2.D 3.A
【解析】1.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澳大利亚内陆地区人口密度极小,自然原因是该地区以热带沙漠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为主,气候炎热,不适宜人类居住,B项正确;澳大利亚内陆地区地势较为平坦,且降水较少,不易发生水土流失,A、C项错误;图示内陆地区矿产资源较为丰富,且矿产资源匮乏不会直接导致人口密度极小,D项错误。故选B。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地势平坦开阔地区人口分布多为团块状,①错误;澳大利亚中部分布有热带沙漠气候,干旱少雨,因此中部有人口分布可能是因为距离水源较近,②错误、④正确;澳大利亚内陆地区人口分布呈斑点状,可能是受矿产资源分布的影响,在矿山的长期开采过程中,人口逐渐集聚,③正确。故选D。
3.澳大利亚的人口分布状况是内陆地区人口过于稀少,这会导致内陆地区采矿业、畜牧业等劳动力严重不足,A正确;内陆地区人口过于稀少会导致就业岗位缺失人员,人们就业竞争压力小,B错误;人口稀少,生产生活所产生的污染物少,C错误;澳大利亚内陆地区矿产资源丰富,但人口稀少,因此人均资源量较大,D错误。故选A。
必备技能三 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原因
[例3]读我国人口密度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我国人口分布最稀疏的地形区是( )
A.东北平原 B.四川盆地 C.青藏高原 D.江南丘陵
2.影响我国人口分布的最主要自然因素是( )
A.地形、植被 B.地形、气候 C.气候、矿产 D.水源、土壤
【答案】1.C 2.B
【解析】1.青藏高原海拔高,气候高寒,气温低热量不足,人口分布稀疏;东北平原、四川盆地、江南丘陵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气候相对适宜,人口分布较青藏高原多,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黑河一腾冲线即人口地理分界线,划分的主要依据是人口,此线以东南地势较低平,气候适宜,人口密度大,人口稠密,此线以西北以高原和盆地为主,气候干旱,人口密度小,人口稀疏。所以影响我国人口分布的最主要自然因素是地形、气候,B正确;植被、矿产、土壤对我国人口分布影响较小,ACD错误。故选B。
必刷好题 基础演练能力提升巅峰突破
一、选择题
人口在空间分布上受气候、地形、交通、经济发展、开发历史早晚等多种因素影响,因此,世界的人口在空间分布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下图为2000年世界不同纬度人口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1-2小题。
1.图示人口数量分布的空间差异体现在( )
A.南半球人口总量大于北半球 B.中纬度地区北半球大于南半球
C.低纬度地区人口分布总量最多 D.低纬度地区南半球大于北半球
2.图示人口分布较少区域( )
①深居内陆,距海远②纬度高或海拔高③气候温和、多降水④地形平坦、濒临海洋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答案】1.B 2.A
【解析】1.从图中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人口主要分布在北半球的中低纬地区,主要分布在20°N~60°N的范围之内,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南极洲北部属于寒冷的极地,青藏高原地区由于海拔高,气候高寒;中国西北地区也深居内陆,距海远,降水稀少,这些地区自然环境恶劣,不适宜人类居住,①②正确,A正确。亚洲东南部平原面积广,地形平坦,濒临海洋;气候温暖湿润,是人类历史上农业发展最早的地区之一,人口稠密,③④错误。故选A。
澜沧江—湄公河发源于中国青海省唐古拉山脉,向南流至云南省南腊河口出境,改称湄公河,在越南胡志明市以南注入太平洋。读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坡度与海拔、人口累积百分比曲线图,完成下面3-4小题。
3.由材料可知,澜沧江—湄公河流域人口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海拔 B.水源 C.坡度 D.热量
4.该流域人口主要集中在( )
A.坡度5°~11° B.海拔3000~4000m
C.坡度5°以下 D.海拔3000m以下
【答案】3.C 4.C
【解析】3.读图可知,澜沧江-湄公河流域人口累积百分比随着坡度的增加而增加,坡度到达30°左右之后人口累积百分比基本保持不变,说明澜沧江-湄公河流域人口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坡度,而不是海拔、水源和热量,C正确,ABD错误,故选C。
4.当人口累积百分比曲线斜率最大时,说明人口累积最快,为人口主要集中地区。读图可得,坡度5°以下,人口累积百分比曲线斜率最大,人口集中,人口累积百分比达80%,从海拔看,人口主要分布在1000米以下。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故选C。
读世界距海岸200km范围内的陆地面积和人口占洲总面积及总人口的比例图,完成下面5-7小题。
5.在距海岸200km范围内陆地面积占洲总面积的比例小于30%的大洲中,人口占洲总人口比例最小的是( )
A.非洲 B.南美洲 C.亚洲 D.欧洲
6.欧洲距海岸200km范围内的陆地面积比重较大的最主要原因是( )
A.海岸线曲折,多海湾 B.山地少,平原占比高
C.纬度跨度大,面积广 D.人口密集,填海造陆多
7.依据所学知识,下列地区中人口分布最为密集的是( )
A.斯堪的纳维亚半岛 B.亚马孙平原
C.尼罗河三角洲 D.塔里木盆地
【答案】5.A 6.A 7.C
【解析】5.据图示信息可知,亚洲、非洲和南美洲三个距海岸200km范围内陆地面积占洲总面积的比例小于30%的大洲中,非洲人口占洲总人口比例最小,A正确,BCD错误,故选A。
6.由所学知识可知,欧洲多半岛和峡湾,海岸线曲折漫长;海湾凹进陆地,使得距海岸200km的陆地面积比重较大,A正确;山地和平原均位于陆地,山地少,平原占比高与陆地面积比重无关,B错误;纬度跨度大,面积广和人口密集,填海造陆多也与距海岸200km范围内的陆地面积比重无关,CD错误。故选A。
7.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位于北欧,严寒且冬半年白昼时间短,人口较少,A错误;亚马孙平原热带雨林广布,气候湿热,环境恶劣,人口极少,B错误;尼罗河三角洲地区为埃及人口集中分布区,人口稠密,C正确;塔里木盆地地处亚欧大陆内部,气候干旱,沙漠广布,人口分布稀疏,D错误。故选C。
世界人口分布最显著的特点是不均衡性,形成了明显的人口稠密区和人口稀疏区。目前全世界大约3/4的人口分布在5%的陆地上。据此完成下面8-10小题。
8.在世界上,人口稀疏区往往( )
A.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B.深居内陆、气候湿润
C.气候恶劣、远离海洋 D.靠近沿海、土壤肥沃
9.在热带多雨地区,人口稠密的地方不是平原,而是高原和山地。其影响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 B.水源 C.土壤 D.气候
10.我国人口分布可以分为东南和西北疏密悬殊的两部分,东南半壁人口稠密,西北半壁人口稀疏,此界线是( )
A.漠河---腾冲线 B.秦岭--淮河一线
C.800毫米等降水量线 D.黑河--腾冲线
【答案】8.C 9.D 10.D
【解析】8.世界上人口稀疏区往往分布在深居内陆、远离海洋、气候干旱恶劣的地区,这些地区不适宜人类生存,故人口稀少,B错误,C正确;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地区,靠近沿海、土壤肥沃的地区,自然条件比较优越,交通便利,人口往往比较稠密,AD错误。故选C。
9.热带多雨地区,平原气候湿热,蚊虫滋生,不利于人类生存;高原和山地气候较为凉爽,蚊虫少,更有利于人类生存。因此影响热带多雨地区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是气候,D正确;水源是影响干旱半干旱地区人口分布的主导因素,B错误;山区地形复杂,一般人口分布较少,A错误;土壤也会影响人口分布,但不是导致热带多雨地区人口分布在高原和山地的主要因素,C错误。故答案选D。
10.由所学知识可知,“胡焕庸线以西以北地区,以高原、山地为主,气候干旱,自然环境恶劣,人口稀疏,而以东以南地区以平原、丘陵为主,季风气候显著,自然环境较好,人口稠密,该线是黑龙江的黑河至云南的腾冲一线,A错误,D正确;秦岭-淮河一线呈东西走向,同时也为800毫米等降水量线,是我国南方和北方分界线,与题意的东南半壁人口稠密,西北半壁人口稀疏不符合,BC错误。故选D。
下图为湖南省2020年人口密度图。读图,回答下面11-12小题。
11.湖南省人口密度( )
A.南部最大 B.中部最小 C.西部较小 D.空间差异小
12.影响湖南省人口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气候 B.地形 C.植被 D.土壤
【答案】11.C 12.B
【解析】11.由图可知,湖南省的人口密度南部、西部较小 ,中部和东北部较大,整体空间的人口密度差异较大,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2.结合图中河流和湖泊分布可知湖南省南部、西部地势较高,北部地势较低,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是地形,B正确。湖南省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空间差异小,A错误。亚热带季风气候下发育的植被主要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植被差异较小,且植被对人口分布的影响较小,C错误。亚热带季风气候下主要发展红壤,土壤差异较小,且对人口分布的影响较小,D错误。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故选B。
读“某地区人口密度与海拔的相关示意图”(下图),完成下列13-14小题。
13.图示人口密度最大的区域最有可能是( )
A.青藏高原 B.恒河平原 C.亚马孙平原 D.东非高原
14.该地区海拔500米以下人口密度低的主要原因是( )
A.气候湿热,不适宜人类居住 B.地势低平,洪涝灾害频繁
C.峡谷地带,交通不便 D.气候干燥,水源缺乏
【答案】13.D 14.A
【解析】1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1000米左右的人口比重最大,图示地区可能位于非洲赤道附近,如非洲东部的东非高原,东非高原平均海拔1200米左右,D正确;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m左右,与图示不符,A错误;恒河平原、亚马孙平原海拔低于500m,BC错误;故选D。
14.结合材料图文和第一小题判断,其海拔500m以下应该是刚果盆地地区,该区纬度低,气候湿热,不适宜人类居住,A正确,D错误;刚果盆地处于热带雨林气候区,全年高温多雨,而旱涝灾害频繁主要是季风气候的特点,B错误;刚果盆地内部地形平坦,且交通也不是影响该区域人口的主要因素,C错误,故选A。
二、综合题
15.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人口压力指数是指一个区域现有人口数量与经济人口容量之比,当人口压力指数小于1时人口容量相对富裕,说明该地区相对人口压力不大,还有一定人口扩容余地。
材料二 下图是我国某年各省级行政区的综合人口压力指数分布示意图。
(1)我国人口压力指数的地区分布特征 ,影响新疆人口压力指数的瓶颈因素是 。
(2)江苏与黑龙江均是我国人口压力指数最小的地区之一,但两省压力指数较小的主要原因有差异:江苏 ;黑龙江 。
(3)判断一个地区人口数量与分布是否合理应考虑该地人口与经济、 、 之间是否相互协调。
【答案】(1)东部小,西部大 水源
(2)经济发达(科技水平高;对外开放程度高) 人均耕地面积多
(3)资源 环境
【解析】(1)根据材料“我国某年各省级行政区的综合人口压力指数分布示意图”,根据材料“人口压力指数是指一个区域现有人口数量与经济人口容量之比”,由于东部地区经济发达,经济人口容量大,所以人口压力指数东部小,西部大;新疆因为距海远,夏季风难以到达,水源短缺。
(2)江苏和黑龙江比较在社会经济因素占据优势,江苏位于东部沿海,经济发达,科技发达,对外开放程度高;而黑龙江地广人稀,人均耕地面积多。
(3)一个地区人口数量分布是否合理要考虑这个地区的资源、环境等是否符合能够容纳支撑此地的人口数量。
16.世界人口分布极不平衡,但具有一定的趋向性,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图A,从地形类型来看,世界56%左右的人口主要分布在 地区。
(2)分析图B,人口占世界总人口比例最小的纬度范围是 ,该地区人口少的自然原因有 、 。
(3)分析图C,在距海岸200千米范围内陆地面积占洲总面积比例小于35%的大洲有 、 、 。
(4)综合分析,世界人口分布具有集中于地势 地区、 纬度地区和 地区的趋向性。
【答案】(1)平原
(2)0°-90°S 海洋面积大/陆地面积小 自然环境恶劣
(3) 亚洲 非洲 南美洲
(4)低平 中低 沿海
【解析】(1)读图分析,从地形类型来看,世界56%左右的人口主要分布在平原,平原:海拔一般在200米以下,宽广平坦,适合人类生存发展;从纬度位置看,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地区。中低纬度地区气候适宜;从南北半球来看,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赤道以北的北半球。
(2)读图可知,赤道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0°~30°为低纬度地区,30°~60°为中纬度地区,60°~90°为高纬度地区。北半球的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90.2%,南半球人口占世界人口的9.8%;从纬度看,中低纬度人口所占比重大;40°S~90°S地区,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0.2%,原因是海洋广阔,陆地面积狭小,主要的南极大陆,气候严寒不适合人类的居住。
(3)读图可知,在距海岸200千米范围内陆地面积占洲总面积比例小于35%的大洲有亚洲、非洲、南美洲。
(4)结合以上分析,世界人口集中地区主要在中低纬、地势低平的特点,这些地区水热条件好,适宜耕作,交通便利,自然条件优越,资源丰富,环境人口容量大。
17.阅读塔里木盆地的绿洲与城镇分布,回答下列问题。
(1)塔里木盆地的绿洲分布有什么特点?
(2)人口较为集中的城镇分布与水源有什么关系?
【答案】(1)塔里木盆地的绿洲主要分布在盆地边缘的山麓地带。
(2)水源是制约塔里木盆地人们生产和生活的主要因素,该地水源主要是高山冰雪融水,水源最丰富的地区集中分布在盆地边缘,故城镇主要分布在盆地边缘的绿洲地区。
【解析】(1)读图可知,塔里木盆地的绿洲主要补给水源为高山冰雪融水,因此绿洲主要分布在盆地边缘的山麓地区。
(2)塔里木盆地位于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降水少,水源是制约塔里木盆地人们生产和生活的主要因素。而该地水源主要是高山冰雪融水,水源最丰富的地区集中分布在盆地边缘的绿洲地区,故城镇主要分布在盆地边缘的绿洲地区。1.1 人口分布 学案
体系总览 思维导图
必会知识 考点梳理拓展延伸易错警示
必会知识一 世界人口的分布
1.基本特点:世界各地的人口分布很不均匀,有的地区人口稠密,有的地区则人口稀少。
2.主要规律
比较角度 主要分布地区
从全球来看 近90%的人口居住在北半球,尤其在北纬10°~50°地带最为集中
从距离海洋远近来看 60%左右的人口居住在离海岸200千米以内的沿海地区
从海拔来看 近80%的人口居住在海拔500米以下的低平地区
从大洲来看 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人口约占世界总人口的85%
从国家比较 截至2018年年底,中国、印度、美国、俄罗斯、日本等10多个国家人口超过1亿
3.世界四大人口稠密地区
4.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
必会知识二 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1)自然因素
自然环境对人口分布的影响明显,其中气候、地形等自然因素对人口分布的影响尤为重要。
自然因素 对人口分布的影响 举例
气候 气温 一般来说,过于寒冷的地区不适宜人类居住,温暖的气候适宜人类生产和生活 ①高纬度地带,由于严寒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人类的生活和生产,人口稀少。 ②北半球温带地区,气温适宜人类居住和农业生产,世界上约60%的人口居住在这一地带
降水 降水主要通过影响植被分布间接影响人口分布。一般来说,过于干旱的地区不适宜人类居住,降水适中的地区适宜人类居住和生产,人口分布往往较为集中 干旱的沙漠、戈壁地区,由于降水量极少,生存环境恶劣,往往成为无人区或人口稀少区
地形 平原地区地形平坦,交通便利,易于开发,是人类的主要聚居地 我国的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印度的恒河平原,都是人口密集的地区
水源 一般来说,河流、湖泊沿岸供水方便,具有交通、水产养殖等方面的优势,利于人类生产和生活,人口较为密集 北美五大湖地区,人口稠密
在干旱地区,有水灌溉的地方往往成为人口聚居地 我国塔里木盆地的绿洲
土壤 土壤是发展农业生产最基本的物质基础,它对人口分布的影响大多是通过农业发展间接地起作用 在我国东北地区,肥沃的黑土分布区农业比较发达,人口密度也较大
矿产资源 矿产资源的开发促进了地区经济发展,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从而影响人口分布 大型油田的发现和开采,使原本荒无人烟的地区掘起一座座新城市
(2)人文因素
在自然条件的基础上,人口分布作为一种社会现象,还受社会经济条件、发展历史等人文因素的制约。
①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的人口分布特点
时期 生产力水平 人口分布特点
农业社会 以个体农业生产为主,生产力水平较低 农业发达地区人口密集,但居民点相对比较分散
工业社会 生产力水平得到空前发展,工业占据主导地位,工业企业集中在城镇 人口向城镇聚集。在一些工业发达的地区,形成了人口密集的城市带
②人文因素对人口分布的影响
人文因素 对人口分布的影响 实例
经济发展 水平 一般来说,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人口稠密 如我国东部地区、美国东部地区和欧洲西部地区
历史因素 历史较悠久的地区人口较稠密 如东亚、南亚的人口稠密区
政治因素 战争 有时可在较短时间内改变人口分布状况 如两次世界大战使世界政治地图发生明显变化,人口也随之大规模移动,改变了人口的空间分布
政策 鼓励或限制政策能够影响人口流动和增长,进而影响人口分布 如“第二次世界战”后,日本先后制定了5次全国综合开发计划,有计划地开发落后地区和疏散过密的城市人口和产业,改变了人口的空间分布
文化因素 婚育习俗等影响人口增长,进而影响人口分布 如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普遍盛行早婚早育,增加了出生人口;发达国家和地区普遍盛行晚婚晚育甚至不育,减少了出生人口
必备技能 典例精讲模型秒杀巧思妙解
必备技能一 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
[例1]人类密集地区称人类大陆。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在人类大陆图上,世界人口的分布( )
A.欧洲比亚洲多 B.平原比山地多
C.西半球比东半球多 D.高纬度比低纬度多
2.关于图中①~④人口密集区的判断,对应正确的是( )
A.①—北美洲 B.②—南亚 C.③—亚洲 D.④—欧洲
3.关于人类大陆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地区有世界古老的文明中心 B.②地区城市化水平高
C.③地区经济落后 D.④地区仅农业发达
必备技能二 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例2]澳大利亚地处南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受自然和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人口分布极不均衡,东南沿海地区人口密度较大,而内陆地区人口密度极小。下图为澳大利亚人口密度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澳大利亚内陆地区人口密度极小的自然原因是( )
A.地形崎岖 B.气候干燥炎热 C.水土流失严重 D.矿产资源匮乏
2.图中显示澳大利亚内陆地区人口分布多呈斑点状,可能是因为斑点区( )
①地势平坦开阔②气候温暖湿润③矿山长期开采④距离水源较近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澳大利亚的人口分布状况会使内陆地区( )
A.劳动力严重不足 B.就业竞争压力大
C.污染物排放量大 D.人均资源量较少
必备技能三 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原因
[例3]读我国人口密度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我国人口分布最稀疏的地形区是( )
A.东北平原 B.四川盆地 C.青藏高原 D.江南丘陵
2.影响我国人口分布的最主要自然因素是( )
A.地形、植被 B.地形、气候 C.气候、矿产 D.水源、土壤
必刷好题 基础演练能力提升巅峰突破
一、选择题
人口在空间分布上受气候、地形、交通、经济发展、开发历史早晚等多种因素影响,因此,世界的人口在空间分布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下图为2000年世界不同纬度人口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1-2小题。
1.图示人口数量分布的空间差异体现在( )
A.南半球人口总量大于北半球 B.中纬度地区北半球大于南半球
C.低纬度地区人口分布总量最多 D.低纬度地区南半球大于北半球
2.图示人口分布较少区域( )
①深居内陆,距海远②纬度高或海拔高③气候温和、多降水④地形平坦、濒临海洋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澜沧江—湄公河发源于中国青海省唐古拉山脉,向南流至云南省南腊河口出境,改称湄公河,在越南胡志明市以南注入太平洋。读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坡度与海拔、人口累积百分比曲线图,完成下面3-4小题。
3.由材料可知,澜沧江—湄公河流域人口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海拔 B.水源 C.坡度 D.热量
4.该流域人口主要集中在( )
A.坡度5°~11° B.海拔3000~4000m
C.坡度5°以下 D.海拔3000m以下
读世界距海岸200km范围内的陆地面积和人口占洲总面积及总人口的比例图,完成下面5-7小题。
5.在距海岸200km范围内陆地面积占洲总面积的比例小于30%的大洲中,人口占洲总人口比例最小的是( )
A.非洲 B.南美洲 C.亚洲 D.欧洲
6.欧洲距海岸200km范围内的陆地面积比重较大的最主要原因是( )
A.海岸线曲折,多海湾 B.山地少,平原占比高
C.纬度跨度大,面积广 D.人口密集,填海造陆多
7.依据所学知识,下列地区中人口分布最为密集的是( )
A.斯堪的纳维亚半岛 B.亚马孙平原
C.尼罗河三角洲 D.塔里木盆地
世界人口分布最显著的特点是不均衡性,形成了明显的人口稠密区和人口稀疏区。目前全世界大约3/4的人口分布在5%的陆地上。据此完成下面8-10小题。
8.在世界上,人口稀疏区往往( )
A.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B.深居内陆、气候湿润
C.气候恶劣、远离海洋 D.靠近沿海、土壤肥沃
9.在热带多雨地区,人口稠密的地方不是平原,而是高原和山地。其影响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 B.水源 C.土壤 D.气候
10.我国人口分布可以分为东南和西北疏密悬殊的两部分,东南半壁人口稠密,西北半壁人口稀疏,此界线是( )
A.漠河---腾冲线 B.秦岭--淮河一线
C.800毫米等降水量线 D.黑河--腾冲线
下图为湖南省2020年人口密度图。读图,回答下面11-12小题。
11.湖南省人口密度( )
A.南部最大 B.中部最小 C.西部较小 D.空间差异小
12.影响湖南省人口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气候 B.地形 C.植被 D.土壤
读“某地区人口密度与海拔的相关示意图”(下图),完成下列13-14小题。
13.图示人口密度最大的区域最有可能是( )
A.青藏高原 B.恒河平原 C.亚马孙平原 D.东非高原
14.该地区海拔500米以下人口密度低的主要原因是( )
A.气候湿热,不适宜人类居住 B.地势低平,洪涝灾害频繁
C.峡谷地带,交通不便 D.气候干燥,水源缺乏
二、综合题
15.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人口压力指数是指一个区域现有人口数量与经济人口容量之比,当人口压力指数小于1时人口容量相对富裕,说明该地区相对人口压力不大,还有一定人口扩容余地。
材料二 下图是我国某年各省级行政区的综合人口压力指数分布示意图。
(1)我国人口压力指数的地区分布特征 ,影响新疆人口压力指数的瓶颈因素是 。
(2)江苏与黑龙江均是我国人口压力指数最小的地区之一,但两省压力指数较小的主要原因有差异:江苏 ;黑龙江 。
(3)判断一个地区人口数量与分布是否合理应考虑该地人口与经济、 、 之间是否相互协调。
16.世界人口分布极不平衡,但具有一定的趋向性,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图A,从地形类型来看,世界56%左右的人口主要分布在 地区。
(2)分析图B,人口占世界总人口比例最小的纬度范围是 ,该地区人口少的自然原因有 、 。
(3)分析图C,在距海岸200千米范围内陆地面积占洲总面积比例小于35%的大洲有 、 、 。
(4)综合分析,世界人口分布具有集中于地势 地区、 纬度地区和 地区的趋向性。
17.阅读塔里木盆地的绿洲与城镇分布,回答下列问题。
(1)塔里木盆地的绿洲分布有什么特点?
(2)人口较为集中的城镇分布与水源有什么关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