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散文家谈散文》教学设计 年级:九年级 学段:九上第四单元 学科:语文 版本:苏教版教学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白鹭》的意境美,体会作者的情感。2.了解评论的一般写法和《关于散文〈白鹭〉》的写作特点。3.在阅读文学作品时,能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形成自己独特的感受。教学预备:预习散文《白鹭》,反复朗读课文,自选一个角度,把自己最喜欢或者感受最深的一点写下来。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白鹭 郭沫若模块一 初读体会同学们好!我们今天要学的《散文家谈散文》是由大文学家郭沫若写的《白鹭》和文学评论家晓雪写的评论文章《关于散文〈白鹭〉》两篇构成。提起郭沫若,我们往往会想起他那激情如火的《女神》、《凤凰涅槃》、《雷电颂》等作品,这些震撼着我们心灵的作品令郭老享誉文坛。然而,郭沫若的小品文也别具一格,清新隽永,情趣盎然。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他的散文诗《白鹭》,感受那如画的美妙境界。ppt2学习目标:感受《白鹭》的意境美,体会作者的情感。(ppt2)课件展示学习目标: 感受《白鹭》的意境美, 体会作者的情感。 同学们先听老师朗读一遍。ppt3在听的过程中,请大家想象文中的“画面”,在头脑中形成一个总体的印象,并画出最能表现作者赞美白鹭的语句。(ppt3)课件展示听读课文,想象文中的“画面”,并画出最能表现作者赞美白鹭的语句。 (教师配乐范读ppt4、5、6)白鹭郭沫若 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白鹤太大而嫌生硬,即如粉红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寻常了。 然而白鹭却因为它的常见,而被人忘却了它的美。 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由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玻璃框里的画面。田的大小好像有心人为白鹭设计的镜匣。 晴天的清晨,每每看见它孤独地站立有小树的绝顶,看来像是不安稳,而它却很悠然。这是别的鸟很难表现的一种嗜好。人们说它是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吗? 黄昏的空中偶见白鹭的低飞,更是乡居生活中的一种恩惠。那是清澄的形象化,而且具有了生命了。 或许有人会感到美中的不足,白鹭不会唱歌。但是白鹭的本身不就是一首很优美的歌吗?——不,歌未免太铿锵了。 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ppt4、5、6)课件展示白鹭郭沫若 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白鹤太大而嫌生硬,即如粉红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寻常了。 然而白鹭却因为它的常见,而被人忘却了它的美。 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由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玻璃框里的画面。田的大小好像有心人为白鹭设计的镜匣。 晴天的清晨,每每看见它孤独地站立有小树的绝顶,看来像是不安稳,而它却很悠然。这是别的鸟很难表现的一种嗜好。人们说它是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吗? 黄昏的空中偶见白鹭的低飞,更是乡居生活中的一种恩惠。那是清澄的形象化,而且具有了生命了。 或许有人会感到美中的不足,白鹭不会唱歌。但是白鹭的本身不就是一首很优美的歌吗?——不,歌未免太铿锵了。 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请注意这些字词的读音和书写,读两遍。ppt7好,大家看看作者用什么来赞美白鹭的?请找出文中的语句。(学生回答)对了,就是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两句话: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ppt7)课件展示识记下列词语,读两遍:长喙(huì) 蓑(suō)毛 嗜(shì)好清澄(chéng) 铿锵(kēng qiāng)白鹭之美: 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现场老师组织学生朗读生字词,并请学生回答问题,用时30秒)那么作者为什么把白鹭比作一首“诗”和“散文诗”呢?ppt8同学们可以结合过去学过的诗歌想一想,诗有什么特点。(ppt8)课件展示为什么会把白鹭比作“诗”和 “散文诗”?对了,首先,诗歌在形式上比较精巧、字数不多,短小却精致。比如孟浩然的《春晓》是一首五言绝句: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读来琅琅上口,也很押韵,20个字写出了诗人热爱春天之情,这种朗读起来富有节奏和韵律,就是诗歌在形式上的美。其次,诗歌富有画面感。比如唐代大诗人王维的诗句:“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同学们可以闭上眼睛想一想,静静的夜晚,一轮明月升起,把清辉洒在松树林间,微风吹来,树影晃动,小溪的流水缓缓地从石头上流过。诗句表现了夜晚林间清幽的画面,清新淡雅,好像中国的水墨画一样;还有大家熟悉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有线有面,就是一幅画。再次,诗歌呈现一种意境。比如陶渊明的《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就表现出一种隐居闲适,不随俗流的意境,也正是陶渊明清高人格的体现。而散文诗是介于散文和诗之间的一种文体,或者说是具有诗歌韵味的散文,在形式上也是短小精致,比诗歌更加自由活泼。(ppt8)课件展示,依次展示ppt8上的内容形式美:诗歌大多短小而精巧图画美: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意境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散文诗具有诗歌的韵味,在形式上更加活泼、自由。模块二 再读感悟通过刚才的讨论,我们了解到诗歌具有形式美、图画美和意境美,那么作者把白鹭比作“诗”来赞美白鹭,“诗之美”和“白鹭之美”有什么相通之处呢?ppt9请同学们细读文章的2—8小节,思考问题:文章从哪些方面来写白鹭之美的?(ppt9)课件展示:请品读文章的2—8小节,思考问题:文章从哪些方面来写白鹭之美的? (现场老师组织学生细读思考,并请学生回答问题,用时2分钟)Ppt10是的,先通过比较,介绍白鹭形体“适宜”,接着用四幅画面来描绘白鹭之美:第一幅是“白鹭形象图”,第二幅是“白鹭钓鱼图”,第三幅是“白鹭瞭望图”,白鹭站在树梢上“放哨”,第四幅是“白鹭晚飞图”,一种动态的,生命的惊喜。依次展示(ppt10)课件展示:“白鹭形象图”,“白鹭钓鱼图”,“白鹭瞭望图”,“白鹭晚飞图”,这几幅画面紧紧围绕着第4节“平常中的美丽”展开,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展现了白鹭之美。Ppt11首先作者把白鹭与白鹤、朱鹭、苍鹭相比,突出了白鹭形体“适宜”的特点。“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白鹤太大、太生硬,朱鹭或苍鹭,也觉得大了一些,太不寻常。”用它们来衬托白鹭。(ppt11)课件展示:白鹭: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白鹤:太大、生硬朱鹭或苍鹭:大了一些,太不寻常。衬托ppt12接下来“白鹭形象图”分别从色彩上和身段上描绘它形体优美、形象和谐。“那雪白的蓑毛、铁色的长喙、青色的脚”是色素之美,“流线型结构、增减长短之说”是身形之美。它们都体现了“精巧适宜”的特点。(ppt12)课件展示:形体优美色素美:“那雪白的蓑毛、铁色的长喙、青色的脚”身段美:“流线型结构、身段的大小” “适宜和谐”好,请同学们齐读第5小节。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忽则嫌黑。(现场老师组织学生朗读,用时15秒)ppt13“白鹭钓鱼图”这样描绘:白鹭立于清水田中,水田和白鹭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清淡素雅的水墨画,联想丰富,把整个清水田比作嵌在琉璃框里的画,究竟是白鹭装饰了田,还是田包容了白鹭?任读者想象,这白鹭田中觅食的景象,韵味十足。(ppt13)课件展示:联想丰富,把整个清水田比作嵌在琉璃框里的画,仿佛清淡素雅的中国水墨,白鹭田中觅食的迷人景象,韵味十足。好,请同学们齐读第6小节。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琉璃框里的画面。田的大小好像是有心人为白鹭设计出的镜匣。(现场老师组织学生朗读,用时15秒)ppt14“白鹭瞭望图”和“白鹭晚飞图”都是动静结合的画面,前者抓住“悠然”的特点,把白鹭拟人化了,写出了白鹭孤独地站立在小树绝顶,于绝境处有大气度,独有一种悠然自得的内在美。是放哨么?如果不是那是什么呢?留给读者无限的遐想。后者写“黄昏中低飞的白鹭”,为什么作者说见到它是一种“恩惠”呢?恩惠本意是指给予或获得的好处。郭沫若写作本文的时候正处于战争期间,当时的乡村是萧条的,黄昏时分的静谧更添了几分荒凉。这时飞翔的白鹭出现了,它给平静的乡居生活带来了活力,让人体会到了生命之美。这种动态的活力之美与乡间的宁静相互映衬,使原本萧条的生活也有了趣味,这不是一种“恩惠”么?这正是作者仔细观察生活,在生活细节中捕捉到的独特感受啊。(ppt14)课件展示:画面富有诗意:白鹭孤独站立在小树绝顶,虽临危境,却不畏惧,独有一种悠然自得的内在美。白鹭低飞,一种生命的流动,给宁静乡村带来了活力和希望,让人感到一种生命之美。好,请同学们齐读第7、8小节。晴天的清晨每每看见它孤独地站立在小树的绝顶,看来像不是安稳,而它却很悠然,这是别的鸟很难表现的一种嗜好。人们说它是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吗?黄昏的空中偶见白鹭的低飞,更是乡居生活中的一种恩惠。那是清澄的形象化,而且具有了生命了。(现场老师组织学生朗读,用时30秒)郭沫若笔下的白鹭真是美到了极致啊,通过刚才的朗读,我们眼前仿佛出现了那白色的精灵,正翩翩起舞,作者认为用“歌声”比拟白鹭太铿锵了,是的,白鹭应该是一首只能用心灵感受的诗。那么再回到最初的那个问题,ppt15 “白鹭之美”和“诗之美”有什么相通之处呢?四幅画面分别表现白鹭之美,“白鹭形象”优美和谐,“白鹭钓鱼”仿佛一幅清丽素雅的水墨画,“白鹭瞭望”和“白鹭晚飞”都透露出一种悠然的意境,自然之趣。(ppt15)课件展示:白鹭形象 身段优美白鹭钓鱼 水墨素雅白鹭瞭望 意趣悠然白鹭晚飞 这与“诗歌”的形式美、图画美、意境美不是正好吻合的吗?它们都是那么的精致巧妙,富有韵味啊。(ppt15)课件展示:形式美图画美意境美白鹭之美就美在它的平凡、和谐、朴素、意趣,因为它平常,所以它的美常常被忽略了,郭沫若捕捉到了它,用心感受到了它的美。其实这也告诉我们,“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能“在平常中发现、感受自然和谐之美,就是一种诗意的生活。”(ppt15)课件展示:在平常中发现、感受自然和谐之美,就是一种诗意的生活。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明白了作者用诗来比喻白鹭的妙处,真可谓匠心独运。下面我们小结一下全篇的结构:ppt16《白鹭》是一篇诗性的散文。全文10段,分4个部分:一(1)用比喻写白鹭“精巧”的特点。二(2—3)通过比较写白鹭形体“适宜”的特点。三(4—8)先总写(4);四幅画面分别从静态和动态表现其被人忘却的美(5-8)。四(9—10)通过对“有人”的意见的否定,进一步突出白鹭的“优美”。首尾呼应,篇末扣题。(ppt16)课件展示:《白鹭》是一篇诗性的散文。全文10段,分4个部分:一(1) 以诗为喻,白鹭“精巧”。二(2—3)通过比较,形体“适宜”。三(4—8)平常之美,画面展现。 (总 分)四(9—10)呼应开头,突出“优美”。模块三 三读回味同学们,一篇优美的散文留给我们的回味是无穷的,就像一位作家评论的那样:“《白鹭》就是一篇能让人‘反复地品味’的好散文。它也是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白鹭》一曲已终,仍让人感到余音袅袅,绕梁不绝。生活中有许多像白鹭一样平凡而美丽的人,你愿意做一个“白鹭”一样的人吗?ppt17请同学们有感情朗读课文,品味文章富有诗意的语言,体会作者对白鹭之美的赞叹。(ppt17)课件展示:请同学们有感情朗读课文,品味文章富有诗意的语言,体会作者对白鹭之美的赞叹。注意朗读的节奏和轻重,读出情感,对文中那些运用修辞的语句要读出作者的赞美之情。(ppt17)课件展示:朗读要求:1.读出感情,语速较缓。 2.画出运用修辞的语句。(现场老师巡视,指导朗读,用时2分钟)好,请同学们齐声朗读课文。Ppt18、19、20、21、22、23课文配图、配乐。(ppt18、19、20、21、22、23)课件展示:白鹭郭沫若 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白鹤太大而嫌生硬,即如粉红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寻常了。 然而白鹭却因为它的常见,而被人忘却了它的美。 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由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玻璃框里的画面。田的大小好像有心人为白鹭设计的镜匣。 晴天的清晨,每每看见它孤独地站立有小树的绝顶,看来像是不安稳,而它却很悠然。这是别的鸟很难表现的一种嗜好。人们说它是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吗? 黄昏的空中偶见白鹭的低飞,更是乡居生活中的一种恩惠。那是清澄的形象化,而且具有了生命了。 或许有人会感到美中的不足,白鹭不会唱歌。但是白鹭的本身不就是一首很优美的歌吗?——不,歌未免太铿锵了。 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同学们读得不错,最后我们来了解一下作者为什么要写作这篇散文。ppt24郭沫若,现代杰出的作家、历史学家,同时也是一位浪漫的诗人他有着如火的激情和爱国主义精神。本文写作于1942年,正值一个艰苦的年代。当时处在抗战第二阶段,蒋介石发动第二次反共高潮,郭沫若于1942年10月31日被迫辞去国民党军委政治部第三厅厅长的职务,言行受到反动派的限制。他曾在历史剧《屈原》中痛斥投敌卖国的奸佞,呼唤人性中的美。同样,在这篇课文里,他借描绘和赞美白鹭常见而又被人忘却的美,告诉我们寻常事物中往往蕴含着内在的美,这正是诗人对平凡中的高洁和美好的向往追求,也启迪着我们永远不要放弃追求美好。(ppt24)课件展示:郭沫若,现代杰出的作家、历史学家,同时也是一位浪漫的诗人。本文写作于1942年,正值一个艰苦的年代,他描绘和赞美白鹭常见而又被人忘却的美,告诉我们寻常事物中往往蕴含着内在的美,这正是诗人对平凡中的高洁和美好的向往追求ppt25好的文章,读你千遍也不厌倦,我们来做个现场比赛,请大家挑选你最喜爱的段落或句子,看谁背的最快,朗诵的最有感情。(ppt25)课件展示:挑选你最喜爱的句子,背下来。看看谁背得快背得好。(现场教师指导巡视,学生自由背诵,用时2分钟)再次齐声朗诵: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ppt25)课件展示:再次齐声朗诵: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同学们,你们背下来了吗?今天我们学习了郭沫若的《白鹭》,课文中对白鹭的描写是多么生动啊。瞧,郭老师多么钟情于这白色的精灵啊!ppt26我想,同学们在生活中,也一定有自己特别喜爱的小动物吧,请你仿照刚才背诵的句子,运用比喻的修辞,写两句话,表达你对它的喜爱赞美之情。(ppt26)课件展示:作业: 在生活中,你有没有喜爱的小动物呢?请你仿照郭老的这两个句子,运用比喻的修辞,写两句话,表达你对它的喜爱赞美之情。这节课就上到这里,同学们,再见!《散文家谈散文》教学设计 年级:九年级 学段:九上第四单元 学科:语文 版本:苏教版教学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白鹭》的意境美,体会作者的情感。2.了解评论的一般写法和《关于散文〈白鹭〉》的写作特点。3.在阅读文学作品时,能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形成自己独特的感受。教学预备:预习散文《白鹭》,反复朗读课文,自选一个角度,把自己最喜欢或者感受最深的一点写下来。教学过程:第二课时关于散文《白鹭》 晓雪模块一 交流讨论,了解评论同学们好,在上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郭沫若的散文《白鹭》,大家觉得它美吗?恩,把这种美的感受用文字记录下来,就是对《白鹭》的赏析和评论。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文学评论家晓雪先生评论《白鹭》的文章——《关于散文〈白鹭〉》,看看在晓雪眼中,这篇散文究竟美在哪里。ppt2学习目标:了解评论的一般写法和本文的写作特点。对作品有自己的独特感受,学习写评论。(ppt2)课件展示:学习目标: 了解评论的一般写法和本文的写作特点。 对作品有自己的独特感受,学习写评论。我们在课前安排了预习,请同学们自选一个角度,对《白鹭》感受最深或者最喜欢的一点写下来。ppt3好,现在就请同学们把自己写好的内容拿出来,做一个交流。请同学们把课前自己写的内容分小组讨论交流一下,读读看,是从哪些角度来评论的,并选出一两则比较好的。(ppt3)课件展示:自选一个角度,对《白鹭》感受最深或者最喜欢的一点写下来。请同学们把课前自己写的内容分小组讨论交流一下,读读看,是从哪些角度来评论的,并选出一两则比较好的。(现场老师指导学生讨论,并请同学站起来回答,用时5分钟)很好,同学们刚才讨论的很好,写的也不错。老师也准备了三位同学写的评论片段,展示给大家看一看。ppt4、5、6、7、8请大家思考一下,这三则评论主要是从什么角度来赏析《白鹭》的。第一则赏析:“乡居生活中的一种恩惠”是谁给的呀?当然是白鹭。试想一下,白鹭给黄昏中的乡村带来了美,带来了生机和活力,那不是“一种恩惠”么?如果说周庄是小桥流水人家的苏州特色的形象化,那么,“清澄的形象化”便是说“白鹭晚飞”这幅画面具有“清澄”的特点。“清澄”本来是形容水的清澈透明,这里的比喻,突出画面清纯美丽的特点。 低飞的动态给宁静的乡村带来了“生机勃勃”的感觉,这不是“具有生命力了”么?第二则赏析:郭沫若对白鹭的描绘多么生动啊!文章多处运用修辞:勾勒白鹭外形的一串排比,在树梢悠然远望的巧妙拟人,还有精彩的比喻,把白鹭在水田里钓鱼想象成一幅嵌在玻璃框里的画,白鹭在田中觅食的情景生动形象,韵味十足……诗人笔下,白鹭仿佛绝代佳人,静立于世,怎不惹人爱怜,叫人心向往之呢?第三则赏析:白鹭,一种普普通通的鸟,经过郭沫若这位大作家寥寥数笔的描摹,就显得那么动人,那么栩栩如生。你看,他在1942年秋天写的《白鹭》这篇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虽没有华丽迷人的词藻,也没有浓妆艳抹的渲染,显得那么朴素无华。但是,它正是运用了如白鹭一般朴素的句子,让我们感受到平常事物中蕴含的美! (ppt4)课件展示:请看三段学生写的赏析文字:(ppt5、6、7)课件展示:“乡居生活中的一种恩惠”是谁给的呀?当然是白鹭。试想一下,白鹭给黄昏中的乡村带来了美,带来了生机和活力,那不是“一种恩惠”么?如果说周庄是小桥流水人家的苏州特色的形象化,那么,“清澄的形象化”便是说“白鹭晚飞”这幅画面具有“清澄”的特点。“清澄”本来是形容水的清澈透明,这里的比喻,突出画面清纯美丽的特点。 低飞的动态给宁静的乡村带来了“生机勃勃”的感觉,这不是“具有生命力了”么?郭沫若对白鹭的描绘多么生动啊!文章多处运用修辞:勾勒白鹭外形的一串排比,在树梢悠然远望的巧妙拟人,还有精彩的比喻,把白鹭在水田里钓鱼想象成一幅嵌在玻璃框里的画,白鹭在田中觅食的情景生动形象,韵味十足……诗人笔下,白鹭仿佛绝代佳人,静立于世,怎不惹人爱怜,叫人心向往之呢?白鹭,一种普普通通的鸟,经过郭沫若这位大作家寥寥数笔的描摹,就显得那么动人,那么栩栩如生。你看,他在1942年秋天写的《白鹭》这篇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虽没有华丽迷人的词藻,也没有浓妆艳抹的渲染,显得那么朴素无华。但是,它正是运用了如白鹭一般朴素的句子,让我们感受到平常事物中蕴含的美! (ppt8)课件展示:请思考:三则评论主要是从什么角度来赏析《白鹭》的?(现场老师组织学生思考回答,用时1分钟)是的,三则评论都是从语言的角度来赏析的。ppt9第一则着重理解词语的含义,抓住“恩惠”、“清澄”和“生命力”这三个词语,因为这三个词是文章着力突出白鹭灵气的关键,特别富有表现力。第二则抓住排比、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从散文综合运用运用多种修辞表现白鹭之美的角度,评论作者对白鹭的描绘极其生动形象,富有韵味。第三则是从文章整体感悟赏析,赞美作者用朴素的语言,精彩的描写,让我们感受到平常事物中蕴含的美。(ppt9)课件展示:主要是从语言的角度:赏析1:理解词语,感悟赏析。赏析2:抓住修辞,感悟赏析。赏析3:把握整体,感悟赏析。大家看,这些评论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吧?可见,评论文章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入手,关键在于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那么评论家晓雪先生是如何评论散文《白鹭》的呢?ppt10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晓雪先生的《关于散文〈白鹭〉》,看看它是从什么角度来评论的,理出文章的结构。(ppt10)课件展示:评论家是如何评论这篇散文的呢?请阅读晓雪的《关于散文〈白鹭〉》,想一想它是从什么角度来评论的,理出文章的结构。首先了解一下作者晓雪,ppt11晓雪(1935— )白族,现代诗人、文学评论家,原名杨文翰,云南大理人,云南省作协主席、中国诗歌学会副会长。1952年开始发表作品,1996年12月获意大利蒙德罗国际文学奖特别奖。(ppt11)课件展示:晓雪(1935— )白族,现代诗人、文学评论家,原名杨文翰,云南大理人,云南省作协主席、中国诗歌学会副会长。1952年开始发表作品,1996年12月获意大利蒙德罗国际文学奖特别奖。下面我请一位同学来朗读课文,ppt12其他同学在听读的过程中,画出文中对《白鹭》评价的语句,并思考《关于散文〈白鹭〉》是从什么角度来评论的,理出文章的结构。(ppt12)课件展示:画出文中对《白鹭》评价的语句。思考回答:《关于散文〈白鹭〉》是从什么角度来评论的,理出文章的结构。(现场请一位同学朗读课文,老师指导其注意读出作者的喜爱赞美之情,用时3分钟)好的,谢谢这位同学,大家觉得他读得怎样,有没有读出作者的赞美之情啊?注意读的时候语速不能过快。同学们在听读的时候,已经把文中对散文《白鹭》评价的语句画出来吧?就是下面这些句子:ppt13有的写得豪放激越、气势磅礴,也有的写得柔婉清丽、秀美含蓄。比较起来,我更喜欢他的后一种散文。这篇五百字的《白鹭》,就是后一类散文的典型例子。这篇散文,用非常精彩、极其简练的文字,抒写了作者对白鹭的独特的感受和独到的认识……《白鹭》就是一篇能让人“反复地品味”的好散文。它“是一首精巧的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言有尽而意无穷。 (ppt13)课件展示:……也有的写得柔婉清丽、秀美含蓄。……这篇五百字的《白鹭》,就是后一类散文的典型例子。这篇散文,用非常精彩、极其简练的文字,抒写了作者对白鹭的独特的感受和独到的认识……《白鹭》就是一篇能让人“反复地品味”的好散文。它“是一首精巧的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言有尽而意无穷。同学们,想一想,作者晓雪是从什么角度来评论的?(现场提问,请同学来回答,用时1分钟)恩,对了,ppt14也是从语言的角度来评论的,但不是理解词语,也不是抓修辞手法,而是从整体上评论了散文《白鹭》的语言风格。能找出作者评价中最关键的词语吗?恩,对了,作者说郭沫若写的“柔婉清丽、秀美含蓄”,说这篇文章文字“极其简练、非常精彩”,作者认为郭沫若在散文中对白鹭有着独特的感受和独到的认识,是一种绝妙的描绘。这就是晓雪的评价。(ppt14)课件展示:从整体上评论散文《白鹭》的语言风格。柔婉清丽、秀美含蓄 独特的感受文字简练、非常精彩 独到的认识 绝妙的描绘模块二 细读感受,体会写法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作者是从整体上评论散文《白鹭》的语言风格和写作特点的。风格也好,特点也好,都是很抽象的概念,怎么理解呢?作者是如何生动地给我们解说的呢?下面我们就通过梳理课文的结构,进一步了解作者是用了什么方法来评论散文《白鹭》的。ppt15文章的第一部分是1-2小节,统论散文的特点及风格。作者首先指出散文是一种最自由自在的文体,所以才会在不同的作家身上表现出风格迥异的多姿多彩,也就是课文开头说的“随意性和多样性”。接下来,作者展现了他的博识,列举了一系列作家的不同风格为证,“鲁迅的深沉冷峻、巴金的自然真挚、茅盾的淳厚质朴、冰心的婉约清秀、林语堂的幽默隽永、徐志摩的浓艳绮丽、汪曾祺的恬淡纯净、秦牧的博识睿智”,进一步让读者明白散文的风格是多样的。就好比我们走进了一座花园,姹紫嫣红各种花朵盛开,让我们惊喜,给我们以美的感受,如果只有一种颜色,那多么单调啊。(ppt15)课件展示:一、(1-2)统论散文特点及风格。文章的第二部分是3-4小节,作者具体论述散文《白鹭》的风格。郭沫若身也是一个糅合了多样性与复杂性于一身的作家,所以第三段中晓雪又指出他除了“豪放激越、气势磅礴”的一面之外,还有“柔婉清丽、秀美含蓄”的一面,并进而说出自己“更喜欢他的后一种散文”。第4节是全文的核心段落,它着重指出了《白鹭》的写作特点。在文字上是“非常精彩、极其简练”,而在感受上则是“抒发了对白鹭的独特的感受和独到的认识”。(ppt15)课件展示:二、(3-4)《白鹭》风格柔婉清丽、清丽含蓄文字简练、感受独特作者说郭沫若的散文风格有“豪放激越、气势磅礴”和“柔婉清丽、秀美含蓄”之分,那怎么理解这两种风格呢?首先我们来看两幅图画:ppt16(ppt16)课件展示:屏幕展示两幅图画看到这两幅画面,你产生了怎样的联想?第一幅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是不是特别感觉到一种磅礴的气势?第二幅小小牧童伏在牛背上,与鸟儿戏耍,这是乡村中常见的一幕,一派春风和煦、宁静淡雅的景象。如果说前者是“豪放激越、气势磅礴”的话,那么后者自然就是“柔婉清丽、秀美含蓄”啦。画面比较直观,而文字则需要我们调动感觉和借助联想去感受了。请同学们再看两段文字,请两位同学给大家朗读一下:ppt17啊,这宇宙中的伟大的诗!你们风,你们雷,你们电,你们在这黑暗中咆哮着的,闪耀着的一切的一切,你们都是诗,都是音乐,都是跳舞。你们宇宙中伟大的艺人们呀,尽量发挥你们的力量吧。发泄出无边无际的怒火,把这黑暗的宇宙,阴惨的宇宙,爆炸了吧!爆炸了吧!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琉璃框里的画面。田的大小好像是有心人为白鹭设计出的镜匣。(现场请两位同学分别朗读,用时1分钟)(ppt17)课件展示:啊,这宇宙中的伟大的诗!你们风,你们雷,你们电,你们在这黑暗中咆哮着的,闪耀着的一切的一切,你们都是诗,都是音乐,都是跳舞。你们宇宙中伟大的艺人们呀,尽量发挥你们的力量吧。发泄出无边无际的怒火,把这黑暗的宇宙,阴惨的宇宙,爆炸了吧!爆炸了吧!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琉璃框里的画面。田的大小好像是有心人为白鹭设计出的镜匣。第一段选自以前我们学过的课文《雷电颂》,是郭沫若写作的历史剧《屈原》里的,大家看这一段内心独白,是不是特别富有激情啊?大量短句的使用,排比、呼告等修辞增强了表现力,把诗人内心的愤怒表现的很充分,我们朗读的时候感情仿佛大江大河,奔涌而出,多么“豪放激越、气势磅礴”啊。第二段就选自上一篇课文《白鹭》,一幅淡淡的水墨,几笔勾勒,让读者自己体会那清幽的意境,不是“柔婉清丽、秀美含蓄”么?(ppt17)课件展示:豪放激越柔婉清丽通过比较,同学们对风格的理解是不是更深了一层了呢?作者告诉大家他更喜欢后一种,这种喜爱既是作者在阅读后获得的独特感受,也是作者自由个性的体现。你可以喜爱“大江东去”,我可以欣赏“小桥流水”,因为散文是多样随意的,所以欣赏和感受也是自由和个性的。接下来作者进一步解说《白鹭》的写作特点,在文字上是“非常精彩、极其简练”,而在感受上则是“感受独特和认识独到”,在表现力上是“绝妙的描绘”。ppt18同学们想一想,在第4小节中,作者主要是用什么方法来评论《白鹭》?(ppt18)课件展示:想一想,作者主要是用什么方法来评论《白鹭》?(现场老师指导学生思考回答,用时30秒)ppt19对了,作者是直接引用原文来评述,那么作者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话来评论,而用原文呢?首先,引用原文是要保持原来文章的意境韵味不丢失。我们可以做这样一个联想,中国的古诗是很美的,言简而意丰,但如果把它译成现代汉语,韵味就少了许多。晓雪在这里直接引用原文来评论,正是想突出郭沫若在《白鹭》中的描写太绝妙了,用其他的语言无法替代,只能采用他的原话,瞧,多么令人神往啊!晓雪通过这种方式表达了他对郭沫若“绝妙地描绘”的文字表现能力的赞叹。这种评论的手法很独特,看似随意,其实是独具匠心,它保持了《白鹭》在意境上的原汁原味,同时也引导我们用心去品味原文的独特美。不得不佩服晓雪“四两拨千斤”的功力啊。大家注意到了吗?文章的结尾也是用了同样的方法,把散文《白鹭》说成是“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请同学们齐声朗读第4小节,体会文章“绝妙的描绘”。这篇散文,用非常精彩、极其简练的文字,抒写了作者对白鹭的独特的感受和独到的认识,绝妙地描绘出白鹭“因为它的常见而被人忘却”的美。“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或许有人会感着美中的不足,白鹭不会唱歌。但是白鹭的本身不就是一首优美的歌吗?——不,歌未免太铿锵了。”(ppt19)课件展示:直接引用“原文”评论——因为《白鹭》的描绘太“绝妙”了——赞美《白鹭》在文字上的表现力——保持《白鹭》意境上的原汁原味——引导我们用心品味原文的独特美文章的结尾也是用了同样的方法好,刚才我们重点分析的是文章的第二部分,也是主体部分。最后是文章的第三部分,ppt20也就是5-7小节,作者引述名言,阐述自己的阅读感受。(ppt20)课件展示:三、(5-7)阐述自己的阅读感受。这一部分作者引用了两位名家的言论,第5节是清代桐城派散文家姚鼐的话,意在说明好文章要气韵流畅自然,阅读好文章,要感受文章的气韵。“其文如升初日,如清风,如云,如霞,如烟,如幽林曲涧,如沦,如漾,如珠玉之辉,如鸿鹄之鸣而入寥廓”。意思是说那些具有阴柔之美的文章,辞句如同初升东方的点点晨曦,如同拂面过过的缕缕清风,如同随风而行的丝丝流云,如同转瞬即逝的淡淡霞光,如同若隐若现的渺渺轻烟,如同幽邃的山林,蜿蜒的小溪,如同湖面上的点点涟漪,如同波纹中的微微轻漾,如同珠玉晶莹璀璨的光华在暗夜中闪烁,如同天鹅清越高昂的鸣叫在天地音回荡。请同学们齐声朗读第5小节,体会文章所说的这种意境。我想起古人的描述,“其文如升初日,如清风,如云,如霞,如烟,如幽林曲涧,如沦,如漾,如珠玉之辉,如鸿鹄之鸣而入寥廓”。这其实是对郭沫若散文“柔婉清丽、含蓄秀美”风格的赞美,指出散文《白鹭》有着极高的艺术魅力,而感受这份艺术魅力需要用心去反复品味,不能粗浅地浮光掠影地读一下了事。这一点正印证了第6节莱辛的话:“不要让人一看了事,应让人品味,反复的品味。”作者就是想告诉大家,郭沫若的散文《白鹭》“清丽秀美”、意韵高雅,描写精彩绝妙,值得我们反复品味。(ppt20)课件展示:姚鼐的话——《白鹭》的意境极高莱辛的话——这意境要用心去品味 因为它韵在骨子里好,同学们,到这里我们分析完了整篇文章,现在我们把课文整体结构再回顾一下:ppt21(ppt21)课件展示:一、(1-2)统论散文特点及风格。二、(3-4)《白鹭》风格柔婉清丽、清丽含蓄文字简练、感受独特三、(5-7)阐述自己的阅读感受。模块三 展开联想,学写评论通过刚才的讨论,我们知道了散文《白鹭》在评论家晓雪眼中美在何处,也学习了作者评论散文的方法。当然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和评论也不是千篇一律的,除了可以从语言风格角度评论,还可以欣赏文章的修辞、描写等等,还可以从作品表达的内容和情感角度去评价,甚至可以展开联想和想象,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体验,写出富有个性的独特的评论来。ppt22下面请看老师准备的一则评论,请一位同学朗读一下,其他同学在听读的过程中想一想,这篇评论和我们之前学习的相比较,有哪些新的创意。ppt23、24、25(ppt22)课件展示:想一想,这篇评论和我们之前学习的相比较,有哪些新的创意? (ppt23、24、25)课件展示:要说世间有哪种生灵与诗人最情投意合,那一定是鸟儿。郭沫若这个游走人间的诗人,用真挚的文字记下心中涌动的诗情,化作一只朴素而美丽的白鹭飞向人间。白鹭是纯洁的,她虽平常但绝不平庸,她的美含蓄地展露,清水田是她的归宿,黄昏明净的天际留下她的倩影。这个美的精灵,“因为它的常见,而被人忘却它的美”。这使我想起刘白羽的《白蝴蝶之恋》,生活中还有多少美被囚禁在“平常”的牢笼里没被我们发现呢?所以,我们得善于发现美,追求美,更要创造美。蓬勃的小草,人们几乎是视而不见,但是它们绿遍天涯;墙角的花,谁能在意,但它们美化了一角天地。黄昏中散步的老人,往往与你擦肩而过,但是它们却是一道绝美的意蕴深沉的人生风景。哦,有人认为,白鹭不会唱歌,但是白鹭本身不就是一首歌吗?生命如歌。只要他在瞬间创造了辉煌,这首歌就不会停止,永远,永远……我想,生活中许多像白鹭一样默默无闻的人,只要尽心尽力地活着劳动者,虽不能创造惊天动地的业绩,但也一样会受到人们的尊敬。《白鹭》一曲已终,仍让人感到余音袅袅,绕梁不绝。瞧,“一行白鹭上青天”,那群白鹭正从历史深处飞来,正像美的精灵在人们的心灵的天地间翻飞,盘旋……试问一句:你愿意做像白鹭一样的人吗?(现场请同学朗读,用时3分钟)是的,这篇文章主要是从内容和情感的角度来赏析。ppt26其独特之处在于根据文章展开了联想,由白鹭之美联系到生活中平凡人的奉献之美,这种联想是建立在品味文章的基础上的,同时有充分调动了自己的生活积累和体验。(ppt26)课件展示:白鹭之美 生活中平凡人的美品味文章 联系生活 展开联想可见,评论的写作是多种多样的,关键在于写出自己的独特感受。那么一般的评论应该怎样写呢?ppt27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可以达成这么几点共识:首先要选取一个恰当的角度,比如可以从语言角度赏析,像本节课刚开始的几段评论那样谈修辞,也可以像本课一样谈语言风格,还可以像刚才读的那篇从内容和情感谈;其次要扣住作品本身来评论,写出对作品的理解和独特感受,这是最关键的一点;再次,还可以展开联想,结合自己的体验,联系生活;最后,文章要有一个紧凑的结构,比如“总分总”、首尾呼应等等。这样就是一篇评论了。(ppt27)课件展示:选取一个恰当角度紧扣作品本身评论抒写自己独特感受联系生活展开联想结构严谨有始有终好,下面我们就来练习一下,请看幻灯展示的几个片段:ppt28、29、30、31、32、33、34、35(ppt28、29、30、31、32、33、34、35)课件展示:为着追求光和热,将身子扑向灯火,终于死在灯下,或者浸在油中,飞蛾是值得赞美的。在最后的一瞬间它得到光,也得到热了。我怀念上古的夸父,他追赶日影,渴死在山谷。为着追求光和热,人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生命是可爱的。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却不如轰轰烈烈的死。没有了光和热,这人间不是会成为黑暗的寒冷世界么?倘使有一双翅膀,我甘愿做人间的飞蛾。我要飞向火热的日球。让我在眼前一阵光、身内一阵热的当儿,失去知觉,而化作一阵烟,一撮灰。——巴金《日》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它的干通常是丈把高,像加以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加过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不旁逸斜出。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这是虽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哪怕只有碗那样粗细,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两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茅盾《白杨礼赞》我不敢说生命是什么,我只能说生命像什么。生命像向东流的一江春水,他从最高处发源,冰雪是他的前身。他聚集起许多细流,合成一股有力的洪涛,向下奔注,他曲折的穿过了悬崖峭壁,冲倒了层沙积土,挟卷着滚滚的沙石,快乐勇敢地流走,一路上他享受着他所遭遇的一切。有时候他遇到巉岩前阻,他愤激地奔腾了起来,怒吼着,回旋着,前波后浪地起伏催逼,直到冲倒了这危崖,他才心平气和地一泻千里。有时候他经过了细细的平沙,斜阳芳草里,看见了夹岸红艳的桃花,他快乐而又羞怯,静静地流着,低低地吟唱着,轻轻地度过这一段浪漫的行程。有时候他遇到暴风雨,这激电,这迅雷,使他心魂惊骇,疾风吹卷起他,大雨击打着他,他暂时浑浊了,扰乱了,而雨过天晴,只加给他许多新生的力量。——冰心《谈生命》在初夏阳光渐暖时你去买一支小船,划去桥边荫下躺着念你的书或是做你的梦,槐花香在水面上飘浮,鱼群的唼喋声在你的耳边挑逗。或是在初秋的黄昏,近着新月的寒光,望上流僻静处远去。爱热闹的少年们携着他们的女友,在船沿上支着双双的东洋彩纸灯,带着话匣子,船心里用软垫铺着,也开向无人迹处去享他们的野福——谁不爱听那水底翻的音乐在静定的河上描写梦意与春光!……说也奇怪,竟像是第一次,我辨认了星月的光明,草的青,花的香,流水的殷勤。我能忘记那初春的睥睨吗?曾经有多少个清晨我独自冒着冷去薄霜铺地的林子里闲步——为听鸟语,为盼朝阳,为寻泥土里渐次苏醒的花草,为体会最微细最神妙的春信。啊,那是新来的画眉在那边凋不尽的青枝上试它的新声!啊,这是第一朵小雪球花挣出了半冻的地面!啊,这不是新来的潮润沾上了寂寞的柳条?——徐志摩《我所知道的康桥》ppt36 这几段文字都是来自几位名家名篇里的描绘,“巴金的自然真挚、茅盾的淳厚质朴、冰心的婉约清秀、徐志摩的浓艳绮丽……”请同学们任选一段,参照今天所学的内容,写一篇300左右的评论,角度任选,写出自己的独特感受,作为今天的课后作业。(ppt32)课件展示:课后作业:“巴金的自然真挚、茅盾的淳厚质朴、冰心的婉约清秀、徐志摩的浓艳绮丽……”请同学们任选一段,参照今天所学的内容,写一篇300左右的评论,角度任选,写出自己的独特感受。 好,今天这节课就上到这里,同学们,再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散文家谈散文》第一课时.rar 《散文家谈散文》第一课时.rar 《散文家谈散文》第一课时教学设计.doc 《散文家谈散文》第二课时.rar 《散文家谈散文》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